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克拉克现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克拉克现象范文1
关键词: 高校体育课 啦啦操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1.啦啦操概述
啦啦操是在音乐或口号的衬托下,借助标语、道具等表达手段,以展示各种具有强烈鼓动性、感染性的动作为形式,融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这项运动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舞蹈动作和技能技巧的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感的最高境界。
啦啦操译自英语cheerleading,其中cheer的部分有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意思。它始创于1880年的美国校园,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出现的形式是观众为各自球队加油呐喊。今天,这项运动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一项有规则的体育比赛,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影响力也越发广泛,这一运动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2.啦啦操文化的普及意义
2.1啦啦操运动能促进各项体育赛事的发展
啦啦操运动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就是可以与其他任何体育项目进行有机结合,起到为各类比赛加油呐喊,活跃比赛现场,鼓舞士气,帮助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的效果。从2008年结束的奥运会和残奥会两大赛事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啦啦操运动的独特魅力,所以啦啦操运动队伍的发展对于促进体育运动向更高、更快、更强、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啦啦操运动有益于增强大学生体质
啦啦操是一项全身参与活动的体育项目,强调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的均衡发展。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完成舞蹈、体操、跳跃、技巧等一系列动作,全面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敏等各项身体素质。
2.3啦啦操运动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通过啦啦操运动,学生将在和谐、平等、竞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啦啦操对人的心理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比赛场边还是在竞技场上,啦啦操表演者始终都以感人亲切的微笑面对观众,感染观众,使得气氛异常活跃、喜气,充满欢乐。这种充满欢快的气氛能有效地防止沮丧、失望、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啦啦操对参加者的注意品质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由于比赛场内的进攻和防守是不停变换的,因此啦啦操成员在为比赛加油时要时刻注意比赛场上的变化,以便及时地为本队鼓舞示威、加油打气。
2.4啦啦操的娱乐性和审美价值
啦啦操起源于早期部落社会族人的欢呼、手足舞蹈,发展于比赛场边的口号、呼喊,成型于现代的竞技比赛。啦啦操是一项表现性的运动,能达到调动气氛和吸引观众的目的。啦啦操运动员要学着关注他人,拥有很强的情感能力,有慷慨大方的精神,也就是要使别人感到快乐,鼓舞别人,使他们欢呼起来。因此,无论是表演还是比赛,队员们都用艳丽的服装、缤纷的道具、动感的音乐、潇洒利落的动作和欢快的笑容调动观众的热情,取得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体现了一种欢快喜庆的氛围和气息。现代啦啦操已不是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是体育与表演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讲究舞台舞蹈艺术、服饰、总体效果及观众效应等。
2.5啦啦操文化与终身体育
啦啦操作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锻炼形式,能让他们认识到运动给自己带来的无穷乐趣,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以此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
3.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体育课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啦啦操在我国高校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正以全新的面孔走进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将啦啦操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当代最时尚、最潮流的校园文化活动。目前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各大高校相继开展,多以运动队的形式出现,队伍中以高水平运动员为主,为备战各类啦啦操赛事进行长期系统的专业训练。而体育选修课中,针对普通学生开设的啦啦操课程甚少,从而造成啦啦操文化不能得到全面的普及,无法获得更好的推广。在宣扬啦啦操文化的进程中,人们过多注重这项运动的竞技性,而忽略了它本身的价值所在。
目前,在已开设此课程的高校当中,啦啦操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多数由健美操专业教师担任啦啦操项目的教学工作,且继续学习的途径较少,信息闭塞。因此,啦啦操知识更新较慢,知识结构跟不上时展,许多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已经过时,新的技术知识不能得到及时的传授,部分技术教学不规范,致使学生所学的动作不标准,对啦啦操文化精髓与内涵的理解有偏差。
4.结论与建议
体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学校体育改革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
4.1可以进一步肯定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适合在各类学校开展。它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现青春活力,并且可以增强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陶冶情操和调节心理。因而该运动项目无论是从竞技体育还是从健身角度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应引起各级领导足够的重视。
4.2项目开展的普及面还有待于拓宽。除了运动队的训练,完善啦啦操的课程设置外,还应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器材的优势,成立啦啦操业余俱乐部或学生社团等,增加部分学时,吸引学生参与啦啦操训练。举办一年一度的啦啦操风采大赛,完善竞赛制度,通过竞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通信息,这样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提升了啦啦操运动的校园影响力,有助于今后推广。
4.3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应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培训计划,使该项目的教师从业人数有所增加,业务能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孙铁民,李惠娟.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07.
