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儿舞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儿舞蹈范文1
少儿舞蹈作为群众文化活动中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文体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对少儿舞蹈的创作,是群众文化少儿舞蹈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基础,创作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舞蹈的热爱。
一、少儿舞蹈基本特性
1.少儿舞蹈的题材具有广泛性
舞蹈创作题材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点滴提炼与升华。少儿舞蹈作为舞蹈的组成部分,其素材也是舞蹈创作者根据自身思想认识,结合实际表达需要,从社会生活中筛选出来的最具表现力的题材。对题材的选择与处理是创作文化舞蹈的基础,而题材选择的质量将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群众性的少儿舞蹈题材一般都是选取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熟悉、接受的文化题材,具有广泛性特点。
2.少儿舞蹈的形象具有亲和力
群众文化少儿舞蹈的形象具有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形象与舞蹈题材的广泛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少儿舞蹈的艺术形象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这与舞蹈创作者在进行少儿舞蹈创作的过程中,深入群众日常生活、广泛搜集创作题材,寻求具有群众亲和力的舞蹈形象密不可分。亲和力的形象作为文化舞蹈创作的主要形象,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能让人们乐于接受与喜爱。
3.少儿舞蹈的情感具有平民性
情感是舞蹈的美学特征之一,少儿舞蹈之所以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其根源在于舞蹈本身所表达的情感具有平民性,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舞蹈艺术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对于少儿舞蹈而言,其情感的表达就是整个舞蹈的内涵的体现,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情感紧密联系的心声。在创作少儿舞蹈的过程中,创作者在了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情感的基础上对素材所能表达的情感进行整理,从而创作出能抒发人民群众朴实而又真实情感的舞蹈作品。
4.少儿舞蹈的风格具有民族性
少儿舞蹈的风格是对整个舞蹈的个性体现,也是该舞蹈成熟的标志,世界上所有的舞蹈艺术,都是立足于民族性上。舞蹈的地域风格越鲜明,其民族特色也就越鲜明。如创作新疆地区的少儿舞蹈,其舞蹈必须具有浓烈的维吾尔族风格。特别是群众文化的发展带动起来的广场舞,更是处处体现着民族性的特点。
二、少儿舞蹈创作要点
1.少儿舞蹈的主题要鲜明
从少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发现、探索少儿关心和喜爱的生活形象。选取的创作主题要鲜明化,能够充分展现童心,让作品深受少儿的喜爱。少儿特定的生长阶段决定了少儿舞蹈的创作、编排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少儿舞蹈创作者要从少儿的角度观察生活的点滴,在成人看来普普通通的的事物中,找出生活中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素材,创作出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少儿情趣的舞蹈形象来。比如少儿舞蹈作品《小蚂蚁》,描写了一群小蚂蚁的团结,不怕困难。小蚂蚁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小动物,但孩子们却觉得它们很有意思,小小的身体却能搬动大虫子,会摔跤,会在树叶下躲雨。编者充满童真的表演设计,增加了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根据少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创作舞蹈,才能更好的表现、教育少儿,才能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2.少儿舞蹈音乐要多元化
音乐和舞蹈是亲密的伴侣,他能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一首动感十足的乐曲,可以让创作者浮想联翩,让舞者激情四射,让观者心旷神怡。少儿舞蹈音乐同时要具有儿童特色,旋律流畅、动听、节奏鲜明具有多元化、音乐形象活泼生动,充满趣味性和联想性,易于少儿理解和接受。在少儿舞蹈创作阶段,舞蹈创编人员首先要对乐曲充分认识,风格把握得当,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排练周期,更可以在后期的调整和修改中体现更多的便利。在创作舞蹈作品时,理解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舞蹈动作与音乐情感和谐与统一,产生共鸣,真正把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少儿舞蹈作品《我的爸爸》,背景音乐中孩子们说“我的爸爸姓张,但我不知道他长什么样”,老人靠拣破烂卖钱资助贫困学生。在舞蹈编排时充分体现了,希望小学的孩子想要见到资助爸爸的心情。音乐和舞蹈动作的结合,把整个作品的主题更加完美的展示给观众。
3.少儿舞蹈动作设计要主体化
舞蹈的语言既肢体语言,在创编少儿舞蹈动作时,舞蹈创作者要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原形中提取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变成观赏性极强的少儿舞蹈作品。由于少儿所处生长阶段的独特性,决定了少儿在认识舞蹈,学习舞蹈以及观看舞蹈时,往往是从有趣的形象动作开始。因此舞蹈创作中的核心内容是形象创作,这就要求少儿舞蹈创作者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多捕捉现实生活中少儿喜闻乐见的形象,并运用到舞蹈编排中。少儿舞蹈编排中的动作设计要重点考虑少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住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比如舞蹈作品《戏雨》,在“下雨了”的喊叫声中冲出一群男孩子,任其雨水将自己淋透,甩鞋子赤脚戏水,用雨水浇洒同伴的脸,浇灌同伴的脖子,在冲锋声中分成两排打水仗等展现了男孩子的顽皮个性。
