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复杂记叙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复杂记叙文范文1
1.复杂工程问题的情境。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情况基本相近的情境,把学生引人到期望应用课程内容要求的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是指与问题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变化相关的背景、场景和场地,它既可以是对问题所在真实场景的模拟以再现问题的性质,一也可以是问题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现场以深入了解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有二:一是能够让学生在问题产生和形成的背景或环境中“身临其境”地发现问题和了解问题,以使得对问题本质有清晰的把握;二是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兴趣和探究激情,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驱动力,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复杂工程问题的情境必须根据拟引人研究性学习的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进行创设。教师在按照本文第二节的要求设计好复杂工程问题后,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前,就需要考虑该问题情境的创设。复杂工程问题情境的主要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①校外工程实际场地,包括企业生产车间、产品研发基地、工程施工现场、大型工程实验室、工程实践基地等;②校内工程实践场地,包括工程训练中心、工程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项目研发中心等;③教师针对问题模拟的情境,包括物理情境、仿真模型、视频情境、多媒体演示等。不论复杂工程问题的情境的创设是基于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但均需要辅以教师、工程师或专业技术人员对问题情境的描述和解说,如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的阐述、工程师在工地对在建项目的介绍、工业产品研发人员对新产品的说明等。
需要指出的是,复杂工程问题情境的来源十分丰富和开放。在上述三方面主要来源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①工程学利一专业的前沿发展报告;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报告;③工程利一技的专题报告;④与工程相关的网站。在创设情境时还可以引用相关的媒体信息,如文本、图表、图片、音像、多媒体课件、视频剪辑等。以上这些均有利于相关复杂工程问题情境的设置。
在创设复杂工程问题的情境时教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要通过一些或系列与复杂工程问题相关的子问题形成整个复杂工程问题的情境,反过来说,复杂工程问题的情境要能够对学生产生一些或系列相关子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十分重要。正是这些问题及其形成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去学习、思考、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复杂工程问题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进而将各种知识和原理的掌握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事实上,研究性学习正是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切人点,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2.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活动。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活动主要指发生在课堂内的、在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各种教学行为,主要有教师讲授、教师解惑、师生互动、专题讨论、学生展示等活动,在设计这些教学活动时既要考虑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又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这是因为,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主要课程内容的学习,而互联网环境和条件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和获取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教师讲授活动的设计包括讲授内容的确定和讲授方式的选择。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课程内容应该是教师通过分析认为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借助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仍不能够掌握的那些知识、原理或方法。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既要考虑学生的学利‘基础和学习风格,又要有利于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知识方法及其基本原理的掌握。因此,在设计讲授活动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讲授内容和方式。
