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电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电缆范文1
设备工艺先进打造精品电缆
中超电缆发展起点较高,自成立便选用一流的生产设备,形成了完善的研发、生产体系,主要产品在业内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在电线电缆的生产工艺方面,公司进行多项改进及创新,有效地提高了生产速度及材料的利用率,‘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规范文件,强化过程检验,提倡“下一道工序为上一道工序的客户”来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实行的二次局放试验,是行业中少数除了对最终成品进行局放检测外对成缆工序前的在产品也进行一次局放检测的企业;既保证了最终成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也易于通过中间环节的检测提前发现问题,避免了成品的废品率,更合理的分析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及原因。公司的“冲超”牌电力电缆为中国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品牌:江苏省名牌产品、国家标准合格单位质量放心品牌、质量跟踪重点保护产品、全国质量服务信誉双保障产品。
营销理念独特赢得优质客户
中超电缆以“用心服务”的态度,主动式服务的方式,形成了市场与公司的良好互动局面。公司提品及服务导入、具体方案制定实施、安装铺设建议指导、‘售后产品情况回访等连续的营销过程,实现了与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运营,公司营销网络的合理布局和主动式营销模式已经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为公司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不断提高市场份额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主动营销服务模式赢得了众多知名客户的信赖,公司与国网公司和南方电网下属的多个供电局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业务联系,并为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国电集团的会员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级供应商。2009年,公司成功入围西气东输第二条线建设工程,成为其电线电缆供应商之一,已成功完成多次订货。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品已经远销阿曼、苏丹、巴西、尼日利亚、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
区位优势明显管理制度科学
电力电缆范文2
关键词:电力电缆;绝缘电阻;兆欧表
前言:电缆的绝缘并非纯粹的绝缘体,其内部和表面均有少量束缚很弱的离子或自由离子,当绝缘层加上直流电压后,沿绝缘表面和内部均有微弱的电流通过,对应这两种电流的电阻被称为表面绝缘电阻和体积绝缘电阻。一般在不加特别说明的绝缘电阻均指体积绝缘电阻。
1.四种电流
1.1 充电电流
充电电流是由介质极化而产生的电流,实际上就是以电缆导体和外电极(金属护套或屏蔽层)作为一对电极,构成一个电容器的充电电流。该电流在初加电压时,较大,其数值所构成电容器的电容量大小决定,随加压时间按指数规律很快衰减,一般在数毫秒内即可消失。
1.2 不可逆吸收电流
不可逆吸收电流时由绝缘体内部的电解电导而产生,约经过数秒钟衰减至零。
1.3 可逆吸收电流
可逆吸收电流时绝缘材料的位移电流,在施加电压的瞬间达到最大值,然后,慢慢趋向于位移稳定,可逆吸收电流约经数十秒至数分钟后趋于消失。
1.4 电导电流
