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电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漫电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漫电影

动漫电影范文1

一、动漫电影中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在动漫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首先,儒家和道家文化在众多的动漫电影中得到体现,在电影《功夫熊猫》(2008)中,主人公熊猫面对人生的两种选择――追求功夫和继承面馆,坚定地选择了前者,虽然有些违背鸭子父亲的愿望,但从整部电影来看,熊猫还是做到了“孝”;另外,在熊猫刚刚拜师在龟大师门下时,对师长中原五侠十分尊重,而中原五侠对执著追求功夫的熊猫也是关爱有加,这就是所谓“悌”。而孝悌是儒家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道家中的太极图和神灵也在《功夫熊猫》中有所体现,在影片中,熊猫的师公浣熊在泪水池旁边的教导中,出现了龟大师在太极八卦图中的画面。在影片中,龟大师由于修炼道家拳法而最终登上仙境,这正符合道家“羽化登仙、长生不死”的文化观念。因此,儒家和道家文化在动漫电影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其次,很多中国传统的历史故事最后在世界动漫电影的题材中都有所表达。例如在1998年上映的迪士尼动漫影片《花木兰》中,美国导演托尼?班卡福以中国替父从军的典范花木兰的故事为题材,把花木兰塑造成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她为了尽自己的孝道替父从军,做到了部分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这里就用到了中国的传统民间故事,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原型,进行了情节的再创作和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而且“百善孝为首”也是中国最为传统的道德文化,将其引入动漫电影之中,更能起到教化世人的积极作用。从这里便能够充分地说明,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纵观目前上映的中国动漫电影,里面的人物形象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度。例如动漫电影《魁拔3战神崛起》(2014)中的蛮吉和《悟空大战二郎神》(2007)中的孙悟空,他们都具备极强的使命感,并且在故事伊始就交代得非常清楚。由于中国曾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封建社会时期,所以在很多民间传说或者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涉及一些与皇室和国家相关的内容,并且会从不同方面展示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孝”。所以,很多动漫电影对“中国元素”的使用就是为了突出主角无畏无惧的精神,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这些都带有明显的儒家特色民族传统文化。

上面的分析对动漫电影《金箍棒传奇2:沙僧的逆袭》(2015)也是非常适用的。从剧情上看,其与《悟空大战二郎神》是非常相似的,都是来自于民间的。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也与《悟空大战二郎神》等动漫电影高度一致:不被封建礼节和强大势力所压迫,敢于反抗和挑战。或许因为中国经历了太长时间的封建社会,文化在那些条条框框中受压迫时间太长,所以时刻都想挣脱,所以获取成功的心情才会更加急迫。