[2]苏荔榕.啦啦操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宜春学院学报;
[3]李鸿.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克拉克现象范文2
一、高三复习过程中,要走出高原现象
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在这一阶段,往往脑袋里一团浆糊、学习效果不好,以致不少学生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等,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影响到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现象。高原现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主要是因为进入高三阶段,重复性的学习和过量的练习造成了生理与心理疲劳,遇到低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或者复习没有计划时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高原阶段往往是人的反思、积累的重要阶段,及时地调整,尽快走过高原阶段,学习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首先克服急躁情绪,提高自信心,注意情绪的调节和良好情绪的保持,可以使得人心平气和、情绪稳定,有利于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心态,有利于平稳地走出高原期。其次,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训练。学习成绩的提高与进步需要有全面、巩固的知识基础,因此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注意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编织知识网络,拓宽知识面,有针对性地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继续学习的底气,缩短高原现象存在的时间,为学习成绩的提高作好充分准备。
二、复习过程应扎实,尽量避免舌尖现象
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
大多数人都遇到过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回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遗忘。但应注意的是,出现在学习和考试中的舌尖现象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信心,所以必须加以克服。关键在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多感官记忆,采取及时复习、分散复习、系统复习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但无论平时学习多么认真,总会有些地方学得不是很扎实,特别是处在紧张的考试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舌尖现象,这时要保持冷静、放松,可以想一想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如果过一段时间还不能想出答案来,就要努力回忆面临的问题与以往所学的哪些课程、所记的哪些笔记及练习题有关,从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线索。如果还是不能记起来,就应暂时放下这道题,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题目上,以免耽误太多的时间,也许过一会儿就能找出答案,更有可能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而茅塞顿开。
三、紧张复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减少心理饱和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将盐不断加入水中,最后盐不能再溶解,就会出现饱和溶液。在人的心理上也存在这种饱和现象。
由于不断地重复同一要求,致使人的心理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并由此影响到人的工作或学习效果。进入高三后,大多数学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为了这一目标,不再参与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着大量的练习,由于活动很单一,常会出现心理饱和现象,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疲惫、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刚进入高三阶段,由于目标很明确,这一阶段思维敏捷、解题速度快、学习效率很高,但后来,不仅学习的速度慢了,还常会出差错。因此,心理饱和现象的影响多为负面的。这就要求在高三的学习和复习阶段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各项复习任务,不断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学习的要求,避免重复性的学习时间过长带来的饱和心理影响到复习效果。同时还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在遇到心理饱和状态、出现厌烦情绪时,不妨先放下学习,活动活动身子,极目远眺片刻,或散散步,或与别人说说话,分散一下紧张的情绪,这样可以减少饱和效应带来的精神压力。平时也应有积极的心理准备,一经遇上它,要沉着,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它大化小,小化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为最终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四、走进考场,应避免克拉克现象的产生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健将,在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正处于运动巅峰期的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发挥失常而与金牌失之交臂。后来,人们把那些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大赛中的失常现象称为克拉克现象。
