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预防医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预防医学范文1

从"第二轮恐怖袭击"看炭疽 刘卓宝,张曦,洪琪

美国CDC有关炭疽问答 傅敏娇,陈依,顾祖维

上海某社区老年人综合健康功能状况及主要健康问题 钮建中,傅东波,沈贻谔,卫志华,傅华,叶葶葶,杨明健,胡松龄,高玉珍,吴翠娥,夏昭林

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人精神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 钮建中,陈平,卫志华,沈贻谔,高玉珍,叶葶葶,夏昭林

饮用碱性离子水对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影响的初步观察 王豫廉

上海市宝山区居民20年糖尿病死亡趋势分析 黄红儿,朱三妹

浦东新区女性流动人口卫生行为与卫生知识研究 刘晓云,詹绍康,谢玲玉

苯系混合物对作业工人心理及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宋德香,杨浩军,赵新群,陈宇清,丁敏

学校保健室消毒隔离情况调查 邵志萍,沈福杰,俞爱群,俞菊芬,顾丽娟

上海市2001年医务人员戒烟大行动 陈玮,顾学琪,喻彦,黎江,李明珠,詹国芳

虹口区医务人员吸烟状况调查与戒烟效果分析 吴顺德

上海市2078名医务人员戒烟情况分析 喻彦,黎江,陈玮,顾学琪,李明珠

上海市2078名医务人员戒烟情况随访分析 黎江,喻彦,李新建,陈玮,顾学琪,李明珠

影响婴儿纯母乳喂养因素的调查 吴安锁,周国萍,朱秀珍

3~6岁超重肥胖儿童膳食结构分析 张晶,袁丽娟,魏梅

上海市11年卡介苗免疫效果监测 夏珍,张继光,黄建生

瑞安市结核病控制项目5年回顾分析 洪万胜

一起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手足口病爆发的调查 张爱香,李燕婷,张家琪,吴寰宇,李秀珠,黄惠敏,顾宝柯,蒋杰辰

一起急性病毒性肝炎小爆发的调查 朱小莺,朱渭萍,黄敏赟,吴寰宇,张爱香

大丰市家宴服务业卫生学调查 朱坚

一起氟乙酰胺中毒事故报告 宋良

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两者的交互作用 戴旭锋,周志俊,卢伟

扬州市三次恶性肿瘤死亡调查情况分析 叶桦,史鉴,朱茂炳

宁波市海曙区1996~200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 蒋相辉

海门市实施碘缺乏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江建华,倪仲飞

复发性多软骨炎合并胸腔积液1例 夏冬根

口服止血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69例临床观察 江舜裕

128例老年胆道疾患手术的护理 夏永玉

空腹血糖与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诊断糖尿病比较 胡予,黄志宏,高鑫

糖尿病教育效果评价 江孙芳,高鑫,陈世耀

上海市小东门社区糖尿病流行特征 王辉,季鸣力,翁伟芳,俞菊芬,刘霞君,胡兵

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早期预后的判断 姚晨玲,孙湛,徐云洁,杨小亮,顾国嵘,马峥尧

氟桂利嗪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及TCD对比研究 王锦生,周富英,李文贤

检验报告书质量分析和探讨 陆夏岩,周惟菁,童蓉蓉

隐形眼镜护理液消毒效果与评价方法研究 何静芳,沈伟,葛忆琳,马伟

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调查 贡富娣,龚幼龙,翁仲华,谢玲玉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健康教育 于毅,傅嘉颖

21世纪全球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展望 戴俊明,傅华

慢性病自我管理 傅东波,傅华,顾学箕

关节炎疾病负担 史方,傅东波,傅华

公共卫生护理在社区卫生机构中的作用 黄东,傅东波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探讨及对策 钱建华,蒋璐,王轶录,鲍熠,李虹,蔡旭伟,白浩鸣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讨 江一民