二、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历史文化

许多动漫电影都是以中国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世界各国的人们对于中国的历史又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自然而然地成为动漫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例如动漫作品《三国志之辽阔的大地》就是以中国的历史为题材,将文学版本的三国用动漫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中国的三国时代为舞台,描绘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影片中,汉朝国力日渐衰退,刘关张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并拥有两大智囊团――凤雏庞统及卧龙诸葛孔明,庞统在落凤坡遇难,关羽又大意失荆州,刘备与张飞有心想替关羽报仇,张飞却又被反叛的手下所谋杀,赵云、黄忠相继捐躯,刘备终于在白帝城病逝。孔明继续带领蜀军与司马昭、孙权征战,六出祈山,使尽计谋,人算不如天算,终于疲累成疾离开了这个纷乱的时代。刘禅最终降服于曹魏。刘备、关羽、张飞、诸葛孔明等凛然正气与大义,长留在千千万万的百姓心中。这部以真实的中国历史文化为题材,将片中各个人物刻画得趋于完美,虽然也有虚构的情节,但是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更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使影片的利益得到放大。另外,如动漫影片《悟空大战二郎神》(2007)就是以中国的历史文学作品《西游记》为题材,反映的是唐朝李世民时期的繁荣社会中发生的神话故事。这部影片与以往的国产动漫有很大不同,尊重原著的同时又有很多创新。虽然有人对这部动漫很反感,认为它没有按照原著去创作,会误导孩子,但是这么想是非常不科学的。首先动漫片只是一种娱乐形式,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开心。以往的中国动漫教条太多,每一集会讲一些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总是用动漫片来传达知识和美德。也有一些动漫是启蒙动漫,专门给幼儿园的小孩子看。但在这部动漫作品中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青少年观众喜欢《西游记》这部作品,从而使中国的特色历史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通过国内动漫电影的这些事例不难看出,其对“中国元素”的使用多定格在一些历史环境之中。但这种使用形式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遗憾的是只有《大闹天宫3D》(2012)和《哪吒闹海》(1979)取得了非常震撼的效果,很多国产动漫电影都无法和《功夫熊猫》类的国际电影相提并论。那么,产生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中国元素”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但这并不代表它只属于中国。谁都可以用中国元素,而且谁用得好就会受到赞扬。换句话说,“中国元素”到处都是,所以不是生搬硬套成功经验就可以的。就像《三国志辽阔的大地》就充分运用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其将我国三国时期发生的事情,以动漫的形式展现在国人面前,通过看似简单易懂的台词将那段历史故事演绎给人们看,并借此传递给观众一些儒家思想和历史文化。从刘关张三人的金兰结义中,人们了解到了古人的重情重义,懂得了友情的珍贵;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中人们知道了智慧的力量以及知识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能够给予现代人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我国动漫电影已经经历了一段不短的创作探索期,并且十分羡慕美国等国家在动漫业所取得的成绩。但探索国内相对成功的动漫电影不得不承认,如果能够将中国历史文化很好地应用到动漫电影创作当中,的确可以为其锦上添花,而且蕴含在动漫中的文化价值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当代人以正确的指引和教导。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瑰宝,所以隐含在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历史文化才更加的珍贵并且具有价值。

三、动漫电影中的中国语言文化

众多的动漫影视作品中,台词上都借鉴了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很多时候这些台词也蕴含比较深刻的哲学含义。还是以《功夫熊猫》这部动漫作品为例,在片中龟大师先后共三次提到了“从没发生过什么意外”,这就富含了非常深刻的中国语言文化内涵,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因果报应的佛家道义。因为在佛家中没有“巧合”和“意外”一说,世间万物皆是由“因和缘”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功夫熊猫》中的台词不但引用了中国佛家的语言文化内涵,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与道家的语言文化有相连之处,影片中熊猫的父亲鸭子是面馆的老板,他十分希望熊猫能子承父业继续做面条,但是他并没有强求,因为作为养父的他知道熊猫的命运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而熊猫的所作所为已经注定了他肯定成为神龙大侠,需要保护和平谷的安全。而侨面虎等五大高手最终也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注定是要作为神龙大侠的帮手,来阻击强大的泰龙。这种语言表达的特点正与道家所倡导的“我的命运在我自己而不是在天”是相符合的。因此这部动漫作品中语言表达色彩完全符合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特点。

另外,很多的动漫作品还引入了中国的方言文化,这在动漫作品区域推广上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如网络上流传的方言版本的《千与千寻》(2001),将这部动漫原著作品的配音换作四川的方言,在达到搞笑效果的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四川人来欣赏《千与千寻》,使这部作品在四川的推广更加的容易,越来越多的四川观众开始关注它。另外还有四川方言版本的《金刚葫芦娃》等一些作品。除了被恶搞的方言版本动漫片以外,在很多动漫作品中,也有中国不同地区的方言出现,这些语言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动漫行业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不只是儿童)关注动漫作品,例如在动漫作品《熊出没》剧场版中熊二的语言更加偏重于山东话的口音,让人一听就能从感官上判断出来熊大和熊二的区别,熊二的山东方言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熊二为什么是老二而不是老大,他的语气没有熊大的普通话那么有力度。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在语言的表达力上还是在语言的种类上,都是非常丰富的,动漫作品将中国的语言文化引入到影片中绝对是明智的选择,对于动漫行业的发展定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动漫电影范文2

