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黄河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黄河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黄河的诗句

赞美黄河的诗句范文1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②品读诗歌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②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③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方法]

教法:采用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

学法:自学 研学 反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相关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导学

1、导入激趣(学生看《黄河颂》歌曲视屏,老师导入激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可以说,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数不胜数,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诵的诗句多。时期,诗人光未然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让我们共同倾听吧。

2、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人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3、写作背景

1938年,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澎湃 狂澜 宛转 哺育 一泻万丈

二、自学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①听读:倾听视屏朗读,注意节奏与重音。②练读:反复自由朗读,读出气势和感情。③赛读:每组一人参赛,展示个性和风采。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①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②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③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三、研学(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后,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前展示学习成果。

1、朗读“主体”部分,思考:可以分成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概括它们的大意。

2、“绘黄河”的部分由哪个字来统领?诗中是怎么描写的?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3、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

四、反思(检测作业)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出来。

1、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问题。①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②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③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2、学完本诗,你有哪些收获与疑惑,请你列出清单。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你还有那些疑惑?

3、假如你是当年的随军记者,有幸与《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面对面,你准备向他提出哪些问题呢?请你拟写一份采访提纲。

五、总结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我们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课外作业

1、搜集积累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俗语、谚语、成语。

2、黄河的水源和周围的植被正在遭受着巨大的破坏,请你拟写一至两条标语,呼吁社会各界都来打一场新时代的保卫黄河的战役。

赞美黄河的诗句范文2

济南是一个有了4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处处有着古诗韵意。你可以到趵突泉那个古香古色的宁静院落,去感受诗坛才女李清照的诗词的美妙;到大明湖那个略有敬意的着名陈列馆,去品味老舍笔下的美丽泉城;到小清河畔那个热闹的小镇,去体会辛弃疾心中的那份悠远;到济南那个柳云社区的云庄,去冥想张养浩眼中的世俗真朴……

在济南北面,还有一个世世代代我们成长的依赖——黄河。在这条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河岸上,有多少我们祖先曾留下的足迹。他们喝着这黄河水长大,又为我们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能不说这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吗?在济南南面,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翠绿的群山。山上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棵小草,每一朵花儿都记述着泉城的风姿多彩,这山又给济南添了一道靓丽的霓虹。能不说这山是济南人心中的一份骄傲吗?

济南也有一个现代化的一面——在济南中心的泉城广场就是一种现代的美。屹立在广场中心的那个蔚蓝色的泉标,好像三股从济南各处飞来的潺潺流水。它是我们泉城人心中的泉韵,唱亮了泉城人心中的每一处角落,让泉城的魅力更焕一新!

赞美黄河的诗句范文3

张振民诗歌的想象丰富而奇特。他诗中的意象虽大都取自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但是由于想象的光照,都使他们变得五彩斑斓、光彩夺目。比如《岁月的高度》:“岁月站了起来/仿佛白塔山上生长的杂草/越站越高//风舞动/岁月的脸脱落一层皮/因霉变渐生绿毛//深度有水有泥沼/上升的牙齿/高度迎风环绕//溜墙根走向一座湖心岛/那是一个热情的家园/只可惜家园无温饱//日子仿佛米粒般大小/怎么过我的神态/常在荒凉处随风飘摇”

这首诗的想象就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跳跃和转化。“岁月”是抽象的,但是一个明喻“仿佛白塔山上生长的杂草”却使其具象化了。我们一般说岁月加深,但诗人却说她“越站越高”。白塔山上的杂草,又似乎让人想起随岁月而变白的长发。我们仿佛看见一个经历沧桑岁月的白发老者在山上迎风而立。第二节的想象就更奇特了。“岁月的脸脱落一层皮/因霉变渐生绿毛。”岁月之久,“霉变”则暗喻岁月之少见丽日阳光。接下去出现于高度相反的“深度”,“有水,有泥沼”,上升的牙齿,仍与第一节的高度相呼应,表现出一种坚持和抗争的姿态。第四小节的湖心岛是“热情的家园”,这是想象中的乐土,但又“无温饱”。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后一节“日子仿佛米粒般大小”仍是用抽象转化为具体的手法,表现出构成岁月的无数日子的琐细。这首诗充满了想象出的具体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沧桑岁月的体验和感受,表现出生命的高度和坚守的姿态。