虽然这种现象最早在运动竞赛中出现,但在高考中,一些学生也会在考场上出现克拉克现象。因此,要注意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要坚信自己的复习是成功的,是有效的。缺乏自信、性格比较懦弱、学习中多次受过挫折的学生常常会自我怀疑,即使面对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问题,回答时也显得犹豫不决,这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不良情绪,干扰解题的思路。如果见到生题或难题更是心生不安乱了方寸,就最容易出现克拉克现象。而自信心很强的人往往不大会出现克拉克现象。所以考前的复习过程中要有重点地进行复习,注意老师明确指定、反复强调的内容和自己感到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扎实地复习后,感到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了,这样就能安下心来。考前要注意休息,而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精神过度紧张,会使大脑产生保护性抑制作用,会加重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所以临考前要尽量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听听音乐、打打球,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心情舒畅,以减少克拉克现象的产生。遇到难题或紧张时,还可以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来稳定自己的情绪。
五、忽略对结果成败的关注,力求有稳定的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美国走钢索的杂技演员。钢索一般悬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护措施,还有来自风雨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人在上面行走,其险象可见一斑,但他始终能获得成功。对此,瓦伦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专心专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上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为赛事以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
对于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要想发挥出最高水平就应该具有这种瓦伦达心态。首先要少考虑高考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过分沉醉于对胜利、成功的向往和喜悦,会分散对考试的关注,往往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其次,要少考虑考试的失败。高考的竞争是残酷的,只要有竞争必然会有失败,如果对考试后的失败过分地关注,其结果可能真的会造成失败。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从瓦伦达身上也可以印证这一点。他在最后一次表演中从钢索上坠下致死就因为他有了患得患失之心:“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所以,面对高考,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克拉克现象范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35
从毕业到走向工作岗位,笔者教了十年高中物理,而笔者所教的学生,成绩不尽相同,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不行,有的学生上新课时作业做的好,单元测验也不差,但一到高三进入系统复习时,这些学生从学习态度上看,说得上是“刻苦”甚至是“拼命”,但学习成绩总是提不高,从所教的高三和复习班来看,也有不少这样的学生,花在物理上的时间不少,但物理成绩却不见提高,据此分析了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提高物理成绩的策略:
一、抓好基础,掌握方法最重要
在熟练掌握课本内容,打好基本功后,学生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还要注意多归纳、多总结,多做“课外功夫”。紧跟教师步伐不代表被动复习,学生在前半个学期复习中体现出的一大弱点就是复习缺乏主动性,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薄弱的知识不知道归纳总结。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考虑设立“错题集”,主动归纳。
另外,在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归纳总结的同时,学生还要注意知识点横向与纵向的联系,明确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开阔思路,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年前我们进行的是一轮复习,目的是梳理记忆基础知识,开学后一周左右进入第二轮总复习,进入专题阶段,要求将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解决综合题中来,要求一轮复习扎实有效,因此有部分知识掌握不熟练的要借春节假期马上补上自己落下的知识,掌握知识点并会用。总结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应该会对大家有用,将这些知识在寒假作业试用练习,如果做到位,相信物理成绩会显著提高。
二、勤于思考,深刻理解物理概念
学物理和老和尚念经是一个道理,就是一个“悟”字。
有的和尚念了一辈子经,最后也没有得道升仙,而有的和尚却能立地成佛。学物理也是这个道理,有的同学学了好多基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却不知它们的实质、应用条件等,这绝对是不行的。正确掌握物理概念、理论是运用物理知识的先决条件。对物理概念要咬文嚼字,深入理解,对物理定律要了解实质,懂得应用范围。如压力这一概念,”垂直”的含义万万不能忽视。电流定律公式有它的应用范围,切忌不能套用。如,“力是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三、善于总结高中物理典型题
请同学们记住:题永远做不完,所以要及时总结做题心得,胜过做千千万万道题。
