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品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玉女品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玉女品箫范文1

刻薄王子与傻瓜姑娘

多金的IT企业社长日向彻和就职屡遭挫折的女大学生泽木千寻,一个是刻薄到极点的家伙,年轻时辍学自行创业,久而久之变得眼睛长在后脑勺上,只有脑袋里有妙思的人能得到他的青睐,否则连你的名字都记不住;另一个是本本分分按部就班上学时靠死记硬背考试过关的乖乖女。头脑灵活的日向彻看不起循规蹈矩的千寻,但因缘际会下千寻开始发挥她循规蹈矩的力量,渐渐引起了日向彻的注意。两个极端的人碰撞后开始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只不过在火花被认定之前,两人之间早已站了个朝比奈曜子。话说日向彻在剧中的第一吻就是被这个“小三”夺走的,这件事可是引起了很多观众的怨念呢。

刻薄但纯真着

日向彻29岁就成了IT公司的社长并且拥有亿万身家,导演给他的人物设定是“一个不善于交际,性格上有严重缺陷的人”。这个要求完美的家伙确实非常有能力,脑袋里总有许多天马行空的鬼主意,这些主意让他成功创业,却也让他变相地看不起那些平庸的人。

日向彻语言尖酸刻薄又有些孩子气,不管什么都能很直率地说出来。第一集中,日向的IT公司举行招聘会,他居然临时做出“如果你没有被多家公司争夺录取,今天我们也不会要你”的决定,并当众奚落了如千寻一样整日奔走于街头找工作的毕业生们,说了很多令人难堪的话。不是日向没有礼貌,而是这个孩子搞不清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他觉得,跟没有能力的人说“你没有能力”并不是件不妥的事。

事实上日向是个非常纯真的家伙,他开办IT公司并非为了赚钱,而是抱着改变世界的梦想而开始创业。乔布斯就是一个让世界发生划时代变革的人,而日向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成为那样的人。

小栗旬与日向彻

·饰演日向的时候有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事?

小栗旬:这个人物不仅仅是个让人讨厌的人,而要表现这一点,主要就是要表现他的“纯真”。日向总是在思考那些他觉得有趣的事,并且想要不断向前去推进。但他觉得为此就算是要做些说明,也没必要字斟句酌(所以不太解释,而且容易骂骂咧咧)。不过呢,如果工作对象变成总务省的话,就算是他也得压抑自己的情绪努力去说些官腔,“烦死了,蠢货”之类的话绝不会说出口了。如果这些方面能让人感受到他的纯真跟能量的话,这个人物就算是显得有些粗暴,应该也是能立起来的。

·剧中要在IT界这个舞台施展拳脚,有亲切感吗?

小栗旬:那个舞台我真不太擅长(笑)。读剧本的时候也会有“这是个什么意思”的地方。角色来讲,电脑以及手机软件的程序编写是他的工作,所以就希望在敲击键盘的动作里加一些巧妙的小偏好。因为之前我看了一个录制了很多程序员敲击键盘的指尖动作的DVD,发现有的人敲键盘就像在弹钢琴,而有的人是固定几个指头,还真是一个人一个样呢。

玉女品箫范文2

关键词:女子高职院校;品牌;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322-02

教育是一种产品生产过程的观点,正逐渐获得广泛认同。一方面,如把高职教育视为一种产业活动,那么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该活动涵盖了三个基本而又相互联系的生产要素:产品、生产者以及生产方式。产品指的是高职学生经历过学习过程后身心发生的变化,是一种服务的结果,集中表现为毕业生的质量;生产者指的是这些教育服务产品的制造者,集中表现为师资;生产方式表现的是生产者通过何种方式生产出这些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产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市场机制推动下,必然走向专业化和集约化,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最终提升效益之目标。通过不断积聚这些市场要素,品牌经济逐渐形成,并逐渐取代单纯的产品经济,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品牌是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从产业的视角,品牌的基本价值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产品利润。品牌作为产业链条上的终端节点,具有很高的增值率,能产生重大市场价值;品牌能够在原有价格基础上产生很高的附加值,从而在竞争中获取巨大优势。二是品牌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优化结构与配置、提升效率与效益的过程。品牌的价值对女子高职院校进一步走向开放、实施院校经营、建构现代高职院校体系的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启示。

