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文赏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文赏析

美文赏析范文1

It had been snowing all night, not a single star in sight. My roommate and I, each wrapped in a quilt, were seated far apart in a different corner of the porch, facing each other and chatting away.

She exclaimed pointing to something afar, “Look, Venus in rising!” I looked up and saw nothing but a lamp round the bend in a mountain path. I beamed and said pointing to a tiny lamplight on the opposite mountain, “It’s Jupiter over there!”

More and more lights came into sight as we kept pointing here and there. Lights from hurricane lamps flickering about in the pine forest created the scene of a star-studded sky. With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ky and forest obscured by snowflakes, the numerous lamp-lights now easily passed for as many stars.

美文赏析范文2

原来这阳光走廊是医院手术室与病房之间的过道。作者做手术住医院,想扩大活动范围,发现了那条过道,它整个朝西的一面全是玻璃窗,中午一过,它就贮满了阳光。和护士站周围走道相比,它不依赖人工照明和空调,它通明透亮,而且,它仿佛是一个硕大的过滤器,滤去空气中所有的灰尘、杂质以及噪音,神奇浓缩了太阳的馨香!

我晕!就这么个走廊,被他赞美成这样!看看青青文学社玻璃窗,那个阳光灿烂!一上楼梯,“金笔教育”四个大字印入眼帘,墙壁叫那个美!我们前段时间写了主题作文——秋天的图画,你瞧,那串黄澄澄的稻穗正在秋风中点头,我忍不住,好几次想伸手“采下”它。猕猴桃上的毛清晰可见,苹果红润润,像搽了胭脂,比女生的脸蛋还好看。听曹老师说,这些美丽的图片是激光彩色打印机喷出来的。

这文学走廊,还让我学到很多知识,我读着图片下的介绍:麦子的种子藏在麦楼里,土豆的种子就是它自己,草莓的种子长在果肉外面,花生的种子长在果壳里……

这文学长廊,给了我太多自信,指给你看,那个造型最酷的就是我。我拉开弓箭步,一手握拳高举过头顶,一只拳头向前猛击。怎么样,这个奥特曼造型是不是很酷?青青文学社几百张学员照,你是不是第一眼就看到我?我最吸引眼球了。

“优秀在校园,卓越在社会”、“以学为乐终生乐!”几个大字,把墙壁点缀得更美!

想起我们县医院的走廊,冷冰冰的,简直就是!为什么不把它布置得温馨一点呢?曹老师还把楼下的过道取名“童话楼”,医院为什么不布置个“温馨走廊”,“康复家园”呢?

美文赏析范文3

关键词: 文化教学; 英美文化; 影视赏析

中图分类号: A3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96-01

一、高校学生学习英美文化的重要性

“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这是国外的一种说法。吕叔湘先生也说过,“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脱离其所承载的文化而独立存在。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成功的交际,高校学生所要掌握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是为跨文化交际服务的。而跨文化交际中人们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生学会了一句话,明白了它的意思,也能用准确的语音语调将它读出来,但不知道在本族语文化中应该如何在恰当的场合恰当地运用它,就可能带来交际的失误甚至失败。

二、从影视中学习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若要学好和掌握一门外语,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目的语国家生活一段时间,亲身体会该语言在其自己的环境中是怎样运用得恰到好处的。但对于大多数高校学生来讲,这是很难实现的。目前,高校学生学习英美文化知识的途径,最常见的还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在讲解语言时简单地穿插讲解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或者参加学校开设的英美概况课程。此外,还有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 从英特网上下载资料,与外教或其他外国朋友进行交流等等。通过影视材料学习文化是既实用又有效的学习途径,与其它途径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贴近生活,形式直观

学习外语需要创设情境,而影视作品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可以给我们呈现出最真实的语言环境。我们在看美剧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了解美国人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在什么样的场合讲什么样的话,使用什么样的俗语、俚语,甚至在惊喜或是愤怒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动作等。我们自己所创设的语言环境再逼真也真不过英美人生活的环境。因为生活中是处处可见文化的,通过欣赏英美影视,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更多的英美文化,同时因为影视作品中的语言是英语在实际场合的灵活运用,学生还会在不经意间学到不少地道的生活语言。书本上的文字描述与影视作品相比,后者显然更加直观,也给我们带来更加直接的视觉冲击,留下更为深刻并且持久的印象。比如在《绝望的主妇》这部美剧中,我们就能直观地看到许多美国人的生活习惯、邻里之间的相处方式等文化方面的东西,学到地道的生活中的语言,并且可以很自然地总结出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在许多方面的差别。