表现爱情,诗人的想象也很丰富。如《缠身》:

每隔一段时间

你就会把温暖的语言做成丝棉

再过一段时间

你又把刻薄的语言做成针

你就用这针 对我

万箭穿心

你的每一根针尖上

都闪着血红的牙印

我是个悲伤的恋人

这样的命运

蛇一样缠身

诗人把恋人的不同话语比作丝棉和针,丝棉温软,针尖锐刺疼。而纠缠如蛇则更表现了对爱的复杂感受。

张振民的诗还蕴含着哲理,具有思辨的色彩,如《无主题变奏》:

你看天,看地

我审视自己

你看别人时

我看你

刚刚看出个主题

一阵风过

射出的响箭与靶心偏离

但是

只要我眼睛轻轻一闭

世界将是一团漆黑

这首诗有点像卞之琳的《断章》,具有相对主义的色彩。看与被看是相互转化的,内心主观感觉与客观世界也不会是完全统一的。同一对象会因主观情感的转变而改变。《生长》也有哲思内涵:“星星不只在晚上闪亮/太阳不只在白天摇晃/飞机不一定都停泊在机场/草地上站着的并非都是牛羊//……所有的风 不一定都能指示方向/每一阵雨不一定都能无害/望远镜看到的并非全是风光/被枪儿瞄准的不一定都是死亡。”这些诗句用语并不深奥,但却能令人回味、启人思考。

张振民的诗取材随意,书写自由,在浪漫的抒情中又带有后现代的反讽,可见他对各种诗歌艺术手法的借鉴与吸收,他的诗歌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空间》是从杜甫的诗句引发的,“一行白鹭上青天”,但他对此进行了现代的改写:

最快乐的事 应该是

放飞一只白鹭

既然自由已被削尖

那就悄悄地等待 等待

一支开心的箭射穿

丽日青天

一行白鹭 上天后

才知道脚下的路

与地上的黄河一样

曲曲弯弯

这种改写使诗境更加开阔,但又赋予了新意:天空并不是自由的,“与地上的黄河一样/曲曲弯弯”。

张振民的诗中常常出现蜜蜂意象。比如:“蜜蜂的翅膀是美丽的糖纸”(《标点》),“蜜蜂 这些送春的小喇叭”(《酝酿》),“整个四月的山坡/运输甜蜜的小飞机往来如梭”(《日前》),“花汁/很甜/蜜把蜜蜂围在中间”(《桃花做伴》),“傍晚不肯闲着/点燃最小的灯/张开红嫩嫩的小嘴/唱夜半歌声”(《蜜蜂的一天》)。这些蜜蜂意象表达出诗人内心对这勤劳的酿造甜蜜的小生灵的赞美.也表达出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诗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意象化传达。从张振民的诗歌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他想象力的丰富,意象创造手法的多样,还可以看到这个山东汉子美丽而崇高的内心世界。他的内心向往着真、善、美,他的诗歌的意象也是美的,总体给人简洁、透明的美感。他说:“开花的心 不管怎样许诺/一丁点的蕊正拖着一团火”(《开花的心》)。他这样写树:“一片绿色站在低空/被风的队伍/相拥/树枝像翅膀一样抖动/黎明”(《树的风景》)。他这样写草原:“他凹凸的缎面像褶皱的毛毯/阳光下,一挂就是一天”(《绿野》)。他虽然也说:“我的黑夜比你长”,但是我们从他诗歌中更多地看到的是春天的阳光。正如他在《夏天》一诗中所写的:“这么多美好的沉淀/满世界的翡翠/在闪”!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饱满的艺术创造能力。

赞美黄河的诗句范文4

作者:福海初级中学九(2)班

王周婧子

“我爱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题记

“我爱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在这片非常富饶,非常繁荣的土地上,我度过了十三个春秋。我目睹了祖国母亲的强盛,伟大!

