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晋级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晋级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晋级报告

财务晋级报告范文1

[关键词]财务报告发展进程改进措施

一、财务报告及其种类的发展过程

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两种表述形式共同构成今天的财务报告,乃是财务报告经历了很多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从报告和报告的种类看也产生了很多重要变化。

1.报表的种类不断增加。早期的基本财务报表只有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种。上世纪60年代中期增加了财务状况变动表。

2.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改进。

(1)从覆盖面看,原先的财务报告只反映一个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或现金流量的变化。后来,由于出现控股企业,控股企业除编制本身的财务报表外,还要编制覆盖整个控股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同时,一个企业由于规模很大,分部很多,又要求对具有不同机遇和风险的地区和业务分部编制分部财务报告。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都能向投资人补充提供对决策更有用的信息。

(2)从时间间隔看,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年报告一次,属于年度报告。为了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后来,在年报之外,又陆续增加了半年报、季报、月报等统称为“中期报告”的财务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将来信息的报告将越来越快,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现在实际上已开始在网上实时信息。

(3)从内容上看,第四报表较好弥补了传统报表违反漏计损益原则的缺陷。长期以来,西方会计界对编制收益表都声称坚持“满计损益观”而不是建立在当期经营业绩基础上,但实际上对可赚得却未实现的收入,往往绕过收益表,而把它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这种做法,实际上压低了企业当期所确认的全部损益,违反了满计损益的原则。第四财务报表即全面收益表,所报告的企业财务业绩包括了所有已确认的损益。这种业绩报告,才真正体现以满计损益为基础的收益表。

二、财务报告的改进措施

现行财务报告只关注过去不注意未来、只重视货币性信息而忽视非货币性信息、只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结果不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等弊端,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财务报的相关性。而财务报告存在的基础之一就是决策有用性,即为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利益集团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财务报告无法为这些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财务报表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受到质疑。

1.应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随着金融创新,诸如期货、期权之类没有实际交易而仅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义务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口益繁杂,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具的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虽然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衍生金融工具尚不多见,对企业的影响还不大,但我们应该着

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以配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2.应注重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卜的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已日益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与企业现行巾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减少。在现行会计制度下,投资于人力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额多大,一律作为当期费用,这就使人力资产被大大低估,而费用则大幅度提高。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受到越来越多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

3.应当披露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由于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往往与股票的市场价值存在着较大差异,且多数股票市价高于账面价值,这就给公司经营者提供厂通过权益交换方式来增加利润的机会。可以说,公司这种利润增加是建立在原股东权益稀释基础之上。这种利润增加究竟是对公司原股东有利还是不利,在现行财务报告中并没有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因利息费用减少而增加的利润,而将原股东权益稀释的核算排除在外。将这种信息对外披露,必然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行为加以肯定,从而容易作出有损自身经济利益的决策。因此,财务报告在这方面也有必要加以改进。

4.应重视企业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现行财务报告中的收益是建立在币值不变假定基础之上,这在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币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该收益与全面收益差异不大。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市值变化频繁化,这种传统会计收益与企业真实的全面收益差异日益扩大。若再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

财务晋级报告范文2

一、财务报告过去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一)财务报告理论上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1、关于计量。财务报表是以传统会计的三个特征为支柱的。那就是:记录按复式簿记系统;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属性。因此,人们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在财务会计的上述三个特征中,对会计信息特别是盈利信息最有影响作用的,是确认和计量。传统财务报表受到的冲击最早也是针对计量。所以,报表的使用者莫不关注计量。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外,先后创造了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算)净值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如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所说:"当前,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各种项目,是用不同属性来计量的。这要由项目的性质和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来定。"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可以看到下列变化:由早期以历史成本为主(甚至占完全统治地位)到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再到当前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这种种变化明显地说明,计量属性的采用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即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计量属性所带来的不同经济后果及其应用的不同前景。