教师解惑活动是指教师针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后仍不能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进行的讲解或解答。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采用混合式学习,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学习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以及可能的M()<)C、课程资源,自主学习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需要的相关内容,同时将不能理解的知识点或疑点及时传递给教师,以便教师课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设计解惑活动时,教师需要在学生反馈的问题中筛选出具有普遍性的知识点和问题进行准备,同时留有时间让学生继续完成课下没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和争论,以深人掌握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活动是指课前汁划并设计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针对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开展的交流沟通。虽然它不同于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上随机性、经常性的师生互动,但在时间安排上仍是灵活的。这种互动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能够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解答;二是能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参与;三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设计这种活动需要注意三点:①互动主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普遍兴趣,应该主要包括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②教师能够把握互动的进程;③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实现互动目标。
专题讨论活动主要是针对如何应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要的工程原理和方法而专门开展的研讨活动。这种活动开展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具备分析研究复杂工程问题的知识和初步能力。专题讨论活动的设计包括专题确定、人员分工、准备时间和课堂组织。专题的选择既要考虑对相关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又要与引人课程的复杂工程问题关联,专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专题讨论往往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既可以各组同一专题,也可以各组不同专题;不论什么专题均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课下准备时间,因此教师需要提前布置专题讨论活动的安排;专题讨论活动在课堂上的开展需要强调两点:一是每一位学生均要参与;二是鼓励不同组之间提出批判性意见和改进建议。
学生展示活动主要是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法或方案等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演的活动。这项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展示主题的挑选和其它学生的参与等方面。展示主题应该挑选具有代表性或创新性的主题,代表性是针对所解决的问题是多数同学面临的问题;创新性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或方案上的创新。这些主题要能够对其它同学有重要的启发或示范作用,以使多数学生能够受益。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活动,尤其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批判性地看待和评价展示内容。
为了最有效地提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在开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形成性(也称“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强调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投人,这是因为评价自身能够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和投人;二是减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失误,这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进展情况和学习效果,能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改善学习效果;三是注重发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上的个性特点,这是因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自由地采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一方面要从合作结果评价小组和分工、协同与合作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个人的贡献大小评价其在小组中作用的发挥。
3.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必须的外在条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学习环境是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组合。其中学习资源包括学习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学习的认知工具、学习的场地空间和学习的辅助者(包括教师、辅导者、工程技术人员等)等;人际关系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其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相关人员之间的人际交往。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学习环境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学习环境的主要平台。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源可以分为基本信息、专业基础信息和专业信息。基本信息主要存在学校图书馆,专业基础信息一般存于专业所在学院资料室,专业信息主要由专业系、教研室或教师本人所拥有。因此,教师及相关教辅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着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这一目标任务设计、整理和编辑专业信息资源。专业信息资源包括课程内容学习相关资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需要的资源两方面。课程相关资源包括课件、视频、文献资料及相关的M()()C、课程;解决问题需要的资源包括专业工具书、数据库、规范标准、建模软件,以往工程项目或产品的设计方案、评估报告、预算书、施工或生产进度计划等,在校内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应该与校外信息拥有者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最终呈现给学生的专业信息资源应该具备三个特点:①信息量足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②形式多样,便于检索和使用;③层次结构合理,能够满足不同程度学生需要。
