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成本核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成本核算范文1
期初生产成本和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应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是成本计算工作中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特点、组织特点及管理要求,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对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进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六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3)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4)约当产量法。
所谓“约当产量法”,是指将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产品产量,生产成本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约当产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产成品成本一单位成本×产成品数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成本
在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时,原材料成本项目和其他成本项目是有区别的。在计算原材料成本项目的约当产量时,应注意原材料的投料方式。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不论产品完工与否,每一在产品数量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与完工产品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换言之,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逐步投料的,那么,各成本项目都按完工程度计算出相同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则原材料项目不需要计算约当产量(或约当产量就等于在产品数量),其他成本项目要按完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
采用约当产量法,要求科学地确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而这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企业可以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采用技术或其他方法测算出完工程度。产品工时定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可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除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得出。其中,每道工序中的在产品,其完工程度一般等于所在工序的50%(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原材料项目视为全部完工)。
[例]甲产品的单位工时定额为100工时,经过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的单位工时定额是:第一道工序30工时,第二道工序70工时。则每道工序的完工程度可计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30×50%)/100=15%
第二道工序=(30+70×50%)/100=65%
(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是指先对在产品确定一个定额单位成本,月末根据在产品数量乘以各项定额单位成本,计算出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并进而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月初在产品成本加上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减去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即为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的差异可以相互抵销的企业。
(6)定额比例法。
定额比例法是指按定额(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与定额成本法相比,定额比例法要求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制定比较准确的消耗定额,因此,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以根据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作比例分配。通常情况下,材料项目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成本项目则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在定额比例法下,相关的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100%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工资(或其他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本月投入的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工资(其他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其他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工资(其他费用)分配率
产品成本核算范文2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一个企业要想获得优势,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就必须降低产品成本。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对于正确计算成本十分重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做好成本核算,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本文针对工业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灵活地运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产品的成本,从而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更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工业企业;成本核算
近十年来,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较有代表性的就是ERP系统的运用。如何结合实际充分发挥ERP作用尤其是在成本管理方面的作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是笔者的一些体会,错误之处,敬请指正。ERP系统基础设置就像一座大厦的根基,根基牢固,才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尤为重要。基础设置项目很多,常规性的设置通常软件公司会予以指导,唯有与成本相关的设置,例如存货编码方式、存货核算方式、部门设置、科目设置、物料清单等须按企业财务人员要求初始化。
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成本核算主要是对料工费的归集、分配等进行核算。存货编码方式、计价方式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存货编码方式的确定是建立在存货科学分类的基础之上的。存货分类一般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和产成品。在分类前提下,往往仍需分级,例如家纺企业产成品套件类还要按照件数等进一步分级为四件套、多件套等。在科学分类下,赋予编码特定的意义,以便于对存货进行管理,这也是存货编码的作用。确定存货编码后,还需明确存货的管理方式,也就是以自定义项进行管理还是以自由项进行管理。针对分类清晰层级单一而规格型号繁多的存货,按照自由项进行管理较为适宜。