(二)资源丰富,经济实用

影视作品主题众多,分类方法也多,最常见的形式是电影和电视剧。电影可以分为、战争片、动作片、科幻片、剧情片、喜剧片等等,此外还有许多的分法和其他形式的影视作品。而且这些影视作品每年都会推出新作品,并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影视作品已经可以在互联网上供大家欣赏,或在商店和超市以光盘的形式出售或出租,显然,它已经同我们的日常用品一样,成为大众的和经济的消费品。在购买它们的时候,我们也不需要思考会不会因为多看一部大片而节衣缩食。并且,下载或者购买的影视作品是可以反复多次观看的,所以,与一些其他的学习资源相比,影视作品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经济实用,对于经济能力优先的高校学生来讲,确实是投入少回报高的文化学习资源。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其它方式相比,影视既不像枯燥的白纸黑字,也不像单一的听力材料,而是将多种信息传播介质融于一体,是一种更加先进的展现方式,其艺术感染力也可以很好的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表明,学生对通过影视来学习英语的兴趣要远远大于通过其它的方式进行学习,90%的学生愿意通过影视赏析来学习英语和提高英语水平。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不仅在影视中学到许多文化知识,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通过影视学习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材上,要注意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学习文化和学习语言一样,都要由浅入深,分层次进行。切不可不分内容,不分难易,拿过来就用。不同的学习对象要选择不同的影视材料。作为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分别选取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使他们感兴趣,又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材料帮助他们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当然, 在选材上还要注意所选影片中人物的语言要比较规范,不能有太多的俚语或生僻词语,以免影响学习效果。

(二)方法上,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在选择了一部比较适合自己现有水平的电影之后,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电影,不单单知道在英美文化中存在着某种文化现象或风俗习惯,还要弄清楚它的来历,比如,它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有意义的小故事?或者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文化现象或风俗习惯与我们国家的某些文化现象或风俗习惯有什么相似之处或是完全不同?以及引起这种差别的原因。圣诞节和圣瓦伦丁节的来历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们既与我们中国的春节和七夕来源不同,又有着类似的纪念意义。通过这样的引导,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英美文化的内容, 还帮他们拓展了相关知识,并且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印象, 对它们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在运用影视材料进行文化学习的同时,应注意材料的使用效率是可以得到适当的提高的。学生在进行影视赏析时,不仅仅可以学到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学到英美人讲话的语音语调,甚至可以通过多次欣赏一部作品来使自己的听说水平都得到提高。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使影视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当然,能够用来既学习文化又学习语言提高听说能力的影视材料也是要经过精心挑选的。

总之,英美文化的学习是高校学生外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通过英美影视学习英美文化是一条既便捷又高效的途径。在影视赏析中,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不仅能够得到拓展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郁。因此,从影视赏析中学习英美文化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做法对高校学生的外语学有裨益,值得提倡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 梁镛,刘德章.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李艳.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06,(2).

美文赏析范文4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认真研习1、2自然段,摘录本段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学生回答: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教师提问: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只有山、水、林、竹、天、风等。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表现了作者内心怎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一切都具有淡雅的特征,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欢娱之情。

3.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不写淡雅之景,而写浓艳之物更能够表达欢娱之情,那么,这淡雅景物与作者内心的情感有何关系呢?

教师点拨: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淡雅之景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照。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仅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这就是所谓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兰亭宴本是良辰美景中的赏心乐事,但作者从不过分表露内心的喜悦之情,笔端的兴奋字眼从不轻易滑落,只在尾处以“信可乐也”四字表出,但仍保持着笔势之从容沉稳,可见文字格调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体现。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有人将本段之“乐”总结为“五乐”,你能找出来并加以总结说明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在这两段中,作者描述了这次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一乐;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四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是为五乐。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五事齐臻,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

5.学生发问:老师,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潺潺,胜友云集,曲水流觞,泼墨挥毫,赋诗饮酒,不亦乐乎!可作者的感情到了第三段结尾怎么变成了“痛”呢?

教师点拨:第三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但是人们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人生忧患是相同的。你们梳理一下,人的忧患来源有哪些?