当今社会,动漫已经渗入到每个家庭的生活当中。而受众的人群主要是以每个家庭中的孩子为主。它就像成长中所需的一种元素一样,关于励志、关于知识、关于爱等等。这些元素构成了动漫的主旋律,也构成了孩子成长的主旋律。动漫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从感官出发,从心理出发,穿梭于幻觉与真实之间。动漫电影不仅让孩子,也让成人开始重新认知社会。它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从一个孩子,到一个家庭,再到一个国家。在不少关于动漫电影的论述中,中国、美国和日本在动漫发展和制作上是三个比较突出的国家。在这里,我们主要以中国和美国的动漫做比较。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拍摄于1926年的《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漫发展史的第一页。美国则是在1907年就有了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算是揭开了美国动画史的序幕。从动漫电影发展史的角度审视,这二者都是比较早的,以十分自由开放的姿态深入本国文化捕捉社会生活片段,使它们在动漫电影的发展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借鉴中学习,在学习中借鉴。但当我们从动漫电影中的种种元素内核上去仔细拆解它们的内容、形式时,我们依然能发现它们细微但又是本质的差别。随着动漫电影制作科技、观念和理论的不断更新,这样的不同点逐渐变得越发凸显而明晰。它们影响了影片的形式、内在含义和观念的表达,使分别遵循动漫电影制作原则的二者所创作的影片分别走入了两个迥异的方向,构建了不同国家的不同形象。

二、动漫电影之风:“中国风”&“美国风”

动漫电影的发展塑造改变着社会文化,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构建着国家的形象。无论你是否为动漫电影着迷,也不论你是不是真的爱好者,动漫电影都能带给你一丝感动,一丝回忆。动漫电影就如同一阵风,来无痕,去无踪,但却依然能让你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且为它的存在而在潜移默化中做了适时的改变。

(一)“寓教于乐”&“娱乐至上”的价值取向

我们来看国产动漫中塑造的形象,无论是1995年的《海尔兄弟》,还是现在热播的《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尽管片中的人物形象各异,但故事主旨是以“教”为主的。以《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为例,这部以现代家庭生活为蓝本的动画片,呈现出了多种现实性的可能。围绕着孩子(大头儿子)的成长疑问展开,用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定制了几乎所有家长和孩子们心目中的理想家庭。“教”孩子如何成长,在成长中如何解决问题。“教”父母如何伴随孩子成长,又如何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此为主线,再通过可爱的形象设计,灵巧的活动符号和流行的词语元素,塑造出符合当下的家庭生活。影片很好地呈现出一个孩子的世界,具有家庭亲和意义的艺术氛围,又和电影的视角以及教育价值观念紧密挂钩。而美国的动漫影片中是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剧情中总是充满了欢快的氛围。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采取了和儿童心理极其贴近的角度,真实地影射出儿童自由、欢快的纯真本性。情节虽有些曲折,但却十分有趣。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于意识形态中,通过感官牢牢将画面锁定在了脑海里,充分彰显了美国文化的自由本性。而其中的一系列预设立场,也都以大团圆作为结局,完完全全地其乐融融。如《怪物史莱克》中的史莱克和大嘴驴之间的对白,或是大嘴驴的频频搞笑,都能带给人无限的。

(二)“以画为本”&“以动为本”的创作传统

2015年4月6日,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马克宣去世,宣告着中国动漫“以画为本”的一个时代的结束。马克宣,被称为“中国的宫崎骏”。他所参与设计、执导的动画片皆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经典之作,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其作品画工唯美,色调饱和,具有极强的“中国风”,传达出浓厚的中国传统味道。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动画更多的是体现在“动”上,科技性比较强。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迪士尼公司就开始尝试利用电脑制作动画,1986年的《妙妙探》,第一次用电脑动画制作了伦敦钟楼的场面。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是《玩具总动员》,以及后来可以乱真的《恐龙》,等等。