在平时做题中,有的同学在连续的两次作业中出现的同一知识点都出错了。这要注重平时训练,绝不能在同一知识点上犯两次同样的错误。只能及时总结,比多做两道题强的多。大家都知道,在世界杯决赛前,每支足球队都会找几支高水平的球队打几场热身赛。在平日的训练中,大家不妨把每一次大型考试都当作是一次高考前的热身。每次考完后可从基础知识和做题心理两个方面总结考试的得与失。在心理方面,要认真回顾一下,本次考试是否全身心投入了?在考试过程中自己的注意力有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遇到难题时有没有慌张和思维紊乱?有没有信心不足、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通过客观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争取下一次改进,但不要为自己扣上心理素质不好的帽子。
四、注意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坚信自己的复习是成功的、是有效的。缺乏自信、性格比较懦弱、学习中多次受到挫折的学生常常会自我怀疑,即使面对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问题,回答时也显得犹豫不决,这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不良情绪,干扰解题的思路。如果见到生题或难题更会心神不安乱了方寸,出现“克拉克现象”。而自信心很强的人往往不大会出现“克拉克现象”。所以,考前的复习过程中要有重点地进行复习,注意教师明确指定、反复强调的内容和自己感到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扎实地复习后,感到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了,这样就能安下心来。考前要注意休息,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产生保护性抑制作用,会加重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所以,临考前尽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听听音乐、打打球,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心情舒畅,以减少“克拉克现象”的产生。遇到难题或紧张时,还可以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以此来稳定自己的情绪。
所以,面对考试,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考试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五、从考试答题策略
1. 时间计划:有的同学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做完,分数不高不是因为不会做或是做不对,而是由于做不完,所以时间分配就成了困扰该生的一个大问题,存在这类问题的同学要注意,每次考试都要做提前的安排,合理分配每种题型所需时间。
2. 难易程度:难易程度的安排也很重要,切记要先做容易题,后做难题,如果看了半天还是没有思路,就要甩题了。当然这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一定不要盲目地空白甩题,具体的做法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进行共同探讨。
如果解题思路很正确但却总是拿不到满分,这就需要对答题技巧进行修正了。
克拉克现象范文4
求胜,取中庸之道
“周五我就要演讲了,我心理素质不是很好,到时肯定紧张。怎么办啊?”“我女儿平时学习很刻苦,成绩也不错,可一到重要考试前就坐卧不宁,学不下去,觉也睡不好,考场上面对难题,脑子一片空白,仿佛答案就在身边,可就是想不起来……”“刚参加工作的我,只要在重要会议发言或与上层领导谈话时,身心都会紧张且不自然,更别提与客户直接交谈了!最明显的是说话时没有连贯性,声音听上去像是在发抖,身体也很僵硬……”
在重要事件面前,我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过度紧张,不利问题的解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看,人若长期、反复地处于超生理强度的紧张状态中,容易急躁、激动、恼怒,严重者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有损身体健康。
我们为什么会紧张呢?缺乏充分的准备,没有太多的经验,对即将面临的事过于陌生或没把握、目标定得过高、成功的动机过于强烈等等都会引发我们的紧张情绪。心理学中有一条动机曲线,当动机处于中等水平时,人们的工作效率最高,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太强,或目标太高,难以得到成就和满足感,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动机太弱,则起不了激励作用,不利于保持适度的紧张和耐性。
炼就轻松心态的法宝
当紧张时,通常会告诫自己:“别紧张!”但这有时行不通,可能会感到更不安。因为强行压制自己的紧张情绪,有时会制造更大的紧张。紧张时,用下面的方法来调节看看:
一: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想到自己紧张是正常的,很多人可能比你更紧张。训练自己像局外人一样观察害怕心理,不要让它完全控制你:“如果我感到紧张,那我确实是紧张,但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和紧张心理对话,问自己为啥紧张,最坏的结果会怎样,这样你就是正视并接受紧张的情绪,坦然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二:尽量想办法提前熟悉情景。为自己创造条件去熟悉场地或情景,如提前看考场,重要会议提前到场等……对情景越熟悉,紧张的气氛就会相应地也越小。
三:多一些准备和激励。平时多一些练习和准备,多和可以给你提供经验的人沟通。适当进行自我激励,给自己打气。还应多些心理准备,敢于想象最糟糕的情景。例如高考过度焦虑的学生常常会说“我不敢想象我失败了会怎样,我不能失败……”,其实有时想象最坏的情景,让自己发现“就算失败了,我也还有其他选择……”反而会有利于缓解紧张。
克拉克现象范文5
关键词:技能比赛 抗压心理 心理疏导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87-03
1 会计技能大赛选手抗压心理的理论探析
从心理层面分析比赛选手抗压能力,是为选手制定缓解压力的前提,从而使选手进入最佳状态,提高比赛成绩。
1.1 压力的形成
与之相关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这是选手生存的外在环境系统,无论是家庭的变故,还是学校和社会竞争的加剧,都会产生巨大压力,导致选手的身心出现紧张状态,失去原有的某种稳态。心理系统,这里是指个体内在的认知图式和意识系统,人们感知和评价事件,贮存有关的经验信息,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取和使用这些信息,而所有这些对于如何影响新环境,对于应激唤醒以及应对策略的采用是很重要的。访者A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竞争、就业压力为核心,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和生理压力,如睡不着、缺乏安全感等构成的压力系统;访者B的压力系统是以社会适应性压力为主,同时包括了自我评价压力、人际压力和生理压力如行为不自然等;访者C的压力系统是家庭变故所引起的。在压力系统中,各种不同的压力之间往往相互转化,甚至转移到无关紧要的事物上,从而产生新的压力。