学生回答:有三个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

6.教师点拨:正因为如此,结尾说:“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我们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一下,把握作者的思路。当时士大夫的人生观是怎样的?你认为作者赞同他们的人生观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文章脉络顺着上文人们对生命本质的体验是一致的这个意思,先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也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作者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未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

7.教师提问:既然人总是要死的,我们都无法逃脱。那么,作者只有听之任之吗?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是的。文章的意思是,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疾,此次宴会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使将来之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慨。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

教师点拨:这样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有人认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是他的生死观,是他的旷达性格使然;但他毕竟生活在国事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毫无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你如何理解呢?请发表你的观点

美文赏析范文5

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轩在他的成长小说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他的作品以庄重忧郁的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充满智慧的叙述方式,呈现给了我们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这里有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怀……这些内容在童年情怀的关照下呈现出的精神之光,感动着所有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他的人文关怀和强大的学术背景使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有了更为深厚的基石,他成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群里一颗耀眼的星。

想象世界・执著寻找

飞翔的鸟窝

曹文轩

一条大河。大河边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有许多鸟窝。其中有一个很漂亮的鸟窝。它是由花瓣、羽毛、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精心编织成的。

它的主人是两只不知名的鸟。它们是母女俩。这是两只羽毛丰满,色泽鲜亮的鸟,神态高贵。

这一天,女儿独自飞了出去。可是,它却再没有飞回来。母亲站在窝边,望着天空,焦急不安地等着。

月亮很亮。天空只有一朵朵的云在无声地飘动着。

第二天一早,鸟对鸟窝说:“不行,我得找它去!”说完,飞离了鸟窝,向天空飞去。母亲也没有再飞回来。鸟窝开始等待鸟们归来。一天一天过去了,却始终没有它们母女俩的消息。等待变成了日日夜夜的思念。它冲着天空,好像在问:它们究竟在哪儿呢?

这天早晨,一只绿头鸭正在水中撩水清洗自己的羽毛,看见水中飘过了鸟窝的影子――它侧着脑袋去看天空,随即大叫起来:“瞧啊!有一个鸟窝飞起来了!”绿头鸭们从水面起飞了,它们伸长了脖子:“瞧啊!有一个鸟窝飞起来了!”它们的叫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所有的鸟都看到了正在天空中飞翔的鸟窝。

空中飞的真的不是鸟,而是一个鸟窝!所有的鸟都感到很新鲜,全都飞上了天空。各种各样的鸟,五颜六色的鸟,飞行在鸟窝周围。但飞着飞着,它们便对鸟窝失去了兴趣,一只一只地落到树上、水上或地上。

现在,天空中又只剩下了鸟窝。它遇到了一只乌鸦。“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乌鸦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乌鸦告诉它:“听说,它们母女俩被一伙老鹰灭杀了。”它一惊,差一点掉了下去。但它很快又飞得高高的了。它对乌鸦说:“不,它们还活着!”

鸟窝继续向前飞去。它遇到了一只白色的天鹅。“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天鹅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天鹅告诉它:“听说,那天有暴风雨,它们母女俩的羽毛被雨打湿了,掉在了大河里,被滚滚的大水冲走了。”鸟窝浑身颤抖了一下。那一刻,它觉得自己快要散架了。但它对天鹅说:“不,它们还活着!”

鸟窝继续向前飞去。它遇到了一只蓝色的风筝。“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风筝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风筝不想说,只是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你还是回去吧!”风筝说着,飞走了。鸟窝追了过去:“为什么?”风筝告诉它:“听说,它们母女俩被人用猎枪打死了!”鸟窝听了,只是小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大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又小声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人类不可能伤害这么漂亮而高贵的鸟!不可能……”

鸟窝离开了风筝,继续朝前飞行着。天下雨了。鸟们都飞至茂密的树枝下躲雨去了。不知已经飞行了多少天的鸟窝,却还在天空。它在雨丝中穿行着。雨停了。但鸟窝还在不住地滴着晶莹的水珠。

两只野鸽飞过。一只对另一只说:“那个鸟窝好像在哭呢!”