泗塘社区部分人群健康状况分析 崔月琴,王玉峰

医保改革后门诊管理对策 金亚萍

浅析不同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向 刘雪梅

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陈韩园,周卫强

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量临床分析 王慧影,陈孝瑾

应用FEP/Hb评估学龄前儿童中的隐性缺铁 袁丽娟,魏梅,唐立萍,陈珍珠

儿童身高与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 陈蓓珍,舒怡,邱龙美

儿童身高与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 许蓓华,杨敏,奚益群

微生态制剂对母乳性黄疸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任之洁,吴云林,张晨莉,,冯莉

微生态制剂对母乳性黄疽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薛英,周建元,陆定

用秩和比法评价农药中毒防治工作 顾大全,朱文桃,徐以盛,喻海兰,蒋秀梅,倪蕴娥

某高级中学住宿生膳食与营养状况调查 王文一,黄慧理,赵佳,徐伟杰

嘉定区生活饮用水锰含量纵向分析 袁红

同济大学教工体检资料分析 方敏霞

鄞县居民潜在生命损失分析 徐来荣,周碧波

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事故调查 李志琴,唐小玲,王芳

闵行区婚前医学检查结果分析 朱琴芳,白杰

奉化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樊伟方,王勇强,袁荣宝

经济文化因素对高血压认知的影响分析 罗慧燕,高鸿明,沈晓晴,孟秀琴,李勤

产前妇女的人工流产史调查 刘占红,薄存霞

结核病化学预防 黄建生,夏天

实施区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 倪淑萍,何振风

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加强卫生监督疾病控制职能 倪军杰,鲁桂根,金问桢,杨健

金山区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和策略 鲁桂根,倪军杰,高霞,隋广德

什么叫癌症的首诊治疗?其正确与否为什么特别重要?

金山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后15年监测结果分析 鲁桂根,何铁城,沈海忠

金山区农村合作医疗做法和成效 倪军杰,杨健

金山区人群寄生虫感染消长分析 何铁城,俞瑞芳

金山区农药中毒情况与对策探讨 董莉,鲁桂根,沈燕珍,王莉萍

个体医疗机构消毒卫生监测情况 江金伦

金山区朱行镇创建灭蝇达标先进城区的技术措施探讨 郑朝军,夏金龙,孙勤勤

急性毒蕈中毒临床病例分析 林秋红

金山区首例科尔特里克沙门菌报道 胡锦元,余铁甫,陈芬珍

水样中铁和锰测定的质控方法 褚根弟

脾肾分流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李彤,姚国芳,陈志红

开富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章承英

桂枝汤加葛根治疗功能性头痛临床观察 张启明

盐城市一起小学生水痘爆发流行的调查 谢列席,耿为民,曹恒志,许正祥

医学生的培养应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求 李耘,白浩鸣

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浅谈 谭盛葵,陆贤杰,马迎教,林健燕,蒙仕江

临床医学七年制教学管理现状与探讨 管菊芳

对医学教育的几点认识 陈鸿钧

一位105岁老人的生活介绍 年

进化论在心血管病康复领域中的应用 杨建伟,孙玉春,李泽兵,石凤英

加强急诊科护理管理提高护患关系的调控水平 姜佩芳,王兰仙,周小云,管素琴,管菊芳

乳癌放射治疗有什么特点

试论电子病历的证据价值 徐智达

乳癌根治术有什么特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姚君厘,杨永年

1358例住院康复治疗病例分析 刘邦忠,石凤英

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定性需求评价 傅东波,丁永明,傅华

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吸烟状况分析 邱桦,朱美英,陈平,傅东波,傅华

上海市大场地区外来儿童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马丽黎,胡瑛,王蓓丽,钱建华

急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 陈斌,童朝阳,李颖川,孙湛,黄培志

TTC应用于食品菌落计数的探讨 宋白薇,戴岚

尿碘测定方法进展 王菊芳,姚恩鸾,殷海荣

为什么要自我检查

什么叫雌激素受体测定

常熟市保健食品经营单位现状与管理对策 夏筱军

张家港市纯水生产企业卫生质量调查 周静娟,夏晓红

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患者产生压疮的观察与预防 陆箴琦

肝硬化并多器官衰竭的诱发因素及预防 陆明

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周门诊后疫苗使用情况分析 崔俐俐,倪玲玲

某街道医院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探讨 陈爱芳,钮建中,张辉映,罗健,吴影萍,王文耀,江凤仙

