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著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学著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学著作

法学著作范文1

总的讲,这次著作权法的修改,就实体条文部分而言,主要不在于缩小与世贸组织的差距,这点与专利法及商标法的修改有所不同。像世贸组织所要求的对于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等等的专门保护,在我国过去的商标法完全未作规定。这样明显的缺欠,在著作权法修改之前,几乎找不到。

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著作权法是否有必要修改以及怎样修改,就一直主要围绕着两个重点讨论着:其一是著作权法第四十三条,其二是网络环境给版权保护整体带来的新问题。应当说,这两个重点问题在这次修改中都有了较满意的答案。

原著作权法第四十三条,在上一世纪起草法律的八十年代末,其存在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国内市场保护外国作品越来越多,随着对外国作品保护逐步突破四十三条而向《伯尔尼公约》看齐,特别是随着对境外港、澳、台的作品的保护也将达到与国外作品一样的保护水平,原第四十三条的不合理性就日见突出了。与这一条继续存在的不合理性相近的,还有原第十五条、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等条款。

这次著作权法修正案,对上述这几条都作了增、删。从形式上看,改后的相应条款更符合《伯尔尼公约》和世贸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从实质上看,改后的条款比原来更完整地确认了作者(特别是音乐作品的作者)们应当享有的权利,这对于鼓励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这一重点问题解决到这个程度,甚至出乎一些艺术家自己的期望。他们曾呼唤多年,力争多年,也许一度失望。而最后他们的要求几乎一步到位了。可以说,这既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著作权法,正像它的出台比任何一部知识产权法都要困难,都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一样,它出台后再向前迈进每一步,也都会比任何一部知识产权法(甚至可以说比任何一部其他民商事领域的单行法)都要困难,都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至于网络环境下产生的版权保护特殊问题,在改法中要解决更是曾面临过三重困难。首先,一部分人认为我国现在就解决因网络而产生的问题为时过早。这种意见在1999年到2000年初曾较多地出现在各种报刊上。另外,国内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信息网络的进程已经给整个版权制度敲起了丧钟。就是说,根本不是要不要在法中增加与网络相关的条款的问题,而是还需不需要著作权法本身的问题。这种意见至今也还时有发表。最后,不少人认为这次修改著作权法主要是为适应“入世”的需要,而世贸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并未提及网络问题,所以至少这次修改可以对网络不加考虑。

正是在上述三种“言之有据”的反对声中,著作权法修正案把网络问题纳入了。在这一进程中遇到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应当看到,这种修改是恰当的,而不是“过于超前”。信息网络化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已使“过早论”过时。世贸组织下一轮多边谈判的一个主要议题正是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按我国著作权法十年才进入了首次修改的速度,我们肯定无法等到下一次修改时再让该法符合一两年后的世贸组织新要求。而且,也是更重要的,网上盗版的现实,已经使法律不得不涉足这一领域了。如果我们不依法打击网上盗版,那么在有形市场中打击盗版的活动就在很大程度上会落空。因为盗版者将大量转移到法律够不着的网络空间。至于网络使保护作者权的制度死亡的理论,则还须继续扩充和建立它自己的“体系”,否则它仍旧停留在“宣言”上。而这种宣言,自印刷术的发明而使信息广泛传播、从而使版权保护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没有消失过。历史上每一次新技术使信息传播更便捷时(例如录音机、无线电广播、复印机发明之后),都听到过类似的宣言,但版权保护却都一次次被充实而不是淡化或消亡。

其他一些修正案中的增、删,虽比不上上述两个重点,但也应给予一定注意。例如受保护客体中增加了“杂技艺术作品”,出版者的“版式权”从条例上升到了法律,权利限制中也有所改动,等等。

修正案还明确了集体管理组织的法律地位,以便有助于上述第一个重点中所增权利的实现,以及其他一些作者权利的实现。程序条文中增加了“诉前证据保全”(这是专利法修改时“漏”掉的)及专利法修正案中已加的诉前禁令,增加了法定赔偿额,等等。

总之,这次修改,对于加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标法的修改

这次商标法修正案,我认为至少有下面几个问题值得重视或值得继续研究。

“地理标志”保护的增加

这种保护过去于我国商标法中完全不存在,所以人们首先应知道它“是什么”。

“地理标志”是世贸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中提出应予保护的一种商业标记,它又称“原产地标志”。原产地问题,倒不是乌拉圭回合才提出的,因为它标示的是产品,所以在调整国际商品贸易的关贸总协定一产生时,就应当涉及原产地问题。

