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月亮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月亮教案范文1
首先,两岸图书都是两岸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华文的巨大财富。通过交易会这个平台,把两岸有价值的图书输出到对方,不仅能实现两岸的文化互补。特别是增进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两岸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两岸书业有一个潜在的市场,这是一个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人民币的市场。正因为有这个潜在市场,两岸图书交易会作为实现这个市场的重要平台,自然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个平台上。两岸业界可以相互交流,增进共识,可以直接了解两岸的出版信息,可以开展版权贸易,可以采购对方的图书,可以洽谈合作,共同做大做强华文出版产业。
再次,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作为两岸书业界的品牌展会,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向纵深发展,可以由海峡两岸拓展到两岸四地乃至世界的华文出版地区,最后成为世界华文图书交易会。两岸的出版占世界华文出版的99%以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成为世界华文出版交易会就不足为奇了。向横向发展,也可以逐步吸收出版相关产业参与,如动漫、数字出版、音像出版、装帧设计、原创设备等,这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从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开始,就有部分相关产业参与了,相信不久的将来,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将同时也是海峡两岸出版相关产业的交易会。
月亮教案范文2
“秋波”频传眨眼盗走提包
2003年3月11日中午,王芳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马鞍路某发屋。进店后,王芳给丈夫递了个眼神,她看了看墙上的手提包,又看了看正在做头的老板。只一秒,丈夫李强立即明白了妻子的想法。
李强先是走上前与老板攀谈,当他把挡住老板视线的“角度”选好后,看了妻子一眼。王芳也心领神会,麻利地拿下墙上的包,夹在自己大衣内,她回头瞟了一下丈夫,又望了一下外面,李强完全明白了妻子的意思,“我们吃完饭再来算了,难得等。”李拉着王的手若无其事走出发屋。
1小时后,巡警在马鞍路另一理发店内抓获了准备再次作案的王芳和李强。
训练2月夫妇俩“心有灵犀”
据二人交代,为了做到配合默契,去年11月和12月,他们经过反复训练和实践,夫妇二人对相互的一个眼神代表的意思都会知晓。
月亮教案范文3
一、 预设生成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物理课堂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忠实地执行物理教案的过程。最理想、最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佳发挥下“节外生枝”,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中实际“生成”的情况,科学地对教案作出调整,要把教案当成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预案,并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完善。
例如:在讲授“光源”这一节时,就有学生认为“月亮是光源”。如何解释这个问题?我没有作出直接的解答,而是要求学生对“月亮的亮光是其自身发光的原因,还是反射了太阳光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究。并让学生根据平时掌握和新收集到的有关月光的资料展开交流讨论,将月亮与太阳进行比较,看看二者有哪些异同点。将学生广泛收集到的信息归纳后列举在屏幕上,要求学生根据屏幕提供的月光知识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大胆推理。第一部分学生认为因为月亮和太阳一样可以发光,所以月亮也是光源。第二部分学生认为月亮离地球的距离要比太阳离地球的距离近得多,但月亮的光却没有太阳强烈,所以月亮不是光源。第三部分学生认为月亮在空中没有被任何东西挡住,如果月亮自身能发光,就不可能有“月圆”和“月缺”的现象,因此月亮不是光源。在综合了学生讨论交流的意见后,作出了明确的结论:月亮不是光源,不会自身发光,月亮是将太阳光反射到了地球上的。第二部分学生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日常生活中灯光离我们很近,但灯光没有日光和月光强烈,然而其却是光源。第三部分学生的理由很全面充分。如果说月亮是光源的话,那么人们看到的永远是圆月。而事实上当太阳光照射月球的时候,有一部分光被地球挡住了,这使得月球一部分有反射光,而一部分没有反射光,因此就产生了“月缺”的现象。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预设”和“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尊重“生成”,为学生思维构筑平台,创造时空,促进生成,让学生在生成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新的感悟,新的收获,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在培养提升学生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使物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和提高。
二、 忠于文本超越文本,创造全新生成境界
作为课程开发者、实践者和实施者的教师和学生这一观点,在新课程的理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是课程的显著特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学生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文本,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学习过程的推进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着重要影响的是文本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新的课程观要求教师与学生以互动“生成”的先进教学理念来向文本挑战,并超越文本,努力为学生刨造一种驰骋想象、创新思维、积极探索的生成境界。
例如:在指导启发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系”这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经过仔细的观察、认真的体验和广泛的讨论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除了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因素之外的物质的密度大小以及支撑面的软硬程度因素有关系。对于学生们这样猜想,我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要求和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检验自己猜测是否正确。此外,因为这个活动有比较多的实验器材,所以学生自己可以动脑筋设计出多个实验进行探索研究。学生动手实际操作,通过细心观察实验的每一个过程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最终形成出正确的结论。
三、 发挥生成资源作用,凸显课堂教学亮点
众所周知,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那些在自己设想和预料之中的学生的答案是非常赞赏的,而对于学生的那些精彩的生成性答案,只是感到惊讶,表现出明显的不重视,不会灵活机动地处理,不会因势利导,不善于将生成资源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和充分尊重生成,从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层面出发,科学地发挥动态生成资源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互动,生成与建构了高效课堂,学生在生成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亮点凸显,效率更高。
例如:在教学研究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时,我要求学生畅所欲言,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然而有名学生却说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看法,我及时抓住这一点,生成一个新的教学过程:
教师:那么除了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之外,能够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还有哪些因素呢?