一、目标

女子高职院校作为高职院校与女子院校的结合,具有显著的市场属性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总体上,女子高职院校可以而且应该在以下四个重要方面形成品牌价值:

1.学科品牌。学科的基本之义即在于对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归纳、综合、创新,使之更具有传承性,构成教育的重要基石。现代社会中女性正处在由传统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的转换,作为知识女性社会人格初步养成的重要阶段,女子教育的学科建设,其意义不仅仅限于简单地提供一整套的生活、学习、工作的解决方案,更要彰显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女性的人文情怀。这些课题促使女子教育重点关注女性生理、心理、认知、人格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女性文学与文化、女性教育与心理、女性伦理与礼仪、女性形象与服饰等。这些深具深厚社会文化基础的女性命题,均应成为女子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奠定品牌形成的天然优势。学科品牌是女子高职院校品牌中最基本的品牌。

2.专业品牌。专业是联系学科与社会职业需要的纽带,既蕴含深厚的学科积淀,又体现强烈的市场需求。专业品牌体现出院校对市场需要的满足程度,具有强烈吸引力。品牌专业必须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强盛的生命力,并且容易形成竞争优势的成熟专业,能够带动学科的发展。女子教育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基础。据2012年成立的上海女子教育联盟做出的调研,最受欢迎的女子教育专业是“心理咨询”;在非学历教育课程中最喜欢的短期培训方式是“讲座”;在联盟推出的职业技能、专业提升、婚姻家庭、女性修养四大板块中首选的是“女性修养”,其中最大需求是“社交礼仪”。此外,旅游、文秘、服装设计、幼儿教育等也属于女子优势专业。这些调研对女子高职院校打造专业品牌提供重要启示。

3.课程品牌。课程是达成教育目标的载体,是实施教育过程的基本方式。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出具备性别平等意识、性别分析能力和行动力的优秀女性人才。课程品牌是体现女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大标志,不少女子院校纷纷打造特色课程,效应良好。据悉,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曾经推出女性教育特色课程,由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花三年时间酝酿、设计,按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素质与提高发展两大块。基本素质类课程中包括侧重社会责任感培养和道德水准提高的“高尚女性—女性与伦理”,培养内外兼修气质的“魅力女性—女性美学”,强化法律维权意识和能力的“自强女性—女性与法律”,学会从容应对纷繁社会的“独立女性—性别与社会”等8门课程。提高发展类课程则包括培养家政管理能力的“能干女性—现代家政”,提高沟通能力的“积极女性—女性沟通学”两门课程。金陵女子学院的探索给予女子高职院校课程品牌建设重大启示。

4.文化品牌。现代教育并非单纯的专业技术教育,更是培养社会公民的过程。伴随着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花费巨大的教育份额施之于素质教育,更为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现代高校普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打造文化品牌,进一步促进院校教育走向完整,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女子高职院校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背后是深厚的中华女性文化根基,具有品牌建构的天然优势。在植根中华文化基础上,不少女子院校纷纷加强与域外女校的联系与交流,积极汲取域外先进文化,促进文化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品牌。

以上四个目标,涵盖了当前女子高职院校发展中质量与效率、技能与素养、市场与院校等重要要素,并隐含着师资、学生、资源配置等重要命题,构成女子高职院校运行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品牌打造的重要基础。

二、方式

品牌打造是个复杂的过程,急需一整套实施方案,涵盖多重要素,并需进行较大投入,在实践中不断磨合。

1.提升理念、架构制度。女子高职院校应深刻体认到在市场机制和开放性办学的背景下,现代社会以女性为特征的品牌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能够带来巨大市场利益。因此,应积极树立品牌意识,使品牌意识熔炼为整个院校共识,并上升到院校发展战略层面。在此基础上,形成与之匹配的办学理念。如质量理念、特色理念、开放理念、精英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院校经营理念等等。在理念架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制度架构和资源配置,积极引导、推动各教育要素逐渐形成品牌化发展态势。如教师、学生、实验室、实训基地、技能竞赛、创新文化等多层次、多类型品牌。