2、关于确认。早期财务报表的确认仅研究收入的决定和费用的分配。在股份企业出现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入和费用。那时确认的唯一标准是看有无现金流入(收入)和流出(费用)。后来,由于出现委托和关系,为了正确反映和评估在某一期间的受托责任,就产生并广泛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然而权责发生制仍然是针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来说的。它提出了确认收入和确认费用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不再是看有无现金收付,而是看权利与责任是否发生。为了实现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应计、递延、分配和摊销等四个特殊的会计程序。权责发生制使财务会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较前复杂,当然所获得的收益数据也较前更为相关与可靠。人们主要关注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另一解说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表被普遍认可为第一报表。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共同关心的主要信息是一家公司的收益(盈利)。收益是怎样决定的呢?从收益表的构成可以看到:通过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决定收益。这就是流行于当年的收入/费用观。然而收益也还可以由净资产(不包括业主权益的变动)的期末与期初的余额对比来求得。后一决定收益的方法称为资产/负债观,因为这可不依赖收入与费用而单独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直接进行确认。若根据资产/负债观,权责发生制就不能构成全部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基础。于是fasb发展了会计确认的理论。在1984年12月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中第一次提出确认的完整定义,确认的四项基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并根据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报表要素正式记入或列入某一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的定义,而把确认的过程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三种类型。fasb第5号概念公告关于会计确认的见解如同它强调现值技术的运用和大力提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样,为把各种创新经济业务(典型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可确认而尚未实现的有关收入项目等)在表内予以确认、计量或者在表外进行披露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思路。由此可见,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践的这一发展,不是凭空而来。它们同样是竞争技术与全球化等环境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

3、关于报告。早期的财务报表,是直接根据日常记录所编成的。报表的内容就是表内的项目。项目只不过是会计科目的重新分类、汇总和排列。后来由于经济业务日趋复杂,表内陈述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会计上的术语而不易为广大投资人所理解。为了提高报表的易懂性和可使用性,于是增加了表外附注和附表,这一部分的出现,同证券监管机构(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上市公司的报表提出补充的披露要求也是分不开的。虽然表内和表外的区分,人们已习见为常,但多数人并不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不同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fasb于1978年发表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当前实务中的财务报表应当称为财务报告;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需要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而其他财务报告则可以请企业以外的会计师或专家审阅,有的甚至可以既不审计,也不审阅。在讲到财务报表和附注的关系时,fasb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则反复强调:在财务报表表内表述是确认;用附注(包括表内旁注,表外底注)、其他附表、其他报告手段进行表述,不是确认,而是披露。这样,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形式和是否量化表述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二)财务报告及其种类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两种表述形式共同构成今天的财务报告,乃是财务报告经历了60多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再从报告和报告的种类看也产生了很多重要变化:

第一,报表的种类不断增加。

早期的基本财务报表只有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增加了财务状况变动表,到1987年被现金流量表所取代(sfas财务会计准则公告》95),成为第三财务报表。1997年,美国又发表"报告财务业绩"的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提出:企业可增加"全面收益表"作为第四财务报表,(在此以前,英国已在asb(《会计准则公报》的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中提出"全部已实现利得和损失表"作为第四报表)。

第二,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改进。

1、从覆盖面看,原先的财务报告只反映一个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或现金流量的变化。后来,由于出现控股企业,控股企业除编制本身的财务报表外,还要编制覆盖整个控股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同时,一个企业由于规模很大,分部很多,又要求对具有不同机遇和风险的地区和业务分部编制分部财务报告。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都能向投资人补充提供对决策更有用的信息。

2、从时间间隔看,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年报告一次,属于年度报告。为了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后来,在年报之外,又陆续增加了半年报、季报、月报等统称为"中期报告"的财务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将来信息的报告将越来越快,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现在实际上已开始在网上实时信息。

3、从内容上看,第四报表较好弥补了传统报表违反漏计损益原则的缺陷。长期以来,西方会计界对编制收益表都声称坚持"满计损益观"而不是建立在当期经营业绩基础上,但实际上对可赚得却未实现的收入,往往绕过收益表,而把它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这种做法,实际上压低了企业当期所确认的全部损益,违反了满计损益的原则。第四财务报表即全面收益表,所报告的企业财务业绩包括了所有已确认的损益(不论是否实现)。这种业绩报告,才真正体现以满计损益为基础的收益表。

