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探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下探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下探险

水下探险范文1

【关键词】 现代管理 水库管理 工作探讨

水利工程中的水库管理非常关键,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中,重点在于水库建筑物及相关设施的管理,而现代管理方法更注重水库的可持续发展,是传统管理的发展与进步,对水库工程更好的检查与观测,有利于水库的健康长远发展。

1 现代管理角度下水库管理的主要内容

水库是调节径流的工程,要随着水库本身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其进行管理,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水库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按照相关的行政法规,应用合理的措施合理组织管理水库运行,对水库维修和正常运行进行管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水库在农业、旅游、养殖等多方便的功能与作用,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保护水库安全,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水库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综合性较强,不仅要将水库本身的功能进行管理,还要对水库内水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现代水库管理较传统水库管理相比,其管理内容上有所延伸和扩展。现代化水库管理对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管理方法、管理标准、管理形式、管理要求等做出新的界定,与传统水库管理相比有很大的突破。水库管理主要内容是工程资源管理、工程设备运行安全管理、水质质量管理以及水量管理。现代水库管理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实行自动化标准管理,对管理质量及工作量做出标准规范,有利于提高水库管理的水平。

2 现代水库管理的特点

2.1 标准化管理

现代化水库管理的标志之一就是标准化管理,其优点是减少不必要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将内容复杂的水库管理工作进行有序处理,实现标准化管理,是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具体表现。要想实现标准化管理就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按照工程管理目标并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制定定量指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管理质量标准。主要是对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程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管理,保证设备的运行质量和运行安全。第二,管理工作量标准。工作量标准是以质量标准为前提,将质量标准具体化处理。水库管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将标准进行量化管理,有利于发挥管理的功能和效用。除此之外,标准化管理基础上的工作标准要明确相关项目,对具体项目明确要求,对管理周期进行明确规定,明确人员和组织,明确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对每一项管理内容和项目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记录,方便及时分析和资料储存。

2.2 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水库管理模式也朝着信息化管理模式发展,这也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现代水库管理要想实现向信息化管理转变,就要从培养信息化人才入手,通过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置,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对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也非常重要,培养既具有管理知识,有具有信息管理技术的人才。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信息设备实现数据管理数据化,保证数据储存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此外,水库信息化管理具有高效率、规范性强、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实现水库管理信息化效益原则。现代水库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引进先进的网络与图像检测系统,建立动态的远程监视系统,能够方便对水库水质质量及工作量进行实时监测和信息采集,进而实现水库管理调度的优化处理,有利于实现整体水利工程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2.3 科学性管理

现代水库管理比传统水库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水库管理不仅要对水利工程建筑物进行科学管理,还要对配套设备、水库岸坡、流域植被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定期检查岸坡是否稳定,有无塌方、滑坡,定期调查了解库区植被、水土流失,定期调查了解流域范围内污染源及水污染状况,按照科学手段对以上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水库的水质及蓄水能力。水库科学性管理还涉及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在保持连续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加密措施和数据储存系统,完善内部控制。水库管理科学性是保证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能够做到预防为主,提高管理的主动性,强化管理水平。科学性管理还包括责任制,对管理人员进行责任划分,责任到人,出现问题时追究责任,有利于严格管理。

3 现代水库管理注意事项

总体上看工程管理的内容是看管、运行、检查观测、维护保养、安全鉴定、更改修理、除险加固、直至工程报废。现代水库管理注意事项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检查观测和维护保养。首先,监测观测,这是水利工程管理的重点,也是水库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检查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工程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保证水库管理的安全性。检查观测还包括对大坝等建筑物进行检查,保持水库蓄水池运行安全稳定。检查观测中最高级别的是安全鉴定,安全鉴定要对整个工程负责,当设备性能发生变化时,要采取相应的性能恢复技术措施。除此之外,检查观测的工作标准要根据工程设备的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保证标准的科学与合理。

其次,维护保养。维护保养的重点在于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观测设施等,其主要作用不仅要保证工程设备外观完整、运行状态良好,还要延长设备的使用使用寿命。维护保养的标准也要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设定,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对工程设备承载的负荷及工作制度进行科学计算和可靠分析,预测出实际的需要,在原有的规程规范基础上,通过总结分析,提出非等强度寿命分析。此外,还要对工程设备固有的关键点关键部位分析。通过科学分析而制定的工作标准,通过严格的执行,能够在较小的投入基础上,满足水库管理的客观需要,实现高水平的水库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库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水利工程整体运行稳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水库管理向现代水库管理的转变,强化了水库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有利于水库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王飞,宁金金.水库管理工作体系初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4).