2.顶层设计、差异发展。女子高职院校应集中资源加强对自身非凡独特性的挖掘与塑造,在整体设计上投入资源。如成立女子职业研究中心、女子教育研究中心,对行业、企业、产业链、职业岗位进行深入挖掘,分析论证当前人才市场女子人才的层次、类型、规格、发展趋向,形成涵盖诸多指标的人才分析库。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包括发展方向、价值取向、拥有资源、具备能力等要素,形成差异性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在某个独特的领域形成重大优势。

3.把握特色、精英培养。女子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精英培养对品牌形成的重大意义。一是积极寻觅市场需求,科学调研,根据市场需求找准切入点,打造女子优势专业,如学前教育、小学教师、文秘、服装设计;逐渐取代普遍性、缺乏优势的专业。二是控制规模,集中资源,实施精英培养。不寻求全线出击、全面发展,而是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打造,提升质量与品质,形成一批具有特定优势的专业与课程。三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对技能竞赛、项目竞标、企业冠名等路径,吸引企业参与;积极拓展女子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服装、模特、化妆品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外女子院校的交流,共同开展活动;邀请知名女性参观学校、讲演。

4.打造标准、引领方向。女子高职院校应高度关注整个女子教育体系的发展,深刻体认到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整体优势。而一体化的发展必然带来标准问题。形成标准就是形成领先优势,可以通过提高门槛、提高标准来限制准入,削弱对手的优势。对院校而言,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人才标准。女子高等教育作为一种规模较小的专门性教育类型,其技术标准与人才标准尚未形成共识,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女子高职院校可以在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引领方向,形成标准,最大限度发挥品牌价值。

5.开放办学、注重经营。品牌是在开放的环境里,在经营的理念中形成的。品牌是一个涵盖多种要素的整体,需在市场中不断运行、不断修订才能最终形成。女子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吸引优势人才,并积极鼓励学校教师下企业深造,鼓励学生创业。此外,随着国际化教育交流的扩展,女子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抓住时机,拓展与世界知名女校的联系与交流,进行联盟式发展战略。这是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径。同时,要树立经营院校的理念。汲取市场机制下有利于品牌形成的各种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院校与市场(行业、企业、产业链)的联系,使市场成为院校办学的主要依据,以市场需要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动力,以是否符合市场需要作为判断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以上五种方式,互有联结、相互影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构成了品牌打造的基本路径。品牌战略正是在对传统弱点进行修订的过程中,使院校焕发出新的教育生产力。

三、结语

市场机制主导下的教育、人才市场,品牌的意义在逐渐显现。品牌战略就在于通过市场运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结构、保障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最终实现专业化与集约化发展。企业为此不断投入资金与技术。女子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具有显著的市场属性;作为女子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由此奠定女子高职院校品牌战略的天然优势。品牌战略,是女子高职院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女子高职院校与市场的深度结合架构起一道桥梁,进一步拓展了未来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光潮.产业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2] 林惠.高职院校品牌战略[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肖理想.学校品牌的战略定位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08.

玉女品箫范文3

[关键词] 女性消费心理 化妆品包装 色彩设计

包装不仅仅是一个承载商品的容器,更是一种刺激消费、引导消费的手段。现在的包装设计不仅是要发挥其物理功能即保护商品的功能,更要发挥其心理功能即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更要向审美的层次发展,愉悦消费者。就目前化妆品市场而言,其主要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因此,充分了解女性消费者的心理特点,针对他们的消费心理进行包装设计,对于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消费者的主要心理特点

1.求美心理突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这在女性消费者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在购买过程中,女性对能够美化生活、装饰性强、造型别致、款式新颖的产品情有独钟。在女性的记忆过程中,有着较强的情绪记忆力。因此,具有欣赏价值的、美的产品往往对他们能够形成强烈的刺激,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兴奋,影响她们的购物情绪,进而产生某种购买或占有的欲望,从而为购买行为的实现奠定基础。

2.认知细腻,决策带有较强的情绪性。女性消费者的情感丰富细腻,遇到感兴趣的商品,容易产生购买愿望,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迅速形成购买决定。女性购买决策时,很容易受直观印象以及商品外观的诱惑。美观的商品包装,鲜明的橱窗陈列,良好的购物环境等都能激起女性消费者积极的情绪情感,产生购买欲望。

