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作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作教案范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赏析习作中的心理描写片段、体验心理描写。
2.掌握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基本方法。
3.进行心理描写片段训练,并能进行简单的评析。
二、重点难点:
使学生懂得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人物的真情实感,学习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图片1、2、3.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看到后面坐的老师,你们的心情怎样?(紧张、担忧……)
2.出示一段有关老师心理描写的片段。
这是一个什么片段描写?
(板书课题:心理描写)
老师的心情怎样?
3.小结:
同学们和我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那这节课就一起学习怎样进行心理描写。
(补充板书课题:学习)
二、 赏析片段、感悟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1. 心理活动是很平常的事,我们的语文书上就有不少关于心理描写的精彩片段——
出示并赏析《小抄写员》片段
浏览、思考: 这段描写,表现了叙利奥怎样的心理?
2.从这段心理描写中你学会到什么?
3.总结:一段好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的真实感受。
三、设置情境、探讨写法
1、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2、这是某位同学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说说你们的感受?
3、指导写作:
1)是啊,虽然他写出了他的真实感受“紧张得要命”,但我们并不感觉他有多紧张,这是怎么回事?
2)看来,要想把心理描写写好,还少不了具体生动地描写啊。
用什么方法达到目的?
(内心独白、动作、神态、语言、环境衬托……)
3)说说你们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
4)四人小组讨论。(三种情况选一种)
4、汇报。
四、写作
1、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笔,也来写一写。
2、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
1)展示台展示作文,学生自己念;其余学生点评最精采句子及为什么?
2)教师勾画点评。
课后反思:
写作教案范文2
梅老师的讲座开始了——
1.读课文,析内涵
请同学们阅读郑振铎先生的《猫》,然后分析三只猫的特点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
反思一:主题难道就是梅老师所讲的关于猫的“来源”“长相”“性格”“结局”“心情”和“影响”吗?本文的主题与“我”的情感波动和情感渗透程度都有割不断的联系,而梅老师如此引入与接下来的分析似有不烫贴之处。
第一只猫
来源:隔壁邻居家领养的。
长相:花白的毛。
性格: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血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喜欢它。
结局:死掉了。
心情:“我心里也感到一缕酸辛。”
影响:空缺。
第二只猫
来源:从虹口舅舅家要的。
长相:浑身黄色,三妹一见就喜欢上了。
性格:较第一只更有趣、活泼,也更讨人喜欢。
结局:让人捉走了。
心情:“我也怅然,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走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影响:“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
来源:流浪猫,因为可怜拣的。
长相:“毛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有一天,钻到火锅底下,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了。”
性格:“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然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捉老鼠……”
结局:被打后不见了。
心情:“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影响: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反思二:看似惯性的分析,虽没有新颖独到之处,却也显得紧凑,让人从中看出了些许写作的技巧来,但深深斟酌三只猫的“结局”大同小异,不清楚梅老师的“三猫法”与此是否有关。如果有关倒也罢了,只怕如果无关,为何闲置与此?接下来的公式中只是“情感”与“外表”出现了落差,结局略有不同的共性和其余的因素为何不作一分析?是与“三猫法”的写作模式无关吗?无暇思索——
梅老师的思路一直清晰地进行着,他的分析天衣无缝。他甚至用数学公式比划计算着他独特的作文教学技巧、模式。试想,语文的工具性与数学的工具性竟然在作文教学中配合得天衣无缝,令人无不叹服。作文与数学公式的关系巧如小孩说话与商人称秤,我且认为相隔甚远。但他滔滔不绝地说——
数学的算式列出来,这个设计的巧妙就明显地呈现出来了:
猫1情感-猫1外表=落差一
猫2情感-猫2外表=落差二
