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范文1

关键词:黔西南州;新农村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政府责任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071-03

一、黔西南州新农村建设现状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2年5月1日,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最年轻的自治州之一。州内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35个民族,2010年末常住人口339.8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

自2006年以来,黔西南州开始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农民收入增长迅速,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866元提高到2010年的3246元,平均增长18.7%。其次,在道路建设方面,2006年初黔西南州农村公路总里程为6685.9公里,2010年末为11984.8公里,农村公路净增5298.9公里,年均增加上1059.8公里。第三,水利建设方面,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0.31亩提高到0.52亩,解决了111.6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第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明显,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全面完成。第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进一步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第六,社会保障方面,民生保障切实加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村级规划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3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8.89万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投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83亿元,保障对象达49.13万人,人均保障标准达489元。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单位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2010年参合率达95.82%。在兴仁县、贞丰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口24.86万人。

但同时黔西南州新农村建设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有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由2006年的6821元扩大到2009年的11360元;农村贫富差距扩大,基尼系数由2006年的0.3072扩大到2008年的0.3154;群众基础薄弱,农村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严重不足;政府管理体制落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错位等等。这些问题的形成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农村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供给,因此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大责任。

二、黔西南州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对政府的期望

针对当前黔西南州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农村公共服务的关系,本研究做了问卷调查。在研究中,对农户和干部分别进行了调查,其中,对农户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30份,有效问卷为125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2%。对干部发放问卷93份,回收93份,有效问卷为88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6%。

在农户问卷中,为了了解现阶段黔西南州农民对于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紧迫程度,我们设计了“结合您们村实际,您认为当前最需要政府近5年加大投入力度的公共服务有(可多选)”的问题,且要求农户按照需求紧迫程度进行排序,提供14个选项供选择,以期通过农户视角了解其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优先序。这14个选项依次是:A.饮水、煤电气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B.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C.发展农村义务教育;D.发展农村文化;E.完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F.农业技术推广与技术培训;G.通讯网络建设与农产品信息服务;H.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I.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社会救济;J.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K.改善农村卫生环境;L.乡镇村的合理布局;M.乡村道路建设;N.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黔西南州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排序为:ECBNJMKDIAFHGL,具体见表1所示。

在干部调查问卷中,为了了解干部对于农民需求的认知情况,设计了“您认为您们村村民最需要政府近5年加大投入力度的公共服务有(可多选)”的问题,且要求干部把他所了解的按照需求紧迫程度进行排序,提供14个选项供选择,以期通过干部视角了解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优先序。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黔西南州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排序为:BEMNJCFDAIKHGL,具体见表2所示。

从农户的需求优先序和干部认为农户的优先序分析中可以看出,干部对农民相对是比较了解的,整体优先序出入不大,出入较大的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在农户问卷中排第二,干部问卷中排第六)、农业技术推广与技术培训(在农户问卷中排第十一,干部问卷中排第七)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在农户问卷中排第七,干部问卷中排第十一)。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就应该了解农民对于公共服务需求的优先序,重视农民主体地位,提供农民需求的公共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改革农村经济。

三、黔西南州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不排斥政府的管理职能,并且相反,只有政府加强自身的职能建设,才能使农民具有充分的参与权利。

为了了解政府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实际供给状况,我们设计了“政府近五年来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实际供给状况(可多选)”的问题,设计了14个选项供选择并排序。统计结果显示,当前黔西南州政府对于农村公共共服务的供给顺序为:CBEMAFIJNDKHLG,具体见表3所示。

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实际供给和农民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这三项,在政府的供给和农民的需求中都是前三位,是最紧迫的问题,这点相对一致。农民对于饮水、煤电气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与技术培训的需要较强,但政府的供给相对薄弱,难以满足农民需求。政府供给相对较多的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农民需求则相对较少。整体上看,政府的供给和农民的需求之间矛盾较大,农民主体地位薄弱,政府存在责任缺失。

所以,当前要想最大限度发挥新农村建设的效用,就要解决农民需要与政府供给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明确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

四、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

通过对黔西南州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对政府的期望和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可以看出,黔西南州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政府应该加大对黔西南州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上,切实保障民生。由表1可以看出,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总体百分比为921.6,即在14个选项中农户认为供给不足的平均有9个选项,当前黔西南州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整体不足,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力量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加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使新农村建设成效惠及社会。

第三,改变政府观念,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重视农民主体地位,按照农民意愿,提供农民急需的农村公共服务,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错位问题。

第四,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全力发展黔西南州新农村建设。

总之,要想使黔西南州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就要从根本上确立政府在其中的责任,全力发挥政府作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黔西南州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黔西南州统计局.2006年黔西南州统计年鉴.

