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说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让孩子说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让孩子说话范文1

JOHN说,“在我大约30年的儿童教育经验中,我常常惊讶于一些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能看着我的眼睛,说话清晰,重点表达得非常清楚。为什么他们就会比别的孩子说话说得好这么多呢?此外,我还注意到非常有趣的一点联系:这些孩子的父母表达能力也非常强。”

当然,孩子是父母最好的拷贝。相比较来说,交流的技能也更容易被孩子从父母那里自行吸收。从父母嘴里说出什么样的话,如何运手势、表情、声调,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与习惯。

为什么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如此重要?我想这其实不必多说。学会表达自己能够给小孩子自信心,帮助他们交到朋友,让他们在学校里表现出色;接下来看得更远些,则可能会在未来,在他们的工作、婚姻中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而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沟通与交流老师。

1 讲述你自己的生活

孩子会学着模仿说任何他们听到的东西。所以,即使当你的宝宝还根本听不懂你说什么的时候,就应该抓住各种机会跟他说话。举个例子,你可以一边给他穿衣服,一边讲述你正在做的事情:“妈妈(或者爸爸)现在要把小尿裤脱下来了,要把屁屁擦干净,要给你换一条干净舒服的纸尿裤。”当宝宝长大一些后,这样的解说词可以更丰富一些。比如,你告诉他关于今天的计划,你打算去超市买点什么,你今天在回家的路上都看见了什么等。你说得越多,效果越好。要知道,你不仅仅是在教孩子如何说话,更重要的是:你做出的这个榜样告诉了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多重要。

2 仔细倾听

作为父母,在你努力向孩子表达的同时,你也一定得努力、全力地去听孩子的各种话语。这样做,你将让孩子明白:当你或者其他人说话的时候,他也应该仔细听才对。仔细倾听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积极地参与”,“带着感情倾听”,“不要轻易打断”。

积极地参与

除了仔细聆听外,还应该及时表达出你的反应――当你同意他说的什么事情时,就点点头,或者微笑;当孩子说出某件让他伤心的事情时,就应该表达出难过的样子。这样做,会让孩子知道你不只在听他说话,还在琢磨他的话。

带着感情听

如果你在听孩子说话的同时,还表达一些这样的评论:“我明白”,“你一定很不开心”,“真棒”,那么你会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话对你真的很重要。

不要轻易打断

一些孩子可能生来就是个小话篓子。有些时候,他们话多得可能会让你忍无可忍,但是如果你经常打断他们,他们可能就会感到与你分享想法和感受是很不安全的一件事。所以,如果你实在有别的事要做的话,那么试着在谈话的间歇,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他就不会再无休止地说下去,让你抓狂了。举个例子,你可以告诉他你打算晚饭做点什么,或者问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3 保持语句简短

如果你想让小家伙迅速集中注意力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简短。简短的话通常更有影响力,孩子越小,你的句子就应该越短。

当我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妻子就开始练习“一句话原则”了:用第一句话就把你的主要意思说出来。因为,这可能是孩子唯一能听见的话。比如,先说“把玩具放到一边去”,然后再解释为什么。如果你先说“妈妈不喜欢脏乱”,或者“把玩具放在房间中间很危险”这样的话,那么当你再要求他收拾玩具的时候,他可能早就对你的话没兴趣了。

同时,在你说完你的要求后,让孩子重复说一遍。如果他做不到的话,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话对于他来说太长了,他理解和接受不了。

4 尊重你自己的话

与其在餐厅大声嚷嚷“开饭了”,不如走到孩子身边,不管他在做什么,花一两分钟的时间加入进去,然后再要求他放下手中的事,或者关上电视,去吃饭。你的在场可以传达这样的信息:你非常严肃地对待你的要求,尊重你说出来的话。这样,在孩子讲话的时候,他也会学习尊重自己说每句话。

5 保持身体语言

耸耸肩膀,交叉双臂,皱皱眉头――很多时候,这些肢体语言要比说话有效果得多。你的样子,会让孩子也学着用肢体语言传达信息:

