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范文1

一、近三年《财务管理》考试分值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考题中近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中国会计视野网站在对中级职称本门课考试中难度大的题型的调查中,有63.51%的人选择了多项选择题,所占比重最大。详细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多数考生对多选题和综合题普遍感觉有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理解,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路。这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因此,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积极的思考,有意培养思路,方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另外,笔者对今年《财务管理》试题做了分析和统计,发现指定教材的每章都有考点,覆盖面很广,考题的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如综合题一几乎把教材中有关涉及股票相关的计算做了较全面的测试,其命题点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附权优先认股权价值”、“留存收益筹资成本”、“股票股利”、“股票回购”等内容。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能够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突出,主要分布在第2、3、4、6、7、8、10、12等八章中。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考生有效地借鉴以前年度试题导向性,对于更好地把握该门课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命题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且要对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情况和要求有所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有力保障。

二、2008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总结

一是严格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考试大纲和指定考试用书中。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学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是考试命题重实务性,兼顾理论性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考试的重点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不过近几年考试中,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是考核的知识点较全面,题量多、计算量多、综合性强,重点难点突出。

首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广,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比较多。按照“全面考核”的要求,历年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辅导教材的主要知识点。由于每门学科都有其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每年的考题对重要知识点的考察所占的分值都较高,为此考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年考题,从中把握重要考点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其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前后的关联度较高,由于在实务上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在考试中,往往容易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比率预测法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的结合;第七章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现金净流量、净现值以及内含报酬率的结合;第七章综合资金成本或第二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计算折现率与第四章净现值、计算期统一法的结合运用;第二章风险衡量指标与第八章杠杆的综合计算;第九章剩余股利政策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法的计算、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与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综合计算;第九章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与第十二章上市公司财务比率的计算;第八章杠杆计算与第十二章因素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运用等。

最后,《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定量计算分析,课程内容的这一特点反映在考试中,表现为考题的计算量较多。从历年的考试情况看,试题中与计算有关的内容大体上占50%以上。并且,不管是计算分析题还是综合题,其计算量都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试题的这些特点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将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原理作为学习的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考生要学好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总体上要掌握三个基本项:第一,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指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特点,如时间价值、风险、最佳资金结构等。这些内容是掌握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必须下功夫反复的记忆和理解。第二,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财务决策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及财务评价等方法,如债券价值评估、财务分析体系等这些内容会涉及到一些较深奥的数学知识,对某些考生有一定难度,考生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三,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考生对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应系统掌握其计算前提、步骤及注意点,弄清业务处理的原理、公式的演变、数据的来源、方法的选择、理论的获取以及案例的启示等。通过记忆公式一案例练习一总结公式,不断反复,从而提高自身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

三、对2009年《财务管理》考生应试的几点启示

《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知识层次更高级、更复杂,学习难度更大一些,因此,考生们在学习时要注意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个正确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现将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建议如下:

其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员们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2章、第3章、第4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5章、第9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都要考到。

其二,教材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是考试制胜的法宝。具体时间可安排如下:

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

第二轮(2、3月份):开始做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济科学出版社的《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

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举一反三。

第四轮(5月一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遍。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其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一般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安排在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的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追求题海战术。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考生不要机械地死背概念、死记公式和例题,要在必要的记忆基础上,真正理解有关公式和内容,要了解例题中数据来源、计算步骤和公式的运用技巧,多锻炼自己对财务问题的职业判断能力。考生在对近三年试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时,要注意了解教材中的知识考查点和例题是怎样转化为考题的,从而掌握出题规律,并对未来年度的试题做出大胆的预测;此外要注意了解财务管理考试的特点,以便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考点和难点,制定好学习计划,积极有效地备战财务管理的考试。再者,为适应改革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财务管理教材每年都会调整或新增一些内容,请考生务必注意,这些新增内容一般都是当年考试的重点内容。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范文2

《财务管理》

一、大纲基本结构和主要变化

结合理财实践的需要,将原教材中投资与筹资的顺序对调,教材部分章节的内容适当删减和增加。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本章变化较小,主要是把原来四节内容调整为三节,将原教材中财务管理环节的内容合并到第一节,财务管理概述全面介绍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环节,由此搭建“干”字型课程体系。“干”字型字头是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纵向是财务管理环节,横向主干是财务活动。调整了第二节和第三节的顺序,先讲财务管理的目标,并强调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其他群体利益,然后再介绍财务管理的环境,并在法律环境中添加公司治理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风险与收益分析,相当于把原来教材第二章的第二节的风险价值,和第五章投资概述的相关内容重新组合成一章。从内容上来讲删除了风险因素和风险类别的介绍,补充了风险偏好。

第三章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这一章内容主要是将原教材中第二章第一节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原教材第七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即股票评价和债券评价重新组成一章新的内容,主要讲关于债券和股票价值估价和收益率计算的问题。在结构上也是做了调整,主要补充了“股票估价的三阶段模型”。