水下探险范文2

【关键词】 水下 隧道 风险 管理

人类在进行聚居之初,选择了依水而建的原则,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同时也是人类不断征服江河湖海的历史。江河湖海在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类活动的空间,特别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消除江河湖海阻碍成为必然需求,水下隧道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地下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一、水下隧道的发展概况

人类对于从地下穿越江河的探索一直没有停顿过,在公元前2180-前2160年古巴比伦修建了一条穿越幼发拉底河长约 900米的人行隧道。1807年英国在伦敦动工修建连接泰晤士河两岸的人行隧道,开挖时因无法克服泥水涌入隧道而被迫停工,直到1825年初次采用盾构法施工,才于1843年建成第一条泰晤士河水底隧道。在国外比较具有代表性隧道有英法海峡隧道(英法)、青函隧道(日本)等。中国从1960年起修建上海黄浦江的三条隧道开始,也陆续修建很多水下隧道,比较具有代表性隧道有甬江隧道、珠江隧道、黄浦江地铁隧道等;在建的水下隧道有厦门翔安隧道、青岛胶州湾隧道、长江隧道等。从近代第一条水下隧道采用原始盾构法开始,水下隧道施工的历史已历经160多年,期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水下隧道施工工法也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目前已为工程界所应用的主要工法有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围堰明挖法、冻结法、铣挖法等,近年来又提出了水下悬浮隧道概念。

二、风险分析

地下水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在地质勘探技术尚存在一些局限性,对地质情况难以准确掌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应对地下水方面我们尚未完全掌握可靠成熟的施工手段,特别是对地下水处理施工完成后的效果判断,还需要进一步的工程探索。

1、认知风险

现在对于地下工程领域的探索和认知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风险定量分析等方面研究不足以完全揭示水下隧道所面临的所有工程风险。目前的一些工程理论尚停留在假说的基础上,定性分析多于定量分析,目前采用的一些定量分析手段处于起步阶段,其准确性往往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差异,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

2、决策风险

工程项目的决策都是建立于一定的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中,如果这些因素不能统筹考虑,而是过于追求某些期望值,那么势必会造成工程措施的不平衡性,成为工程风险的诱因。例如建设单位不顾及工程地质情况,不能根据地质情况选择事宜的水下隧道施工工法,而是片面要求设计、施工单位采用高、新、尖的措施和设备,而在实际过程中又追求低投资,随意压低工程造价,使得工程施工管理存在很大困难,在主观上人为增大了工程的风险性。

3、管理风险

水下隧道进入工程阶段面临的管理风险简单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参建单位管理不到位,造成设定的工程措施没有施作或者完全施作,降低了风险防御能力,增大风险或者直接引发工程事故;另一类是施工过程中,出现某些与地质勘查不符或者施工造成的异常情况,形成工程风险,而由于某些因素的存在,没有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造成施工现场情况不断恶化,加大工程风险。

4、地质风险

水下隧道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安全风险的根源所在,不同的工法对于不同地质条件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对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环境要求差异很大,例如钻爆法适用于围岩透水性差、完整性好,岩石较为坚硬的地质条件;盾构法除对硬质围岩和软弱不均地质条件存在一定工程难度外,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沉管法则对工程地质条件不甚敏感,而更关注于建成后影响工程主体稳定一些水文地质和水文条件,如流速、管段底部填充物液化问题等。

5、运营风险

由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或者到时设计理念存在的局限性,水下隧道投入运营状态后,由于运营荷载、地质条件变化、突发灾害性事件等情况的出现,引起水下隧道主体工程状态发生变化,进而诱发安全风险。例如运营荷载对隧道施工缝处防水结构的持续作用,加速其老化或者破损,造成隧道内渗漏水严重,降低水下隧道使用功能;又如隧道内发生爆炸、火灾等突发性事件,对隧道局部结构造成破坏,由于缺乏救援通道等设计,通风不能有效进行、积水不能排除、人员不能及时撤入安全区域,扩大了人员伤亡,甚至导致工程主体报废。