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范文2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建设;京津冀发展;农民意愿

目前,我国正处在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民是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农民的进城意愿对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有很大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镇人口比例平均增速为3.51%,高于3.15%的全国平均增速。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8.93%,高于全国52.57%的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的城镇人口比例分别为86.20%和81.55%,超过世界较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然而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与全国的城镇化率54.8%还有一定距离,与京津两地的城镇化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更加有效推进京津冀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研究目标。

一、新型城镇化现状分析

在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整体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某些地区政策执行不到位,农民享受不到相应的惠农政策,甚至利益受到损害;也有一些地区农民不配合政府工作,使得城镇化工作难以进行;然而一些农民进城后,也遇到了买不起房、找不到工作等问题,户籍问题引发就医难、子女求学难等现象层出不穷。部分农民对于新型城镇化意愿较低,存在诸多顾虑,所以我们拟通过调研问卷的方法,在京津冀地区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农民进城意愿的程度,归纳总结阻碍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因素,针对京津冀地区的特点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农民意愿,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二、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内容

本次研究课题主要是针对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意愿进行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高效率进行,通过进行民间民意调查,能够给政府传达农民意愿,经过农民与政府的合作,高效率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农民的生活得到实质性的改善,从而达到国家实现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二)问卷设计及回收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分四个部分对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意愿进行调查。第一部分:对相应地区农民的基本个人信息进行调查;第二部分:对其生活条件进行调查,了解农民的基本生活状况;第三部分:关于农民对新型城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第四部分:对农民的进城意愿进行调查。

由于研究的精力和能力有限,抽样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900份,有效问卷823份,无效问卷77份,有效回收率为91.44%。

(三)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 新型城镇化满意程度调查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可知:京津冀地区近50%的农民对新型城镇化政策不是十分了解,支持率较低,城镇化满意程度较低。

2.新型城镇化农民意愿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农民意愿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可知:总体而言,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京津冀地区开展地较为顺利,但是部分地区的农民意愿较低,仍有多数农民对新型城镇化政策不是很了解,不是很支持城镇化建设。我们经过调查得出以下结果(如下图2)。

(1)土地征收问题

?q?新型城镇化土地征收政策解读不清晰

由于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建设用地日趋紧缺,一些地方政府则以城镇化或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强迫命令农民进城、强征农民承包地、宅基地,损害农民的土地权益。

?r?政府工作实施不到位

进城落户的农民,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生活保障,当城市生活难以维持而返乡之时,早已失去唯一收入来源――土地。

?s?就地城镇化资源利用不合理

权力驱动型城镇化要求政府支配大量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在地方财政实力总体较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难免走上严重依赖“土地财政”之路,通过挤用农业资源和掠夺农民来满足城镇化的资金需求。

(2)住房户籍问题

对于一些自愿有偿转让其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而进城落户的农民,征地补偿款难以满足农民进城后的购房需求,农民无法在没有合适的住房保障的情况下进城生活。

农民进城后会产生由户籍原因引发的一系列求职难、子女受教育难等问题。

(3)社会保障问题

?q?就业问题

农民进城后,受自身条件约束,无法立刻找到合适的工作,政府也无相关就业指导与援助方案。

?r?社会保险问题

多数农民进城的工作并不能提供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无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s?生活质量问题

进城生活农民的收入水平暂且达不到城市人口的收入水平,缺少政府福利及救济生活质量未升反降。

(4)技术学历问题

长期以来,农民主要以农作物种植以及牲畜家禽养殖为主要收入碓矗由于农民自身的学历低、缺乏专业技术能力的缺陷,很难在城市中取得高新收入,生活质量难以保证。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进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真正从城镇化建设中受益,共同促进城镇化建设。

三、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1.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特点

北京近年来全面推进新兴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搞好中心城区的城镇化、以及启动美丽乡村的建设的政策的实施,使得北京城镇化呈现以下特点:

(1)北京郊区农村居民点具有数量多、村庄人口规模较大、占地多、人均宅基地面积大的特征;

(2)经济水平差异悬殊,富裕型和贫穷型村庄均占有一定的比例;

(3)形成了明显的城镇化村庄、生态化村庄、乡村化村庄的功能结构。

2. 天津市新型城镇化特点

近几年来,天津市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发展循序渐进,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天津市呈现出二、三、一的a业构成,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2)天津市市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3)受长期以来重城市、轻乡村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