看着他的眼睛

在与宝宝说话之前,先蹲下来或者坐下来,和他处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会让他明白你将要说的事情非常重要。教他也学着看着你的眼睛说话。你可以在谈话中时不时地提醒他:“看着妈妈。”但是,你也要注意:不能紧紧盯着孩子,要偶尔将目光移开,这样给孩子的感觉是你在试着传达意思,而不是强迫他,或者控制他。

把手伸出去

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或者用一支胳膊搂住他的腰――这些都是很好的信号,来表达你在关注他说的话,同时也能让孩子产生很强烈的被爱和被关心的感觉。不要羞于与孩子做肢体接触;尤其是当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更不要因为觉得他们大了,而不再抚摸他们的头发,拍拍他们的后背,或者在沙发上搂着他们坐。

6 留心不好语言的样板

尽管你自己可能是个交流的好样板,但是你的努力很可能被外在的因素破坏。孩子们在外面总是能听到些不好的语句,愤怒的声音,然后他们可能就会去模仿,并认为这是真实世界中大人们说话的方式。

试着观察你的孩子从外面吸收到了些什么――小朋友、邻居、电视、临时保姆等。如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听到有人使用攻击性或者不礼貌的语言,你一定要记得回头和孩子讨论这件事。等你和孩子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你可以问孩子“你喜欢听那个人那么说话吗?他那么说话,你觉得舒服吗?”等等。

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条关于沟通的黄金准则:用你希望孩子对别人说话的方式对孩子说话。

7 记住名字

当我还很小的时候,我的爷爷教会谈话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利用人的名字传达你的兴趣和尊重。这是与人沟通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不管你是在电话里,还是与邻居谈话,让孩子听到你说出对方的名字。而当你要表扬孩子的时候,也一定要时不时地提到他自己的名字;但是,当你生气要批评他的时候,就不要再着重提他的名字,只要在谈话最开始的时候提一下就行。

8 忽略言语小错误

为了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孩子们需要毫无心理负担地多多练习才行。所以,不能让他们对自己如何说话有任何的担心。我总是告诉每一位父母:“让孩子们在学习如何正确的表达之前,先学习如何舒服自在的表达,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总是试着让孩子用完美正确的语法表达,他们很可能会发展成语言障碍,或者尽可能地拒绝说话。

但是,无论你的孩子说出多么无章法的话来,你都必须保证自己用“成人正确的语法”来回应孩子。比如,当孩子说“果汁不要”时,你就应该说:“噢,你不要果汁啊。”而不是像许多妈妈习惯的那样顺着孩子来说:“噢,好好,果汁不要。”

让我们发动一场谈话吧:

不管什么年龄的孩子,都喜欢给问题以一个词的回答。比如,当你问他们:“今天过得如何”时,通常的回答就是:“还行”、“不好”。

所以,你如何问问题就成了关键,孩子是说个简单答案,还是长篇阐述就看你的提问水平了。

问更具体的问题:比如你可以问“为什么”、“谁”、“在什么地方”、“说了什么”等等。这样的问题需要孩子回答比“是”,或者“不是”更多的内容。

问特别的问题:不要问“幼儿园好不好啊?” 而是应该问“今天在幼儿园,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问细节问题:问一些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比如,“你今天有没有在做值日的时候,把老师的桌子也擦干净啊”――这样的问题,将开启孩子的话匣子。当他进入角色的时候,他就会愿意再多说些别的事情了。

留心交流的障碍:

以下这些举动将会扼杀孩子说话的主动性,或者让他觉得表达自己是件很没有安全感的事情。做父母的一定要避免:

负面的表达:“你不应该说这话”

绝对化的表达:“你总是这么说”

没有重点的问题:

“你到底想让我说多少次才听话?”

威胁的语气:

“如果你要再说这样的话……”

如何让孩子说话范文2

孩子不听话?在责怪之前,先想想是不是你和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事无巨细!

