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脑病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脑病毒范文1
这时,爸爸妈妈也正好把饭煮好,就冲着书房喊:“陈小江,开饭啦!”
过了半晌,书房里才传出陈小江慢腾腾的回答声“来——喽——”
然而,又过了好一会儿,陈小江还是没有从书房里走出来。妈妈以为他又被电脑游戏迷住了,就生气地向书房走去。来到书房门口,她顿时看傻了眼——陈小江像个初学走路的孩子一样缓慢地摆手、抬脚向房门挪动。妈妈吃惊地问:
“陈小江,你在演什么戏啊?”
“你——不——是——叫——我——吃——饭——吗?”陈小江一字一顿地把这个句子说完,足足用了半分钟。
“你发什么神经啊?”妈妈仍旧以为陈小江在和自己开玩笑,就走上前轻轻地点了点陈小江的额头。陈小江目光呆滞,如一桩木头似的慢慢向后倾倒。
“啊!他爸,快来啊!”妈妈这才惊慌地叫了起来。爸爸来得很及时,在陈小江倒地之前抱住了他。
也就从这天起,陈小江像中了邪似的,变得痴痴呆呆起来。他浑身软弱无力,成天瘫在床上;吃不了饭,只能依靠打点滴维持生命;说话、走路,比蜗牛还慢。但在某一些时段里,他又会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亢奋不已,不停地挤眉弄眼,嘴里唧唧哼哼地念叨着什么。为了治好他的病,爸爸妈妈带看他到处寻医问药,给他做了许多检查,却查不出患了什么病,给他吃了许多药,打了许多针,却丝毫没有作用。
就在陈小江的父母陷入绝望的时候,他们打听到著名的医学专家罗伯特医生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就抱着线希望慕名求医。验血、B超、胸透、CT、脑电图……罗伯特医生给陈小江做了一连串的医学检查后,同样也无法查出病因。
查不出病因,就无法对症下药。这可怎么办呢?罗伯特医生决定从入手调查病因。通过询问,罗伯特医生了解到陈小江是在一次上网后才出现这种症状的。他想,既然和网络有关,那么会不会患了网络综合征呢?于是,罗伯特医生把一台电脑摆放在陈小江的面前想刺激他。但陈小江没有像他所期待的那样有所反应,仍旧昏昏沉沉地瘫坐在床上。他又打开陈小江最爱玩的游戏,陈小江见了也只是眨了眨眼睛。
罗伯特医生问:“陈小江,你喜欢玩这个游戏吗?”
“喜……”陈小江过了老半天才吐出另一个字,“欢……”
“医生,我的儿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啊?”妈妈急切地问。
罗伯特医生摆了摆手说:“我也还没有弄清楚,先观察一段时间……”
“¥¥#@……”医生的话还没有说完,陈小江突然坐了起来,全身颤抖,睁大眼睛口齿不清地念叨着什么,监测设备也发出急促的报警声。
罗伯特医生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慌忙对助手说:“快,准备手术车,送入急救室抢救。”
这回陈小江妈妈倒显得很镇定,安慰说:
“医生,不要紧张。他每隔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会这样,不到一分钟又会恢复正常的。”
果然,那边手术车还没有推来,这边就恢复了平静,陈小江又靠在床头陷入昏迷。昏迷——亢奋一昏迷……陈小江始终保持着这种循环状态。望、闻、问、切,外加一系列先进的仪器设备辅助检查,翻阅大量病例,查阅大量的医书,用尽各种办法,求助于无数医学泰斗,除了发现大脑信号紊乱外,没有查出任何病因。这是罗伯特医生自从医以来,所遇到的最棘手的病号。
陈小江到底患了什么病呢?罗伯特医生束手无策,坐在办公桌前冥思苦想。这时,一个助手发现自己的电脑中毒了,就气愤地抱怨说:“电脑中毒真是太糟了,想它打开的页面爬得比蜗牛还慢,不想它打开的网页又像机关枪子弹一样不断弹出来……”
“电脑会中病毒,那么人脑会不会中电脑病毒呢?”助手的话让罗伯特医生突发奇想,“陈小江的反应也像中病毒的电脑一样,有时迟缓,有时亢奋。嗯,有这个可能……”
带着这个离奇的猜想,罗伯特医生向好友李昔良博士请教。李昔良人称“杀毒王”,专攻电脑病毒的查杀。听了罗伯特医生的来意后,李博士兴奋地说:“从理论来看,我认为完全有这个可能。黑客可以利用电脑微波,向人体传播电脑病毒,对人体加以控制。走走走,快带我去看看你的病号!”
