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财务风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财务风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财务风险

酒店财务风险范文1

关键词:酒店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

(一)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二)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

3.营业现金流人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人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人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人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f(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心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三)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l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l,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一现金收入一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人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债本金/l-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l,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l,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五是将定量计算预测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注重定量分析.由于受会计数据资料的限制,其计算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等非量化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使预警结果更加可靠、有效。

六是注意保、经营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要依据酒店所处的经济环境及经营状况及时更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先进性。由于酒店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其经营规模新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能反映本酒店实际经营状况和潜在财务风险的新指标。

总之,依据本酒店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上述应注意的问题,正确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才能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跃萍.酒店财务内部控制探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2-44.

[2]胡君辉.酒店财务内部控制浅谈[J]. 当代经理人.2006,(10):33-35.

酒店财务风险范文2

关键词:财务 风险管理 研究 供电企业

一、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难以落实到位、与企业日常工作脱节而导致企业运营不良的问题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难题,而新时期的经济环境对企业一体化管理要求逐日提升,更加注重财务端与业务端的紧密配合,供电企业亦是如此。当前,供电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理念较为落后

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的理念仍然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地步,没有很好地融入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价值最大化,财务部难以发挥企业整体价值引领的职能。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及时更新财务风险控制理念,将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放到企业整体运营的战略高度上。

(二)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传统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只集中于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缺乏长期的监控和改进流程,缺乏对不同风险的侧重分类,可能产生企业资源浪费、管控效果降低的问题。新时期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需要结合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文化和企业财务风险信息系统,才能保障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有效施行。

(三)财务风险控制业务协同性不足

供电企业组织体系庞大,管理层级较多,传统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被通常误解为财务部的工作,其他部门只是辅助作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将风险源控制迁移到业务部门,从业务部门到财务部门的工作中一体化地将财务风险梳理出来,针对性的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改进。

二、构建新型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框架、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基于供电企业的管理现状、具体情况,探讨构建新型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一)构建目标

“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四个目标,具体包括:战略、经营、报告、合规。COSO提出的目标普遍适用于各行业企业,但针对性不足,并未能充满体现供电企业的公共服务、资产密集的特点。结合新常态下的环境和供电企业管理特点,提出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三大目标:

1、资产安全

供电企业属于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其特点是资产高度密集集中,资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资产设备高单价,涉及大量资金流出流入,资金管理风险大。因此,资产和资金的安全、完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应保障资产、资金(包括表内外资产、资金)的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经营合规

供电企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一举一动受到社会外界严格监管。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会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因此,企业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绝不允许通过逾越法律以谋求企业高速发展,只有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才有条件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经营合规目标中还包含了财报合规目标,企业需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保证上报、披露的财务信息报告真实完整,以有效监控企业经济业绩和有效支持管理决策。

3、可持续发展

供电企业一方面实现国资委利润目标考核,同时作为公共服务行业,又要兼顾社会公益性和绿色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考虑短期利润和长期发展要求,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

(二)构建步骤

构建财务风险内控管理体系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运作机制。应分步建立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监督改进的系统性管理要点与流程,并持续修订与完善,实现闭环管理。

1、开展风险事项识别

风险识别延伸业务端。企业经营过程发生的财务风险并不局限于财务管理活动,更多是由于业务端的工作不合规,不合理所导致。因此财务风险识别不仅是对财务端风险识别,更要延伸到业务前端,确保评估范围全面覆盖。例如:资金安全风险来源于资金流入安全的不确定性和资金流出安全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并进一步延伸到收费管理、项目结算等业务前端的风险识别。

追溯财务风险源。基于财务风险事项识别,对风险事项的风险源进行深度分析,风险源不仅包括财务端的风险源,还应延伸到业务端的风险源,分析发现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更好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源头控制风险。

2、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风险评估标准。基于“风险评估分数=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发生影响程度”公式,细分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影响程度评价维度。风险发生可能性细分为可能性概率和可能性定性描述,风险发生影响程度细分为经济损失、计划实现、管理效率、企业声誉。