(三)“中国画式”&“西方画式”的审美趣味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真正的艺术美都是淳朴自然而不假雕饰的。1988年马克宣动画《山水情》,这部获奖无数的作品,堪称是“中国画式”的典范。它的惊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以中国传统绘画水墨画作为表现形式,更在于它以这种新奇独创的方式大胆地让摄像机作为媒介,使我们国产电影制作者得以直接参与到了国际动漫的舞台上,以当代“浙派”的领军人物吴山明先生,和当代山水画大家卓鹤君先生为执笔者,以古琴大家龚一老先生的演奏为配乐,这是何等的分量!难怪这部作品被誉为“国产动画辉煌时代的绝唱”。直至今日,我们在观看中都会被那份独有的“中国画式”的简、精、淡、雅所着迷。那无处不透漏出的“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诗意情境,如一股士人之气引以为豪的傲然姿态跃然于银幕之上,让人过目难忘。而美国的动画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就像是西方油画,不论是古典风格,还是抽象主义,总能感觉出一股“生气”,又如朗朗之声,让人振奋。尤其是其人物的造型设计,更是多半以夸张为主,大头、大眼、大手、大脚,大的动作和大的表情。画面逼真,情节爽脆,充分彰显了美国独立、开朗、乐观的总体形象。

三、动漫电影之魂:“东方魂”&“西方魂”

“东方魂”也可以说是“中国精神”。 我们还可以说这个魂指的就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属于精神范畴的那一部分。在中国古代,《礼记?乐记》中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这段话说的是,音乐艺术形式的存在与它的教育功能是相通的。话中将它的精神性更多地侧重于教育性。我们这里说的不是音乐而是动漫电影,但艺术的形式是相通的,动漫电影也离不开音乐。所以,在这里我们借用这个言论来说明我们中国电影之魂,也就是我们的“中国精神”。实际上,中国动漫和美国动漫最本质的差异就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诠释上。中国动漫电影的精神,就在于“以和为贵”。“小家之和”“大家之和”“民众之和”“国家之和”,其实就是以家庭、家族为故事基调的生活再现。它可以倚赖故事中的各种角色,或者影像中的各种符号来传达,传达出最终的价值指向,一种和谐感。而“西方魂”也可以说它是美国的一种精神。在动漫电影的世界中,如果形容国产动漫为“严肃的”,那么美国动漫就是“不严肃的”。这种说法,毫无贬义,更多的是想强调它的娱乐精神,就像玛丽莲?梦露式的微笑,通俗而迷人。“人生短暂,影像不死。”这种后现代式的词汇用来形容美国的动漫再恰当不过了。饱和的色彩,明朗的光线,噼里啪啦的对白,肯定的影像中总是充满了乐观的正能量,一种回归的认同精神,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作为一种崭新的“第七艺术语言”,实现了它的存在价值。

四、动漫国家形象的“外衣”:“中山装”&“西装”

动漫电影的发展和传播,对于一个国家的形象塑造有着它的作用性。但这种作用性绝非决定性。它就像一件“外衣”,可以给整体形象添光加彩,但内在的本质发展还需要客观地去看待。毕竟影响国家形象的因素有很多。动漫要构建国家的形象性,就要体现出它深厚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理想,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外貌特征和内在精神,这样才能完成一个极富内涵的形象的塑造,塑造出具有完整个性的国家形象。

中国动漫电影也好,美国的也好,都是以动漫作为宣传媒介或是手段,来构建国家的形象。漫长的历史文化的积淀给予了它们这种便利条件,这也是国家形象构建策略的基石。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强调自谦、自律、自省的。用现代词汇来诠释就是低调。也正是由于这种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包蕴出了中华民族内敛的性格特征。之所以将国产动漫形容为“中山装”,就在于想强调它的民族性,一种与世界其他民族不一样的形象感。动漫电影词汇的热播,其源头,就是它的迎合感,迎合了社会、迎合了教育、迎合了人群。但这种迎合感的建立基础应该是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上的,而不能超出其原有的意蕴而折射出肆意编造的制作状态。谦虚而不张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质。这种含蓄而深沉的价值取向可以在民众中达成共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动漫电影的受众人群并不一定是孩子,但多半的确是孩子。孩子的成长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形象。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带来国际声誉,从而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动漫电影作为国家形象的一件“外衣”,起到的只是“御寒保暖”的作用,还达不到“强身健体”。只有它的功能强大了,它的作用性才能更强。塑造出更多的具有中国传统味道的人物形象,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保有自己的“中国风”,留有“中山装”的中国学派味道,让外显和内核都能体现出中国的民族文化象征。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为思维模式,寻找到更好的创作灵感。正如当代具有标志意义的艺术家曾凡志所说:“艺术如果跟创作者的精神活动无关,它多半是不会成功的。”