学生:塑料刻度尺形变可能还与塑料刻度尺其自身的弹性有关。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他的猜想对吗?
学生甲:在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都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塑料刻度尺自身弹性好的,那么其形变程度也就大。所以说这位同学的猜想是对的。
学生乙:如果说形变程度是相同的,那么塑料刻度尺自身弹性好的所用的力肯定要小一些。因此说这位同学的猜想是对的。
学生丙:虽然他们的分析有一定道理,然而我们用的是同一把塑料刻度尺,弹性程度是相同的。所以说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
教师:我们再认真地考虑一下,看看谁的分析更有道理?
学生们就此展开了认真的分析和热烈的讨论,最终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学生丙的分析有理,是对的。后面的教学实验我们将采用“控制变量”法,使用的就是同一把弹性不变的塑料刻度尺。
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猜想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学生在积极地思维。对于学生错误的猜想,我们不应回避也不应简单地否定,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思考,找出错误的原因,寻求正确的答案。从一个错误的猜想演变到一个正确答案的产生,最终有效地促进了一个段落或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这样的物理探究学习中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在错误和正确的交汇在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型学习的能力,提升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质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成,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探究,学会创新。
月亮教案范文4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开放性提问;模仿性练笔
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时显得过于丝丝相扣,一切全都掌控在教师的手中,一步一步按照教案的预设走,很少出差错,甚至不出差错。其实这样的课堂教师关注的只是教案的完成与否,而对学情的关注较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如何引发和及时捕捉课堂上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良机呢?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开放性的提问,引发生成
语文课上过于细碎的提问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而且会肢解文本,破坏文本的美感。如,在教学《流动的画》一诗时,我先帮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读通读顺文本,然后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觉得第一小节里哪一句话或哪一个词写得好,好在哪里?要回答这一问题,需经过读、思两个环节,这样就把学生的视线再次引向文本,通过细读,将文本中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转化成美丽的画面,再通过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妙。
生1:我觉得“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写得好,写出了小河与大山的美丽,“白纱”实际上指的是山间的云雾,云雾好像白色的纱巾,多美呀!
生2:我觉得“水库好似明镜”写得好,没有风的时候水库的水面很平好像一块明亮的大镜子。
学生说的正是我备课时想到的,看来真的不能低估学生的感悟能力。正当我准备转入第二小节的学习时,我看见一个学生有些迟疑地举起了手,我连忙示意他回答问题。
生3:我觉得“点点”一词用得好,既写出了山坡的高大,又写出了人家的多。
师:是人家多吗?我觉得是人家比较分散。
那孩子看着我点点头。
我相信正是开放性的提问,引发了学生对“点点”一词感悟的生成。
二、模仿性的练笔,促成生成
语文课上过多的分析是造成语文课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学国语言文字的应用,过多的分析应该是语言文字专家做的事情。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我很重视仿写练习,在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应用。
如,在教学《贺年片》一诗时,我摒弃繁杂的分析,让学生任选一段写一句话:谁送给我什么当作贺年片。此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明确本诗中的贺年片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然后我让学生仿写。结果学生的“作品”可用精彩来形容。
比如:
土色的贺年片,
是大地送给我的,
那是一片戈壁沙漠。
大地呼唤我,
植树造林从我做起,
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明亮的贺年片,
是月亮送给我的。
那是一个黄色的月亮。
月亮祝愿我,
夜里少看电视睡好觉,
保持充沛的精力来学习……
黄色的贺年片,
是果园送给我的。
那是一颗黄澄澄的鸭梨。
果园告诉我,
把鸭梨当成礼物,
送给奶奶,
祝愿奶奶早日康复!