全员参与风险评估。财务风险涉及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各个流程、各个岗位,只有全员参与、多方配合开展风险评估,才能保证财务风险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风险评估要求风险事项涉及的归口管理部门和辅导责任部门负责评估,并且要求每个部门主任或副主任至少一个人、全体主管或副主管参与评估风险。根据归口管理和辅导责任,不同岗位级别的评估分数予以不同权重。

外部专家审核。由于内部员工对自身风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财务风险评估结果增加外部专家审核,根据供电企业内外部环境风险变化,提出财务风险关键点,对风险评估结果提出反馈意见。

3、建立风险事件库

财务风险识别、评估结果进行编号整理形成风险事件库,内容包括风险事件、风险源、发生可能性、影响程度、风险分值、风险级别。

4、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根据财务风险分值、级别,确定主要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承担。

5、开展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在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基础上,对重大风险设定关键风险指标,实施日常监测、预警和控制的过程。其中,关键风险指标是由关键绩效指标(KPI)衍生出来的指标,用于监控重大风险的属性状态变化和风险承受度突破水平。

关键风险监控指标包括前瞻指标和历史指标。其中,前瞻指标是指该类指标可以反映风险发生前的状态或程度;历史指标是指该类指标通过统计风险已经发生的历史情况,预测未来重复发生的状态或程度。其中,前瞻性指标也可以包括触发指标(即某类关联性因素的发生或状态变化,会间接反映当前风险的状态或程度),历史性指标也可包括布尔指标(即根据某触发因素的是或否,判断风险预警状态)

6、监督改进

风险管理监督改进是指针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转过程存在的各种缺陷和不足,开展自查、监督、检查和审计,并实施体系改进与完善的过程。

财务部、监察审计部、各业务部门利用压力测试、返回测试、穿行测试,风险控制自评等一些方法工具,发现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为“控制缺陷”与“管理提升”,形成优化建议报告,实施改进,更新相关的风险应对措施。

控制缺陷:识别现有控制不足与未能防范财务风险的控制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明确完成时间、责任部门。

管理优化:分析现阶段管理水平,从提升运营效率、加深业财融合等角度提出管理提升优化建议,明确完成时间、责任部门。

(三)保障机制

通过建设财务风险信息系统和构建财务风险文化作为风险体系的基础工作,支撑风险体系落地、实施,并贯穿于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监督改进各个环节。

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为供电企业提供一个财务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共享的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提供财务风险信息采集模板,积累大量标准化的财务风险信息;集中财务管理风险信息,固化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实时监控财务风险,提供高效的财务信息化预警手段。借助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这些功能会对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产生显著效用。

财务风险文化:新型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财务风险文化建设,总结为以下四个方向:“道德诚信、安全第一、持续发展、风险可控”。各供电企业需结合自身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特色企业财务风险文化。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了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探讨构建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全过程和实际操作方法。今后,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供电企业应动态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推进实施成本精益化管理,为企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惠娟.电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研究.华北电力大学,2009.

酒店财务风险范文3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1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分析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供电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增长显著,在财务管理中具有以下特点:

1.1资金高度密集

目前电力企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力需求强劲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国际能源署(IEA)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30年里,全球私人投资者和政府必须向电力产业投资10万亿美元,中国电力产业所需投资也将超过2万亿美元。根据“十一五”规划,全国未来五年电网建设投资将超过10000亿元,平均每年2000多亿元。大规模的城网、农网、县城网建设已经展开,尽管如此,电网建设速度相对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居民生活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来说还是稍显滞后,这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和力度,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持有大量的货币资金也就从可能转化为成为必然。

1.2资产比重较高

供电企业生产的主要内容是电力销售和电网维护,各级各类供电设备、网架结构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因此,在资产构成中固定资产占有绝对比重。如HB省电力公司2007年固定资产269亿,占总资产84%。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流动性和投资风险、资产贬值风险同时存在。

