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1

一、新教材版面设计方面的优势

1.外观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往的版本均采用小开本(单页版面大小:208mm×147mm),新教材版本调整为大开本(单页版面大小:258mm×185mm),单页版面面积增加幅度超过56%,字号和图片也相应变大。大开本教材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就像一本故事类的图画书,给刚入学的小朋友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版面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排版设计有利于提升教学实效性。

由于新教材采用大开本设计,版面空间得到充分扩展,“新课教学”、“尝试练习”和“巩固训练”等各部分内容有足够的排版空间。例如:在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中的新课教学、尝试练习(“做一做”)和巩固训练(“练习十一”)都留有足够的空间,使学生能直接在教材上通过“圈一圈”、“数一数”、“写一写”、“连一连”等操作活动进行探索学习、巩固训练。这样排版设计的新教材融汇了教材和教辅练习的功能,增强了新教材的实用性,节省了购买教辅练习的经济负担,也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新教材内容编排方面的优势

1.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开展。

教材中设计了很多充满童趣的卡通人物,把学科内容编排渗透到学生熟悉、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生活场景中,一个个鲜活的卡通形象将学生引入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例如: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设计了“奶奶给小动物喂食”的场景,各种鲜活的人物、动物和其他物品,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无比生动,无需教师过多的解说,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就能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非常有趣、有用。

新教材内容呈现形式非常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样的编排设计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浅入深的,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历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例如,对于“数与计算”知识板块的学习,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知识的特点,把“数与计算”知识板块进行层次性设计。在一年级上册设计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四个单元,在一年级下册设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三个单元,把上述“数与计算”的相关单元交替穿插在“准备课”、“位置”、“认识图形”、“认识钟表”、“认识人民币”、“找规律”等单元之间进行编排。采用逐步拓展、渐进深化的结构,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前后连贯,使之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新教材继承了传统教材的优势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夯实基础。

新教材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继承了传统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训练这一传统优势,编排的配套练习更加完备,有效地避免了“重过程而轻内涵”等倾向性教学行为发生,更加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2.各章节课题鲜明,明示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知识板块划分清晰,各章节课题直接反映本章节的学科学习内容,主题鲜明、内容具体,有利于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四、新教材的创新之处

1.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

新教材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为学生提供了反思与自我评价的板块――“成长小档案”,在全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本学期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成长小档案”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本单元学习的感想,一是提示让学生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提示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问题解决”更加注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2

一、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爱”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班级中教师应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以关心、尊重、理解、信任、鼓励为基础,真诚地做学生的“好朋友”。当学生出现错误或者在那方面做得不够好时,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都期望着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誉。比如,我班上的一个女同学是数学小组长,在理解“9个7的和”与“9与7的和”时总是混淆不清,作业里反复出错,我便在课堂上让其他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类似的列式题,并让其说出这样列式的理由,然后在出示“8个7是多少”让这个女同学再板书一次,她迅速地用加法、乘法算式列了出来,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对此同学来说,如果当时我只是简单批评她,而不想到她的年龄小,理解差这一实际因素,也许从此会让她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实践生活,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

比如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书中关于人民币的认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很少有用钱买东西的经历,因而在掌握本节知识上就比较困难。于是,我采用“逛街”一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临时找来了学生的几个书包、文具盒、橡皮擦、小刀、作业本、圆珠笔、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等等放在课桌上,选出学生扮演当售货员和消费者,老师要求买卖双方要列出付款算式。活动一开始,整个教室里一片沸腾,笑声不断,在活动中,既有会买又会卖的生活能手,也有因计算有误或不会找补的亏本者。我针对出现的这一现象,及时抓住契机进行总结并鼓励说:“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从今天起,人人都会成为能卖能买的小当家。”从而把学生从课堂引入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适时引入童话故事,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应生动、形象、儿童化外,还应富有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就象在听老师讲童话故事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如我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有关0的乘法一课时里,引入王母娘娘叫七个仙女到蟠桃园摘仙桃准备祝寿,当仙女们来到蟠桃园时,见树上一个蟠桃也没有了,被孙悟空偷吃光了......我随机提问:“七个仙女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呢?”学生踊跃地分别用加法、乘法列出算式:0+0+0+0+0+0+0=0(个),0X7=0(个),那么10个0相加得多少?100个0相加得多少呢?同学们能异口同声地回答“都得0”进而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四、动口、动手、各抒己见——让学生主动充分展现自我,培养其综合素质

如小学二年级上册,综合复习课里让学生和我一起将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再变成四个相等的三角形,然后我随机问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紧接着各组派一个代表将自己折好的四个三角形裁开,看谁能用最快的时间将它拼组成与其他同学不同的长方形,大家纷纷举手可以说跃跃欲试上来演示,不一会儿在黑板上拼出了不同模样的长方形。

五、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动脑的机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教“5的乘法的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一个5是5,即一五得五,来体会口诀的意义,从而延伸到每句口诀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然后让学生再与老师互相对口令进行强化记忆,为了加深印象,我又请了二位同学上讲台和我一起合作,展示五只手掌帮助大家对口诀的理解与记忆。如下所示: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