例如,笔者曾服务于一家特种钢管制造企业,针对钢种清晰易分类但是口径壁厚较多的实际,在按半成品产成品大类、钢种顺序编号后,对其他要素采用了自由项管理方式,不仅编码简单易记而且操作灵活方便。存货的计价方式是指在历史成本下出库价格的确定方式,大多企业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为科学确定销售成本,考虑到材质的不同、工序及工艺的区别,出库价格以生产订单对应的单位成本为宜。而生产订单则须按同材质同规格同期投料进行编号。在产品材料组成数量标准、品种较少的企业例如家纺企业,适宜编制BOM清单并据此生成生产订单。在编制BOM清单的企业,其产品成本核算中主材归集的关键是自数据库中按订单与当期产成品入库单自动取数形成《主材耗用情况表》。对于因质量问题补料等情形,应在扣除残值后计入直接材料。《主材耗用情况表》,这需要生产技术、软件公司等部门的协同。
而对于产品中材料组成复杂、成分含量多样的企业,其编制BOM清单的工作量过大从而失去意义。例如特种钢管制造企业。在此种情况下,应在投料时准确计量并对应编制生产订单或工艺单以准确核算材料成本。无论是否有BOM清单,在材料成本———大多企业是半成品———准确核算的前提下,须特别注意投入产出的数量平衡试算,做到投入产出相匹配。简易的数量投入产出平衡公式为:期初在制品+本期投料+本期其他原因投入-边角料(废料)退库-本期其他原因退库-期末在制品=本期耗用。期末在制品可采用期末现场盘点确认。对于直接人工,目前大多采用计件工资。计件工资的分配按照产品对应分配即可。未实行计件工资的直接人工,采用班组工资结合产品(半成品)所用工时或产品(半成品)产量进行分配。
电力消耗的归集分配。电力消耗一般按照车间装表计量,并定时抄表。对于线路、变压器等自身的消耗按车间部门抄表数分配。对于电力消耗占比小的企业例如家纺企业我们采用按直接人工占比在产品间进行核算;对于能源消耗占比较大的企业如电解铝、特种钢等,则需要采用工作量或理论定额进行分配。例如,特钢厂生产锻坯的锻压车间电力的分配应采用工作量(产量×锻造比,锻造比=锻前横截面积/锻后横截面积)进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是在车间下的工时或产量分配。随着核算的精细化,作业成本方法下的安排更趋合理。
作业成本法内容很丰富,仅就制造费用而言,京瓷的阿米巴也做到了这一点。在分步法下,按照上述步骤是“分段”核算,管理者一般会要求成本还原,即自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综合成本”。如此,需要对各个环节的成材率进行计算,然后得出综合成材率结合分段核算进行成本还原。以上所有的环节,除从ERP输出数据外,其余运用EXCEI的技能包括数据透视表及引用等即可合理、高效地进行成本核算。
产品成本核算范文3
关键词: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82-02
2006年中国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产品成本核算的规范只停留在原则性规定阶段,存在“散而欠统”和“粗而欠细”的问题。基于此,财政部会计司于最近起草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意见。现就建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必要性及其设置模式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设想。
一、对建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在谈到制定背景时说,出台征求意见稿:是谋求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是谋求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制度基础,对于贯彻实施中央“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必须针对现行产品成本核算规范“欠统”、“欠细”问题,在“统”和“细”上找准问题下工夫。
在中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对产品成本核算的一些原则性规定只存在于存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和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少数几个具体会计准则之中,既分散,又原则,与上文提到的制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背景要求相去甚远。
如,在涉及成本核算内容较多的存货准则中,对加工成本只是在第三章第7条提到“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以及对制造费用的简要定义等原则规定,可以说基本不具可操作性。又如,在生物资产准则中,对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在第二章第8条到第11条有几处原则规定,这离生物资产成本计算的细化要求,还远远不够。再如,对建造合同成本,在建造合同准则第四章中有几条规定,也是十分原则。如果据此操作,根本计算不出正确的建造合同成本。其他如,石油天然气开采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日显,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成本计算中,对为取得其矿区权益而发生的成本,只有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的第5条中的几句话;而对油气勘探、油气开发、油气生产的成本计算,也只在准则的第12条、第17条和第20条中有简单规定,远远不能满足对石油天然气开采成本计算的需要。此外,还有一些有关产品成本计算的内容,分散在固定资产、借款费用、无形资产、职工薪酬等具体准则中,显得十分零散。
在这样的情况下,目前多数生产加工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计算,还仍在沿袭1986年《国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规定,很难适应新制造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由此,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产品成本核算,实现与企业会计准则紧密衔接而出台新的成本核算办法,已成为十分迫切的要事。
二、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设置模式的设想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采用何种模式设置,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有几个设置模式可供比较:
1.一揽子制定模式。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设置上,采取除金融业企业以外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包括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通信业、软件业、餐饮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企业”在内的一揽子的统一制度模式,并以工业企业为蓝本,将不同行业的产品成本核算要求,穿插在有关条文之间。
如,征求意见稿第9条在对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阐述后,以第11条农业企业、第12条商业企业、第13条建筑业企业、第14条房地产企业、第15条交通运输企业、第16条通信企业、第17条软件企业、第18条餐饮旅游企业、第19条其他行业企业,分别比照工业企业规定,确定其产品成本核算范围。此外,在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产品成本核算项目、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等方面,都采用以工业企业为蓝本,对不同行业的产品成本核算提出要求,并将其穿插在有关条文之间的做法。
评价:该一揽子设置模式的优点,在于将有关产品成本核算的规定统一到一个制度里面,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成本核算制度,但其最致命的缺点在于将除工业外的各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弄得支离破碎,而且还没有脱离“粗”这样的境地,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如,房地产行业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行业,但其成本核算规定在该制度中却只有9条,不到2 000字。很难设想,仅凭这几条规定,就能很好地对房地产企业的成本进行精确的计算!