二、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批评

尽管企业的财务报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改进,并根据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了若干创新。但迄今为止,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是很不满意的。有人则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担忧,早在1975年,英国assc(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报告"和1991年英国icaew(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icac(国际会计合作委员会)联合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型",就先后相当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缺点。1994年美国aicpa(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在"改进企业报告--面向报告用户"中也指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概括各家的看法,特别是针对新经济的要求,财务报告有待改进的方面主要是:

第一,由于环境的加速变化,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面向未来经营发展的关键性信息。但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在确认方面有苛刻的要求,对于计量,也主要限于货币量度。这样就使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这些信息大部分属于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广义无形资产,如一家企业的员工、客户、知识基础和该企业的声誉。

第二,由于交易、事项、情况要得到会计的确认,从而在财务报表内表述,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每一项符合确认要求的报表要素,在它们的定义中都明确规定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这样,整个财务报表的信息--这是财务报告中的核心信息,必然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

第三,尽管各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实际上,在财务报告中,是成本而不是价值反映着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可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却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资本市场的股价涨落,反映的也是企业价值的变化。而现在,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利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

三、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

当前人们面临的经济环境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往。关于这一点,fasb在2001年关于"改进企业报告--对增进自愿披露洞察"这一研究报告中进行了描述。该报告分析了可能正在改变企业环境的关键作用力量。从经济因素上具有全球化、所有权分散、竞争、着眼于财富的创造、企业资产构成的变化等特点。与此同时,今天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也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主要是:

1、应当突破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需要在财务报表之内对确认和计量方面有所创新,使之可确认更多的有用信息;

2、应当提供不一定用货币量度,但却非常有用的信息,为此要改进和扩大信息披露;

3、整个财务报告在维持有用的历史信息的同时,要更多地披露预测信息,特别是关系一个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信息;

4、成本信息固然是可关与相关的,但企业价值的创造与变化的信息、可能更为有用。

面对竞争、高新技术和全球化的三股力量汇合的挑战,适应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信息提出的新需求。笔者认为在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续和发展的问题。要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总的来说,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应是一种扬弃;具体来看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之完全否定,相反,在gaap没有改变之前,构成财务报告核心的应还是财务报表,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即它们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等四项标准。并将它列为财务报告的第一部分,但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做法,在损益表的下端附加披露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2、对财务报告中可采用的计量属性不以货币量度为限,并进行广义解释。这一点,其实并未动摇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以货币为计量基础的假设。因为货币仍然是财务报告特别是其中的财务报表的基本量度。只是,应当同意,甚至应当鼓励同时使用其他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补充。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总有可以量化的属性。问题仅在于量化的精确程度有所不同。现代企业具有如此复杂的经济活动,会计在计量问题上若不跳出货币度量的框框,恐怕很难在确认和披露上有所前进。

3、要充分发挥披露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注意披露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特征和风险。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之中,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另外,可以适当披露采用"区间"或"范围"估计数量报表项目的有关信息,借以消除报表项目貌似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误导。

4、在其他财务报告中,着重披露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经营活动重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的显著风险和报酬机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关于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以及评估的商誉的信息,并尽可能披露关于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余相关企业的信息。

5、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

6、对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应该单独予以披露并进行核算。

7、若存在着多个企业分部,应尽量按照行业分部或地区分部编制或提供分部报告。

8、鼓励企业进行适当的自愿披露,包括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图等。

9、鼓励企业披露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和关于企业增值的会计信息,并根据具体条件酌情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叙述性披露、在现有财务报表中添加某些项目或单独披露如社会收益表、增值表等形式。

10、要尽量注意"效益>成本"这个普遍的约束条件,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要尽量避免会计信息披露过载现象。要根据会计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兼顾财务会计的固有特征,并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纵论财务报表模式的改进",《财会月刊》1998 年6月。