4.少儿舞蹈服装设计要具有独特性
舞美设计包括服装、道具、灯光等,服装在舞蹈中也决定着整个作品的效果,舞蹈服饰总体要求除了轻便、精美、合体,美化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还要求款式、色彩和作品的内容、风格、气氛等相吻合,也就是必须贴近生活。少儿舞蹈创作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观察多思考,及时更新舞蹈创作素材库存以求充分表现丰富多彩的少儿生活,创作出喜闻乐见的少儿舞蹈,让少儿在舞蹈中获得身心与情感的熏陶和滋润。比如少儿舞蹈作品《抬轿轿》群舞者的造型设计是头戴一顶大而绣有“王”字的老虎帽,胸前是大头娃娃的面具,长衫盖至脚背,舞蹈动作设计以民间矮子舞为动律,融入儿童的形体动作,两个主要小演员各扎着两个朝天的纠纠辫,会说话的大眼睛交流着情感,加以顽皮的风趣的舞姿,给人以民间儿童年画的美感色彩,突出了儿童画色彩的艺术美和孩子的稚气可爱。
综上所述,在少儿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创新性的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并能促进我国群众文化少儿舞蹈的发展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少儿舞蹈范文2
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如古语所谓“心声”、“心华”,佛语所谓“心水”、“心波”所构成的心貌、心境,传介于艺术化了的形体动作,便成之为人类艺术思想及其情感内涵的载体——舞蹈。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笔者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这就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 一、童心纯真,富于幻想 唐代刘长卿有诗句云:“心镜万象生”;即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生存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儿童清新烂漫,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爱天空中游弋飞翔的小鸟、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帆影,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等等特点。因此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是创作儿童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儿童微妙的心灵内涵,儿童舞蹈创作者便会得到无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儿童情趣的舞蹈形象来。 二、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言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它所提供的艺术图景却远比生活更突出,更鲜明、更感人。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在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正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儿童舞蹈的创作,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高尔基语)。只有创作者真正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凝炼成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夸张变形的属于少年儿童心花吐绽的少儿舞蹈语言。但夸张与变形不能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所要达到的艺术形象。 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变形,从对逻辑规定的质实的超越达到形象神奇的境界,抓住原有素材动作韵律,沿着突出童稚趣味的方向做大胆的变形处理,使儿童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进行,所以收效很大,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 三、拟人化的手法 拟人化的手法,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会说话、会吃饭、会生病,有爸爸、有妈妈。创作者按作品的内容需要,将儿童的各种特征和思想注入动、植物溶化成一个完整的感人形象。借助这些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如借助小蜜蜂,小蚂蚁提倡集体主义和勤劳的精神,以小天鹅、小鸭子等可爱的艺术形象传达儿童之情,使孩子们进入角色,在美的节奏的动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从而体现出儿童舞蹈语言更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变化性,它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夸张,不是照搬成人现成的动作,而是在不断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结构,努力去创造,去寻找新意,寻找新奇,以美的成功的工艺形式吸引广大儿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激情,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儿童舞蹈语言的创造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以夸张、简洁、明了、灵活的语言,展现儿童的神与形,情与趣。 四、自然天成的童趣 自然,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指真谆、质朴清新。舞蹈作品的自然气质,首先得之于精心的选材。如山中采蘑、放鸭行船,捉蛐蛐、大树下的游戏等等这些舞蹈作品选用的题材本身就内含了自然的品性,当然并不是说只要选取大自然中的山林、草木、鸟虫为艺术对象就能有艺术的自然风貌。