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1

一、思想认识。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去年下半年我向学区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所以这一学期来我都是以党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鞭策 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在"七一"那天,我还荣幸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使自己的思想上 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是对自己思想上严格要求的一个新的开始。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 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集》、《青年教师优秀教 案选》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 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这学期主要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思想品德、科技、文体的教学及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已经接手第二学期,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家庭情况等我都一 清二楚,并且教材经过上学期的摸索,对教材比较熟悉,所以工作起来还算比较顺利。培优扶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 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 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令我欣慰的是优 生们表现出非常的踊跃,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当辅导老师,他们说:"老师都那么有信心他们会学好,我们同样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辅导下,他一定有很 大的进步。""我想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是那么好。"于是,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老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 "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后进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老师"们确实是非常尽责,而"学生 "时刻有个"老师"在身旁指点,学起来也非常起劲。两个班所定的9对"一帮一"小组,"学生"们全班都有进步,有的进步非常快。

这学期我还承担了数学优质课比赛的任务。从接到任务的时候开始,我就感到压力是非常重。首先这次优质课是数学开放式的课,是一种新的尝试性的教学模式。还 有这次优质课与众不同的是上完课后还要进行答辩,要考的还是教师本身的素质。再者本校的数学优质课连续三年能够取得镇的一等奖,并代表镇到区参赛。面对这 样的压力,我和数学科组的老师没有气馁,都想把这次课取得最好的成绩。我从学习理论知识开始,翻越大量的书籍及从网上搜集有关数学开放式教学的资料。数学 科组的老师及校长都非常重视这节课,给予我莫大的帮助,一起定内容,一起出谋献策想教案、课件的设计,共修改教案、课件、试教十多次。有时候还得全科组加 班加点。像x老师帮我把课件做好,领导主动帮我提建议,其它老师帮我做教具、录音等等。令我感觉到不是我一个人上公开课,而是有一股凝聚力使我感觉到是全 校上。而在全体的努力下,这次的公开课终于实现了我校数学优质课连续四年获镇一等奖、并代表镇到区参赛的梦想。

三、领班工作。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性错误;错因分析;解决对策

【分类号】G623.5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概念性知识,才能巩固和提升自身的整体数学水平,才能优化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数学认知,才能有助于学生更长远的数学学习。但在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分注重理论性教学,以及学生自身对概念性知识的认知存在偏差等,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概念性错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及小学生自我的认知能力,必须注重提升和优化小学生的概念性知识的教学工作,及时纠正小学生在概念性知识学习存在的主要错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错误的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知识是非常系统且非常深奥的,如果小学生不能理解性地学习概念性问题,那么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势必会形成概念性问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概念教学过于笼统,学生理解受限

在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主导模式,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教学进度来开展教学工作,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这就使得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和理论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概念性知识的真正含义,自然容易造成概念性错误。同时,学生作为概念知识的接收者和理解者,在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概念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就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运用,也容易造成概念性错误。如在小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概念性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平均分的过程中,仅仅是按部就班地通过计算、理论教学等来进行教学工作,这就容易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使得学生死硬背“平均分”公式,在实践中直接套用,造成概念性错误。

(二)学生概念知识的认知中存在“舍近求远”

概念知识是小学二年级的重点内容,由于概念是一种认知,因此教师在概念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这使得不少小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强的类比性,即通过其他概念的引入和对比,来形成对所学概念的认知。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却容易“舍近求远”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如“吨”的概念学习中,学生习惯性地运用立方米等相关概念来进行对比和衡量,这种对比式的学习方式,虽然有助于强化记忆,但却不利于直观性地感受“吨”的概念。在概念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体验的方式来,直观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如通过等比缩小“吨”的重量,借助于实际物体的体验,可以直观性地体验“吨”的变化,进而演变成为不同吨位之间的换算。

