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静脉注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静脉注射范文1

【关键词】可达龙静脉炎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2

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较小等优点。是目前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用药。但由于可达龙对血管刺激性大,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可能发生静脉炎,甚至血栓性静脉炎,即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有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们对320例因应用可达龙而致静脉炎者20例,进行了病因分析,并及时采取了护理对策,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静脉应用可达龙者320例,发生静脉炎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6~86岁,平均58.6岁。用药时间:4~16天,平均8.5天。

1.2 方法

1.2.1 静脉炎的评判标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判定静脉炎的标准:Ⅰ度静脉炎:

主诉疼痛,查体局部发红或肿胀,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静脉炎:Ⅰ度静脉炎表现加沿静脉走向出现红线;Ⅲ度静脉炎:Ⅱ度静脉炎表现加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

1.2.2 回顾分析静脉炎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对策。

2 结果

2.1 静脉炎分度

Ⅰ度12例,Ⅱ度5例,Ⅲ度3例。

2.2 静脉炎发生原因

药物综合因素12例,护理因素4例,个体差异因素4例。

2.3 静脉炎20例,5天治疗后全部治愈

3 讨论

3.1 引起静脉炎的原因

3.1.1 药物因素

主要与静脉注射可达龙的药物浓度过高,静脉注射维持时间过长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如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等有关。且可达龙属于刺激性强的药物,静脉用药易引起相应部位皮肤血管炎,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炎症渗出,一些活化因子刺激末梢神经,造成局部痛、红斑、水肿、坏死、渗出、炎症、静脉炎、蜂窝织炎[1]。

3.1.2 人为因素

(1)护士缺乏可达龙相关知识的认识,静脉注射技术缺陷。静脉选择不当,选择的血管有多个结节、瘢痕,导致药物于血管缺陷处外渗。或由于进针角度固定方法不当使针头与血管形成不适宜的角度,针头斜面贴于血管壁,机械摩擦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造成药物渗出性静脉炎。(2)护士责任心不强,巡视不及时,致外渗未及时处理。(3)宣教不够细致,患者袖口过紧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回流受阻,局部血药浓度过高,血管炎加重,致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或是患者过早洗澡,局部静脉扩张,残留于血管壁的药物渗漏于皮下。

3.1.3 个体因素

(1)患者血管敏感度高,易脆,弹性下降,血管细、硬、管腔狭窄,当注射药物浓度增高或快速静脉滴注使官腔内压力增大时,血管难以承受压力,导致药物外渗。(2)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性静脉炎。(3)患者缺乏认识,遵医行为不足。

3.2 预防与护理对策

3.2.1 加强护士的专科培训,使其掌握可达龙的药理特点及毒副反应,根据医嘱正确配置,剂量准确,选用输液泵或微量泵,遵医嘱控制走速,用药前后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10ml穿刺和冲洗,带走残留于血管壁上的药物、降低局部血管壁上的药物浓度、缩短药物在局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这样可避免药物对血管的持续刺激,减少用药时药液渗漏到血管外,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3.2.2 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提高穿刺成功率

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走向直,避开关节处,便于穿刺、固定和观察的部位。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应用此药,因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易形成静脉炎。

3.2.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维持静脉注射可达龙时应尽量使用留置针,且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易发生静脉炎,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5天[2],避免反复穿刺,保护血管。穿刺部位若有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若有局部疼痛,使无药物外渗,也应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3.2.4 做好患者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的作用与特性,并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时,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同时可减少发生静脉炎时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而造成的纠纷。

3.2.5 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热疼现象,倾听患者主诉;若发生静脉炎,应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并及时处理。

3.2.6 正确拔针

拔针时,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力度适中。正确拔针可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3.2.7 发生静脉炎的处理方法

早期发现静脉炎 发现局部红肿/痛0-48小时内可采取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以及红外线照射疗法,每日2次,每次30-45分钟。发现局部红肿、疼痛、条索状改变用654-2和维生素B12各一支加在50%的硫酸镁溶液内持续热毛巾湿敷,可用保鲜膜覆盖,避免被褥潮湿,毛巾脱落,方便活动,同时抬高患肢。50%硫酸镁湿敷主要利用其高渗透作用作用能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炎性水肿。硫酸镁有镇静和改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痉挛的作用,镁离子可激活细胞的蛋白激活酶及ATP酶,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稳定膜电位,消除粘膜水肿,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3]。红外线的热作用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而止痛;红外线照射后,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扩张,皮肤层水肿,血管周围白细胞浸润,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增强,使免疫能力加强,炎症产物及代谢产物加速吸收消散而消炎。新鲜马铃薯片外敷:取新鲜马铃薯1个,洗净用刀切成厚约1--2mm的薄片2―3片,自静脉穿刺近端开始贴敷于患处,每2小时更换1次,疼痛缓解后可延长更换时间。马铃薯有补气、健脾、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4]