财务晋级报告范文3

关键词 :财务报告 信息质量 缺陷 改进

一、现行财务报告内容的缺陷

现行财务报告形成于工业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已不能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甚至还会影响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长期以来,财务报告体系一直备受会计界、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的指责,许多中外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使现行财务报告更加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各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不断尝试着改进传统的财务报告。现行财务报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信息含量不够完备,对风险因素的揭示不足

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是在历史成本、实现原则、可靠性原则等基础上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总结,虽然这种总结是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它不能充分地反映企业未来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然而决策活动强调的是对未来投资活动的筹划和规划,其包含了预期的经济行为。因此,使财务报告数据信息的历史性与决策活动的未来性之间呈现出一种不对称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交易风险等。例如,一方面是经营风险中现行财务报表中筹资收入和费用的披露方式,无法预测企业未来的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无法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重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传统的财务报告以确认、计量为前提,偏重于有形资产的反映,不能充分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和无形资产信息等,从而导致投资者不能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和规划。因此,应该增加财务报告的信息容量,充分揭示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从而使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无法满足对未来价值趋势预测的需要

现行财务报告主要是在过去的交易事项上,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强调可靠性、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因此,财务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而这些信息缺少对决策有用的、反映企业现在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

信息使用者都需要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更多的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状况和预测性的信息,来实现决策有用性。尽管过去信息是未来预测的基础,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熟悉过去来推断未来,但其前提条件是“未来是过去的延伸”,这在工业经济时代尚可,因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规模和面临的竞争风险没有较大的变化,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的发展也较缓慢,用过去的信息来推断未来不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而现在,企业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必须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的未来可能与过去相差较大甚至具有本质的区别,在此情况下,仅仅依赖于“过去的延伸”来把握未来,其准确性可想而知。

(三)以有形资产为核心,对无形资产的反映不足

现行的财务报告倾向于揭示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忽视了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无形资产信息的完整性明显不足,这主要取决于工业经济时代对有形资产的依赖。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一个专利、一个技术、一个配方都可能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或获得丰厚的回报。

现行财务报告把披露的重点放在了有形资产上,而对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等许多软性资产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过于狭窄,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因不满足于现行的会计确认、计量标准而被拒之财务报表之外。据统计,目前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多达30项,而会计系统中确认的无形资产不足其一半,只有专利权、商标权、特许使用权、著作权、外购商誉等少数几个项目得到了不完全的反映,自创的非专利技术、自创商誉、知识资产、人力资产等项目尽管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却无法予以揭示。在无形资产从属于有形资产的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简化对整个信息质量尚不构成太大的影响,但当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等同或超过有形资产时,这必然导致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基于无形资产的决策需要。

(四)信息的内容过于倚重于财务信息

现行财务报告的主体是反映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这对信息使用者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但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内容有时可能更重要。数据是一定程序的结果,改变运行的程序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数据。简单的两个数字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只有在同一操作程序下生成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会计估计方法的多样性使得同样的经济现象采用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因此,信息使用者要想正确的使用信息,必须了解信息背后的内容即非财务信息,而这部分内容的披露略显不足。

非财务信息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弥补财务报告数据信息的不足。例如企业背景、企业文化、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员工数量与素质、新产品开发与服务、企业关联方的信息、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管理部门计划、管理人员信息等非财务信息都将成为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

二、财务报告内容的改进

(一)加强预测性信息的披露

决策的未来性使得信息使用者不仅关注历史性信息,而且更对未来信息感兴趣。预测性信息的披露提高了企业财务报告的及时性,而其他相关的自愿性信息的披露则加强了预测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理解性。在增加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尽管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过去的信息对未来作出预测,但预测的准确度可能较差,这不仅受制于他们自身的经验、技术等能力因素,也与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缺乏充分的了解有关。而企业管理者在掌握信息和了解未来发展前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其提供预测性信息,不仅能够吸引投资,节约整个社会的信息成本,也有利于纠正外部信息使用者预测中的偏差,避免对企业股价造成的不利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预测软件开始陆续出现,使得预测成本降低、时间缩短,这更有利于披露企业的预测性信息。在披露预测性信息的同时,必须在现实的真实条件和合理逻辑的基础上,遵循谨慎性原则,并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增加预测性信息、披露其变化。

