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莫言诺贝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莫言诺贝尔范文1
说实话,我已经连续好几年在十月这天差不多同一时刻守候在电话机前面等待采访了――今年也有不少国内媒体和NHK电视台等日本主要媒体早早预约――等待就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获奖接受采访。有的已经事先给了采访提纲,如村上作品在中国的发行情况、村上作品的特点以及何以在中国走红等等。于是,我用汉语和日语分别打了腹稿,专等电话铃响起张口就来。不用说,结果年年落空。不过今年并未完全落空,因为获奖者是莫言。若村上获奖,我作为译者脸上有光,使得我从“小资”作家的译者,一下子蹿升为大牌诺奖作家的翻译家;而莫言获奖,我作为中国人有光,使得自己从眼巴巴酸溜溜的“他者”变为扬眉吐气顾盼自雄的“当事者”――事情很简单,村上再好也是外国人。
没想到采访还是接踵而至,或要我发表感想,或问我是否认识莫言和看过莫言哪几部作品。最后渐渐聚焦于一点:莫言这次获奖是不是因为翻译得好。
是的,据说此前中国作家拿不到诺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翻译得不好。毕竟瑞典学院十八位院士之中只有马悦然一位懂汉语。其他人都要通过翻译阅读莫言作品――翻译即莫言,译本即文本。记得作家毕飞宇说过,文学翻译不同于“文件翻译”。后者“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翻译,文学翻译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翻译,骨子里是写作,一种很特殊的写作。”换言之,“文件翻译”大体译出字面意思就可以了。相比之下,文学翻译更要译出字面背后的东西,即要译出文字中潜伏的原作者的喘息、心跳、体温、气味以及节奏和音乐感。而这谈何容易。说夸张些,翻译既可成全一个作家,又可毁掉一个作家。在这个意义上,诺奖评审的确不是原作间的PK,而是译作间的比拼。幸运的是,莫言作品的译者应该都很够档次。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透露,莫言的多数作品均出自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先生之手,“其精准程度令人信服”。评论家栾健梅也在其博客中写道:“在如今的英、法主流阅读市场,莫言作品的翻译无疑是最多的,也是最精准的。而这,也令众多当代作家羡慕不已。”说白了,假如没有好的翻译,莫言的作品再好也休想捞到诺奖。翻译绝非林语堂所说的好比女人大腿上的丝袜,丝袜再好,曲线美也是大腿的。至少就诺奖评审而言,翻译即大腿,即曲线美。
但另一方面,莫言作品中也有不必翻译的部分。那部分是什么呢?窃以为就是忏悔和救赎意识,这是其作品的灵魂。灵魂是不需要翻译的。
年纪稍大些的人都知道,“”期间和那以前有“家庭成分”之说,农村人一般分为贫农、下中农、中农、富农、地主五种。我不知道莫言属何种“成分”。但既然莫言曾经参军,那么肯定不会是地主或富农成分。而他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却为地主喊冤――时被枪毙的地主西门闹认为自己有地产而无罪恶,死后在阴曹地府尽管受尽酷刑,但仍不屈不挠地喊冤叫屈。这意味着,作为非地主阶级出身的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对灵魂的拷问和忏悔。在新作《蛙》中,主人公“姑姑”作为妇科医生,曾给许许多多婴儿接生,是守护新的生命的天使。同时又为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而给无数孕妇强行引产,造成过“一尸两命”的悲剧。那些被引掉的婴儿和死去的孕妇后来化作无数青蛙向“姑姑”复仇。“姑姑”最终嫁给了擅长捏泥娃娃的郝大手,以期通过那些栩栩如生的泥娃娃使自己获得灵魂救赎。那当然是出于一种强烈的忏悔意识。
莫言诺贝尔范文2
关键词:莫言;文学创作;高密东北乡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271-01
当代汉语小说的问题,无论是语言还是形式,无论是主题还是内容,都因受到了过多西方小说的影响而显得欧化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莫言追求的目标是,撤退到从中国本土、古代和民间中去寻找小说再生样式的状态里,从自己的文化资源里、从故乡民间文化中寻找再生性资源。这谈何容易啊,但莫言做到了。他是个讲故事的人,讲自己的故事就是莫言文学的风格。