“杀毒王”果然不同凡响,他先是判断出陈小江亢奋时念念有词的内容就是电脑程序中的字符,然后通过特制的仪器检测到陈小江的大脑已经被~个远程计算机所控制。找出问题的症结,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李博士一方面采用信号跟踪系统锁定~家非法网站,另一方面紧锣密鼓地研制人体电脑病毒查杀工具。
“哧哧哧……”人体电脑病毒查杀工具研究出来以后,李博士马上让它发出微电波对陈小江的大脑进行扫描、杀毒。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治疗,陈小江身上的电脑病毒被彻底清除,恢复正常了。他跳下治疗床,口齿伶俐地说:“谢谢李博士!谢谢罗伯特医生!哦,我饿了。妈妈,我想吃饭!”
“来了!来了!”妈妈欢喜地递过一碗香喷喷的稀粥,陈小江马上接过来狼吞虎咽起来。
电脑病毒范文2
我个人是十分憎恨“他”的,因为“他”把人们的快乐上网破坏了。我家的电脑就是因为病毒而无法启动的,搞得到现在都还没弄好呢。
记得有一次,我在舅舅家上网玩游戏,由于那个是是大型游戏,所以比较慢,我上去了,但速度慢,没来得及玩,就莫名奇妙地被淘汰了。第二次玩倒还比较顺利,只是在关闭的时候出了点儿小麻烦:想关却无论如何也关不掉了。到最后用了最直接又最不好的办法了:直接关闭电源。这是为什么呢?只有一个最大的原因:这台电脑里有病毒!
我真是太希望有一些好方法能快速、便捷地“杀”除病毒,好让所有使用电脑的人们能够安点心。
如果现在能让我许一个愿望的话,我希望能够让电脑里的所有病毒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电脑病毒范文3
1。“乌龟”牌“蜗牛”电脑病毒:电脑特别慢,慢慢吞吞的,一般的慢不是病毒,如果点个东西要过1分多钟才出来,那才叫问题,网站慢了不是病毒,比如说,你点我的电脑,过了1分多钟才出来,那就是病毒在搞破坏!
2。“网”山“网”海电脑病毒:你连上网,过一会儿电脑屏幕不断出现广告的网站,接踵而至,速度先是过一会儿出来一个,然后是飞快出现,你关都关不过来,关一个出1个,这也是该死的病毒干的“好事”,讨厌!
3。开门“大错”:你一开电脑,就出现一个错误的消息框,有的是2个,这说明了电脑中毒了,不是毒药,是病毒,看病毒这家伙,好事不干坏事做尽了!
电脑病毒范文4
上周一,当老妈下载完一个软件后,突然电脑的速度慢的像只吃饱了的蜗牛。
鼠标在屏幕上蹦蹦跳跳。要点开一个窗口慢的急死你,我耐不住性子就使劲点窗口,刚点的时候又不开,过了一会突然跳出了好多个窗口,把我急的差点跳起来!不禁如此,更让人吃惊的是打出的字像“狗爬式”字体,歪歪扭扭,模模糊糊,似乎是对读者眼力的最佳考验呀。
于是妈妈屁颠屁颠地跑去卧室请来我们家的电脑高手“爸爸”。
爸爸带着一副大框眼镜,慢慢悠悠地来到电脑前,然后漫不经心地测试了一下。
不久,专家的鉴定结果出来了,原因是妈妈在下载的软件中包含着一个木马病毒,妈妈一点开这个文件,病毒就像一群饿了三天三夜的虫子,以每秒111cm的速度在3秒之内将我们的电脑“侵蚀”了。
电脑病毒范文5
【关键词】 脑电图; CT检查; 病毒性脑炎; 诊断;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R51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9-0074-03
doi:10.14033/ki.cfmr.2016.9.041
近年来,病毒性脑炎患儿数量逐渐增加,在给患儿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的同时,也给国家发展带来不和谐因素,所以加强病毒性脑炎患儿诊治尤其关键。病毒性脑炎通常为人体感染病毒后其脑实质以及脑膜受到影响所致,属于神经科临床多见病[1]。一般而言,病毒性脑炎患儿在疾病早期并不会有明显症状出现,无法进行特异性的诊断,除了会对其早期治疗造成影响以外,还可能会引起各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预后水平,所以研发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诊断方案迫在眉睫。基于病毒性脑炎患儿而言,其临床诊断手段涉及到免疫学检查、CT检查、脑电图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等,尽管上述检查方案都曾取得显著成效,但免疫学检查、CT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的阳性率普遍偏低,可能会造成漏诊现象[2]。与之相比,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已经获得认可,这是由于脑电图在无创性以及简便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可比拟的优势。为了评价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可行性,本次研究以6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均予以脑电图检查以及CT检查。