学习的认知工具是指获取、保存、处理和加工信息的工具,但对研究性学习而言还应该包括知识构建、通讯对话、评价反思工具,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要的主要是数据处理、比较、分析方面的工具,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统计、预测和建模工具。学习的场地空间是指供学生进行学习、讨论、交流、实践的校内教室、图书馆、资料室和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实体场所。上述工具和场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条件。
复杂记叙文范文2
对“美”高标准严要求是妈妈的脾气
从小我就习惯于别人见到我妈妈后那诧异的眼神,然后跟着的必定是“您可真年轻,真漂亮”这句话。是的,我的妈妈很美。妈妈有一张鹅蛋脸,微微卷曲的头发衬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妈妈的气质很好,往人群里一站,总是那么亭亭玉立。妈妈说她喜欢美,也希望我爱美。每当我松懈地低头走路时,背上就会突然挨上“一巴掌”,紧接着我的双肩就会被往后一掰。不用回头,我也能感觉到妈妈的怒气。于是我赶紧配合,像青春炸子鸡一样昂首挺胸向前走。
像“母鸡”一样唠叨是妈妈的脾气
妈妈的嘴巴可辛苦了,每天都在不停地教育我,让我一点也马虎不得:速度快点……上课要专心……写作业要快……把头抬起来……妈妈的嘴整天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以至于现在,妈妈一张嘴,我就能猜出她要讲什么了。你看,这不,又唠叨上了:“听英语了吗?”“哎呀,知道了,我不正在开嘛。我又不是小孩,你讲一遍,我就知道啦!”我也不耐烦了。正在我气恼的时候,妈妈的唠叨又来了:“来,这是给你剥好的柚子,赶快吃吧。”“噢。”我缴械投降。“别磨蹭啊!”又一句飘进我耳朵里,唉,我彻底屈服了……
对我的爱“不由分说”是妈妈的脾气
“这是今天新买的泡脚盆,试试怎么样!”妈妈做事从来不多做解释,我也已经习惯,任凭她一如既往麻利地脱了我的袜子,挽起我的裤腿。“不能一下子放进去的!”妈妈一手握着我的脚,一手撩着仍有些烫的水朝我脚心里泼!痒痒的、暖暖的,熨帖到了身上所有的部位。
热水快乐地在盆中打着旋儿,热气缭绕在盆的周围,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暖暖的气息。我低头看着妈妈,顺从地任由妈妈把我的两只脚在她手里轮换地洗着。水流如丝,我只觉得一股暖流由脚底直沁心头,一天的酸胀消失得无影无踪,除了幸福还是幸福。
这就是我的妈妈,美丽、年轻,既唠唠叨叨又直截了当、不由分说,用浓浓的爱把我包裹着的妈妈。
教师点评:
文章贵在构思巧妙,选材精简。小作者选择了母女生活中的片段和细节,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把妈妈的形象勾勒出来,小标题的设计利于全方位、立体地表现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爱。文章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中心突出,显示出学生较强的构思行文能力。(刘春芳)
家长点评:
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永远是最美丽的(自己偷偷地笑一个),原来我们母女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孩子却都记在心里。小时候,妈妈给我洗脚时问我:“宝宝,妈妈以后老了,你给妈妈洗脚吗?”现在,我忍住没问我的孩子。看完女儿的文章,我知道,不用问了。爱,已经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了。(封?雁)
复杂记叙文范文3
关键词:中学教学;作文教学;实用性文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36-01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贯穿学校整个课程的核心骨,而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顶梁柱,作文教学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都处于老大难的状态,各界批评不断,指责不止。多年学习语文写作文的人,在工作中,很多时候连一个正确的请假条都不出来,让人们纷纷感叹作文教学失败,诟病语文教学。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一直处于苦寻而不得法的状态,学生对于写作文也一直有一种抵触情绪。由于很多教师缺乏系统作文教学经验,也就导致学生缺乏系统作文训练,教师教授时杂乱进行作文训练,文体意识不强,从而也就导致许多学生写出“四不像”类文章,实用性文体不受重视,一个请假条,一份工作总结往往也错误百出,使得不得不反思当今作文教学的实用性文体教学。
一、文体划分
所谓文体即是指文章、文学作品的体裁。文章的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而文学体裁则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实用性文体,是相对于文学性文体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即广义的应用文体。实用性文体种类繁多,张寿康将其分为一般实用文、公文。叶圣陶将应用文与普通文对举,指专门应付生活上当前事务的为应用文。如今划分主要是两类:一类是行政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用来处理公务的,一类是个人或集体用来处理私事的,一般实用文主要有书信、启事、请假条、留言条、演讲稿、个人简历、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等,而公文则格式要求等更加规范,主要是一些企业政府机关文书,如合同样本、招标文书、机关发文等。这种文体的特点具有高度政策性、法定的权威性、严格的规范性、较强的时间性。这些实用性文体的主要用途有一是传递信息,如通知;二是处理事务,如合同;三是交流感情,如书信;四是用作凭证,如欠条。
文学性文体,是依据作品的描写对象的特征、作家创作的情感体验方式以及结构布局、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划分出来的,是文学作品在这些方面呈现出来的整体面貌和稳定的审美形式规范。目前,文学性文体的分类标准不一,一般将其划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有些文学理论教材或写作教材将影视文学也划入文学性文体。在中小学课本上选用的文章,一般都属于文学性文体,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绿叶》、的话剧《雷雨》等都属于文学性文体。