总之,静脉炎是输注可达龙的常见并发症。根据发生原因,提前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对于发生静脉炎者,要及时采取有效护理对策,科学护理,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最大程度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刘赛铃,预防可达龙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38-139.

[2]王薇,刘芝军.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医学杂志,2002,17(4):357.

[3]曾华萍,硫酸镁湿敷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3):36.

静脉注射范文2

【关键词】 小儿静脉注射;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61-01

在儿科门诊中,静脉输液治疗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1]。但是由于小儿的年龄比较小,身体承受能力比较差,再加上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导致静脉注射困难。小儿头皮部位的静脉分支比较多,同时静脉交错主要呈现在幼儿皮肤的浅表层,这样可以大大方便医护人员进行针头固定。但是采用这种静脉注射方法,幼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就比较高,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一次注射成功。为了保证静脉注射的良好效果,就要做好静脉注射护理。为了更好地探讨综合护理对小儿静脉注射影响,本文就重点分析了我院这94例患儿的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接收的94例儿科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患儿全部接受静脉注射,男性患儿有45例,女性患儿有49例;患儿的年龄在2岁到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1.26)岁。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与精确性,我院首先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了两种护理方式的不同,征得患儿家属同意之后进行分组。患儿被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液和护理,观察组患儿不仅接受常规输液和护理,还要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液以及护理。由家属进行肢体固定,随后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

穿刺前准备以及穿刺手法。要采用适当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一般选用5号半头皮针进行穿刺。另外要选择比较自然明亮的区域进行穿刺。首先要将针头固定在患儿需要穿刺的部位。由于部分过胖的幼儿血管不容易暴露,所以要用是食指对皮肤进行反复推压,保证患儿的血管能够充分暴露出来。采用碘伏对小儿要接受穿刺的皮肤进行消毒,随后利用浓度为69%的乙醇进行擦拭。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发现小儿出现红肿或者是硬结等情况就要立即停止输液,将针头拔下,利用浓度为49%的硫酸镁进行擦拭。

采用合适的进针手法,这是保证静脉注射效果的基础。首先将针头固定在患儿的头皮静脉处,同时保证合适的进针角度。针头穿刺小儿血管后,如果出现落空感或者是零回血的情况,不应该着急将针头拔出,而是首先确定针头是否通畅,同时调节针头的角度,增大压力。在穿刺时,要用手指探测患儿静脉的方向以及深浅情况,并且采用合适方式进行标记。具体来说,下针的部位要在标记旁0.56vm处,角度以20度为宜。穿刺时出现箭头样式的出血现象,说明已经穿刺到患儿的静脉壁,这时可以按照水平方向将针头进行推送,一定要避免将针头斜面暴露在患儿的血管外面;如果出现平头式的回血现象,说明血管壁被穿破。由于穿刺的难度比较大,患儿活泼好动,所以在征得家长同意之后要使用静脉留置针。

穿刺固定。为了保证静脉注射的顺利进行,一定要做好穿刺固定等工作[2]。首先使用医用胶布固定针柄,并随之做好余下针柄、输液管以及医用纱布的固定。对于采用四肢注射的患者的可以利用小夹板进行固定,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夹板的松紧度合适。定时检查针头是否出现移位,胶布是否出现松动等现象,才能保证输液良好进行。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输液以及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如下:

心理护理。患儿年龄比较小,对陌生环境以及陌生人等容易出现排斥感。所以经常会出现打闹、挣扎等不良症状。针对这种情况要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主要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通过音乐以及色彩鲜艳的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完成穿刺。另外针对患儿爱动的特征,引导家长在注射过程给予患儿抚摸以及亲吻等护理方式。