三、不同工法的风险特点

1、钻爆法

钻爆法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涌水、突水、围岩坍塌以及主体结构渗漏水等,既有客观因素引起的,如透水岩层、断裂带、风化带等;也有主观因素诱发的,如超前勘探不及时、施工质量粗劣等。

2、盾构法

盾构法面临的主要风险有高水压、盾构不适应围岩条件、设备坏损被困、以及主体结构渗漏水等,施工的安全风险更多的体现在管理方面,对区域地质条件的准确判释、合理掘进参数的选择、良好的设备保养维护以及优良的工程质量等,都是有效化解水下隧道安全风险的必选,缺一不可。

3、沉管法

沉管法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涉水作业风险、防水结构失效、岸上段维护结构等。

4、围堰明挖法

围堰明挖法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基础处理、维护结构、防水结构失效等,围堰明挖法风险控制的显著特征是该工法更为注重主体工程地质条件的改变,其要求通过改变地质条件的各种工程措施后,为主体工程施工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围堰明挖法风险更多的集中在工程措施方面,如基底的加固处理、维护支撑结构的稳定性等。

5、冻结法

冻结法最为显著特征是通过低温冷冻技术冻结水下隧道通过区域的地层,为主体工程施工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这一特点决定了冻结法最大风险为冻结失效或局部失效,起因可能是设备故障、冷却参数设置不合理、施工工艺控制有误或者局部地层不适用冷却法等因素。

6、铣挖法

铣挖法实际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局部掘进机开挖法,和TBM法、盾构法都属于机械开挖方式,但是没有防护盾壳,其施工安全风险与钻爆法基本相同。

7、悬浮法

悬浮法隧道是一个建造水下隧道的新理论,目前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悬浮法隧道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工程材料问题和隧道姿态控制问题,其最大工程风险也在于此。

四、全面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体系

水下隧道安全风险体系的建立、运行、调整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所有参建单位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水下隧道风险管理的基石。由于水下隧道风险管理体系与一般工程并无不同之处,本文不再赘述。

2、决策阶段

水下隧道最大的安全风险始于决策阶段,原因很简单,在这个阶段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和管理模式、施工图纸等都将基本确定,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决策失误,将会对这个工程建设产生严重影响,成为安全风险的诱因。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先入为主”的思想。在没有进行详细、准确的地质勘探和专家论证前,建设单位不应对水下隧道应选用的工法考虑过多,更不能明示或暗示勘查、设计和专家组应优先选用某种工法。这种做法会干扰有关人员、单位对水下隧道的建设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和分析,无形中增加了工程风险。

(2)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地勘资料的准确性对于水下隧道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地勘单位的监察予以高度重视,可以通过设置地勘监理、第三方补充勘查等措施来确保地勘资料的准确性。

(3)做好专家评审工作。专家的选择应本着多样性、代表性原则进行,地质、结构、水文、材料、环保、灾害等方面的专家都应有所邀请,专家评审会应当成与会专家提供一个充分思考、畅所欲言的平台。应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召开不同深度的专家评审会,对于不同阶段的工程风险进行充分、详细的分析论证。

(4)合理的投资控制。鉴于水下隧道的高风险性,作为建设单位应当有合理的投资控制行为,不能片面追求低投入,应留有充足的应对重大风险的措施费用。对于涉及隧道水处理、不良地质处理等方面的特殊工程措施应可以灵活处理,对施工单位经济利益的适当保护,可以提高其采取安全措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建设单位管理风险。

(5)必要的冗余设计理念。鉴于水下隧道的高风险性和难以重复性,建议在进行水下隧道设计时采用冗余设计理念,对于一些关键措施应备有一定冗余量;对于一些关键部位应有一定的冗余措施,从而提高隧道的抗风险能力。

3、施工阶段

(1)地质复勘的问题。考虑到每个单位的施工水平、施工能力、施工习惯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这些差异可能会体现出施工单位对地质条件的不同适应性,因此笔者建议在工程进行施工前,根据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工程地质勘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适当安排地质复勘或者补充地质勘测。