电导电流是绝缘材料中自由离子及混杂的导电杂质所产生,与施加电压的时间无关,在电场强度不太高时符合欧姆定律,其值决定于介质在直流电场内的电导率,且随温度的增高而快速增加。电导电流又称泄漏电流,它的大小反映了绝缘质量的优劣。严格地讲,只有恒定的电导电流所对应的电阻才是体积绝缘电阻,它是测试的主要对象,所谓绝缘电阻试验,就是通过仪器测量出与时间无关的电导电流,并将这一电流用绝缘电阻来表示。当绝缘体受潮、脏污或开裂以后,由于绝缘体内自由离子增加,电导电流剧增,绝缘电阻值下降,所以通过测量绝缘电阻值得大小,可以初步了解绝缘的情况。
如上所述,绝缘电阻是反映电力电缆绝缘特性的重要指标,它与电缆能够承受电或热击穿的能力、绝缘层中的介质损耗和绝缘材料在工作状态下的逐步劣化等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测量绝缘电阻的试验就成为检查电缆绝缘情况最简单的方法,而绝缘电阻值是判断其性能变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2 兆欧表测试电缆绝缘电阻
2.1 兆欧表的使用方法
切除电缆的电源及一切对外联系,将电缆接地放电,放电时间一般不小于2min,以保证安全与试验结构的准确;用干燥、清洁的柔软布擦去电缆终端头表面的污垢,以减少表面泄漏,同时还应该检查电缆终端头有无缺陷;将摇表放在水平位置,并在额定转速下调整指针到无穷大,有的型号摇表还必须作零位效验;对于多芯电缆,应分别测试每相线芯的绝缘电阻。测试时将被测线芯引出线接于摇表的接线端子,其余线芯与金属屏蔽和铠装层短接后一并接到摇表的接地端子,并把摇表的“接地”柱接地。为了避免电缆绝缘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应利用摇表上的屏蔽端子,把表面泄漏完全撇开到摇表的指示之外。对于尚未敷设的电缆,可在被测线芯两端绝缘上加绕保护环,并把两个保护环接到摇表的屏蔽端子上。对于已敷设完毕或已投入运行的电缆,可在被测线芯两端绝缘上用金属软线加绕保护环,将两端保护环与摇表的屏蔽端子相接,而利用另一电缆线芯作为屏蔽线的回路;以恒定速度转动摇表把手,摇表指针逐渐上升,读取1min的绝缘电阻值,在停止转动摇表把手前,应先把电缆和摇表断开,以防止电缆向回充电损坏摇表。用摇表测绝缘电阻时,之所以有额定转速及标准读数时刻的规定,是因为考虑到电缆绝缘层中存在着三种随时间而衰减的电流,从理论上将应该等三种电流全部衰减完以后,读取电导电流(泄漏电流),以计算其绝缘电阻。但因衰减时间太长等因素,在测试方法的标准中明确规定,在接通电流后达到1min的时刻读取数据,这个规定既保证了非电导电流大部分已衰减为零,又使测试时间有了统一,使读数具有重复性和可比性,同时提高了测试效率;电缆绝缘电阻测试完毕或重复试验之前,必须将被试电缆进行对地充分放电;由于电缆线路的绝缘电阻受许多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在试验中应认真填写记录表格,以利于分析试验结构。
2.2 使用兆欧表的注意事项
第一点是平行双回路架空输电线或母线,当一路带电时,不得测另一回路的绝缘电阻,以防感应高压损坏仪表和危及人身安全;第二点是摇表接线端及接地端地引出线不要靠在一起,如接线端引出线必须经其他支持物才能和被试物接触,则支持物必须绝缘良好;第三点是摇表转动速度必须尽可能保持额定值,并维持均匀转速,其转速不得低于额定转速的80%,否则测得结构误差太大;第四点是电缆的电容较大,特别是对较长电缆线路及多跟电缆并联测试时,开始充电电流很大,因而摇表的指示数很小,但这并不表示被试物绝缘不良,待经过较长时间后才能测出正确结果;第五点是如果多路电缆并联试验时,若绝缘电阻过低,应考虑分开试验。
另外,电缆所用的有机绝缘材料,如塑料、橡皮、纤维、矿物油等,其绝缘电阻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当温度上升时,电导增强,绝缘电阻下降,电缆绝缘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规律。
3.试验结构的分析与判断
