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荷塘月色朗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荷塘月色朗读范文1
一、品味语言美
散文的媒介是语言,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虽然散文语言没有诗歌那样简练精粹,但是它也有自己独特的美。既然语言美在散文美中不可或缺,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散文借用语言表达情感,所以,文章不同部分的语言风格是不同的。节奏美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表现,散文《荷塘月色》的节奏很有特色,而且在此文章的语言中也应用了很多叠词,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曲曲折折”,“亭亭的的裙”,“田田的叶子”,“缕缕清香”,“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作者通过使用叠词,使朗读语速减慢,从而将文章的节奏美淋漓尽致得展现出来。
语言的温馨美。作者朱自清以近乎完美的笔调,构建了无比温馨的荷塘月色之境,这样的语言描写既突出了文章的语言美,又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他的荷塘世界像是另一个世界,“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这些对树的细节描写,将文中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隔绝,从而构建了一个与外界无关的审美意境。和谐美。朱自清用语言体现了文章的和谐美:月光与荷塘的和谐,光与影的和谐,语言的和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和谐。在《荷塘月色》的世界中,有多种语言美存在,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语言美。例如,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体会文章的情感,此外,教师可以在朗读的同时提问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教学提供基础。教师要好好利用朗读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为让学生发现散文美而努力。
二、探究情感美
不能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就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情绪,也就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也就放弃了语文课本里最重要的感情资源,从而使得散文审美无从谈起。在散文的世界中,作者将不同的事物连接起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走入作者的世界与心境,去理解并体会作者彼时的内心,体会作者的情感美,而后在了解了所有作者的内心世界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从而有了兴趣,也有了成绩。在散文中,情感是它的重心。读懂了情感,就像掌握了船舵一样。既然情感对于散文不可缺少,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体会散文的情感美。
散文的情感美能够打动人、教育人,从而让人获得性情上的陶冶,并使其建构完美的审美情感心理。而学生只有用心灵去感受,去阅读,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荷塘月色》中有很多描写将作者的情感完美展现,例如,作者通过有节奏的语言,词句的叠加,来体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作者的情绪和词句的节奏是一致的,文章叠词的使用使得朗读语速减慢,从而作者的情绪节奏也开始减慢。作者通过慢节奏来延长审美的时间。教师应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品读意境美
抒情散文,往往在借景抒情的文章中,作者会构造出一种美的意境,让读者能够深入其中,读者通过想象构造出一幅真实的情景画,从而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优美的情景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例如散文《荷塘月色》,在此文章中,作者对花和叶子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语句,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等描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构造出一幅有助于体现情感的画,由此将读者带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中,让读者在体会意境美的同时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虽然作者没有直接用语言描述其内心有多么苦闷,多么难受,但在文章所设计的情景中却很容易体会到,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隐藏在一幅幅美丽的画背后,那轻柔的浮云、那淡淡的月光、那薄薄的青雾、那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通过塑造一个朦胧、难为人知的情景,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忧愁,但是愁却在作者的一字一句中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意境的作用。作者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愿望,可以在想像中去实现。读者就是透过景物在捕捉领略、想象补充、欣赏寻味这大自然的神秘之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种特殊情调的朦胧美。
荷塘月色朗读范文2
不拘泥于传统的文本解读,不强化教师的权威,鼓励学生结合文本,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课堂教学由三个环节构成:一、自由诵读,感知全文内容,感受朱自清的语言艺术;二、深入讨论,走进朱自清的精神世界;三、自由表述,再现心中的荷塘月色。通过这三个环节,使学生由对语言艺术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对作者精神世界的理性认识,再回归到自己的审美体验。
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的生成性,开放性,在课堂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个性与文本对接,力求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交流的收获,描述的成功,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地方。
【教学目标】
1 诵读,感知全文内容,欣赏朱自清的语言艺术;
2 讨论,深入核心内容,走近朱自清的三重世界;
3 描述,回顾重点内容,勾画荷塘月色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听过一首流行歌曲《荷塘月色》:“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朱自清先生就剪了那么一段时光,走近一方荷塘,融进一片月色,让那淡淡的荷香弥散在那一片朦胧的月色中,《荷塘月色》就画在我们的心坎上。
二、自由诵读,感受朱自清的语言艺术
1 诵读你最喜爱的段落;