由于实用性文体与文学性文体划分标准不适宜教学上文体的划分,为了更好的进行作文教学,在二者之外,还另外划分了一个教学文体,主要是为了作文教学的需要。 叶圣陶、夏丐尊在《国文百八课》中将文章分为“记述文”、“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四种基本教学文体。 1963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记述文”和“叙述文”合称为记叙文,提出“初中阶段,要求能写记叙文、应用文和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高中阶段,要求能写复杂记叙文、应用文和一般的说明文。”此后,"三大文体+应用文"的划分方法被延用了下来。但是,由于应用文偏于格式的学习而未被列为教学重点。因而在今天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也是一直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训练为主,记叙文中小说、诗歌等是文学作品,是文学体裁,必然是文学性文体,而说明文等,其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准确传递;论述类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说理论证,它们均不需要主观情感的过多参与,不需要激发阅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故一般未纳入文学作品之列,但是议论文、说明文,也含有文学因素,甚至有些因其闪烁着的文采更容易被人关注,所以在大范畴内也算是文学性文体。也就是说今天的作文教学训练中文学性文体训练仍是占主要地位,这就导致了实用性文体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缺失,从而也就导致在学生学了多年语文的基础上,仍然不会写一个合格规范的请假条。但是文学性文体虽然占主要地位,却也存在诸多弊端。
二、实用性文体训练
(一)实用性文体训练的必要性
实用性文体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实用性文体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伴随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洪大历史浪潮。实用性文体作为信息载体,是人们工作中交流交际的工具,因此实用性文体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所以实用性文体写作是提高个人职业与人文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当今社会中,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中实用性文体的教学必须要受到重视,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上应当在文学性文体学习之外,给实用性文体的训练让出一席之地,这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作文教学中实用性文体训练尴尬处境
在我国当今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实用性文体的训练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作文训练中,实用性文体仅仅局限在简单的留言条、书信等,虽然语文教科书上有相关的范文实例,但是基本面属于摆设,教师不会去讲解,学生也就更加不会去学习研究。本来学生两点一线枯燥的生活不太会用到这些实用性文体,再加上应试教育考实用性文体少至又少,教师不重视,长期以来实用性文体已经逐渐淡出中小学作文教学视线。到了普通高中阶段,为应试高考进行了文理分科,此种“偏才教育”方式,使非文科生,削弱乃至取消了基本人文学科尤其是对实用性文体写作的学习;选择学文的学生,又因囿于应试之功利,其对人文学科尤其是对实用性文体写作的学习,大都仅停留在写作格式与答题技巧的掌握上,结果是导致在将来的工作中缺乏对实用性文体的把握写作能力。
(三)实用性文体训练对策
在作文教学中,实用性文体训练必须与文学性文体训练分得一杯羹,只有实用性文体训练真正的落到实处,作文教学才能够算是健全的教学,否则不管偏向于哪一方面,都将是缺失的。
首先,课标政策的落实。在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在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中提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在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中提到:“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而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则没有明确对于实用性文体的写作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各界对于语文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圭臬,要想改变实用性文体在作文教学中的局面,课程标准必须对此有明确规定,只有课标明确规定,同时也将实用性文体的考核纳入考试范围,必然能够加强各界对于实用性文体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得实用性文体训练落实有据可以遵循。
其次,教师应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作文教学中对于实用性文体训练。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训练书信、留言条、请假条等简单的一些实用文体,在普通高中阶段,则可以稍加训练难度大一点的调查报告、演讲稿、欢迎词等。对于实用性文体的训练应当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情景创设训练,让学生有兴趣去学,去写,进行生活作文教学,而不是枯燥地进行格式规范讲解,要让实用性文体作文教学生动活泼起来,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教师也应当有意将实用性文体训练融入其中,如请假条、考试总结等。
最后,学生自身应当加强对于实用性文体的认识和训练。有些学生会认为这些文体学不学无所谓,反正自己以后也不会用到这些,即使要用,也会专门秘书之类人员撰写,殊不知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在信息化社会,基本的实用性文体写作能力将是工作所必须。学生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习,但这些还有待于老师的灌输和课标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
总之,实用性文体的训练必须得到加强,这样才能够说从基本上学会了语文,才能够适应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学作文教学必须把实用性文体的训练提上一个日程,让那些在书中展示的应用文、实用文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去教学,在生活中也用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说我们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健全的
参考文献:
[1]石曼丽.关于作文教学中突出实用性问题的思考[J].山西科技,2004第2期.