所谓儿童情趣就是符合儿童年龄,生理特点,体现儿童情感,激发其想象力,观察力,能为儿童心领神会的绕有兴趣的事和物,如何寻求儿童情趣呢?这就是常说的编舞者的“童心”即儿童的心理特点方式去表现,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认识,反映客观世界。从儿童生活中去发现那蕴藏着富有情趣的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和生动的艺术形式,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浓郁的儿童情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 五、为了明天 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如古语所谓“心声”、“心华”,佛语所谓“心水”、“心波”所构成的心貌、心境,传介于艺术化了的形体动作,便成之为人类艺术思想及其情感内涵的载体——舞蹈。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笔者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这就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转贴于 一、童心纯真,富于幻想 唐代刘长卿有诗句云:“心镜万象生”;即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生存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儿童清新烂漫,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爱天空中游弋飞翔的小鸟、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帆影,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等等特点。因此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是创作儿童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儿童微妙的心灵内涵,儿童舞蹈创作者便会得到无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儿童情趣的舞蹈形象来。 二、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言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它所提供的艺术图景却远比生活更突出,更鲜明、更感人。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在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正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儿童舞蹈的创作,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高尔基语)。只有创作者真正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凝炼成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夸张变形的属于少年儿童心花吐绽的少儿舞蹈语言。但夸张与变形不能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所要达到的艺术形象。 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变形,从对逻辑规定的质实的超越达到形象神奇的境界,抓住原有素材动作韵律,沿着突出童稚趣味的方向做大胆的变形处理,使儿童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进行,所以收效很大,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 三、拟人化的手法 拟人化的手法,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会说话、会吃饭、会生病,有爸爸、有妈妈。创作者按作品的内容需要,将儿童的各种特征和思想注入动、植物溶化成一个完整的感人形象。借助这些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如借助小蜜蜂,小蚂蚁提倡集体主义和勤劳的精神,以小天鹅、小鸭子等可爱的艺术形象传达儿童之情,使孩子们进入角色,在美的节奏的动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从而体现出儿童舞蹈语言更追求形式的新颖性、变化性,它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夸张,不是照搬成人现成的动作,而是在不断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结构,努力去创造,去寻找新意,寻找新奇,以美的成功的工艺形式吸引广大儿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激情,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儿童舞蹈语言的创造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以夸张、简洁、明了、灵活的语言,展现儿童的神与形,情与趣。 四、自然天成的童趣 自然,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指真谆、质朴清新。舞蹈作品的自然气质,首先得之于精心的选材。如山中采蘑、放鸭行船,捉蛐蛐、大树下的游戏等等这些舞蹈作品选用的题材本身就内含了自然的品性,当然并不是说只要选取大自然中的山林、草木、鸟虫为艺术对象就能有艺术的自然风貌。所谓儿童情趣就是符合儿童年龄,生理特点,体现儿童情感,激发其想象力,观察力,能为儿童心领神会的绕有兴趣的事和物,如何寻求儿童情趣呢?这就是常说的编舞者的“童心”即儿童的心理特点方式去表现,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认识,反映客观世界。从儿童生活中去发现那蕴藏着富有情趣的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和生动的艺术形式,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浓郁的儿童情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 五、为了明天 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人们新的需求和社会新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开启着人们的心智,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从事舞蹈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趋向复杂、成熟。知识丰富了,审美需求不断地变异拓宽,对此创作者必须更新自身的生活库存,去表现绚丽多彩的儿童生活,对舞蹈新意识,新观念的出现,创作者需要拓宽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精神境界,不断探索追求,为了祖国的明天,使孩子们得到全面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