(2)反应迅速的动态管理。水下隧道处于水底的环境,出现特殊工况后,必须迅速应对处理,否则一旦贻误处理时机,可能会酿成严重后果。需要建立参建各方参与的工程应急管理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4、运营阶段

(1)工程状态监测。主要包括外部环境监测、工程本体的状态监测和工程运营状况监测三个方面。外部环境监测是对隧道本体所在区域环境条件进行监测的过程;本体状态监测应在渗漏水情况、实体耐久性、工况环境等方面设置必要的手段进行监测;运营状况监测则应在隧道内通行情况、空气质量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工程状态监测应安排常设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

(2)应急机制的建立。成立专门的应急机构,专门负责水下隧道突发事件的处理。根据水下隧道在运营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各类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方案应经过必要的专家评审过程。

(3)应急人员、设备、物资的准备。根据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人员、设备、物资准备工作,特别是应对有关应急人员定期开展应急训练,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将事件控制在初发阶段,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五、结束语

因为长期从事安全质量工作的关系,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笔者经常用一句话提醒自己“安全事故发于偶然,源于必然”。偶然因素往往是不可控的,而必然因素是我们可以探知、可以预防的。因此,只要做好必要的控制工作,水下隧道的安全风险是完全可控的。日臻成熟的安全风险管理手段将为水下隧道广阔前景奠定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水下探险范文3

关键字:山峡库区;水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三峡库区污染现状概述

长江三峡库区总面积5.8万km2,主要包括长江干流、嘉陵江及乌江重庆境内江段及沿岸市县,以及湖北省的巴东、姊归、兴山和宜昌等市县。在三峡库区,原本就存在的长江干支流的水污染,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强烈地影响着周边湿地的水文、植被、土壤和地貌特征[1],而三峡库区年周期性水位涨落也将使消落带水土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4],再者,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是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控制,水质改善就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COD,总N、总P是导致富营养化主要污染因子,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特别关注[5]。

1.1 库区城市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量大

库区沿岸大量的废污水及垃圾直接排入库区江中,使库区水体受到严重污染。而影响三峡库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是有机物污染,这些污染物来自化工、造纸、制革等企业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三峡库区涉及的省市近年经济发展提速,但单位GDP的能耗、水耗高,排污强度大,经济发展方式相当粗放[6]。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计,2000年库区及上游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3.4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0.7亿吨。2005年,三峡水库重庆段接纳废水17.9亿吨,到2010年年接纳废水量达到24亿吨[5],其COD、氨氮贡献率生活污水已超过了工业污水。

1.2 水库两岸固体垃圾污染严重

三峡水库两岸垃圾山随处可见,垃圾总量惊人,长江、嘉陵江沿岸有垃圾堆放点约605处,生活垃圾存放量在175m水位以下约300万t;库区还产生工业固体废物743.62万t/a,其中危险废物39万t/a。这些废物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7.1%。而且三峡库区初期蓄水而将要淹没的沿江生活垃圾已达287万t,折合化学需氧量约26万t [7]。然而国家出资在库区及其上游建成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因为运行经费要污水处理厂自收自支,以致有70%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根本没有完全运行 [8]。

1.3 农村生活面源污染广,船舶流动污染大,水土流失严重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水土流失等。广大农村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及使用方式不合理,致使大量农药、化肥混合着泥沙流人江中,造成水体面源污染严重农村面源污染物中总氮、总磷和COD对水体污染率大,又非常分散,治理难度大。船舶所产生的油污水、洗舱水大多排入库中,虽然污染物数量相对较小,但是直接污染水体,影响甚大。此外,长江干流的船舶污染事故较多,且船损事故也时有发生,油类、剧毒农药及有毒有害生化物人江,严重影响水质,对水生生物及饮用水危害极。据统计,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约为5.21万km2,年均土壤侵蚀量约为2.22亿t[7]。库区上游区共涉及38个地市的214个区县,人口众多,大中小城市林立,工农牧商各业齐全发达,是库区最重要污染源头,其COD、NH3-N排放量已占三峡地区排放总量的77%~89%[9]。如果只注重控制库区周边污染,而忽视了库区上游区域的污染,是无法保护好三峡水库水资源的。