(三)概念遗留问题较多得不到及时的完善

概念知识是一种认识,一旦学生形成概念错误,要想通过纠正等其他手法来改变学生的认知,那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当前小学二年级概念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因无法体验,或者死记硬背中出现的差错,从而造成持续的概念性错误。如“最小的一位数是1不是0”,但不少学生在学习位数的过程中,将这一概念混淆,将位数等同于最小的数,就容易出现严重的概念性问题。

二、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错误的解决对策

概念性错误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严重影响着学生后续的数学知识的架构和学习,因此,一旦学生出现概念性错误,必须及时分析概念性错误的错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纠正和纠偏学生概念性错误。

首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实行寓教于乐的概念性教学方式。将学生喜欢的游戏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和参与、体验等,来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强化对学生的认知。如“平均分”的概念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围圈抱团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将学生按双数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命令下,两两抱团。通过这样游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平均分”的认知。

其次,利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体验。概念本身属于一种抽象的东西,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应该注重采取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分组合作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共同思考和讨论,共同研究和分析。同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体验,将学生身边的事物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概念认知能力。

总结:

在概念教学中,小学二年级学生因自身的认知能力不足及后天学习方法不当等,往往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概念性错误,为了提升概念性教学的整体质量,为强化学生对概念性问题的整体认知,必须分析概念性问题的错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教学

引言

生活是探索的、智慧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涉及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小学数学课标也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数学科目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将生活情境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到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增加数学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都不是非常成熟,并且数学这一学科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可以更好的将数学学好,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去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此外,在课堂中加入生活情境还能够让小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得到锻炼,从而更好的去解决生活中的各项问题。

1.2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多的公式和计算方面的内容,所以容易让很多学生感觉十分的无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为了能够避免这一现象出现,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开始改变,而利用情境教学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课堂中加入一些轻松愉快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快乐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不仅十分符合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同时还大大的提高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性,有利于情感的交流。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2.1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跳跃,并且由于生活阅历的匮乏,所以比较喜欢去同自己较为熟知的事物去接触。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数学课程中的难点进行更好的理解。举例说明,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过去学生亲身参与过的植树活动来进行教授:学校在春天来到的时候会组织二年级的小学生集体参加植树活动,但是由于学校只有2辆校车可供学生乘坐,并且每辆车只可以坐70位学生。但是实际情况是,整个二年级一共有四个班级,二年一班有34名学生,二年二班有32名学生,二年三班有35名学生,二年四班有36名学生。请问各位同学,能不能帮助老师解答一下,到底怎么样才能够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够乘车去植树呢?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的方式来给出相关的解决办法。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学生向老师提供了三种解决办法:第一,让一班同二班坐一辆车,三班四班坐一辆车;第二,让一班三班坐一辆车,二班四班坐一辆车;第三,让一班四班坐一辆车,二班三班坐一辆车。当学生向老师提供答案之后,教师应该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大家分析一下哪一个解决办法是最合适的?请说出理由。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逐步的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并且小组讨论和各抒己见的方式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2.2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的往往是一些概念性比较强的内容,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溜号和走神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尽可能的同小学生的生活去贴近,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记忆和理解。

举例说明,认识时间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中比较困难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尽量的简化自己的语言,在讲述时刻表的时候告诉学生:“同学们可以联想一下自己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之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联想来将时间衡量得更加精确,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同学们请列举一下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最后,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些课下作业,例如让学生记录一下一分钟能够呼吸多少次、一分钟能够写多少个字、一分钟能够走多少步等。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以及切合生活实际的小活动,能够让学生轻而易举的对时间的单位进行掌握。

2.3利用生活情境来巩固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利用生活情境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在课下家庭作业的布置中也需要有生活情境的体现。由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就会完全融入日常生活,所以如果家庭作业能够同学生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就会让学生觉得十分的新鲜和有趣,将以往那种逃避做作业的心理彻底转变过来。通过调查可知,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并且非常喜欢在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这种作法会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很强烈的荣誉感。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来布置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

