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经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范文1

【关键词】民营经济 发展 对策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的主角。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发生了重大变化,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大大增强,越来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现阶段仍然存在着多重因素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新的增长源,为促进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财政收入。以池州市为例。2010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25%,年均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近3个百分点。

(二)繁荣了市场经济。民营经济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较强的应变能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促进了公有制企业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通过收购、兼并、租赁、参股、控股等形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不仅实现可自身的扩张,而且对公有制企业资产的战略性重组,产业结构调整起了重要作用,许多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改制后迅速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四)拓宽了就业渠道,维护了社会稳定。民营经济已成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渠道。

(五)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随着私营企业的加速发展,其市场主体地位更加明显,对所有制结构调整起到重要作用。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营经济虽然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而言,还存在观念落后、融资困难、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等问题,有资料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5年,而有些地方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年。影响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层面上,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滞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民营经济存在偏见,思想上有唯“成份论”的观念,认为民营经济就是个人的事,存在厚薄之分。在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以国有经济为主,民营经济难望项背。

(二)民营经济融资困难成为制肘发展的重要瓶颈。民营经济基本上是通过自我筹资、自我积累进行发展的。融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资本积累少,融资渠道单一。二是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不稳定性较大,银行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原因,怕贷、惜贷、慎贷。三是银行实行抵押和担保贷款制度,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很难找到合规的担保人。四是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对国有经济不怕贷大胆贷,对民营经济不准贷的现象突出。因此,民营经济有限的资本额、沉重的利息负担、过短的资金使用期、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但民营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三)民营经济自身先天不足。民营经济发展大多是快速型、家庭式,存在着各种不足。在管理方式上,基本上“老婆管钱、亲戚管帐、自已跑市场”的模式,制约了企业更高发展。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少数经营者违法经营、制假、偷税,另一方面不知依法自我保护,权益得不到保障。人才危机严重,诚信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等也是民营经济存在的重要问题。

(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对民营经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有歧视。权力部门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依法存在。民营企业税费负担过重,收费多,服务少、搭车收费、变相收费等情况时有发生。执法管理部门过多,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现象也不鲜见。

(五)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民营经济由于缺乏引导,加之资源优势不明显,投资项目单一、投资效率低下。大多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简单加工生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一产业少而弱,二产业行业单一,三产业总量不足。全县民营经济占工业经济的80%以上。

(六)品牌建设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全县现在名牌产品没有,著名商标很少。民营经济没有树立自身品牌的意识,市场拓展能力弱,一旦交通瓶颈条件得到改善,本地民营经济将更加缺乏竞争力。

三、加快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齐心协力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思想解放,哪个地方的民营经济发展就快、经济总量就大。振兴经济,实现强区富民发展战略,必须加快我区民营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为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当前要认真学习、领会和理解《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落实和用足、用活、用好党和政府制定、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把民营经济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一项发展区域经济和富民、强区的重大战略来抓,彻底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环境的更优化,推动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水平。一是加快技术应用步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或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科技实力的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协作、合作,或高薪聘请技术专家,或购买技术专利,或让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或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创办民营企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二是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旗帜。政府有关部门要立足我区民营企业和产品的实际,制定品牌经济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区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区暨名牌战略工作意见》,努力培植民营经济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产业,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通过品牌合作、贴牌生产等多种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引导民营企业从分散小规模经营向规模集约化经营转变。三是打造企业管理新体制。要引导民营企业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逐步从个体业主制、合伙制,转向股份合作制、公司制,实现由单体型向产权多元化的混合型转变。要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好企业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他们的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用事业、感情和待遇留住人才,同时要拓宽视野,舍得花钱培养人才,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三)强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一是树立和坚持诚实守信的信用理念。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兴业之基。一些全国知名大企业的供货商,其经验就在于他们始终做到产品过硬,守信兴业。因此,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在做到政务诚信的同时,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树立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思想和意识,增强信用理念。二是探索建立担保机制。尽管各级有关文件明确指出,民营企业在流动资金和项目配套资金贷款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的扶持政策和待遇,但是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是不争的现实。要拿到贷款,必须要有担保。因此,应当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和尽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和融资难问题创造条件。三是建立银企联谊制度。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因素,企业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尚不密切,互信程度偏低,企业特别是新建企业迫切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有所作为。通过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恳谈会、项目推介会、信贷供需对接会,加强银企沟通和彼此诚信,努力争取银行贷款的支持和倾斜。