2.分行业制定模式。有鉴于上述分析,不少人提出干脆按不同行业制定不同行业独立的成本核算制度,这就要制定覆盖这十大行业的十个以上的不同成本核算制度。
产品成本核算范文4
关键词:中国企业;贸易冲突;成本核算
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产品成本核算是成本信息形成的主要方法,因此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一直受到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会计准则对于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经过多年的发展于2006年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从而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其对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在可计入产品成本的内容方面较以前准则有了一定的变化且吸收了一些国际经验与做法。这促进了中国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发展和实务水平的提高。但从近年的情况来看,中国与其他国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贸易冲突,中国制造产品依然面对着反倾销诉讼的困扰。而改进中国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可能会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 文献综述
对于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研究一直受到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中国的会计主管部门于2010年开始调研并准备建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学者认为是必要的,但需要分行业进行规范,并引入环境成本、人力成本等,同时需要建立成本报表制度。有学者认为,企业产品核算制度应当考虑对外贸易中解决反倾销诉讼的需求。(袁唐梅,2009)反倾销诉讼是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但是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会计信息,尤其是企业产品成本信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产品成本是确认倾销的关键性因素,在反倾销应诉中具有维权作用,完整翔实的成本信息在应对反倾销会计举证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陈志友,2003等)关于产品成本核算如何应对反倾销诉讼,有学者认为应当建立专门的反倾销产品成本核算办法,乃至理论体系(陈志友,2003等);而同样有学者认为只需将已有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既可(孙铮、刘浩,2005)。企业会计准则中未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做出明确的规定,但会影响到产品成本核算的范围。《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实施对于中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该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为中国的会计信息得到国际认可提供了保证,其中包括产品成本信息;此外在成本核算范围,如: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方面较以前发生了变化,可以纳入成本核算范围的项目增加了,这更适应中国国情和有利于应对反倾销诉讼。但依然存在这一定的不足,如未考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等(袁唐梅,2009)。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部分。一般的研究将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宏观环境会计核算是基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价值平衡问题。微观环境核算则为宏观环境核算提供支持,企业作为社会的微观主体应当承担由于其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责任与保护环境的义务。从而在微观领域建立反映企业环境活动的核算体系成为一种必须的措施,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恰当的方法,真实、公允的对企业的环境支出和收益进行确认和计量,将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进行披露,从而为相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信息,以满足社会对企业承担环境保护义务的要求。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成本核算理论框架的研究和部分重污染行业①的环境成本核算方面。中国环境成本核算研究主要受到国际研究的影响与推动,但在实务中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对于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仍集中在对于企业整体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的核算中,缺乏将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事项在目前会计框架内进行解决的具体措施。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主要集中在企业整体在环境治理、必要的环境保护支出等方面发生成本的核算。在环境成本核算方面主要的研究观点认为应当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内部环境成本进行归集与分配,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法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进而进行归集与分配。
二、 中国企业现行成本核算方法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中存在不足
中国的制造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遭遇贸易冲突受到反倾销调查甚至面对反倾销诉讼严重影响到了这部分企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中国制造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过程中,理论界与实务界从国际贸易、法学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亦有会计学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人员从会计学,尤其是中国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产品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制造企业所使用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 产品成本构成范围过小。中国制造企业在出口产品成本核算中目前使用的主流方法对成本范围的界定与国际通用的反倾销法中的成本确认有着较大差别。中国制造企业在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中一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项内容,与应对国际反倾销中所需的成本信息相比较过于笼统,产品成本构成范围过小,需要更加明细的产品成本核算信息。按国际惯例,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需要进一步的细化,除上述三项内容之外还需要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研发费、包装费、广告费、运费、保险费等。国际惯例中应对反倾销调查或诉讼中的产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一般费用和利润组成。具体而言,国际惯例中的生产成本和中国的概念不完全相同,其包括原材料(直接原材料和制造费用中的原材料)、人工(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人工)、固定成本(折旧、摊销和其他固定费用)。