(二)增加对知识资本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本在企业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应该把这些对企业十分重要的资产纳入财务报告体系中。知识资本信息主要由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源信息等智力资本信息构成。企业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商誉、品牌价值等。人力资源的价值不能在传统的会计报告中充分披露,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总额,更不能反映劳动者的经济贡献。但是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中,不管投资于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金额多大,都不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中以资产来核算,而是作为当期费用来处理。这样不能充分体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应尽快研究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地将人力资源信息在财务报表中加以披露,这对未来企业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要。

人力资源信息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采用分别列报的形式,分别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人力资源的收益、成本及费用等相关信息,同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人力资源的结构、文化程度、业务能力等相关信息。二是采用单独编制“人力资源会计报表”的形式,可以详细地反映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状况,确立人力资源的成本与收益。

(三)增加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受到社会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是单一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要谋求与企业利益相关各方的共同利益的增加。有些企业以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或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的利润增加,远远不足以补偿其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企业利润实现过程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增加社会责任信息,也就是将有关企业污染环境、土地利用、资源消耗等状况,治理环境的信息和对社会的贡献等信息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使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而且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其赢得更多的投资者。

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在量化信息方面,可以采用多种计量单位,如货币金额、次数、指标等;在定性描述方面,应当力求具体、准确,有相关部门的鉴定或社会评价作为支持。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可以分为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投入是特定社会责任项目的实际举措,投入项目包括治理污染设置的改进、职工安全保护措施的改进、安置再就业人员、参与公益捐赠活动等方面,产出是特定社会责任项目的实际举措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产出项目包括“三废”的降低、工作环境的改善、工伤事故的减少、产品安全性能的提高等,对于这些项目要尽可能定量的来表达,或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四)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

随着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及其引起对控制风险的需要,衍生金融工具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品种也越来越多。衍生金融工具暗藏着潜在的、巨大的风险,当这种风险变成现实时,将会引发企业的崩溃。巴林银行、中石油案件都充分显示了衍生金融工具的高风险性,而传统的财务报告中基于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无法对这种风险做出恰当的反映。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虽然衍生金融工具是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但是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用的难度极大,仅仅通过报表中所披露的数字难以充分反映其蕴藏的风险,需要在报表附注中做出较详细的披露。例如应该对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种类、使用的目的、采用的核算方法、与其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确认情况、潜在收益或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评估、应对风险的措施等都作出详细的披露,这样才可能充分评估暗藏的风险,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五)完善分部信息的披露

随着企业经营的多元化的发展,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时,需要跨越多个行业,然而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又需要跨越世界多个地区。由于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不同,导致其获利能力、风险和机会等也相差很大,现在的上市公司大多属于多元化、跨区域经营的企业,合并财务报告成为其披露信息的主要形式,但信息的聚合可能会掩盖其内在的经营风险,这些信息并不能在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充分反映,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典型的例子。相对信息使用者而言,既要了解整个企业集团总括的信息,又要了解不同分部的经营状况。整体信息固然重要,但分部信息也不可忽视。行业分部信息揭示了一个企业的产业结构,说明了一个企业面临的行业发展机遇和风险,给投资者提供了横向可比的信息;地区分部信息揭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这些差异包括政治、社会、法律、经济、技术、人文等多方面,给投资者提供了纵向可比的信息。因此,财务分部报告显得非常必要,不仅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确认和分析企业从事的多种业务面临的机会和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傅荣,梁爽.财务呈报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葛家澍,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财务晋级报告范文4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报表使用者要求的不断提高,现行的财务报告已经无法满足各类不同使用者的预测、决策需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现行的财务报告进行改进、丰富、使其逐步完善,以便更加适应使用者的需要。

关键词 财务报告 发展趋势 改进

一、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针对企业财务环境发展变化以及外部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财务报告也将向着更为多方面的方向发展。