人们新的需求和社会新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开启着人们的心智,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从事舞蹈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趋向复杂、成熟。知识丰富了,审美需求不断地变异拓宽,对此创作者必须更新自身的生活库存,去表现绚丽多彩的儿童生活,对舞蹈新意识,新观念的出现,创作者需要拓宽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精神境界,不断探索追求,为了祖国的明天,使孩子们得到全面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
转贴于
少儿舞蹈范文3
关键词 少儿舞蹈 心理特点 题材 情绪舞蹈 音乐
一、研究儿童少儿的心理特点,是儿童舞蹈创编的条件
少儿世界,花团锦簇,班驳陆离。在这个世界里,少儿舞蹈则以其非常奇妙的想象、妙美的意象、活泼的形象、竭诚的感情把孩子们带进了一座艺术的殿堂,使他们在美妙的气氛中获得知识。作为少儿舞蹈的编创人员,不仅要有一颗纯净敞亮的童心和对少儿羞辱的关爱之心,更重要的是要体验认识少儿的心魄世界,明确少儿的心理要求,只有站在一个高度来熟悉儿童、熟悉少儿舞蹈,少儿舞的创编才气到达最好的效验。
从心理的角度上来看,天生的好奇、好动会使孩子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像出现,他们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事物。针对这些特点,在选材上我们应该注意主题健康、新颖别致,同时应该具有儿童特征,易于儿童理解、接受、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就像给三四岁的孩子创编的舞蹈《我的身体》时由于他们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节奏能力都较差,所以在动作创编时我就和孩子们一块讨论洗澡的动作和心情,他们都能做出不同的洗澡动作,也能融入到洗澡的情境中去。动作虽简单,但符合孩子们的身体发展情况,在动静交替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学会舞蹈动作。
二、少儿舞蹈的题材类型
多彩的现实生活,飞速前进的时代决定少儿艺术兴趣和审美需求是多采多样的,而编导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又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决定了少儿舞蹈创作题材的多样化。选择少儿舞蹈的题材,首先必须充满童趣。它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启迪儿童参与愿望的重要因素。
少儿舞蹈题材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动物题材:模仿动物是少儿舞蹈当中多间的一个题材,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动物和他们来得更为亲切。比如猫、狐、象等等这些动物都是很好的选题。在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的《中国舞考级教材》中第一级当中《手臂动作》这个组合,就是以猫的形象为主题编创的一个手臂动作的组合。
(二)植物题材:植物是一种静象的物体,造型感很强,易被模仿,比如花、草、树等等。植物不仅外形可以当做创作的来源,植物的精神也可作为创作的主题。比如:梅、兰、竹、菊等等这些植物。
(三)生活题材:少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发生着很多有趣的事,这当中很多事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舞蹈作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他们很有生活感触,跳起来会很不一样。比如我创作的一个群舞作品《不上你的当》,讲述的就是一群聪明的小孩,在他们眼中坏人就如同大灰狼一样,他们与坏人斗智斗勇的一个故事。
(四)寓言题材:以寓言故事为中心,改编而成的舞蹈。寓言题材会给作品增加神秘和玄幻的色彩,使得作品在视觉方面更具有感官性。因为有情节性,而使作品更易让儿童接受。
三 、少儿舞蹈的形式和结构
表演舞蹈一般有三种形式:舞剧、情节舞、情绪舞。
由于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儿童舞蹈具有形象鲜明,天真活泼的特点。创编舞蹈应做到主题鲜明,准确,表现的内容简练不复杂,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舞蹈形式应多采用科学幻想、童话故事、儿童游戏等。在考虑儿童舞蹈的教育性的同时,还强调它的自娱性。另外,在舞蹈构思中,要利用短小、形象生动、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等特点去创编丰富多彩的儿童舞蹈。
创编儿童舞蹈必须熟悉怎样去结构舞蹈。结构是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即编导根据对生活的认识和对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塑造舞蹈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舞蹈及其各种表现手法,将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形象,事物情节等分别轻重主次,合理布局。使其首尾相通,虚实相生,均称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欣赏规律,又适应舞蹈作品体裁形式的需要,以达到舞蹈艺术的完整和谐。