1.3融资风险较大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急剧增加,电源建设投资迅猛增长,电网结构的薄弱和供电卡脖子现象日益突出,因此,近年来供电企业对电网新建和维护投入大量资金,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公司投资12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其中大部分以融资贷款方式取得,造成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偿债风险和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1.4投资收益回收困难

由于电网的社会化和公益性,国家对电网投资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包括城乡电网改造、村村通电、户户持卡、同网同价等,造成一些电网投资带有明显的德政工程目的,不符合企业投资收益的风险控制原则。特别是电力销售价格受国家控制,企业无法根据投资行为回收合理收益,造成很大的潜在风险。

2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在列示供电企业财务特点及其管理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后,笔者进行分析归纳,将供电企业基于上述特点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1政策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国家政策对企业资本运营和经营活动产生的风险,诸如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供电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其经营发展必然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密切关系,供电企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必然面临政策性层面的财务风险。

2.2自然风险

供电企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目前电力设备受外力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诸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会造成设备的损毁报废。自然灾害引发的电网崩溃、大面积停电等事故也屡见不鲜。供电企业只能通过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技术能力和加强企业管理来规避这种风险,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2.3筹资风险

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供电企业属于微利企业,自有资金匮乏,偿债能力不足。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的巨大资金投入,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再加上电力企业属于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更新较快,自有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面对银行利率上调的趋势,势必增加还贷压力。2.4营销市场化风险

目前电力交易逐步趋向市场化,在这种交易模式下,电价体现电力商品的需求弹性,在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过程中电力现货价格必然上下波动,形成电价方面的风险。同时厂网分开、直供大用户的分割、用户需求、市场购买力等因素造就了客户市场资源风险。

2.5资产风险

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总量并没有给电力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且资产产权关系尚未彻底理顺,产权主体不明晰,管理职责不到位。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大量的不良资产长期挂账,账面资产与实际发挥效能的资产存在很大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差异,资产收益率低,速动资产占固定资产比率小,资产结构方面也存在风险。

2.6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包括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生产费用的控制。企业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误导供电企业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给企业经营成果带来风险。

3供电企业应用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更需要我们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的风险预防与控制创造条件。常见的风险策略有:

3.1风险回避策略

风险回避(RiskAvoidance)是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的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法。就风险管理的一般意义而言,回避风险是一种最彻底处置风险的方法。通过回避风险,可以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某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然而,回避风险终究是一种消极控制风险的方法。采取风险回避的方法,最好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尚未进行之前。为此,要放弃或改变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第一,回避风险是人们感知风险存在并且对损失的严重性完全有把握的基础上,才具有实际意义。第二,对某一具体的风险单位来说,有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例如,全球性经济危机、地震、瘟疫等。第三,避免某种风险,又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一般来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风险回避策略。如某风险带来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或者在控制风险时使用其他的方法控制风险所需成本相当大,甚至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值。

3.2风险接受策略

风险接受也称风险自留(RiskRetention),它是一种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其实质是将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企业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特定财务风险的关键变量并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程度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使财务活动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第三,风险管理缺乏处理风险的知识和经验,疏忽处理或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无意识地承担风险。3.3风险防范策略

风险防范是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避免损失的产生。它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风险处置方法。风险策略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第二,风险分离。风险分离是将企业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分离,从而达到缩小损失幅度的目的。我们通常讲的“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这个道理。第三,分析事故成因。对于同行企业所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事故成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第四,应急计划。企业的经营者为应付潜在的严重损失环境而制定的应急的计划,包括抢救活动及企业在发生损失后如何继续进行业务活动的计划。第五,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与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风险、防范风险,知道在风险事故实际发生时如何处置风险,树立风险意识。3.险转嫁策略