中国制造企业在出口产品制造过程中将部分成本以过低的价格计入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或者完全未纳入产品成本核算。中国的经济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进行了几十年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主要作用,但是政府的调控仍然会影响到一些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中国的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其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由于种种原因仅支付了较少的费用甚至是无偿划拨获得的,与此相关的摊销可能低于市场正常水平,因而该类企业的产品成本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较要低。类似的情况还有,某些企业能够以低于市场评价水平的成本获得银行贷款或者其他资金,从而其财务成本较市场平均水平低,这样很容易遇到反倾销调查。且增加了中国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中的困难。
2. 中国企业成本核算中忽视环境成本。传统的成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只关注那些在生产中直接消耗的,且能以货币计量的耗费。但从环境成本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传统成本理论与核算方法不能准确反映企业产品的真实成本,传统的产品成本信息是不全面的,在产品成本信息中应该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以使产品的成本信息包含其在生产等环节所造成的环境方面的代价,可以促使企业重视环保,使有限的环境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中国整个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忽视使得中国的环境资源在经济活动中被低估,例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定价明显低于其成本,甚至对于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三废”排放等环境成本未纳入产品成本核算的范围,这都低估了中国制造企业产品成本,使得中国的环境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处于一种超额使用的状态不能得到很好的补偿。这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环境问题的恶化,同时也造成中国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被低估在国际贸易中很容易遭受反倾销调查面临较严重的贸易冲突。将中国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的核算范围之内,将会同时促进环境问题与国际贸易冲突问题的缓解。
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的必要性随着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而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同,尤其是近年来大型的环境事件发生之后。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管理等问题日趋受到重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应用亦不断增加。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有利于保护环境。传统的成本理论仅仅计算微观的经济成本,没有把资源环境的消耗计入企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忽视环境保护,甚至鼓励企业牺牲环境,透支环境以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能够促进经济与资源的和谐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基础,而资源环境的有效利用与保护亦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种粗放式增长,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粗放式开发已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企业环境成本理论试图从有偿使用自然资源这一前提出发,把企业对环境保护的义务纳入企业内部经济核算以期促进企业的持久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缓解。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往往会忽视社会利益,破坏环境。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产品成本核实范围,将对企业的污染环境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效果,重视环保并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成本的企业将会获得较高利润,而污染企业将会受到环境成本的约束收益水平下降甚至出现最终倒闭的情况。这有利于整个社会淘汰落后产能,协调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随着技术进步、人口增加、社会生产规模的无限制扩大,人类对环境的索取和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如荒漠化、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在一定区域内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全球范围内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达到了从所未有的一种程度,从各个角度出发努力控制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将环境问题纳入企业核算的内容,将环境污染、环境治理这一公共领域的问题进行“内部化”成为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在1998 年于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十五次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在这之后,为解决环境会计核算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观点。而这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制造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三、 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措施