第四章项目投资,是原教材第六章内容。这章最大变化是计算投资项目现金流量公式,将原书中以“净利润”为基础调整为新教材以“息税前利润”为基础,等于将原来的“利润总额”调整为“息税前利润”,将原来“净利润”调整为“息前税后利润”,并在运营期现金净流量计算公式法的最后部分减掉“该年维持运营的投资”,这章变化较大,考生应引起注意。

第五章证券投资,相当于把原教材第五章第一节和第七章的有关内容重新进行整合。主要介绍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的一些特点,基本不涉及计算,与此有关的计算指标在新教材第二章中掌握。另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新增了第五节“衍生金融资产投资”,涉及到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权投资、认购股权证、优先认购权和可转让债券等,并在第二节股票投资里增加了“股票投资的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及其两者区别”方面的内容,所以本章新增内容比较多,考生也要特别关注。

第六章营运资金,是原教材第八章的内容。本章最大的变化就是第四节“存货的管理”将原来存货日常管理模式中的储存期控制方面内容删除,将ABC分析法调整到存货控制方法中,并增加了关于“再订货点、订货提前期、保险储备和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等内容。

第七章筹资方式,是原教材第三章内容。本章主要做了以下调整:一是将原教材第三章第二节权益筹资中的“认股权证”和第三节负债筹资中的“可转换债券”抽出,单独组成了第四节“混合证券筹资”;二是把原来“负债筹资”进一步划分为长期负债筹资和短期负债筹资,分别用两节内容来介绍(其中在第五节中新增了“短期融资券、应收款项的转让”等一些短期筹资方式,并在第五节新增了关于“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的组合”策略);三是将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中关于“个别资金成本”计算的内容也调整到本章相应筹资方式下。

第八章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主要介绍原教材中第四章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的内容。所做的调整:一是将原第一节“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内容调整到第七章;二是把原“资金结构”改为“资本结构”,主要介绍长期资本结构;三是在资本结构理论中原来七种理论减少为五种理论,删掉了“平衡理论”和“传统的折衷理论”。这章虽然变化较大,但没有增加新内容。

第九章收益分配,就是原教材第九章的利润分配。本章变化主要有:第一,在第三节“利润分配的程序”中取消了“提取法定公益金”,而是在“提取任意公积金”中描述;第二,将原书第一节三种股利理论(股利重要论、股利无关论、股利分配的税收效应理论)重新调整概括为四种理论(股利相关论、股利无关论、所得税差别理论和理论);第三,对股票回购的动机、股票回购的影响,新教材重新做了表述。

第十章财务预算,是原教材的第十章。这一章变化最小,只在个别文字和个别表述方面做了适当完善。

第十一章财务成本控制,这章也是原教材中的第十一章。这章变动最大的是新增了第三节“成本控制”,内容涉及到“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种类以及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以及“成本控制的其他方法”。这一补充非常重要,应该重点关注。

第十二章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相当于原教材第十二章财务分析的内容。这章变化主要有:第一,在第三节“财务指标分析”中增加了一些指标,如长期偿债能力方面增加了“或有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营运能力增加了“其他资产质量指标”,发展能力中增加了“技术投入比率”等;第二,将原书第四节“财务综合分析”的内容调整到第三节;第三,增加“业绩评价”一节。

以上是根据新的考试大纲,就各章节一些主要变化给考生做的一个概括性的介绍。其中提到需要特别注意的章节,将可能是今年考试的重点,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认真对待。

二、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针对今年的教材变化,考生在今后的复习当中哪些章节是要着重注意的?从历年考试的分值分布情况看,各章内容都会考到,但分值相差悬殊,一般考试的重点在决策章节和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几章。结合今年的具体变化,建议考生重点关注下面内容:第二章风险与收益分析;第三章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尤其是其中股票估价的三阶段模型);第四章项目投资;第六章营运资金(尤其是其中存货管理);第八章,综合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第十一章,财务成本控制(尤其是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二章,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这几章是比较容易出计算题和综合题的地方。

三、学习方法及应试技巧

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考生普遍认为公式难记。实际那些公式是有群族特征的,考生一旦理解公式的根本,就能举一反三。

例如:(1)学会时间价值,清楚现金流量、具体发生时间点及折现率等因素,掌握终值和现值的概念,那么第三章中股票、债券的价值计算、收益率的确定和第四章项目投资的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等动态指标,包括在决策中应用到差额内部收益率、年等额净回收额法、计算期统一法等都是依据时间价值推的,掌握了时间价值这个“根”就掌握了一系列计算公式,所以考生切忌死记硬背;(2)营运资金管理一章所涉及到的公式多与计算利润的指标有关,但由于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和最佳存货批量等问题,追求成本最小化,而应收账款的管理则以利润最大为出发点,所以只要掌握了解决每一个问题的“相关成本”,这章的公式就迎刃而解了;(3)如果掌握了成本按习性划分的原