风险转嫁策略是指企业将风险损失通过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转移给与其有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自己不承担。风险转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财产转嫁策略。这是将存在风险的财产转嫁给他人或其他群体的风险转嫁。第二,财务成果转嫁。这是将存在风险及其损失的财务成果进行转嫁的方式。但这种转嫁方式是在转嫁的同时可能付出一定费用,支出代价。具体有保险转嫁、非保险转嫁两种形式。

3.5衍生性工具避险策略

酒店财务风险范文4

关键词:发电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一、前言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的深入,发电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诸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在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在防范和化解发电企业财务风险之前,先要了解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二、财务风险的不同形式

1.经营风险

在经营发电企业的过程中,要满足市场结构和社会需求,还要考虑到售电的单价以及企业自身的债务等问题,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使企业经营时面临着财务风险。

2.资金风险

由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必定会向金融机构融资,如果发生不良的借贷或者担保,资金额度越大,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

3.投资风险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也对发电企业进行了大力的发展与扶持,从而使发电企业获得投资额巨大,进而出现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会直接影响到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性发展。

三、发电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1.自然因素

电力供应是一个庞大且重要的网络,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支撑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自然因素有时往往是使发电企业损失巨大且无法预测的。比如:地震、山体滑坡、洪水等都会造成电力供应中断,危及电力安全,对人民生活与抢修人员的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自然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2.政策因素

发电企业作为国家垄断企业又直接关系到民生,必然会受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政策的调整肯定会影响到发电企业的发展方向。比如电力单价的变动,电力体制的改革,还有电网的建设与改造,种种改变都需要发电企业来承担风险。加之如果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或者经济市场不景气,必然会给发电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3.内部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靠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来尽可能避免客观的财务风险。但是部分的财务管理人员意识不足,在进行财务活动中没有足够的警觉性或者意识来防范财务风险,而且有些内部人员根本不能把握风险的本质,以为把上级的任务做好,“管好”财务就尽职了,没有主动意识去防范风险,给发电企业造成了许多潜在的风险。

4.内控制度不完善

内控制度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健全的内控制度犹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抵抗风险、自我修正的能力。发电企业在人、事、物、钱四个方面都不能够懈怠。但从目前的现状看,很多发电企业管理粗放,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缺乏,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时常出现,甚至有些管理人员挪用公款、假公济私等都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5.融资活动中的风险

在融资活动方面,由于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但是在当前体制下,电力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融资资金来源单一,而且投资风险巨大,如果投资周期长,更是加大了风险。同时随着发电企业的不断发展,投资项目增多,如果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很好的判断,必会造成巨大的风险,给发电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影响。

四、发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措施

1.完善电力设施的建设

为了避免自然因素对发电企业的影响,应该完善电力设施,出去不可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来建设电力设施,增强电力设施的防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2.时刻对国家政策进行调整

国内外的形式不断变化,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政策的调控是发电企业发展的方向标杆,只有深入对我国政策的了解,才能时刻应对发电企业市场的形式变化,作为国家的骨干企业,更应该配合国家各部门的工作,尽量的减少因为没有及时做出调整而造成的此物风险。

3.提高财务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将风险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不仅仅是管理人员还有员工都时刻具有防范意识,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能因为个人的能力不足或者知识欠缺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可以使企业更加稳定安全的发展。

4.完善投资机制

投资作为发电企业的重要资金支持,其选择和规划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选择投资前,要详细分析市场竞争力,消费者的需求,未来经济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还要建立投资长效机制,要将企业的规划建设与投资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并依照形式作出调整。而且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有发展的眼光来选择投资。

五、结束语

众所周知,电力产业作为我国最基础的产业,紧紧关系着民生大计,而且对于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所以一旦出现财务问题,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财务风险作为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发电企业要清楚其类型及成因,从外部到内部做出及时的防范和预警,并积极创新,探索更多的解决办法,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将风险降到最低,是发电企业更加平稳安全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苏淑欢.企业财务管理.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8).

[2]张敦力.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

[3]王丽伟.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识别.现代审计与会计,2014年9月(第312期).