1.2 压力与选手比赛成绩的关系
选手理想的比赛状态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一种完好的状态。能否有效地应对来自社会环境系统、生理系统和心理系统的压力,与选手能否进入竞技状态,能否取得好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压力的合力超出了个体生理及心理上所能够提供的应对能量,或者持续作用于个体时,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选手要保持心理健康,也应该把压力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状态,并不是彻底消除,我们所要避免的是那些极端的、令人心烦意乱的压力,判断某种压力是否会引起生理和心理损害,则依赖于个人对需要和资源的评价。
2 对参加会计技能大赛选手抗压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抗压能力就是在外界压力下处理事务的能力。心理抗压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在压力环境中能否积极适应环境,控制情绪,调节心理的负面影响的能力,是一种乐观积极的自我调节,一般说来,心理抗压能力越强,越能面对困难和挫折,减少逆境中的不良影响。通过历年来职校会计技能大赛来看,参赛选手们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备赛状态,面对繁忙的日程安排和紧张的比赛现场,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无法一下子完全适应,部分同学的抗压能力较差,致使成绩下降,未达到平时训练效果,各参赛选手是经过层层选的,专业水平应该较为接近,但是从单项最低零分的成绩看,选手竞赛心理状态的稳定与否,定是影响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如在比赛现场,我校部分学生在点钞、打小键盘或是操作手工帐时,看到或是听到其它学校的学生点钞、打小键盘又响又快的声音时,心理就有些紧张了,点钞一项平时训练能点15把并全部正确,但受到干扰时错的就多了,成绩降低了,发挥不好,正确的仅为11把。比赛时更换新的小键盘,手感不同了,指法不灵活,成绩不理想,平时能达到350分,结果300分不到。加之比赛环境与平时训练的环境有差别,比如教室换了,桌椅与之前高度不同等等,都是造成影响成绩发挥的重要心理因素。为此我们要高度关注,给予缓解,让选手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比赛现场,让会计技能大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助于让学生形成全面的职业素养,尤其形成较强的抗压能力。会计职业是直接参与经济运行的,从基础数据统计,到会计分类核算,再到财务分析环节,直接影响一系列的决策,出不得半点差错。所以,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能操作水平之外,还要有清醒稳健的工作作风。在技能大赛中,各代表队精选出来的选手,实际会计水平都非常高;但是相当一部分选手的抗压能力差,心理素质较弱。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抗压心理意识,逐步形成严谨、沉稳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作风。
3 选手抗压心理的个案及分析
3.1 案例1及其分析
[访者A基本个人资料]性别:男;年级:085级会计专业1班,高职组比赛选手。
[主述内容]校内会计技能比赛选拔结束,准备参加扬州市举办的技能比赛,心中一片茫然,担心在市里比赛中落榜,有时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会计基础知识较好,在班上成绩上游,当看到其他选手都在准备应战时,自己也想努力,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练习。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重担,但又觉得力不从心。来访者自认为性格内向。想改变自己,但又不知从何做起。
[案例分析]在该案例中,来访者虽然没有提到压力二字,但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首先,来访者即将面临市级选拔比赛,当进入比赛的准备工作时精力不能有效的投入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比赛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来访者学习成绩较好但不突出,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为自己的就业增添砝码,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其次,比赛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 回避。虽然不去想它,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依然存在。再次,访者内向的个性,直接决定其应对压力的方式及特点:内在指向性和内在性体验,敏感,脆弱和消极。
3.2 案例2及其分析
[访者B基本资料]性别:女;年级:095会计3班,中职组比赛选手。
[主述内容]自卑,看不起自己。在大众场合不敢发言,跟别人交流时总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尤其是跟老师或陌生人谈话,总觉得十分局促,举手投足不知如何是好,并且脸红得很厉害。很羡慕别的同学在公共场合能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强烈希望改变自己,虽然作过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显改观,内心非常苦恼。从中学到中专很少与异性同学交往,别人评价来访者是个冷漠、孤傲的人。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此,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朋友越来越少,慢慢地脱离了群体,把自己封闭起来。后来开始反省自己,自责,决得都是自己的错。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好像已经没有脾气了。不管跟谁发生矛盾,都以为是自己的错,然后深深自责,或者把怨气都闷在心里。总觉得难以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非常担心技能大赛比不出好的成绩来。近来更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没有勇气参加技能大赛的准备工作。访者学习成绩在班上前茅,由于存在心理问题,平时训练一旦失误心理抗压能力彻底崩溃,加之比赛的紧张准备过程,致使其精神错乱。
