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创新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创新论文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程;选课机制

从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状况来看,各地在选修课程实践中先后取得了不少经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也曾出现过学生过早偏科、走班制度不适和跨级选课不当等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理念出发,进一步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和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从而促进高中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

从高中课程结构来看,课程的多维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特别是在制度上,作为必修课程,规定了必修的学习领域,保证学生对每个领域的相关科目都有所了解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避免学生过早的偏科;作为选修课程,兼顾了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及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学习兴趣。在高中新课程选课机制实施的具体环节上,有些省份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学生有时对基础性学科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偏低,致使他们所选的课程随意性偏大、所获得的学分分配过于平均;学生有时选课只考虑眼前某一方面的兴趣或需要,使得他们所选的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学习模块与自己的预期发展方向缺少相关性。究其原因,一方面,选课指导缺位,师生均注重学生在校的近期需要,忽视学生离校的长远发展,从而出现了学生能力的结构性失衡;另一方面,选课操作不当,师生均重视选修课程的数量,轻视选修课程的质量,进而造成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偏差。基于此,形成地方、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动态化的选课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在地方层面上,教育管理部门应完善动态化的管理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督导和管理,加强高中选修课程师资的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学生选修课程研修计划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帮助学校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为高中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效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在学校层面上,学校需要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为尽可能地减少学生选修课程的随意性,学校应该积极地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建立有效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在具体实施中,需要进一步强调课程设置说明的科学化和增强选课指导手册的灵活性。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应不断调整班主任制度、导师制度和辅导员制度,逐渐改进学生咨询制度和学生互助制度,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保障。

在教师层面上,教师需要实施动态化的选课指导。班主任及其他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指导学生的选课活动,与学生建立相对稳定而长远的联系,为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多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在理论上,选修制和学分制以促进学生个性学习为根本旨趣,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作出选择,这是选修制度的基本准则;在实践中,选修制和学分制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基本取向,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基础和发展潜能进行选择,这是选修课程的终极目标。教师实施动态化的选课指导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在保证必修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在保证能够修完必修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应力所能及地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在高中新课程选课机制实施中,笔者了解到,无论在地方层面,还是在学校层面,在形成动态化的选课机制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地方层面,在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山东省在总结第一轮新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义》等一系列文件,实施了课程规划审查、备案与公示以及网上选课管理等多项制度。江苏省作为第二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该省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提出了选修模块课程开设指导意见,列出了不同类型学校全面开设选修课程的时间表。在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福建省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推进状况,要求学校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模块开设选修课程。

在学校层面,在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海南省海南中学开设了所有的学习领域14个科目的必修课、选修课和100余门校本选修课。在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天津市新华中学为尽可能地减少学生选修课程的随意性,他们积极地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建立了有效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在第四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利用领域资源与选修课程链接,编制了281门校本选修课程。

二、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

从高中课程设置来看,课程的多元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宽泛的领域。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特别是高中一年级后期到高中二年级,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修不同科目、不同模块的课程。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走班制度的建立是必然的。就高中新课程走班制度实施的具体环节来看,在普通高中已经或正在实行的类似于读大学的走班制度曾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学校层面上,存在着如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问题;在教师层面上,存在着如专业背景、学术水准、授课科目、课程衔接、时间安排等问题;在学生层面上,存在着如学习科目、学习模块、学习基础、学习用具、学习精力、学习衔接等问题。这些都是在新课程实施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其原因,可能会涉及众多方面,不过,从笔者掌握的情况看,行政班管理与教学班管理或两者的结合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由此可见,为了促进新课程的顺利推进,强化行政班的塑性管理、强调教学班的弹性管理、加强塑性管理与弹性管理的协作、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行政班管理方面,学校应强化其塑性管理,保证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相对稳定性,其中实行班主任制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许多学校的做法是,高中一年级必修课的学习、学生的自习课、班会等基本上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活动。进入高中二年级,因学生的学科选择有所侧重,故行政班需进行适度调整。从新课程的实施来看,行政班的管理需要将塑性变化置于一定的可控区间,进一步加强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日常管理和班团活动指导,继续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等,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等。