改善输液环境。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他们对玩具、音乐以及色彩的注意力比较高。所以在输液过程中要为患儿创造温馨的环境,减轻患儿的不适感。首先保证病房干净整洁,确保病房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在病房内贴上卡通画并播放轻柔的儿童音乐,另外提高病床的舒适度,将床单以及被罩的颜色改为天蓝色或者是粉色。

采用榜样法鼓励患儿。这主要是针对四岁以上的患儿。四岁以上的儿童喜欢自我表现热爱听取鼓励。所以要采用鼓励法与榜样法,保证患儿顺利接受输液。首先,告诉患儿这种方法不疼,并且可以及时治疗疾病,提高他们的信心。第二,为患儿寻找榜样,告诉他们只要像榜样那样接受治疗就可以减轻疼痛感。第三,护理人员一定要认真细致,不得恐吓患儿,与语气温柔。对于比较顽皮的患儿要与家长密切合作,保证静脉注射的顺利进行。

知识护理。这主要是针对患儿家属来说的。患儿与家属的接触时间最长,家属护理到位就可以大大减少注射失败率。首先不得擅自调整输液的速度,如果觉得输液速度不合适要先向护理人员报告,依据医护人员的嘱托调整输液速度。另外如果患儿出现挣扎等不配合治疗的现象,要对患儿进行抚慰,使患儿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在日常生活中不得拿吃药打针来吓唬孩子。

1.2.3 评价标准 患儿在静脉注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疼痛感,疼痛感的评估与测量主要采用笑脸量表进行评分,分值的范围主要在0到10分之间。分值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深。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有:患儿的哭闹程度、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变化以及可安慰性如何。另外还要对依从性以及穿刺的成功率进行评定,主要的评价标准是穿刺次数、患儿的哭闹程度等。

1.3 统计学分析 对这些患儿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所有患儿的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采用相应的综合治疗前后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两组患儿都成功接受了静脉注射与穿刺,但是测评表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评价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家长的满意率也大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率为91%,对照组患儿的满意率为75%。观察组的依从性达到了92,一次针刺成功率为97%,对照组依从性为84,一次成功率为84%。观察组患者的笑脸评分达到了2分,对照组患者的笑脸评分为7.8分。

3 讨 论

小儿静脉注射是治疗小儿疾病的重要方法与措施。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小儿适应性差、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以及药物选择不合适等因素,都会造成患儿发生静脉炎症。所以我们一定要规范静脉注射的过程,防止各种不良现象发生。要为患儿提良好的护理方案,采用人性化护理理念,尽量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医院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并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素质。

参考文献

静脉注射范文3

【关键词】 间苯三酚 分娩期 宫口扩张 缩短产程

分娩是每个育龄妇女都要经历的生理过程,但部分产妇在临产后常出现宫颈质地较硬的现象,有效宫缩后宫颈扩张仍不理想。在无头盆不称、产力良好的情况下,宫颈因素是影响产程的主要因素[1]。遇到宫颈水肿和宫颈坚硬的产妇,若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产程延长、停滞,甚至采用剖宫产。过去我院采用布比卡因及东莨菪碱分两点宫颈封闭,但部分宫颈无明显改善,同时也增加阴道操作次数,增加感染机会。我院2008年3~6月使用间苯三酚静脉注射缩短产程收到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排除骨盆异常、胎位异常、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头盆不称、产道梗阻、胎儿宫内窘迫等病理产科情况。收集2008年3~6个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头位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分为:(1)观察组:自宫口扩张≥2 cm,宫颈质地中等或较硬、先露已入盆的150例使用间苯三酚40 mg缓慢静脉注射,不少于2 min。(2)对照组:150例取同期条件相同宫颈质地同等的初产妇不用间苯三酚与之对照,且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孕周、体重及宫高腹围无明显差别。