2 品味你最喜爱的句子。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获得对文本初始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自由诵读、默读的过程中,融进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声语调,有感情地阅读,传递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这是一个自我营造的个性化阅读世界。这样的阅读与整齐划一、教师引领、录音示范的阅读是不一样的,尽管对名家朗读的模仿也是必要的,但我仍主张自由诵读,以便让学生与文本有真正的对话。
三、深入讨论,走近朱自清的精神世界
问题1:朱自清先生缘何“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请结合文本和你对写作背景的了解,谈谈看法。交流讨论,由第一小组整理陈述观点。
观点1: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想去荷塘散散心。文中说“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说的是在白天朱自清先生得做不想做的事,得说不想说的话。内外分裂,十分压抑。
观点2:《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笼罩中国大地。作者对政治环境不满,但无力改变。内心抑郁,想起荷塘,是为了寻求解脱。
观点3:不一定是时代的缘故。可能更多是家庭的原因。朱自清在给朋友叶圣陶的一封信中曾说:“孩子们的磨折,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竟觉得还是自杀好。”朱自清人到中年,工作压力很重,家庭负担也很重,在家里得不到宁静,所以想出去走走,就那么简单。
教师小结:如果说白天的社会、家庭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朱自清先生承受着外在的压力和内心的抑郁,那么,月下的荷塘就是一个自由的世界,能带给先生片刻的宁静。这片刻的宁静,让先生觉得眼前的荷塘充满了诗情画意。
问题2:朱自清先生正在享受月色下的诗意世界,怎么又“突然想起”六朝采莲的事情来了?交流讨论,由第二小组整理陈述观点。
观点1:从荷塘到采莲,这是很自然的联想。家里“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月下荷塘是一个虚实结合的世界,采莲就完全是一个虚写的世界,是作者的联想。采莲是热闹、风流的,是自由欢快的,充满恋爱的气息,是作者内心所向往的。从“家里”到“荷塘”到“采莲”,是一个完整的由实到虚的过程。说明作者在超越现实世界的路上越走越远。
观点2:文中说“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字里行间有重重的叹息,现实不自由,自由不现实。月下荷塘并不能抚慰作者内心的抑郁,所以作者转而想象采莲的事情,来释放自由的灵魂。
教师补充:除了《采莲赋》和《西洲曲》,李白的《渌水曲》、白居易的《采莲曲》、李贺的《塘上行》,都写过荷塘采莲。朱自清作为一个深受古典文学熏陶的文人,他的世界是诗意化、文学化的。他心中的南朝荷塘是一片自由的天地,也是人性自觉时代的象征,是一个充满了爱彩的理想的世界。只不过,那些“有趣的事”,我们现在“早已无法消受了”。
问题3:由我们前面的讨论,你能否从两个“忽然想起”前后,理出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三个荷塘?思考这三个荷塘有什么不同?分别代表了什么?交流讨论,由第三小组整理陈述观点。
观点1:这三个荷塘,一是“日日走过的荷塘”,是由社会和家庭构成的,代表了现实世界;二是月下的荷塘,是由月色和荷塘、光和影交织而成的,代表了自由世界;三是联想中的荷塘,是由采莲和风流构成的,代表了理想世界。
观点2:在现实世界里,作者是心里不宁静;在自由世界里,作者是享用无边的荷香月色,享受独处的自由,在理想世界里,作者向往的是自由和欢乐的南朝往事。
观点3:现实世界,是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自由世界,是淡雅、朦胧、宁静,审美化了的现实世界,而理想世界,则是一个热闹、风流、有趣,诗意化了的让人留恋怀念的世界。
观点4:现实世界让作者“不宁静”,自由世界也只能“暂且享用”,理想世界则是“无福享受”。作者最终回到现实世界之中,但他的精神世界经过了一次跋涉,一次洗礼,会用更强大的内心力量去面对现实世界。
教师小结:艺术是苦闷的象征,文学是缺憾的升华。我们没有必要太纠结于朱自清先生心里不宁静的原因。人有各种困顿与烦恼,现代人更甚,每个人都要学会排解与调适。为了超越苦闷的现实世界,追求自由的精神世界,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至纯至美的荷塘世界。这一段短短的从家里到荷塘的路,实际上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心路历程,一次精神之旅。这篇经典美文,在带给我们文字美的享受之外,也成了众多知识分子心灵的栖息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以第一个阅读环节为基础,在学生感知全文后,我设计了三个核心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突然想起”,把握文脉,顺着朱自清先生的思绪,走近文本的核心,走进朱自清先生的“三重世界”:现实世界、自由世界、理想世界。各个小组交流讨论并形成观点,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清晰地表述理由及依据;虚心倾听,认真考虑他人观点的合理性,不断修正、完善、改变甚至放弃自己原来不成熟的观点,以智慧激发智慧,使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思维更开阔、思考更全面、思想更深刻。让学生从对文本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由一个作家的困境联系人类共同的困境,体验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之旅。
四、请学生自由表述,再现你心目中的荷塘月色
1 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描述朱自清先生文中“月下的荷塘”及“塘上的月色”。
参考板书: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泻浮洗落画
2 如果你是一个画家,你会用哪一种绘画形式来表现《荷塘月色》,油画?素描?水彩?水粉?水墨?
参考小结:“荷塘月色”不只是纯粹的自然景观,更是一个审美化了的现实世界。是作者心灵的外化,情感的投射,是作者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景象的完美融合。其实,不只是朱自清先生,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片“荷塘月色”,让我们得以“自清”:使自己的内心清醒、清洁、清静,让我们的心灵归于平静。
荷塘月色朗读范文3
一、在阅读范文中充分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适于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课文很多,所以课文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1.激发美的情趣。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诱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实践证明,朗读课文是激趣的关键。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初步的揭示,美学价值得到相应的开掘。
2.树立美的意识。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潜移默化逐步确立起来的。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要在阅读范文上下功夫,花气力。阅读范文既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如前者是导径的灯,后者则是寻路的杖。学生在寻路之时则能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美、感受美。
