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业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业创新范文1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课程教学;“双创”战略;专业技能
大学生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因此,在高等教育落实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中,更应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但在当前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只是将创新创业课程当作是一门单独的选修课程,并没有予以重视,导致大学生无法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理念,更难产生高品质的创新创业成果。所以,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导致现阶段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难以满足。究其原因,是部分高校对高等教育片面解读、有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教育方式陈旧等,本文重点阐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的成果。
(一)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个专业或一个学科必备的知识,而是全学科的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校内部分专业开设相关课程,且多数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难以实现全学科的普及。事实上,每一个专业、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都需要创新其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价值的方式与方法,因此,对该领域的未来人才也需要掌握创新创业必备的技能。然而,现阶段各高校还停留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与鞭策上,难以在创新创业中发挥主动力,更不用提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使得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大展拳脚之际由于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能力欠缺等而出现创业失败的情况[2]。
(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不够创新
高校对创新创业的教育一般采用开设选修课和与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等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参加,不做强制的要求。这类课程和讲座往往是学校为了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内容的要求而开展的。与学生专业课程相比,受重视程度较低,导致上课学生较少,真正听课的更加少。该类授课形式单调,教学手段不够灵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相应地,学生对该内容的知识掌握也难以达到要求,更建立不起来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讲座一般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或优秀创业者,主讲人一般从个人的亲身经历或行业经验来阐述创新创业方面的理解和体会,很难与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服务面向、专业情况、学生特点等相结合,导致学生很难学以致用。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不管以讲座还是开设独立的选修课程的形式,都难以持久有效地推进下去[3]。
(三)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呈现高层次的成果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组织者与开展者一般是辅导员、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授课的形式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教师满堂灌输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用一些低水平、低层次、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的创新创业案例去开展课程。对专业课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参与度不高,创新创业教育也不关注,导致专业课程并未贯彻创新创业理念。如果创新创业课程不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等学生毕业时,就难以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最终导致知识更新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从而产生创新创业成果大多数呈现低层次的创业实践[4]。
二、专业课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
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的直接载体,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实现培养目标的必备知识,是学生走进专业、认识专业的媒介,能使学生尽快踏入专业领域。学生对专业课往往比通识类、公共课的热情要高,要更为重视。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往往是学生的专业导师,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启蒙者,更是学生踏入未来行业的领路人,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毕业生就业反馈来看,绝大多数话题往往围绕着专业课程展开,专业课教师的思想和认识对学生的就业观念和今后成长的过程影响巨大。
三、依托专业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在寻求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措施时,从创新创业理念入手、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项目驱动建立的创新创业团队为平台,建立课程教学新模式。第一,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专业课程,长期、稳定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第二,解决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单一、难以引起学生重视的问题。凸显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团队协作,校企联合、竞赛机制建立、成品展览等多种手段进行。第三,解决当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活动兴趣不高的问题。根据“项目驱动”理念组建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团队,广宣传多引导,注重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5]。
(一)在课程理论教学上,课程知识传授要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高校要具有长远的眼光、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定位,结合课程内容与知识,实施案例教学方法,有机融入创新创业的元素,让创新创业理念与专业课程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对课程载体的选择可以是专业拓展类课程,特别是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安排上,授课教师要尽量选取具有行业背景、企业经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该类型教师更能够贴合行业实践项目开展教学活动,更易从行业入手过渡到创新创业教育。从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授课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将学科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专业前沿与动向及时传达给学生,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到专业课程当中,使得专业课程内容涵盖创新创业教育的热点问题,将国家“双创”战略政策、创业信息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课堂与实际的对接。
(二)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上,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环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紧密结合当前市场需求、技术更新方向、多学科融合的趋势,了解现实,增强创业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实战基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利用开放性实验,让创新创业的理念得到应用。在实验项目的选取上,可以借助各级各类的大赛平台,以“学科竞赛”为导向,利用大赛中的真实工程需求,以工程项目完整性实施为目标,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材料和资源,项目实施的主线贯穿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创新创业理念和实验项目整体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多维度的、专业结合度高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结构。
(三)构建创新创业团队,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能够长期、主动地帮助大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创新创业经验。基于“项目驱动”理念,应鼓励授课班级采用“1+2+4”模式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一个专业教师+2个高年级学生+4个低年级学生),鼓励团队学生每年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组织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时,应结合当前行业的发展方向,开展贴合市场需求的实践项目,鼓励创新创业团队传承优秀项目,以往年项目为依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历年大创项目在结题验收后,如有后续研究的需要,可以在原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完善和提升。项目实施形式要丰富,做到以项目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同时,建立实践项目展示平台,在项目组间进行交流学习与互相借鉴。
四、结语
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国家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必要途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本文将构建以创新精神、创业技能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融入专业课程,以创新创业团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全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云,曹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192.