四、音乐在少儿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深化了舞蹈形象。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是由一些简单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情感的组合。只有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才能保障舞蹈的艺术性。音乐是为展现舞蹈的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在音乐的创作部分也要突出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儿童音乐形象。凡是优秀的儿童舞蹈,舞蹈和音乐的结合都是很好的。在选择音乐时首先应注意所选音乐是否与所编舞蹈的风格相统一,其次要看音乐的结构与舞蹈的结构是否相吻合。在音乐的处理上应持严谨的态度,切忌粗糙烂制,否则将会影响整个作品的完美统一。音乐处理也不要一味的贪大、贪厚、贪重、贪全,要根据儿童舞蹈的内容选择音乐的创作主题和支体为好,要量体裁衣。
五、大胆尝试、实践是儿童舞蹈创编的飞跃
儿童舞蹈的创编有了以上几点创编常识和规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加、高级情绪活动也进一步发展,我们有必要逐步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去创编儿童舞蹈。做任何事都得从亲自尝试开始。起步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或者儿童自己创编的作品不是很成功,那么作为引导者的我们,应该多鼓励,多给孩子们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任何事都有其发展的过程,试着让孩子们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力不断的去尝试、实践,适当的时候加上老师的指导,相信他们会创编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最后,为了我们能创编出更多更好的富有童心和童趣的儿童舞蹈作品,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不但要不断的积累专业素材、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同时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知识深化自身的阅历,深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真正的体验儿童的生活,因为有了体验,有了生活的乐趣,创编出的舞蹈才是真实的、感人的、才能引起儿童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少儿舞蹈范文4
关键词:儿童舞蹈强制意志
笔者认为,意志培养在少儿舞蹈训练中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寓教于乐;二是适度的强制;三由适度的强制到自觉。
一、寓教于乐中的意志培养
儿童幼年时意志品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较差,行动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做事往往是凭兴趣,即使有目的,碰到点困难受到点挫折就打退堂鼓,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寓教于乐,强化对兴趣的培养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前提。
所谓兴趣是指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感情体验联系的。郭沫若同志认为:“兴趣爱好有助于天才的形成。”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斯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即是对材料发生兴趣。”兴趣也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舞蹈,在快乐中舞蹈,在自信中舞蹈,在欣赏中舞蹈,在创作中舞蹈,激发兴趣,寓教于乐。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养成钻研、探究的习惯。孩子的感觉和思维器官处于积极状态,成为学习的推动力,为长期学习舞蹈,培养意志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舞蹈启蒙、兴趣培养建议采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教材,还有老师自创的游戏、情景剧、载歌载舞的歌谣、统合训练等)。
但是,如何利用舞蹈这一特殊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意志教育和训练呢?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苦练”渗透在浓厚的舞蹈兴趣中,“趣练”融汇在长时间的坚持舞蹈的学习中,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坚强毅力。笔者在舞蹈训练中,有机地把磨练意志的“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儿童年龄小,如果一味单调地机械训练,时间稍长孩子就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把激发兴趣和严格训练相结合,在训练中强调“趣味”二字,增加一定的游戏性,让训练形式多样化,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有了这种愉快的寓教于乐活动过程,儿童便会对舞蹈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舞蹈表演角色,同时激励他们去克服困难,从而达到了培养儿童意志的目的。
二、适度的强制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关键