3.增强美的感受。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比如课文《春》,教师通过舒缓、欣喜的语调,再现了坚韧的青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璀璨的春花等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
二、在课文分析中正确鉴赏美
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抓住美的语言。有位大家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荷塘月色》语言优美、流畅、生动,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哀愁,而这种情绪都是通过对月光的描写传达来的。当教师讲析到这段文字时,一幅光彩相间、淡雅朦胧、明暗相宜的月色荷塘显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使他们激起了活跃的想象,升发出喜悦和满足。这正是美的语言产生的奇妙效果。
2.抓住美的形象。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
3.抓住美的意境。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如课文《荷塘月色》的重点就是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要让学生想象出在清幽、寂静的夜里那流水一般的月光,月光下那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淡雅。然后在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想:你可曾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意境?于是作品的艺术美唤起了学生心中生活美的回忆,从而加强了对《荷塘月色》意境的理解。
三、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荷塘月色朗读范文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特的优势,快速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方面。交互式电子白板摒弃了黑板教学的死板,同时也克服了传统多媒体课件无法即时更改的缺点,能更好的增强课堂中教与学的互动性。据此我们课题组想到利用电子白板来改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课题组的各位老师们都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了课例的尝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执教朱自清先生散文《荷塘月色》的体会,来谈谈电子白板对改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一、电子白板利于创设各种情境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一副形象的画本文由收集整理面、一组动听的音乐、一段动态的场景都可以诱发认知内趋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电子白板拥有的强大资源库和拉幕、隐藏等功能,便于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随机生成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的思维保持在欢乐愉快的状态。在《荷塘月色》的导入环节,我利用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将夏日荷塘的图片逐渐展现,明艳亮丽的情节画面将学生吸引进来。接着利用电子白板的翻板功能,与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描写荷花的诗句。再次利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将月下荷塘的图片呈现出来,学生的注意力被电子白板所呈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这时教师巧妙地过渡道:“夏日的荷塘是美的,那么朱自清笔下的月色荷塘是什么样的呢”,因势利导,学生由“白板”创设的情境自然引入到文本中去,寻找并阅读文章中描写月下荷塘景致的文字。这样老师就非常自然地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文本深处。
二、电子白板利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而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课件只能以事先安排的顺序依次呈现,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演示被动的听记,因此难以改变学生被动听记学习的课堂形式。而电子白板实现了生本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电子白板不仅可以演示,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如在《荷塘月色》的生字积累环节,我利用电子白板的手写功能,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直接进行板演练习,学生在板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其他学生或教师都能即时的予以纠正。这样学生就主动地参与到字词教学的纠错活动中,而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则是直接展示这些生字词的读音或写法,学生只能是机械的记忆。另外,电子白板还有放大镜、聚光灯的功能,可以对重点字词起到凸显强调的作用,这又是黑板所不具备的,所以这节课上,学生面对字词学习不仅不感到枯燥,而且记得扎实,学习效果显著。
三、电子白板利于形成生成的课堂
课堂知识的生成是新课程教学的亮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以前的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中大多使用ppt制作课件,这些课件中的交互活动针对的多是教师在备课时所预想到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而在实际应用中,其缺陷就显露无疑。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所想所说的与课件预设的并不相符,但又不能及时、快速修改的情况。而教师运用电子白板备课,可以改变以往“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先怎么讲,后怎么讲”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活动,准备各种教学资源,并将图片、照片、动画或单张课件等保存到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在课堂上随着需要灵活的调用,调用时只要“点击”或“拖动”,这样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比如在《荷塘月色》一课中,我让学生鉴赏4、5两段,并没有像ppt课件那样事先做好每句话的鉴赏分析,而是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批注,即时生成学生的鉴赏分析,再对此进行修改和评议,真正实现了生生、师生之间的及时反馈。
四、电子白板利于总结归纳方法
在上阅读鉴赏批注课时,常常要将学生的批注进行比较分析,因此保存和回放学生的批注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多媒体课件难以及时回放,而电子白板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缺陷。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回放功能运用于语文学科,可以重新展现学习过程,重温思维的脉络,有利于在学习中总结方法、提炼方法,从根本上发现问题并抓住关键解决问题。在执教《荷塘月色》一文,最后让学生总结圈点批注的方法时,我把前面引领学生做批注的过程调出来,在回顾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批注的内容、批注中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对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有了理论上的指导。