不可否认,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国产的动漫是必要的,但也没有必要以此来束缚住动漫前行的脚步。凡事都具有双重性,任何的回避都于事无补。面对美国动漫产业化的发展,“自由、博爱、平等”的美国精神的弘扬,我们更没必要纠结于它的高低优劣。艺术不分贵贱,衣服不论款式,只要适合就好。通过早期的动漫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状况来看,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文化上的作品还是有着不可阻挡的力量的。通过水墨、剪纸的方法来表现,将其提炼加工成艺术品,将中国传统元素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具有“东方魂”的魅力,深刻广泛地激起西方人好奇的情志,引起轰动性的效应。这就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表现。而国家形象的建立恰恰需要这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要想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必然离不开民族的审美创造和欣赏需求。建设和谐的世界氛围,提高国有形象,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整合利用好现有的实力资源,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来不断提升软实力。

动漫电影范文3

裹挟着前一部影片和当年动画片所积累的人气和票房成就,《变形金刚2》在全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自2009年6月24日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飘红。除了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外,《变形金刚2》也为动漫改编真人版电影提供了―个成功范例,值得我国电影人探索和借鉴。

二、《变形金刚2》的拍摄与运作

1 《变形金刚》玩具和动画片

1984年,美国孩之宝玩具公司为推销其变形金刚玩具制作了系列广告动画片《变形金刚》,在电视台播出后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大大促进了该玩具系列的销售。1988年,电视动画片《变形金刚》进入中国,其系列玩具也开始热销。玩具和动画片为影片打下了良好的观众基础,真人版的出现实现了大批现已成年的、有消费能力的观众的童年梦。

2 《变形金刚2》的市场潜力

如果说20年前《变形金刚》是孩之宝玩具的广告宣传片,那么现在就是通用汽车的广告宣传片,大黄蜂、铁皮、救护车、爵士分别是通用汽车旗下的主要品牌:雪佛兰Camaro、GMC4500、悍马H2和庞蒂亚克Solstice。由于金融危机,曾是美国最大私人雇主、全球最大企业、被美国人视为骄傲的通用汽车2009年6月1日申请破产保护,6月24日《变形金刚2》全球上映。这些背景无疑使得影片具有了对以能源和机器为标志的工业时代的怀旧色彩,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缅怀汽车工业的意味。在中国,《变形金刚2》迎合了目前主流的观影群体。

3 《变形金刚2》续集青出于蓝

与第一部相比,《变形金刚2》从剧情设计、画面效果、音效制作、场景特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金刚数量的大大增加,第一部只有13个。第二部42个机器人轮番登场;更彪悍的金刚搏斗和爆炸场景,在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几乎做到无懈可击;金刚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刻画上,较之第一部也有进步。

汽车、美女、动作是吸引男性观众的重要元素,情感则是吸引女性观众的秘诀。除感官刺激外,《变形金刚2》在情感的铺垫和升华上也下了很大工夫。不仅融合了亲情、爱情、友情,还有匹夫有责的忠诚和担当,更有美国军方的战力展示,昂扬的主题被娱乐化地突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该片汇聚了一切爆米花电影最受欢迎的优点,并将其逐一朝着尽可能显著的目标上放大,不仅创新刻意回避已经得到充分认同和肯定的优势,同时又对上一部《变形金刚》电影有些凌乱、画面抖动过多影响观感等诸多诟病之处进行了改善。这种扬长避短的创作思路,最终保证其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在整体品质上比成名的前作更出色的续集精品,为系列商业片的成功树立了一个新的典范。

4 顶尖制作团队

《变形金刚》系列真人版电影由梦工场和派拉蒙两大好莱坞公司共同制作,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任制片,迈克尔・贝担任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名单》《大白鲨》《E.T.》《侏罗纪公园》以及《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无论在票房还是口碑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曾经三次荣获奥斯卡奖,并且是有史以来电影总票房最高的导演,他的电影已经创造了接近80亿美元的国际总票房。5动作场景与视听特效。