举例说明,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课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的作业:请同学们在课下寻找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并试着去动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要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当作业布置完成之后,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拿出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来向学生询问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特征。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当中总结出了如下几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着6个面;正方体6个面的大小一致,而长方体则相对的两个面才是一样大的。

三、结束语

总之,数学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增强数学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杨荣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亚太教育.2016(33)

[2]庄存浩.打开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那扇窗[J].教育革新.2011(10)

[3]段颖显.生活情境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4

1. 应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用动漫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来激发我们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学生就能热爱学习,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比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给学生讲故事:一天清早,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在树上东张西望,想看看有什么好吃的没有。突然,它发现亮亮和小红正对面坐在树下石凳上,她们面前放着两个有红又大的桃子,她们正要伸手拿桃子吃,小猴子一看急了,心想我还没吃早饭呢,这时小猴子嗖的一下窜了下去,拿起一个桃子说:“我也要吃”,小红笑着说:“那就送给你一个桃子吃吧”。亮亮不高兴地说:“两个桃子,送给小猴子一个,还剩一个桃子,我们怎么分呢?”小红说:“那就一人一半吧”。这个时候,同学们看图听故事已经很兴奋啦,问题也出来了,一人一半怎么分呢?同学们带着问题开始了新的学习。借助电脑课件上课,故事和图像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2. 应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既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又能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到课堂学习上来。多媒体清晰精美的图画和优美动听的声音,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课件上课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化,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能够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易懂化。这样难懂的知识点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应用电脑多媒体上课,比传统教学法有着很大的优势。

3. 应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更适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数学课的创新教学几乎就没有,要么就是一道题多种解法,要么就是归类套公式计算,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本就没有得到培养,而应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层层思考,来依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因为这样,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不仅优于传统画图示意的和教具演示,而且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中,通过观察找出图形中规律,然后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摆出有规律的图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应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能把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的生动形象的图案,又能使课堂既轻松愉快又节省时间。这样老师不但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5. 应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既能因材施教,又能因性施教。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有些孩子学习基础好,有些孩子聪明好学,也有些孩子顽皮捣蛋,多媒体教学可对于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上新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课件制作时要有难易层次性、有不同的个性化,允许孩子可以对新课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对孩子可以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学习好的孩子就会学得更出色,学习一般的孩子就会学习得更充实。上练习课时,课件更是能制作出不同类型的题目,可以有难的,有容易的,有拓展性的,有变化性的,可以让孩子自己有选择性的进行练习,然后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题目进行评价,最后再自己总结出学习的收获和不足。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创设条件合作学习发展能力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学习。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病。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更是缺乏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反复机械的练习,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互动之中。

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几年课改实验,我对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中《测量》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组织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合作学习。

一、激发兴趣,创设合作平台

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一样,是决定学习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农村小学的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一般来说都有不良的倾向,常常只是上课听老师讲解,课后做练习,背公式、背概念,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算是完成任务了,已经学会了。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学生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反差较大,所以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尤为重要。创设情境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联系,同时还应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我在教学《测量》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知道自己已经长得多高了吗?你知道自己每天用的笔、尺子、文具盒等学习用品有多长吗?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椅有多长?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门有多高吗?”这些问题就在学生的身边,又是学生想了解的,而且要解决这些问题似乎也很容易,这时,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当然,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有的单靠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人协助,这就为合作学习创设了一个平台。

二、双边互动,训练合作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多边的互动,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为学习活动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机会,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全过程。《测量》一课的教学,当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发后,为了能弄清自己的身高,教室的长度和宽度、门的高度、甚至学校篮球场的长度和宽度等等,必须与同学合作才能完成时,再根据实际情况,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互量身高,合作量量学习用品的长度,课桌椅的长度,教室的长度和宽度,门的高度,黑板的长度等,并记下这些数据,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厘米、分米、米的实际长度,知道表示长度的单位可以用厘米、分米、米等。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相互讨论、相互质疑,进行思想与观点的交锋,引发思维的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认识。这样,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兴趣又很自然便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掌握测量的最佳方法,并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三、信息交流,增进合作意识