(四)营造良好环境,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一是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重点和具体措施,宣传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民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二是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首先,要做好“知情”工作。有关职能部门要创造条件,或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或组织讲习班,或将有关文件发放到他们手中,努力解决人们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其次,要在用足用活政策上下功夫。特别是认真做好上级政策与当地及企业自身实际相结合的文章,本着“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规范、调控和扶持效能。三是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活动和“平安、诚信”建设,为民营经济从业者营造一个安居乐业、公平竞争的浓厚氛围。四是帮助民营企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方面,全区各项招商引资活动,都要吸收民营企业参加,促进民营企业加强与大企业、大财团的联系,采取联合、兼并、重组、集聚等形式,吸纳外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借梯上楼、借势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区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突出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项目策划推介,千方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壮大一批实力较强、社会贡献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民营经济更大更好地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范文2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反映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对2006-2014年民营经济总量、规模、进出口、民间投资等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结合调查研究,反映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合理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最有前景的增长点。但是,我省民营经济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民营企业面临着用工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凸显。为此,今年我们随机抽取786户民营企业、422户个体经营户进行了重点调查,目的在于客观剖析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压力、存在的差距,提出民营企业转型发展路径和举措。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稳定增长。2006—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民营经济总量由2006年的2145.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7416.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4倍,年均增长14.4%,高于全省GDP年均增速3.8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9.3%,比2006年提高14.7个百分点,比重稳步提升。这九年间,全省民营经济增速经历了先加速后放缓的过程,但始终高于全省GDP增速。

2.民营经济规模日益壮大。一是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4年底,全省民营经济户数191.3万户,比2006年增长8.0%,其中民营企业21.6万户,增长38.5%;个体工商户169.7万户,增长5.0%。二是注册资本快速增加,2014年,全省私营企业实有注册资金总额5937.3亿元,比2006年增长4.8倍;个体户注册资金总额636.4亿元,增长2.2倍。

3.民营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发展。2006—2014年,全省民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增速以年均26.4%快速增长,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高12.8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5748.3亿元,比2006年增长3.8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4%,比2006年提高21.2个百分点。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432.1亿元,比2006年增长6.2倍,年均增长27.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1.5%;利润总额301.0亿元,比2006年增长6.9倍,年均增长32.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30.6%。

4.民营经济社会贡献继续加大。一是缴税总额持续增长,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纳税总额达到862.5亿元,比2006年增长3.0倍,占全省税收比重为39.1%,比2006年提升13.6个百分点。二是拉动就业能力逐年提高,九年间,民营经济安置就业人员继续增加,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力量。截止2014年底,全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723.3万人,比2006年增长34.2%,其中民营企业从业人员283.6万人,增长33.3%;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39.7万人,增长34.7%。

5.民营经济成为全省对外贸易主力军。从进出口总额上看,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进出口210.4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5倍,其中私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10.3亿美元,增长1.5倍;个体进出口总额1086.0万美元,增长7.0倍。从比重上看,民营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比重为54.1%,比2006年下降12.0个百分点。

6.民间投资表现活跃。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省民间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攀升。2014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额为6068.8亿元,比2006年增长7.9倍,年均增长36.6%,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10.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额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63.3%,比2006年提高32.7个百分点。

二、民营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1.民营经济总量偏少,增速慢,发展差距明显。我省民营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我省民营经济总量与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广东等省份相比,差距明显。2014年,我省民营经济总量完成7416.4亿元,而河北、山东、广东、江苏、安徽等省的民营经济总量均超万亿元,分别为19894.4亿元、26935.8亿元、35070.6亿元、43869.0亿元和11946.0亿元。二是增速相对较低,2014年,我省民营经济同比增速6.1%,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低于河北省民营经济增速为7.5%、山东省9.3%、广东省8.3%、江苏省9.2%、安徽省9.2%。

2.企业规模偏小,总体竞争力有待提升。一是民营企业规模优势不突出,2014年,全省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30户大型企业、284户中型企业、2972户小微型企业,分别占全省民营企业户数的比重分别为0.9%、8.6%和90.5%,大型企业户均工业总产值11.3亿元、中型企业户均3.9亿元、小微型企业户均1.5亿元。目前企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的民营企业仅有9户。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全省民营企业缺少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聚程度偏低,进而影响民营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从全国工商联的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看,我省只有4家跻身国内民营企业500强,排名分别为第123、170、356、397位,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浙江和江苏两省为民营企业500强主要集中地,浙江省入围企业为138户、江苏省91户;与辽宁、吉林两省份相比,位次居中,辽宁省入围企业为6户、吉林省1户。从宏观上看,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49.3%,与其他省份相比比重偏低,同一时期,吉林省、河北省、广东省、安徽省这一比重分别为51.1%、67.6%、51.7%和57.3%。