[案例分析]访者B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是由其社会适应挫折所引发的人际性心理抗压能力问题。首先来访者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经历了两种极端的方式,先是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与群体、社会隔离开来,后又过于以他人为中心,事事自责,迷失和忽略了自我。其次,来访者前来咨询和求助,表面看来是为了改变与陌生人打交道时局促不安、紧张和脸红等行为方式,而实际上,这并不是症结之所在。根本原因,是由于来访者个性中人际沟通能力的缺乏,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会适应性压力。再次,来访者从自身的成长经历,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人际冲突所导致的自我封闭,是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而,来访者有意识地开放自己,但突兀的开放环境,必然在一段时间内给来访者带来更为巨大的人际性压力,如果应对或自我评价不当,很有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问题,正如来访者所述的苦恼和自卑等。第四、当来访者面临迫切的人际压力时,一开始采取的是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对于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过程缺乏科学认识,过于急功近利,在受挫后,极易滑向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错误的自我评价,使心理问题不断趋于严重化,致使在技能比赛前期反应出精神错乱,内心十分纠结的状态。
3.3 案例3及其分析
[访者C基本资料]性别:女;年级:095会计4班,高职组比赛选手。
[主述内容]初一上学期,成绩优良,还担任班上英语课代表,性格活泼开朗,能力较强,多才多艺,绘画、音乐都有一定基础,老师信任我,同学羡慕我。初三时父亲病故,对其影响较大,自此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加上学习压力越来越重,发展到对学习恐惧厌倦,不愿到校上课,考勤不正常。沉默寡言,和同学交往越来越少。父亲是初小文化,经商,父亲自小到大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她信任依赖父亲,父女关系融洽。母亲是高中文化,经商,一直以来母亲对其要求严格,“望女成凤”心切,母女关系较紧张。自小以来,她都害怕妈妈,人家的妈妈总给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我的妈妈总是对我非常严厉,特别是成绩差了就训斥、打骂,还让我参加绘画、音乐班,小学时我很喜欢,现在我越来越烦。我很累,但我每次跟妈妈一讲,她总说我偷懒。现在我读高职三年级,我想通过技能大赛来展示自己的能力,也给自己将来的就业积聚能量,但来自生活和家庭的压力使我喘不气来,我的脾气越来越不好,心情也越来越差,技能训练也提不起精神。
[案例分析]访者C亲情缺乏,长期以来,家庭给了C两种截然不同的亲情,这两种矛盾的家庭教育是协调的,相安无事的,但自父亲病故后,C依赖的家庭支柱崩塌了。家庭教育的失衡是唐某变化的直接因素;成就失落,从小成功伴随着C,成绩优良,多才多艺,绘画、音乐都有一定基础,同学羡慕钦佩,但自上中学后,随着知识体系逐渐深入,加之没能正确对待家庭变故,成功已远离C,只好上了五年制高职;压力过大,“父母都吃了没文化的亏”(C母亲语),“望女成凤”家庭给予了太多希望,同时不经意间施加了过多的压力给C,过重的压力就像紧压的弹簧使C喘不过气来,发展到害怕甚至厌恶学习,直至丧失信心,脾气暴躁,做事情没有精力,比赛前的准备不能全身心的投入。
以上三个案例在我们比赛选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使他们在技能比赛准备中不能全部投入,致使比赛成绩不理想,这样就要求教师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增强他们心理抗压能力。
4 缓解比赛选手心理压力实验研究
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中渗透和培养参赛选手如下情感体验,经过近一年的实验研究通过国际公认的各种量(http:///ceping/index.aspx)问卷星表对实验前后选手进行测量,已经取得较明显效果,现将部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如下。
4.1 培养主观幸福感
训练主观幸福感能力旨在培养学生体验快乐、欢欣、知足、自豪、欣喜、感激等愉悦情绪的能力。虽然这些情感体验大多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但通过幸福感训练,选手可以强化对这些情感体验的强度和持久度(如图1)。
通过33项调查问卷发现,实验后比实验前选手对主观幸福感明显提高,对自己在技能上的进步有明显的感知,对参赛过程中的抗压心理有所提高,化解了许多心理问题。
4.2 培养乐观人格
训练乐观态度旨在培养个人自信乐观、自主行动、人际温暖与洞察、表达自如、坚韧力等的人格特质。心理学界早就在1970年将乐观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格特质来加以研究,并强调经验学习对培养乐观态度的重要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的畅销书《学会乐观》(Learned Optimism),就是讲的怎样通过个人努力来提高自身的乐观态度和应激能力。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Costa和McCrae也主张,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是人格因素。如对外向性格的人容易产生正面的情绪,而焦虑性格的人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培养乐观人格是提高抗压的最有效手段(如图2)。
通过网上调查问卷发现,实验前后选手的乐观态度已有了明显的改变,实验前选手调查问卷的平均分数为62分,实验后平均分为84,已有显著的效果。选手们更愿意接受一些新的挑战,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对技能比赛充满期待,表现出练习更务实,意志更坚忍。思维更活跃,适应能力更强的特点。
4.3 培养幽默化解