小组汇报,交流是合作学习的延伸。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中的操作、实践、讨论和争议,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激发新的灵感。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及时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有效的总结提炼成数学模型。

合作学习信息的交流,为学生创设了辩论的机会,使之在辩论中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增进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小组汇报时,我先让各个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法,再让全班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把它归纳成如下表格:

测量对象

测量结果

测量方法

我的意见或建议

接着,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对米、分米、厘米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如:测量身高,同一个人,李荫测出是130厘米,佳凤测出是13分米,森明测量的结果是l米30厘米。为什么数据会相差这么多呢?难道这个人有伸缩功?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我总结说,这三个同学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之所以数字不一样是因为他们所采用的长度单位不一样,并不是这个人的身高突然变化或他们量错了,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明确: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l米=100厘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创设 情趣 小学数学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教20多年来,上了很多节数学课,也听评了很多节一线教师的数学课,和青年教师一起设计了很多节课例,也观摩了很多节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名家的成功课例,比如北京吴正宪老师的《平均数》、华应龙老师的《圆的认识》、江苏黄爱华老师的《数的大小比较》等等,和这些成功的课例相比,总感觉我们的课堂教学缺少点什么。于是我们苦苦思索。2007年我们参加九原区学科带头人送教活动,给定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纳税》,这节课编者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纳税以及纳税的意义,利用百分数的知识学会解决简单的纳税数学问题。在苦思冥想怎样设计的时候,突然我们想到了观摩过的一节小学语文课例,江苏于永正老师给小学二年级学生上古诗《春晓》,最后一个环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古诗理解,于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剧对话,自己扮演老奶奶,学生扮演小孙子,小孙子把新学的这首古诗讲给老奶奶听。在讲的过程中于老师提出了很多“可笑”而又关键的问题,让小孙子一一解答,最后学生不仅彻底弄懂了这首诗,而且背会了这首诗。于是仿照于老师的设计,我们设计了一段现场情景剧表演。我扮演一名农民工老王,学生扮演公司经理,从农民工老王领到工资发现被扣税少发了一些,就来找经理质问开始,在这个现场情景剧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现场真实解释了什么是纳税,而且结合身边的实例解释了纳税的意义作用等等,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昂,这节课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反思的时候苦苦思索,学生为什么喜欢这节课,这节课的设计和以前的课堂设计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取得这么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带着这些问题和学生进行了交流,终于找到了原因,用学生的话说就是这样设计很有意思,很有情趣。

纵观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即使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在立足儿童化,关注“社会化”和“生活化”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但是我认为还没有从根本上走出应试中考、高考的阴影,我们的教学最关注的还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关注学生如何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这个理念在我们老师的潜意识中,不自觉中已经根深蒂固。我们的教学忽视学生,特别是忽视学生学习的情趣。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情趣性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教学理念问题。陶行知为他的师范学生曾演示过这样生动的一幕:先生抓一只鸡走进教室,在讲台上撒下米粒,随后向下按着鸡头强迫鸡吃米,鸡拧着脖子坚决不从;先生又扒开鸡嘴往里面硬灌米粒,鸡还是昂着头,挣扎不吃;先生松开了手,只见鸡在讲台上甩甩头、抖抖毛,自由活动了一会儿便悠闲自得地开始吃米。一个深刻的教育理念,被先生浅显而生动的、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大儒、理学大师朱熹讲:“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肖川教授在他的著作《教育的情趣与艺术》中写道:“良好的教育不仅是充满智慧魅力的,也是充满情趣和艺术的。”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提出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教学活动要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首先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然后才能走进学生的思维世界。我国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证明:成功的教学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关注非智力因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