2 三峡库区水污染特点及根源分析

三峡库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面源、点源、流动源和固体废物等。面源(主要污染源)主要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将农药、化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及一些动植物腐败物质带入水体,使水体中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浓度增加。点源主要是沿江工业、生活排污口,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标率都偏低。流动源主要是长江中的船舶污水和垃圾;固体废弃物根源主要是沿江堆积的工业废物;生活垃圾和山地灾害,每年将大量泥沙石块泄入库区,是库区推移质的主要来源。

3 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对策

3.1 拆除污染企业,增建污水和垃圾处理厂

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关闭造纸、制革、农药、染料、电镀等污染严重企业,关闭污染物排放量大又不处理的企业,小氮肥厂要通过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实现污水零排放。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废水须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建设是控制库区城镇江段近岸水域污染的重要措施,在建设污水处理厂时,应注意研究三峡水库不同蓄水位运行时对其影响程度及差异的特点,作相应的规划设计。所有清库垃圾必须做到无害化处理,危险废物要与一般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分开处理。为此,必须建设垃圾处理厂(场),以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3.2 控制水土流失及农村面源污染

为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库泥沙量,库区和影响区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全部还林还草。建立岸边生态保护带,严禁在该区域进行任何有碍生态保护的活动。上游区采用工程措施(金沙江和嘉陵江流域为重点),使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得到强制性保护。对库区和影响区内20多条污染严重的次级河流进行综合治理。面源污染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治理难度较大,必须尽快加大治理力度,增加治污投入,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和水土保持建设,实施整治措施。

4 小结

中国不断加大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三峡库区水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据了解,三峡库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建设方面有了很大进展,污率大幅提高。综上所述,三峡库区虽然地理环境复杂,水环境保护难度较大,但是相信.通过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三峡库区的水环境问题终能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Graf W L.Down stream hydrologic and geomorphic effect of large dams on American rivers[J].Geomorphology,2006,79(2):336-360.

[2] 冯孝杰,魏朝富,谢德体.周期性淹水对消落区水土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对策[J].中国农学报,2005,21(10):356-359.

[3] 谢德体,范小华,魏朝富.三峡水库消落区对库区水土环境的影响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1):39-47.

[4] Chao D H.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and ec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J].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 Archives ,2006,4(3):419-426.

[5]毛周伟.三峡库区水污染状况浅析[J].大众商务,2009,(10).

[6]杨发坤。从“公地悲剧”看三峡库区水污染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7]汪达,汪明娜.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探讨[J].科技导报,2003.

[8]新华网:洞悉三峡库区水污染危局,/showArticle.asp ID=3014

水下探险范文4

关键词:引黄灌区;农业水价;控制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215

1 水价改革的基本情况

水价改革是理顺价格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水利行业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是促进节约用水的经济杠杆。平罗县农业水价执行3种情况:引黄自流灌域水价。平罗县引黄自流灌溉受水于唐徕渠惠农渠两大干渠,灌溉水价按照宁价商发[2008]54号文件制定的引黄自流灌区水费征收标准执行:计划内用水水价0.0305元/m3,超计划用水水价0.0505元/m3,渠道维管费是按实用水量0.0055元/m3计提(其中,70%渠道维管费是用于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人员工资,30%是用于渠道维修养护费用);陶乐扬水灌区水价。灌区农业灌溉依赖于陶乐灌溉管理所管理的21座一二级扬水泵站,在黄河提水。

2 水价改革取得的成效

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节约用水。几年来,我县的灌溉面积在逐年递增,而分配的黄河水权逐年递减。2011年平罗县实际灌溉面积为5.51万hm2,分配的黄河水权为5.628亿m3,实际灌溉水量为5.76亿m3,每667m2均灌水量为697m3;到 2014年实际灌溉面积增加至5.99万hm2,分配的黄河水权为4.245亿m3,实际灌溉水量为6.0084亿m3,亩均灌水量为669m3。所以说水价的调整,加强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的利用,达到了节水的目的。

有利于提高水管理单位自我维持,自我发展能力。平罗县有2个自收自支水管单位(陶乐灌溉管理所和沿黄干渠管理所),2010年4月以前,由于水价不到位,造成灌区现有水价与供水成本倒挂,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仅可养活自身人员的水平,工程的维修、更新改造资金只能挂靠项目来解决。自执行平发改发[2010]76号文件水价以来,两所基本能实现泵站的岁修工作。