应对国际贸易冲突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法学、国际贸易学和会计学等的配合,但出口产品的成本核算在这个过程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前文所述,中国制造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时存在一定的不足,故需要在以下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
1. 对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进行调整。如前所述,在国际反倾销法中产品成本的构成范围要较中国目前的产品成本构成范围要广,包括了“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两部分,即反倾销调查中所指的产品成本除包括生产成本外,还包括“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这与中国目前的习惯性做法是不同的,中国一般的产品成本只包括生产成本,而产品为了设计、销售、运输以及财务费用等按照中国的习惯性做法是计入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这样使得中国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时候,单就产品成本信息的形成上就陷入了比较被动的局面。为此,中国在产品成本核算范围方面为了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需要应当学习国际反倾销法中的常用做法,将目前的产品成本构成范围进行调整。但这是一项业务量比较大的工作,因为牵扯到对目前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修改。在产品未被销售的情况下,原先计入期间费用的设计、销售、运输以及财务费用等将形成存货,增加企业的资产数量,其费用将下降而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净利润、所得税等。
2. 细化成本核算工作。成本资料的收集保存更加符合国际反倾销法的要求,成本核算中确定了成本构成的内容,另一个方面就是成本费用的分配,这部分已在上文有所论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成本核算工作的一些细节性、技术性工作的改进,例如在成本构成项目上,目前中国企业常用的做法是将成本划分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前提下,成本项目可以进一步的划分,如直接人工可以划分为熟练工、实习工等,对于产品成本信息的构成尽可能的提供详细的信息,除提供货币计量的会计信息之外,还可以提供比较详实的物理指标等,以满足反倾销调查中对于成本信息的需要。
3. 提高对直接生产制造成本相关的一些经营活动成本的核算水平。这些相关成本包括了产品销售、研发、存货管理及质量保证等经营环节的成本,中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中规定这些成本中的部分可以通过有关的方法能被资本化或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之中。但国际反倾销法中承认的产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按照国际惯例计入入成本的经济资源消耗即包括生产成本还包括单位产品所含的其他一些经济资源的消耗。总体来讲,涉及反倾销涉诉的产品其成本信息的要求较之一般产品其信息含量高,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企业不仅需要调整成本核算方法扩大成本核算范围、改变成本分配方法;同时还需要结合反倾销调查的需要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以提高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能力。
4. 应对环境成本信息需求的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措施。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在当前条件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企业在产品成本中能够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仅仅依靠企业的努力是实现不了的。
首先,需要政府的支持。目前,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仅仅就固定资产、矿产资源等核算中包含了恢复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其他与环境相关的成本均未涉及,企业的会计核算需要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若企业单独将其相关的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的核算范围,其会计信息与其他未纳入核算的企业相比其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受到影响,而且环境成本纳入核算之后其产品成本增加会计利润会下降会影响到其经营业绩评价。此外,环境成本纳入核算范围之后若税法没有相关的规定,其纳税调整的工作也增加了。因此,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核算体系需要政府的推动。环境成本中的恢复成本、环境质量成本、排污费的定价等可以看做是一种公共产品,这些信息需要政府来提供,企业根据政府提供的信息来进行相关会计要素的计量。
其次,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核算范围之后,现行的成本核算体系与方法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核算体系中将增加与环境成本相关的科目、账户及相关的会计信息,其次各种环境成本要进行具体的细化,部分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部分要经过分配之后进入产品成本,还有部分不能计入产品成本需要计入期间费用等。环境成本的核算是一个系统性的,要在当前成本核算体系之内实现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最后,环境成本计入产品成本之后亦需要进行成本控制。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政府管理法规的要求制定环境成本的预算指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与环境成本相关信息的实际指标进行比较、评价,从而对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进行评价,并对生产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耗费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将来的生产活动中的环境资源的耗费进行控制。有利于企业降低环境成本,促进环境保护。
注释:
①如化工、冶炼、采矿等行业。
参考文献:
1. 陈冬生. 论企业成本公开的途径. 会计研究, 1996, (5).
2. 丁学东,李国中. 1978—1994年中国企业财务改革论评. 会计研究, 1996, (5) .
3. 冯巧根. 成本会计创新与资源消耗会计. 会计研究, 2006, (12) .
4. 郝俊英,黄桐城. 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综述.经济问题, 2004, (6) .
5. 孙铮,刘浩,李琳.贸易救济会计——理论与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 汪炎汝. 企业环境成本计量的投入产出模型.上海经济研究, 2008, (1) .
7. 王仲兵.论应诉反倾销会计的理论框架.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5).
8. 吴文莉,蔡令柱. 浅谈产品成本核算.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1) .
