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李安获奖感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李安获奖感言范文1
戴立忍喜欢自己现在这种“无欲无求”的状态,没有太多的杂念,可以更专注地完成角色,在导演方面也更自由:不需要为任何因素而拍、不需要为市场而拍、不需要为知名度而拍,不需要为钱而拍。
他现在在写一个剧本,自己在做社会调查,但他并不肯透露具体的细节,因为怕说了就会有时间表,电影最后就会变成“别人抱养的小孩”。“我现在不为任何理由拍,就是要为了故事本身而拍,我就是要到了一种饱满的状态,才会选择去拍摄它。”戴立忍说。
《不能没有你》的金马效应
2009年,上台领最佳导演奖时戴立忍激动地落泪了。李安后来说,当他看到戴立忍上台领奖时的表情,就知道他是真的没有准备获奖感言。
戴立忍是真没准备获奖感言。
2008年,高雄市为了城市营销补助40万人民币想要拍一个跟高雄有关的电影,这是《不能没有你》的源起。此后整个影片因为资金问题拍拍停停,戴立忍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补拍了很多水下镜头。直到后来他又拿到新闻局广电处55万人民币的补助电影才终于得以顺利完成。拍这部电影总共用了两年时间,为了省钱,他自己做了很多需要花钱的职务――编剧、拍摄、剪辑,甚至到最后的营销都亲力亲为。以往演戏他从不出席宣传,但为了《不能没有你》,他连做菜节目《型男大主厨》都上。工作人员都说戴立忍自从执导《不能没有你》后变得体贴亲和。
因为拍摄时间断断续续,加上资金捉襟见肘,他不能随心所欲的拍摄每个镜头,所以当他回归到剪接台上时,只能连NG(不能通过)的片段都反复组合了使用。但这些艰难的坚持终于让他扬名金马。电影上映后,台湾内政部花了110万新台币捧场,2万多名公务员在两个月内分批看了这部电影。
这么多年来,作为演员的戴立忍在好几十部电影里帮忙“站台”,除了收获金马奖最佳男配,还拿过两次金钟奖最佳男主角。但作为导演,他只指导过两部长片(《不能没有你》和《台北朝九晚五》)。若从作品数目来看,戴立忍更应该被认作是演员。但是现实里人们遇到他,会叫一声“导演”。这可能就是“金马效应”,即便在《不能没有你》之后他已经五年没有导演新作问世。
事实上,戴立忍演戏多半也是为了把赚来的钱再拿去当导演拍电影。为了拍电影他曾凑资失败被罚款180万,为了还钱去演电视剧。戴立忍笑言,“我比较游移在体制之外,好像做导演或是演员,必须要一直有作品或者赚更多钱。在这个社会里,你必须要到某个位置之类的。我似乎不太受这些影响。”
台湾电影的文艺腔调
和许多台湾导演一样,戴立忍一直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穿梭,用他的话讲,正是这样的坚持,构成了台湾电影整体的气息。
直到今天,台湾绝大部分电影仍在遭遇戴立忍当年那样资金的困境。制作规模决定了台湾主流电影都是投资小的文艺片。尽管这几年也有很多逆向思考的影片――在越是市场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越是用更高的制作费制作,把市场打开来――比如《痞子英雄》或魏德胜的影片。但现在台湾的主流影片还是在制作费六百万至八百万人民币之间。这个数目对台湾很多电影工作者来说已经是好的情况了,还要归功于6年前《海角七号》的成功。《海角七号》的制作费是六百万人民币,是当时台湾最顶级的制作。
绝大部分台湾导演的经济状况也和戴立忍一样,用拍MV拍广告挣来的钱拍自己想拍的电影,就像刚刚在台湾起步时的李安。创作者这样的状况也反映在台湾电影的集体气质上。
戴立忍总结说,“你可以看的出来,是一群比较有骨气的、不妥协的或者说不愿意讨好观众的人,坚持一个创作者的创作观,这也形成了台湾电影的文艺腔调”。
第51届台湾金马奖主要提名名单
最佳剧情片:《一个勺子》《白日焰火》《黄金时代》《推拿》《KANO》
最佳导演:赵德胤 《冰毒》刁亦男 《白日焰火》许鞍华 《黄金时代》王小帅 《闯入者》娄烨 《推拿》
最佳男主角:陈建斌 《一个勺子》刘青云 《扫毒》廖凡 《白日焰火》永濑正敏 《KANO》张震 《绣春刀》
最佳女主角:陈湘琪 《回光奏鸣曲》桂纶镁 《白日焰火》巩俐 《归来》汤唯 《黄金时代》赵薇 《亲爱的》
李安获奖感言范文2
“这一届新闻奖留有余地”
——徐心华(中国汽车新闻奖评委、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
我看了这些作品以后,我认为这些作品质量还是不错的。但是一等奖、特等奖空缺,显示出我们对于评奖是特别慎重的,而且评奖的目的很明确,用评奖来激励大家更好地把精品贡献出来。
因为是第一次评选新闻奖,可能参与的媒体还不那么多,全国有几千家的媒体,有些媒体可能没有把稿件送过来。这一届的新闻奖留有余地,希望下一届会有更多的记者参与,送上更多的优秀作品,登上一等奖或特等奖的宝座。组委会、评委会对这次评奖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是非常高的标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我看到,我们的年轻人,我觉得他们做得比我们过去要强得多。说起来我非常高兴,应该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希望大家在我们新闻领域里,年轻一代改革创新,把我们的新闻工作也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天站在这里,压力非常大”