再如,学生仿写的《风》:
谁也没有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窗帘摆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我家做客了。
谁也没有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新娘的裙子飘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也来参加婚礼了。
仿写的练习可以仿写整篇,也可以仿写片段,还可以仿写句子。如,《雾》中有一个句子是: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学生仿写的是:
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很关心我们。
三、化腐朽为神奇的引导,共享生成
《语文天地》里有一道练习是:读一读,照样子说句子,再抄写下来。例句:王冕看得入神,心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呀!
有一学生说的句子是:
小明看得出神,心想,要是我有许多钱,那多好呀!
我一听,心想,小小年纪就这样爱钱,可不好。那我到底应该怎样评判这个句子呢?稍事思考之后,我迅速把这个句子写在黑板上,并在句子后面又加了一道横线,要求学生继续补充,有学生说:小明看得出神,心想,要是我有许多钱,那多好呀!我就可以买许多面包,让饥饿的人们吃个够。
另一个学生说:小明看得出神,心想,要是我有许多钱,那多好呀!我就可以给妈妈买上生日礼物。
这样的补充句子的练习,既训练了语言,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总之,课堂里要顺学而导,关注生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月亮教案范文5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初中 效率
一、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分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课堂上平等对话,弘扬个性。对话本身就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沟通的理念,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因此,教师必须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空的一缕阳光,用幽默为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春光,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劲头,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享受课堂,与老师进行无拘无束的、平等的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超越。
二、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命令,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关系僵化,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今新课改的实施,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转换其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过去教学的管理者和控制者转变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并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精心备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备好课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备课要求从以往的仅专注于教案能否顺利完成转变为关注学生、思考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备课,就要先备学生。因先天因素、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如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等都不同,对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还要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内容都源于教材。教师要了解教材内容,不断钻研、分析教材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特点,进而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三维培养目标,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程序,使每个教学环节连接得自然紧凑,每种教学方法运用得有效,从而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必要的保证。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教师备课应做到以下几点:1.从学生实际出发,走进文本,感悟课文。2.从学情出发,确定重、难点,设计有效的突破方法。3.收集资料,充实课堂,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教师就必须潜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节课!
四、打破学习的封闭性,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其发散思维,且有利于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进行思想的碰撞,整合各种好的想法,实现了师生共同进步。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可以流于形式。在选择合作内容时,教师要考虑问题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是否能实现教学目标,有没有讨论的价值。二是教师要做好小组成员数量的分配,考虑各成员间的个性差异,提出具体的合作要求和秩序,还要安排好合作的次数。三是把握好最佳合作时机。教师可在创新处提出合作学习,在出现疑难问题时提出合作学习,在需要发展发散思维时提出合作学习。同时还要注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起着引导作用,教师若能放低架子参与到合作的过程中,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才符合当今时代开放、民主、合作的精神。因此,打破学习的封闭性、倡导合作学习,是教师不懈的追求。
五、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能只局限于课文教学要求本身。初中语文属于基础教育,是以培育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为主的,但是在素质教育观下,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最终的教学目标。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基本目标之上,深入挖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如在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时,教师可以在进行基本的诗词基础教育后,在阐述文章思想内容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探索的方向是多样的,教师可以结和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教师从文化层次的角度看,可以引导学生对古人诗词中的“月亮”这个意象进行探索。我们知道,“月亮”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诗词中更是频频成为诗人笔下的意象。据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诗词,找出其他也以“月亮”为意象的诗词或者文章,并让学生对找出的文章中“月亮”的意象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对“月亮”这个意象进行初步的概括和总结,并对其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对比,找出继承和发展的品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月亮”这个意象有深刻、系统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遇到关于“月亮”的诗歌分析中,把握文本深层意义,进而真正进入诗歌语境,了解作者情感表达的方向。这样的教学才是系统的,才是有效的,而且是长期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韩国东.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 2012(4):90-90.