有利的推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水价调整后,农民节水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自2005年平罗县先后组建了134个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后,对全县支渠以下的灌溉工程进行灌溉用水管理,扭转了以往管理粗放的用水管理体制,灌溉秩序明显好转,缩短了灌溉周期,水事纠纷减少了,用水量减少了,水费好收了,农民负担减轻了,群众也满意了。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价不到位仍然是影响和制约平罗县水利经营发展的主要因素。水费是水管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改善水管单位经济状况必须从改革水价入手。目前的水价比调整前有所提高,但与实际成本还有差距。

灌区工程老化的问题依然突出。过去由于在低水价下运行,资金困难,更新改造很难实现,有些机器、设备老化严重,急需更新,由于自身经济困难,地方财政也无力解决,老化失修程度将不断加剧。

大部分支斗渠无量水设施,存在着“喝大锅水”现象。水管单位计量也没有真真实实的测水到斗,测水不准确,水费收缴不规范等现象。

4 建议

建议主管部门加大对地方灌排设施的维修养护经费补助,加强抗旱机井等各类设施的维修、配套和改造,提高输水能力,尽最大可能满足灌溉用水需要,保证农业生产。

积极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种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严格执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合理制订灌溉用水计划,在水资源紧缺的村组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优化配置、合理调度现有水源。

参考文献

[1]彭革.农业水价改革的路径选择[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

水下探险范文5

夜探哥大隧道,从旅游者到探索者

1996年,史蒂夫·邓肯(Steve Duncan)是个刚从美国马里兰州踏进纽约城的哥伦比亚大学(简称哥大)的大一新生,专业是城市研究。一踏上纽约的土地,他就立刻爱上了这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大都市。

邓肯以旅游者的新奇眼光打量纽约:他被时报广场的繁华折服;把坐地铁去布鲁克林视为探险之旅;第一次穿过布鲁克林桥时,觉得那是世界上最酷的事情。大二时,他上了第一堂城市历史课,对摩登纽约的历史旧迹立马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穿街窜巷地寻找它们。

在寻访过程中,邓肯偶有耳闻一些不在旅游路线上的迷人地方,包括从中央车站到华道夫阿斯多里亚酒店的秘密隧道,一栋老建筑里有地下河流过的地下室。校园里也流传着一些关于哥大隧道的故事——直到80年代,哥大的一些公用隧道还作为人行道被使用。

这些神秘的地下世界传说像一只调皮的猫儿一样,轻轻地挠着邓肯的心,但长期以来对黑暗的惧怕,使他只能耳闻而不敢亲临。邓肯解释:“其实我怕的不是黑暗本身,而是在黑暗中,你不知道自己会面对什么东西。”

然而,比黑暗更可怕的,是不交作业后老师的惩罚。

“我的拖延症蛮严重的,经常拖交作业。有一次,数学老师撂下狠话,要是再拖就会‘死得很难看’。偏偏等我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了,而第二天早上就是最后期限。”邓肯回想起初探地下道的情境时说道,“那次的作业只能去数学楼用电脑操作,而数学楼晚上9点就关闭。”于是,他把目光移到黑漆漆的但可以悄悄潜入数学楼的地下隧道。

邓肯说服了一位同学给他带路并壮胆。被带到隧道入口时,“我记得他往右指了指,然后我一边做心理斗争一边闷头走去。突然,我发现漆黑的隧道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感觉就像看惊悚片一样——兴奋的成分也有,但惊恐居多。”邓肯回忆道。但既然已经下来了,他还是摸索着独自前行,“渐渐地,兴奋感占了上风”,原来对黑暗未知的惧怕变成好奇和期待。

从此,邓肯一发不可收拾地探索地下世界。纽约总长10600公里的下水管道,他亲自走过的大约有1%,而伦敦、莫斯科、新德里等多个城市的探索轨迹则多得难以一一列举。在这个过程中,他常常要趟过齐胸的污水,穿越经历过百年沧桑的垃圾堆,有时候还会在管道里过夜。