五、电子白板利于进行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朗读范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感受美 鉴赏美 创造美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汇聚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阅读范文中充分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课文内容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1.激发美的情趣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营造美的氛围,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实践证明:朗读课文是激趣的关键。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揭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开掘。
2.树立美的意识
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潜移默化中逐步确立的。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在阅读范文上下工夫,花气力。阅读范文既要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要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如前者是导径的灯,后者则是寻路的杖。学生在寻路之时则能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特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积极主动地发现美,感受美。
3.增强美的感受
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生发美感。比如课文《春》,教师通过舒缓、欣喜的语调,再现了坚韧的青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璀璨的春花等形象,使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景。
二、在课文分析中正确鉴赏美
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如苏州园林的优美,松树风格的崇高,小桔灯的朴实,等等。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引发学生想象,另一方面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抓住美的语言
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荷塘月色》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哀愁,而这种朦胧隽永的情绪都是通过对荷塘及月色的描写传达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韵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当教师讲析这段文字时,一幅光彩相间、淡雅朦胧、明暗相宜的月色荷塘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语言的中介使他们感觉到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引发了想象,生发出了喜悦和满足。这正是美的语言产生的奇妙效果。
2.抓住美的形象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老师,她外貌温柔美丽,心地慈爱,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甘苦,及时为孱弱的孩子排除痛苦悲伤,是一位老师的美好形象,使人受到美的感召而净化心灵。再如《背影》中的父子情,《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情,均是通过生动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这些都是课文审美鉴赏的关键。抓住人物形象,并深刻体会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情感,细心揣摩,反复品味,必能使学生作出富有情感的审美评价,从而使审美鉴赏跃上一个新台阶。
3.抓住美的意境
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课文《荷塘月色》的重点就是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想象出在清幽、寂静的夜里那流水一般的月光,月光下那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淡雅。之后在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想,你可曾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意境。于是作品的艺术美唤起了学生心中对生活美的回忆,从而加深了对《荷塘月色》作者创设的意境的理解。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教师的分析点拨,学生读着这雄伟的诗句,仿佛看到了历史上的无数英雄豪杰,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和发展英勇奋斗的雄姿。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不仅感受到诗人描写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奇景色,还看到一条历史人物的丰满画廊,进一步鉴赏词句的意境美。
三、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一个人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其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决不能光用教师的范读和讲析代替学生的朗读和理解,用教师的鉴赏代替学生的鉴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要加强对学生的表情朗读,创造性复述,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指导,做到音质悦耳,诵咏清晰,韵律和谐,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说促写,以读促写。在讲读课后,安排同类体裁、题材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述、结构安排、主题表达方面对范文从模仿入手,进而达到独创的层次。如学完《我的老师》这篇课文后,随即布置同题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范文仿写。同学们以饱蘸情感的笔触,描述了全国劳模、特级教师李庚南严父慈母般的形象,赞美了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怀备至的高尚情怀,表达了对李老师的一片挚爱之情。
中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教育,又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0(34).