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特点

河北省近几年来在“三年大变样”的政策推动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全省的综合经济实力加强。但是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河北省内城镇化水平各地区差异较大;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3)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整体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提高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意愿的建议

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解决土地征收问题、住房户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技术学历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1. 关于土地征收问题的建议

积极推动土地制度改革:(1)要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低成本、顺畅流转,盘活农民资产收入。要打破政府垄断,建立个人、集体、法人和政府多方参与的土地一级市场。

(2)允许农民直接将土地投入市场,让农民成为交易的主体,取消剥夺农民收益的征地环节,通过市场环节体现土地的未来收益和市场价值,将土地增值的一部分收益从政府转移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土地增值收益权不受损失。

(3)创新土地经营权抵押机制和产权交易制度,让土地切实成为农民投资和创业的融资资源,真正成为农民生产和生活最有保障的资本和资产。

2. 关于住房户籍问题的建议

(1)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体系,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买不起房,对他们提供公租房、廉租房,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的条件。

(2)从根本上触及户籍制度背后不平等的公共福利安排,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而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基础。

3. 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建议

(1)增加乡镇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财政投入,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以提高乡镇建设的质量。注重乡镇居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处理设施的建设;修建公路,改善交通;建立文体娱乐等社会服务设施。

(2)提高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完善农村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进一步提高农村的均等化服务水平,继续投入精力财力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获取方面,进行制度化、严格化管理。

(3)对于愿意进城发展的农民,政府应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住房保障;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进城后有合适的工作、合理的收入;解决由于户籍制度影响子女教育的问题等。

4. 关于技术学历问题的建议

(1)政府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优势,建立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农民搞好农业生产,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扶植村产业和养殖业,发展规模经营,使农村达到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2)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进城后有合适的工作、合理的收入;

(3)政府承办成人教育机构,降低入学门槛,提高出校门槛,以提升农民的学历水平。

六、结论

由于当前对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农民意愿的定量分析比较少,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对农民意愿进行定量分析,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定性结论,具体分析研究了影响新型城镇化农民意愿的因素,并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为目标,给出了相应建议。

我们相信,经过一定的实践和经验总结,不断解决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新型城镇化策略选择[J].城市,2015(01).

[2]张强,彭文英.北京市农村居民点分布与结构特征[M].1994-2015中国学术电子期刊出版社.

[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4] 2014年4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5]马晓萱,王亚男.大都市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探讨――以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为例[B].城市规划1002-1329(2009z05).

[6]姚士谋,张平宇,余成,李广宇,王成新.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06).

[7]刘雅青.京津冀新型城镇化体系构建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D].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

[8]刘伟,潘昆,田嘉,杨祥楠.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城市近郊乡村发展导引――以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例[J].规划师,2015(z31).

[9]余震虹,饶健民.城镇化农民市良化调查分析[J].江西化工,2014(01).

[10]李琬,孙斌栋.“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 ――基于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J].城市规划,2015(02).

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范文3

我们都知道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保温隔热,保温隔热从墙体和门窗开始,随之我们到了门窗和幕墙的店面,询问了和了解了这些材料的保温隔热情况。做好了建筑的节能自然也就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经过第一天的走访,我们了解到了真正的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居环境紧密结合。

我们的社会实践就这样开始了,接下来我们做了问卷调查、走访建筑工地、访问了设计施工人员、走访市建委以及和科教处人员做了交流。虽然在走访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通过队员一致的分析和讨论,我们都一个个克服过来,虽然我们的实践算不上圆满的完成,但也还算顺利。

在做调查问卷的时候,我们遭到了误解,大家都对发放传单或做调查问卷的举动比较反感,我们好多队员在做调查的时候遭到拒绝,可是大家都不放弃,当然也有好多市民在了解我们的目的以后也很热心的填写了问卷,我们一起努力完成了初定的调查问卷量。但是问卷统计总结后的结果不尽人意,现在的市民对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措施都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何为节能,为何要做节能,当然我们在做调查问卷的同时,也做了很好的讲解和宣传,相信接受过我们问卷的市民一定对建筑节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走访杭州市建委的时候,碰巧赶上了省里有领导过来检查建筑节能减排这一块的事项,所以第一次没有成行,经过多番协调我们终于见到了市建委科教处的黄教授,他给我们概括地讲,节能就是“四节”,即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大多数人对建筑节能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建筑材料、水电气等方面的节能,而最重点的采暖、照明等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往往被忽视掉。其实,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建筑设备的使用是相辅相成的。把建筑围护结构做好,建筑材料选好,只是创造了节能的条件,使房间的负荷变小了,但真正的能耗还是在用能设备的使用上,如采暖、空调等。