电缆主绝缘层地绝缘电阻较低时,一般应根据以往的测试记录来综合判断,如果绝缘电阻降低的速度突然加快,应查明原因并加以消除,必要时可通过直流耐压来确定是否可以投入运行。电缆内衬层和外护套绝缘电阻低于标准,可能是内衬层和外护套破损进水,这是可利用不同金属在电解质中形成原电池的原理来确定是否进水。当外护套或内衬层破损进水后,用万用表的“正”“负”表笔轮换测量铠装层对地或铜屏蔽层地绝缘电阻。此时,在测量回路内由于形成的原电池与万用表内干电池相串联,当极性组合使电压相加时,测得的电阻值较小;反之,较大。因此,上诉两次测得的绝缘电阻值相差较大时,表明已形成原电池,从而可判断外护套和内衬层是否已破损进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外护套破损不一定要立即修理,但内衬层破损进水后,水分直接与电缆芯接触并可能会腐蚀铜屏蔽层,一般应尽快检修。
电力电缆范文3
关键词:电力电缆施工管理电力电缆故障
前言:电力电缆故障的排查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这是由于电力电缆是埋藏在地下的电力线路,不易于进行线路的故障排查。近几年,我国的电力电缆在城乡建设改造中开始了大量的应用,但是近几年由外力破坏或者施工质量引发的电缆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电力电缆的施工管理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性,本文简单介绍电力电缆中存在的故障,并对此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常见的几种电力电缆故障
为了预防电缆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要严抓电力电缆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电力电缆故障中常见的三个问题:
1.1第一种故障时由于电缆受到外界火源、外力破坏或者内部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等原因引发的电力电缆故障。
1.2第二种故障是因在电力电缆施工中,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使用质量不过关的劣质电缆。这种劣质电缆的原材料生产厂家在生产该种原材料时,它的生产标准勉强达到或者给根本未达到国家的标准下限要求,外加在产品的生产工艺上的漫不经心,很容易引发电缆事故,但是此类的事故比较不容易界定。
1.3部分电缆工程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工程施工的设计要求进行合理施工,进而导致电缆故障的发生,这一类的电缆故障是电力电缆故障中发生频率较高的。
以上三种电力电缆故障,仅有第一种电缆故障受到的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多,比较难以预防,而其余两种电缆故障则是受到很大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强电力电缆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是可以预防的。因此,相关工程人员要在电力电缆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把好工程的质量关。
2.电力电缆的路径与界面选择
2.1电力电缆应选择的路径
我们在电力电缆的工程实践中极易忽略高温、弯曲半径不够及干扰、水泡等许多不利的客观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因此极易引发电缆故障。在电缆路径的选择时需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要在满足电缆铺设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短的路径;在电缆路径在选择时要考虑避免遭受腐蚀、过热和机械外力等外部因素对电缆造成的危害;最后要满足电缆铺设便利、并方便维护的要求。在电缆的施工过程中,排水功能是电缆路径选择应考虑的必然因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自然排水,若无自然排水条件的可以在电缆路径的设计中尝试利用其他的排水方式,但是路径的排水图与电缆路径图必须准确完整的体现在设计图纸中。