预防医学范文2

1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大多数医学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强调“预防为主”,较重视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培训,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添加了《预防医学》课程,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人们对于健康和身体的关注多数还是停留在生病看医生的被动阶段。另外由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从事临床工作,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熟练地掌握临床课程知识就足够了,《预防医学》课程知识对以后工作没有帮助,从而出现不愿意花时间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知识的现象,这些因素给《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教授带来了不利影响[2]。另外,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方式主要是黑板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不过多媒体教学通常也只是简单的幻灯片演示,内容多是以教材为主,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信息。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师资队伍相对不足,大批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甚至研究生上岗承担理论课,由于课程任务繁重,学科系没有时间对每节课内容备课和听课,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滑。此外,由于任课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大多只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课程中很少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从而出现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虽然学过该方面知识,但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束手无策的状况[3]。此外,由于大多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是安排在学习的最后一年,也就是在学生完成一年临床专业实习后,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由于这个时期正好是学生找工作的时期,所以很多学生由于找工作与学习发生冲突而影响了该课程的学习,导致缺乏对预防医学知识的了解。

2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2.1强调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情况,应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要能承担临床医疗工作,精于医术,同时应能够胜任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工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疾病预防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向家人、朋友宣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为进入临床服务患者奠定基础。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第一次卫生革命运动中,“反应停”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学生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会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4]。

2.2贯彻“三级预防”原则,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宣传

“三级预防”原则是预防医学的核心理念,也是《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人类的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明确,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都可将其自然史粗略地分为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阶段。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因而医务工作者可以根据疾病的自然史采取相应的预防原则: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预防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另外,由于《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繁杂,还需广泛地开展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系列活动,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宣传,通过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尤其是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相对枯燥的缺点,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知识。

2.3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预防医学》教学中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BL),即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被动接受,然而有研究显示该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的不利影响,甚至有的学生对该教学方法存在反感。这可能与学科特点有关,由于《预防医学》包含几个不同的预防医学学科,内容多、知识面广、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对《预防医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更加满意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象、生动、贴切的表达方式,使教学过程简单、清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适合在教学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使教学内容充实而新颖。所以,应加强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课程中的使用,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素养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教学中,必须突破旧的模式,尽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预防医学》学科特点,教学方法应以LBL教学为主,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为辅,具体来讲就是理论课采用LBL+PBL教学,实习课采用PBL教学[6]。此外,为促进与国外该学科的发展接轨,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同时学习国外在专业问题上思考的角度以及研究方法。

2.4提高教学资源共享,加强《预防医学》精品课程建设

自教育部于2003年8月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精品课程建设一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7]。通过加强《预防医学》精品课程建设,整合《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此外,还可以通过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使大家相互之间有了一个参考、观摩、交流的机会,拉近不同院校的距离,提高整个国家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8]。但该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应当以人为本,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统筹兼顾,全盘考虑。此外,目前国内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常出现“重申请,轻建设,少利用”等现象,这违背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因此,在《预防医学》精品课程申报过程中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评估结束后要加强课程维护,充分利用其示范作用,避免精品课程建设资源的浪费[9]。

2.5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实际工作能力

《预防医学》作为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在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教授该门课程时应结合非预防医学专业的特点,讲授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规律及其预防措施,使学生能运用知识预防不良因素的危害;加强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自学能力和个性发展。教学内容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根据目前的形势,在以后的课程中还应加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控制等内容,以加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10]。另外,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像对待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一样,充分利用当地卫生资源,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密切联系,积极建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基地,聘任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联合培养学生,使高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稳定。建立实习基地,也是培养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需要。适当增加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社区实习及进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的机会,增加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11]。通过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对环境有较客观的认识,了解职业卫生状况及进行劳动保护的必要性、迫切性。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临床专业课、预防医学及全科医学结合起来,可加深学生对“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认识,理解在临床实践中贯彻预防策略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做到防治结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2.6合理安排学习与就业,避免二者发生冲突

《预防医学》是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素质,对医学生形成现代医学观,树立预防为主和为人群健康服务的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避免该课程的教学与毕业生工作就业相冲突,可以将该课程学习安排在临床实习前完成,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预防医学范文3

[关键词]麻疹;预防医学;现代预防手段;应用效果

麻疹即民间所谓的“出初儿”,原本是一种高发于低龄儿童的急性传染病,然而近些年来,麻疹在发病上呈现出“大龄化”的发展趋势[1]。一般而言,患者在感染麻疹病毒后不会马上发病,而是经历10d左右的潜伏期之后逐渐出现流鼻涕、流泪、咳嗽以及发热等症状,及至发热症状出现的半周之后,患者将会出现红色的斑丘疹,随后将进入恢复期,待麻醉消退后患者可能在皮肤上遗留有棕素沉着或麦麸样皮屑[2]。对于麻疹,临床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麻疹,同样需要做到有效的预防。