孩子也有隐私权

妈妈问孩子:“你要去哪里?”只是询问孩子要去的地方,并不过分,但如果孩子要去的是一个不想让妈妈知道的地方,孩子就会支支吾吾地敷衍过去,这时不要再进一步追问比较好。即使是孩子,也会有自己的小秘密,何况孩子有“大概会被识破”的紧张感,就会支支吾吾地随便说出一个地点。妈妈不一定要马上揭穿孩子,但是如果孩子有其他异常行为时,的确就应该多加注意。在此之前,给予信任比逼问孩子更好。

和孩子商量很重要

找孩子商量事情,大概是中国父母最不擅长的一件事。要让孩子成长,就不应该只是单方面地要求孩子顺从父母的意见,而是找孩子一起商量,“可以说说你的意见吗?”、“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呢?”趁机让孩子思考,努力地想出孩子自己的答案来,既锻炼了孩子的能力,也体现了妈妈的智慧。

建立合理的“第三块地盘”

通常亲子沟通就像是发生在两个地盘上的事情,一边是孩子的心灵地盘,“我想这么做”、“我是这么想的”,另一边是父母的心灵地盘,“你要乖乖听我的话”、“你不可以那么做”。

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想将孩子拉到自己的地盘上,借机对孩子说教,但这种方式反而会迫使孩子根本不想听话。有效沟通需要“第三块地盘”,也就是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与孩子平等地展开沟通。比如,在吃饭时间,孩子却想出去玩,那么你可以这样说:“可以啊,吃完饭就去吧!”而不是,“不行,要吃饭了!”当孩子的想法和一些日常规则相悖时,用肯定的方式告诉他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既能教给他规则,又不会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

寻找共同的话题

不少孩子觉得妈妈根本不了解自己,总是说不到一块儿,所以不爱和大人沟通。这就需要妈妈和孩子通过共同体验某些事物来进入彼此的世界,不论是“旅行”、“看偶像剧”,还是“做家事”、“玩游戏”、“买东西”,什么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或是互相学习对方的创意、灵感,从而产生共鸣,增进彼此之间的信赖,为彼此提供许多话题。

别对开心孩子泼冷水

当孩子很开心时,好妈妈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感到更开心,比如问问孩子:“看样子好像有什么好事发生?”设法诱导孩子说出令他开心的事来,真心为孩子开心。

如果是孩子考试成绩不错,妈妈只要说“好棒”、“太好了”就够了,千万别说“你可别这样就觉得满足!要把目标再往上提升才行!谁谁不是更厉害吗?”听到这样的话,不论是谁,都会立刻觉得“努力也白搭”。帮助孩子获得加倍的喜悦,再诱发孩子的努力意愿,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允许孩子静一静

如果看到孩子根本不想说话,或是心情不好,不妨先让孩子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不要逼迫孩子马上跟你谈话。即使在学校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或是和同学之间有什么矛盾,孩子只要回到家里,心情就会轻松许多。相信孩子也有很强的自我疗伤能力,等过一段时间,孩子渐渐能够释怀时,也许就会主动说说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倾听孩子的“胡说八道”

有些父母经常抱怨孩子嘴巴很笨,虽然跟孩子个性有关系,但很多时候也是由于父母不是好的倾听者。好的父母要先学会倾听,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很喜欢听他说话,甚至愿意倾听他的胡说八道!而在孩子漫无边际的讲述中,父母不仅可以了解他的真实想法,而且可以激发他的表达欲望和能力。

想好了再说更有效

别把你的抱怨、絮叨、责备和你想说的话都夹杂在一起,给孩子的指令要直接、清楚、明白,同时,给出孩子需要做的2-3个步骤即可。总之,不要一次说的太多。父母和孩子说话,也要考虑好了再说!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

日本育儿教父汐见稔幸所著,内附了60个亲自对话的实景,告诉父母在遇到孩子提出相关问题时,沟通的重点是什么,不要去做什么,实践指导意义很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让孩子说话范文3