国外专家对1000多名超常儿童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智力和工作成就之间决不是完全相关。研究者发现,800名被追踪研究的人中,对20%成就最大的和20%成就最小的加以比较,他们之间最大和最显着的判别不在于智力方面,而在于意志品质的不同,前者的成就在于有意志,坚强、自信,有进取心,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能锲而不舍地坚持到最后完成任务。后者成绩小则是由于他们缺乏上述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对于一个人的成就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从被动性的行为到自发性的行为是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才能完成的。儿童也是如此,只不过要适度。在少儿舞蹈培训中,对孩子意志品质的训练是有一定特殊性的。舞蹈是“残酷”的艺术,4至6岁之间的孩子在训练中多以兴趣为主,他们要依赖父母和教师的提醒和帮助才能确定目标和努力实现目标。这样才能为他们步入舞蹈大门打下基础。当孩子在7至9岁之间时,虽然他们在思维上多多少少有了解能力及意志力的认识,但仍然没有形成道德意志。例如:老师在场和不在场的情况下守纪律就不一样。在舞蹈训练当中也往往缺乏自觉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例如:日复一日的软开度、压腿、踢腿、开胯等训练,疼痛、偷懒、放弃……是每个孩子都会面临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外部强制(老师、家长)的力量,老师、家长的要求、监督、提醒、帮助和赏识是他们意志努力的需要。因此,适度的强制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关键。有了外界因素的提醒、监督、赏识和帮助,使孩子们在训练的每个阶段都能坚持完成训练任务,而不半途而废,逐渐形成意志品质行为的自觉性。
三、适度的强制到自觉,教育者的意志力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者(教师、家长)的意志力在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儿童树立意志坚强的典型,是儿童乐于接受而又行之有效的锻炼意志的好方法。教育者对待本职工作,敢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这样率先垂范,就会给儿童以巨大的鼓舞与影响。同时,父母也要把儿童充沛的精力引导到克服训练中的困难上去,并给儿童在训练中制定目标。目标在儿童心中越明确,儿童就越主动,越积极去克服训练中的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训练目标时,既要有长远的目标,也要有切实可行的训练后即能达到的短期的目标。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付出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有强制明确的提醒,又要有帮助、鼓励和欣赏,在肯定中增强自信,在苦练中获得进步和成就感。孩子才会有顽强的毅力去克服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少儿舞蹈范文5
关键词:少儿;民族舞蹈;教学
一、特色各异的民族舞蹈及其文化意义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其历史长河中都发展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民族舞蹈是其各自独特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以下特征:
1.群众性、娱乐性:中国各民族的舞蹈发展都植根于民族的兴衰。在远古时代,舞蹈即已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民情民风、道德规范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发展中,后世发展逐步由最初的抒发、表达个人情感而具有了群众性和娱乐性,成为民族生活的直观变现之一。
2.感彩丰富:舞蹈不仅具有重要的娱乐性,也是人们表达感情、抒怀的重要方式,在重要时节,人们往往载歌载舞。
3.鲜明的民族特色:各民族的舞蹈都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之中,受到了本民族服饰、语言、习俗等的影响,特色鲜明。
在民族舞蹈体现出鲜明的特征之外,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1.文化传承:民族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集体传衍、不断积累发展形成的,表现了民族的变迁,也通过舞蹈传授生产技能、传播等等,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和时代精神,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2.文化积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都确立起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民族舞蹈作为重要的文化内容,是文化积淀的必不可缺的内容。
3.文化交流: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软实力”成为国家交往和较量的重要内容,舞蹈文化无疑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主体。民族舞蹈的展现,极大的促进了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文化创新:现代社会,民族文化受到了极大重视。但是更多的沦为“博物馆式”的保护,缺乏创新创造。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文化创新的具体内容之一,根据时代特点、民族现状,对民族舞蹈的发展创造,实际也是对文化的发展创新。
二、少儿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少儿天真烂漫,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其开展舞蹈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少儿舞蹈中处处体现着少儿的“童心”和“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由于少儿舞蹈的体裁、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孩子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动作、悦耳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景色及鲜艳的服装等。它不仅符合幼儿的情趣,而且会使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同时感受到艺术的陶冶,这也是培养艺术素质的起点。
2.树立起对文化和艺术的兴趣