在高中新课程走班制度实施中,笔者了解到,无论是在行政班管理方面。教学班管理方面,还是在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或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方面,各地都取得了不少成绩。例如,在第一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山东省实验中学实行了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该校班主任主要承担对学生行政班的管理工作,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等。导师主要承担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部分责任,其中包括教学指导和班级管理。又如,在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中,**省杭州二中建立了临时学科班的管理方式,任课教师同时作为该班班主任负责管理工作。浙江省湖州市练市中学为学生创设了“全选全走”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新模式。该校还引入了由班主任、负责心理咨询和共青团工作的教师组成的导师工作制度。导师制的引入,使学生人生规划的目的性和独立性明显增强。

三、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

从高中课程内容来看,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特别是高中二年级后期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可能会依据自身的发展和需求选择不同领域、不同时段的课程。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型的跨级选课的实施是不可避免的。就高中新课程跨级选课实施的具体环节来看,目前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不能合理衔接,模块学习与模块学习之间不能实现有效互补,毕业学分与可选择学分之间不能形成和谐关系等,从而出现了学生的跨级选课不当以及他们的选课初衷与学习实效形成较大落差,进而导致了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结构性破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师生有时缺乏对自身发展的正确判断,对自己的知识经验、发展潜能等估计不足。由此可见,为了促进新课程的顺利推进,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是不可或缺的。

在地方层面,教育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督导,加强选修课程规划及实施的调控,特别是针对高中生在选课过程中所遇到的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困惑,提供必要的调控。教研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加强选修课程教材实施的调控,真正为高中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效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措施保障。

在学校层面,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选修课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在学生选课方面,学校应该对他们进行详细、具体的选课指导,必要时面对面地解答学生关于选修课程的疑问和困惑。同时,建议学校发挥家长联席会的作用,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精神,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的发展需求进行课程规划,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

在教师层面,教师需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实施动态开放的选课指导,及时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在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教师应将二者相互搭配,使学生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协调进行。在新课程实施初期,笔者不主张在一定时间段内让学生集中学习必修课程,而另一时间段内让学生集中学习选修课程。经验表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协调进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的欲望,使他们不至于在必修课程的压力下产生厌学的情绪或偏科的现象。: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2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对旧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颖、有效解决方法的能力。一个人具备了创造能力才能内化为自身的创造才能。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生活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今的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的教学。在科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有浓厚的兴趣,并有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欲望,科学课堂就是他们体验科学、探索未知的主阵地。初中生已经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能直接参与、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与其单纯地给学生讲授,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扮演好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的角色。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对其进行耐心的教导,这样的教学行为会给他们一种积极的正面引导。科学课要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兴奋快乐的气氛中展开。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转的状态。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时刻观察学生的表情,对于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讲解,多听听学生的想法,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

二、运用辩论,培养创新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举手发言,要让他们喜欢抢着说、争着说,对于学生新、奇的想法给予表扬,对不正确的想法要用事实证明为什么是不对的。这个验证的过程可以交给学生来讨论、交流完成。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羊角锤、剪刀、老虎钳、擀面棍四种工具,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擀面棍是不是杠杆发生了争论。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不能简单地判评,而要引导辩论的双方通过事实来解释。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羊角锤、剪刀、老虎钳这三种杠杆,学生都能很容易地找出三个重要的位置: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接着让认为擀面棍不是杠杆的学生来说明想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擀面棍没有支点,所以它不是杠杆。这时,争论的双方都平静下来,持错误观点的学生也不再坚持。课堂上争辩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亲身体验,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3