其一,可以增加财务业绩报表。在我国现行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业绩报告。它将集中反映一个企业的全部业绩,从而更全面,系统地反映以前被忽略的项目,如外币折算差额、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发展,公允价值将作为衍生工具的计量属性,即成为第四张报表的计量基础。来容纳衍生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便于投资者充分了解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报酬。

其二,适时增加社会责任报告。现行企业的经营目标已转化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将更多的将企业本身融入到整个社会中去。将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企业可以适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是用来反映职工培训、健康安全条件、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公益性捐赠等信息。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增加社会责任信息,即增加有关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治理污染的资料,绿化情况等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

其三,企业财务报告除反映前述信息外,还应披露和反映以下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经营理念。这些包括,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与评价、当地管理部门如工商、环保、技术监督部门的评价。

财务报告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某次革命就可以彻底完成的。它是循序渐进,逐步改良而逐渐完善的。科学发展具有继承性,而且可靠性始终是人们在决策中衡量信息质量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之,财务报告应从实际出发,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提高,进行适时的调整、改进。

二、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具体改进措施

1.丰富、完善财务报告的格式

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广泛兴起、网络的普及,这都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表现为会计数据由纸质的载体进而升级为磁介质和光介质。从理论上讲,数据载体的变化升级,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分类与再分类的重复环节;即利用同一基础信息可实现信息的多维组合,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会计数据处理工具从手工,算盘而演变成为计算机,并可以进行过程运算,这种处理方式消除了存在于地域,空间等障碍因素。并可以对报表数据进行更为深度加工,使之为企业决策做出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支持。使报告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布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财务数据。而信息使用者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甄选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2.编制实时财务报告、重视披露预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而及时性大幅提升。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也不断缩短,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涌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因素的日益突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周期也随之缩短。因此,就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使其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产生的财务信息可以迅速转化为报表资料,并可以及时的以电子形式更快捷、完整、真实、系统地通过网络平台传达给报表需用者。

3.扩展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注重揭示非财务非货币信息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与企业决策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并且非财务信息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市场份额、国内占有率、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应用、行业发展及竞争趋势分析、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前景以及行业的景气程度。企业的经营者利用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做出科学,系统地分析,并加以运用到企业实际的运作当中去。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透明,使可理解性更强。

但为了能够确保被披露的非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可以允许相关部门参与到这些信息的搜集、编报中来。如: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主要由会计部门进行确认,计量;但是同时也要由人力资源部门协助完成。以便可以随时提供人动的最新信息;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可以由会计部门和销售部门来共同完成;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则可以由公关部门协助会计部门进行披露。在未来的会计报告中,披露部门从单一的会计部门逐渐延伸到人事、销售、公关等系列相关部门。

4.丰富现行财务报告的附注内容,完善表外信息

未来改进的财务报表应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同时辅之于非财务信息来说明和解释企业的各项数据指标。应当将与信息使用者相关的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以及一些重要事项,包括已承诺的事项、或有事项、报表日后事项和其他重要事项,综合的纳入附注中进行披露。同时,对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一些“表外信息”也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说明,充分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晓莉.现行财务报告缺陷分析研究.财会探析.2009(1).

财务晋级报告范文5

【关键字】电力系统;财务会计报告;措施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大,完善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财务报告不仅要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还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对比,并结合当期数据预测企业的未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稳定。但当期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因为体制和环境的影响,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电力系统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问题

1.具有局限性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仍只披露日常企业经营活动信息,严重忽略非财务信息的对外披露,突显其局限性,披露的企业信息已不足以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现如今更多债权债务人和社会环境信息等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不断加深,对企业未来的规划和发展都起到了决定作用,不全面的信息披露进一步降低了会计报告信息的有效性。另外,电力系统企业之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影响了行业内各企业间财务会计报表的可比性。

2.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电力系统在行业内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要求具有可比性和统一性,而报告体系的不完善和管理力度的不足,加之受行业间限制和国家政策不断调整,造成电力系统对报告体系要求未及时调整,没有形成真正地科学化管理。电力企业可以利用现金流量表做好经济预测,而只强调流动性较强的货币资金分析,使得电力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内容不全面以及深度不够,导致财务报告体系内容简单、片面。另外,受电力企业对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管理力度不强,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明确进行金融衍生工具的披露,使其会计报告体系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整改,促使完善。