它飞着,顶着火热的阳光飞着,披星戴月地飞着……这天傍晚,突然刮起飓风,鸟窝一下子失去了平衡。它拼命想稳住自己,但还是控制不住地在飓风中旋转着。即使在那一刻,它还在想着它们母女俩:你们到底在哪儿啊?更加剧烈的风,一下子将它吹散了。落了一地的羽毛、花瓣、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

第二天早晨,飞来了两只美丽的鸟。它们将地上的花瓣、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用嘴巴一一捡起来――它们在一棵高高的大树的树顶,又编织了一个十分好看的鸟窝。

(选自《曹文轩美文朗读丛书・远山,有座雕像》)

执著最美

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赋予鸟窝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生动地叙述了一只鸟窝不顾路途遥远和环境艰难努力寻找两只鸟的故事。鸟窝坚强执著、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且读且思

1.文章以“飞翔的鸟窝”为题,有何作用?

2.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请简要概括鸟窝在飞翔途中听了乌鸦、天鹅、风筝的话之后的心理的共同表现。

4.按要求进行赏析。

(1)鸟窝听了,只是小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大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又小声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人类不可能伤害这么漂亮而高贵的鸟!不可能……”(揣摩“小声”、“大声”所包含的感情。)

(2)鸟窝离开了风筝,继续朝前飞行着。天下雨了。鸟们都飞至茂密的树枝下躲雨去了。不知已经飞行了多少天的鸟窝,却还在天空。(写“鸟们”起什么作用?)

孤独女孩・心灵伤痕

孤独的小女孩

曹文轩

这是一个乡下女孩的名字。大麦地的孩子们不能理解:一个城里的女孩,怎么起了一个乡下女孩才会起的名字?

这是一个长得干干净净的女孩。这是一个文静而瘦弱的女孩。

这个女孩没有妈妈。她妈妈两年前得病死了。爸爸要到干校,只好将她带在身边,一同从城市来到大麦地。除了爸爸,她甚至没有一个亲戚,因为她的父母都是孤儿。爸爸无论走到哪,都得将她带在身边。

葵花还小,她不会去想象未来会有什么命运在等待着她、她与对岸的大麦地又会发生什么联系。

刚来的那些日子,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好大一个芦苇荡啊!

好像全部世界就是一个芦苇荡。

她个子矮,看不到远处,就张开双臂,要求爸爸将她抱起来。爸爸弯腰将她抱起,举得高高的:“看看,有边吗?”

一眼望不到边。

那是初夏,芦苇已经长出长剑一般的叶子,满眼的绿。爸爸曾经带她去看过大海。她现在见到了另一片大海,一片翻动着绿色波涛的大海。这片大海散发着好闻的清香。她在城里吃过由芦苇叶裹的粽子,她记得这种清香。但那清香只是淡淡的,哪里比得上她现在所闻到的。清香带着水的湿气,包裹着她,她用鼻子用力嗅着。

“有边吗?”

她摇摇头。

起风了,芦苇荡好像忽然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武士,挥舞着绿色的长剑,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杀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

一群水鸟惊恐地飞上了天空。

葵花害怕了,双手搂紧了爸爸的脖子。

大芦苇荡,既吸引着葵花,也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惧。她总是一步不离地跟随着爸爸,生怕自己被芦苇荡吃掉似的,特别是大风天,四周的芦苇波涛汹涌地涌向天边,又从天边涌向干校时,她就会用手死死地抓住爸爸的手或是他的衣角,两只乌黑的眼睛,满是紧张。

然而,爸爸不能总陪着她。爸爸到这里,是劳动的,并且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爸爸要割芦苇,要与很多人一起,将苇地变成良田,变成一方方鱼塘。天蒙蒙亮,芦苇荡里就会响起起床的号声。那时,葵花还在梦中。爸爸知道,当她醒来看不到他时,她一定会害怕,一定会哭泣。但,爸爸又舍不得将她从睡梦中叫醒。爸爸会用因劳动而变得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她细嫩而温暖的面颊,然后叹息一声,拿着工具,轻轻将门关上,在蒙的曙色中,一边在心里惦着女儿,一边与很多人一起,走向工地。晚上收工,常常已是月光洒满芦苇荡时。在这整整一天的时间里,葵花只能独自走动。她去鱼塘边看鱼,去食堂看炊事员烧饭,从这一排房子走到另一排房子。大部分的门都锁着,偶尔有几扇门开着――或许是有人生病了,或许是有人干活的地点就在干校的院子里。那时,她就会走到门口,朝里张望着。也许,屋里会有一个无力却又亲切的声音招呼她:“葵花,进来吧。”葵花站在门口,摇摇头。站了一阵,她又走向另外的地方。