本文作者:张静工作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

树立新的课程意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教师只有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改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塑造自身人格魅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才能重视、发现并合理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才能真正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才能完成新的课程标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合理运用和谐教学策略整合课程资源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和谐教与学关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差异,主动适应学生,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如化学平衡教学),以学法定教法。建立和谐的课堂内、外人际关系任课教师通过转换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同行、专业其它科教师、辅导员、系部管理人员等多方面积极因素,努力营造良好的和谐施教氛围。如,鉴于学生文理科化学基础知识的不同,在学生中开展优势组合,成立学习兴趣小组,文理一对一互帮互学;抓考风正学风;师生帮教,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教研室、系部、辅导员相互配合,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体现学生做“人”的主体地位。构建信息化网络和谐校园拓宽课程资源利用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网络环境和媒体传播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形成多种媒介、多种形态、多个层次进行整合的立体化教材呈现给学生;通过QQ、校园网络,搭建网络交流平台[7],加强课外互动沟通,让网上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模块化整合课程知识结构彰显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课程理论适度化、课程组织职业化、课程实践充足化、课程结构模块化的“四化”要领整合课程[8]。如,药学专业无机化学现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牛秀明主编的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针对本课程特点,考虑生源特征,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整体课程知识结构调整为三大模块,分别是:理论教学模块、实验技能训练模块和综合应用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又分为三个Ⅱ级模块:基本理论(宏观角度)、物质结构(微观角度)和元素化学;实验技能训练模块又分为四个Ⅱ级模块:基本技能操作实验模块、性质实验模块、制备实验模块和综合实验模块;综合应用模块又分为二个Ⅱ级模块:综合实训和资格认证培训。承上启下整合教学方法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在教法上做好课程资源衔接一是与高中先行领域课程的衔接。根据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的学习习性,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讲授、讨论、设置情境化教学环境、讲座等形式,通过复习平稳过渡达到新旧知识整合(如原子结构教学),通过合理引导启发(如氧化数学习),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与初始能力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程序性新知识;二是与后续专业核心领域课程的衔接。①上好绪论课。向入校新生介绍本课程的任务,并正确、适时的介绍其和医药学、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一接触该课,就认识到本课程在所学专业中的地位,从而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②处理好课程内容的交叉与渗透。如,无机化学中的四大平衡基础理论是分析化学中的四大滴定基本原理的知识来源。又如,无机化学中的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为有机化学中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在学法上做好高中、大学课程资源学习衔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指导学生从重结论,轻思维,搞“题海战术”的应试型,转变为重技能,兼理论,体现“终身教育”的技能型。教会学生用“发现”的方法开展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会“如何思考,怎样学习”。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按需用、够用、实用的原则,基本理论教学,做到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元素部分教学坚持以讲带学、以点带面、自学为主。如,将化学平衡理论和四大平衡结合起来,在比较学习中使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和四大平衡的特殊关系。又如,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告诉学生人体也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对人体有利有弊,人与环境间存在物质交换平衡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让学生懂得不仅要注重有机营养平衡,更要注重无机营养平衡。体现医科特色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资源整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由于高中阶段应试教育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得入校新生尤其是文科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甚至连常规的仪器都认不全。为做好实践技能培养的衔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建设,完善校内实验中心资源条件;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如,分析测试实验中心,拥有多个通风设备良好、实验设备配置合理的实验室,装备有现代化多媒体实验室,借助校园网络医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搭建了分析测试实验中心教学平台[9],在完成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采取增加课外实验学时,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办系列知识讲座、开放实验室、校外参观见习等方法,开展“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认证——企业顶岗”梯度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教师教学评价通过采取领导、督导、同行不定期听课,检查教案,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方式,评价任课老师授课情况。学生学习评价采用的是过程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方法。在注重知识、技能评价(理论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30%)的同时,加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的评价(占10%);后续课程评价通过对后续课程学习的跟踪调查,反馈课程教学是否满足基本需要,是否起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通过课程改革,实现了无机化学课程资源整合,加快了课程资源的信息管理,做到了以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为中心,以人卫出版社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蓝本,选取与学科相关的专、本科教材作为资料参考,结合学校实际参编规划教材,如,《药用基础化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出版),开发综合性校本教材《分析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教研室教师一起建立本学科课程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相关国家职业标准、电子教案、ppt课件、试题库、教学视频资料、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推进了基础课程改革的步伐;打破了教师唯教材为本的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采用数学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学生学习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2%的评价者认为“优”,52%的评价者认为“良”,16%的评价者认为“中”,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结论为“良”。在课程资源整合改革的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①教学内容和进度的把握。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很多显性的(如课程计划)和隐性的(如校园文化)因素都在影响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②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教师的理念差别、观念异同,要求不同,对实施课程资源整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③恰当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是一个值得深思、认真探讨的问题;④各种开放性、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课程资源整合建设应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计划,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与校院深度合作创造良好平台。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改革问题意识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的提问会影响教学进度,为了按照教学时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只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教学,严重约束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以下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等基本能力