2.2对电力电缆进行选择
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的前提是,正确的选择电缆截面。如果电缆截面选择不当,不仅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严重时可能造成电缆使用寿命的缩短,对电网的安全构成危害。同时,所选截面应当满足机械强度与电压损失、温升等要求。另外校验电缆线路的经济电流密度与热稳定性可以达到降低能源耗损和安全经济的目的。
温升法、电压损失法和经济电流密度法是电缆截面选择的三种方法。温升法是要求将电缆根据发热条件来确定电缆允许长期工作的电流,高于或者等于线路的工作电流属于正常情况;经济电流密度法是以年费用指出的最小原则选择经济截面;为了确保电缆中电压符合各种用电设备的要求,通过以电压损失来校验电缆截面就是电压损失法。
3.电力电缆的施工管理措施
3.1布置电缆的中间头
由于市政排水管道建设的滞后性,是地势较低的管道窖井中存有大量污水,并长期浸泡电缆的中间头,腐蚀电力电缆。为了避免该种情况的发生药对此类的管道窖井做出修整,查找污水源头疏导并堵漏。新建电力管道的排水措施应进行全面考虑,从设计入手,优化施工,使施工更加方便、合理科学。其次,做好电缆头的密封工作,不论是何种方式存在的电缆头都要进行密封,防止受潮、水泡。
3.2电缆的保护措施
许多的施工单位牵引电缆时不实施任何保护就对电缆进行牵引,致使电缆机械损伤,容易造成电缆故障。所以,在进行电缆牵引前,要做好电缆的保护措施,降低电缆受到的扭力,采取电缆的自然形状铺设路径,避免出现电缆内部机械损伤。
3.3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我国目前使用的电缆附件是预制式冷缩电缆附件,它在安装制作技术上具有很大的难度。现在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远远不能达到其标准,很容易引起电缆事故。提高施工人员的电缆技术水平是做好电缆管理工作的基础,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电缆事故的发生。在电缆附件的制作前腰检测电缆的绝缘性。由于电缆附件的不同生产厂家具体的安装要求不同,不可以仅凭经验进行施工,应严格按照安装说明剥削尺寸,确保电缆附件的削切尺寸符合施工要求。电缆的主绝缘层与半导电层的受损,将会引发电场应力分布发生一定的变化,引发电力电缆接头的故障。因此,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可以保证进行铜屏蔽层剥除时不伤害电缆的主绝缘层与半导电层。剥除半导电层是要仔细认真,确保主绝缘层无损伤。
3.4做好电缆预防性试验
为了可以及时的发现电力电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并采取最快的处理,进行电力电缆检查和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避免由于缺陷的扩大造成的电缆损坏,应对保管中的电力电缆的进行检查和试验。检查和试验即将投入施工运转的电缆,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地下电缆绝缘性能的具体变化我们很难进行检查,所以对地下电缆的状态主要通过试验来判断。在电力电缆的安装时,对电缆要进行严格的预防性试验,降低电力电缆的故障发生率。
结束语:
做好电力电缆的施工管理工作,可以确保电力电缆的工程质量的安全与稳定。在电力电缆的施工设计上要保证工程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利于工程的施工和维护,并保证工程的安全实用。要以工程设计图作为施工标准,严格遵守施工要求,力争不留下任何质量隐患,并提高电力电缆的施工管理。以此确保了我国电力电缆线路的安全长久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电力电缆施工管理与技术探析.周荣林.彭百良.(1.深圳供电局; 2.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54)
电力电缆范文4