[2]李华,张旭旭,钟兴润,等.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12):33-36.
[3]张涛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探索—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J].读书文摘,2019(10):135.
[4]刘卫东,雷轶.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8):8-14.
创业创新范文2
原材料、劳动力、用地和资金等各项成本的提升,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很多困难和问题单靠企业一己之力是难以解决的,这就需要我省各级各部门满腔热情地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支持与服务。
省委常委会在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的决定,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从4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看,这些措施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各地各部门在支持企业创业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引导。企业在进行产业调整、转型的过程中,因为信息的不全面、不对称,未必能把握全局,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指导,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目标方向。一方面,通过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引导社会产业资本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产业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技术发展引导体系,使企业在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宝贵的研发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扶持。企业在创业创新“战场”奋力拼搏时,更需要在政策环境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各地要加强跟踪研究,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在技改贴息、信贷资金、土地供给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培育品牌、引进人才。
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好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对推进企业创业创新至关重要。要着眼于形成高效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加快制定一批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有关部门要持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活动,加大力度打击盗版、侵犯商标和专利权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创业创新范文3
曹传取: 创造风景成就“苗木明星”
不高的个头,瘦瘦的身板,鼻梁上架着一副眼睛,这是曹传取给人的第一印象。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曹传取就去了上海,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始终有个信念,要回到安徽老家发展现代苗木业,带动身边的群众致富。2011年,凭着一腔热血,曹传取从朋友处借来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创办了合肥华绿种苗有限公司。
创办种苗公司,寻找适合的苗木基地是发展的第一步。“苗木花卉基地对周边种植环境要求特别高,离市区的距离不能太远,不然折损成本太高;同时,道路、水等基础配套设施还要相对完善。当初选择的在合肥周边选择一块地建基地,由于设施简陋,种苗质量很不稳定,新跑下来的订单就这样丢了。”曹传取告诉记者,但是当时启动资金一半都已经投入进去,“坚持和放弃就在那一瞬间”。
2012年,曹传取在包河区牛角大圩选址建立新基地。同时,按照工厂化育苗的要求建设1千平方的联动温室大棚,配备先进的设施设备。由于资金不足,他亲自带领团队做苗床,涂油漆,改造冬季加温用锅炉。“当时现代化工厂育苗,没有成型的数据,严重影响种苗的成长。”曹传取说,他们坚持通宵观察种苗的变化,往往需要1~2个周期才能掌握基础数据。如今,已经掌握了一串红、矮牵牛等品种的基础数据。
牛角大圩花海景观的打造让曹传取一下子在合肥苗木界火了起来。“其实当时也是无心插柳,因为我们2012年拿到地的时候,由于资金不足,只建设了两个大棚,空地太多,就拿了50亩种波斯菊,没想到2013年春天开花时一下成为明星景点,数以万计的市民来赏花、拍照。”曹传取说,随着市民的持续关注,当年的国庆节花海景观应运而生,他们又用300万盆矮牵牛、海棠等草花,打造了7个色系的综合景观,再次得到市民的热捧。
因人造景观一举成名。不过曹传取仍然把重心转回了种苗上,建设了专业的光谱催芽室,并在去年夏天引进了自动浇水机等设备。曹传取表示,种苗业务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要想变得更专业,设备必须跟上,他在今年又购买了自动播种机,华绿的草花播种也终于告别“手工”时代,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公司已经建有30000多平方米的高档温控温室,拥有自动播种流水线、光谱催芽室、移动苗床、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设备,种苗年生产量达5000多万株。