理,那么第六章中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第七章中用资金习性分析法确定现金需要量、第八章中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等一系列公式就因为成本习性这个“根”记住了;(4)第十章编制财务预算的公式的“根”是“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5)第十一章成本差异的计算以“连锁替代法”为公式的根,只要记住“量差”和“价差”两个公式就可以轻松应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6)第十二章财务指标分析中短期偿债能力的根是“流动负债”,只要将各种短期资产与流动负债相除,就可以得到各种短期偿债能力,而长期偿债能力的根是各种不同外延的“债务”,将其与有关资产(净资产)相比,就可以得到一系列评价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的根则是“营业收入(成本)”,将其分别除以不同外延的资产平均值,就可得到一系列不同资产的周转率指标;而盈利能力则是以“净利润(或息税前利润)”为根,除以占用的相应资源,就可以评价盈利水平;发展能力指标则是对2―3年收入(或利润)进行对比,计算跨期增长速度。因此,只要你搞清楚每一族公式的根和来龙去脉,然后再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就变得相对容易了,所以,建议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快速、准确地掌握重点和难点问题,大大地节约记忆的时间,提高考试成绩。

《中级经济法》

一、大纲基本结构和主要变化

今年中级经济法考试大纲由原来的十二章调整为九章,表面来看“章”变少了,但内容和篇幅非但没少,而且增加了。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新增了第三节“法律行为和”,将去年考试大纲中的第三节“经济法的实施”调整为第四节。

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由原来的七节增加至十二节,分别为第一节公司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公司的登记管理、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第四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第五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第六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第七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第八节公司债券、第九节公司财务会计、第十节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第十一节公司解散和清算、第十二节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其中每~节在内容上都与去年相关内容不完全一样,变化相当大,望考生能加以注意。

第三章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删除了去年相关章节中的“企业的概念和分类”一节。调整为第一节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和第二节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其中第二节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根据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在内容上做了比较大的调整。

第五章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由原来的四节增加至十一节,并在内容上也做了很大调整。分别为第一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破产申请和受理、第三节破产管理人、第四节债务人财产、第五节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第六节债权申报、第七节债权人会议、第八节重整、第九节和解、第十节破产清算、第十一节违反破产法的法律责任。大家在学习这一章时,一定要结合一些案例学习,它们可以帮助你很好的理解相关的制度法规。

第六章证券法律制度,共有证券法律制度概述、证券发行、证券交易、上市公司的收购、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等五节内容,并且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在内容上做了较大调整。将原第六章票据证券法律制度分为两章,即第六章证券法律制度和第七章票据法律制度,在内容和篇幅上比去年增了两倍。

第七章票据法律制度,增加了“票据法律制度概述”这一节,使得这章的内容更加详细、具体。

第八章合同法律制度将第五节“合同的担保”内容细化,增加了有关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本章增加了第九节“具体合同”。

“第九章相关财政法律制度”为新增内容。包括第一节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第二节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第三节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法律制度。

把去年考试大纲中的第八章至第十二章所有关于税收及其征收管理的内容全部删除。根据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破产法》、《合伙企业法》等相关法律,中级经济法这四章考试大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

2007年中级经济法考试大纲中有些章节的内容变化不是太大。如第一章经济法总论只是增加了第三节“法律行为和”,其他内容变化不大;第四章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几乎没有什么明显调整,其他章节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二、复习时注意事项

首先,考生要树立信心,建立一次考过的决心,不要因为内容调整而有畏难情绪。《经济法》内容易变,今年内容调整较大,这并不能保证明年就不变了。应当在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经济法》,这样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

其次,去年没有考过的考生,要争取将去年的内容忘掉,不要带着旧内容的痕迹来准备今年的应考。因为今年考试大纲的内容调整太大,很多细节都变了。为此,千万不要用去年的教材和复习资料,以免产生误导。考生可以到北京安通学校的网站的查看最新的辅导班讲义和配套练习。

最后,注意经济法特性:一是需要记的内容较多,但决非“死记硬背”,比较相关内容记忆、做题是经济法的记忆诀窍;二是专业术语多,如不安抗辩权、连带责任、无限责任等,基本要求是弄懂含义,习惯使用,专用术语在答题中有重要意义;三是操作性强,案例题多,选择判断也出案例。

《中级会计实务》

一、大纲基本结构和主要变化

第一章总论,修订了六要素的定义及特征,新增了利得和损失的定义,新增了四个会计基本假设,对十三个会计处理原则作了重新分类,财务报表的体系发生了变化。

第二章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减值计提的变化,商业企业的进货费用作了调整。

第三章固定资产,规定了弃置费的会计处理,取消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资本化条件参照资产确认条件,修正了“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无形资产,修正了无形资产的定义,取消原准则第10条中的“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规定。对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修订,增加有关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会计处理规定,增加了分期付款购入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修正了减值的会计处理,引入了残值的界定,设置了“累计摊销”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价值。

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此章为今年新增内容,考生应该格外加强复习,应该作为考试的重点。

第六章金融资产,本章为新设的章节。涉及过去的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债券投资等,但现在不按过去的分类,而是称为金融资产。按金融资产持有目的不同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备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及贷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现在教材中所讲的与原来所讲的不仅仅是分类标志不同,而是从内容本质上发生了变化。

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发生改变,权益法下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变化,权益法下投资方应享有

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确认。

第八章非货币易,无补价非货币易的会计处理,有补价的非货币易中支付补价方的会计处理,有补价的非货币易中收补价方的会计处理和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易的会计处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