过去的几百年,祖国母亲遭受了多少磨难和艰辛,我们从任人宰割走向独立自主,从悲愤彷徨走向意气风发,在反复选择中找到了社会主义救中国的客观真理,在艰辛探索中走向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

可是,当今我们同龄人中的有些人,他们不大了解祖国母亲的过去,不大理解祖国母亲的今天。虽然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和历经十年的浩劫,使我们的祖国母亲落后贫穷了,但是,她毕竟是我们的祖国母亲啊!她没有被打倒,而是以挺拔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作为祖国母亲的女儿,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和自豪。我爱我的祖国母亲,她给了我一个幸福美满的家,让我茁壮成长。我的祖国,我的母亲,她生我,养我,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我一刻也离不开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就像台湾与大陆永远不能分割一样。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

我深深地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知道她是多么值得人们的尊敬,知道她是多么的让人爱戴。我在这片土地上,虽留下过无数的脚印,但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留下一首优美而激情的赞歌。赞美我的祖国,我的母亲,赞美她那一头乌黑的像瀑布一样的秀发——森林;赞美她那激情澎湃的热血——河流;赞美她那白皙无暇的皮肤——土地。

总之,我要高声赞美我的祖国,赞美她的富饶,她的美丽,她的善良,她的勇敢。她既是一个温柔的母亲,又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立于天地之间,永恒长存!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在祖国的大地上,有无数座高山,无数条河流。我爱她的两条龙——长江和黄河。

这两条龙哺育着十三亿的中华儿女,对我们的恩情不次于自己的母亲,我们称他们为母亲河。

我爱她的五岳——泰山、恒山、衡山、嵩山、华山,他们风景如画,让人们如痴如醉。祖国的山河一起奏出了和谐美妙的音符,使得儿女放松自己,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而回首过去的历史,我们的祖国她饱经风霜:经历了岁月的沧桑,经历了无数的灾难,经历了从古至今五百年的光辉历史,经过了多少次的改朝换代,经历了两次的世界大战,也经历了辛辛苦苦的八年……这些还历历在目,使得祖国千疮百孔,但是,她没有丧失斗志,没有被难倒,反而更坚定了她前进的步伐。

她的坚强不屈,她的百折不挠,她的坚韧无比,她的……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有人用诗词歌赋来赞美我们的祖国,有人用实际行动来保卫我们的祖国,甚至有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自己祖国神圣的领土。

在战争年代,英勇的抗日战士,用自己的血肉身躯阻挡了敌人的炮弹;如今的战士,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百姓的安全。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些爱国的诗句更激发了我爱祖国的信念!

赞美黄河的诗句范文5

“一湾花落桃源渡”是古人赞美陶岔的诗句。而今天,“天下第一渠首”的新名片,让这个只有700多人不知名的淅川小山村令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起点闸门就设在小村中。假如把丹江口水库比作北方的大水缸,将千里长渠看作输水管道,那么陶岔渠首就是丹江碧水入渠的“咽喉”、南水北上的“水龙头”。

村里的老年人至今仍记忆犹新,1969年,10万南阳人开赴陶岔参与建设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当时缺乏大型机械,施工主要靠人拉肩扛,艰苦异常。这段历史,让人颇为感慨。开工典礼于1969年1月26日在当时的邓县九重乡(今淅川县九重镇,当时九重乡属邓县管辖)陶岔村石盘岗举行,先后共动员南阳地区10万余人参与工程建设,历时5年零8个月,1974年8月,深49米、底部宽150米、上部宽500余米、总长度达10余公里的引丹总干渠完工,高6.7米、宽100余米、高140米的渠首水闸落成,共挖出土方、石块及混凝土浇筑方6700万立方米。若将整个工程的土石量砌成宽、高各1米的小坝,可沿赤道绕地球转1周半。因施工条件简单,环境艰苦,有2880名群众在工地上受伤致残,有141人牺牲,工程完工之后,同年8月16日开闸放水。

现在还有几位独臂英雄在守岸护水,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的李进群就是其中的一位英雄,44年来,他一直守在这里清扫渠堤上面的垃圾,渠首已经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2009年12月28日,新的渠首闸动工,全机械化建设。仅仅3年,2012年10月7日,随着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顺利结束,新渠首大坝全部封顶,提前半年达到设计高度176.6米。老渠首闸功成身退,2013年1月爆破拆除。去年6月,机电设施安装完毕,12月20日,新的渠首闸通过了通水验收,具备了投入运行的条件。