3.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取消和下放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从调查中发现,有62%的被调查民营企业期望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60%的被调查民营企业期望降低优惠政策门槛,加大扶持力度。从宣传角度看,知晓率低,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786家民营企业中,对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了解的仅占26%;部分了解的占58.7%;不了解的占15.3%。这一方面说明企业对相关政策关注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有关部门与民营企业之间互动不足。从政策实施角度看,企业仍有较大期望。被调查民营企业中,60%希望进一步增加扶持政策;33.6%希望进一步减少收费;37.5%希望扩大税收优惠政策受益范围。

4.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全省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虽有一定缓解,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资金问题仍然是困扰民营企业的重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中仅有33户认为融资容易,仅占被调查企业的4.2%;724户被调查企业是自筹资金,比重为92.1%;244户企业从银行贷款,比重为31.0%,仅有14户企业获得财政补贴,比重为1.8%。被调查企业中认为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不足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的企业分别为327户、202户,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41.6%、25.7%。

5.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全省民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短、产品整体水平偏低、技术含量较低、精深加工产品少等问题,资源型产品、初级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调查显示,786户被调查民营企业中,有124户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深加工产品,占被调查企业的15.8%,其中大型企业10户、中型企业19户、小微型企业95户。仅有40户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占被调查企业的5.1%,其中大型企业仅1户、中型企业仅8户。

6.人才资源匮乏制约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面临的管理竞争、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本质上是面临着人才的竞争。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用好人才更难,已经成为民营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调查显示,一是学历偏低,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中,从业人员7.3万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占0.3%,大学本科占7.3%,大学专科占15.5%,中专及以下占76.9%。二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缺乏,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企业需求高层次人才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经营管理人才,41.7%的被调查企业反映缺少经营管理人员,位居调查问卷榜首;另一类是专业技术人才,33.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缺少高级技工,位居调查问卷第二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对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不够,据问卷调查显示,62.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工资待遇低是人才引进难的主要原因;33.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企业发展前景不理想是人才引进难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多数民营企业用人观念注重现实,愿意接受“招来即用”的有工作经验的实用人才,不愿招收新人培养。

7.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大多数起步于小作坊,从门槛较低的领域进入,技术含量低,靠自有资金发展,这是民营经济最初发展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能力,才能实现产业升级。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民营企业存在着大型企业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小微型企业基本无研发机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在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78户,仅占被调查企业的9.9%。其中大型民营6户,中型14户、小微型58户,分别占被调查大型、中型、小微型民营企业的33.3%、17.1%、8.5%。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为5.3亿元,占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的1.2%。按国际通行标准,研发经费的投入只有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其中大型企业3.7亿元,占被调查大型企业销售收入的1.9%、中型企业1.3亿元,占被调查中型企业销售收入的0.8%、小微型企业0.3亿元,占被调查小微型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0.1%。

8.资源型民营企业面临困难。资源型企业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了一条关联度高、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的产业链,当主导产业发展受阻,资源型企业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是煤城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全省煤炭企业经营困难持续增加,煤炭价格低迷、能源结构调整、进出煤冲击、环保压力增大等诸多原因导致煤炭企业生产履步维艰。

三、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树立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改进工作作风。深化改革,积极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用地、财税、创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优化法制环境,对我省的地方性行政法规进行清理,切实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法律保护,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经营权、财务权和名誉权,营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优化社会环境,建设诚信社会,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契约精神,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的黑恶势力,形成尊重、支持、善待民营企业和依法规范管理的良好社会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的重点民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产品配套和专业化协作,带动企业的集群和产业链条的延伸,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集群化发展格局。提升传统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我省资源、科技和产业基础优势,引导相关民营企业进行产业战略性调整,重点发展发展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绿色产品、矿产开发等优势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品结构从低端向高端和高附加值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打破企业融资困境。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投资热点、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等领域的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实现银企双赢。