3.自我意识较强,联想丰富。女性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经常进行商品的自我比拟,联想商品的消费效果。女性消费者经常通过同伴的评价、宣传媒体上的比照等方法,来反馈商品对自我形象的影响。对自己满意的商品,具有强烈的推荐愿望,对于自己不满意的商品,传话效应比较突出。

4.攀比炫耀心理较强烈。炫耀心理是以购物来显示自己某种超人之处的心理状态,是爱美心理和时髦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当代女性,特别是家庭收入较高的中青年女性,喜欢在生活上与别人攀比,总希望比自己的同事、亲友过得更好、更舒适、更富有。她们在消费活动中,除了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或使自己更美、更时髦之外,还可能追求高档次、高质量、高价格的名牌产品或在外观上具有奇异、超俗、典雅等与众不同特点的产品,来显示其地位上的优越、经济上的富裕、品味上的高雅等。

二、针对女性消费心理设计化妆品包装色彩

现代社会的发展,部分城市女性延长了职场上的工作时间,因此带动了与工作职业有关的消费,比如美容、化妆、健美等消费支出呈上升趋势。2001年在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广州等五地进行的一项城市女性消费调查显示,女性的化妆、美容消费额在上升,中等收入(1000元~1500元/月)的女性,每月用于化妆、美容等的费用在100元以下的占13%,在100元~200元之间的占65%,201元~300元的占13%,300元以上的占9%。可见,化妆品市场是一个充满了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谁能在众多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拥有了无限商机与利润。而化妆品包装又是吸引女性消费者眼球的第一道关口,色彩恰恰又是这个关口的关键。因此,在化妆品包装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色彩的联想特点,引发女性消费者的良好想象。

1.要善于利用色彩带给女性美的体验,满足爱美之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其爱美之心更加突出。化妆品的色彩设计,要针对不同年龄消费者群体对色彩偏好的不同,充分满足她们的爱美之心。针对年轻女性的化妆品,色调应以清新、活泼为主,以充分体现出年轻人的活力与健康。如雅倩芦荟保湿霜,其翠绿色的包装清新自然,充满生命活力,易受年轻女孩子们的青睐。针对中老年消费者的产品,其色调应稳重、高雅一些。她们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也更加注重品牌消费。如SK-Ⅱ的各种精华类产品,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既体现出传统的中国气息,又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还充满活力感,使很多女性相信这种产品在滋养皮肤,保持皮肤年轻态方面性能卓著。

2.要根据产品销售阶层的定位选择色彩,满足女性的优越感与虚荣心。不同品牌的化妆品其定位群体不同,产品售价差别也极大。适合大众群体消费的化妆品,可以在同一包装中用丰富的色彩满足不同年龄消费者的需要。如大宝系列产品的包装中有粉色、绿色、蓝色、紫色、黑色、金色等多种色彩的巧妙搭配,线条简洁但色彩丰富。高档化妆品的消费者主要为经济条件良好的女性,相对而言,她们优越感和虚荣心比较强,应通过色彩显示其商品的高贵、物有所值,满足这一群体的心理需求。如爱茉莉莹润系列产品,以金色做装饰。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金色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意味。选用金色能充分显示出产品的高档品质与尊贵地位。伊诺姿水晶角质系列产品选用紫色包装瓶,优雅、高贵的感觉自然散发,让拥有者获得了较大的心理满足。

3.注重彩妆的包装色彩设计,突显女性的个性与价值。保湿液、美白霜、粉底与防晒类等产品只能满足女性消费者基本护肤的需要,若想突显个性魅力,彩妆必不可少。不同的彩妆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觉,既可以清纯可爱、清新典雅,也可以时尚性感、智慧知性。因此,彩妆的包装色彩设计不仅仅要给女性消费者美的感觉,还要带给她们有关个性与价值的丰富联想。

包装仅是化妆品的“外衣”,设计好这些“外衣”虽然能够吸引女性消费者,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化妆品的品质。因此,提醒那些化妆品生产商们一定要“秀外慧中”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化妆品行业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罗子明著:《消费者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玉女品箫范文4