[关键词] 铁路 电力电缆 故障 检测
铁路电力供电系统为除牵引供电以外的所有铁路设施供电,铁路供配电系统是从地方供电部门接引电源,通过铁路变配电所向铁路站区、铁路单位和区间负荷供电。当铁路电力电缆出现故障时,可能引起供电设备损坏,影响铁路列车的正常运行。电力电缆故障给铁路运输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一方面可能影响铁路列车运行,干扰运输秩序,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另一方面,故障后的维修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为了保证铁路电力电缆线路安全运行,必须对电力电缆进行故障监测。
电力电缆故障点的及时、快速查找与测量是提高铁路供电可靠性的必需手段,本文根据本段铁路的供电管理经验,同时参考有关资料,初步总结了电力电缆的常见故障和检测办法。
1 电力电缆常见故障
电力电缆故障点的查找与测量是电力电缆可靠运行的有力保障,但是因为电力电缆线路的隐蔽性以及测试设备的局限性,使电力电缆故障的查找非常困难。了解电力电缆故障的原因,快速地判定出故障点十分重要。目前电力电缆发生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1 机械损伤。机械损伤包括电力电缆敷设过程中因拉力过大或弯曲过度而导致绝缘和护层的损坏,以及施工和交通运输中直接受外力作用而造成的损伤等。
1.2 过负荷运行。当电力电缆长期过负荷运行时,会使电缆产生过热现象,使电缆温度升高,过高的温度会加速电缆绝缘老化,致使绝缘薄弱部位击穿。
1.3 电缆头故障。电力电缆中间连接头、终端头是故障较常发生的部位。如由于制作工艺不良,电力电缆头内部含有杂质、气隙等。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放电现象。或电力电缆的金属屏蔽接地不良,造成接地电阻值超过规定值,产生较高的感应过电压,进而导致电力电缆的部分绝缘击穿。
1.4 绝缘受潮。绝缘受潮可能是由于电力电缆的接头密封失效、本身质量问题或电缆护套失效等问题,造成电力电缆故障,通常表现为绝缘电阻低,泄漏电流大。
2 电力电缆故障检测
电力电缆故障检测可分为电力电缆的离线检测和在线监测两大类,其具体检测方法归纳如下:
2.1 故障离线检测
对于离线电缆故障的探测一般包含诊断、测距、定点三个步骤。故障诊断主要是确定故障的类型与严重程度,以便于测试人员判断和选择适当的电缆故障测距与定点方法。故障测距是指在故障电缆芯线上施加测试信号或者在线测量,初步确定故障的距离,为精确定点提供足够信息。故障定点是在粗测距离的基础上,精确确定故障点所在实际位置,以便于立即进行抢修。电力电缆的故障测距方法很多,目前离线测距主要有以下几类:
2.1.1 经典电桥法。用低压电桥测低阻击穿故障,用电容电桥测开路断线故障。具体做法为:电桥两臂分别接被测电力电缆故障相与非故障相,调节电桥两臂上的一个可调电阻器,使电桥平衡,利用比例关系和已知长度就可获得故障距离。电桥法测量结果精确,但需要完好芯线做回路,电源电压不能加得太高。
2.1.2 驻波法。根据微法传输原理,利用传输线路的驻波谐振现象,对故障电缆进行测距,本法适用于测低阻击穿及开路故障。
2.1.3 低压脉冲法。对低阻击穿、短路、开路故障,可在电缆芯线上施加低压脉冲讯号。讯号在电缆传播及反射,用示波器测出脉冲波形而算出故障点的位置。低压脉冲反射法可根据反射脉冲的极性分辨故障类型,但不能用于测量高阻与闪络故障。
2.1.4 高压脉冲法。利用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发生变化时的回波现象,在电缆芯线中加上一定电压而产生放电。放电脉冲在电缆中传播及反射,用示波器测出反射脉冲的位置比例,算出故障点的位置。本法适用于高阻击穿及各种故障,但操作人员的安全受威胁,波形较难辨别。
2.1.5 故障点烧穿法。故障点烧穿法主要应用于高阻故障,通过输入直流负高压对高阻故障点进行处理,产生电弧放电并碳化绝缘介质,使高阻故障变成碳化连接点的低阻故障,再应用低压脉冲法就可以测出,主要用于油纸绝缘电缆。
2.1.6 闪络法。利用故障点在高电压作用下瞬间放电产生多次反射波。其中之一为直流高压闪络测量法(直闪法),主要用于测量电缆的闪络性高阻故障,此法的波形简单、容易理解,准确度高;另一为冲击高压闪络测量法(冲闪法),主要用于测量电缆的泄漏性故障,此法的波形较复杂,辨别难度大,准确度低,但适用范围要更广。