荷塘月色朗读范文6
一、转换角色,提供宽松的自学环境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培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模式下教师全程掌控的模式,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必须让学生了解预习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就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完成预习任务,任务共包括三个: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沁园春・长沙》的朗读节奏(用时15分钟);其次,小组成员背诵全诗,默写(用时15分钟);最后,由各组组长安排,用优美的画面来替代诗中的文字表达(用时15分钟)。完成之后,即可使用多媒体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点评与分析,在点评的过程中,即可将《沁园春・长沙》的重点内容作为点睛之笔,再予以一定的练习进行巩固,教学即可结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沁园春・长沙》的节奏,也可以将具体的意境与意向呈现在画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树立自学信心,激发自学兴趣
由于高中语文教学受到高考的影响,很多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完全依赖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必须扭转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起自学的信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扭转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高中阶段,一些学生对于自主探索常常存在一些畏难情绪,特别是后进生。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予以及时的鼓励,让他们能够保持探究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自学的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的自学兴趣越浓厚,自学成效就越高。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自学兴趣的培养,并将其放置在自己的教学目标中。
例如,关于《荷塘月色》的主题一直有一定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其主题具有政治性的特征,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其主题与政治无关。此时,教师就可以将不同学者对于主题的认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析。在政治性特征方面,一些学者认为《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在革命低潮时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也抒发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表达了作者不随波逐流的一种情操;在非政治性特征方面,一些学者认为《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情结,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文章表达的是追求伦理的自由。虽然以上的观点有着较大的分歧,但是各有其道理。
教师在介绍完之后就可以鼓励学生组成两个大的组,围绕《荷塘月色》的主题展开辩论。正方观点是《荷塘月色》的主题与政治无关,而反方观点则是《荷塘月色》的主题与政治有关。小组经过商讨后派出代表进行辩论,而教师则担任执行主席引导辩论赛的顺利进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参与的兴趣,也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在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语文教学不仅要进行改革,也要注重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自学习惯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自学最忌讳的就是盲目,要想达到自学效果,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自学计划并非教师制订,而是需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与爱好合理安排。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制订出最为科学的自学计划。
2.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学生语文底蕴深厚与否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学会略读、速读与精读。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通过对不同文章的对比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语言积累能力以及情感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将这种能力应用到生活与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水平的全面提升。
3.帮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写作都存有一种恐惧感。实际上,这种恐惧感是可以慢慢消除的。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克服恐惧的心理。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或者定时作文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出学生写作的潜能。
4.帮助学生养成积累习惯
语文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积累包括生活信息、文本信息与灵感信息几个方面。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积累一些名言、警句、成语、谚语、对联、诗句、歌词、广告语、座右铭等等,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四、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科学有效的评价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潜在驱动力。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他们自主学习阶段完成之后,教师即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写作作品收集起来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共同评价与反思。同时,也可以进行激励评价,让学生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明确下一阶段学习的目标。这种评价应该遵循多元化发展的方针,评价需要涉及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此外,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学生领略到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