——杨小林(首届中国汽车新闻奖二等奖获得者、《经济观察报》记者)
非常惭愧,刚才看到我非常敬仰的几位老前辈,新闻媒体圈的,汽车圈的,还有企业的各位领导,作为晚辈在舞台上非常惶恐。在从事七年的汽车新闻报道中,一般站在舞台上发言的,一直是我采访的对象,今天站在这里,压力非常大。
主要感谢一下我现在的报社《经济观察报》,给我非常宽松的平台。还有我现在的领导,经济观察报的主编张老师,在业务上的指导,包括方向,还有稿件的审阅,给予我很多的支持。另外感谢的是那些不能说出名字的各种知情人士,没有他们的爆料,没有他们的良知,没有他们对社会的正义感,就没有新闻来源,就做不出这篇报道。
“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是一个记者”
——何芳(首届中国汽车新闻奖三等奖获得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是一个高端财经媒体,独家深入一直是我们的原则,汽车栏目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板块,也是创收的重要来源,所以我们一直都很纠结,在面对利益和新闻原则性这样的问题时到底该怎么办?我也想和大家分享和讨论,就是你的作品如何能够避免被沦为去换取个人利益,或者是报社利益的一种工具。还有当你发现很多线索,甚至爆炸性新闻的时候,如何抑制个人对于成功的期望来做报道。身边有很多人因为汽车的红利升官了、发财了,也有人离开了,但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是一个记者。
2012首届中国汽车新闻奖
获奖名单
经过评委的认真评审,认为此次中国汽车新闻奖未能有达到特等奖和一等奖资格的文章出现,决定增设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最终确定如下获奖名单。
二等奖
杨小林 《十载博弈——一汽-大众股比或变 》
袁桂远 《比亚迪另一面系列调查报道》
王凯 《DSG,不成器的大众“神器”》
三等奖
王冀 《日本读者问得我满头大汗》
苏利川 《里外里吃亏找谁说理去?》
丁波、徐蒙 《北京车展,热闹难掩车市焦虑》等
何芳 《奔驰渠道整合年底完成:销售职能已先行整合》
鼓励奖
战威 《新标即将出台,校车或成车市新增长点》
艾江涛 王伟 《陈清泉:守望者的脚步》
刘俊晶 《萨博并购案尘埃落定》
王晓明 刘伟 《我的车到底能卖多少钱?》
孟镝 《自主品牌的“堡垒式突围”》
2012首届中国汽车新闻奖
评委名单
徐心华 经济日报社原社长、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
石国雄 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原《中华工商时报》社社长。
倪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 敏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李安定 新华社原国内部编委、经济新闻采访室主任、高级记者。
贾新光 中国汽车业资深分析师。
何仑 中国著名汽车媒体人士。
林雷 新华信总裁兼联合 CEO 。
钟师 中国汽车业资深分析师。
石述思 资深媒体人,七获中国新闻奖。
肖明超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兼研究总监。
李安获奖感言范文3
出生戏剧世家
对于出生在戏剧世家的凯特・温斯莱特来说,表演是她的兴趣,也是她的宿命,其父亲、姐妹及外祖父母均为职业演员,家庭的熏陶使她自幼迷恋表演。5岁时凯特便初次登台,参演舞台剧《处女玛利亚》;19岁出演第一部电影《天堂造物》(Heavenly Creatures);隔年参与由李安导演执导的《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并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然而,真正使凯特・温斯莱特一举走红的电影,当属1997年那部风靡全球的旷世之作《泰坦尼克号》,她也凭借此片首度入围金球奖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泰坦尼克号》的成功,为凯特带来巨大荣耀与名气之余,也让年仅22岁的她措手不及。站在同龄演员羡慕不已的高度,凯特反而惊觉高处不胜寒,觉得自己仿佛被各种糖衣炮弹包裹着,这让她毅然决定放弃大制作商业电影,转身投至小成本影片。或许在她看来,只有通过心无杂念的表演,方可找回那个为戏而生的自己。