[2]黄德禄.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 2013(9):135-135.
月亮教案范文6
一、走进文本,优化体验的方法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生命情感的世界,学生阅读的作品,往往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对每一个人物形象进行角色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进而提高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当学生读到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时,第一次读抓住了“怒吼”声音特别响亮,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的艰辛,孩子的读不是简单的“怒吼”,更透露了一种不舍,一种无奈,可见,此时的学生已经把自己当做,走进的内心,从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和对战士的感情出发,不再是游离角色之外,感受到人物的复杂情感。
语文课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投入其中,在其中动口、动手、动脑,不仅有外有成功的愉悦,而且有内在享受的心理体验。比如,《草原》的第一小节是要求背诵的,如果说不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只是死记硬背的话,就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帮学生记忆。首先画一大片开阔的草地,然后画一个人,在草地上画上小丘,白色的羊群,牛。一时间,黑板变成了翠流的大草原。接着请学生上讲台,按照这幅简笔画的顺序进行读、背,学生兴趣盎然,在两次朗读中就能掌握写作顺序,熟练背诵。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的过程正是他们感悟语言的过程。
二、超越教材,拓展体验的空间
1.弥补课文空白
清代邓石如在论及书法创作时说:“字面疏处可以走马,密出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学生的阅读活动也是一种创造,让学生在创造性地弥补课文“空白”,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比如《生命桥》这篇课文最感人的地方就是年轻羚羊得救了,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简单的一句话写了一个画面,老羚羊坠往悬崖。可是,获救的年轻羚羊回首看到往下坠的老羚羊,会有什么表现呢?文章并没有写,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看着往下坠的老羚羊,年轻羚羊你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扬扬洒洒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话语,配上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语句,同学们一个个都流下了炽热的眼泪。
2.放飞学生想象
语文学科是一个诗意的世界。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复杂的、细腻而婉转,繁杂而易变,这正是生命的特点所在。因此,我们要在开放的思维空间放飞学生想象,这种想象是对生命的肯定,是人之发展的驱力,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学完《望月》时,我先让学生朗读了小外甥对月亮的遐想:“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接着一点拨:“夜晚,来到旷野,看到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同学们兴高采烈,各抒己见。“我觉得月亮像一个弯弯的香蕉,甜甜的。”“月亮像一位魔术师,一会儿圆得像玉盘,一会儿弯得像一把弓,一会儿又像一叶小船,一会儿又像一个苹果被虫子咬了一口,真是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弯月像一把镰刀,像少女那弯弯的眉毛。”看,学生的想象多丰富,体验多美好。
三、动态生成,迸发体验的活力
通过对教学中生成资源的把握,语文学科语文教学及语言活动便就成为对生命的一种关怀,一种鼓励,一种资源,为此,教师必须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动态生成的活力,从“执行教案”到“互动生成”,做到“以学论教”。例如:《掌声》一课,在教学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时,请看以下课堂实录:
学生1:我从“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了”这些地方看出小英很紧张、难受,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
学生2:我来补充,因为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小英的情况。小英怕自己走路难看的样子受同学嘲笑,被老师瞧不起,而表现出非常自卑的样子。
学生3:同学非但没有嘲笑她,反而一起把目光“注视”到小英身上,同学的目光是真诚的期待,是默默的鼓励。
学生4:此时,我体会到:同学们仿佛在说:“小英,你是好样的,别害怕,勇敢些,我们一定会支持你的。”
学生5:我从“小英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发自每个同学的爱心,是对小英“终于”走上讲台演讲的真诚而又宝贵的支持,是同学对小英热情而又充分的肯定。
学生6:小英在同学的掌声里“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镇定了情绪”说明她从掌声中获取了力量,鼓起了勇气。
学生7:“深深地鞠了一躬”、“在掌声中微笑着走下讲台”可以看出小英已经获得了演讲的成功,彻底甩掉了“自卑”心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内心非常感激同学。
学生8:这笑容是自信的,是充满感激之情的,与前文的“眼圈红了”形成了鲜明对照。
学生9:我知道这都是由“掌声”引起的,所以这掌声是支持,是关心,是尊重,是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爱心,才使得小英变得活泼、开朗、自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