[4]刘淑莲,刘丽娜,吴大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第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4月

[5]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经济师.2013年1月.

酒店财务风险范文5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能源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企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例如,2007年、2008年两年电煤供应紧张导致电煤价格猛涨,2008年初严重的南方雪灾,都使得许多电力企业遭遇严重的困难,盈利水平急剧下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电力企业带来了诸多风险,如投资风险、财务风险等。而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一旦电力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将会破坏经济的发展,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灾难,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合理地分析和评价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更好地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提供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新思路。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电力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如资金、技术高度集中,公共服务安全性等。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使得电力体制的改革给其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本文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分析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外部风险 具体如下: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因为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现象所导致危害物质生产、经济活动、生命安全的风险。如台风、旱灾、覆冰、水灾、冰雹、强降雨、泥石流、火灾、地震等自然现象,往往造成大范围内电力设施严重损坏,使电力企业损失惨重。例如,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都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使得电力企业步履维艰,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2)政策性风险。政策性风险是指政府出台的和企业经营相关的各项财政和金融政策。由于电力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它必须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所以必然面临政策性的财务风险。例如资本市场的汇率变动、利率调整、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产生的风险。政策性风险对电力企业影响比较大,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电力企业的负债较高,尤其是银行贷款的比例较大,电力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70%,严重影响了资金成本。所以,政策性风险势必会影响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内部风险 主要包括:

(1)支付风险。支付风险主要是指现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电力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电费收入,而形成电力企业支付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电价低、电费回收难。电费难回收是长期困扰电力企业的一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数额巨大的电费收不回来形成了坏账,使企业现金流量减少了,资金周转也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企业经营效益。

(2)资本结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是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例失调,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在资金构成中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一旦电力企业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信誉将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导致破产。电力企业的负债结构也不合理,短期债务比例(尤其是银行短期借款)过高,使得企业的还款压力很大,资金周转不灵,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资产风险。资产风险包括资产结构风险和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结构风险,主要是指速动资产比率失调、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等;资产质量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存在的大量不良资产造成资产利用效率低,如长期闲置的存货与固定资产、三年以上应收账款、长期亏损的对外投资等。资产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的很普遍、危害性也很大的风险。

(4)投资风险。由于近年来,电力供过于求和竞价上网机制的推广,必将带来投资风险的增大和投资回报率的降低。一方面,在投资决策时,财务部门缺乏对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的专业判断,使得投资回报率低。另一方面,电力企业所投项目涉及的环节多,资金需求量大,使得电力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不断加大。如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资金能否及时到位等都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5)垄断经营引起的财务风险。由于长期封闭的计划经济和电力行业垄断经营,使得电力企业的职工思想观念滞后,竞争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等普遍淡薄。电力企业还没有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管理理念。这些因素导致电力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弱化,甚至还有个别企业对成本费用控制的概念一无所知。

(6)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指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不到位,使得制衡机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造成的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主要与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有关。在失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下,企业管理人员就很容易发生诸如假公济私、挪用公款等不道德行为,虽然这些行为不易被轻易察觉,但对企业的危害是巨大的。

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针对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构建如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电力行业的特点,结合本文对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分析,本文建立了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多风险因素的递阶层次分为二层,目标层为A;准则层为B={B1,B2};指标层为B1={C11,C12},B2={C21,C22,C23,C24,C25,C26}。通过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可以反映电力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本情况。

(二)建立模糊评价集 建立风险评价评语集V={V1,V2,V3,V4,V5},其中,V1,V2,V3,V4,V5分别表示指标的评语,对应的财务风险程度分别为“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五个等级。

(三)确定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在因素结构复杂、缺乏数据的条件下较好地确定每一层、各个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表1构建的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递阶层次分析模型,构造风险因素判断矩阵,各判断矩阵中因素间的风险比较可通过1~9标度法加以数量化;其次,运用AHP计算方法,将得到的判断矩阵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再按行相加,得到的权重向量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将具有满意一致性的判断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各分量作为各风险评价指标对上层的权重。