世贸组织协议中讲的原产地标志,是从它含有的无形产权的意义上讲的。尤其对于酒类产品,原产地标志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因此有时表现出一种实在的“财产权”。协议总的讲是禁止使用原产地名称作商标使用的,但如果在使用中产生了“第二含义”并已经善意取得了这种标记的商标的注册,又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误解的,则可以不撤销其注册,不禁止其使用。我国的“茅台”酒、“泸州”老窖等,均属于这种善意而又不至于引起混淆的“原产地名称”型商标。1991年,瑞士最高法院也确认过瑞士的“瓦尔司”(瑞士地名)牌矿泉水的商标可以合法地继续使用。

世贸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在第22条中,讲明了什么是“地理标志”。它可能包含国名(例如“法国白葡萄酒”),也可能包含一国之内的地区名(例如“新疆库尔勒香梨”),还可能包含一地区内的更小的地方名(例如“景德镇瓷器”)。只要有关商品或服务与该地(无论大小)这个“来源”,在质量、声誉或特征上密切相关,这种地理名称就构成了应予保护的“地理标志”。这种标志与一般的商品“制造国”落款(有人称之为产地标志或者货源标志)有所不同,制造国落款一般与商品特性或质量并无关系。日本索尼公司的集成电路板,如果是其在新加坡的子公司造的,可能落上“新加坡制造”字样,这并不是应予保护的“地理标志”。过去我国有的行政部门曾在其部门规章中,把这二者弄混了,把“MadeinChina”当做了“地理标志”。当然,也并不是说,凡是国名就统统只可能是制造国落款(产地标志)的组成部分。知识产权协议第22条放在首位的,正是以国名构成的地理标志。“地理标志”有时可以涵盖制造国标记,但反过来用货源标记涵盖地理标志却不行。

法学著作范文2

关键词:主体 尊重 平等 合作交流 探索学习 教学相长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现代教学理论早已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改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自主性既是新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又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灵魂。而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易事。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l、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素质教育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作用,作为教学指导者的教师应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更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行动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之所在。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明确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居高临下,唯我独尊,一言堂现象屡见不鲜。然而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学生要更新观念。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不敢读书,不敢发问,什么都听老师的,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根本做不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也就无法实现学习的主人地位。这就要求学生要更新传统的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学习。师生之间是双向互动,相互学习的。正如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首先,学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把握学习自。其次,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主学习。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索求知识和探究知识,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一定自己解决,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再次,教师应积极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勇于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大胆的追求真理和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二、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教材体现了教育的中心是素质教育的思想,强化“以人为本,启发为主和倡导师生平等对话”的教育理念,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高到了前所为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气氛,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氛围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了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在平等的课堂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另外,教师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大胆地放手,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大家都成为教学的有效参与者。正是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使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次,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好学生身上,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很有效。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答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再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有了好教师,才有好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任重道远。

三、倡导新型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所谓的新的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品质,并更多地关注和满足学生的探究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自主学习――培养主体独立的愿望。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话:“知识大厦中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学习问题,主动去学习。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独立能力的愿望,也都有相当强的独立能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在“我能学”的基础上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学生既可以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又可以在独立选择教材的过程中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合作交流――品尝主体发展的愉悦。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并改变了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在小组中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并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使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交流,人人得到锻炼发展的机会。

3、探究发现――闪耀主体创新的火花。

法学著作范文3

【现象再现】

现象一,课始铺垫环节,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一组题,指名学生逐题口答。每答一题,教师或问“对不对”,或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其他学生则齐声回应“对”或“是这样想的”。

现象二,新课学习环节,教师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生:图上告诉我们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有4层,一共有224本书。

师:要求什么问题?

生:要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

师:想一想,根据哪两个信息,可以先求出什么?

生:根据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有4层,可以求出2个书架一共有几层。

师:怎样列式?

生:2×4=8(层)。

师:再根据什么就可以求出题中的问题了?

生:再根据2个书架共有8层和一共有224本书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了。

师:怎么列式?

生:224÷8=28(本)。

现象三,巩固练习阶段,教师出示下面几道题:

760÷28,472÷23,414÷24,824÷16。每大组选择一个学生板演,第一组同学做第1题,第二组同学做第2题……

【现象分析】

以上现象大量存在于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之中。然而,这些我们驾轻就熟的教学方式,却限制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效益大打折扣。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更多地扮演着听众或观众的角色,缺乏主动实践和思考的机会,是一种形式上的被动参与。

现象一,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组织有序,而实则造成了学生间参与机会的不公平。试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有多少学生能争取到口答一题的机会呢?而一呼百应的场面看似面向全体学生,其实又有多少学生是真正有质量的参与呢?