我们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两只猫的情感和外表的变化是顺向的,也就是说“落差一≈落差二”。
而对于猫3来说:
猫3情感>猫1、猫2
猫3外表
这样就可以得出:猫3情感-猫3外表>落差1+落差2
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正是由于猫一、猫二的存在,使得猫三的表达效果增强了。
这种用某一或某几者为铺垫,为突出第某者的写法,我们给它命名为“三猫”写作法。
收获一:接近于数学归纳法的写法总结,使学生易于掌握。在很棘手的写作中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虽然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合于所有写作者,但至少可以是依然站在写作外沿的同学模仿的写作手段。在竞争激烈的各种考试中,创新可以说是另辟蹊径获取作文高分的方法之一。梅老师年轻但作文教学经验丰富。是我们这些教龄达到十几年的老师不得不学习的。何况,这种作文教学的模式供学生一时急用是很可取的。
收获二:我经常教育学生要写性情文章。只要在灵感的支配下,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就无需在形式上下功夫。没想到梅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作文既要内容真实、率性,也要形式新颖、独特。这样才能在高手如云的考试中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取得好的写作成绩。
写作教案范文3
一、参训对象
全县教师、学生。
二、训练目标与途径
经过训练达到如下目标:能用钢笔、粉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和通行的行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能用毛笔学写正楷字;语文、美术教师要掌握指导学生写字的主要方法和基本规律。
具体训练途径包括黑板报、板书、书法课等,以黑板报为主。
三、训练要求
书写训练活动以建设美丽校园、书香校园为依托,并落实好督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
1、提高思想认识。各学校按照建设美丽校园、书香校园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把训练活动纳入本校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之中,认真部署,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2、做好专业培训。书写训练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各学校要做到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自学自练和活动锻炼相结合,要开展形式多样书写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要指导教师制定个人训练计划,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3、展示活动成果。黑板报是展示书写训练成果的主要途径,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资源,采取教师承包的方式,在黑板报制作上,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制作出内容丰富、观赏性强、书法艺术性高的黑板报,并组织校级竞赛、展示等活动,检验阶段性学习效果。
4、严格工作考核。各学校要对教师书写训练纳入年度考核,考核要把教师的训练计划、参训时间、阶段自我质量提高、黑板报制作等情况结合起来,不得以偏概全、顾此失彼。
写作教案范文4
(1)针对性网络广告应该是定向传播,讲究针对性。广告应该到达目标受众,取得常规广告难以取得的效果。网络广告文案的内容应该与目标受众相关,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网络广告文案写作必须做到网络广告目标受众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互动性互动性是网络广告超越传统广告媒体最独特的优势,这一优势使网络广告拥有双向交流的可能。网络广告的目标受众不会纯粹被动地接受信息,也会主动信息,主动反馈对广告作品或对广告产品的感想。网络广告文案应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现广告和目标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积极互动。可采用设问式广告标题、设置悬念增加点击率,使用诱导性、号召性语言,吸引目标受众参与互动。
2.熟谙广告文案写作原则
(1)简洁有力要想让浏览者一瞥间明了广告的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文案一定要简短有力,出奇制胜。如,百事清柠(PepsiTwist)可乐网络广告是个很好的范例,一开始广告画面中只有提示语“Tryit”,当用户不断拧可乐瓶盖后,出现结束广告词“Lotsoflimeflavor,tillthelastdrop”。简单来说,好的广告词要能够立刻吸引浏览者的眼光,唤起点选的欲望。
(2)主旨明确网络广告应该让浏览者迅速意识到广告内容。确立主题可以避免内容的空泛和散乱。主题明确后,选用材料和安排结构就有了依据,或突出商品品质,或突出价格优势,或突出特殊功能,或突出优良服务——广告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面面俱到。如宝马汽车网络广告,为了表现MINICOOPER个性化定制这一概念,当用户拖动滑块后,可以发现MINICOOPER被组装成多种车型样式。