(四)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对照各风险评价指标制定的评语等级标准,得到模糊评判矩阵R, R=(rij)m×n,其中rij是专家对评价指标的评分值。

(五)进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由评价因素的权向量wi,因素Bi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i,可计算得:Di=wiRi( i =1, 2)。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根据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到隶属矩阵:R=D1D2。

最后,可得到最终综合评价结果:Q=WR。

将评语集V中的风险程度进行量化处理,用量化的值作为最终评价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

四、实例分析

本文以某电力企业为例,运用以上确定的研究方法,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一)建立模糊评价集 建立的评价集为V={V1,V2,V3,V4,V5}={低, 较低, 一般, 较高, 很高}。

(二)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以表1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层次分析模型为基础,根据AHP法确定每一层指标间的相对比重,计算出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如下:

(三)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根据表1构建的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专家按上式评价集对各指标进行评价, 统计整理得到模糊判断矩阵如下:

上面模糊综合模糊评价的结果表明该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有19.625%的可能性低,22.95%的可能性较低,25.15%的可能性一般,20.375%的可能性较高,11.9%的可能性很高。为了反映该电力企业的综合财务风险,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得出该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将上述评语集V的风险量化值为G=(1,2,3,4,5)。也就是说,最终的评价结果越接近于5,财务风险越高;反之,越接近1,风险越低。最终的综合评分如下:

该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综合评分为2.81975,说明该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

五、结论

本文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为电力企业更好地衡量与预测财务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控制与防范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合理确定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更加科学准确地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惠贞:《试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中国市场》2010年第7期。

[2]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酒店财务风险范文6

近年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业务(以下简称横向联网)已在全国广泛应用。作为人民银行国库电子化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横向联网业务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税收缴库业务在财政、税务、国库及银行之间的信息交互及业务处理,使税款从发起到入库全程电子化,提高了国库资金的运行效率,方便了广大纳税人。但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由于其业务处理中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的电子性及多部门性,导致国库资金风险更加隐蔽,如何降低国库资金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横向联网模式下国库业务风险特征分析

横向联网模式下国库会计核算业务采用高度电子化的处理方式,电子处理代替手工操作,网络传输代替现场传递,电子数据取代纸质票据,网络化信息共享代替传统的独立数据库。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新的国库资金风险。

(一)计算机网络风险

横向联网的运行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税收缴库电子信息通过网络在纳税人、征收机关、商业银行、国库之间传递,隐藏在网络中的病毒、黑客等直接威胁着横向联网各方的系统安全,纳税人缴税信息的安全不仅取决于国库自身的业务处理系统,同时还依赖联网各单位的信息网络安全,相应增加了风险控制难度。另外,横向联网业务处理完全依赖于通信网络质量,在实际运行中经常出现通信线路不稳定而造成的重复缴税或国库与税务机关信息传递迟滞的现象,特别是业务高峰期有时会出现异常的提示信息,造成业务人员误操作而导致业务差错或数据丢失。

(二)制度风险

横向联网系统在缴税业务处理和国库服务手段上不断创新,而与之对应的相关管理制度在系统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制度建设滞后,横向联网业务在处理税收业务的同时目前还支持工会经费、社保基金、残疾人保障金等诸多衍生业务,而《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管理暂行办法》中尚未对这类业务作以规范,电子缴库的错缴、重缴的认定及退库等业务办理还没有具体制度规定,电子缴库凭证的格式及合法性还有待明确。二是制度与实际操作存在矛盾。如电子缴税业务产生的凭证与国库会计核算的制度要求不符,制度规定国库应在横向联网系统中按预算级次打印电子缴库清单,作为会计记账的依据,但系统中并无此项功能,导致原始记账依据不全,不利于有关人员对账务信息的核对与监督,影响国库会计操作的规范化。三是制度空泛性,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赋予了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一定监管权,但是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及相关的制裁措施,面对商业银行不按规定及时清算税款资金的现象,制度上缺乏具体的制约规定及违规处罚方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库人员有效行使监督权力。