复杂记叙文范文4
一、试纳阶段的把握及“硬任务”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威格斯特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发育和体态产生一种自我认可。自我欣赏的心理,并称这一过程为“悦纳”期。其实,就是在学习方面,也同样存在这种心理。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每逢新学年开始,初二和高一两个起始年级纪律好、学风好。这是因为新的目标,新的环境,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同学的勉励,父母的嘱咐,老师的教诲以及成人感、使命感促使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教育心理学认为成人感是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主体,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成功,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不甘示弱,决心通过努力赶超先进,原先基础好的学生更加满怀信心保持优势。
我们把这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称为“试纳”。这时期,学生的内动力特别强,积极向上的心理占上风,思想活跃,容易兴奋,注意力比较集中。这种心理状态一般可维持一学期甚至更长一段时间。
与学生心理相应的作文教学要在大纲规定的任务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加强口述作文训练。教师临堂命题,学生堂上即兴演讲,互评优劣,教师再从中选择典型重点评述。电化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录音,录相,并在辅导课上播放。
由于录音、录相中插有教师的评述,学生既学范文,又明白优劣之理,收效自然会好。之所以要在这一阶段加强口述作文,是因为处在兴奋期的学生语言更富于激情,也最能直抒胸臆,从而更具感染力、说服力,而这些恰恰是写好文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二步是以片断为主的小作文训练。基本原则是多体、多点、多角度,快速写小文章。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全面摸底,全面了解学生,又利于有的放矢,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导。要做到一练一讲,多练多讲,这就是所谓“硬任务”教学。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外物刺激兴奋期人的大脑时记忆效果最佳。
这一阶段的作文批改也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有些教师喜欢在接一新班课时把作文分压得低低的,在作文批改中大刀阔斧地删削,以求按自己的风格定式。其实大可不必。这些学生从各自母校来到新班级,带有各自的长处,应让他们自由发展。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这样说过:“在初春的时候,植物还很幼小娇嫩,那时太阳并不灼烤它们,它只给它们温暖,逐渐地使它们变茂盛,不到它们完全长大结果,不把它的全辐热力放射出来。园丁也用同样的原则,不把修枝的剪子用到没有成熟的植物上去。”我们认为“修枝”是必要的,“爱”应是出发点,“给予温暖”是最基本原则。
二、“高原”阶段的突破及“软任务”强化
在通常情况下,初一和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学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进入初二、高二后分化的速度加快。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都有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两种相反的心理构成矛盾,形成一种“趋避冲突”。学生在第一阶段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追求成功。但当初那种美好的憧憬经过一段学习实践,种种困难和挫折使他们理想的圆月出现了缺口,逐步认识到世上的事物并不都是人们可以心想事成的。加上青少年各人的品质结构不同,有的能斩关夺隘,有的则畏缩不前。在学习上的表现是,意志坚定者,短暂的停顿后便又举步向前,意志薄弱者起初进步的速度越来越慢,心情开始焦虑,渐渐出现停滞状态,这种情形有时相当持久,相当顽固,这就是所谓“高原”阶段。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有些人在起始阶段文章写得还可以,写了一段时间便出现了八股调,既很少离题,也不见有长进。还有些学生本来文学属上乘,越学越觉平平。
这不是他们退步了,只是别人进步了,相形之下显得“逆水行舟”罢了。
“高原”现象虽是学习过程中常有的现象,但课任教师决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指望它自然消失,正确的态度是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重在个别指导,而面批是最好的办法。它不仅有利于多方面指导,更利于抓住症结点批。老师在与学生的问答中把握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结合进行心理指导。面批的一般要求是琢文析理,精细诱导,既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又让学生心悦诚服。特别是对那些作文痼疾,更要深入分析,晓以利害。
有的学生会被批得面红耳赤,头上冒汗,这正是收效的时侯。这一阶段的作文布置,不宜全班一题,而应分类进行。如对议论文差的就多作议论文,记叙文弱的就多练记叙文,还可根据情况分得细一点。也就是说,作文的重点要放在矫正篇上。这种暂时的不统一是为了下一步的统一。作文指导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分量,教育他们在困难面前端正写作态度,鼓起勇气。要重新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有了这个前提再进行技巧指导。我们常会把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指导看成软任务,其实,它是“硬任务”教学得以深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特定阶段就更需要强化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在同一阶段出现“高原”现象,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高原”阶段,这里只是就常有现象和多数学生说的。有的学生即使经历了“高原”阶段,由于时间短暂而不自觉。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教师重视并及时突破僵持局面,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明显提高。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三、定势的调节及作文整、散训练