训练幽默化解能力旨在培养选手幽默、诙谐调整心态的能力。幽默可以化解烦恼,释放情绪,并使人不断体验愉悦心情。在国外对幽默的研究中,幽默一向被视作是健康人格的突出表现。选手们亟需加强幽默训练,学会以幽默来升华训练中的烦恼。幽默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抗压能力,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哲学家一向把幽默视为“浪漫的滑稽”,医学家则认为幽默是人的一种健康机制,是美容心理的良方,而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把幽默看成是有助于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工具。幽默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幽默是一种易于让人接受的批评方式,它可以用于解嘲,避免难堪局面,幽默可以减轻人际矛盾和冲突,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剂,幽默可以使人们很好地释放和宣泄其紧张情绪。幽默有助于健康,它还有助于智力的发挥(如图3)。
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品,它可以使人在欢声笑语中忘却烦恼,化忧愁为欢乐;变尴尬为从容,最终使沉痛的心情变得开朗、豁达和轻松。这正如西方谚语所言:“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美国心理学界一直很看重幽默对应激的协调作用。幽默还可以很好地培养一个人的创意和智慧,看待事物深具洞察力。美国人民也很看重幽默对创造力开发和国民品质培养的重要作用,美国的日常生活及娱乐充满了幽默的交流。
4.4 培养问题解决技巧
训练问题解决能力旨在培养个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应激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在“问题专注”应复与“情感专注”应对两方面提高一个人的抗压技巧。其中问题专注的应对技巧包括迎难而上、自我控制、筹划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援、逃离、回避、隔离问题等技巧,情感专注的应对技巧包括找人倾诉、自我压制、自我宣泄、自圆其说、奇迹幻想、放松、冥想练习等技巧,以在应激实践中不断提高一个人的抗压能力。此外,问题解决训练还应培养一个人的关键意识,以提高对应激的迅速反应。美国著名文学家爱默生曾言,“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学者是不会放过这一大好学习机会的。”它说明,任何的问题解决都可以是一个逆境化解的学习过程。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James Pennebaker)在一系列实验中让受试者表达出最使他们苦恼的情感,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他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让受试者连续5天左右,每天都花了15分钟或20分钟写出“一生中最痛苦的经历”,或当时最让人心烦意乱的事情。受试者写出东西后若想自己保留则悉随尊便。这个自我表白的效果惊人,受试者的免疫力增强了,随后半年里去看病的次数大大减少,因病缺勤的天数也减少了,甚至肝功能也得到改善。
4.5 增强自信,克服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现象”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场上屡屡失常的现象。其由来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奥地利长跑健将,从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他运动巅峰期的两次奥运会上,却连连失常与金牌无缘。由此,人们以这位运动员的名字来形容大赛中的失常现象。
其实“克拉克现象”并不奇怪。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面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技能比赛,选手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因此容易怯场。如:一进比赛现场便心跳加快,头脑晕乎乎的,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场,又感到题题会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比赛结果也说明,许多选手成绩不理想,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可见比赛不只是对选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选手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美)伯格.人格心理学[M].6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杨靖,李克桥,田小凤,等.加强会计规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集团经济研究,2006(3).
[3] 瞿慧芹,罗燕.浅析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J].现代交际,2011(7).
克拉克现象范文6
关键词:高三数学;学习压力;心理问题;教学质量
一、高三数学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1.学生基础良莠不齐,老师无法全面兼顾
进入高三阶段,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的课程都已经全部学习完毕,但因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清楚的划分。基础良好的学生,前期阶段的知识把握得较好,进入高三,除了进一步夯实知识外,主要是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知识以及各种解题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然后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例如,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是有些内容如必修课掌握得还是可以的,只是选修部分的内容因为没受重视,在综合的应用大题解答时遇到的困难较大,而有的学校和老师喜欢专项训练,当面对的全部是自己不擅长的内容时,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遭到打击,结果不仅心理压力巨大,一部分人还出现了许多身体疾病,严重影响了高三阶段的整个复习进程。对于老师而言,虽然在他们眼里学生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但是老师的精力有限,高三阶段的复习本来就繁重,大量的模拟考试使老师也身心俱疲。学生较多,成绩水平参差不齐,老师精力和时间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是高中数学教学现存的普遍现象,是老师工作和学生学习遇到的一大“拦路虎”。