第九章资产减值,本章为新设章节,其中包括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资产减值的确定方法、可收回价值的确认标准、资产组的减值认定。

第十章负债,本章新增了辞退福利的核算,对应付债券和可转换公司债券采用实际利率法核算。

第十一章债务重组,主要对以现金清偿债务会计处理原则、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原则、债转股方式的会计处理原则、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混合清偿的会计处理原则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其中涉及的会计处理原则比较多,考生在记时不要把它们弄混了。

第十三章收入,这一章主要修改了分期收款购入商品的会计核算方法。

第十四章借款费用,单独设置第十四章,与原来相比内容上虽没有过多的增加,但内容却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借款范围、借款费用的范围、资本化的范围及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都与原来的内容有本质的区别。

第十五章所得税,本章为新设章节。较以往取消了应付税款法,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中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程序是考试的重点,考生在学到这时一定要认真理解教材的内容,可以在北京安通学校网上安通辅导班上的讲义做为参考资料,上面给大家做了详细的总结。

第十六章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及前期会计差错更正,这一章较去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第十七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较去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第十八章外币业务,为新设章节。较以往修改了授受外币资本投入时的汇率选择标准。

第十九章财务报告,报表体系的内容发生了改变:(1)原来的“财务状况说明书”换成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即原来的利润分配表由附注转成了正式报告;(2)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作了调整、利润表的格式作了改变、现金流量表增加了两项。

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新增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核算。

二、复习建议与方法

今年会计职称的教材出版的非常晚,考生在未拿到新教材之前可以先对大纲中变化不大的章节进行提前复习,这些章节包括:(1)存货除后进先出法以外的内容;(2)固定资产除分期付款购入方式及期末计价的核算;(3)无形资产除分期付款购入方式及期末计价的核算;(4)应收及预付款项;(5)负债;(6)收人中除分期收款核算方式外的内容;(7)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8)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的核算;(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核算;(10)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今年是会计职称考试变化最大的一年,很多考生都通过参加辅导班的方式进入了提前复习阶段,尚未展开复习的考生一定要抓紧时间,等新教材下来可能就来不及了,大家也可以到北京安通学校网站上去查看最新的会计辅导资料。

今年特别需要关注的章节及内容主要有:(r)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2)财务报表的编制;(3)合并报表的编制;(4)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5)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6)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7)应付债券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算;(8)金融资产的核算;(9)会计政策变更、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10)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核算。这些章节出题的可能性比较大,请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范文3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职;会计;实践与思考

一、引言

随着我国会计实务工作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中职生源的变化,传统的中职会计学科系统化课程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要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能在一线从事实践技能性工作”,缩短学生与企业岗位的距离,使学生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其中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是重中之重。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和实践,职业教育专家和教师发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是以现代职业工作为核心和基础的,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就以中职《会计岗位技能》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例,阐述如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建设。

二、《会计岗位技能》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开发的理念。

21世纪专业课程开发应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职业课堂教育应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就是通过对职业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开发分解出一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按人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来进行组合排列知识,并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的课程模式,是比学科系统化课程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职业实操能力的课程模式。《会计岗位技能》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它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基础》等学科的界限,以“适度、够用”的原则解构和重构融合这几门课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以会计核算基本流程和完成企业具体会计岗位任务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来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过程步骤实施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更好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会计工作过程能力和职业操作技能。

(二)课程开发的思路。

(1)成立专业课程改革开发小组,负责课程开发的组织、调研和规划工作。如我校组成了以会计骨干教师、事务所财税专家、企业财务总监为主的课程开发小组,先后对学校所在的珠三角地区会计人员行业现状、岗位职责、工作任务、未来财会人员的需求趋势等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社会调研并进行多次讨论分析后,课程开发小组明晰了中职会计学生就业定位和实际工作岗位任务。

(2)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出典型会计工作领域。在对会计专业社会调研成果分析基础上,课程开发小组通过专家头脑风暴、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问卷调查、参观访谈等方法,组织财税专家、企业一线财务人员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按岗位工作性质和要求,分解成10个工作岗位模块(如表1),并对各个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3)将归纳出的工作岗位转换为学习领域,并编写出相应模块课程标准。课程开发小组的会计专业带头人和会计骨干教师将行业专家分析归纳的10个工作领域,结合职业工作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转化设计为典型的学习工作任务(如表1),把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需的过程能力转化为课程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编写出包含课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技能和知识要求等课程标准等。

(4)模拟出真实工作情景,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情境。根据各个学习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会计教师结合行业专家的建议,选取了三个具有本地区特色不同行业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并以这三个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课程载体。然后,按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原则将每一个学习工作任务都设计三个学习情境,从情境一小规模服务业企业到情境二小规模商业企业,再到一般纳税人制造业企业,各情境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的,经济业务难度是层级递增的。

三、《会计岗位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施和建设

(一)开发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岗位技能》教材。

目前在市场上的教材基本是以学科系统化知识体系进行编排的,如果要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就必须打破传统课程教材的编写模式,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编写学习工作任务单和实训指导手册。在编写新教材时,课程开发小组是以“任务引领,实践导向”为指导思想,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出具体的学习工作任务,并且根据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顺序,同时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将理论知识按会计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的先后排序,提供知识指导、操作指引,使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达到“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岗位技能》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1. 课程教学组织安排。