突破“高原”阶段后,学生如同走过了艰难的羊肠小道步入坦途。很多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会更多地考虑志愿定向、职业选择。他们的行为特点是情绪稳定、学习刻苦。对生活、人际、社会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由于知识的不断丰富,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学习上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形成心理和行为的定势。
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出现定势后,必须及时分析和调节,以保证向着有利于教学方向发展。
定势调节的原则是“定势--不定势--定势”。在作文教学中,心理定势往往促进学生文章和文风成形,是有益的。心理的不定势往往促进创新,也是好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加以调节。定势调节的指导思想是“变”。从它形成起,教师就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去改变它、发展它,去创造新的定势。
复杂记叙文范文5
一、研究教学材料,明确教学层次,将提高效率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
语文教学的层进关系如果不明显,势必导致过多的无效重复劳动。例如某种文体的文章,高一是这么教的,高二是这么教的,到了高三还是这么教,甚至不同文体的文章的教与学也沿用相同的路子和方法。没有先后差异、难易差异的语文课堂教学导致了学生无法很好地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以致许多学生直到高三还存在语文基础不牢固,缺乏起码文体意识的毛病。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做到了异中求同,同中存异。就教者而言,是有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的。在不悖于教学大纲与教材精神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做好整体教学规划。就不同年级而言,可就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由易而难地、由低而高地落实到不同年级中进行具体化训练。如作文训练:高一则主要进行复杂记叙文训练,通过写小作文的方式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高二则主要进行论说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议论能力和谋篇布局的能力;高三则主要进行审题等综合训练。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层次清晰,那么学生学习目标也就明确,学习思路也就清晰,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
二、提升教学能力,努力成为新课改的优秀语文教师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升三种教学能力,即(1)课堂调控能力。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茶馆式教学”会不会太松?“三步式教学”会不会太传统死板?这都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有时要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2)信息反馈能力。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我平时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如《雷雨》等小说戏剧课教学效果好,文言文课文高深难懂,通过分析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3)评价指引能力。评价就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我注意在课堂使用恰当评价对学生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一是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真诚地评价学生;二是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了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出来了。
三、有效提问,合理解答,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该在提问中总结经验,并运用好提问这一关键性的互动工具。课堂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掌控好课堂气氛。以前,经常会听到老师埋怨:“学生们太不懂事,怎么能利用上课时间睡觉呢?”相信也有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教学的败笔。学生们在课堂上睡觉,很大原因在于课堂气氛过于死寂,教师在机械化地授课,学生们也在机械化的听课。其实,有效的提问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在这方面,教师应该掌握好提问的时机,最好能够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就给学生们提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并且问题的设定要新颖,不枯燥,杜绝照搬教参书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最好能够与身边的实际相联系。提问最好要具有普遍性,不可只是提问那些平时学习较突出的学生,最好能够平均分配,问题的答案也不能只是拘泥于教参,这样做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扩展力,更让学生觉得老师太过古板。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先进行肯定性回答,即便学生的回答并不正确,但是也应该讲一些鼓励的话,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压力,有恐惧感。总之,提问要有启发性,有节奏感,有普遍性,并能通过提问树立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回答问题。
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学习时间最多、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
第一,循序渐进与跳跃前进的方法。学生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父母亲友的言传身教,使他们已经有了点滴语文知识,所以学生在学前已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教学可以跳跃进行。另外,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的语文技能的学习,因此要循序渐进。夸美纽斯说:“一切功课都应该仔细分成阶段,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给予解释。”