“做农业,只有诚信才能赢天下。”曹传取告诉记者,将那些企业产出的不合格种苗全部报废,重新播种,提货期来不及的,不惜代价从外地调货,做到发到客户手里的都是高质量的种苗。同时与安徽省农科院合作,制定了多个品种种苗地方标准,开始新品种种苗的研发。给客户做技术跟踪服务,客户有什么问题,公司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或者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
随着种苗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公司开始将目光放得更远,曹传取想在整个中部六省享有草花种苗市场的话语权。为何定位在中部地区?曹传取表示,草花种苗其实有一定的运输半径,即汽车运输能够夕发朝至的距离,超过这个距离,风险就会上升,特别是夏季白天运输时,种苗损耗会迅速增加。“种苗从合肥出发经过一夜的运输,基本能覆盖到中部其他五省的客户,我们要尊重这个有效距离,才能提供高质量的种苗。”他分析说。
柯家厚: “金针菇大王”会算精准账
高大的身材,憨厚的笑容,浓厚的闽南口音。柯家厚是来安徽创业的外来客。但没曾想到扎根安徽一不小心竟成了“金针菇大王”。
2004年以前,柯家厚在福建老家从事金针菇种植。在对市场深入调查后,他发现金针菇的销售地主要在安徽省。而金针菇生产所需的玉米芯、棉籽壳等原料也产自安徽。与其每天花大量费用在运输成本上,不如把厂搬到安徽去。就这样,最早运用大数据思维的他在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马厂村承包了60多亩土地从事食用菌生产。
“我们以前的营养土的主要成分就是木屑。没想到木屑的成本价一路走高,而且越来越难收。”柯家厚一度陷入发展的困境。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合肥市开始实施秸秆禁烧。秸秆在农民手里想烧烧不得,想扔扔不掉。柯家厚当时就想,如果能用秸秆替代木屑作为金针菇的营养土就太好了。他找到安徽省农科院的专家请求帮助合作,在多轮配比试验后,采用秸秆作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金针菇终于成功。“收购秸秆每吨花费300元,可以做成食用菌基料1000袋,产出金针菇1吨左右,而目前金针菇出厂价在10元/公斤。”柯家厚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秸秆最终代替了之前的木屑原料,大大降低了成本。
坚持科技创新,努力保持技术先进性。在实际生产中,既借鉴先进地区和国外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同时又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创新。柯家厚创办的合肥福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顺泉”牌金针菇已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被省食用菌技术协会评定为食用菌行业“优秀品牌”。其组织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被安徽省科技厅授予省级科技成果,其组织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被合肥市政府授予科技三等奖,目前均已转化投入应用。目前已有3项国家发明技术和8项新型实用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另有30多项发明技术和实用技术正在申报国家专利。
创业创新范文4
(一)创业者创新创业能力普遍不高
当前,高职学生创业热情高涨,然而,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创业能力欠缺。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多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且成功率低。
1.从众心理激发创业热情。
随着我国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比尔•盖茨等“创业英雄”和杨致远、张朝阳等的“创业神话”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明星效应”和很强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创业的冲动和热情,但真正具有创业意识,成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却很少见,大学生创业存在着盲目性和从众现象。
2.家庭因素影响创业选择。
我国就业人口多数习惯于依赖政府或社会实现就业,大多数学生家长也没有做好支持成年孩子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求稳”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心态。大学生自主创业很难得到家庭的支持。
3.能力危机导致创新创业成功率低。
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它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事实上,由于能力和素质的欠缺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大打折扣。一方面,高职院和高职学生只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技能培养上,大多数学生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缺乏财务、税法和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和经验,缺乏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守规有序的行业文化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两个方面素质缺陷造成学生能力危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学生的创业成效。
(二)社会保障机制滞后,创业市场技术含量低