孩子也有隐私权

妈妈问孩子:“你要去哪里?”只是询问孩子要去的地方,并不过分,但如果孩子要去的是一个不想让妈妈知道的地方,孩子就会支支吾吾地敷衍过去,这时不要再进一步追问比较好。即使是孩子,也会有自己的小秘密,何况孩子有“大概会被识破”的紧张感,就会支支吾吾地随便说出一个地点。妈妈不一定要马上揭穿孩子,但是如果孩子有其他异常行为时,的确就应该多加注意。在此之前,给予信任比逼问孩子更好。

和孩子商量很重要

找孩子商量事情,大概是中国父母最不擅长的一件事。要让孩子成长,就不应该只是单方面地要求孩子顺从父母的意见,而是找孩子一起商量,“可以说说你的意见吗?”、“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呢?”趁机让孩子思考,努力地想出孩子自己的答案来,既锻炼了孩子的能力,也体现了妈妈的智慧。

建立合理的“第三块地盘”

通常亲子沟通就像是发生在两个地盘上的事情,一边是孩子的心灵地盘,“我想这么做”、“我是这么想的”,另一边是父母的心灵地盘,“你要乖乖听我的话”、“你不可以那么做”。

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想将孩子拉到自己的地盘上,借机对孩子说教,但这种方式反而会迫使孩子根本不想听话。有效沟通需要“第三块地盘”,也就是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与孩子平等地展开沟通。比如,在吃饭时间,孩子却想出去玩,那么你可以这样说:“可以啊,吃完饭就去吧!”而不是,“不行,要吃饭了!”当孩子的想法和一些日常规则相悖时,用肯定的方式告诉他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既能教给他规则,又不会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

寻找共同的话题

不少孩子觉得妈妈根本不了解自己,总是说不到一块儿,所以不爱和大人沟通。这就需要妈妈和孩子通过共同体验某些事物来进入彼此的世界,不论是“旅行”、“看偶像剧”,还是“做家事”、“玩游戏”、“买东西”,什么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或是互相学习对方的创意、灵感,从而产生共鸣,增进彼此之间的信赖,为彼此提供许多话题。

别对开心孩子泼冷水

当孩子很开心时,好妈妈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感到更开心,比如问问孩子:“看样子好像有什么好事发生?”设法诱导孩子说出令他开心的事来,真心为孩子开心。

如果是孩子考试成绩不错,妈妈只要说“好棒”、“太好了”就够了,千万别说“你可别这样就觉得满足!要把目标再往上提升才行!谁谁不是更厉害吗?”听到这样的话,不论是谁,都会立刻觉得“努力也白搭”。帮助孩子获得加倍的喜悦,再诱发孩子的努力意愿,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允许孩子静一静

如果看到孩子根本不想说话,或是心情不好,不妨先让孩子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不要逼迫孩子马上跟你谈话。即使在学校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或是和同学之间有什么矛盾,孩子只要回到家里,心情就会轻松许多。相信孩子也有很强的自我疗伤能力,等过一段时间,孩子渐渐能够释怀时,也许就会主动说说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倾听孩子的“胡说八道”

有些父母经常抱怨孩子嘴巴很笨,虽然跟孩子个性有关系,但很多时候也是由于父母不是好的倾听者。好的父母要先学会倾听,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很喜欢听他说话,甚至愿意倾听他的胡说八道!而在孩子漫无边际的讲述中,父母不仅可以了解他的真实想法,而且可以激发他的表达欲望和能力。

想好了再说更有效

别把你的抱怨、絮叨、责备和你想说的话都夹杂在一起,给孩子的指令要直接、清楚、明白,同时,给出孩子需要做的2-3个步骤即可。总之,不要一次说的太多。父母和孩子说话,也要考虑好了再说!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

日本育儿教父汐见稔幸所著,内附了60个亲自对话的实景,告诉父母在遇到孩子提出相关问题时,沟通的重点是什么,不要去做什么,实践指导意义很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让孩子说话范文4

孩子为什么会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呢?