3.透明度较低

电力企业的收入支出表反映了企业总体收入和支出情况,但对不同渠道的收入来源和费用支出没能分类划分,使得收入和支出不够明晰和透明,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深入了解电力企业的真实收支情况。同时,受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用者不再只关注财务信息,更多关注企业资产状况、现金流状况、投资情况以及发展愿景等全方面信息,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不高,都会影响报告质量和报告体系完善。此外,电力企业为完成国资委下达的任务指标,或多或少地会利用人为手段调节利润,粉饰企业会计报告,这样就使公开的会计信息失真,利润不透明,阻碍电力企业良性发展。

4.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基于会计报表数据,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分析。由于分析方法和指标的欠缺,使得企业分析的内容不深、不全,企业过多地关注财务指标,极少关注企业发展能力指标,造成财务报告更多地流于形式,无法真实了解企业动态和发展方向,其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同时,指标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比率指标只作为假定和判断,对于提出的有关问题,不能一一落实和有效解决,企业财务状况也无法确保良好运行。因此,要加强电力企业经营和财务的真实评价,并施以有效的客观分析,不断完善财务报告指标体系。

二、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改进措施

1.财务会计报告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的社会和企业活动依赖于网络,电力企业财务信息的录入、查询、报告及信息传输均可利用网络来实现。报告的形式也从原有传统的表格、文字转变成音频、视频,形式新颖鲜活;载体也由纸制版转变成磁盘介质。这些电脑和网络技术融入,既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也延长了数据的保存质量和时限。企业除在软硬件上的投入,使会计信息改进的同时,还需增加各类文字、数据图以及指标分析等手段对企业人、财、物等信息进行全面披露,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建设。

2.采用交互式实时报告

电力企业会计信息的实效性不高,主要是其编制报告的周期较长,采用交互式实时报告可以缩短编制时间,降低财务人员工作量,进而转向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同时,管理者依据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对报告时间进行及时调整,在加强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实效性。交互式实时报告还利于管理者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监督,避免财务人员过多粉饰利润,提供虚假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另外,还要加强电力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更多关注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等信息的披露,全方位、多元化地展示企业会计信息,让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因此,采用交互式实时报告利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完善,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3.强化执法力度,加强信息披露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支柱行业,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完善其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并针对行业特点制定规范的制度,科学管理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增强电力企业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同时,加大监督和管理,整治等违法乱纪行为,规范不良会计信息的全面披露,进一步确保电力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内容规范,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完善,必须拓宽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尽量减少各种不确定信息因素对报告内容质量的影响,加大非财务信息和财务分析的披露,保证资金使用、投资决策和环境保护等信息与实际相符,这样既可树立企业公众形象,稳定企业经济利益,还可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扬.完善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对策[J] 金融经济.2015.

[2]林争雄.浅析电力系统财务会计报告体系[J]财经界.2012(24)170.

财务晋级报告范文6

关键词:财务报告 市场经济 会计信息 规范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需要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1、理论:公司的投资者与公司的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签定契约来实现的。在签定契约时,双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契约的实现就是他们的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财务报告体现的是经营者管理公司的业绩,是投资者评价公司的经营者是否履行契约的最可靠的依据。因此,公司的财务报告呈报是经营者自愿履行契约的行为。

在公司经营者的报酬与公司的利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前提下,对财务报告的规范越多,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就越高。因此,公司的经营者就不会赞成市场对财务报告需要规范。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只要他们手中有衡量经营者业绩的依据,即契约中的各项规定很详实有效,他们也不希望对财务报告有更多的规范,因为规范越多,他们支付的监督费用也就会越大。