4.提升品牌培育意识,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根据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运用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合作,加快形成一批竞争能力较强,能带动行业跨越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民营企业与民营资本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培育发展一批电子商务重点企业,鼓励制造业企业为适应电子商务特点和网络消费方式,对产品设计、品牌推广、营销方式、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创新转变,加快重点行业生产数字化和生产智能化的进程。鼓励民营企业依托产业优势,打造质量过硬的知名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5.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组建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完善产业创新链和技术供应链,提升自主创新水平,通过贷款贴息、投入补助等方式,对研发企业给予资助,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引导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健全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合作新机制,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生产化,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推进企业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民营经济发展范文3

关键词:民营经济;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民营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成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聊城市为例,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10.21万户,资本金数额25.61亿元;私营企业实有1.70万户、注册资本(金)为620.39亿元。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近10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4%,占新增就业人员的90%以上,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市GDP的百分之六十多,税收的一半,85%的用工在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安排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财政增收的生力军,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从我市民营经济自身发展情况看,民营经济规模还不够大、水平还不够高,与南方和我省东部先进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1.总体规模小。与江苏、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我们一个县的经济规模只相当于人家一个比较好的乡镇。江、浙民营经济先进市、县、乡镇从事工商业的户数已达全部人口户数的80%以上,而我市则不足10%。2.产业层次低。我市民营经济的主要产业多处在产业链条的低端,科技含量较低,初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缺乏高端和战略新兴产业。3.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市民营企业普遍起步门槛低,很多企业低水平重复投资,产品竞争力不强;一些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企业制度不规范;在企业管理上,制度不健全,多数是家族式管理,作坊式经营,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有的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差,短期快速发展后就走向衰退甚至破产。4.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科技进步比较缓慢,高附加值产品少,科技投入不足,新上项目面临资金、用地、高素质人才等因素制约,致使民营经济新生增长点不够多,投入增长势头不够强,影响了企业的做大做强。

(二)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制约因素还比较多

1.融资难、融资贵,资金缺口大。今年以来,受国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的影响,广大中小企业普遍感觉到融资难、融资贵,资金缺口明显加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上浮30%-70%;我市中小企业在民间的融资年利率大多在15%-20%之间。据对全市中小企业的资金情况调查来看,全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在100亿元以上,有的企业资金链已出现断裂的危险。

2.受通胀影响,能源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据调查,企业用煤炭、钢材、铜材、棉花、聚乙稀等价格均有大幅增长,幅度在5%-96%,且涨跌不稳,既增加了企业成本,又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可替代性较强,无法通过价格机制将成本转嫁到产品中去,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严重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3.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度上升。据调查,当前我市民营企业劳动力流动频繁,“普工荒”和“技工荒”局面并存。企业平均工资同比提高20%以上。4.人民币升值较快。人民币升值,造成出口型民营企业成本增加,普遍不敢接长订单,产品出口减少,利润率下降5.土地制约因素仍比较突出。近年来工业用地指标减少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用地形势日趋紧张,部分项目因土地无法落实而不能开工建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

(一)促进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升级

国家的科技创新力量和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应大力引导这些创新资源为民营服务。加强民营经济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规划,支持引导科研机构开发民营急需的技术。设立技术创新平台,按照“政府支持、企业自治、市场化运行”的原则,为民营提供技术研发的服务,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

(二)推行“一乡一品”、“一镇一业”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把特色产业作为撬动我市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借鉴全国“千强镇”的发展模式,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镇一业”等块状经济、特色经济,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高区域特色产业配套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加快我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一定要在培育产业龙头企业上狠下功夫。鼓励产业内企业加速自我积累,实施兼并重组,搞好资本运作,实现低成本扩张;鼓励产业内企业,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借助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更大范围的产业链接,做到低风险运行,“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向跨国企业发展。鼓励产业内企业在本区域内搞好生产经营配套,积极扩散上下游产品,发展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当地千家万户及大量中小企业的骨干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

要把提素质塑品牌作为战略举措来提高我市民营经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信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民营企业搞好内部管理,摒弃家长式管理,用先进的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五)搞好公共平台建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要加快行会、商会、融资担保协会、培训、检测检验、市场开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民营经济发展范文4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展望未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浙江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转变,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发展,由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向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

民营经济;机遇挑战;发展思路

一、新形势下浙江民营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浙江进入了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民营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从有利条件看:

一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持续多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这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并购企业、收购品牌、招揽人才、建立营销网络等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发达国家为防止经济萧条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宽高技术出口限制,一些一流人才也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这为民营企业承接新兴产业转移,引进高端技术、高端装备和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趋于同步、快速推进的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入了全面提升的时期。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都将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这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也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创造了新的商机。