总体上看,地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缺少统筹、规范、衔接和系统性,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扶持、服务体系链条,弱化了有关资源的充分利用。
1.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贷款、注册、税费、场地、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主管部门设定的审批手续比较烦琐,政策设限条件较多,政策导向的层次上存在偏低或偏高现象,大学生创业的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这与大学生实施创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思想顾虑而裹足不前,急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2.创业市场技术含量低,竞争压力大。
在当前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重组、技术创新条件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选择空间相对狭窄。从市场情况和近年来高职学生创业情况看,商品经营、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比较适宜大学生自主创业,其基本特点是资金投入少,容易起步。但这些领域又往往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社会竞争激烈,新进入的小规模的创业项目缺乏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可见,大学生可自主创业的市场空间相对狭窄,竞争压力较大。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探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学生、政府、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形成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和社会环境。
(一)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拓宽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从“就业教育”向“就业与创业教育并重”转变,从“培养服务型、技术型人才”向“培养服务型、技术型、创业型人才并重”转变。
1.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是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对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充分挖掘高职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
2.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教育,依托教学工作,融入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不再是做个打工者,而是成为“老板”。然而,这种人生理想并非人人都能实现,因为个人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等因素起关键作用。创业教育实质就在于让受教育者成长为创业者,使他们“愿创”“敢创”“会创”,使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因此高职院校要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创业教育,为学生将来开办和从事小企业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要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群,分类分层,突出特色,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层面。
1.嵌入专业教育。
将创业教育教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框架内,在课堂教学中,在完成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完成创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紧紧依托教学工作,利用教学各个环节所能提供的契机,渗透创新创业意识,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增加实践性强的教育课程和科技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学生的品格之中。
2.融入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说到底,就是要使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这也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高职院校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不仅要具备面向未来的前瞻性,而且要根据国情和自身特点正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对其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重点在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教育。
3.分层分类指导。