(三)会计核算操作风险

一是国库从横向联网系统中下载处理的各类缴税电子信息及国库处理后上传的缴库电子流水及收支报表等电子信息均未作任何加密设置,存在被手工修改的可能性,且业务人员处理电子信息业务时不易发现,因此对电子信息的篡改比传统模式有着更隐蔽的特点,操作风险加大。二是系统操作风险控制功能有待完善,会计主管对系统重要参数维护后未设置换人复核功能,增大了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三是操作风险点前移,传统模式下纳税人在税务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缴税申报工作,而横向联网缴税模式使纳税人在网上或银行可以自行申报,而纳税人及银行业务人员相比税务人员专业性不强,对税收业务流程不够熟悉,经常因操作原因造成错报、错缴或重复缴税等情况。

(四)内控监管风险

一是内控管理的范围扩大。横向联网模式下国库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人员增加了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维护员、系统管理员等角色,电子业务流程更多的依靠系统预先设置好的参数进行处理,这就要求内控管理的范围从纯粹的操作监管扩展为操作与系统的共同监管,监管难度增大。二是监管模式改变。横向联网每一笔业务的处理流程涉及税务、银行、国库等诸多部门共同完成,原有各单位内部的监管已不能完整监控整个业务处理,这就需要建立跨部门间的统一的监管制度体系,应由原来税务、银行、国库各部门内的独立监管转变为协同监管,但是目前横向联网的各部门之间没有严格的管理职责,尚未建立明确的联合监管规程及岗位监督机制,使监管上存在一定的真空区域。三是柜面监督及事后监督难度加大。横向联网对财税电子信息进行批量处理,不需要国库人员手工录入,这就导致业务人员不能对原始凭证进行全面细致的逐笔审核,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库的柜面监督职能。同时国库事后监督还停留在手工监督层面,没有电子的监督系统对电子信息进行自动审核,难以有效的对电子缴库业务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二、横向联网模式下国库风险防范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计算机及网络运维管理

横向联网系统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因此各参与单位要强化计算机及网络管理,认真分析计算机及网络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计算机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一是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增加防火墙和入侵监测系统的防控能力,安装高效的防病毒系统。二是严密控制数据信息源头的安全,对联网各单位之间的共享数据增加加密、解密、CA认证等技术,对操作员进行密码和CA存储双控制。三是建立财税库银之间既分工明确又紧密协作的运维体系,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四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对系统和网络的维护工作。

(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规范各项业务流程

针对横向联网运行模式带来的新变化,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形成约束机制。一是要对现行法规、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或与业务发展不配套的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二是构建规范完整的新业务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三是从法规上明确各联网单位的职责、权限、违规责任等事项,明确国库监管权力,制定相关的处罚条例。

(三)完善系统功能,确保操作安全

一是加强数据信息传输安全,采用对联网各单位之间的共享数据加密的技术手段,确保核算数据信息安全传输。二是强化风险控制,对系统重要参数的设置采取复核或双签制等方法制约。三是加强人员培训,税务机关要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培训,商业银行要做好对业务操作人员的定期培训,促使其及时掌握新业务的操作技能和熟悉相关制度规定。

(四)改进监管手段,强化内控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要建立内部控制的整体性理念,将业务处理的各个岗位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合理进行岗位职责分工,建立制约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对业务处理各环节的全覆盖。二是健全联网单位之间的协作监管机制,加强对联网业务的协同管理,建立跨部门的横向联网业务风险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国库电子信息的审核制度,加强国库审核监督职能,研发国库电子信息审核程序,增强审核工作力度。四是改进事后监督手段,开发国库事后监督系统,使之能有效审核电子信息,行使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赵娟,王海.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会计,2011,12.

上一篇阅读技巧

下一篇放射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