学习本身是学生自身的需要,是学生的本能,课堂本应是一个宽松的、开放的、动态的、生机勃勃的“智慧场”,可是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按着吃米、强迫灌米”,只不过原来是老师“灌”今天改为用先进的教育手段“灌”,致使我们的课堂缺乏情趣而效率低下,影响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致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缺乏情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的问题。例如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一个版本的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是北京申奥成功的场景,激动人心的场面,而且为学生提供的是真实的数据,可以引出两位数范围内减法的各种情况。就是这个从成人来看无论形式、无论内容画面、无论思想教育都堪称典范的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是这个事件脱离了学生实际,这个情境的内涵已经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引不起学生的情趣。

三、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趣性的建议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教学情感与态度,包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对教育工作的情感态度,即用一个什么样的情感态度来面对我们繁重的工作,来面对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和他们滑稽可笑的言行举止以及不断发生的小错误,如果一位教师对学生对工作缺乏真情,那么她的心态是偏激的、消极的、压抑的,首先这位教师就感受不到工作的情趣,感受到的往往是不愉快、烦闷、忧愁、忧郁,甚至会发生歇斯底里。如果是一位对学生、对工作充满真情的教师,她的心态一定是乐观的、积极的,那么她就会相信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真诚面对每一位学生,包容学生发生的错误,严厉而又充满爱意地善待每一位学生,这位教师就会感受到无限的童趣,就会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就会产生工作的情趣。一位一年级调皮学生打碎一只同学的杯子。一位缺乏情感的教师,往往会采用简单的严厉批评的办法,最后责令学生赔偿;如果是积极心态的教师,就会蹲下来拍拍孩子的头,和学生交流谈话,“告诉老师,你怎么打碎这只杯子的?”学生告诉老师:“我看到他的杯子里有一只小蚂蚁,我怕他喝到肚子里肚子疼,我想把它弄出来,可是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老师用双手把学生搂在了怀里。

只有富有教育教学情趣的教师,才有可能创设出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首先要从学习习惯的培养抓起。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遵守作息安排的习惯、阅读教材的习惯、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等等。

其次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数学方法,比如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何在独立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寻找老师和学生帮助,如何与同学交流,在倾听过程中如何质疑,如何总结学习方法等等。

三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感。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完成不同的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来学习,允许学生出错,善于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公平、公正地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善意地甚至是严厉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错误,注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激励学生努力探索,刻苦钻研,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增加教学内容的童趣和童真

所谓“童趣”,不是幼稚的笑话,更不是空洞的滑稽,强调的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学习情境要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

所谓“童真”,不是指儿童的天真可爱,不是指现实的逼真,而是指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情境要符合儿童认知世界。

例如人教版教材一年级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材为学生提供的情境是根据学生喜欢和熟悉的动画片《三只小猪》改编的,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联想。

国外教材在体现“童趣、童真”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有人介绍德国教材:在呈现“百数顺序图”的时候,整个教材页面按“弓”字型排列,最前面有一只顽皮的小猫踩脏了几个空格,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把它擦干净。小猫的淘气,小朋友和小动物的共处体现浓浓的童趣。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交流、讨论和研究数学的过程

围绕这个观点,我们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008年,在九原区创设富有情趣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题教研活动中,我为九原区全体小学数学教师做了一节观摩课,课题是五年级上册概率领域的内容《游戏的公平性》,编者意图是学生在已经认识了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今天学习用分数来表示游戏结果的可能性的大小以及判断游戏的公平性。这节课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把全班学生分成黄白两队摸乒乓球比赛的游戏,整节课围绕这个游戏展开。首先出示游戏规则,让学生阅读规则并提出看不懂的问题,一个学生就提出“后面一个同学摸球时为什么还要把前一个同学摸出的球放回去并摇一摇再摸?”,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发学生来讨论解答,经过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学生明白了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游戏公平。然后我故意往盒子里放了两个白球和三个黄球,学生立刻提出抗议“不公平”。我故弄玄虚,“怎么就不公平了,请你讲明白”。引发学生讨论,引出可能性以及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假如你是王老师应该怎样放球才能保证公平呢?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又分别是多少呢?”……这节课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好评。

上一篇优秀护士演讲稿

下一篇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