9. 鄢惠. 浅析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魅力中国, 2007,(2) .
10. 颜延.会计标准与反倾销.财会学习,2006,(3).
重点项目:兰州商学院科研课题“中国企业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基于会计准则视角”阶段性成果。
产品成本核算范文5
关键词:产品成本;成本核算;会计规范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055-03
2010年初,财政部下发通知对现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关问题开展调研,为制定全国统一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以下简称《成本制度》)做准备,这是进一步完善中国会计规范的重要过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制定《成本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成本核算规范的发展
中国成本核算规范形成初步体系始于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开始明确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如将“生产费用”科目分设为“基本生产”、“辅助生产”、“自制半成品”、“车间经费”等科目。1984年国务院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规定了成本开支范围、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成本管理制度。其后1985年颁布的《会计法》中也明确了对成本的要求,由此也可以看到,成本核算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1986年为了与《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配合,《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出台,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中国成本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对开创中国成本管理的新局面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全国各部门、各行业根据这些法规,结合本行业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如轻工业部颁发的《全国陶瓷工业企业统一成本核算规程》、化工部颁发的《电石成本核算规程》等。1993年中国进行会计改革,成本核算也有了新要求,新会计制度规定不再采用完全成本法,而采用制造成本法。但此后中国没有再对成本核算进行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二、建立统一《成本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完善会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6年财政部重新了39项会计准则后,中国已经建立了以《会计法》为核心,涵盖道德与技术规范两个重要方面,较为完整的会计规范体系,这一体系对规范会计行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在现行体系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成本核算的要求较少涉及,且零散的分布于有关具体准则中,缺乏系统的框架,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指导和约束性不足。制定统一的《成本制度》则会极大改善这一现状,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会计规范体系,更为企业成本核算行为明确了方向。下页图1体现了增加《成本制度》后会计规范体系的框架结构
2.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
会计的根本目标在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成本核算作为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重要内容也不例外。在中国现阶段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虽然各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了成本开支范围和成本核算方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成本核算规范,会计人员在核算成本过程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成本信息的客观性,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决策。通过制定统一的《成本制度》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核算中的随意性加以限制,同时也可以增强成本信息的可比性,进而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
3.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必要环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中国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由此也产生一系列的贸易争端,近年来,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进行制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认为中国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不完整,未能将全部成本如人工成本纳入成本核算系统,因而取得了成本优势,进行实现价格优势。通过制定《成本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成本核算内容,并与国际惯例协调,减少贸易摩擦。
三、统一《成本制度》的适用范围
要建立统一的《成本制度》,应必须明确其适用范围,从而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按照现行会计规范中对于成本的界定:“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由此可见成本核算既涉及传统的制造业,也广泛涉及现代服务业,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成本核算的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虽然由于不同行业生产特点、组织规模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各行业其成本构成及其核算,但就其成本的本质而言是一致的,因而《成本制度》可以根据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成熟的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依据建立,其他行业根据各自生产的特点遵照执行。
四、统一《成本制度》框架
《成本制度》要规范企业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而成本管理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建立统一制度时必须要确定其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成本基础管理制度
为保证成本核算质量,企业必须要重视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没有健全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就不能顺利进行,因而《成本制度》中将建立成本基础管理制度作为其主要内容之一。成本基础管理制度是开展成本核算,实施成本管理的基本前提。
成本基础管理制度应明确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建立健全成本原始记录、定额等与成本相关业务管理制度。
2.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成本信息的生成最终受到成本核算方法的制约,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确保更加准确、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以供管理决策之需。但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成本核算结果,由此造成企业有可能操纵成本数据,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而为避免企业随意使用成本核算方法,影响成本信息的客观性,就是会计规范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客观要求《成本制度》中必须形成完备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为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选择划定范围。