在目前,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是广泛的运用太阳能,如果太阳能能够在浙江普遍使用,那取得的效果已经不可言喻了。我们又谈到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这些新科技要下乡必须得要一个途径,新农村建设就是这个媒介,他能很好的将新科技带到农村、城乡,并将它们用的得当。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我们的调研项目是建筑环保节能,所以我们的重点依然围绕着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如何推广建筑节能,如何推广太阳能等一系列问题。

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范文4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0.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居民对生活热水的需求十分强烈,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增长率高达20%-30%[1],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2]。

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已经从城市转向农村。以低层建筑为主的广大农村地区为我国太阳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根据农村家庭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数量与家庭收入的关系分析预测,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总量将达到1亿㎡[3]。农村成为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迅速发展的基础。

但是我国新农村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与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新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与使用现状,指出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新农村将大容量化、一体化、全面普及的发展趋势。

1.新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现状

选取的调查地点均为新农示范村或小康村,能够代表全国普遍新农村的建设方向和发展趋势。通过筛选本次调研选取了安徽省当涂、东至两地的9个示范村进行实地调查,并参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调查的4个新农村示范点[3]和粤北农村新型能源调查的曲江马坝镇圳背示范村[4]的调查调查结果,来了解目前我国新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的现状。

调查问卷设计多个方向,包括新农村建筑形式、建筑节能、家庭用电系统、冷热水系统以及家庭收入、支出项目。涉及太阳能热水器项目主要有:容量、价格、安装、服务、相关设施的完善程度、辅助能源以及满意程度等。

其中居民热水设施信息表及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满意度表分别见表1、表2.

表1新农村居民热水设施信息表

 

序号

项目(平均每户)

平均每户

1

太阳能热水器容量

220L

2

集热面积

2.3㎡

3

太阳能热水器价格

2800元

4

盆浴

50%

5

淋浴

100%

6

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范文5

关键词:公共物品 供给 满意度 供求态势

随着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农村公共物品必然在现有供给水平基础上投资迅速增加。然而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巨大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缺口的双重压力下,正确确定公共物品的供求态势愈显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走访农民,从农村基层视角,实证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及其农民满意度,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当前及今后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求态势问题。

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访问式问卷调查形式。调查者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信管、市场营销、会计学三个专业的学生。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文挑选了56位农村籍学生,由他们直接深入到自己所在的村,利用“熟人社会”的优势,找到被调查人访问并填写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于2011年暑期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1份,有效回收率80.5%。被调查对象分布在河南省13个地市的35个县(市、区),样本的分布不但较广泛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基本上涵盖了河南省的各种类型的县(市、区),即豫南的信阳市、南阳市,豫西的三门峡市、洛阳市,豫北的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新乡市、济源市、焦作市,豫东的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从地形上看,既有平原地区、又有丘陵和山区;从地理位置上看,既有城郊村、又有乡镇驻地型村、还有大量的其他一般村;从被调查者家庭人均年收入来看,有人均不足2000元的,也有人均超过5000元的。具体样本情况如表1、表2、表3和表4所示。

考虑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干部和村民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满意度和供求态势判断有可能不同,所以,本文选择村干部和村民分别作为被调查对象。在回收的161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是村干部的有75份,被调查者是村民的有86份。以上各种样本能全面反映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满意度。因此,基于农村最基层的视角,调查资料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满意度和供求态势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供给状况明显改善,但“硬件”公共物品供给大于“软件”公共物品供给

随着河南省近几年实施的一系列“村村通”工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在调查的样本村中,86.5%的村近几年陆续开通了柏油路。85.1%的村历史上曾修建了较完善的农业灌溉、排涝等水利设施,但改革开放以来,新建水利设施投资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前大量的水利设施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而逐渐废弃,目前只有四成的农民认为能基本满足需要,大部分认为有较大差距。也有近10%的村水利设施有了很大发展,从样本分布上看,多是山区或村集体经济富裕的村,山区虽然经济条件差但水利对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有时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且需求强烈,而富裕村由于经济条件好而有较强的供给能力,因此这两种村都能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村民的需要。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农村早就建立了,又由于河南省整体经济水平不强,学龄儿童基本上都能正常上学,80%以上的村民认为以前的义务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像校舍等本该国家投资建设的也都转嫁予农民,增加了农民负担,随着农业税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大多数农民认为现在的小学初中教育才是真正义务的,但大多数农民依然有子女上学的负担。