第二,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体系,都有一定的规律。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中告诫我们:“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帮助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因而要树立新旧知识联系的观念,温故而知新是一种经验性的方法。
第三,精学与广学相结合的方法。“精”指“专精”,“广”指“广泛浏览”,这是古人总结的学习方法,体现出高中语文课的基础性、综合性。
复杂记叙文范文6
关键词:高中蒙语文;蒙语文课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09-01
课堂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收获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效率如果不高,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适应课改形势,在学习与交流当中增加知识积累,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教材要深入分析,明确教学层次,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则有助于促使蒙语文教学真正走上科学化、高效率的轨道。
讲台上,教师分秒必争地写,讲台下,学生勤勤恳恳地记,师生皆满脸疲惫,可第二天温故时教师却发现,对于前一天刚教的知识,学生已经记不全了,更有甚者还答得牛头不对马嘴。是教师教得太马虎,还是学生无心向学呢?应该都不是。绝大多数老师是敬岗爱业的,他们不缺起码的职业道德;绝大多数学生是积极进取的,他们清楚“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无须遮掩的事实是,教师教蒙语文用功最多,教得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学生学蒙语文耗时最多,学得辛苦,然而收获不大。这些都是教学效率低的体现。效率观念是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而不断被明确并作为一个时代口号提出来的,我们就正处于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蒙语文教学也应真正走上科学化、高效率的轨道。
一、教师应适应课改形势,不断学习,加深知识积淀,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素质准备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的问题凸现出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当前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距离。“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现象在目前课堂上还是较普遍的,教师的教学缺少必要的引导、点拨和诱发等技巧,学生成为接收的容器。
课堂成了一潭死水,缺少乐趣、活力的教学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回报。教师须通过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道、授业、解惑”者上升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改革的接受者和创造者。而当观念转变之后,老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底蕴是否深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后,教师所要具有的就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是一缸水、一池水,并且还必须是活水,继而还必须教给学生自己找水的方法。可教师的工作、生活单调,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家庭,很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难免造成心理的相对封闭性。这又势必使得教师的人生视野受到限制,落后于时代,与学生产生越来越大的心理差距。心理差距一旦过大,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很难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要从心理到学识作好提高效率的准备,需要教师主动“走出去”。在完成观念、角色转变的基础上加强与同事间的学习、交流;从现实当中积攒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作为讲课的素材;参加继续教育,自我增值。
二、研究教学材料,明确教学层次,将提高效率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
蒙语文教学的层次关系如果不明显,势必导致过多的无效重复劳动。例如某种文体的文章,高一是这么教的,高二是这么教的,到了高三还是这么教,甚至不同文体的文章的教与学也沿用相同的路子和方法。没有先后差异、难易差异的蒙语文课堂教学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很好地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以致许多学生直到高三还存在蒙语文基础不牢固,缺乏起码文体意识的毛病。现行的高中蒙语文教材的编写做到了求同学异。就教者而言,是有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的。在不悖于教学大纲与教材精神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作好整体教学规划。就不同年级而言,可就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由易而难地、由低而高地落实到不同年级中进行具体化训练。如作文训练:高一则主要进行复杂记叙文训练,通过写小作文的方式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高二则主要进行论说文训练,提高其议论能力和谋篇布局的能力;高三则主要进行审题等综合训练。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层次清晰,那么学生学习目标也就明确,学习思路也就清晰,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提高教学效率不是教师唱的一场独角戏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激发其学习兴趣。真正有兴趣,学习蒙语文就无“愁苦”可言。而兴趣并不会无故产生,心理实验证明,成就感对兴趣有诱发作用。学生在蒙语文上很少有甚至没有成就感,就打击了他们学蒙语文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对蒙语文也就淡漠了。反过来,若能使其有所成就则能使其兴趣增加,兴趣增加则学习状态就会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那么,效率自然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