在他看来,旅游观光和地下探险都是了解一个城市的方式,两者的区别就像去动物园观赏动物和去野外拥抱大自然。“观光和探险没有好坏之分,我觉得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知识获取的多少。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就要亲自去探索,自己去找答案。这会花费不少力气,但可以让你看到一座城市不为人知的其他面。”

地下世界:

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时空胶囊

邓肯最喜欢那种旧式的,尤其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建筑。“一直以来,下水道对我的吸引力最大,因为那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典范,是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之一。对今天的城市发展来说,它们重要,却最容易被忽视。”

在外行人看来,邓肯去的大多数地方是肮脏甚至恶心的,他曾组织一次名为“Through New York's Subconscious”的地下探险活动,去的是纽约运河街下水道。同行者归来后在博客里写道:“那里简直就是老鼠和蟑螂的天堂。污水在地上缓缓流动,之后我们竟然陷在一堆垃圾里,好像掉进浓稠的粥里,最后不得不掉头。”但在邓肯的眼中,运河街魅力非凡,水上悬浮的那层黏糊糊的东西像牛奶,墙壁上各种垃圾和水渍则像壁画。

这样的认知反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邓肯在探险之前会做大量调查,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他研究得最多的是地图,从18世纪的地图,到19世纪乃至近50年的地图,最后是谷歌的卫星地图。“你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很多大的下水道原来是城市的河流,随着城市发展,它们被埋入地下。”比如18世纪初,曼哈顿中央有个清澈的大水塘,纽约人都从那取水喝。18世纪后期,由于鞣革厂、啤酒厂带来的污染,水渐渐不能喝了,人们开始往里面填放各种垃圾。但水塘所在的地方是天然低洼带,一到雨季就淹水。为了解决排水问题,政府建了一条运河,将水疏导出去。后来水塘被填平,原址上建了一座监狱,名为“坟墓”。直到1821年,人们觉得运河太臭,把它改为下水道。于是,纽约有了第一个封盖的下水道。

在这样的地下世界行走,看着书本、资料上对历史的描述在眼前一一显现,说不定下一刻还会捡到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垃圾。对邓肯来说,“仿佛进入了一个时空胶囊,把我带回百年前的脚下之地”。

“置身地下真的让我很享受——在一个人口拥挤的城市里,竟然存在着这样一个空旷的世界,任你自由探索!很多人都只看到下水道脏乱的一面,并轻易地将之与海地爆发的霍乱联系起来——2010年10月海地北部地区暴发霍乱,造成135人死亡,近1500人染病。当地医护人员认为,疫情很可能与当地水质问题有关,但我更关注的是它们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在城市发展史上曾扮演了、至今仍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一面。”

赢未来对话史蒂夫·邓肯

关于探险本身

赢未来 地下探险的必备工具是什么?

邓肯 这取决于你去哪种地方。去隧道所需的工具非常简单,3个光源足矣:戴在头上的照明灯、手电筒以及一个后备灯。

水下探险范文6

论文摘要:介绍了尚志市地下水资源概况,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1 地下水资源概况

尚志市位于蚂蚁河中游冲洪积平原上,西部为丘陵,南部为波状台地,东部蚂蚁河自南向北流经全区。发育于山区的大亮子河及小亮珠河在本区西北部汇合成亮珠河,自西向东流入蚂蚁河。区内地形起伏不平,地形总趋势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区内堆积有较厚的第四纪松散砂砾石层。

地下水总的分布规律是从丘陵到河谷区,由埋藏条件复杂、分布不均、水量贫乏的基岩裂隙水,变为埋藏条件简单、分布稳定、富水性较强的砂砾石孔隙水。

1.1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特征

地下水类型依据赋存条件、含水层岩性、水力特征等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又分为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第四系砂砾石孔隙微承压水、第四系粉质粘土微孔隙裂隙水。

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蚂蚁河及其支流高、低漫滩和一级阶地中,含水层由全新统现代河床冲洪积层及温泉河组、上更新统顾乡屯组的砂砾石、含粘土砂砾石以及其下部的中更新统下荒山组的含粘土砂砾石组成。

第四系砂砾石孔隙微承压水分布于本区西部及南部的波状台地中,含水层主要由中更新统下荒山组砂砾石、含粘土砂砾石组成,局部夹有粉质粘土透镜体,上覆较厚的粘土和粉质粘土。