有人看到,葵花常常在与一朵金黄的野说话,在与一只落在树上的乌鸦说话,在与叶子上几只美丽的瓢虫说话……

晚上,昏暗的灯光下,当爸爸终于与她会合时,爸爸的心里会感到酸溜溜的。一起吃完晚饭后,爸爸又常常不得不将她一人撇在屋子里――他要去开会,总是开会。葵花搞不明白,这些大人白天都累了一天了,晚上为什么还要开会。如果不去开会,爸爸就会与她睡在一起,让她枕在他的胳膊上,给她讲故事。那时,屋子外面,要么是寂静无声,要么就是芦苇被风所吹,“沙沙”作响。离开爸爸,已经一天了,她会情不自禁地往爸爸身上贴去。爸爸就会不时地用力搂抱一下她,这使她感到十分的惬意。熄了灯,父女俩说着话,这是一天里最温馨美好的时光。

(选自《青年文摘・绿版》)

孤独的心

特别的历史时期,特别的家庭背景,特别的自然环境,葵花,这个小小的女孩流露出她这个年纪不应该有的孤独心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不属于她,在茫茫无边的芦苇荡中她只能独自品尝孤独、恐慌,还有那份与爸爸在一起时的难得惬意。文中的环境描写以及对人物的细腻的心理刻画是文章的亮点。

且读且思

1.对葵花这个小女孩来说,“孤独”的含义有哪些?

2.为什么说“大芦苇荡,既吸引着葵花,也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惧”?

3.文末写葵花与爸爸在一起时的惬意时光与“孤独”是否相矛盾?

4.简要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悲悯情怀・冷眼观世

一河大鱼向东游

曹文轩

一条大河,一年四季都在“哗哗”流淌。河上有船却没有桥。现在人们要在河上架一座桥,可是不知因为什么,在大河中央打下去第一根桥桩后,架桥的人却都又撤走了。并且从此就不架桥了。这根桥桩便独自一根孤零零地站立在大河中央。它原以为会有一根又一根的桥桩出现在大河上,并且与它一起托起一座大桥呢,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也没有见到再有人来打桥桩。它只好再一天一天地等下去。

大河还是那条大河,大河上还是只有它一根桥桩。这年春天,从它的身上居然长出两三根细细的树枝,树枝上还长出几片瘦弱的叶片。它不仅感到孤单,还觉得自己无用:一根桥桩,一根木头,能有什么用处!(1)想到这一点,叶子羞愧地耷拉了下来。飞来了一只鹭鸶,落在了它上面。桥桩很高兴,并感到了一丝安慰。(2)几片树叶摇摆着。鹭鸶在它的身上磨着爪子、磨着嘴,它感到有点儿疼,但它满心喜欢。后来,鹭鸶翘起屁股,喷出一股白色的粪便,把桥桩弄得脏兮兮的。桥桩想对鹭鸶说:“没关系,下场大雨,我就干干净净了。”鹭鸶飞去了。桥桩觉得在水面上飞翔的鹭鸶飞得很漂亮。傍晚,一个捕鱼老人驾着一只小船来到了桥桩身边,将缆绳拴在了它身上。知道老人今天要在这里过夜,桥桩满心喜欢,(3)树叶不住地在风中摇摆着。夜晚,捕鱼老人坐在船头,望着天空的星星,唱起歌来。他的歌很悲凉。

桥桩默默地听着,树叶儿一动也不动。老人一直唱到月亮沉落到远处的芦苇丛中。灯熄了,老人歇了。大河一片安静。桥桩在想: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啊!河坡上,来了一个放羊的孩子。羊群在河坡上吃草,孩子就坐在河坡上。他默默地托着下巴,一动也不动。他依然坐在那里,但过了一会儿开始用泥块或瓦片、石子砸桥桩。

他一下子一下子地砸着,可是没有一次能够砸中桥桩。桥桩很想将身子偏过去让他一下子砸中它,可是它只能纹丝不动地立在那里。从此,这个放羊的孩子天天来到这里。来了,就默默地坐着,不说话,也不唱歌。他坐下来后,就用泥块或瓦片、石子砸桥桩。一下子,一下子……哈,终于砸中啦!桥桩虽然感到有点儿疼痛,但它心里却十分高兴。(4)树叶“哗哗”地响着,像是掌声。不久,放羊的孩子可以做到百发百中了。桥桩被砸得伤痕累累,但桥桩喜欢,喜欢能天天见到这个放羊的孩子,喜欢它不住地用泥土或瓦片、石子砸它,猛劲地砸它。秋后,天天暴雨,大地和河流笼罩在茫茫的雨烟里。放羊的孩子没有再出现在河坡上。