高职院的创业教育要从我国“创业革命”的需要和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系统化的内容结构以及鲜活的教学过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育教学特点和职业特点设计创业教育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开设有特色的贴近创业实际需求的课程。要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升专业技能着眼,着力打造核心专业课程,及时将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纳入教学,提升学生创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创业教育课程真正收到实效。Ⅵ
(三)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在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要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目标,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条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建设集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学院创业实践基地优先创业;利用科研基地平台,争取科研推广项目。通过研究、开发使其转化为产业,为学生自主创业开发创业项目和提供创业经费;积极争取所在地区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各行业协会的支持,发挥专业优势,深化创业基地建设。Ⅵ
1.校企联合搭建新型创业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要在现有校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走校企联合的创业教学模式,依据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规划,建立包含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在内的四方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高职学生联合搭建新型创业教学平台。在该机制下进行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创业团队的管理与服务等,实现课程教学与创业实践的无缝对接。
2.校企合作建立“小企业孵化器”。
学校、创业团队可与相关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小企业孵化器,为有创业理想、优质创业项目的人才提供配套的、相关的创业团队的管理、支持,提供配套的资金,以及相关的业务模式的管理支持,为他们搭建一个全方位的培养平台。逐步形成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3.建立创业园区。
高职院校要开辟较为集中的场地作为学生的创业园区,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同时,还将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初期的各种难题。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门店,也可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的平台。
4.扶持公益创业。
高职院应致力于联合政府、企业、公益组织、高校、媒体等多方资源创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支持平台,通过提供启动资金、培训、指导、咨询、评估、资源链接、社会传播等多方面支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公益、参与公益,甚至使有公益理想者以公益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志向。恒源祥与KAB创业教育联手构建的一个旨在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服务青年创业的公益平台——“青年恒好”项目就是一个成功范例。5.设立创业基金,健全创业保障机制。高职院校可以从自身教育经费当中,每年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初始投入,通过向国家申请低息免息贷款、国家就业经费安排投入、校友赞助投入等多种方式扩大创业基金的规模。Ⅵ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基金的规模制约了创业扶持、支助的发展,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显得尤为必要;此外要灵活运用创业基金。高职院校设立的创业基金,按奖励、投资、借贷等方式来利用,发挥其最大效益。
(四)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评价激励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建立是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关键点,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的建立依据。
1.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2.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
公平、公正的激励政策,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与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开展。3.建立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
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4.建立创新创业项目指导系统。
创业创新范文5
创新载体建设 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不断融合