第四系粉质粘土微孔隙裂隙水分布于山前台地中以及波状台地区上部,含水层岩性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分布于第四系之下,地下水类型为弱承压水,含水层由弱胶结的砂岩、砂砾岩及风化裂隙组成,岩石胶结程度较好,局部胶结较弱,孔隙不发育。

1.2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

尚志市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受气象、水文、地形、岩性等因素控制、尤其以气象、水文起主要作用。

1.2.1 地下水的补给

根据尚志市气象、水文、地形、岩性特点,在阶地、河漫滩区,由于地势较平坦,上覆粘土层薄,局部含水层出露,易于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潜水与大气降水关系极为密切,故大气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来源。

山前台地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波状台地砂砾石含水层中的孔隙微承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的入渗及区外的侧向迳流补给。

丘陵区的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第三系孔隙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为第四系孔隙水越流及侧向迳流补给。

1.2.2地下水的迳流与排泄条件

地下水迳流条件主要受地形及地貌条件所控制,迳流方向基本由西南流向北东,汇入蚂蚁河。只是台地区由于地形条件的制约,地下水迳流方向由西向东呈不对称的扇状或散流状。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以蒸发、侧向迳流排泄为主。

阶地、河漫滩区地下水迳流条件好,流速较快,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是潜水蒸发和侧向迳流排泄于河流,其次为人工开采。 转贴于

台地区地下水迳流条件较好,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为以侧向迳流排泄于阶地、漫滩,有少量人工开采。

隐伏于第四系之下的第三系裂隙孔隙水,地下水迳流滞缓,以侧向迳流排泄为主。山丘区基岩裂隙水,以迳流方式排泄于台地,局部经短途迳流,以泉的形式排泄。

1.3地下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由于受地下水的形成、运移以及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有着较为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变化。阴离子中HCO3-较为稳定,含量高,阳离子则以Ca2+为主,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水为主,地下水PH值在6.3—7.5之间,总矿化度一般小于0.5g/l,总硬度为17.5mg/l—854mg/l,总碱度10.7mg/l—245mg/l。

2、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存在问题

尚志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开采第四系孔隙水。区内地下水总补给量为640×104m3/a,可开采量为500×104m3/a,可开采量是由总补给量来保证的,开采程度是有保证的。地下水开采主要由市政自来水公司水源地、工业企业自备井水源和农业灌溉井组成。

由于受原生地质环境影响铁、锰普遍超标,又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被农药污染的农灌水的回渗,局部的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细菌总数等指标超标。区内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但大部分地区只是轻度污染,经处理后可作为生活用水。

3、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及建议

漫滩区呈条带状沿蚂蚁河及其支流两岸分布,地下水为砂砾石孔隙潜水,埋深1.5-3.0m,上覆粘性土厚1-3m,含水层厚9.0-20.4m,岩性为中砂、砂砾石及含粘土砂砾石。渗透系数10-25m/d,单井涌水量1000-2200m3/d。适宜浅井开采,井深10-20m,井型为大口井、管井为宜,井径300-1000mm,井距600-700m。主要用于井渠结合水田用水。

阶地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南部呈零星分布,地下水为砂砾石孔隙潜水-微承压水,埋深1-5m,上覆粘性土厚2-5m,含水层厚9-22m,岩性为砂砾石及含粘土砂砾石。渗透系数5-16m/d,单井涌水量500-1000m3/d,适宜浅井开采,井深15-25m,井型为管井,井径250-300mm,井距700-800m。主要用于井渠结合水田用水及农村、乡镇人畜饮用水。

波状台地区分布于本区西部、南部,地下水为砂砾石孔隙微承压水,埋深5-16m,上覆粘性土厚5-16m,含水层厚5-16m,岩性为砂砾石及含粘土砂砾石。渗透系数6-25m/d,单井涌水量多小于500m3/d。适宜浅中深井开采,井深15-27m,井型为管井,井径250-300mm,井距500-600m。主要用于旱田节水灌溉及农村、乡镇人畜饮用水。

总之,对地下水的开发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按开采技术条件合理确定井距、井位和井深,而且要充分利用地表水,使地下水与地表水综合开发利用。地下水可供水量,现状年以浅层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作为可供水量,近、远期可供水量以可开采量作为控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