只打雷不下雨

一家人要出门,父母都在急急忙忙地准备,孩子还在悠闲地看书。

“快穿上衣服,我们就要走了。”妈妈催促孩子,可孩子一点反应也没有。“不要看书了,我们马上准备好了,我是认真的。”妈妈又说。房里开始有一点动静。可是几分钟过去了,还是不见人影。妈妈提高声音说:“快点出来,我们马上要出发啦。”“知道了!马上!”可这个“马上”也太长了,妈妈终于忍不住下最后通牒:“你再不出来,我们就走了。”听妈妈这么说,孩子才走出来。

孩子知道,只有到了最后通牒,才意味着父母的耐心到了尽头,自己再不停下来,就要惹麻烦了。而在此之前,不管怎么推延耍赖,父母都不会真正发难。不难看出,父母“只打雷不下雨”这种消极等待的语言习惯行之已久,且已完全被孩子掌握并充分利用。

一次提过多要求

出门前,妈妈交代儿子:“上课前要记得把书包里的信封给张老师;别忘了把空饭盒放在篮子里,否则就吃不上午餐了;书包里有牛奶,要记得喝;放学后在学校的西门口等,到时妈妈开车来接你。”

放学时,妈妈去西门接儿子,结果发现儿子压根儿就没在那儿。原来他忘了妈妈说的话,自己回家了。不仅如此,该交给老师的信封也忘了。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在短时间之内,人的大脑通常只能记住5个语言信息单位。换算成时间,大约相当于30秒钟,也就是说两句话的时间。而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听人说话的时间更短。如果父母一下子给孩子提过多要求,孩子会很混乱,更别提完成指令要求了。

使用消极的语句

看到儿子的成绩单,爸爸头也没抬地说:“我太失望了。我早就告诉过你不认真学习的后果!你现在还不反省,难道要等到老吗?如果把时间花在做作业而不是玩电子游戏上,你的成绩至于这么差吗?”

听了爸爸的话,儿子不置可否,自顾自地玩弄手上的笔。

“这是我第五次告诉你了”“看,我早就说过吧”“这话我都讲了几百遍了”……这类批评和消极的语言,不仅不能激励孩子积极向上,反而让孩子很沮丧,很有挫折感,进而变得不愿和父母沟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失去自信心。

语气盛气凌人

早上,妈妈忙得团团转,要准备早餐和午餐的便当,要帮女儿扎小辫,要收拾自己……可女儿在喝牛奶时,不小心把牛奶倒翻在饭桌上。

妈妈本来就忙得心烦,看到后气不打一处来:“这么大的孩子,为什么连杯子都不知道怎么拿?”

美国心理学家吕贝卡·沙菲尔指出:“你”、“如果”和“为什么”是三个“听觉阻塞词”,就是说,当父母用这三个词开始和孩子说话时,常常让孩子拒绝倾听父母的话语。这是因为:

1. 当父母夸张地使用以“你”作为主语的语句时,常使孩子产生父母在批评或指责他们的感受。

如何让孩子说话范文5

一、注重在日常用语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小孩子来讲,语言组织能力还很欠缺,回答问题总是前言不搭后语,甚至有些孩子连讲话都结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学会如何去组织语言,把内心的想法用清晰、完整的语句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校、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模仿――扩词――表达――对话――课堂引导――组织语言――手写――书面语言表达等针对性的训练。

(1)训练孩子模仿说。要求孩子先模仿老师或者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示范孩子说,如,(1)吃――吃饭――吃有营养的饭菜――吃香喷喷有营养的饭菜。(2)课桌――两人课桌――两人学习用的课桌――两人学习用的新课桌――一年级孩子两人学习用的新课桌等句式。鼓励并引导孩子找同样的词组强化练习。孩子可以找出:教师、书包、衣服、花朵等进行初步练习。对于口语交际训练中表现比较好的小组,及时鼓励并向全体同学展示,使孩子能够有一个可以模仿、学习的对象,改变抽象的指导,使听、说活动课真正成为孩子进行口语训练的乐园。