1流行病学

1.1地区在我国,各省在近年来均有典型的麻疹病例报告,但因不同区域间的病例发生状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可见并无持续性高发区域,麻疹在我国主要呈局部爆发状态改与高度散发状态以及二者并存的特殊状态。据调查,琼、桂、闽等东南沿海省份在2010年仅有不足100万分之一的发病率,及至2011年我国上报麻疹病例报告的县仅有1/2,仅有极少数的县上报的麻疹病例超过10例[3]。这样的状况意味着麻疹在中国的发病趋势不再是各省普遍高发,而是部分省份的局部地区高发。1.2时间麻疹这种疾病具有鲜明的流行季节与爆发高峰期,虽然在年份与地区上每年均有所变化,但是就季节与高峰期而言则比较稳定,冬春两季一直是其流行的季节高峰。据调查,自2005年起,我国的麻疹流行高峰期始终在3~5月份。当然,一些地区在不同于以上的时间暴发麻疹,因此可以说所有季节均有麻疹高发[4]。1.3流行周期疫苗可以预防麻疹暴发,因此在疫苗未被广泛使用之前麻疹一直呈现着自然流行的状态,一般而言,城市流行1次麻疹的间隔时间为1~3年,乡村流行1次麻疹的间隔时间为2~6年[5]。而在疫苗被推广普及之后,这一流行周期不再稳定、也不再具有典型特色,在一些得到较好免疫规划的区域,麻疹甚至失去了这种典型周期。当然,在一些相对落后、预防接种普及性差的地区,麻疹依然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规律,但是由于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所以所谓流行高峰几乎是被“削平”了,若不进行数据分析,很难发现其具体流行周期。1.4年龄从于湘熹的研究结果可知,自2008年起,我国麻疹发病率呈现出双向位移的倾向,即月龄低于8个月的婴儿、年龄高于15岁的青少年其麻疹发病率不断升高,虽然5岁以下儿童依然是发病率最高的群体,但是20~30岁的青年也出现了发病高峰[6]。1.5职业根据一项关于2008—2011年麻疹患者职业分布状况的调查结果可知,2008—2009年,麻疹高发职业为散居儿童,其占比约为51%~65%,农民与学生紧随其后。待到2010—2011年,散居儿童所占比例已经达到78.22%,学生和农民则一共占据了接近82%的发病比例[7]。1.6其他发展趋势关于个案流行病例的调查结果,2009年流动人口病例占比6.4%,2010年流动人口病例占比10.6%,2011年流动人口病例占比17.9%,可见流动人口在个案流行病例中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另外,大城市的流动人口非常多,有很多外籍人士,因此流动人口病例中约有50%以上为外籍人士,这些外籍病例已经成为另一个麻疹高发群体[8]。1.7免疫史一般而言,月龄<8个月的婴儿机体内具有母源抗体,若为其接种疫苗,其母源抗体将会对疫苗的免疫效果带来干扰,因此免疫史调查均将月龄<8个月的婴儿排除在外。而在所有月龄>8个月的患者中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免疫室不详或无麻疹病毒免疫史的患者占比约为70%~80%,其余10%~20%的患者具有1~2剂的麻疹病毒免疫史。根据一项2011年的全国麻疹患者调查报告显示,接近64%的麻疹患者为8~23个月龄的婴儿,其中70%以上无麻疹病毒免疫史;据另一项2010年的全国麻疹患者调查报告显示,在9月龄到1岁的患儿中,存在麻疹病毒免疫史的患儿尚不足30%[9]。1.8临床特征鉴于疫苗的出现,麻疹已经从当初的“每人患一次”“症状非常典型”“死亡率较高”变为现在的“轻型为主”“并发症少见”“死亡率较低”,甚至可以说麻疹在当前已经处于“隐形感染”状态。一般而言,存在麻疹病毒免疫史的儿童是轻型麻疹的高发群体,这些患儿发病后会出现发热、皮疹等临床表现,并且,发热时间、出疹时间以及皮疹形态各有不同,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因此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结果,这无疑是不利于麻疹的早期控制。而在无存在麻疹病毒免疫史的儿童与成人之中,麻疹的发热时间、出疹时间以及皮疹形态则比较典型,且成人的病情要比儿童重得多,其病程也更加漫长,可能发生中毒性肝损害、心肌炎、肺炎以及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但是由于成年人的免疫能力较强,所以预后状况普遍优于儿童。