三是实施“四大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浙江谋划和争取国家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后得到国务院批复。去年3月28日,国务院又批准温州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一年的时间里,浙江拿到了“四大国家战略”,这是中央基于全国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这些战略举措的深入实施,将为民营经济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四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带来的机遇。国务院2005年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10年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基本构成了促进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同时,浙江也先后制定出台了扶持中小微企业、支持浙商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和实施办法。这些导向明确、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浙江在抓住民营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当前,国际市场低迷,贸易摩擦加剧,欧美国家债务危机加深,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节能减排形势更趋严峻,特别是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将长期并存。这使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二是各种经济资源和劳工成本上升带来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遇到了用地难、用电难、用工难、融资难以及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和工资成本快速上升等问题,使那些靠“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的民营企业面临生存的考验,迫切要求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求生存、谋发展。

三是民营经济优势弱化带来的挑战。近年来,全国许多省市都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政策举措,在一些领域抢占民营经济发展先机,特别是在大力扶持本省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采取积极的举措吸引一大批浙商落户当地投资兴业,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浙江民营经济的领先优势已相对弱化。

四是民营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带来的挑战。从产业层次看,多数民营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85%,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从企业结构看,民营企业中大企业数量偏少,体量偏轻,对广大中小企业带动性不强。从治理结构看,不少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管理模式、营销方式、激励机制等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二、促进浙江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发展。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民营骨干企业,引导其走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形成一批带动力大、辐射面广、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力扶持和发展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做精做强,尽快形成大中小企业梯次结构、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增强民营经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参与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关键领域联合攻关,建立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各类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实验室和检测中心向民营企业开放,推动民营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共同建立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三是鼓励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高层次技术和人才。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走出去”步伐。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区域交流与合作,有序“走出去”到省外建设经贸合作区和产业园区,并鼓励把研发机构、高端制造、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留在省内。要进一步加强“引进来”工作,大力引进浙江亟需的新兴产业项目、高端技术和装备以及高层次人才。

四是促进节约集约和节能减排,推动民营经济集约发展。要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的核心区。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集群品牌竞争力。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鼓励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绿色企业创建行动,继续深化结构减排、科技减排等措施,有序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加快解决行业性、结构性的突出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姚先国.浙江经济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评析.浙江社会科学,1999,3.

民营经济发展范文5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生力军。近年来,岚山区依托港口等区位优势,民营经济蓬勃迅猛发展。本文从税收角度对辖区民营经济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展开思考。

[关键词]

民营经济;税收职能;纳税服务

一、岚山区民营经济税收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底,岚山区共有民营经济5868户,其中,民营个体3957户,民营企业1911户,涉及批发业、零售业等43个行业大类、206个行业小类。2014年度共计完成税收收入195150万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98.48%,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区经济税收的主体。