(2)训练孩子把句子意思说完整。如,“一个放在桌子上的苹果。”教师可启发孩子们想一想:这是谁放下的,怎样的一个苹果呢?这样孩子会马上说出:“这是小青放在桌子上的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再让孩子进行对比说说这两句话哪一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孩子对比后会说:修改后的这一句写得好,因为这样表达的意思完整、具体。

(3)训练孩子把句子说的形象具体。教师可以启发孩子想一想:小狗的眼睛像什么呢?孩子马上想到:黑色玻璃球、黑色玛瑙等等。然后让孩子试着用上这些比喻词,看看句子的意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孩子会把句子修改成:“小狗的眼睛黑亮黑亮的,真好看”、“小狗的眼睛黑亮黑亮的,就像亮晶晶、圆溜溜的玻璃球似的,好漂亮啊!”这种训练给孩子带来启迪和兴趣,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会高涨许多,课堂气氛也显得十分活跃了,孩子们的嘴巴就像关不住的话匣子,一个个滔滔不绝。

二、课堂训练强化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

(1)进行扩词语、扩词组、连接词和词组成一句完整的话,再读一读理解句意。老师事先要先设计一些句式教给孩子们练习,进行排列扩展。如,(1)羊小羊小羊在山坡上吃草。(2)只一只只一只只小鸟在天上飞。(3)“小青在家里 写作业”。(4)“小明和我是好朋友”。这种训练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很高。

(2)预设问题,组句成段。在孩子说完整句子的基础上,还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让孩子说,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这样做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根据以上问题,会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来。如,“星期天小兰在家里认真地做剪贴画,剪贴画做得可好看了,她心里美滋滋的。”

(3)说、写、练结合,提高孩子写作的能力。在孩子敢说、乐说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动笔写一写。一方面引导孩子用学过的词写完整通顺的句子,另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一日一句的写话训练。当然开始时要求不能高,只要孩子能动笔写即可,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批评。等到孩子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再提出适当的要求;在会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地写下来;鼓励孩子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带上拼音,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如,为孩子们预设一定的情景,贴近生活,以便联系实际,有话可说,可结合课文中的口语交际课组织孩子们说练相结合。如,教学《我该怎么办》这一看图说话时,教师可先创设情景:星期天,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家里只剩下小刚一个人,这时有人来敲门,小刚从猫眼一看,是一位陌生叔叔,这位叔叔要找小刚的爸爸。小刚面对这位陌生叔叔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主意?孩子们显然帮助他人的愿望十分强烈,积极想办法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快就融入了讨论和交流中。织梦好,好织梦。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孩子不仅可以从说完整的句子过渡到写完整的句子,在实践中初步形成句子的概念,而且也有利于巩固识字,提高孩子语言认知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组句成段打下基础。

三、注意从看图写话抓起

看图写话对小孩子来说,是写话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指导好孩子看图说话、写话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孩子观察图画的方法。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各项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培养和模仿训练。在观察图画时往往抓不住要点,容易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所吸引,或者漫无目的,毫无顺序地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好好引导,教给孩子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

(1)观察景物图时,要教给孩子先由整体到局部地看图。整体看图时,要掌握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表达的整体效果如何?要抓住要领和关键,不能以局部内容涵盖表达主题。要领会主要内容是什么?次要内容是什么?看图不能选择过分复杂的图,而应选择较为简练、明了的图画。“局部”又可以细化为: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等。再给出提示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有哪些人物、植物、动物?然后让孩子一个一个问题回答,最后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

(2)观察场景图时,除了按上面的方法观察外,还要留意场景中人物的活动,人物的表情、动作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然后,再深入进行观察,用有趣的细节激发孩子们看图的兴趣,使孩子有不同的新发现。教师还可以预设一些问题给孩子,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样从总体上对图画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加上自己的联想展开来说,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让孩子说话范文6