莫言的小说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格,一是作家根植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之中,莫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是非常明显的。虽然没有上过大学,早年辍学去放牛,这表面看似教育的中断,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缺失性的体验,在劳动的过程中,莫言开始认真的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文化的精髓,他用自己的耳朵去认真的聆听说书艺人口中的历史文化。二是西方文学对莫言的影响,莫言采取了西方文学的夸张、怪诞的变现方式,就有魔幻色彩的叙事结构。
一、高密东北乡风景对作品艺术价值的影响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多数来源于他的身份。认为莫言是红色作家,是御用文人。对其人格进行攻击。我们综合莫言的创作历程,确实有红色背景,有军校经历。莫言也深受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的影响,莫言的小说是从1984年开始的。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高密东北乡是莫言小说的生长环境,其中的喜怒哀乐就是原汁原味的真实故事。莫言则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二、高密东北乡风景对作品主题内容的建构
从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的影响来看,民俗性的,地域性的,主题体现流亡意识的作品颇受欢迎,几乎包办了近几年的文学所有大奖。艺术价值的领域内主题的诉求是作家作品的第一要义。在艺术和思想的双重标准的二维世界里,作家已经不是孤独的创作者,而是主体间性的直接参与者。流亡是苦难的开始,更是文学史的创作之殇。在文学创作中,古今中外的作家都一直关注着这一母题,作家们对人们灵魂的拷问,对人的终极人文关怀体现出了人类心灵的孤寂和沧桑感。在现代社会中,根本就是在灵魂的呐喊。曲高和寡是作家审美的孤独,有是浮躁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活在与世隔绝的精神世界里,坚韧而执着。这种心灵史的书写与讲述,是真诚的,是民族意识的个性展现。回乡是根的寻找与寄往。是割舍不断的文学情结。
高密东北乡风景就是莫言文学的“根”,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承载了莫言的全部思想,高密东北乡风景就是莫言讲故事的原型状态。这样的状态一直在莫言的作品里流淌。在作品艺术价值的领域内《檀香刑》是一部独具特色的的作品:“从小说的第二句开始一直到小说的最后一句,莫言一退十万八千里,他以惊人的规模、惊人的革命彻底性把小说带回了他的故乡高密,带回中国人的耳边和嘴边,带回我们古典和乡土的伟大传统的地平线[6]”。在文学史的高度上 《檀香刑》是21世纪第一部重要的中国小说,它把历史的规律和现实的际遇进行有效的对比,作家直言高密的民俗,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历史的合理性的演进过程,真实逼真,可感性强,有极深的生活底蕴。作家民俗思想在作品的刻画成为了文学叙事的一个标杆,“是我们从传统文学文化资源中获得再生性力量的一个开端,它写出的是我们的历史,但它也在形成文化和文学的未来的历史[7]”。
三、高密东北乡在读者头脑中的构建
莫言创作是动态的过程,社会发展是动态的过程,文学批评是动态的过程,读者接受心理也是动态的过程。在动态中进行文学批评本事需要批评原则,这也是动态的。在动态的过程中研究莫言中国梦的讲述是难上加难的。课题组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动态的作家、动态的文本、动态的读者进行全景式、整体性的关照,有理有据的进行动态式整体性的分析,从中得出客观的、真实可信的结论。
在新世纪文学转向的过程中,网络文学的兴起,受众对莫言小说的接受也产生也期待视野的变化,在经济主导的当下语境中,莫言文学民俗化的艺术追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是古代民间故事的全新纬度的述说,在浮躁,虚无娱乐至上的现实世界里,莫言保持一份民俗的本真,这谈何容易啊,但莫言做到了。在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借鉴上,莫言借鉴的是小说创作的技法,小说理论和审美形式,把这些形而上的理论具体转化为小说创作,达到了理论本土化的移植,达到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特征。
中国文学有历史的传承问题,有当下多元化创作的问题,有民族精神的体现问题,有世界文学认可和价值体现的问题,这些都是中国梦的文学的文学性问题。莫言及其文学世界在以上领域独体现出了杰出的价值,就文学性本身及其世界意义而言是中国梦当之无愧的代表。
参考文献:
[1]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M].文艺出版社,1995.