(3)生动形象美国销售学家韦勒说:“不要卖牛排,要卖烤牛排时的嗞嗞声。”“嗞嗞声”正是牛排的卖点,它表明:人们买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是伴随其中的诱人乐趣。“嗞嗞声”是牛排之所以能引起食客趋之若鹜的玄妙之处。当火辣辣的牛排一上桌,那嘶嘶作响的油爆声,着实让人恨不得立即大吃一顿,至于那牛排是否真的美不可言,反倒成了其次了。肯德基家乡鸡的广告语是:“连手指头舔起来都香。”广告文案应当利用巧妙的表达方法,以强烈的感染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3.了解网络广告文案的构成要素网络广告文案主要由标题、正文、口号和随文组成。
(1)标题标题是广告文案的主题,往往也是广告内容的诉求重点。它的作用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重要的信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引起目标受众进一步关注,从而诱发购买行为。标题的创作要求:一是要放置于引人注目的位置;二是语言简明扼要、易懂易记、传递清楚、新颖个性,字数一般控制在12个字以内为宜;三是标题字一般用较大号的字体,作面的处理或线的编排。
(2)正文正文是广告文案的中心部分,负责传递广告信息,介绍商品、树立形象、促进购买。正文的内容十分丰富,商品的性能、价格、造型、规格;企业的形象、历史、设备、服务、特色、文化等,都可以成为正文的题材。正文写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结构,尽量把最独特的内容安排在显著的位置上。网络广告正文应该使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应该头重脚轻,需要强调的信息放在最前面,其他信息按事实重要性依次排列,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第二,措辞适当讲究形容词和修辞手段,以增加吸引力。第三,句子越短越好,要考虑到用户的耐心。网络广告的正文中,句子最好在10个字左右,最长不要超过25个字。
(3)广告口号广告口号应该是顺口而易于记忆的“语言商标”,目的是经过反复出现,加强品牌或企业的服务印象,以便区别于其他企业或产品,使消费者掌握商品或服务的个性。它是企业广告战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广告口号的创作要求:适合反复诉求、简短易记、富有韵味、通俗而有时代感。
写作教案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0―0122―01
写作是学习英语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它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近年来,书面表达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学生完成习作,教师批改,出示范文”的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大部分学生被动地完成写作任务,缺乏积极性和写作的热情。同时,广大教师忙于修改学生习作中的语法、词汇等细节性错误,形成了“学生怕写,老师厌改,效果欠佳”的现象。下面笔者以案列探讨在写作教学中如何运用过程性写作教学法。
一、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近几年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实践,并结合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所表现出的问题,笔者发现将过程教学法应用于写作指导的效果十分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过程性写作教学法将写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和六个步骤,即写前阶段、写中阶段、写后阶段三个阶段,主题导入、小组讨论、初写文章、点拨优化、再写修改、作品展示六个步骤。学生在教师的反馈和指导下完成写作任务。这种层层铺垫、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对写作做到胸有成竹,而且系统地训练了写作思维。
二、教学案例分析
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一单元的写作部分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是“Write An E-mail to an e-pal”。作为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英语功底虽然不厚,不过对这个话题很熟悉,学生有话可说,有真实性。
1.写前阶段
这个环节包括主题导入和小组讨论两个步骤。教师导入主题和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写作意愿。然后通过学生分小组讨论,激活有关词汇和有用表达,为写作做铺垫。就本节课而言,笔者考虑到学生刚进入高中,同学之间不熟悉,有些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首先提出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导入主题:
Do you have friends?
Do you know how to make friends?
Do you know you can use the internet to make friends?
Do you have an e-pal? Do you want to have one?
Have you ever written an e-mail? 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an e-mail?