2.1.7 二次脉冲法。这是一种较新的测距方法,对故障电缆释放一个低压脉冲(20~160 V),当故障点的接地电阻大于电缆阻抗5倍,可认为此时故障电缆相对于低压脉冲开路,即在脉冲释放端接收到的反射波形相当于一个芯线绝缘良好电缆的波形;再对故障电缆释放一个足以使芯线绝缘故障点发生闪络的高压脉冲,同时触发释放第二低压脉冲产生电弧,故障点相对于低压脉冲是完全短路,那么在脉冲释放端接收的反射波形相当于一个线芯对地完全短路的波形;将前后两次接收到的低压脉冲反射波形进行叠加,两个波形将会有一个明显的发散点,这个发散点就是故障点的反射波形点。其特点是易操作、多功能,回波图形解释简易,但不能用于测量高阻与闪络故障。
2.2 故障在线监测
由于铁路电力电缆线路的高使用率,特别是高速铁路一级和综合电力贯通线,因此采用现代传感器、计算机技术进行故障在线监测,是实际工程追求的一项热门课题。就目前发展的在线监测分析,主要包含小波变换分析、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等,介绍如下。
电力电缆范文5
关键词:电力电缆 故障 绝缘 短路
中图分类号:TM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133-0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电力电网发展迅速同时也促进了电力电缆的快速发展。电力电缆作为重要的电力传输设备,以其敷设方便、便于区域美化及良好的绝缘性能,被广泛用于工业和居民供配电系统中,在生产和生活中取代架空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分析电缆故障原因,在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有效的分析,否快速找到故障点及时处理,对电缆线路快速恢复供电十分重要。
1 常见故障类型及成因
一般电力电缆故障可分为短路性故障、接地性故障、断线性故障和混合性故障。短路性故障包括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多为制造过程中留下的隐患造成;接地性故障指电缆某一芯或数芯对地击穿,当绝缘电阻低于10 kΩ称低阻接地,高于10 kΩ称为高阻接地。主要由于电缆腐蚀、铅皮裂纹、接头工艺和材料等造成;断线性故障指电缆某一芯或数芯全断或不完全断。电缆受机械损伤、地形变化的影响或发生过短路,都能造成断线情况;混合性故障指包含上述两种以上的故障。
1.1 断线性故障
(1)机械损伤。机械损伤造成电缆故障有长期演变最终形成故障的情况,也有突发事件直接造成电缆故障的情况。长期演变造成电缆故障的原因有:安装时因操作不当对电缆绝缘造成损伤、电缆敷设弯曲过度造成损伤、过路套管处理不当硌伤电缆、低温天气敷设电缆造成防护层损伤等。这些损伤很轻微,当时不会造成故障,但长期使用会使电缆绝缘恶化最终导致短路而断裂。突发事件造成电缆短路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在电缆路径上进地面开挖施工或巨大外力碾压,使电缆直接受到外力造成断裂。
(2)地形变化影响。当埋地电缆处地形发生变化,如地震导致地面开裂、洪水冲刷,这种非人力可抗拒的灾害可以导致电缆断裂。
1.2 短路性故障
(1)绝缘老化变质。造成绝缘老化的主要原因:电缆施工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或者是电缆长期过负荷,且散热条件差,长期过负荷运行时电缆温度升高,绝缘能力下降,电缆快速老化,最终的正常使用寿命内造成电缆绝缘击穿。有的电缆因年代久远出现老化,使得绝缘介质内部存在气隙,因电场作用下出现游离造成绝缘性能下降。
(2)电缆材料缺陷。由于在制造过程中材料或者工艺控制不严,在电缆绝缘层内留下无法弥补的缺陷,致使电缆在正常寿命周期内绝缘击穿,形成故障。
1.3 接地性故障原因分析
(1)绝缘受潮。因为绝缘受潮而造成电缆故障,一般发生在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位置,主要原因是施工不良,绝缘胶未灌满,电缆运行环境恶劣,电缆头进水造成绝缘损伤。