这天,洪水滚滚而来,一些村庄被冲毁了,浪花里翻滚着牛、羊、损坏了的屋顶、翻了的船……一个孩子在洪水中挣扎着,随着洪水的翻滚,迅速地向这边漂流过来。他惊恐的眼睛里出现了那根桥桩。过来了,过来了……是那个放羊的孩子!桥桩在心中不住地呐喊:“抓住我!抓住我!……”放羊的孩子在靠近桥桩的一刹那间,张开双臂,一下子抱住了它,然后往上爬去……洪水越来越大,越来越猛,桥桩渐渐倾斜下来。一个巨浪打来,桥桩被连根拔起,倒在了大水里,激起一大团水花。孩子紧紧地抱着它,在浪花里穿梭着。桥桩竟然不住地驶向岸边。一个浪头过来,它将孩子送到了浅滩上。随即,一排大浪忽地将它又卷进洪流里。它在水面上了旋转了一圈,很快融入许多从上游冲来的木头们中间,与它们一起,挤挤擦擦,相拥相伴,随波而去。孩子站在浅滩上,默默地注视着它渐渐远去。但看着看着,却再也分辨不出哪一根木头是它了。它与它们一起在波浪中沉没,跳跃,忽隐忽显。孩子忽然觉得它们像一条条大鱼在一起游向远方……

(选自《曹文轩美文朗读丛书・一河大鱼向东游》,有删改)

桥桩物语

桥桩独自立在河中央,它曾经感到孤独,也曾经忏悔愧疚。它有着美好的心灵,当能为鹭鸶、捕鱼的老人、放羊的小孩付出和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它又是那样的高兴。我们为桥桩的默默奉献投去敬佩的目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且读且思

1.根据文章情节将下面空白处填写完整。

桥桩苦苦等待大桥建成桥桩愿望落空为鹭鸶的光临感到高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桥桩洪水中救起孩子后又游向远方

2.文中画线的句子均对树叶进行了描写,请分别揣摩树叶此时的心理。

美文赏析范文6

1980年秋,赣中高安市锦江南岸的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了元代珍瓷240件(清理时为239件,后追回散失的一件),其中发现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瓷23件(青花瓷占19件),震惊了陶瓷考古界。令人惊喜的是高安窖藏竟一下子出土了6件标有序号的青花大梅瓶,这6件青花梅瓶每件附盖,端庄雅致,堪称典型的“至正型”青花瓷珍品。每件器盖内壁和器底分别墨书“礼”、“乐”、“射”、“御”、“书”、“数”6字,这6字即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六艺”,其中“礼”、“乐”、“射”、“御”为大艺,“书”、“数”为小艺。这里用“六艺”作为编号,主要是使瓶与盖能对号相合,不致张冠李戴。在梅瓶上书以“六艺”,给器物本身增添了文化氛围,提高了品位,更显其高雅。根据数百件罕见的窖藏瓷器珍品及墨书“六艺”编号,可以推知窖藏主人绝非一般等闲之辈,应是一位长期受当时封建传统教育且深笃“六艺”的达官贵族。

所出6件青花梅瓶造型、胎釉、尺寸等相差无几,为同窑产品。按青花装饰纹样可分为二型,一为青花牡丹纹梅瓶,一为青花牡丹穿凤云龙纹梅瓶。本文着重介绍后者。

青花牡丹穿凤云龙纹梅瓶一式4件,编号分别为“射”、“御”、“书”、“数”。连盖通高48厘米,内口径3.2厘米,底径14.1厘米,梅瓶造型为小口,宽唇平折,短颈,丰肩敛足,平底(底沿刻饰宽沿圈足,甚浅)。器上覆宝珠钮华盖,上窄下宽。盖内与器底无釉。采用传统拉坯法制胎成型,以均匀增大的比例,自底向上分五节提拉至肩。这是元青花特有的拉坯工艺,是识别元青花的标志之一。此梅瓶胫底的裂隙就是梅瓶分段工艺留下的痕迹。器底露胎有“窑红”,附有不规则釉斑,底心见粗糙旋削痕(这些当年制作时的不慎之迹,已成现今识别“至正型”青花瓷的重要特征之一)。盖内塑一短插管,插管上粗下渐收,当器盖上罩时,插管就牢牢固定住瓶口,不致左右晃动和滑落。