1.2 方法 当产妇宫口扩张≥2 cm,先露头达-2 cm,胎心音正常,同时排除是否存在产道梗阻、头盆不称等病理产科,静脉注射间苯三酚40 mg,推注后有产科异常者另做其他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检验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自宫口扩张2 cm至胎儿娩出所需时间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宫口扩张2 cm至胎儿娩出所需时间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用药后,分娩期宫口扩张2 cm至胎儿娩出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产后出血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比较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 见表3。表3 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 从表3可见,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间苯三酚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平滑肌,是亲肌性非阿托品非罂碱类纯平滑肌解痉药。与其他平滑肌解痉药相比,间苯三酚不具有抗胆碱作用,在解除平滑肌痉挛的同时,不会产生一系列抗胆碱样副作用,不会引起低血压、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症状,对心血管功能没有影响。间苯三酚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解除宫颈痉挛,协调子宫收缩,从而可以促进宫颈迅速扩张,缩短产程。一般一次给药40 mg,如需重复用药,间隔2 h即可。如两次用药后宫颈扩张缓慢或无效者不必再用,应及时检查是否有宫缩乏力、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等因素,以便及时处理。分娩期静脉注射间苯三酚的注意事项:(1)用药后应密切观察胎心音及产程进展,若出现产程进展迅速,助产时应注意保护会阴以防急产致软产道损伤,由于产程进展快,会阴及阴道未充分扩张,产后应注意伤口的延伸情况。(2)间苯三酚不能与安乃近在同一注射针筒混合使用,以免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分娩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2]。在分娩的过程中,孕妇一般都要忍受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宫缩痛,如何缩短产程,减少体力消耗,减轻分娩痛苦,是我们产科急需解决而又涉及千家万户的问题。气囊扩张宫颈缩短产程曾在各大医院应用过,但气囊助产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使其最终在产科领域销声匿迹。间苯三酚静脉注射可加速宫口扩张,是一种既经济方便又安全有效的缩短产程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静脉注射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用法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川崎病(KD)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A组为IVIG?1g/kg单次静脉输注;B组为IVIG 0.4g/kg.d,连用4~5d。对比两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和急性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川崎病发病10d内IVIG 1g/kg和0.4g/kg.d连用4~5d均能有效预防CAD的发生;急性期临床症状缓解方面:IVIG 1g/kg组明显优于IVIG 0.4g/kg.d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VIG 1g/kg单次静脉输注为治疗小儿川崎病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免疫球蛋白类;静脉内;冠状动脉病变

Analysis of Treating Kawasaki Disease with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ing Kawasaki disease with different IVIG dosage. Method: 93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with different dosage for the treatment: the dosage of Group A was IVIG 1g/kg only once, the dosage of Group B was IVIG 0.4g/ kg.d everyday, lasting 4~5 days. Result: CAD was effectively prevented by either 1g/kg or 0.4g/ kg.d(lasting 4~5 days) of IVIG within 10 days after the onset of the illness . On the remission of acute phrase symptoms, the regimen of 1g/kg IVIG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one of 0.4g/ kg.d IVIG. Conclusion: 1g/kg IVIG is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 dosage for the treat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Key words: Mucocuto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Immunoglobulins;Intravenou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1984年Furusho K首先提出在川崎病患者的急性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能减少冠状动脉瘤(CAA)的发生[1]。目前国内绕小儿川崎病IVIG优选方法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本文分析了93例川崎病患儿应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在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及控制临床炎症方面的差别,以探讨较好的用药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住院患儿9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A组为IVIG?1g/kg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0.4~9.7岁,平均2.8岁。B组为IVIG?0.4g/kg.d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0.5~10.5岁,平均2.9岁。

1.2 辅助检查:所有病人用药前均行心电图、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uCG)检查,uCG分别在治疗后2周、2个月、6个月复查,有冠状动脉病变的直至冠状动脉直径恢复正常。一般将冠状动脉病变(CAD)严重的程度分为四度:正常:冠状动脉无扩张,≤3岁<2.5mm、3岁~<3mm、9岁~<3.5 mm,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值不受年龄影响,各年龄组均<0.3;轻度:瘤样扩张明显而局限,内径<4 mm;中度:可为单发、多发或广泛性且内径<4~7mm;重度:巨瘤内径>8 mm[2]。

两组资料均为发病10天内得以确诊为川崎病并立即给予治疗的病例。 两组患儿年龄、入院时病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沉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采用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A组46例按1.0g/kg,单次静脉输注,8~10h滴完;B组47例按0.4 g/kg.d于2~3h内静脉滴注,连用4~5d;A、B两组均同时联用阿司匹林(ASP,急性期剂量为50~80mg/kg.d,热退后改为3~5mg/kg.d,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血小板计数、心电图等决定用阿司匹林的疗程,一般1~2月),且其它用药基本一致。