二、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2014年以来,岚山区国税局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税务部门职能作用,立足辖区民营经济企业税收征管与服务实际,从用足用好税收政策、优化纳税服务、营造公平税收环境三方面入手,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一)用足用好税收政策,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落实好税收扶持政策,是发挥国税职能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充分运用小微纳税人税收优惠、所得税优惠等税收政策手段,最大限度地释放税收政策效应,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输血壮骨”。一是强化税收政策辅导。针对辖区民营经济特点,一方面,通过纳税人学校、专题宣讲会、上门辅导等多种载体,开展增值税起征点上调、营改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出口退税、福利企业等税收政策的宣传辅导。另一方面,成立由12名业务骨干组成的税收咨询专家团队,定期到民营企业开展“一对一”政策辅导和宣传,提高辅导宣传针对性,帮助企业理解掌握政策。二是引导和扶持创业投资。发挥税收政策积极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生成,让发展更“快”。积极落实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涉农优惠等税收政策,培育和促进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发展。三是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挥税收政策导向功能,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发展更“优”。2014年以来,我局兑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95万元,落实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2723328万元,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1426万元。全力抓好营改增试点工作,532户营改增企业,减税11200万元,促进了辖区经济结构转调。为89户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80369万元,有力地扶持了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优化纳税服务,服务民营经济纳税人发展一是开展需求调查,提高服务针对性。针对民营经济企业的特点,广泛开展纳税需求调查,利用税企QQ群、短信平台以及问卷调查等途径,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民营企业开展意见征集和需求调查活动,累计发放调查问卷700余份,现场解答纳税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300余人次,征集民营企业纳税人意见建议46条,为改进民营企业纳税服务方式方法提供了资料依据。二是着力提速增效,减轻纳税人负担。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该局归并办税项目,简化办税流程,取消26项涉税文书报表,推行部分业务免填单服务,月度申报资料改为年度一次性报送,资料报送总量压缩60%。减轻了纳税人负担。同时,开展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对办税服务厅进行升级改造,办税窗口由5个增设至8个,增设VIP窗口,建设厅内自助办税区和24小时自助办税区,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理,窗口办税效率提升30%以上。三是建立便民服务点,实现“家门口办税”。针对中楼镇纳税人反映较为普遍的办税路途遥远、不方便的问题,我局与地税局、中楼镇政府联合设立了中楼镇办税服务站,每周三派工作人员到服务站为该镇纳税人集中办理所有涉税业务;在全区8个乡镇建立普通发票委托代开点,代开普通发票的纳税人可以及时就近办理代开业务,让边远地区、乡镇的纳税人享受到了“家门口办税”的便利。四是开展税收风险提醒。加强民营企业涉税数据的采集,将钢铁、港口和石化三大行业,从8个方面、99个小项对企业进行风险的评估、评价,开展税收风险提醒。今年共对3大行业的4户纳税人进行了风险测试,向企业提供了17条异常管理指标数据,提出26条管理意见和建议。同时,针对在稽查、评估过程发现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税收政策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通过发送《税收风险提醒书》的方式进行告知,辅导企业规避涉税风险点,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减少不必要的涉税风险损失。2014年,共计对222户企业发放《税收风险提醒书》,帮助企业规避涉税风险200余项。

(三)规范执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一是打造高效廉政队伍。持续对内开展廉政、作风建设,加强干部法治教育,严明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切实维护好民营企业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强化政务公开。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税务行政裁量权的适用范围和标准进行细化,约束税收执法人员合法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按照公开权力清单、执法清单的要求,通过政务公开栏、外网、媒体等方式公开信用等级评定、一般纳税人认定、行政审批等事项流程,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规范进户执法。制定《关于加强进户执法管理的通知》,成立规范进户执法工作协调小组,严格落实进户执法准入制度,明确进户执法管理的范围和程序,统筹安排进户执法。四是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制定年度税务稽查工作计划,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税收违法犯罪行为,分区域、分行业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促进民营经济等各类市场主体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

三、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充分发挥税务部门职能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统筹抓好各项扶持政策落实。民营经济在岚山区处于主导地位,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对于促进其发展至关重要。建议组成政府主导、税务部门参与的扶持领导小组,密切关注经济、财税等政策变化情况,统筹政策落实,定期分析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政策调整对区域内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吃透政策、算透账,确保财税政策运用效益最大化。

(二)加快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推进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加快重点产业、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等扩能改造项目建设,推动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同时,积极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以“营改增”为契机,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培育和壮大物流、医药、高新技术、蓝色经济等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努力培植新税源。

民营经济发展范文6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发展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逐渐成为推动安阳市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社会投资、增加出口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整体上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从企业自身素质看,民营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集中度不高、产业协作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等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创造条件,进一步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民营经济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安阳市民营经济状况分析

随着安阳市政府对政策、体制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和行业限制的进一步放宽,安阳市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并引导民营企业投资于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领域,提倡全民创业,并加强创业指导,逐步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完善金融信贷、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服务,使安阳市的民营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1、基本状况

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安阳市实有国有、集体企业6325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52%。除国有、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户数因为政策性原因呈下滑趋势外,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实现快速发展,增长速度都在两位数以上。其状况如下。

(1)私营企业。2010年6月底,安阳市实有私营企业15983户(其中个人独资企业2139户、合伙企业361户、有限责任公司13478户、股份有限公司5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04%;投资者人数4172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98%;雇工人数104147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19%;注册资本2728087.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17%。今年上半年私营企业新开业1433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4%。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实有私营企业11582户,占总户数的72.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72%,发展速度最快。第一产业实有私营企业352户,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2.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62%。第二产业实有私营企业4049户,占总户数的25.3%,发展速度最慢,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09%。批发和零售业为私营经济首选行业。从行业结构看,在已登记的15983家私营企业中,位于首位的仍是批发和零售业,有8259户,占总户数的51.77%;其次为制造业3436户,占总户数的21.5%;第三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821户,占总户数的5.1%。