[关键词]表达 语言学习 关键等

言语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掌握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它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如果不能在幼儿期充分发展其言语表达能力,有可能会对孩子产生终身的“不良”影响。幼儿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高峰期和最关键的时期,也是词汇增加数量最快的时期,词汇种类大幅度增加。在语法结构上,幼儿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自动应用组词成句规则的能力,其口语表述逐渐从对话语向独自叙述自己的体验、经验和意愿发展。到了幼儿末期,孩子已经能较为清楚地向他人讲述自己所想表白的事情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表达呢?

1家庭环境是重要因素

可可是我们班的小朋友,平时少言寡语,总是怯生生的,从不跟老师说一句话,也不和其他孩子玩耍,大家户外活动的时候,他总是静静的守在老师身边,不说话,也不和小朋友交流。针对这种情况,和孩子妈妈沟通,原来孩子和妈妈一起生活,爸爸在外地,身边都是成人围绕他转,所有的事情都有人代替他做,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没有给孩子自己自由的空间。总之多种因素造成孩子今天的状况,家长很配合老师的工作,无论如何要和我们一起帮助孩子走到群体中,和小朋友一起快乐的游戏。其实,家庭环境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认真倾听、平等交流

可可问我:老师,你今天有空吗?我没有太在意,逐渐的孩子问我的次数增加了,我说孩子有什么事情吗?那孩子一脸的天真,老师有空到我家吃饭吧,我依然没有太重视孩子说话的语气,随口说你让我吃什么呢,孩子说,妈妈做什么你就吃什么,我说,那不行,我不爱吃怎么办,孩子脑子转的真快,于是他问我,那你爱吃什么呢,我爱吃红薯,米饭,孩子毫不犹豫的说,那让我妈妈给你做你喜欢吃的饭,我大笑起来,这孩子今天怎么了?突然和我说话了。每天下午接孩子的时候,孩子总是欲言又止,后来孩子的妈妈打过几次电话,她说,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为了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你还是来一趟吧,孩子每天都自言自语,心中充满了希望,等待着老师真的能来我家,我们不能让孩子的希望成为遗憾吧。说的我无地自容。于是欣然答应。那天下午,没有让孩子的妈妈来接孩子,(目的是引导孩子主动说)直接带着孩子回他们家。

3尊重孩子独特的思维模式

一路上,孩子不停的说,他说到好多东西,以前不知道孩子是这样爱表达,在幼儿园,孩子不善言谈,从来不给老师找麻烦,老师有点忽略孩子,安静的孩子同样希望老师关注。和孩子边走边说话,孩子说,他想去太空玩一遭,下边是我们的对话。那你怎么去太空呢?毫不犹豫的回答,等我长大了,我就去太空。我也想去,你带我去吧,那时候你就死了,我死不了,那你就老了,你走不动,我不会老的,你真的不会老吗,是的,老师今天这个样子,多少年以后,还是老样子,真的吗?真的。我给孩子留下了希望。

所有的问题,孩子语言是流畅的清晰的,比如:孩子介绍门口的奶箱,我问,给你送奶吗,孩子说先掏钱订才给送,回到家孩子快乐无比。他好像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很自豪的对妈妈说,我把老师带回家来了,此时,我们抓住教育契机,赶紧肯定孩子。在班里,孩子内向,不爱表达,说话很少,大家总以为他是个没有出息的孩子,其实不然,孩子记性很好,逻辑性也好,每一句话的背后都有一定道理。孩子的妈妈感动、感激,果然按照孩子的指示做到了,她不仅准备了水果,做了米饭白薯,那么细小的白薯,她竟然削皮,人家的心意是真实的,家长的行为影响着孩子。他们一家人真实、善良、友好、热情、诚恳,打心眼里尊重他们,人家尊重老师,其实,是对自己孩子的一种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