渠首闸岸边,一个300余亩的大花园正在补种绿植,以桃树为主的40多种树木落地生根,落英缤纷,粉红一片。2012年以来,淅川县决心把环抱库区的20多万亩荒山秃岭打造成大花园。

五天的方城垭口是我国九大隘口之一,被誉为打开南水北送之门的“钥匙”。

“如果说南阳盆地是个盆,那方城就是盆沿儿上的缺口,西面是伏牛山,东面是桐柏山。北宋时,宋太宗就想在这两山之间的垭口挖通渠道,拦截白河,引水北上,当年的遗迹――襄汉漕渠还在。”跨越千年的构想,当地历史学家的话再次证明方城垭口是南水北送的咽喉要地。

“垭口是两个山系间的地质沉降带,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20公里,这个缺口与东西两侧山体落差有50多米,是南水北送的天然良道。”负责方城垭口建设的负责人说,只需在垭口开挖20米深,自丹江口而出,经唐白河平原,过南阳盆地,滚滚江水就能一路向北,进入淮河流域。既不需要泵站提水,又不需要挖掘隧洞,依靠地势,南水可自流北送。

古今对比让人感慨许久:千年前,先人引水送汴梁,梦断方城;今天,南水将送往更远的北京,美梦成真!

“穿黄”工程起于荥阳市草庙村,止于焦作市温县马庄村,全长19.3公里。20多米宽的长渠在孤柏渡分身,通过两个洞口进入地下涵洞,穿邙山800米,穿黄河3450米,之后重新流到地面干渠,继续北进。

“长江水流淌在黄河下,江河距离最近的地方仅23米。”来自广西的梁单禹说,作为穿黄工程运行管理处副处长,为“穿黄”他已在黄河之畔扎根9年。

“黄河之下,千古淤积的泥沙中,要开掘出宽十余米、长数千米的涵洞,太难了,即使用上全世界最先进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每天也只能掘进20米。”梁单禹说。

攻克一道道难关,费时4年多,终于打通了“穿黄”的咽喉渠道。

渠首陶岔海拔约145米,北京团城湖海拔约45米,这近百米的落差是南水自流的基础。沿线的干渠平均保持着万分之三左右的坡度,不仅实现南水自流,还能让水流保持每秒1米多的流速。干渠标段选址也很重要。“穿黄”选址在孤柏渡,就是因为这里河滩距离短,黄河水流速缓,利于暗渠穿黄的施工,也减少黄河水流对暗渠的影响。

赞美黄河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 文化交流方块汉字中国文化

今天,人类已经可以在地球之外回首观望自己世代居住的这个神秘可亲的蔚蓝色球体了,我们发现,它即开放又封闭。它的运行即迅猛又迟缓,这个星球上的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血亲族缘和文化关联,它们需要认同各自的群体和找到凝聚全族同时又与外族沟通的力量,他们别无选择地挑选了属于自己也属于世界的独特文化。而如今,世界进入到以经济为背景的全球化时代,各民族的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广泛的交流和竞争,这是保存自身并发展自身最合理的历史选择。

我们华夏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悠久文明和最为众多的族类和人群,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正进行主动的文化开放,目前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重视汉文字语言在祖国和在世界的交流和传播。无论今天现代化传媒技术已如何迅速和便捷。中华民族也决不能弱化对汉文字书写与方式的传承。中国古老神秘的方块汉字,千万年来积淀了我们最丰富的智慧和最雄强的生命,是其他民族文化无法替代的,是要加以认真保护和珍惜的,是我们独树一帜的重要财富。我们永远不能放弃以方块汉字作为根基与世界对话。天苍地老的方块汉字,不仅是中国沉思的历史,是华夏古文化的印记,而且是文学、是书法、是独特的线的艺术。方块汉字的诞生和演进,包蕴着中国人深沉的宇宙感和人生感,它体现出浓烈的中国哲学意味,丰富的中国美学思想和独特的中国文化品格,是华夏民族从历史通往未来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