2预防措施

2.1普及和加强疫苗的接种根据国家既定的免疫程序,应为2岁以上的儿童接种2剂常规免疫疫苗,其接种率至少为95%。因此应努力实现“及时接种”“提高接种率”的基本工作目标。此外,还应做好地区普查工作,对于免疫空白地区与低接种率地区,则要尽可能地普及疫苗接种,以消除存在的免疫空白[10]。对于月龄>8个月、年龄<岁的儿童来说,应为其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在城市中,教育部门应密切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麻疹流行特点,针对重点人群给予相应的预防接种处理,如此可以形成一道人群免疫屏障,以免麻疹疫情大规模爆发。2.2加强对麻疹的监控我国卫生部门正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麻疹监控网络,试图在各级地区间开展麻疹抽样工作,以完善该监控网络在信息上的不足。在2012年,该监控网络协同基层医疗机构队疑似病例采取了血清学检测,通过省级实验室的病原学监测,实现了对麻疹病毒流行特征的全面掌握。2.3加强面对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首先,针对聚集性麻疹病例,应该具有迅速反应能力,以最快的速度给予早期诊断,随后加强对病例的管理,及时为周边人群给予预防性接种,努力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其次,根据当地流行状况提前储备好足够数量的疫苗,以免疫情暴发后疫苗不足而造成疫情蔓延。

3结语

预防医学范文4

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中心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着重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医学模式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注重教学互动的新教育观将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有情感、思想以及观念的交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有助于创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及开拓创造性思维。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认为预防医学与以后的医疗工作关系不大而缺乏学习兴趣,忽视课程学习。因此,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树立群体预防观念,认识到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诊断治疗患者,同时也要参加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研究促进健康的方法。而预防医学正是相应的一门学科,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2.1加强案例教学

生动形象的典型案例恰当结合教材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加深感性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讲述中运用我国著名流行病学家何观清教授所进行的实例“痢疾噬菌体预防痢疾的实地观察”不仅能化繁为简,利于理解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而且还可以指导实践,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并正确应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

2.2运用多媒体及动画演示

在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加上更形象生动的Flas演示,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可以给学生留下直观清晰的印象。如统计学中t分布运用Flas演示不同自由度的t分布曲线图形,这比直白的讲述和固定的图片能让学生更直观明了的掌握t分布的特点,从而起到更好辅助教学的作用。

2.3注重课堂讨论与小结

在教材中很多内容通俗易懂,相对比较枯燥,如果恰当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不仅可以化乏味为生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每一次课注重课堂内容总结。因为理论课的课堂小结往往归纳概括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学习复习和理解记忆,而且小结也可以起到承上启下,衔接下次课主要内容及提示预习内容的作用。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总结,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与巩固。有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3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不尽相同,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突出重点,从而按照不同培养方向调整各章教学内容,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如护理专业相比较于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侧重于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内容的教学,将更适合该专业护士的培养目标,及掌握全面知识结构的新型医护人才的培养。

预防医学范文5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253-9624

国内刊号:11-2150/R

邮发代号:2-6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预防医学范文6

对于非预防专业的学生的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预防观念、群体观念环境观念有所认知,进而是他们形成良好的预防观念与思维。因此,这就对教科书具有一定的要求,所选的教材的内容必须是在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接收范围之内的,还需得到国家卫生与教育部门认可才可以。不得随意选用网络上的没有认证商标的教科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教学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对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是新开始的教学课程,所以,该学科的教学的各个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没有完整的、固定的教师团队,大多数都是从预防专业里借调过来的教师,或者是从校外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也就是说,非预防专业的教师的流动性很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加强非预防专业教育的师资团队的建设很重要。因为,具有结构合理、水平高超、相对固定的师资团队是提高非预防专业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同时,还要做好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的监督工作。一方面,要让参与教学的教师进行集体的备课、试讲与教案的编写,这样可以让教师就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从教师的试讲中寻找出教师在讲课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改正,确保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求校领导或者是教科研的人员进行听课,监督教师在课堂上对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还要求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丰富非预防专业教学领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完善教学模式的创新。

3增强学生的对预防专业的重视

要知道,对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进行预防专业的教学使为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为他们着想。但是,许多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因此,就要提高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的预防专业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这门学科对他们的重要性,只有这样,非预防专业的学生才可以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地提高非预防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的教学质量[3]。

4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