关键词:文化;文化价值观;奢侈品消费观

近几年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显示,中国现已跃居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在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女性所占份额一路飙升,已与男性势均力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女性奢侈品市场处在不断扩张的上升趋势之中,奢侈品消费的“她时代”已经悄然到来。相较而言,作为拥有根深蒂固的奢侈品文化的欧洲强国,德国人在奢侈品消费方面已形成了一种理性、成熟的态度。随着德国人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的回潮,德国人对物质享受的懈怠使得清贫务实的消费观开始流行。追求廉价商品、精打细算过日子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由于文化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消费心理等,从而也直接地影响了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由此,面对异文化目的国的消费者,唯有基于跨文化的视角才能更好地解读其隐藏在消费行为背后的消费动机。因此,笔者将基于跨文化视野的层面,以中德女性奢侈品消费者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两国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观与其传统文化价值观是否存在关联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当我们谈及中国文化对中国各个阶层消费者的影响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体系中,儒家学说所占据的主导地位以及其对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巨大影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众多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出对中国消费者行为影响最大的文化价值观有以下几点:(1)以“根”为本的文化――重家、族、国;(2)中庸文化;(3)关系文化;(4)“和”文化;(5)面子与从众;(6)地位与礼,在本文着重于奢侈品消费的研究框架下,笔者认为,可将这六大文化价值观浓缩为:(1)等级观念和崇尚权威的价值观;(2)面子与从众的价值观;(3)关系的文化价值观。

(1)等级观念和崇尚权威的价值观。中国的等级制度和权威意识根深蒂固。

在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中国人的消费观也产生了崇尚权威的心理。尤其是在奢侈品消费的范畴内,许多中国人的消费动机表现为彰显和匹配自己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国际名人所消费的国际奢侈品,就是大家一致认同和追求的。因此,中国消费者选购奢侈品的类型大多集中在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2)面子与从众的价值观。强大的面子观念是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一个重要的消费动机。若是个人所属的群体价值观认为拥有奢侈品才是这一群体的象征性特征,就会促使这一群体以购买奢侈品来获得这一群体其他成员的承认,即从众必需性,从而保全自己的面子,甚至是给自己长面子。面子文化对中国消费者市场的奢侈品消费浪潮前仆后继的态势起到的决定性影响。

(3)关系的文化价值观。儒家学说认为,来而不往非礼也。因此中国人习惯于用礼物来建立和保持儒家社会关系。关系要创建起来,之后要勤于维护,才能实现“和”文化的终极目标。因此,作为礼物的奢侈品就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4)中国女性的文化价值观。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国女性在各个领域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且她们的文化价值观也在日益发生改变。但总体而言,以家庭为中心、三从四德、男尊女卑、贤妻良母、贞烈女子等传统儒家价值观仍主导着中国女性。因此,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仍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女性消费者价值观。简而言之,中国女性认为,她们的仪表形态、言语行为以及消费行为都应该与其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相符合,甚至仍旧有部分女性认为,女人化妆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取悦丈夫。

二.德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德国是一个偏保守的国家。德国人属于日耳曼民族,众多研究文献证明,日耳曼民族是非常讲求理性的民族,这样的特性也因此影响了德国人的性格特点。一说到德国人,大家的脑中就会浮现严谨、遵守纪律、刻板等字眼,笔者根据所研究的文献资料认为,具体来说,德国民族文化价值观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理性化。德国人的理性化表现在,他们做出决策的过程都比较缓慢,因为他们必须在对所有要素进行理性全面的分析之后才能做出决策,这也导致德国人在消费行为方面非常理性,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主张铺张浪费。

(2)纪律性。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和道德标准,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自我约束的心理。这也导致德国人在办事时缺少灵活性和创新性,由此就有德国人性格拘泥、呆板一说。他们这种性格还体现在购买行为的固定化上面,不善于尝试新品。

(3)务实主义,注重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崇尚精益求精。德国的汽车工业总是走在科技前沿。比如德国顶级品牌跑车系列: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等。拥有“德国制造”称号的奢侈品不是华丽的空壳,而是沉甸甸的实质内容,精致奢华却不浮夸。不仅在制造工艺上,在消费观念上他们也特别重视产品的质量,他们宁愿花费更多的钱购买良好的、质量可靠的商品,而且他们都有不信任廉价产品的思想倾向。