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浓缩了人类发展进程的精华,舞蹈是这一内容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少儿开展舞蹈教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少儿对舞蹈的兴趣、对文化艺术的兴趣,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3.培养少儿全面发展: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少儿舞蹈从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到演出,本身就是一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过程,舞蹈可以增强孩子的肢体灵活性及柔韧性、身体的力量、动作协调性、表演性与孩子的创新能力等,同时可以锻炼毅力、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自信心、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4.培养人才、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和进步:对少儿开展舞蹈教育,尤其是民族舞蹈教育教学,有利于培养民族舞蹈的后续人才,有利于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
三、少儿民族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结合民族舞蹈的特点和少儿的身心特点,开展少儿民族舞蹈教学应坚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顺应童趣、启发痛心:少儿民族舞蹈看来简单,无非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穿上民族服装聚在一起唱唱跳跳而己,实际却不然,它像成人民族舞蹈一样,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顺应童趣,启发童心,抓住以下的少儿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l)少年儿童有极其强烈的上进心:儿童时期多数是“人小志大”,因而必须抓住这种心理特点和积极因素,激励他们的进取意识。
(2)少年儿童理解力弱、记忆力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循循善诱,百说不厌,百做不烦。每个动作要一点一点的讲到讲透,示范要一步一步地做准做好,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教会他们。
(3)少年儿童好学习,模仿能力极强,但玩性也大:因此,教学时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少年儿童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是有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许多事物感兴趣,却不能持久。因而对他们不能像要求成年人一样,一训练就是几小时,每天都不间断地训练。孩子们在学习时只能是练一会儿,玩一会儿,玩一会儿又练一会儿。教新课时尤其要特别注意掌握在他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耐心细致地一个一个动作的细致解说,一丝不苟地示范给他们看懂看会,让他们在看懂看会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跟着做动作,这时他们才能很快的把新动作要领牢记在心,久久不忘。少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只要他们弄懂领会了具体的动作,学起来就特别快,而且惟妙惟肖。
2.抓住民族舞蹈的特点和规律,顺应童心、童趣,生动形象的分解教学:孩子们一旦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功,就能自如应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出各种舞蹈动作。这之前,教师必须先把每一个民族舞蹈的特点和民族风格准确抓住,把民族舞蹈动作一一进行分解。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少年儿童富有朝气、勇于学习新事物、充满好奇心,而且极易被引导。在教学中应当抓住这一特点,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讲、练结合,这对于一些初次接触的动作、知识等非常有用,但另一方面,这种模式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毕竟儿童自制力差,容易疲惫,这时就应当转换新的模式,如通过竞争引起孩子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孩子之间十分重视荣誉,而且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十分努力的去争取荣誉,这样,就可以在舞蹈学习中引入竞争,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努力去练习,相互比较、相互学习,老师再从旁加以指导,孩子在学习中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并且保持这种浓厚的兴趣。
4.舞蹈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舞蹈教学不仅要传授舞蹈技术,更要传承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并进而延伸至传承整个民族文化。在日常教学中,长期单纯的动作联系也易引起少儿的厌倦,这时可以适当穿插文化教育,如讲述某个民族舞蹈的文化寓意、内涵、相关的美丽故事、传说等等,这样,在舞蹈教学中,不仅教授了孩子们舞蹈艺术,也陶冶了其情操、传承了民族文化,提高了孩子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未来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培养。
少儿民族舞蹈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教学事业,为了使这朵艳丽的小花常开不败,摆在少儿民族舞蹈教师面前的任务是十分光荣而艰巨的。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中播下美的因子,启迪美的灵韵,培养和造就一批民族舞蹈的优秀人才,教师们除了埋头于教学实际之外,还必须把汗水换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出规律,发扬优势,为少儿民族舞蹈艺术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金惠.浅谈少儿民族舞蹈教学[J].民族艺术研究,1995年第3期,77-80.
[2] 罗列诗.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功能[J].艺海,2011年第5期,120-122.
少儿舞蹈范文6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