2、信号理论:信号理论源自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向供求双方发出产品供销的信号。公司定期向市场呈报财务报告,这也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产物。如果公司自愿向市场公布财务报告,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越充分,公司的筹资成本就越低,公司就能赢得竞争,带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个结论已被美国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报告证实。因此,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公司能够向市场公布财务报告的核心。公司自愿呈报财务报告信息有三种情况:经营好的公司,有动机公布公司好的财务信息,因此,这些公司会自愿公布财务报告;经营中等的公司,因为怕被认为经营不好,所以也有自愿呈报财务报告的动机;经营不好的公司,如果不呈报财务报告,就可能被市场默认为是经营不好的公司,因此有压力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业绩,也会自愿呈报公司的财务报告。

3、政府规范论认为,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政府必须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规范,同时,这也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利益的。

1)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有效的,有时往往失灵。有以下三个具体理由:

(1)如果政府不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规范,那么市场上就会出现生产信息产品的垄断者。

(2)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失误,会导致财务报告的信息的质量下降。

(3)公司财务报告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2)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经济利益的驱动,要求政府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能够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使社会获得最大的利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仅依靠市场的调节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规范和调整。因为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各自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如果不纠正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那么市场的竞争就可能不公平。对此,政府规范学说认为,规范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使市场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对称的信息;法典理论解释:规范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的合理分配。规范具有公开性和民主性。因此,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是完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利益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

1、财务报告规范的性质

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规范,看起来是一种经济行为,实质也是一种政治行为。规范本身具有政治行为的性质,它与政府行为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我国对财务报告规范机构主要是政府,财政部代表国家政府行使规范的职能。

2、财务报告规范的行为

财务报告规范的行为是指参与制订规范的主体的行为。规范的成功与否,规范的参与者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政府作为财务报告规范的主要参与者,对规范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以美国为例,FASB在制订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遵循的程序是,准则的起草、准则的讨论、举行听证会、投票表决。而最后准则是否能够在市场上由各公司采纳,取决于SEC的认可程度。从美国的历史看,国会和SEC都曾有否定FASB已制订的会计准则的先例。SEC的官员曾这样认为,由民间组织FASB制订会计准则、然后由SEC批准会计准则的实施,这是最好的模式,因为既能发挥专家在制订中的作用,又能体现准则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的政府的权威性。而我国的财务报告的规范主体是政府,这样的规范主体显然代表了我国国家和政府的利益。

3、财务报告规范的影响

财务报告规范的影响是指财务报告规范实施的后果。财务报告规范的实施会影响到方方面面的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涉及到他们各自的经济利益。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告规范理论给我们的启迪

1、在制订财务报告规范时,必须要考虑它所产生的经济后果

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形成和财务报告的规范的探索阶段。1992年至今的8年中,我国颁布了十多个会计准则,但对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产生的经济后果、经济影响,会计学术界却研究得不多。但至今在企业的会计实践中却应用得并不广泛;稳健性原则是西方会计中常采用的一个基本原则,但为什么在我国应用时有些企业愿意采纳,有些企业却不愿意采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采用会计准则来规范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使公司会计人员有更多的选择公司会计政策判断机会,但我国会计准则实施后也会产生如此的影响吗?

2、重视对公司财务报告规范所产生的成本,解决好“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

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是由政府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具有强制性这一特征所带来的。如果规范财务报告的准则过多,就会带来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成本的增加和准则在应用上的困难。尽管人们认为美国是一个对公司财务报告规范比较完善的国家,但是美国也有许多会计学家批评FASB制订的准则过多,目前FASB制订的准则有130多个,每年的费用高达1500万美元,制订的成本过大。我国在制订准则的过程中必须引以为戒,不能认为制订的准则越多越好,也不能认为大、中、小公司都必须应用同一的准则,更不能认为所有的企业都应与国际接轨。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实施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以减少不合理的成本的支出。另外,过去对于“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问题,会计界研究的不多。SEC曾设想:随着财务报告规范的增多,编报成本的增加部分应由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来承担。但究竟如何操作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松年,薜文君.论财务报告的改进.会计研究[J].1999,第7期;

[2]刘峰,李少波.会计理论研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订的影响. 当代财经[J].2000,第6期;

[3]冯淑萍.市场经济与会计准则.会计研究[J].1999)第1期;

[4]葛家澍.美国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会计研究[J].1999,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