现象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处于完全控制的地位,牵着学生小步走,所提的问题虽然有针对性,但缺乏挑战性,问题解决中最有价值的思维含量被稀释了。在跟随教师设计好的问题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是浅层次的参与,更多的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讲解的结果。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打乒乓球式”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逐步养成思维的惰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学习新知时看似状态不错,但独立面对新的问题就无所适从的主要原因。

现象三,这种分组练习方式,对教师来说节省了教学时间,但对学生来说则完全成了被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以上四道笔算题包含的训练要点是不完全等价的,第(1)、(2)题虽然都是直接试商,但有“五入”和“四舍”的区别,且涉及商末尾有0的处理;第(3)、(4)题都需调商,但有初商偏大和初商偏小的区别。分组练习使得学生减少了相应技能训练的机会,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

【解决策略】

毋庸置疑,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确保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和质量。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要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数学活动去经历数学和体验数学。因此,教学中应尽量做到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学生代替,能让多数学生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或个别学生代替。像现象一中的口算练习,如果逐一出示口算卡片,让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然后集体校对,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几题交流算法,就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此基础上的算法交流才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而非对与错的简单回应或没有思维含量的“是这样想的”。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要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每一个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开展数学思考。现象二教学的是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这些经验比较,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数值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但基本思考方法是相通的,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在这里,教师完全可以放手,在明确题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根据题中的信息,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织交流。

法学著作范文4

一、了解你的学生

我任教于农村中学,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农村中学生的学科基础较薄弱,知识面窄,反应比较慢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往往许多教师也有这样的感受:总是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难道这只是学生的问题吗?针对农村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掌握能力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认识学生的整体情况外,还要尽量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学习心理以及生活状况等。因为,学生是教育的基础。

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挖掘并发展每个孩子的能力与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激情。师生之间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会使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因此,优化师生情感关系,建立和谐、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构建和谐教育氛围,是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三、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探索性的发展过程。课堂上最能刺激学生好奇心的方法是设置“问题情境”。如果学生对你讲的问题不感兴趣,不愿花力气去研究,那么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改进推销方式,重新“包装”自己的产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旦在数学学习实践中被激发,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来,便成为一种需要。有了这种需要,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去主动学习,那新课改所说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大势所趋了。可见,情境教学对于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改变评价的方式

传统的学习质量评价是以考试与测验为主,即在学生考试或发表见解之后,由教师对卷面或观点予以直接评价。这种评价过程是以教师为主的,帮助学生很快领悟问题的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但是,如果教师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日常的、动态的、过程性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一味地等待教师的指点、评说,很少有自主调控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加全面,注重学生差异的、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评价,应格外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那么,教师在评价中就要适当地“让权”给学生,鼓励他们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还有谁想发表意见吗?”“谁对某某同学的回答做补充?”“我们小组对上述答案有分歧……”“我要提醒第三组的同学……”等等。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能相互争论、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真正做到生生质疑,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对讨论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知识、醒悟方法、修正思想,同时获取极大的情感满足和能力提升。学生参与评价,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质量评价上形成一种互评的伙伴关系。此外,教师的评价必须通过学生的反思,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智慧。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而且要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在问题解决中的成功及不足之处,让学生通过对同学、对自己的反思评价,于无形之中达到以评启思的教学目标。实践也证明: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质量评价时,教师改变评价方式,增加评价次数,有利于准确地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真实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可以达到更好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标。所以,评价方式的改变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手段。

五、加强小组合作

法学著作范文5

大家来看啊!出新的!!!