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是进行成本核算具体手段,体现成本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应包括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成本项目、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和成本计算方法等。
3.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
企业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必须要通过归集和分配才能计入有关成本,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结果。为保证企业在选择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上的科学性,在《成本制度》中必须明确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的具体要求。这一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原则、分配标准、分配方法及分配程序等。
4.成本核算业务流程
成本核算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也必须讲求工作效率,明确成本核算业务流程可以保证成本核算工作顺利,避免不必要的环节,因而《成本制度》中应明确成本核算的基本业务流程,便于企业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参照执行。成本核算业务流程主要说明成本核算期间、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账户设置、成本费用归集分配及完工产品成本结转各项内容的关系及其相互衔接等问题。
5.《成本制度》框架各要素的关系
建立完善的《成本制度》框架必须明确各内容的功能,从而才能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从外在形式上看用于形成企业成本的原始数据进入成本核算系统后,受框架内容的制约,经过系统加工后生成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成本制度》框架为成本信息生成提供了技术和质量保证。具体表现为:首先成本核算基础制度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核算环境支持,明确了进入成本核算系统的信息的基本条件,以对原始数据进行检验,即什么样的数据可以用来计算成本,什么样的成本被排除在系统之外;其次,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与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支持,决定了原始数据的加工方法及最终结果,即原始数据如何转化成成本信息,转化成什么样的成本信息;最后,成本核算业务流程明确了成本核算工作基本顺序,提高成本信息的及时性,确保了成本核算工作效率。《成本制度》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
《成本制度》框架各要素对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影响是贯穿始终的,它们相互独立,分别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成本核算进行约束和规范;它们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将成本核算联结为一个整体。
五、关于建立《成本制度》几点建议
制定统一的《成本制度》已经成为会计业界规范企业成本核算的共识,但在制定制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制度的全面性、适用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形成的制度真正发挥效用。
1.提高《成本制度》的全面性
成本核算不是特定行业的管理要求,任何企业都涉及成本核算,因而在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各行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和要求,尽量避免以偏概全,使《成本制度》真正在各行业起到统一的引导与规范作用。
2.增强《成本制度》的适用性
成本核算由于涉及内容广泛,造成工作环节极其复杂,但成本信息又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因而在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尽量保证成本核算方法明确、简洁、易于操作,使《成本制度》在规范成本核算过程中更加高效适用。
3.注重《成本制度》的前瞻性
成本核算必须满足企业的管理要求,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企业管理要求也不断发生更新,成本核算也要与此相适应,这就要求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经济发展和管理要求提高的基本趋势,以保证《成本制度》长期有效,避免经常性修订。
4.完善《成本制度》的系统性
成本核算最终成果体现为成本信息,成本信息不仅受成本制度的约束,也要遵守相关会计规范的要求,《成本制度》作为会计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与其他会计规范相适应,这就要求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其他规范的有关规定,避免重复或存在不一致地方,保证《成本制度》与其他法规构成完善的会计规范系统。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11.
[3]孙光国.会计制度设计:第2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
Some Reflections on Establishment ofUnified “Product CostingSystem”
ZHANG Xue-yi,CHANG Hong
(HeilongjiangBayi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Econimics & Management,Daqing 163319,China)
产品成本核算范文6
一、研究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核算的最重心部门,对企业的经营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成本核算为企业利润计算和价格制定提供了依据,其次成本核算有利于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再者成本核算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将企业成本控制在企业预定的水平上,要求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成本控制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必然选择。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前提,是实现成本控制的的手段和工具,成本核算是否真实准确决定了成本控制是否有效,二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
二、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成本核算
冶金成套非标产品一般属于订单式产品,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生产,一般不会进行批量生产,根据产品的特点,成本核算一般由具体的某一个销售订单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核算。各种材料成本、制造费用、人工费、动力费等都以销售订单为标的来进行归集,以下分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冶金成套非标产品成本费用的具体内容
按成本性态分类,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生产成本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包括直接变动成本和间接变动成本。
1. 直接变动成本。(1)直接材料费用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以及其它直接材料。主要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毛坯、外协成品件、外委加工费、五金、电料、杂品、化药、建材、包装费、工具、量具、刀具、其他等。(2)动力费用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及动力费。(3)人工费是指参加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生产的工人及管理人员工资以及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各类保险、外委费用等。
2. 间接变动成本。间接变动成本主要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而需要在各个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办公费、旅差费、业务招待费、通讯费等。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厂房设备折旧费、土地租赁费、房屋租赁费等