莫言诺贝尔范文3
莫言从斯德哥尔摩回来了,捧回了诺贝尔文学。一个多月来围绕莫言获的新闻狂潮浪花渐平。也不知什么时候起,中国人有了诺贝尔情结。据说,在1999年,华裔诺贝尔物理得主杨振宁先生曾经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本土会出现可获诺贝尔的科学家。所以,本世纪以来,每年到诺贝尔公布时,总会有人问:中国离诺贝尔有多远。问得多了,也未见有获迹象,于是乎有人愤愤然声言杨氏预测是忽悠。这回,莫言真的获得了诺贝尔,虽然是文学,而不是科学,并不能验证杨氏预测,但是不管怎么说,总是一个好兆头,给了有诺贝尔情结的人们一个很好的心理抚慰。
2010年10月,在当年诺贝尔公布的前夕,有一位网友曾发过一个帖子:为了科学,请忘记诺。他写道:探索未知,造福人类,才是科学家的任务,相信没有一位诺贝尔获得者是为了获得诺贝尔才做科研的。此言极是!我们要稍加补充:为了知识和文化的创造,请忘记诺。获诺贝尔文学之前,莫言就屡屡表示,诺贝尔跟作家的写作并没有多少关系,没有说哪个作家非要努力创作来迎合这个,个人发奋要得什么,是不可能写出好小说的,“忘掉所有的项是所有作家最好的选择。”这并不是阿Q式的,而是心灵的自觉。知识和文化的创造,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获,而是人类福祉。现实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获,而是生活的需求、人的本性的需求。好奇、兴趣、攻坚克难、更高的表达、解决问题……才是创造力的源泉。而脱离本质和违背规律的种种努力,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于真正的创新、创造无涉。
北京大学饶毅教授在谈到2012年诺贝尔时认为:“比起创新,我们更缺认真执着”。他用日本生命科学发展的事实说明:“只靠、或主要靠认真执着,也可以做出重大科学成就,也可以领先世界”;“高度的创造性,可能只是少数人能做好,我们应该有环境发挥他们的作用;而认真执着,是大多数人都不难努力就可以做到的。所以,也许我们国家目前情况下首先和普遍要追求的应该是认真执着。”饶毅教授说得很实在、很在理。认真执着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有这种品格和精神,才会有创新和创造。中国古代曾经有龟兔赛跑的寓言,龟胜兔败,胜者在执着坚持,败者在心浮气躁。2012年诺贝尔生物得主之一,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的成长经历,也说明了认真执着的精神价值。这位79岁的老人63年前在生物课上排名全班倒数第一,并且被授课老师评价为“非常愚蠢”。但他痴迷不改,试想揭开毛毛虫孵化成飞蛾的秘密。就是这样一个被认为“连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都学不会,想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完全不可能”的人,后来不仅在牛津大学拿到了生物学博士学位,而且“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对细胞和组织发育的认知”,作出了杰出的科学贡献。那份糟糕的中学成绩报告单,至今被显眼地挂在约翰・格登办公桌的正上方,它似乎给了约翰・格登一些特别的动力,使得他能够持续地坚守自己的追求。我们应当想到的是,教育如何培养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如何去关怀那些“愚蠢的脑袋”。
莫言从斯德哥尔摩回来了,“莫言热”会不会如莫言所言,一个月就退去,无关紧要。紧要的是。我们能不能从一年又一年的诺贝尔中得到点什么启示,能不能从莫言身上看到真正的光芒。见到过几本总结诺贝尔获“规律”的书,它们似乎想为人们提供某种启迪。愿望是善良的,可告诉人们的有时并不是内在的精神实质,而是如何去争取获,走到追逐功利的老路上去了。唯愿莫言获带来的不只是心理慰藉,而是更多的思考,是知识和文化创造的本真追求。
莫言诺贝尔范文4
小楼的一层是诺贝尔的办公间、会客室和餐厅。四周墙上挂满了大幅照片和油画,有诺贝尔及家人的合影,显得非常温馨融洽,好像主人刚离开,很快就会折返回来。在通向二层的楼梯旁排列着五六支老式猎枪,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狩猎是诺贝尔最好的休息选择。二层有一个宽大书房,书橱里放满了各种文献和书籍,至今对访问学者开放。在靠近卧室的一个玻璃柜里摆放着一摞诺贝尔的手稿,这就是创立了五个大奖的著名遗嘱。
诺贝尔虽然在此只居住了两年多,但最终遗嘱在这里草就。这个小楼还为遗嘱执行归属提供了佐证。在诺贝尔去世后,由于他生前四处游荡,没有确切的国籍认可,谁来执行遗嘱和管理庞大的基金成了争论的焦点。当时的法国政府以诺贝尔在法生活十八年为由,企图将五个诺贝尔奖项落户法国。这对于热爱诺贝尔的家乡人们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于是诺贝尔生前的一位瑞典人助手,在首都找到一位著名律师和法国政府打起官司。他们查阅了大量法律文件,发现居住地与国籍归属有关,而符合居住地的条件必须有马厩和马槽,没有则视同暂居地,而诺贝尔最后在白桦山庄的居住地恰好符合这个条件,无论诺贝尔在法国还是意大利的居所都不具备该条件。诺贝尔奖最终落户他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