课程小组在开发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校本教材的同时,还制定出了《会计岗位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中对每项学习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建议、时间安排、教学用具、教学媒体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务求达到前后任务的知识点相互衔接,尽量避免重复。

在考核评价上,不再是“一科一考、一期一考”的模式,而是包括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平时考核主要对学生课堂表现、纪律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比重占10%;过程考核主要是对完成各个学习工作任务中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协调沟通能力、信息搜集整理能力等进行评价,由“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组成,比重占50%;期末综合考核主要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综合运用和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进行考核,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核,比重占40%。

2. 课程教学设计实施。

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工作任务,获取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能力。经过课题开发小组的教师实践和总结,进行《会计岗位技能》课堂教学需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了解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开始课程教学之前,任课教师要先与负责《认识会计工作》的教师、其他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了解任课班级学生基本情况。结合学生自愿和教师指定的方式选出8至9名基础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然后让学生自行组合、教师适当调整组成小组,小组人员4至5名左右。同时,各小组还要选出非组长的发言人,成立学生专家评审团。

第二步,发放任务资料,下达学习工作任务。在上课前,教师应将每项学习工作任务所需的账证表等资料、学习任务工作单、基本资料搜集方法和途径等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工作任务有提前的了解。

第三步,学生认识任务,分析任务,明确任务。上课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工作任务――企业经济业务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由学生提出关于任务的各种疑问,教师则对疑问进行归纳、分类,形成学生学习过程常见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要求和时间。

第四步,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完成任务的相关资讯,学生制订完成任务的方案计划。当学生明确了解任务后,如何完成任务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时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应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相关的教材和资料,学会“找”相关的资源,学会“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分析,学会“想”完成工作的方法。

第五步,各小组按计划进行动手操作,相对独立地完成工作任务。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计划分工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对于难度不大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任务的操作指引,并密切留意各小组学生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可以边操作示范边讲解;或者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操作,然后选做得较好小组进行示范,然后进行讲解点评。学生通过动手实操,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操作,不仅学到了结果性的知识,还得到了过程的能力。

第六步,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各小组发言人分享心得,教师规范梳理知识点。经过动手实践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对学习工作任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出本组的心得收获,然后选出一名非组长组员作为小组发言人代表向其他小组进行说明。最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总结梳理,并采用规范的形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简要讲解,将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的知识连贯起来,变得系统化,使学生既掌握技能又理解到知识。

第七步,学生专家评审团进行初审,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当所有小组完成任务、总结归纳后,由各小组代表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和教师分别对各小组的任务作品或成果进行检查并形成一定的文字评价意见。同时,各小组内结合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还要对各小组学生在动手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对产生的错误进行修改。

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思考

从《会计岗位技能》课程的开发实践中,可以看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将学生放在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强化了学生职业工作过程能力,缩短了课堂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与此同时,我们在课程开发过程也碰到了不少问题,值得去思考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教学管理人员观念要不断更新,创新教学管理方法,尤其是学校领导。由于当前传统学科系统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中还是占多数,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必然会存在着教学组织、教学要求、课堂设计和学生学习成果大大不同于传统学科教学,所以,学校采用学科式教学的管理方法和评价机制来进行教学管理也必然会影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改革。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突破传统学科教学的思维模式,创造条件推动教学改革持续发展。

(二)教师的角色观念要转变,同时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要不断提高。相比传统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实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转变角色,由“讲授的主体”变成“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以任务为引领、以实践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有更高要求,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更多职业实践经验,又有课程开发设计的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教材理论知识编排分布要更加系统、严谨。由于《会计岗位技能》课程教材没有现成的规划指导,教材内容由一线会计教师和企业财务专家一起边教学边总结修订编写,所以教材的内容编排和理论知识分布还存在体例不统一、教学内容逻辑安排不严谨、知识点相互交叉重复等问题。

(四)要加大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因此,我们要开发建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将课程的教学资源放到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练习测试。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章卫芳.任务驱动型会计项目课程设计――以《基础会计》为例[J]. 职教论坛, 2010,(8).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范文4

【摘要】PBL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全面而深入了解及掌握,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对高职会计专业改革具有积极借鉴作用。作为教师,怎么针对不同的课程实施PBL教学,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PBL 课程教学指南 应用与思考

会计专业是以学科为基础,依托教研室建立起来的。特点是以老师讲授理论课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教师决定教学的方向及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者只需理解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怎么样进行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会计课程中,将PBL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多样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专业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PBL教学模式在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1、会计的纯理论课程

纯理论课程指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比如财务会计等。按异质分科原则,将班级同学按6-8人组合成一个科室,由教师确定精讲模块、自主学习模块及分享交流模块.