1.4 临床疗效:根据退热、粘膜充血、手足肿胀以及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判断急性期疗效,随访半年内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的比较:治疗前CAD发生率A组为:4.35%(2/46),B组为6.38%(3/4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5)。治疗后两组均无新的CAD病例发生,随访半年表明两组预防CAD有效率为100%。治疗前发生的5例CAD,随访半年已全部恢复正常。

2.2 治疗后急性期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后急性期症状消退时间(略)

2.3 不良反应:单剂治疗组(A组)1例在开始静脉滴注IVIG约半小时后出现畏寒、寒颤、胸闷不适,予减慢滴速及应用地塞米松后症状消失;分次用药组(B组)1例首次静脉滴注IVIG过程中出现皮疹,经肌注苯海拉明后皮疹消失,次日静脉滴注IVIG时未再出现类似皮疹。

3 讨论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可能与感染后异常免疫反应有关。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冠状动脉,可引起冠脉扩张、冠脉瘤、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而猝死[2]。关于川崎病CAD发生的机理近几年已有较多研究,普遍认为川崎病患者体内存在外源性超抗原激发的免疫异常[3],它表现为 B细胞多克隆活化、T细胞异常活化、巨噬细胞活化及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2、γ-干扰素、PDGF等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这种免疫异常可能与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以及促进细胞凋亡的P53基因表达有关[4,5],而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川崎病血管炎致动脉狭窄、闭塞、冠状动脉瘤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6]。

研究证明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可降低川崎病CAD的发生率。IVIG治疗机制可能与下列作用有关:IVIG能中和超抗原、抗独特性抗体,抑制单核细胞表达PDGF-β、抑制T细胞活化,减少内皮细胞凋亡[6],发挥免疫调节(抑制免疫细胞过度活化,阻断引起血管损伤的免疫反应);IVIG还能阻止血小板粘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防治川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

Newberger等[7]于1991年已证明单剂2g/kg 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肯定优于分次给药(每日0.4g/kg.d,连用4~5d),而国内已有报道[8] 单剂1g/kg 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与2g/kg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近年国外推荐应用1g/kg IVIG也可获得相同疗效。本文研究资料表明:①在预防CAD方面:A组(IVIG 1g/kg组)与B组(IVIG 0.4g/kg.d组)无明显差异,有同样理想的效果,随访半年两组预防CAD有效率为100%。但可能只有早期用药才有如此效果,在没有收入本组资料的病程十天后才用IVIG的病例中,IVIG 1g/kg组与IVIG 0.4g/kg.d组方案均有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病例,其发生率分别为10%(1/10)与11%(1/9),可见早期用药的重要意义。②在缓解急性期临床症状方面:单次 1g/kg IVIG剂量治疗小儿川崎病与分次0.4g/kg.d组比较,在退热和急性期粘膜充血、手足肿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改善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提示静注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的急性期临床症状缓解作用可能存在浓度-效应关系,单日大剂量冲击的血浆峰浓度在1g/kg 时,对川崎病患儿的急性期主要指标均有最佳控制效应。

参考文献:

[1]Furusho K, Kamiga T, Nakano H, et al. High dose intravenous gamma globulin for Kawasaki disease[J]. Lancet, 1984,2:1055-1058.

[2]赵维玲,袁泉,李长钢, 等.川崎病临床表现与早期诊断的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4):391-393.

[3]Cartis N, Zhong R ,Lamb JR, et al .Evidence for a surperantigen mediated process in Kawasaki disease[J]. Arch Dis child, 1995, 72, 308-311.

[4]易岂建,李成荣,杨锡强,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急性川崎病患儿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45-348.

[5]王宏伟,程佩萱,王华. 丙种球蛋白的防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机理探讨[J]. 中华儿科杂志,1998,6:349-351.

[6]Furukawas S, Matsubara T, Vmezawa, et al . Serum levels of P60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during acute Kawasaki disease[J]. Pediava, 1994, 124:721-725.