(2)保护层腐蚀。因为电缆一般采用埋地或沿电缆沟敷设,尤其在厂区内,不可避免的含有酸、碱或有机溶剂的废水渗入到电缆周围。加上地下杂散电流的电化腐蚀或非中性土壤的化学腐蚀使保护层失效,失去对绝缘的保护作用。
(3)过电压、过负荷运行 电缆电压选择不当、在运行中突然有高压窜入或长期超负荷,都可能使电缆绝缘强度遭破坏,将电缆击穿。
2 减少电缆故障的方法
(1)尽量避免电缆出现机械损伤。在电缆的敷设安装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工艺规程,安装时尽量减少局部电缆多长弯曲,弯曲半径过小等现象,加强检查,认真验收,避免安装过程中对电缆造成伤害;加强对可能施工区域的巡检力度,避免直接机械损伤施工的发生。
(2)防止电缆绝缘老化。做好电缆每年的预防性试验,并与原始资料进行比较;电缆线路环境最好为中性,避开酸碱土壤对电缆保护层的敷设;线路应远离热力源和杂散电流区域,避免电缆过热和点解腐蚀,如果无法避开要在杂散电流密集区安装排流设备;当电缆线路上的局部土壤含有损害电缆铅包的化学物质时,应将这段电缆装于管内,并用中性土壤作电缆的衬垫及覆盖,还要在电缆上涂以沥青。电缆沟要及时排水,避免电缆腐蚀、受潮。
(3)防止电缆过负荷运行。在电缆设计选型时,要考虑一定的裕量;运行中的电缆,在高负荷期间要加强监视,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行,以达到延长电缆使用寿命的目的;在选购电缆时要选择市场信誉较好的厂家的产品,确保电缆质量。
(4)防止备用电缆受潮。对于同一区域供电的数条电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备用电缆应带电备用(热备用),可避免备用电缆受潮,确保备而有用。
此外,加强设备接地电阻的监测,保证有效接地,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制定电缆检修计划并按时检修等都是避免电缆故障的有效方法。
3 故障的判断与处理
确定电缆故障类型的方法一般是用高压摇表在线路一端测量各相的绝缘电阻。一般根据以下情况确定故障类型:(1)当摇测电缆一芯或几芯对地绝缘电阻,或芯与芯之间绝缘电阻低于100 kΩ时,为低电阻接地或短路故障。(2)当摇测电缆一芯或几芯对地绝缘电阻,或芯与芯之间绝缘电阻低于正常值很多,但高于100 kΩ时,为高电阻接地故障。(3)当摇测电缆一芯或几芯对地绝缘电阻较高或正常,应进行导体连续性试验,检查是否有断线,若有即为断线故障。(4)当摇测电缆有一芯或几芯导体不连续,且经电阻接地时,为断线并接地故障。
根据以上对电缆测量的绝缘情况采取以下方式测量故障距离:低电阻时用脉冲工作方式测量电缆故障距离;高电阻时用脉冲电流工作方式对电缆打压放电,测量电缆故障距离;为确保测试准确,应在电缆两端分别进行测试,然后进行比较。根据测量的距离,由有经验的电工持电缆故障定点仪进行定位。找到故障点后,可组织人员开挖,检查电缆损坏程度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抢修作业,恢复正常供电。
4 结语
随着城市电网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使用电缆线路,使得电网系统一旦发生电缆故障,要想准确找到、排除电缆线路的故障是十分不容易的。然而,伴随着功能多样、操作简便、效果优良的检测设备推陈出新,使得探测电缆故障的成本不断降低,同时不断缩短因查找电缆故障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长时间停电,大大方便了故障的排除。
参考文献
电力电缆范文6
1)机械的外力损伤。电缆在安装过程中无意造成的机械损伤或者在电力电缆安装完成后接近电缆路径作业过程中造成了机械损伤。若是轻微的电力电缆机械损伤,要到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损伤的部位才将发展为外护套穿孔,由于潮气入侵导致损伤部位彻底崩溃而产生故障。
2)化学腐蚀。电力电缆若是经过酸碱作业区域或者通过煤气站的苯蒸汽将对电力电缆的包装将大面积而长距离的腐蚀。
3)电缆外皮腐蚀。若是在电力电缆埋设附近具有强力地下电场地面以下,容易出现电缆外皮铅包腐蚀致穿,致使潮气入侵破坏电缆的绝缘性能。