创智天地和长阳创谷都属于杨浦区着力打造的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地的两大创新街区项目,也是杨浦科创集团专注打造的科技创新―“创智”和城市更新―“创谷”的两大科技地产品牌。
创智天地:打造科技创新型社区
创智天地是具有鲜明科教特征的综合性、创新性项目,这里创新要素齐备,创业资源集聚,有着完整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经过10余年建设发展,创智天地将周边大学校区、公共社区、科技园区融成一片,成为一个集工作、生活、创新为一体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知识型社区,并已初步形成了要素完备的“知识经济产业链”和“知识创新生态圈”。目前,创智天地已建成商务商业载体约8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约1500家,其中包括EMC、甲骨文软件、卡巴斯基、日立解决方案、AECOM、中国工业设计院、蓝格赛、VMware、盛庞卡、易保网络等著名企业,以及大学生基金会、创智空间、云基地、快创营、美国湾区数字化产业园等创新创业机构和国际科技平台。
现在,科创集团正在积极推进大学路创新生活轴、创智天地绿轴、淞沪路交通轴建设,三轴将构成区域更大的创新创业“金三角”。未来,杨浦将在2平方公里范围内延伸创智天地品牌,规划建筑面积扩展到140万平方米,让“大创智”成为杨浦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长阳创谷:老厂房变身创客创业热土
长阳创谷,由杨浦科技创新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联手规划开发,目标是建设成为杨浦中部提升区的支撑项目和长阳路创新创业街区的核心引领项目。长阳创谷原为1920年的“东华纱厂”,后为“中国纺织机械厂”,见证了中国纺织机械产业的辉煌,同时也见证了杨浦百年工业文明的变迁。
长阳创谷占地11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分四期建设。项目规划定位为上海中心城区最符合知识工作者生活工作学习的Campus科技园区。在长阳创谷一期已建成长阳路休闲广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业态功能调整;二期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设立办公区域和中心绿地,已有法国欧尚办公总部、诺亚财富、智能云科、储吉科技等知名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进驻办公。
目前,科创集团正在积极推进长阳创谷三期建设。三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结合中纺机原厂房特点,按照“绿、光、锈、合”的理念设计推进园区建设:“绿”是绿意,“光”是老厂房内部阳光与空气的引入,“锈”指的是工业记忆的保留,“合”则更侧重于生活气息和沟通交流,各类活动的可达和顺畅。在这里,时代感与历史感相交汇,占地11万平方米的老厂区的历史使命与城市更新紧密联系起来,以众创空间的方式涅重生了。不远的将来,长阳创谷将成为一处风格独特的创意地标,绽放夺目的光彩。
创新创业氛围营造 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要努力营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正如同大学路不打烊的公共客厅和长阳会堂永不落幕的创客生活。
大学路:不打烊的公共客厅
创智天地的大学路上,鲜花绿植错落,一间间咖啡馆次第开设,新点子、新企业就在咖啡和讨论中产生。大学路旁的IPOClub(IPO创业之家)打出贴心口号:24小时,创业不打烊!更吸引创业者的是,这里一个月要做五六十场沙龙,诸如“创业导师沙龙”、“创业护航”、“行业沙龙”等活动。而每周四的“天使下午茶”已形成品牌,3个投资人“面试”三四十个创业团队,常常从下午聊到深夜。现在,大学路已成为创新社区的公共客厅。
不仅如此,创智天地还通过自身建设和广泛整合资源,以天强现代设计俱乐部、湾区加速器、InnoSpace创业孵化器、中国工业设计院、上海云基地(大数据加速器)、IPOclub、上海云计算创新基地、区海外人才中心、区金融办、MIT校友创业联盟以及9-3众创空间、大学路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为基础,针对不同需求的创新创业群体,推进众创空间、政府服务、产业服务等创新创业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长阳会堂:营造永不落幕的创客生活
正在建设中的长阳创谷三期,依托旧厂房资源和老旧社区,按照“绿、光、锈、合”的理念,开展城市更新项目的设计,努力将自然阳光、自然空气引入建筑物内,建造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多元开放的双创空间,为知识工作者创造亲切舒适的空间体验。这里还将有长阳会堂,利用250平米的大空间的厂房改建而成,主要拥有企业产品、投资机构活动、创客项目路演、社区活动以及室内表演(小剧场、话剧表演)等复合功能;并通过对长阳会堂前方7000平米草坪的利用,结合杨浦区域特点来举行创客之夜、设计师之夜、毕业季音乐会、夏至草地音乐节等各类活动,营造永不落幕的创客生活。
创新产业培育 打造城市创新产业集群
创智天地:既要“高大洋”,也要“小清新”
从2004年到2014年,创智天地税收收入由2621万元增长到11.64亿元,累计增长44倍。创智天地一直在建设创新社区,希望树立崇尚创新、开放竞争、共同进步的价值观,让更多企业实现升华。
在产业选择上,创智天地广泛发展“互联网+”为主的“四新”经济,大力推进以设计服务和工业设计与研发为主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了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现代设计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形成了以创智天地园区为核心,辐射江湾五角场地区的杨浦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区。
在企业引进上,创智天地既要“高大洋”高端、国际化、大企业,也要“小清新”,小微企业青年创业和“四新”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万众创新发展格局。