通过观察所有入选患儿诊断情况,对各项数据进行比较,重点分析提升病毒性脑炎诊断精准性的临床方案,期待能够为患儿接受早期治疗提供理论支持,详情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神经科2012年1月-2015年8月接收的6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4岁。其中4~8岁的患儿20例,9~12岁的患儿25例,12~14岁的患儿19例,所有入选患儿均有头痛或者是高热等情况。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入选患儿均选择脑电图以及CT为主要设备予以诊断,其中CT诊断程序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脑电图检查程序如下:(1)将检查时间设定为患儿入院后1~3 d,如果其病情有明显变化,还需予以脑电图复查。(2)笔者所在医院所用脑电图设备的型号是Z2N-F16W型,检查方法参考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将时间常数设定为0.3 s,灵敏度是50 V/5 mm,予以双极导以及单极导联合扫描,并将扫描时长控制在20 min以上。(3)嘱咐受检者过度换气以及睁闭眼等诱发检查,在进行回放时,结合患儿临床指征对检查方案进行转换,采取多种导联模式,同时予以数据分析。
1.3 评定指标
如果患儿检查结果有大量α波,低波幅型慢波与β波都较小,代表正常;如果患儿检查结果中的α波频率明显变慢,不仅波幅显著降低,且有低等、中等波幅出现慢波活动,代表轻度异常;如果患儿检查结果中出现大量H波,高幅分散于D波,不仅指数在25%~50%的活动表现出明显优势,而且存在着棘慢波以及尖波之类的痫性放电现象,代表中度异常;如果患儿检查结果呈现出高度的慢波化现象,弥漫性的H波上有棘慢波、高波幅棘波以及尖波之类的痫性放电现象,不仅波幅以及双侧波形呈现出不对称性特征,而且有暴发性的平坦活动或者是抑制活动出现,代表重度异常[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结果对比
所有患儿接受脑电图检查以后,52例(81.25%)患儿存在异常状况。同时,所有患儿接受CT检查以后,发现38例(59.38%)患儿存在异常状况,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重型患儿与轻型患儿的脑电图结果对比
52例(81.25%)存在异常状况的患儿中,包括46例轻型患儿和18例重型患儿。其中,重型患儿中有16例存在异常状况,异常率为88.89%;轻型患儿中有34例存在异常状况,异常率为73.91%,轻型患儿以及重型患儿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一般而言,虫媒传播、腮腺病毒、肠道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都可能会诱发病毒性脑炎,予以脑电图检查除了可以直接反应患儿脑部的功能情况,而且还可以准确预测脑损伤指标,所以已经得到临床认可[3]。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发现其诊断异常率普遍偏高,通过合理预测病症高峰期时患儿脑部功能状况,达到早期诊断目标[4]。本次研究中,所有入选患儿均接受脑电图检查,在予以多次复查后,发现有52例(81.25%)患儿存在异常状况。同时,所有患儿接受CT检查以后,发现有38例(59.38%)患儿存在异常状况,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除此以外,脑电图、CT检查以及脑脊液诊断均属于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常见手段,且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CT检查以及脑脊液诊断不仅无法对病症早期进行精确判断,而且其阳性率相对偏低,因此会使患儿不能得到早期治疗,脑电图则可有效避免该情况的出现[7]。一般而言,如果人们出现疑似感冒的症状,包括恶心、头昏、乏力以及头痛等,同时合并精神异常状况出现,就可将其定位为病毒性脑炎,通过予以脑电图检查,对患儿脑电图实际变化状况进行深入观察,即可提升检出率,防止出现误诊或漏诊[8]。
脑电图的电位以患儿神经元中的锥体细胞突触后的电位为基本来源,一旦脑电图呈现出异常改变状态,H波以及D波的活动频率变大,并出现棘慢波、棘波以及尖波等放电现象。李敏等[9]认为,脑电图异常和患儿病情程度之间有密切关系,而本次入选的52例异常患儿中,发现46例轻型患儿以及18例重型患儿。不仅如此,在重型患儿中,16例(88.89%)存在异常状况,轻型患儿中34例(73.91%)存在异常状况,轻型患儿以及重型患儿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表明,病毒性脑炎患儿选择脑电图检查不仅可以提升患儿早期诊出率,还能够客观评定疾病严重性,是患儿接受早期诊疗的重要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元枝,罗荣,樊爱军,等.辅助检查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2,33(6):830-832.