(2)个体企业。2010年6月底,安阳市实有个体工商户107194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6.06%;从业人员为24853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5.51%;资金数额190932.5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0.88%。对于个体工商户来说,由于第三产业的服务属性,且进入门槛较低,更适宜规模较小的个体工商户这种经济组织开展经营,因此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都选择从事第三产业。因而,进入的批发零售业居各行业之首。目前,安阳市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有96430户,占总户数的89.96%,资金数额149787.54万元,占总资金数额的78.45%。第二产业个体工商户有10432户,占总数的9.73%;第一产业个体工商户有332户,占总数的0.31%。从行业分布情况看,最多的是批发零售业,有69746户,占总户数的62.07%;其次为住宿和餐饮业,有11699户;第三为制造业,有10289户;第四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有9880户。增长最为迅速的是批发和零售业。

(3)农业合作社。2010年6月底,安阳市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02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19户,增长314.49%;成员总数1287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425人,增长189.16%;出资总额120788.24万元。主要分布在以种植业为主的5个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现金出资,其中出资100万元以下的1535户,占总数的76.67%;出资100―500万元的446户,占总数的22.28%;出资500―1000万元的16户,占总数的0.8%;出资1000万元―1亿元的5户,占总数的0.28%。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市场准入门槛低,容易进入;二是优惠政策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三是被确定为乡镇政府年终考核目标,得到基层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

2、发展特点

(1)产业规模得到快速扩大,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势头。2010年安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7.26亿元,增长27.17%,实现利润182.75亿元,增长34.02%;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利润176.1亿元,增长30.1%。其中,民营企业总资产贡献率47.9%,成本费用利润率13.6%,资产负债率37.6%,产品销售率98.5%,全员劳动生产率292096.0元/人年。优势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安阳市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4家,其中50亿元6家,10亿元37家,5亿元35家。

(2)民营企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投入的不断增加、结构的不断优化,一批新能源骨干企业异军突起,一批新能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带动了秸秆发电、风能发电、车用沼气、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合成二甲醚等相关项目建设,新能源产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安阳市被授予“全国光伏产业基地”称号,形成冶金建材、煤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纺织和新能源即“6+1”的主导产业新格局,新能光伏产业成为安阳市经济发展新引擎,同时还被纳入省重点支撑产业。安阳市新能源谷建设已具雏形,成为安阳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3)民营企业战略重组取得重大突破。安阳永兴钢铁与沙钢集团实现战略重组,河南永煤集团与安阳鑫龙煤业实现战略重组,安阳铜冶四大煤化工企业与永煤、沙钢、宝钢达成合作意向;安阳昌泰公司与中房集团签订战略管理费用协议;以鑫盛机床为核心,整合安阳周边13家加工制造资源,形成数控机床产业集聚区;汤阴豫鑫木糖公司与丹麦丹尼斯克公司合作组建了丹尼斯克甜味剂公司;支持无缝钢管生产企业联合重组,打造无缝钢管生产基地等。安阳市煤炭兼并重组基本完成,煤炭企业资源得到优化整合,确保了煤炭行业安全发展。通过企业间战略重组,安阳市产业链条不断丰富和完善,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

(4)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各个环节。现有70%的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横向联系,部分企业成为科研院所的试验基地。13家企业技术中心被确定为省级技术中心,4家企业被确定为省创新型企业,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安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2.2亿元,增长29.7%。

(5)吸纳就业能力提升。由于私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对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城镇下岗职工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吸纳了大量城乡剩余劳动力,改变了安阳市的就业形势,减轻了就业压力。民营经济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后民营经济在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方面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安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外部环境差

目前在发展民营经济环境方面,部分地方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行为,严重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形象,挫伤了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同时,在法规制定和优惠政策的落实上仍不尽如人意,经营领域开放程度低。大部分民营企业认为政策法规环境“一般”,许多方面的政策法规亟待改善和配套,市场进入门槛高。由于政策不到位,民营企业在贷款、用地、出国、招聘、引进技术、申报项目等方面都受到制约。