4)地面下沉。往往存在于电缆经过各种道路、铁路以及高大建筑物时。同时由于地面下沉而导致电力电缆垂直受力变形,致使电力电缆的护套、铠装、铅包的破裂甚至折断。
5)超负荷运行。由于电力电缆的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电缆的稳定将随着电缆的运行而提高,尤其在外部温度较高的时间和季节,电缆温度的升高常导致电缆较为薄弱部位以及对接处首先被击穿。由此夏季是电缆故障的高发时期。
6)电缆绝缘物的缺失。对于油浸而言,在电力电缆铺设过程中,地沟凹凸不平,或者在电缆铺设中经过电杆上的户外头,由于电缆的起伏和高低落差,致使高处电缆绝缘油流向低处,从而降低了高处的电缆绝缘性能,致使线路故障的产生。
2查找电力电缆故障
1)电缆故障点的查找。①诊断电力电缆故障类型:首先应对电力电缆故障性质的诊断和查找,有效确定电力电缆故障类型以及故障的严重程度,为测试人员选择合适的电缆故障测距以及定点方法进行选择。高压电缆或者低压电缆的安装以及运行过程中常由于电缆短路、过负荷运行以及绝缘老化或者外力的作用下而导致线路故障;②电缆故障测距:在基本确定了电力电缆故障类型后,可对电缆故障测距,实际上也是粗测,是在电缆一端使用仪器确定故障的距离,实际测量过程中一般使用现代行波理论低压脉冲反射方法以及脉冲电流法测定电力电缆故障。其中,低压脉冲反射法用于测量电缆低阻、短路以及断路的故障。当向电力电缆注入低压脉冲,输入的脉冲将沿着电缆传播到阻抗的不匹配点,这个不匹配点可能为短路点、故障点以及中间接头等,致使脉冲产生了一定的反射,并将测量的信号回送到测量点并通过仪器记录下来;而脉冲电流法则是将电力电缆的故障点使用高电压击穿,并使用对应的仪器采集同时记录下故障点击穿而产生的电流行波信号,并对电流行波信号在测量一端与故障所在点往返的时间实现对故障距离的计算;③电力电缆故障定点:实际上也是故障点的精确测量,是根据对故障测距的结果,同时根据电力电缆的路径走向,大致找出故障点的方位,同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同时使用放电声测法等方法确定故障点的精确位置,根据故障处理经验以及故障产生时的特征和表象,从而对故障的性质进行了判断。通过对运行中的交联电缆让运行人员到电缆路径上进行检查是否存在开挖以及施工现场,或者电力电缆线路上是否有市民反映电力供应的异常状况,有效缩小电缆故障的查找时间。
2)电力电缆故障解决措施。①选择适当的故障接线方式:电力电缆的故障中,应对不同的故障类型采用不同的接线方式,由于接地故障的冲击高压是加在故障相遇电缆外皮之间,由此故障间隙放电所产生的振动容易被接收;相间故障是冲击高压加在两故障相之间,故障间隙放电所产生的振动被电缆的绝缘以及护层屏蔽,致使地面所接收到的振动相对较弱;而电缆的断线不接地故障,故障相要在远端接地,从而构成了放电回路。由于电缆绝缘以及护层阻隔了断线处间歇放电的机械振动,致使地面上所能接收到的震感较弱;②地震感较弱时处理措施:在地震感较弱时,可选择容量较大的储能电容,同时提高冲击电压,能有效加强和放大故障点产生的地震强度,从而有利于故障点的查找。同时还可以提高调压器的电压以及调节球的间隙。一般电力电缆的故障点上,除了能听到声音,同时还将产生振动,在用手触摸振动点时应佩戴绝缘手套。对于电力电缆中振动特别微弱的故障点,可以佩戴绝缘手套触摸可能产生故障点的电缆,感受是否存在震感;③故障点不放电或放电不充分的处理措施:在冲闪时,故障点往往存在不放电或者放电不充分从而导致测量到的波形并不规则,为故障点的测距以及定点带来了困难。这时可加大电容器的电容器从而有效提高放电的电压,从而有效提高故障点的放电;④低阻故障定点:当电力电缆故障点电阻小于10欧时,电力电缆相间短路故障以及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放电声音微弱,无法使用声测法进行故障的定点,尤其是金属性接地故障,这种故障点根本无放电声音。由此应使用音频感应实现对故障的测量。
参考文献
[1]区家辉.10 kV电力电缆常见故障处理[J].云南电力技术,2008,04.
[2]于希栋,赵梅,赵红. 电缆故障测寻技术应用[J].莱钢科技,2008,04.
[3]李霞.电力电缆运行管理工作浅析[J].硅谷,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