雪儿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蘑菇洞,雪儿看旁边没有任何路口,就想,应该进了这个蘑菇洞就是出口吧。她走进了蘑菇洞,蘑菇洞里又黑又潮湿,心里就很害怕,想往回走,但是想到了父亲,她又把胆提了上来。她又接着走,看见有一张木桌,桌上放着一颗紫色的水晶球,里面有一只像精灵一样的东西,雪儿摸了摸那颗水晶球,突然在那一刻……一道光从水晶球里发了出来,然后出现了一只会飞的精灵。精灵见到了雪儿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向雪儿拥了过去,说:“主人,我终于见到你了,你知道这一百年来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主人你,现在你终于来了!”雪儿疑惑地说:“啊……你叫我什么?!主人!!我从不认识你啊,我记得我也没有一只这样的精灵。”这时一道光又出现了,出现一个女神。女神说:“我是光明女神,凯达斯!她不是你的主人,你的主人已经在一百年前死了,你现在看到女孩,她的前生才是你的主人。”精灵说:“啊!主人已经死了!”光明女神又说:“凯达斯!一百年前你有一个使命,你已经完成了。现在我有一个使命要交给你,就是和这位女孩去打败黑暗魔王。”“啊!你怎么知道我要去打败黑暗魔王?!”雪儿这时想起了父亲的嘱咐,“你是光明女神,哦!光明女神,你能教我魔法吗?我想用更好的魔法去打败黑暗魔王。”光明女神说:“我是女神,当然什么都知道了。现在我可以教给你一个魔法,来,说:伊它啦—光明冰雪”。雪儿说了一句,顿时蘑菇洞里的蘑菇都变成了冰蘑菇,“你已经学会了,好了,我也该走了,凯达斯,记住,你一定要陪着这位女孩到最后一刻,就像一百年前你陪着你的主人一样,知道吗?我这有张地图,这是你们所要要到的地方。”“知道了,女神。”然后光明女神消失了,凯达斯说:“主人,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什么?”“恩,我们下个目的地是迷林园”雪儿说。然后,雪儿和精灵凯达斯就起程了。

下集会更精彩哦!请看下集:被困脱险!

法学著作范文6

一、坚持“三有”,确保“家长学校”有位置。

1、有组织。我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如“家长委员会组织名单”、“家长学校组织名单”等,由校长、教务人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村委代表等构建成家庭教育的网络结构。学校积极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2、有制度。①建立考勤制度。印制《家长学校家长上课签到表》,家长参学与率达90%。

②建立考评制度。对每学期所学内容,重点是《家长必读》教材上的内容,利用问卷形式对家长进行知识考查,了解家长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③建立教员备课制度。要求教员认真落实学校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准备,认真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 ④建立意见反馈制度。学校制定征求家长意见表,定期发给家长,然后回收反馈。 ⑤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有关家长学校的各种资料严格分类加以整理保管存档。

3、有实施。我们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每年在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同时必然要考虑家长学校计划,在期末进行总结时,也对家长学校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以利改进提高。

二、落实“三个精心”,确保“家长学校”有活力。

(一)精心组织家长学校菜单式培训。

上学期,学校开展学生常规养成教育新措施——“星系列奖”评比,为了引导家长配合参与评价,学校向全体家长推出了“家长学校培训菜单”,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三大主题多个专题。我们认为,一年级是起始年段,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学习更为重要,必须把好一年级家长学校学习关。我们在开学第二周就组织了一年级家长学校开班仪式,至今举行了四次系列培训,如:校长作了新生家长学习动员讲座,我校优秀班主任老师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讲座,请专职教师作“好心情好人生”讲座,作“如何做成功父母”的讲座。还组织家长参加“家教经验征文”交流活动,根据家长参与情况,再让孩子和任课老师评价,考评合格发給结业证书。各年级亦举办相似的系列培训。

(二)精心做好家长学校前期和后续工作。

学校认真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如每学期组织家长开放周活动,让家长来校参加家长会、听课、校访等活动,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同时,组织“教师进家”家访活动,每位教师认真做好家访前期准备,如确定家访的对象和对每位学生要家访的内容,家访后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填写记录表,写好家访手记或个案分析。这些信息对家长学校教学计划的改进提供借鉴。每次家长学校活动后,组织家长填写反馈意见,通过这系列家校联系活动,使家长学校活动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三)精心组织家长评比活动。

我们逐步建立并完善家长评价制度,以提升家长参与家长学校学习的积极性。

1、优秀家长评选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分别从“表率作用、家庭环境、家教水平、家校配合”四个方面16条由家长自评和孩子评价,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家长对照学习,自觉提高家教水平。

2、“十佳家庭”评比活动。每两年组织一次,分别为以下内容:

(1)以德育子家庭评比。

(2)书香家庭评比.

(3)绿色家庭评比。

与其说这些是丰富多彩的家长评比活动,不如说是“家校互动”活动。通过 “大手牵小手”活动,把家庭教育工作与文明家庭评选工作紧密结合,把家庭教育工作与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培养了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意识。

三、畅通“三个交流”,确保“家长学校”有动力。

1、征文评比交流。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征文和“成功家教小故事”征文等活动,参与市妇联、市教育局关工委组织的家教征文活动,学校把一些成功的家教经验和事迹通过校讯通及时报道交流。

2、“网上家长学校”学习交流。充分利用“网上家长学校”和校园网上的“家长学校”,鼓励家长通过网络与老师沟通。我校各年级的家校联系园互动很好,很多疑难困惑利用网络可得到解决,家长和老师及家长和家长之间处在相互学习的互动环境下,大大提高了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