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给每个小组五分钟时间讨论,之后每个小组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中教师一定要在教室中走动,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讨论进程,适时提供一些帮助。通过学生讨论、互评、教师点拨的循环过程,让学生明白怎样选择详略、文章结构如何建构以及如何给文章添彩增色等写作难题。
2.写中阶段
这一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使用、完善语言的机会,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流畅性。它由三个步骤组成:初写文章、点拨优化、再写修正。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写作教案范文6
【关键词】新闻写作 案例教学 缄默知识
新闻写作教学的传统方法一般是首先介绍新闻写作知识与原理,然后举出典型新闻作品进行分析来验证知识与原理的正确性,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向学生展示新闻写作的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从而提高学生新闻写作实践能力。然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新闻写作知识,但有时连基本的新闻稿件也写不了,甚至出现即使纠正还是一错再错的现象。
1958年英国著名思想家、化学家迈克尔·波兰尼从哲学领域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关于“缄默知识”的理论,有效的解释了对于上述有关新闻写作教学方法所导致的教学效果。波兰尼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那么后一种知识就可以称为缄默知识。”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是人们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个人的不断实践中才能得以形成、开发应用和检验修正。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拥有大量的缄默知识,也需要应用与检验已有的缄默知识。将案例教学引入新闻写作课堂,能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习得并应用与检验修正新闻写作缄默知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一、新闻写作案例教学促进学生习得缄默知识
正规的教育渠道很难将缄默知识传递开去,要么通过实践中的个体在摸索顿悟中获得,要么通过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来获得。换言之,一个人要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在实训过程中形成连自己也不清楚的缄默知识。波兰尼认为实训的最佳方式是“学徒制”。就新闻写作教学而言,案例教学这种近似于“学徒制”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习得缄默知识的最佳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来自“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这一经验主义哲学和“能力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承更重要”的实效主义理论,其认知前提在于“智慧无法告知”,与缄默知识的理论一脉相承。“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既不能在教科书中找到,也不可能获得人人都赞同的‘正确答案’。案例方法为学习者设想了这样的一个世界,即通常在时间很短、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需要靠批判性思维技巧和能力来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②新闻写作案例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对一个真实具体的新闻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新闻情境进行讨论、分析,判断,让学生参与到案例情境中,并据此进行正确的新闻写作思维和写作表达的一种教学方法。
新闻写作需要具备新闻敏感、新闻思维、新闻写作技巧等大量的缄默知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对某种特定的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直觉或把握。这些新闻写作缄默知识的获得只有与一定特殊的问题或任务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与形成。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写作的教学案例强调具体情境下发生的真实、典型的新闻事件。“具体情境”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和条件等背景信息;“典型事件”指的是在“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因此新闻写作案例正是给学生提供了某种特定的问题和任务情景。
2007 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在John S. and James L. Knight 基金会的赞助下开始实施案例教学计划时指出其意义:“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学生将有机会检验自己在采编、伦理、传媒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深度与广度。”③他们把自己的案例称之为 “强制抉择型案例”,这些案例都收尾在一个抉择点上,即当案例的当事人面临关键抉择的时候,案例的相关叙述就终止了,学生将通过90 分钟的课堂讨论,来寻找可行的选择,并提出行动的建议。
新闻写作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做中学”,由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发现新闻价值,并予以表达。新闻写作案例教学虽然不是让学生进行一种典型的亲验型学习,但可以说是一种准亲验型学习。新闻写作案例教学过程几乎就是学生的新闻实习过程,之所以强调案例的真实性与典型性,是为了让教学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写作案例提供的背景和情境使学生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学生借助于对案例的思考、分析与判断,通过“做的过程”来达到新闻写作智慧的内在化,在实践中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习得新闻写作所必需的技能等缄默知识。
二、新闻写作案例教学激活学生开发应用缄默知识