诺贝尔的卧室很小,仅容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卫生间,床不大,很像没有围挡的婴儿床,睡上去是不容翻身的,否则会掉下去。据介绍,诺贝尔睡觉时生怕血液过多回流到头部,因此他是半躺半卧睡眠,旁边还放了一把左轮手枪,不是自卫用而是睡觉时身体不适用来报警的,足见诺贝尔对于生活的渴望,对于生命的珍惜。当一同来的访问者们在卧室里依次拍照时,我悄声问讲解员:诺贝尔是否在此离世?答曰:否。
谈及诺贝尔之死,多少有一些悲剧色彩。诺贝尔生前一直被心绞痛疾病所困扰,发作时痛苦不堪,当时医生劝他服用硝酸甘油缓解病情。诺贝尔十分震惊。正是这个硝酸甘油使他研制出的炸药让他毁誉参半,甚至在试验中意外夺去了弟弟的生命,致使老父亲终身残废。诺贝尔在一些人心目中成了“贩卖死亡的商人”。他拒绝了医生的建议,1896年患有心绞痛的诺贝尔去世前曾给他的一位同事留言:医生给我开的药竟是硝酸甘油,难道这不是对我一生巨大的讽刺吗?不久之后诺贝尔于当年的12月10日在意大利北部小城圣莫因,突发心脏病溘然长逝。由此我悟出一个道理:硝酸甘油,只是人类发明的一个化学物品,没有善恶可言,但邪恶之心便会把它用作杀人的利器,而善良之心则会将之化为救命的良药,这一念之差,决定结果是鲜花还是鲜血,是天堂还是地狱!
环顾整个故居,家具陈设一应俱全,然而却被告知故居中的绝大多数陈设均已拍卖,唯有卧室里的一把椅子是原物,其余都是复制品。这似乎有些伤感的意味。然而,诺贝尔留给我们的岂止是物质可以衡量的?他身后创立的五个奖项,一个多世纪以来激励着无数为人类和平、科学进步、文学创新的志士仁人为之奋斗,忠贞不渝。
在故居的出口处我见有人争相在留言簿上签名留言,便问及我国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是否来过这里?得到的回答是: 也许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过于隆重,气氛过于浓烈,瑞典的朋友忘记告诉莫言先生在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值得他拜访的圣地。当时若告诉莫言先生,相信他一定会来的,因为他也是一个念及故乡的人。
莫言诺贝尔范文5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对莫言这样评价:以魔幻现实主义融合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其实莫言不必说出太多言论,大家也知道莫言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唯一的钟爱是莫言,这是一次足够分量的宣传。自然,作家莫言的分量也会水涨船高。窥看莫言得奖前后的神情,莫言的语气似乎变化了很多。有着底气不足与昂首傲视的差别。至少,在获奖之前,莫言是回避的。他对自己创造的“令人联想的感官世界”,似乎难以给出准确的评价。更不能确定诺贝尔文学奖,能否花落囊中?
莫言今天说的好多话,是莫言今天以前不敢说的。
比如,曾担心巩俐演砸《红高粱》;比如,文学艺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等等。这些话今天的穿堂过市,还是可以凸显“腰杆子粗了嘴巴就大”的事理的。中国有好多“暴富”的人,终日里指指点点,说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是。但莫言与这些人是不同的,是文化涵养造就的一个文化人。获得了这样的荣耀,可以欣喜若狂,大家也都为你自豪。居功自傲的心态大可不必有。
莫言诺贝尔范文6
讯:10月11日晚,在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之后,不仅各大媒体、微博一片“繁忙”,国内电子商务网站也借势比拼图书营销,纷纷在网站的显眼位置推出莫言系列文学作品。
据了解,此前在网上广泛流传莫言将获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时,当当网就已开始借此向用户发送营销短息并展开在微博展开促销莫言作品文集促销活动。
当本次诺贝尔文学奖最终揭晓后,除众多电商大佬借此公开推广自己的图书频道外,当当、亚马逊、京东商城等都大势推出了莫言作品等相关专题促销页面,以此来推广以莫言、村上春树等人为代表优秀文学作品。
不过从各大电商网站页面显示的信息发现,尽管电商网站大都以此来借势推广自身图书频道,但部分电商网站的图书库存却无法与其大势的促销动作相匹配。在其所上架的图书页面里,货品则被长时间标记为缺货状态。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此前电商网站纷纷上线图书频道,是由于图书作为具有较强标准性的商品能增强网站的SKU并以此判断用户喜好。而本次莫言获奖后,将使现已进军图书品类的电商直接从中获益。(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