(4)以性别区分德国人的话,德国女性的价值观体系和性格特点体现在思想独立,并且努力实现经济独立,自我个性意识强烈,注重自我的内心感受。

对德国女性价值观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德国妇女解放运动。其主要思想是要求男女平等,加强自我意识,爱护自我。由这一时期开始,德国妇女在各方面逐渐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争取到了自己的权利。自二战以来,德国女性价值观也起了根本的变化。良好系统的教育体制让年轻的德国女性更加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即不能只将婚姻和家庭作为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经济保障。德国女性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家庭观念,这也促使她们通过努力实现经济独立来获得社会保障。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将终身就业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种成功的背后传递了女性对其社会角色有全新诠释,即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思想观念,她们具备冒险和独立的精神,坚信用自己的双手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未来和生活。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变迁,德国女性的人生价值观、工作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由妇女解放运动前受压迫和压抑自我的价值观慢慢转变成为强调思想独立和自我内心感受,与此同时追求经济独立并完全解放自我个性的价值观。

三.关于中德女性奢侈品消费观差异性的实证研究

在实证研究中,笔者采用了定性研究中的访谈法。访谈法是针对特定的研究主题,对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访问或组织谈话,在综合分析访谈内容后,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这有助于从不同的视角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全面性。因此,笔者分别针对两国女性设计出两份详细的访谈提纲问题,并采访了9位中国女性和9位德国女性。通过以上所做的访谈实证研究,并结合前人学者在这一课题上的量性调查结果,笔者得出以下实证研究结论:中德女性奢侈品消费观与其文化传统价值观密切相关。这具体表现在:

1.中国女性消费者十分注重个人的外在形象、社会地位和尊严,在选购奢侈品时,出于崇尚权威的心理,非常信奉国际名人代言的国际奢侈品牌,也认为唯有购买拥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才能匹配得起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种奢侈消费断念从根源上反映出中国女性消费者深受儒家思想中的等级观念和崇尚权威等价值观所影响。

中国女性的奢侈品消费动机多表现为归属群体的从众动机,为获取别人认同和赞美的炫耀动机和领先动机,以追求自我装扮并吸引众人目光为主要消费意义,在消费方式和习惯中也体现出冲动消费、并在选购奢侈品时易受别人评价和眼光影响的特征,这种以社会导向型的消费动机和习惯一方面与中国女性根深蒂固的面子、从众和关系的儒家文化价值观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她们对自己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较之传统意义有了一定变化,即她们在穿着仪态、言行举止上保持合乎体统、保全整个家族脸面的同时也奋力追求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家庭和丈夫儿女仍是她们生活的重心,但也不是唯一的重心。

2.德国女性消费者倾向于注重奢侈品的高品质、奢华体验性、实用性以及与自身价值观匹配性,在选购奢侈品时专注于内心感受,而非他人评价和眼光,在决定购买某样奢侈品之前已经过深思熟虑,几乎无冲动购物情况,这些奢侈品消费观的特征在本质上与德国女性消费者的价值观息息相关,即德国女性的务实主义、理性主义。德国女性的奢侈品花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支配剩余收入的多少,这也说明了她们骨子里强烈的自我约束力和纪律性的文化价值观。

德国女性的奢侈品消费动机多表现为自我享受动机、品质精致动机、表现内在自我动机和物美价宜动机等,在奢侈品消费的意义上则追求个人精神上的体验性享受,侧重于让身心愉悦的奢华经历,而非奢侈品的实体。这种以个人导向为主的消费观来源于德国女性强调思想独立和自我内心感受,与此同时追求经济独立并完全解放自我个性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德国女性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动机属于个人导向性动机;而中国女性消费者则属于社会导向性与个人导向性动机相结合,;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之下,西方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华民族文化,从而使得中国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了消费动机的多元化和消费行为模式的多元化。但总的来说,中国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仍更倾向于社会导向性动机,对于她们来说,奢侈品维持身份地位的必需品;相比之下,德国女性则理性地将奢侈品视作生活的附属品和调味剂。

参考文献:

[1]卢泰宏等著,消费者行为学――中国消费者透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朱晓辉,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的实证研究[M],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7),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