静脉注射范文5

关键词:长期静脉注射 晕厥 生活质量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6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54-02

长期静脉注射时发生晕厥是临床救治病人给药过程中产生的非治疗效应,属医源性反应,也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1]。同时一些患者由于体质较弱,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易发生晕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危及生命[2]。本文具体长期静脉注射时发生晕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观察对象为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出现静脉注射晕厥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晕厥组,入选标准:年龄18-60岁;无精神疾病;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8岁,平均(44.42±17.72)岁;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无出现静脉注射晕厥反应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9岁,平均(43.95±18.2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调查内容。本文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两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基础疾病、合并疾病、心理状况、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生活行为、治疗方法、治疗周期、住院时间等。

1.3 干预方法。在晕厥护理中,指导病人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病室应靠近护理站。病人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护理人员告知病人加强思想修养,遇事不要急躁及感情冲动。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度饥饿。要饮食有节,饮酒适应,合理控制。护理周期为2周。

1.4 观察指标。观察晕厥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状况,采用QLICP-BR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包含躯体评分、心理功能、症状与副作用、社会功能四个维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生活质量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同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P

2 结果

2.1 发病因素分析。经过两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静脉注射时发生晕厥的相关因素包括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心理状态与受教育年限(P

表1 长期静脉注射时发生晕厥的相关因素

2.2 生活质量分析。经过调查与分析,护理后晕厥患者的躯体评分、心理功能、症状与副作用、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晕厥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X±S)

3 讨论

长期静脉注射时发生晕厥是多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必要的静脉注射药物会给身体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例如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寒颤、发热、心慌,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等病症[3]。同时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过度的静脉注射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在护理中,要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诊疗环境,保持整齐、清洁,光线柔和,定时通风;饮食上,指导病人适当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少内耳迷路和前庭核的水肿,多进食易消化、清淡富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4];密切观察病情及病人的主观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必要时按医嘱予镇静剂,酌情使用抗眩晕的药物,以降低前庭神经的兴奋性,达到尽快减轻眩晕、恶心的目的,常用药物有敏使朗,或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5]。通过护士的健康宣教,宣传一种理念,晕厥患者需要采用一种方式,健康,自信,积极的生活方式,同样可以回归的生活。为患者提供专业个性化护理沟通服务、宾馆式礼仪服务和家庭式温馨服务[6]。本文护理后晕厥患者的躯体评分、心理功能、症状与副作用、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长期静脉注射时发生晕厥多于自身因素有关,积极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海亚.门诊注射室昏厥38例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13,7(22):66-67

[2] 马利祥,王庆胜,张鹏,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颅脑外伤治疗1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21(5):330-331

[3] 陈芳,米志玲.42例老年病人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0,8(10):2650-2651

[4] 赵艳杰,刘艳辉,王景坤.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1,8(9):150-151

静脉注射范文6

关键词: 静脉注射;抗癌药;斑状坏死 中图号:R730.53 文献标识码:B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6岁,于2000-03-07因霍奇金病(混合细胞型)在我室实施化疗.化疗药物是:①表阿霉素30mg+生理盐水20mL静推;②长春新碱10mg+生理盐水20mL静推;③氮烯咪胺40mg+生理盐水500mL静滴,约10:00开始,14:00结束,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局部不刺痛、无搔痒、无红肿、无药液外漏及外渗.静脉穿刺一次成功,首先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注射完化疗药物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拔针时,无皮下漏液,推注速度缓慢、均匀,患者满意而归.3d后,患者感觉注射侧手背疼痛,观察局部皮肤无可视性异常,第4日,疼痛延伸至整个上臂,并在注射侧手背穿刺点四周约5cm范围内出现数个散在粉红色包块,发热、疼痛、患者即来门诊咨询.发现穿刺点四周有数个散在的粉红色包块,约黄豆大小,触之发热,患者主诉疼痛,为解除患者痛苦,外涂扶他林,另外,要求患者注意保护局部皮肤,严防破损,注意观察,有变化及时来诊.斑块颜色逐渐变深,疼痛逐渐减轻,于4d后痊愈.

2 讨论

肿瘤化疗是临床常用方法.本例根据药理考虑为表阿霉素引起的局部静脉炎及组织坏死[1,2] .对策:①使用微量注射泵,争取使药液匀速注入,减少刺激[3] ;②增加稀释液的量,降低药物浓度;③静脉注射时防止药液外漏,保障血管通畅.另外,在表阿霉素注射完毕后,输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降低局部组织的药液浓度.

参考文献

[1]Aydogdu I,Ozcan C,Harputluoglu M,Karincaogl Y,Turhan O.Severe adverse skin reaction to chlorambucil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J].Anticancer Drugs,1997;8(5):48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