2、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一,符合民营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贷款业务少,银行在开办各种贷款业务时,没有针对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适应性贷款业务,例如无形资产抵押、品牌抵押等。第二,贷款审批程序和环节多,贷款范围小。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在执行国家政策时,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采取的实际做法明显不一,尤其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民营企业想在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民营经济主体惜贷和不贷,同时也缺少针对民营经济主体的专门的融资平台。第三,对民营企业所有制的歧视。在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兼并和收购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小,给企业直接融资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第四,非国有金融部门缺乏。一方面是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堵塞,另一方面是一直没能较好地发展一个与民营经济对应的非国有金融部门,没有发展一批与民营企业业务需要相适应的非国有中小银行,目前虽然存在一些中小金融机构,但由于其自身规模较小,融资能力弱,不能担当起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任。

3、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民营经济由于自身因素,规模和产量往往很难突破。通过调查发现,安阳市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龙头民营企业屈指可数。如目前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的达12122户,占总户数的75.98%;100―500万元的2676户,占总户数的16.75%;500―1000万元的为667户,占总户数的4.17%;1000万元―1亿元的为509户,占总户数的3.2%;亿元以上的为9户,占总户数的0.06%。其次,档次偏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民营企业发展基本局限于本地资源型产业和传统产业,新上项目普遍起点较低,有的项目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能够挤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较少。

4、人才匮乏

安阳市大部分民营企业仍沿袭传统的家长式、家族式和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企业制度还处于低水平阶段,经营管理上有很大的漏洞,缺乏竞争机制和经营管理战略,没有明确的目标,决策随意化。调查表明,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都是以丈夫当家,妻子管钱,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做工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存在。一部分民营企业实现温饱以后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封闭自守,不愿意合作,难以发展壮大。另外,大部分民营企业不注重培养人才,在人才使用上短期行为严重,重使用,轻培养,长期缺乏技术骨干、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

三、促进安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1)优化政策环境,放开经营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以外,凡是鼓励和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领域,内资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凡是国有企业享有的待遇,民营企业都可以享有。对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要鼓励民营经济进入,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拓展其发展空间和领域。对现行相关政策进行清理和修订,取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限制,破除体制限制、地区分割、行业壁垒和人为障碍。鼓励民营业主投资安阳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旅游、电力、供水、公交、污水垃圾处理、环卫、绿化、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城乡基础和城市公用事业建设。

(2)优化经营环境,放水养鱼。合理界定民营企业征收的税种和税率,切实落实民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尽量减少土地使用税,逐步降低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滥收费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涵养税源,培育壮大民营企业。

2、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1)创新金融体制,吸引民间投资。积极发展新型金融机构,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形成民营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探索建立社区银行,加快发展一大批布局合理的村镇银行,大力支持发展财务公司、担保公司、融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

(2)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通过财政预算、税收补贴、土地费出让等多种途径积极筹措担保资金,认真组织实施担保贷款,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工商、税务、银行、统计、法院等部门要共同参与建设信用体系,包括扩大贷款担保公司规模,组建新的股份制担保公司,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化的信用担保服务。

(3)加快诚信建设步伐,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制定实施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制度,鼓励支持成立民间信用协会,引导、约束和激励民营企业诚信守法。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氛围,帮助民营企业建立诚信守约机制,提高诚信经营意识。对正常发展、合法经营、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要在贷款上予以倾斜,支持其做大做强。对那些素质低下、信誉较差,有钱不还、恶意拖欠的民营企业,要以法律法规严厉制裁,减少金融风险。

3、推动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1)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鼓励民营企业积极研发新产品,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加快民营企业产业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2)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相结合,鼓励民营企业投资交通、通信、旅游等传统行业以及以科技教育、信息咨询为代表的新型行业。安阳市是第三产业欠发达地区,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最具活力、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兴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3)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市场。推动安阳市民营企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培育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推动形成专业镇、专业村、专业街和专业区,构成群体优势,扩大民营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加快人才培养,为民营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1)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专场招聘会或召开人才新闻会,为企业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2)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首先是培训企业家队伍,探索开办适合民营企业家需求的专业和课程,提高民营企业法人素质。其次是培训企业实用人才,整合大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有计划、按步骤、分类别实施民营企业人才培训。

5、加速集聚区经济建设步伐,构筑民营经济发展新平台

(1)加快发展集聚区经济,搭建经济发展平台,是民营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成功经验,也是加快安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捷径。工业集聚区和商贸市场是聚集民间的“物流、人流、资金流”的重要场所,是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优势,促进块状经济和发挥龙头企业影响作用的有效方式。

(2)引导民营企业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项目开发,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大力促进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生产、连锁经营,形成现代化的产业群和经营链,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经营,提升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