精讲模块主要针对理论知识点,重点、难点及易错点进行讲解,精讲模块在纯理论的课程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倾听教师精讲,把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更加系统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教师应该精心设置案例问题,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案例问题或者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首先自我思考解决问题,再是自主学习和科室交流与讨论结合。如果科室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科室间及班级分享与交流。每周或每单元根据课程需要,安排10-15%的学时,作为班级分享与交流时间,内容可涉及尚未解决的难点及重点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交流等。

自主学习模块在纯理论的课程中,部分时间分配是在课外进行的,让学生以科室为单位自主学习,地点可以选择在教室或者在图书馆,使学生对课程的目的有所了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会主动思考问题,查阅资料。

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本周或本单元的交流与分享作出总结,进行点评,教师重点解决难点、疑点、关键点,反思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检查自己在教学组织中的漏洞和不足,结能调动科员积极性的方法,修改旧的实施方案。由于纯理论课程比较抽象,因财施教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每单元必须自己学会总结,提交总结报告。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和潜能,重点关注每个科室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习,严禁搭顺风车现象。

2、理论+实践的课程

理论+实践课程,指的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比如会计电算化等。将班级按6-8人组合成一个科室,围绕教师提出的案例问题或者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理论知识点通过说书、说题、说操作,说重难点等的方式进行,多操作,个人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室交流与讨论,如果科室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科室间及班级分享与交流。每周根据安排课程15-20%的学时作为班级分享与交流时间。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针对学生本周的交流与分享作出总结,教师重点解决全班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都容易犯错的问题及普遍性存在和重点的问题。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展示(PPT、角色扮演、会计职场场景模拟、VCR等),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在教室墙上、博客或者QQ空间、微信公众平台等处进行展示。

3、纯实践的课程

纯实践课程,指的是实验实训课程,是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比如财务会计实训等。将班级按6-8人组合成一个科室,围绕教师提出的案例问题或者学生实训中遇到的问题,理论知识点在前面的纯理论课程中已经学过,遇到的操作要点,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复习以前所学理论知识完成,重难点问题通过科室交流与讨论,及班级分享与交流。纯实践课,由于每个科室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操作技能高低不同,会出现各科室进度不同。要求各科室根据实训资料制定实训周计划,每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教师要关注各科室计划执行情况。根据实训学时需要安排10-20%的时间用于科长与科员的分享与交流时间。

最后由教师对重点、难点及疑点,结合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学生实训交流与分享作出总结,进行点评,与会计岗位零距离实训。实训的一定阶段,对实训的凭证、账本等资料进行展示,从书写、业务处理等方面互相学习优点。

二、PBL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考核的思考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完全处于消极被动地听讲、记忆、模仿等低层次的智力活动之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软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也是忽视过程,只重分数,忽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学生处处皆是。

而在实施PBL教学模式中,每位科员期末的成绩来自于对科员自身的考核和科室的考核,要靠自己挣分。在不违反学校的教学规定的情况下,经过申请批准后,考试课程可以给出50分用于过程考核,考查课程可以实行全过程考核。科室的发言、阶段性测试、作业、PPT知识点展示等方式直接与科员本身及科室的考核相关,每月末会公布科员及科室的成绩,让科员和科室明白期末想获得多少分必须靠自己平时通过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挣,各种活动包括:说书、说博、说题、说软件、分享交流、科室活动、月末奖项申请等,考核成绩落后的科室可通过上述各种方法来提升科室的整体的考核成绩,增强班级凝聚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范文5

为了全面地掌握全新疆会计人员的结构状况,2008年初新疆财政厅会计处对全疆(不包括兵团和部队)会计从业持证人员结构状况进行了一次详细的统计调查。本次调查是以全疆各地、州、市、县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数据库的数据为基础,通过金财内网进行的。

(一)全疆总体状况

截至2008年2月底,全新疆会计从业持证人数为166733人。其中男性为32983人,约占19.78%,女性为133.750人,占比80.22%。2007年全疆新增会计从业持证人数14185人,增长率为8.54%。从所属民族来看,全疆汉族财会人员平均约占85.2%,其他少数民族财会人员约占14.8%;从学历结构来看,大专学历的人员最多,占比5654%,中专学历的人员约占20.55%。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12.73%,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10.18%,学历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状态;从会计职称结构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比0.39%,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占比7.08%。具有初级职称的人员占比19.73%,其他为无职称资格的人员,占比较大,为72.79%,职称结构呈现金字塔形。

(二)地区间比较分析

1从会计从业人员的民族构成来看,乌鲁木齐地区的汉族会计从业人员比例最高,占到91.3%,其他民族仅占8.7%;北疆地区的民汉比例与全疆的平均比例基本相同,汉族占到85.24%,其他民族的会计从业人员占到14.76%;南疆地区的民族从业人员的比例有所增加,达到263%。比全疆平均水平高出11.5%。

2从学历构成来看,乌鲁木齐地区的高学历会计从业人员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15.12%,大专学历占60.12%,两者合计占到总从业人数的75.24%;而南疆地区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的比例仅达到60.57%,比全疆平均水平低8.7%,比乌鲁木齐地区低14.67%北疆地区的学历构成比例与全疆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同。

3从职称构成来看,乌鲁木齐地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会计从业人数占比最高,约占11%,而南疆地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仅达到3.66%,北疆地区略低于全疆的平均水平,达到6%;无职称会计从业人员构成中,南疆地区占比最高,达到77.74%,北疆地区次之,达到74.09%,乌鲁木齐地区最低,为68.88%。