(二)冶金成套非标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冶金成套非标产品加工周期长,工序繁杂,有的产品工序可达到上百道,根据产品的特点,也为了加强各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往往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而且还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以便为分析各订单的成本提供资料,所以成本主要采用按照订单式的分步法进行核算。
(三)冶金成套非标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成本的计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各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的过程。因此,合理设计成本的归集和分配程序,对于严格成本核算手续,正确计算产品成本、保证成本资料的客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成本的归集,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制度的有序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或汇总。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成本归集主要以订单为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可以直接分出项目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直接计入该项目的成本。
2. 成本的分配,是指将归集的间接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过程,间接成本的分配应遵循因果原则、受益原则、平等原则及承受能力原则进行分配。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工序繁杂,因此根据各工序的特点设计成本的分配方法,分配标准主要采用产量,但是各工序的产量又是不同的标准,比如焊接和切割的产量以产品的重量而定,机加工以产品耗用的人工工时或是机器工时而定。根据各工序的产量计算分配率,来对间接成本在各订单之间进行分配。
(四)冶金成套非标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的分配
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要遵循受益原则、重要性原则、合理与简便原则来进行。由于冶金成套非标产品企业期末一般在产数量和金额都较大,所以要按照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各项成本,通过对各订单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已经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归集到生产成本中,但这并不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要计算出本月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还要将本月发生的成本加上月初在成品成本,然后再将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根据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特点,对在产品的成本结转方式,可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此种方法只计算本制造工序的成本,一般不计算完工半成品的成本,本成品成本不随着半成品实物向下一个工序转移,各工序应计入产成品的成本,平行的计入产成品成本,再加上原材料成本即可计算出产成品的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半成品成本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仍旧留在各加工工序的成本计算单内,直到最后加工为产成品时才将其成本从各工序中结转出来。
三、如何加强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成本核算,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近年来冶金行业市场萎缩,利润空间缩小,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要想在严峻的环境中生存,细化对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成本核算,加强对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的唯一出路。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选择合适、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成本控制的根本点,根据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特点,可以选用上文中提到的订单式的分步法,这是最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才能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平时工作中要深入车间,了解生产工艺和流程,摸透产品的特点,找准成本核算的关键点,为进行成本控制做好铺垫。成本核算过程中加强对在产品、产成品的统计工作,及时掌握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和项目成本状况,定期对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进行清查盘点,及时清理积压存货,从而盘活资金,减少库存。
2. 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增强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领导要把企业效益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目标,在当今冶金制造业寒冬时节里,企业效益从何而来,只能是从成本控制做起。成本控制要从人人做起,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成本才能有效的降低下来,每个员工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将成本控制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里,打造一个良好的成本控制的环境。
3. 建立财务与销售、生产、采购、研发、人力等各部门的良好沟通。对企业内其它各部门的业务进行数据支持是成本核算的重要功能之一,建立财务与其它部门的有效沟通,这样就能够把与其部门相关的数据及时进行反馈,以便于其它部门制定本部门的成本控制方法。仔细梳理公司上下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保证各流程环环畅通、环环相扣,避免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各种浪费,比如与采购部门进行及时沟通,那么材料采购就可以实行“按需采购”,合理运作采购资金,发挥适时采购和比价采购的优势,控制采购成本,找出采购成本与储备成本较低的最佳订货点,减少存货资金占用。
4. 建立企业成本预算体系。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成本预算是成本控制的起点,精确的成本核算为企业做好成本预算提供基础数据,健全的成本预算体系有利于加强对经营过程中各种活动成本发生的监督、管理、控制,有利于企业资源在各部门中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和管理,有利于减少对企业有限资源的无效浪费,期末还可以对成本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更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而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四、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速增长,冶金成套非标产品的市场前景还是很广阔的,但是由于近年来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亏损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直接导致一些冶金成套产品非标企业的生存状况堪忧,所以加强成本管理,拓展利润空间是企业的首要任务,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两个基本环节,也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准确、细化的进行成本核算,进而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冶金成套非标产品企业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