关于医疗保健,仍然有41.8%的村民认为历史上曾建立了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制度,但随着市场化改革,乡(镇)村这两级的公共卫生体系败落了,作为公共物品的农村医疗保健制度没能系统建立,农民被进一步边缘化了,导致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一些社会突出问题。

然而,社会保障、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公共物品的供给比例在20%左右。161个样本中,只有36人认为村民享受有社会保障,占22.4%,且基本都属于经济富裕的村,一般也仅表现为农民60岁以后能从村集体领取一定金额的养老金或在敬老院里享受村集体统一提供的福利。另外三成多(32.5%)的村根本没有社会保障,村民仍然存在许多后顾之忧。农民把土地视为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调查数据显示大量(90%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都采取了“离乡不离土”的方式。再就是“养儿防老”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导致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至今存在严重问题。

当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近一半(48.8%)的村民也都认为农村的社会保障还是不断提高的。文化娱乐有政府供给且拥有较健全的设施和丰富的文化活动的村仅为25个,占21.2%。笔者参观的河南省几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有自己的村级公园、健身设备、文化活动场所等。但仍有七成的村基本上没有文化设施和活动。关于农业信息服务,尽管河南省农村都通电话、电视、联网,省、市、县各级政府也都建立了(农业)信息网,但“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没有解决,对农村、村民提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依然很少,只有15.5%的村庄能够得到,更多的村由于供给与需求的不一致或村民受文化素质的影响而不能有效获取所需的信息,都表现为农业信息服务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范文6

【关键字】村集体 村民自治 会计核算 会计委托制度

“三农”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的会计工作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村集体会计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面对农村集体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村集体会计工作的现状,对加强和规范村集体的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即在笔者等人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此进行研究。

一 村集体会计工作的调查背景

1.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概念及职能

在现实生活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概念经常会混淆不清,模棱两可。因此,研究村集体会计工作,首先有必要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基本概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以为基础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层次的主体,是农民在农村改革过程中,创造性形成的以土地等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为基础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这种组织是建立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之上,二是其组织范围是在一个村落社区内。第一个特征是原则性说明;第二个特点则指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限范围是本社区全体村民,这使它区别于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与专业协会更是不同。

村民自治制度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一项基本制度。当前村民自治组织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村民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总则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

* 本文系福建省大学生创新项目“村集体会计工作的调查研究”成果之一

提出建议。而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村管理和经营的组织,是负责集体资产管理经营等经济事务的经济性组织。由此可见,二者是不能相互代替的,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也往往无法分开,本文笔者所研究的村集体主要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但也不严格区分。

2.村集体会计工作的调查意义

第一,有助于推进村集体会计工作的调查。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地方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核算不准确、公开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而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化、制度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建设的任务刻不容缓。因此,对村集体会计工作的调查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了。

第二,有助于规范村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有序进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落实农村会计核算和监督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是要求村集体规范财务上的管理,健全财会制度,合理监督会计工作,规范财会人员专业资格。有利于奠定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基础,有利于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 村集体会计工作的现状—基于问卷的实地调查

笔者与其他五位同学组成了调查组,走访了福建泉州、龙岩、莆田等三个地区的十四个村集体,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村集体会计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村书记、村主任和村会计及村民。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

(1)各村都实行了“村账镇管”模式,因此各村均未设会计人员,每村仅设一到两名报账员(兼出纳),14个村共设报账员14名,其中,男性8名,占57.14%;女性6名,占42.86%。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

(2)报账人员的年龄情况:25~35岁的3人,占21.43%;35~45岁的5人,占35.71%;45岁以上的6人,占42.86%。报账员的年龄总体偏高。

(3)报账人员的学历情况:中专或高中的学历的13人,占总人数的92.86%,没有本科学历以上的报账人员,有的甚至没有财务专业的背景。报账员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

(4)报账人员中,只有2人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占14.29%,其余的12人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或者证书已过期。

(5)调查了解到,乡镇有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但是大部分人不够重视,所有报账人员中仅有2人进行再教育,仅占14.29%。

(6)报账人员在村集体中工作的年限均较长,其中,有7人从事村会计工作年限超过10年。

(7)村集体的财务信息一般都是定期公开,报账员每月25号左右到镇里报账,次月的4号公布财务收支信息。财务信息的公布方式,主要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或者上传到世纪之村(网站)公布。

(8)村集体会计核算的方式,村里不做账,由镇里成立核算中心,统一由镇里会计人员分管村里的账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