全器施青白釉,除盖内与器底无釉,器内壁亦不浸釉。不加修胎,全器分5节组成,器底另接,手感明显。胎体坚实,釉汁晶莹,青料浓艳、青翠。积釉处有深色铁锈斑,并有凹陷现象(这也成为鉴别元青花的重要标志之一)。釉下以青花装饰,盖外壁绘以宝莲纹,以八片开光围饰(由卷草、变体莲纹结合而成)。器身自上至下用弦纹间隔,分饰三组图案。

第一组肩饰为缠枝牡丹穿凤纹,若干朵盛开的牡丹围绕瓶肩一圈,其姿或仰,或俯,或散,或团,无一雷同。枝叶缠绕、婉转互衬,仪态万千。其间所饰的一双张开双翼的凤凰,轻姿翱翔,周围的牡丹枝叶郁郁葱葱,造成一种凤凰在百花丛林中穿舞之态势及“国色天香春满园”之意境,既壮美又幽丽。

牡丹,雍容华贵,绚烂秀丽,人见人爱,为群芳之首,众花之王。唐代李正封《咏牡丹》诗有“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之句,为当时最传牡丹之神的诗句,故誉称牡丹花为“国色天香”。牡丹是唐代以来特别是宋代瓷器上盛行的纹饰,但元代青花上的牡丹已突破前朝只停留在正视或侧视两种形态,所以即使在同一件器皿上所饰的牡丹也是婀娜多姿,各呈异彩。瓶肩上所绘饰牡丹的种种媚态,宛若使人闯进了一处万紫千红的牡丹园,令人目不暇接,大有舒元舆《牡丹赋》所咏的意蕴,“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坼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跌,哑者如醉……”。

凤凰,相传为鸟中之王,与牡丹一样具有王者风范。古代传说,每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认为凤凰为祥瑞之鸟。《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瑞鹰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其高六尺许。”故凤凰有神鸟、仪禽、来仪等美名。在万紫千红的牡丹丛中添上轻姿穿翔的凤凰,更富奇丽景观,给人遐思无限。“笔补造化无天功”,自然界中的大千之美,经过艺术家的笔补造化,才有可能成为寓意深刻的艺术佳作。追求意蕴之美,正是元青花瓷器又一十分显著的艺术特色。

第二组腹饰为祥云腾龙图,即云龙纹。龙与祥云也是我国传统典型装饰纹样。龙,鳞虫之长,从人类最早对龙图腾的崇拜起,龙就被国人神化,誉为祥瑞。自古以来一直被尊奉、景仰、崇拜,以至迷信,最终演化为常用的装饰题材。但作为装饰纹样,龙的形象是不断演变着的,它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到成熟的过程。即由粗糙到精细,由简单到复杂,由朴素到华丽,不断渐进和美化的过程。到了元代,正如梅瓶器腹所饰,龙的造型更为壮美,龙体更加修长、屈曲。这件梅瓶上的龙纹就具有元代龙纹的典型特征,龙头上昂,两眼正视,张口翘舌,双角后伸。细颈疏须,曲腹蛇尾,背鳍整齐,龙鳞细密,肘毛细长,四腿三爪,刚劲有力。龙纹首尾相接,张牙舞爪,作腾飞游动之状。龙纹上下饰以流云纹及火珠纹,使凌空飞舞的气氛更加突出。画面疏密有致,笔意自然流畅。此组云龙纹与肩饰之牡丹穿凤纹成了此器的主题纹饰,寓意龙凤呈祥、天下太平、国色天香、富贵荣华。

第三组胫饰与器盖对应,也用八片开光装饰,开光内采用与器盖相似的纹饰,即以卷草纹和变体莲纹结和而成的宝莲纹,使整个梅瓶形成首尾对应、画面统一、格调一致的装饰风格。

宝莲纹是元青花常使用的附加纹饰之一,一般在肩、胫、盖部的变形莲瓣内(或在其他形状开光内)绘以各式珍宝,如双角、火珠、火焰、银锭、犀角、珊瑚、法螺、火轮、双钱之类,也有重复显现的,因无固定格式,故称杂宝。至明代,杂宝散杂于主纹的空间,并增加了新的内容,有祥云、灵芝、卷轴书画、元宝、磬、方胜、艾草、蕉叶等,有时任取其中八品,也称八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