[2]金雅,何辉行,黄磊瑛,等.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超早期诊断依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30-32.
[3]吕祖芳,李明磊,张立明,等.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脑电图及颅脑磁共振成像对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预后评估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6):1870-1874.
[4]王雷生,高欣义,刘娟,等.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S-100B蛋白和MMP-9检测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4,25(21):3183-3185.
[5]王B,范玮,李尔珍,等.脑电图监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意义[J].北京医学,2014,36(6):440-443.
[6]旷小军,杨理明,陈波,等.小儿病毒性脑炎后痉挛发作的临床及录像脑电图25例报告[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4,28(6):335-337.
[7]汪芳,邵良,王慧俐,等.脑电图在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4):50-51.
[8]吕祖芳,张立明,韩春芳,等.小儿病毒性脑炎异常MRI与EEG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6):156-158.
电脑病毒范文6
【关键词】脑炎 脑电图
中图分类号:R741.0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95-01
病毒性脑炎是临床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部分危重患者呈急性过程,以致于形成后遗症甚至死亡,因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为重要。脑电图(EEG)的应用为临床上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现将我科2001年1月-2010年9月间362例EEG异常拟诊“病毒性脑炎”的病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2例中男202例,女160例。年龄均≤15周岁,其中年龄≤3周岁87例,4-6周岁98例,7-12周岁152例,13-15周岁25例。所有患儿均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发病就诊时间1-7天不等,平均3.2天。
1.2 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符合脑炎,无其它颅内病变依据。(2)CSF细胞数增多或出现红细胞,糖和氯化物正常。(3)EEG异常,尤其是一侧或双侧额、颞叶周期性弥漫性高波幅慢波。(4)CT或MRI发现颞叶局灶性出血性脑软化灶(5)双份血清、脑脊液标本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恢复期标本HSV-1抗体有4倍以上增高,脑脊液中HSV-1的IgG抗体阳性。(6)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
1.3 检查方法 采用上海诺诚NATION-9128型16导脑电图仪检查,参照国际10-20系统放置16个电极,双耳放置参考电极,单、双导描记20分钟,能够配合的患儿均进行过度换气诱发试验。结果判断参照《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1]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按照EEG的异常程度,将362例异常EEG分为广泛轻度、中度、重度异常3类。其中轻度异常212例,中度异常108例,重度异常42例。有105例患儿在治疗13-15天之间复查EEG,其中首次为轻度异常EEG有82例(占78.1%)恢复正常。23例(占21.9%)EEG基本同于上次检查无明显改变,其中有3例(占13%)EEG还有加重的表现,表现为EEG广泛性慢波活动较前加重 。另有8例中-重度异常EEG患儿,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复查EEG转为轻度异常出院3-5月后EEG仍未恢复正常。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急性坏死性出血性病变,常累及颞叶内侧和额叶下部。病情常在数日内迅速进展,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EEG是反映大脑功能状态的指标,慢波实际上是神经元生理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所有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都可以产生弥漫性非特异性慢波为主的电活动。文献报道,轻度异常EEG亦可见于10%-15%的正常儿童[2]。因此,对于散在慢波增加为主的轻度异常EEG,临床诊断其是否是病毒性脑炎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GSF改变等相关检查才能做出最后诊断。本组资料中,362例EEG异常患儿,有180例最终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当EEG显示慢波明显增多,呈中度以上EEG异常改变时,高度提示病毒性脑炎。EEG异常改变符合有关文献报道的病毒性脑炎EEG异常率高达90-100%,其主要表现为α波逐渐减少,慢波增加(尤以δ波为著)、波幅增高,以至形成广泛性慢波节律[3]。
本组资料说明,随着临床治疗和病程的进展,轻度异常EEG一般在治疗两周内左右多数逐渐可恢复正常,而中-重度异常EEG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要更久,且EEG恢复正常较临床症状恢复晚,临床症状消失后EEG异常仍可持续存在。3例EEG加重患儿考虑可能是当时病期进展所至。绝大多数EEG的异常改变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病情加重而EEG异常程度加重,病情好转而减轻。虽然EEG对病毒性脑炎缺乏特异性,不能作为定性诊断,但能够较早的客观的反映脑组织的损害及恢复程度,对协助病情的观察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谭郁玲.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