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学生自主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处于自由想象的环境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同时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学习《地球引力》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地球引力的普遍存在;然后,让学生想象对没有地球引力的太空失重现象等。此外,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力支持。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这一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的思考获取知识,自觉的进行判断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训练,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打破一切以教师领导为中心的束缚,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应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参与和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许多学生个体的问题意识淡薄,是由于担心自己的问题会显得无知或者遭到嘲笑等自卑或恐惧因素影响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认真、和悦的的态度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于大胆提问有创意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问题不明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对于提出幼稚问题的学生,应在肯定他的勇气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教师对每位学生提出问题的尊重,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勇气与信心去探究新的问题。

三、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许多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已经将教学内容讲清楚了,所以没有任何疑问了。这种现象不是说明教师把知识点已经讲清楚,而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与学会技能,同学要教会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有意识地、系统地、点滴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结论性内容,如三年级下学期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章中,在学习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时,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实物或网上信息,共同讨论比较是否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在要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包括: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这一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四个因素,组织小组对四个因素分别作控制实验,检验四种因素对植物萌发的影响,然后小组汇报,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掌握学习的内容的同时更锻炼了思维欲动手操作能力。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是课程深入开展的切入点,对这些内容的质疑,会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如学习级四年级上学期融化中的食盐融化这一节时,教学难点是“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各种物质融化时变成的微粒大小、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溶解还是没溶解等方面进行总结,从而掌握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四、设计促进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困惑状态。良好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一致,若在某种情境下出现与原有观点或信念不一致,人们就会出现认知冲突,产生问题意识,人们就要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以达到认知协调。在科学教学中,通过营造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前预先设计好问题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使学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对新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问是课堂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科学课堂中的提问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科学课堂中最常用的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课堂的节奏在教师的调控之下,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掌握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陷于别动的角色,让学生产生上课只需按老师的提问回答就可以的惰性问题意识。

五、结语

问题意识不仅引导着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同时也激发产生学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热情,也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注重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严国峰.浅议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性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3).

[2]张金桥.小学科学探究中问题构建策略[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7,(01).

[3]王瑞英.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3).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5

初中语文2014年新课程标准内容所涵盖的“课程性质与地位”要求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每位初中生都必须参与学习的重要课程。且初中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要求还特别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即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应全力致力于对全体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锻造和培养。我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深感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初中语文学科是及其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各科目课程的关键。所以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任教班级内全体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知识技能需要持续进步。在帮助初中生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简言之每一位奋斗在语文教学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都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责无旁贷。因此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我深感到要想让所任教班级内的全体学生进步,语文教师须透彻理解新课标性质与地位,创新思路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前的细致全面预设,还是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依托和运用的教育教学方法都需要依托新课标立足现行教材,根据教改新课标所要求和设置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来科学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设计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语文学科教育项目来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多项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我校现行教材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自2014年开始教材进行了全面更新和改版,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具有高度教书育人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对新课标性质与地位进行透彻理解,创新思路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

2全面把握新课标基本理念,创新思路全面提升全体学生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2014年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须面向全体初中生,使全体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得到最大限度提升。同时,初中语文2014年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还格外要求“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应以培育学生丰富语感、创新思考、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能力为核心,全面促进全体初中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多年的初中语文教研组一线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积累,我深感语文课堂就是全体初中生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过程中汲取语文知识养料、领悟人生哲理、获得丰富社会阅历、提升语文素养和锻造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能力至关重要且必不可缺的途径。同时因为语文学科需要记忆、需要朗读、需要背诵、需要原创撰写写作的知识较多,让很多语文基础较为薄弱、语文素养不是很高、字词运用不灵活、写作能力欠佳、缺乏循序渐进式规律化语文知识学习的学生深感头疼:对课文内容理解不透彻导致朗读难以读出真情实感;教师要求背诵的段落和篇章只是疲于背诵和应付、遇到写作,作文内容胡编乱凑不能写出最真实自然和丰富的情感。这一切都可归根于学生语文素养不高导致的恶果。