云基地: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上海云基地)作为创智天地园区的“园中园”,延续创智天地“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理念,引进了国内著名的云计算产业投资机构“宽带资本”,并与市、区政府的创投引导资金合作组建了国内第一支专注于云计算领域的人民币创投基金――“云海创投基金”。在大学路选址建设“云海大厦”,率先提出了“基金+基地”、“变上下楼为上下游”的专业化园区服务模式。
创业创新范文6
雨过天晴的北京,天空湛蓝。在北京地铁积水潭站下车,一路向北就来到了第二炮兵总医院,记者远远地便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门急诊综合大楼。在新楼对面的住院部大楼10层,记者如约见到了笑容可掬的二炮总医院肝胆外科及肝移植中心主任周丁华。
第一次创业:在学习中成长
1998年10月,作为二炮总医院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周丁华从素有“肝胆外科领域的黄埔军校”之称的第三军医大学,来到了刚刚组建的二炮总医院,开始挑战他的第一次创业。周丁华深知医疗技术水平决定着学科的发展速度,顶层设计决定了学科的发展潜力。在二炮总医院姜合作院长及各位首长的大力支持下,周丁华开始了“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的学习旅程。他先后考察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等国内著名医院,充分了解到肝胆外科的技术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从而提出了“厚基础、重尖端,以新技术促发展”的学科建设之路。
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周丁华注重创新,勇于开拓。他所带领的科室出色地完成了体系部队伤病员的医疗救治任务,其收容、收益、医疗质量等各项指标在全院临床科室中均位居前列。周丁华还相继开展了受侵门静脉切除成形的高位胆管癌根治术、联合切除受侵门静脉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展了腹腔镜外科、肿瘤射频治疗、超声聚焦靶向肿瘤治疗等特色技术20余项。2006年,由周丁华所领导的二炮总医院肝移植中心主持开展经典/背驮/成人活体等各类肝移植手术150余例,围术期成活率达100%,一年成活率达90.1%,三年成活率达87.5%,各项指标均居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还培养出了一支充满朝气、技术精湛的肝移植医疗与科研队伍。该中心被卫生部指定为开展肝移植项目单位。周丁华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出色的工作能力,深得国际著名外科学家黎介寿院士的赏识,成为黎介寿院士所招收的博士后中的佼佼者。
从与周丁华共事多年的普外科护士长卫冰口中得知,周丁华主任有一个笔记本,每次手术后他都要做“手术笔记”,认真全面地记下手术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多年来坚持不懈。
周丁华不仅重视个人的学习和提高,还十分关心科室整体水平的提升。在他真诚的邀请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冷希圣教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学系范上达院士、301医院肝胆外科黄志强院士、周宁新教授,都相继来到二炮总医院指导工作。
当时的周丁华,在肝胆外科方面的技术水平已得到同行的普遍认可,在患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医院领导对他也十分看重。所以,有人曾问他,引进这样的“大牌”人才,你不是自己给自己的前途设障吗?但周丁华说,书不必起晏仲之门,药不必源扁鹊之方。我重视的是整个科室、整个学科的发展,而不是我个人面子的得失。能够和同行的专家切磋技术,一起把学科搞好,为患者解除病痛,这比什么名利都重要。
周宁新教授正是被周丁华主任这种坦诚和敬业的精神所打动,2007年6月,他从301医院正式调入二炮总医院,并被任命为副院长。此后,又有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来到周丁华主任身边工作,人才汇集的二炮总医院肝胆外科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2007年,以二炮总医院肝胆外科为基础,国内首家肝胆胃肠病研究所暨全军肝胆胃肠病中心在二炮总医院成立。2008年,该所被批准为硕士、博士授权点。2009年,该所被评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周丁华承担着国家863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一五”专项基金、全军“十一五”杰出人才基金等课题10余项,在肿瘤外科、器官移植和微创外科新技术运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起着科研导向作用。
如今,二炮总医院肝胆外科已从2001年成立伊始的3名医生、5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30名医生、60张床位、年住院1800人次、年手术例数1200台,已成为硕士及博士授权点、全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于这些巨变,周丁华主任总结为,肝胆外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二炮各级首长的关怀,得益于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二次创业:在创新中发展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肿瘤已成为影响中国人群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进入新世纪,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肿瘤诊疗措施的多样性和国家卫生政策的导向性,促使各大医院将肿瘤病人的诊疗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