接下来几年,凯特・温斯莱特用炉火纯青的演技将一个又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色演得栩栩动人。2008年,电影《生死朗读》(The Reader)终让凯特夺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同年她也凭借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时隔10年再次合作的电影《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荣获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国外杂志称赞她是“同时代演员中最杰出的英语电影演员”。
不久前《泰坦尼克号3D》伦敦首映礼上,凯特・温斯莱特被问及时隔15年再次观看此片有何感想时,她笑谈:“当戴上3D眼镜后,我非常兴奋,可下一秒看见大荧幕上自己的脸时,我不禁心想:上帝啊!快停下来!那是我本人吗?”或许女人的容貌和身材经过岁月洗礼会留下痕迹,但凯特却用精湛的表演征服了众人,让人全然忘记了她的外在变化。
难得蓝颜知己
充斥着利益、诱惑与纷争的好莱坞,想在此寻找最真挚的友情实属不易。凯特・温斯莱特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却打破了这一定律。1997年,两人因合作《泰坦尼克号》相识而结下深刻情谊。在莱昂纳多看来,凯特是“一位最亲密最重要的朋友,从不会因时间而改变”。关于与莱昂纳多多年深厚友谊,凯特・温斯莱特也有自身见解,“与Leo的友情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感情,那是一种坚定不移的关系,超出男女间的情爱,不复杂却又非常特别。在这世上,他比其他人更了解我。”
今时今日再次回顾《泰坦尼克号》,不得不佩服凯特与莱昂纳多之间那种微妙的牵连,自始自终两人绝非情侣,更似一对亲密家人。2008年,凯特・温斯莱特与莱昂纳多合作的电影《革命之路》让她摘得第66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发表获奖感言时,她激动地表达了对莱昂纳多的感谢,“Leo,我非常高兴能站在这里向你表达我对你的爱与感激,你在电影里的表演令我叹为观止,也激励着我。我真的非常感谢你!”当凯特情绪激动地说出这番话时,坐在台下的莱昂纳多也不禁红了眼眶。
《泰坦尼克号3D》伦敦首映礼上,凯特・温斯莱特也谈及了她与莱昂纳多的珍贵友情,“Leo现在变胖了,我却变瘦了,但这并不会改变我俩的关系。《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但就我而言,它带给我更珍贵的是与Leo的情谊。当我们在一起工作时,不需太多语言沟通,便会得知彼此的想法与行为。”
重新谱写审美观
漠视传统审美观是凯特・温斯莱特另一传奇,自出道以来她的身材因太过丰腴而饱受诟病,《泰坦尼克号》鼎盛时期更几近淹没于大众议论声中。然而凯特本人却不以为然,她向记者驳斥:“对我而言,好莱坞像是培养出一大群患有厌食症的女星,大众要求你只能变瘦而不能长胖,在他们眼中瘦才是美的标准。每当看见那些骨瘦嶙峋的人时,我总会想:嘿!别再瘦了,你有吃东西的权利。”
早在几年前,凯特・温斯莱特就对媒体宣称过:“我不会刻意减肥,也绝不会去做整形手术,我喜欢我身体的每一部位,对我的整体形象也非常满意。身材胖瘦并不能主导我的想法,我也不会每天浪费太多时间在做仰卧起坐这种事上。”如今再见凯特,她似乎很好地守住了当年的诺言,身型依旧圆润丰满,笑起来的时候额头与眼角都有皱纹。尽管如此,凯特仍坦然地在电影镜头中宽衣解带,露出壮硕的酮体。观众或许会目瞪口呆,但正是她大胆坦率的表演,让这些原本弥漫气息的画面成为影片中的经典片段。身为凯特・温斯莱特的良师益友,艾玛・汤普森(Emma Thompson)曾开玩笑地对她说:“如果有一天你开始减肥的话,我便不再理你了。”
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但始终如一地崇尚自然美,那才是一个女人的本领与魅力。凯特・温斯莱特具有这般本领,把其他人眼中的“缺陷”变成她独一无二的个人魅力,她不完美的体型便是最好的证明。世界上本不存在任何完美的事物,别总太过追求完美而不断挑剔自己;丰腴体型与皱纹痕迹不需多余的外在掩饰,只需对自己有自信,它们也可以很美丽。
坚持家庭至上
结婚与离婚对于好莱坞女星来说,是犹如家常便饭的事,凯特・温斯莱特也曾有过两段婚姻。1998年,她与电影《北非情人》的副导演Jim Threapleton结婚并育有一女,两人于2001年离婚。离婚后一个月,凯特又火速与导演Sam Mendes展开恋情并于2003年结婚。2008年,凯特・温斯莱特与Sam担任制片人合作的电影《革命之路》将个人演艺事业推往另一个高峰,可惜两人最终还是难逃七年之痒,在2010年3月分道扬镳。
虽经历婚姻失败,凯特・温斯莱特对爱情仍保持一种随缘心态,她相信婚姻是女人最好的馈赠。谈及对未来生活有何期盼时,她毫不避讳地说:“想要与另一人开展生活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但你的内心仍渴望能够找到对的人共度余生,这就是婚姻的真理所在。”如今,凯特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对于单亲母亲来说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但她却将母亲的身份扮演得很好,“我很享受与孩子们呆在一起的时光,他们对我而言就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