知识的产生,不完全是一种客观和更改的过程,其中包括了大量个体缄默知识的参与,无论个体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它总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发挥着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缄默知识是一种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学生是带着他的人生经历中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缄默知识来到课堂上的。学生进入课程的缄默知识有四个特性:其一是存在的隐蔽性;其二是价值的内生性;其三是功能的正负两重性;其四是情境的依赖性。尽管学生的缄默知识是不完善、不清晰的,但它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与某种情景的“再现”或“类比”连接起来的话,其缄默知识就容易被开发与应用。
新闻写作案例是在具体情境下发生的真实典型新闻事件,有具体性的背景信息与主体信息,而主体信息的典型性可以给学生带来若干方面思考。一个好的新闻写作案例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包括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典型事件;第二是一个真实且相对完整的故事;第三是对一个含有故事的典型事件的情景呈现。在新闻写作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呈现,学生要判断案例的新闻价值、选择最佳写作角度、提炼深刻的写作主题、最佳的写作体裁以及写作结构等等。新闻写作教学案例为学生设置的特定情景,会与学生在最初习得的某种缄默知识时的情境具有相似性和契合性,此时处于“缄默”状态的知识就很容易被激活,并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应用,从而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在新闻写作案例教学中,学生基于不同的生活背景而形成的极具差异性和个人化的缄默知识为独创性的新闻写作提供了潜在资源。对于给定的写作案例,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喜好厌恶来进行分析与处理。
三、新闻写作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批判修正缄默知识
显性知识是人们通过明确的定义、判断、推理等理性过程获得的,因此也能够通过这些理性过程而对其加以反思和批判。缄默知识是人们通过身体感官或直觉而获得的,又是不可言传的,而系统的批判形式只能被应用于言述的种种形式,因此缄默知识不能通过理性过程加以批判和反思。换言之,缄默知识自身是不可能具有批判与反思精神的。
所有的认识都包含有身处显性知识背后的缄默的认识模式,其中隐藏着一些没有表达出来、有时是不可表达的假设与信念,但又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总是借助缄默的认识模式来加工各种信息,而相比缄默的具体知识而言,对个体的认识与实践更易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新闻写作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总会在一些相同的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总是得不到纠正的原因。与显性的新闻写作知识、原理、技能相比,这种缄默的认识模式与学生的写作行为具有更大的亲和性。比如,新闻写作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少议论抒情,可当学生写某某活动,某某场面,某某人物之时总会时不时抒发几句感慨,在稿件中时不时的穿插一些议论,这些新闻写作中的错误就与学生在长期的写作叙述性文章的缄默认识模式有关。再比如大多消息要求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事实材料重要性递减原则来安排层次,可有些学生总是习惯于按事实发生的前后程序罗列,依照叙述性文章的写法依次写来。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所言:“缄默知识既能成为一种提高行为效率的资源,也能成为导致行为效率低下甚至是失败的根源。缄默知识的功效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接受及有效利用。”④
新闻写作案例教学理念可被看成是一种证伪主义哲学理念,通过富于挑战性的“五步思维法”可对不正确的缄默知识予以纠正:(1)发现新闻写作中的疑难问题;(2)给这些问题定位并定义;(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4)通过推理发展这一假设方案;(5)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来检验这一假设,从而得出信或不信的结论。从“五步思维法”可以看出新闻写作案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经验改造的过程,是学生纠正错误的缄默知识的过程。
新闻写作案例教学能帮助学生检验、批判,反思自己拥有的缄默知识。“案例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实用培训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团队学习、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⑤新闻写作案例教学包含大量的对话与交流。学生的自我对话是一种内在的思维活动,是“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的对话,能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聚焦于过去微弱的写作缄默知识资源上,是自我对过去的各种写作经验的反思。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学生挖掘自我写作缄默知识资源并加以表达,实现个人知识向公共知识的转化,并在团队学习中检验这种缄默知识的正确与否。师生之间的对话主要是通过提问、反馈、点评、示范等显性化手段来检验修正学生错误的写作缄默知识。新闻写作案例教学通过各种交流对话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新闻写作缄默认识的领会与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重构已有的写作经验,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新闻写作缄默知识的能力。
【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新闻写作》课程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编号:JG1155】
参考文献
①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华东师大学报》,2001(2)
②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③蔡雯,《论新闻传播的案例教学》,《国际新闻界》,2008(2)
④吴晓义,《国外缄默知识研究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5(9)
⑤郭晓来,《什么是案例教学》,《学习时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