周丁华说,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肿瘤患者往往认为手术切除是最好的办法,事实上,从人性化治疗的角度来看,如果骨肿瘤患者术后失去了一条腿,如果乳腺癌患者术后失去了代表女性美的,对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可能是一种更甚于病痛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将伴随他们的一生。所以,最理想的方法应当是不用手术切除就能杀死癌细胞,治愈肿瘤。
目前,肿瘤的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有效率不到30%,病人还不得不承受严重的毒副作用,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此所谓“灭敌一千,自损八百”。本着关心病人,一切从病人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原则,周丁华主任不断学习、钻研新技术。为此,他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High Intensity Focused Untrasound, HIFU),筹建了国内首家HIFU肿瘤外科中心,以此促进学科的全面、快速发展。
周丁华介绍说,HIFU肿瘤治疗系统是局部治疗实体肿瘤的大型医疗设备。该系统有效利用超声波在生物组织内具有良好的方向性、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的特点,将体外能量超声波准确聚焦在体内肿瘤靶区形成焦域(与太阳灶聚焦阳光,在焦点处产生巨大能量的原理类似),在焦域区超声波产生瞬态高温(70~100℃)效应、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声化学效应等生物学效应,使肿瘤细胞坏死,从而失去增殖、浸润转移能力,同时对正常组织无任何损伤,就好比是一把在体外对实体肿瘤进行切除的“手术刀”。
HIFU肿瘤治疗系统使肿瘤的治疗从有创的外科手术和有害放化疗或微创的介入治疗等,跨入非侵入性、无创、无辐射治疗,成为二十一世纪肿瘤“绿色治疗”这一最前沿领域的新技术,它使肝癌保肝、乳腺癌保乳,并同时增强免疫功能成为可能。
永远的事业:为患者解除病痛
采访中,周丁华对自己谈得很少,记者更多的是通过他的同事和经他治疗的病人了解了他。
在二炮总医院肝胆外科的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最显眼的就是一面面红底金字的大幅锦旗。看着这些锦旗,笔者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些患者对周丁华主任及所有医务人员的感激和尊敬。
周丁华主任在患者心目中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生。普外科护士长卫冰悄悄告诉记者,手术前有些病人家属真诚地送来红包,周主任当时收下,手术结束后就找到她,让她把红包作为住院费还给患者家属。他说,当时收下是考虑到患者家属的感受,不想让他们担心。卫护士长说,患者家属看到红包退了回来,都十分意外,也更加感激周主任。
在二炮总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患者多是重症,有的甚至是在北京各大医院就诊被拒之门外后又找到周丁华的。在他接诊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高达103岁,年龄最小的不到2岁。有人曾问他,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医生都怕出意外,有较高风险的手术都不做,治愈希望渺茫的也放弃治疗,周主任您怎么一点儿不怕呢?周丁华说,我要对每一个患者负责,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有的甚至变卖家产,如果我只是一句“治不了”,就会让他们失去生的希望。我觉得只要有成功的可能,就要尽力去治。
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许多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硬是被周丁华救治成功。有的年龄大、病情危重的患者,家属在手术前就准备好了送终的衣服,而当周丁华从手术室出来,告诉他们手术很成功的时候,家属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一切为患者考虑,是周丁华时刻谨记在心的职业要求。卫护士长说,有一天,周丁华主任从早上上班开始就连续做手术直到下午,可就在手术即将完成、他准备去乘坐晚上的飞机赶赴外地会诊时,听说一位本来排在当天接受手术的患者,因其他急诊患者而被调整了手术时间,为此患者家属有些不满,向负责医生发难。周丁华想了想说,下一台手术就准备给这个患者做吧。就这样,为了不让患者和家属失望,他没有离开手术室,晚饭也没有吃,继续做手术。卫护士长说,周主任像这样连续奋战在手术台上的时候太多了,护士们为他计算过,最长一次他连续25个小时没有离开过手术室。
卫护士长还说起,有一次周主任的爱人急性食物中毒,已经送到医院救治,医生通知家属来,可正在做手术的他想都没想便说“我不能去”。周丁华就是这样的一位医生,手术台上的患者在他心中永远是“第一位”,而他的爱人即使生病了,也只能排在“第二位”。
问及周丁华主任这样辛苦地工作会不会觉得累,他轻松地笑笑:“治病救人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事业,我对自己的专业也十分感兴趣。带着科室发展,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还年轻,一点儿不觉得累。”
采访结束的时候,望着对面新建的门急诊大楼,周丁华主任高兴地说:“现在我们科室病床都不够用了,等大楼盖好了会有调整,以后科室会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此时的他,看上去就像一个将要上战场的将军,对即将开始的战役信心十足。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位学术型的科室带头人,会不断带给医学治疗史上一个又一个妙手回春的奇迹!
专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