二、新疆财会人员构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汉比例不合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南北疆会计从业人员的比例都是汉族远高于其他少数民族。但是,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全疆民汉比例约为6:4,南疆地区的民汉比例更高。达8.5:12。可见少数民族在新疆不是“少数民族”,民族会计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过低。

造成民汉比例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问的教育水平有差距。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这种较低的教育水平造成不仅是会计人才,各行各业的人才中少数民族占比都比较小。二是全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北疆和南疆,北疆地区交通较为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主要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南疆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主要居住人口以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出于语言沟通和文化认同的原因,企业总愿意雇佣自己本民族的人员,而南疆地区经济落后,企业较少,对民族财会人员的需求较少,需求决定供给,所以民族财会人员的数量较少。三是语言问题。不论是会计资格的各类考试,或是会计实务操作,基本上是以汉语作为工作语言,而很多少数民族尤其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汉语水平非常低,这造成其在与汉族竞争时就处于劣势。结果就是财会人员构成中民汉比例与全疆总人口中的民汉比例不一致,民族会计从业人员的人数过少,比例不合理。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得不到改善,将对新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造成不利影响。

(二)无职称人数所占比例过大

全疆的会计从业人员中有约73%的人员没有职称,南疆地区的无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更高,约占78%。职称是一种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会计职称分为初、中、高三级,相应地代表三级任职资格,而没有职称即代表其不具备从事会计专业的任职资格。这反映出全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新疆2007年会计职称考试的通过率不到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职称人数比例过大,一方面和新疆财会人员的整体教育层次偏低相联系,新疆本地区中可以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高校屈指可数,每一年的增量有限,而考出新疆的学生多数不愿意回新疆工作,新疆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造成全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另一方面也和职称的受重视程度相关,现在很多单位执行的是岗位工资、职务工资制度,职称对薪酬和晋升的影响较小,人们就失去了提高职称的动力;同时,会计职称考试难度较大,如果确实需要提高职称,人们可能也会通过较为容易的方法,如参加难度较低的经济师考试,获取经济师资格,同样是中级职称,单位同样认可,但难度却小得多。

(三)学历程度与职称不相匹配

全疆会计从业人员的主要学历结构是大专学历,本科以上及中专以下占比较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学历结构较合理。但是从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对比可以发现,从全疆来看,全部会计从业人员中有近70%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但拥有职称的仅占27%,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仅占7.47%,这与学历结构是不相符的。

有了学历却没有获取相应的任职资格,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我国的学历教育制度有关。我国10年来的教育改革使得提高学历的途径较多,通过某些途径(如函授)获取大学学历相对较为简单,但学历的提高并不表示其能力的提高,当遇到需要硬碰硬的职称考试的时候就败下阵来,宽进宽出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不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与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大部分单位的用人机制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新疆的经济主体为“财政经济”,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使得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继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动力;其次,新疆的企业经济非常薄弱,企业少,而且经营方式简单,面对的竞争也更小,因此,企业对高素质财会人员的需要

并不迫切,也使得相关财会人员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再次。新疆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在用人机制上更为谨慎,各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作用仍停留在“做账”上,对高素质财会人员缺乏机制上的激励与吸引,而吸引不了高素质的人才,又会导致本地财会人员固步自封。

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和我国的会计改革进程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是不相符的。我国的会计实践经历了渐进式的改革进程,特别是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2007年又进行了所得税制的改革,这些都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而整体素质偏低就会影响其对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三、建议与措施

(一)加快对少数民族会计人才的培养

针对新疆的区情,加强对少数民族会计人才的培养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少数民族对汉语的掌握能力,这是培养少数民族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当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基本上是汉文,只有掌握了汉语,才能更好地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第二,新疆的高校应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法,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有别于汉族学生。从培养目标上看,应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应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增加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的教学时数;从教学方法上看,应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要加强在职少数民族会计人员的业务再培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在职少数民族会计人员参加各类会计培训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民汉会计人员素质之间存在差距是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而现阶段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却没有体现这种差距,全疆的会计主管部门应针对全疆实际制定具有新疆特色的会计人员业务再培训制度,以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四,管理部门应采取倾斜措施。从2007年开始,全疆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单独考试改为了一年一次的统考。。从考试结果和各地州的反馈来看,北疆地区一般认为考题的难易度适中,考生的通过率较高;而南疆地区则认为考题有点偏难,考生的通过率较低。针对这种民族差异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出台鼓励措施,如适当降低少数民族考生的合格线,给少数民族考生单独命题或降低考试难度等措施来提高民族考生的通过率。

(二)规范继续教育,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素质

在短期内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称和学历是比较困难的,要使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跟上我国会计改革的进程。必须要进行日常业务培训,规范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尤其是南疆经济落后地区的会计人员的培训学习。根据新疆目前实际。会计继续教育在形式上应采用分层次、大规模教育为主,按文化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并进行整体的教育;在内容上应以适用性和专业化为主;在手段上应体现现代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如电教录像和卫星传授电视教育、以网络为中心的现代远程教育等;在时间上应坚持长期性和循环性。同时,还应注意抓好继续教育的效果考核工作。