2.各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耐心
由于高考马上来临,很多家长也因高考出现了一些焦虑情绪,他们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程度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父母每一次对成绩的过分关心,老师的每一次鞭笞警告,现实的每一次失望带来的打击,使得高三学生极容易出现诸如“瓶颈效应”“克拉克现象”和“心理饱和现象”等多种心理和情绪疾病。我们曾经看到一高三男生在第一次模拟考试前却偷跑去打篮球,当叫住他询问的时候,而他的回答特别冷漠“我的成绩太烂了,不管怎么努力,也考不上好大学,干脆就别学了”,由此可见,负面情绪已经让学生承受不住备考的压力,也失去了对美好大学生活的期望,否定自己,没有耐心和恒心坚持学习,这种状态下的考生常出现“不进反退”的状况,也让父母跟着伤心。
二、有效提高高三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与父母的沟通,树立学生自信心
高三阶段,不仅仅是孩子在高考,父母也在一起经历着高考,也会紧张和焦虑,有些甚至会表现出一些反常的行为。例如,有的父母在孩子高三这一年去除所有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只让孩子学习;有的父母则每天给孩子做大鱼大肉,生怕营养跟不上;有的父母还会贴一些横幅和标语,给孩子加油打气……虽然这些行为都是关爱的表现,但往往却适得其反,徒增他们的压力。所以,身为高三老师一定要加强与学生父母的沟通,告诉父母他们孩子的基本情况,给他们一些建议,并传授一些应对孩子异常的经验。首先,老师要帮助父母做好他们的定位,就是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及时疏导他们不良的情绪,做他们最坚强的保障。其次,老师给父母一些合理的建议。如,不能只让孩子学习,要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能一味的大鱼大肉,要注意荤素搭配,也不能纵容某些学生不吃饭的行为;在家的时候表现自然一些,不要太生硬,让孩子感觉舒适即可等等。最后,父母发现孩子异常的时候,要表现出他们的理解和宽容,多给孩子一些正能量,用“有志者,事竟成”“坚持就是胜利”等亘古不变的道理鼓励他们。老师和家长协力做学生调节情绪的辅助者,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和老师的爱和关心,继而树立自信心,不怕困难和失败,并一直坚持到最后。
2.规划好复习进度,“重基础,抓两点,稳节奏”
高三阶段的数学主要是夯实基础,由点及面,进而实现成绩质的飞跃。任课老师要规划好复习进度,以多年备战高考的教学经验为基础,针对新一届高三学子的特点,整体备课,做出初步的工作安排,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针对性部署,保证备考工作的高效有序。本组内各位数学老师,以及不同学科老师之间也应该多沟通比较,班级和学科之间虽有差别,但总体的结构组成和发展特点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老师之间的交流也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后,才能更好地融会贯通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点,收获“1+1>2”的共赢局面,帮助所有高三学子考出优异的成绩。
具体到实际的授课方面,要做到所谓的“重基础,抓两点,稳节奏”。首先,应当重视课本基础内容。从往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数分布情况可知,一元二次不等式、基本函数、数列和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所占的比例是大于80%的,且在解析几何等答题中也是存在很多得分点的,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是高考成绩最重要的保证。因此,要保证把必修和选修课本给学生整体梳理一遍,做到条理清晰、思路明了,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其次,要突出高考数学复习的重、难点。让学生抓住重、难点,可以避免学生盲目使劲,复习费时低效。最后,要稳住高考数学复习的节奏。班级整体复习节奏和个人的复习速度是不同的,老师应该做整体的速度调节器,在把握好班级整体稳步发展的同时,兼顾好有特殊情况的个别学生。
3.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守好最后阶段的冲刺
经过一轮复习的夯实基础,以及二轮复习的查漏补缺,高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连空气中都飘荡着紧张的味道。高三数学的备考也到了最后的阶段,这个时候虽不至于盖棺定论,但也有点儿木已成舟的意思,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舟”。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高三以来的表现和成绩,帮助学生给自己准确定位,做好最后的冲刺。不同的定位也会有不同的应对方法,针对数学复习优秀的学生,建议每天做一些题保持题感,主要温习那些错题和易错题,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其他薄弱的学科。针对复习良好的学生,建议不要再钻研难题和偏题,应该注意查漏补缺,在相对短板方面多加力,多总结失误的原因,合理分布做题时间,减少技术型失分。针对复习不太理想的学生,要进一步加强数学的基础复习,确保拿到这些基本分数,尽量让数学短板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定下符合自己知识水平的目标,既不要过分羡慕别人的分数,也不要对自己盲目乐观。尽量帮助学生保持稳定的心态,不要被毕业季的种种浮躁情绪所感染,要做到心中有数、尽力而为,守好最后冲刺阶段。
总之,高三阶段的学习是决定学生高考成绩,甚至是学生人生未来的重要因素,所有老师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的高考保驾护航,不辜负学生的辛苦付出,让家长脸上的笑容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周文英.高三数学总复习中的引导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2):110-112.
[2]张海华.高中数学总复习的有效性教学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3]王丽芝.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使用学案的教学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