学生语文素养持续低下,还会连带导致其他多学科学习效率下滑。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本着培养祖国栋梁人才的神圣使命感,务必要考虑到所任教班级初中生的实际语文学科学习特点,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务必需要在新课改思想指导下,全面把握新课标基本理念,创新思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比如,我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就特别注意全面把握新课标基本理念,力图最大限度创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路从而达到并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目标。我所运用的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从来不拘泥于教材内容限制,而是通过多种形式来创设活泼生动、趣味新颖、让班级内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语文知识学习中的课堂教学氛围。现有的多媒体教学仪器、挂图、投影仪、实物教具、和教学紧密相关的课外科普书籍、字词典工具、自制的多种教具;以及班级内小组分组合作学习等教育教学途径都是充分调动所任教班级学生积极参与、提升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良好工具。

科学创新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中学的体育教育是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教学工作,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变化的关键阶段,而不同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对中学体育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形式和方法的创新,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进行创新教育的普及之前,必须对创新教育中尚未进行实践的理论进行充分的实践,并充分总结经验,促进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接近体育教学的真实目的。要在进行创新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设计。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将具备较高难度的项目设置为学生的实践项目,而在对身体素质并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活动内容设置之前,要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不适应体育活动的要求,避免学生身体出现不适状况[1]。要对学生的身体潜能进行了解,允许学生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更高水平的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身体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并提升对体育活动的热情。要允许学生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对体育锻炼的内容进行规划,以便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信心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整体安排的过程,需要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参与,不能因某些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对其进行批评,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够在充分的鼓励下实现学习等级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中学体育创新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加强对体育活动演示细节的重视

教师除了要对体育教学的形式进行创新,也要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在进行新型体育活动的教学之前,教师需要首先对内容进行演示,并且将活动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说明。要采用术语和白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育活动的说明,并且对活动的主要原理进行讲述,使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2]。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方案的制定。要保证新型体育活动具备足够的健身意义,以便学生在活动当中真正实现身体素质的增强。

(二)科学进行体育教学学生小组的划分

教师在完成体育活动演示和讲解之后,要安排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实践,实践的时间安排要保持在5—10分钟之内,教师要在此期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观察,并按照教学的计划,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在完成学生分组之前,将每个小组当中演示情况优秀的学生设置为组长,让其督导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体育活动[3]。组长的选定可以允许小组成员自行选取的方式进行认定,并最终由教师通过审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好奇心和展示欲望的重视,采取竞赛的方式对不同小组的成员进行体育测试,使学生能够在竞赛当中得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并加强对集体和荣誉的认同,促进学生在其他领域更好发展。

(三)科学进行劳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之前,需要保证体育课程具备劳逸结合的特点,既要保证体育课程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体制,也要保证学生的体力消耗情况在身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教师可以对课程的时间进行安排,将每次课程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设置为游戏时间,允许学生以体育活动的方式进行游戏,游戏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在学生完成游戏内容的演示之后,教师需要对游戏的内容是否具备健身特点进行判断,并根据课程安排的情况对游戏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缓解体育锻炼和竞赛带来的紧张压力,使学生能够对体育课程保持高度的兴趣,并将快乐学习作为体育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之后的真实想法进行了解,保证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意见具备真实的掌握,以便学生可以将体育活动和兴趣爱好归为一体,避免学生将体育活动纳入学业负担的范围,使学生充分热爱体育教学内容。

(四)注重学生体育创新教学的思维启发

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要允许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创新中来,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发明者,教师仅仅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对自己发明的体育教学方法具备浓厚的兴趣,也能保证学生在自主发明的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将智力和体能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层次,不能仅仅组织学生进行跑步等简单枯燥的健身活动,也要保证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思维的训练,以便学生能够加深对体育活动意义的理解程度,在日后的生活中将体育活动摆在重要的地位。新课改是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改革举措,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学生体育活动所需要进行的创新教育进行分析,并研究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提升体育创新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顾涛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健.关于体育教学中创新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