(三)进行职称考试制度改革,提高财会人员综合能力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范文6

【关键词】 职称考试;回顾;展望

2007年中级会计师考试好像刚刚结束,而2008年的备考、辅导等工作又即将开始。作为广大考生,要想在明年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两件事情必须做好:第一,对2007年的考试试题做认真地分析和回顾;第二,对明年的考试进行科学地预测和展望。在此,本人愿和大家一同来完成这两项工作,以供借鉴。

一、2007年《中级会计实务》试题分析

2007年的中级会计师考试是新会计准则施行以来的第一次考试,纵观本次试题,大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充分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

由于新会计准则刚刚,考题必然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所以,试题内容“新”的特征十分明显,即试题充分反映出新会计准则中的新内容。

在2007年职称考试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当中,这几章分值高达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节体现出新内容考核的比如弃置费用、职工薪酬、商业实质判断、每股收益、亏损合同等占13分;两项合计大约为58分。本人在以前的辅导体会中,多次提到过“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观点。这是复习考试过程中必须牢记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推测,2007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的新内容,一定是明年考核的重点。

(二)试题覆盖面广

在2007年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指定的教材共20章,而从第一章总论到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每章都有分值分布。尤其是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2007年分值为4分,大概是历年最高的。这也就提醒大家:忽略哪一章都是不行的,复习一定要全面。

(三)传统重点章节“雷打不动”

不论内容如何变化,那些传统重点章节始终都是重点,比如长期投资、合并会计报表等章节就是如此。2007年综合题的第2题(18分)就出在此处。复习考试,全面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点,“地毯式”推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四)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核

2007年试题中,虽然客观题占45分,但是,在单项选择题15个当中,有11个是需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答案的,占74%。再加上主管题55分,实际上应用计算题的分值达到了66分。可见,应用能力的考核将是今后会计考试的必然发展方向。

(五)综合性强

综合性、复杂性是本次试题的另一明显特征,也是考试向难度迈进的标志。计算题原来一般只是局限在某一章范围内考核,而现在往往要涉及多章内容同时应用。比如计算题的第2题,涉及坏账准备、预计负债、金融资产、产品跌价准备、所得税等内容。而综合题的综合性就更不必多说了。综合题是最能考核考生水平的试题,当然,也是难度最大、最容易丢分的试题。所以,考生不能孤立地学习每一章,而是要把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二、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试题趋势预测

由于2007年考试指定的教材已经是按最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内容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和分析,较为科学地预测出2008年的命题走势。

这里强调的重点内容总体没变,在这些重点内容中,2007年已经考过的内容,在2008年整体出现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识点可能还会零星出现。但是,已经构成重点内容而在2007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内容,则一定是2008年考核的重点。本人认为,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内容重要程度与排序先后无关)。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首先,要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自用的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概念规范的内容。其次,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主要把握对于符合定义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采用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了。第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要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下,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并且,要计提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账面价值,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具有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脊梁,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脊梁。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本人对这一规定表示疑义:当投资性房地产已经满足特定条件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了计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资性房地产,又不具备特定条件时将如何计量?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而准则又不允许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不知道此问题如何解决?第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转换时一定要分清是哪种核算模式下的转换。处置核算最重要一点是应用的科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而不是我们习惯使用的科目即营业外收支。

(二)金融资产

本项内容从本质上说是原来的旧内容,但是,新准则却赋予了新的分类方式和新的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这是本项内容的总体特征。首先,要明确四类金融资产的分类。这种分类既具有客观性,更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这种分类没有一定定律,考试中要特别注意题中的条件说明,看清楚题中涉及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哪一类。其次,要明确各类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各类资产核算方法差别很大,一定不能混淆。第三,取得金融资产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有的计入当期损益,有的计入成本。第四,在这四类金融资产中,要重点掌握第一类和第四类。第五,金融资产减值。明确哪类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哪些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哪些可以转回,哪些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哪些干脆不能转回。

(三)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内容是永恒的重点,只要是会计考试,该内容就一定是主角。尽管2007年已经考过了很多内容,但是,仍有出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首先,可以分成四块:1.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对合营单位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3.对联营单位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4.其他投资,根据金融资产准则核算。其次,分别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第三、要把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结合起来一同学习。

(四)职工薪酬的计算

新准则中,对职工薪酬赋予了很多新内容,其中,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内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出错。

(五)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

新准则规定,可转换发行时,要对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另外,还涉及到转换时的处理。本知识点由于难度大、所涉及的金额位数多、数字计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因此,本题十分容易丢分。

(六)购买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现值入账。本知识点尽管不是很难,但是,计算比较繁琐,尤其是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很容易出错,仍然需要十分谨慎。

(七)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虽然2007年已经考过,但只是一个判断题。因此,仍然有进一步考核的空间和可能。弃置费用实际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值的形式及如固定资产成本,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补偿;另一部分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的现值部分为基数,按照相应的利率,采用分期计提利息的方式实现补偿。

(八)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