影片没有大牌明星加盟,变形金刚是片中真正的明星。如何在画面上呈现变形金刚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导演聘请了三家特效公司,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还有Digital Domain和Asylum,共同制作《变形金刚2》里的特效镜头,并将影片投资的85%都作为特效制作的酬劳。由这笔资金成功缔造了电影特效里可称之为里程碑式的视觉特效,至此为止从来没有一部电影的特效有《变形金刚2》这么多过。

该片有三段重头动作场景:上海之战、森林之战和沙漠战斗。尤其是最后那场近半个小时的大决战,分战场与整体战场紧密结合,硕大的机器人与渺小的人类共同出镜。军队、金刚等多方线索交织,看下来既不觉得零乱,也没有视觉疲劳。爆破场面震撼人心,超越了第一部的视觉效果。动作场景之密集,以及战斗场面呈现的真实感,不是一般动作电影所能比拟的。

5 幽默元素调节气氛

为避免单纯的动作打斗而引起影迷的暴力审美疲劳,影片由始至终让笑料支撑着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精彩的搞笑段落包括大黄蜂喷泪,山姆的大学之旅,大黄蜂捉弄第三者爱丽丝,梅根捕捉小霸天虎转轮,双胞胎汽车人拌嘴等。诙谐小插曲,都能让人在感受紧张刺激的同时,时不时也让情绪获得调剂与放松,享受到有张有弛的节奏韵味。

6 植入式广告与影片宣传

《变形金刚2》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尤其是在植入式营销方面。迈克尔・贝本身是拍摄商业广告出身,因此,对于影视作品如何投合消费者(包括产品消费者和电影消费者)的审美取向,并引发他们的购买行为具有极强的敏感性。该片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名车秀,是孩之宝的玩具总动员,也是诺基亚、eBay、苹果电脑等顶尖品牌的展示平台。更重要的是,随着影片的上映,各广告商借机推出的相关广告片为制作方的电影营销也省下不少费用。

三、动漫改编的真人电影

1 画而优则影

无论多么精彩,动画或漫画作品多为平面,缺乏立体感和逼真感。电影的视昕特效可以塑造出比动漫更惊人的娱乐效果。漫画所提供的原创造型和故事梗概,加上电影创造的影音震撼,给改编自动漫画作品的真人电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好莱坞的漫画电影追求的是视觉上的逼真性和刺激性。电影把漫画中静态的画面变成了逼真的活动影像,把需要借助观众想象力的场面和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特效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增强视听效果的刺激成为可能。如今,以《变形金刚2》为代表的畅销动漫改编的真人电影,颠覆过去爆米花的无脑形象,开始向深度发展,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获得巨大成功。

2 动漫电影的成功

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把漫画系列《超人》搬上大银幕起,《超人》至今共拍了7部。《蝙蝠侠》至今共拍了6部。《蜘蛛侠》的电影版也已经有3部。《变形金刚》第一部在美国上映一周便收回1.45亿美元的投资成本。在中国上映前5天全国票房过亿,超过《泰坦尼克》,全球票房达7亿美元。《变形金刚2》正以更为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影院。此外,《绿巨人》《x战警》《钢铁侠》《神奇四侠》和《幽灵骑士》等卖座大片也都是根据动漫改编的真人电影。动漫电影已经成为好莱坞以至世界电影产业新的赚钱机器。

3 准确定位消费主体

现今的文化主体,已经悄然变成了70后和80后的新生代。他们在成为社会财富创造中坚力量的同时。无形中推演着时代为他们留下的童年烙印。好莱坞的盈利模式不是创造更经典的作品,而是创造更迎合消费主体口味的影片。利用在新生代消费主体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经典动漫作品打造真人电影,不仅具有良好的观众基础,还可以省下不少宣传费用,投资更有回报保障。

四、《变形金刚2》对中国电影业的启示

《变形金刚》系列体现了好莱坞制作的动画片与电影之间的有效整合,它一般以动画片为先导,创造出某种具有丰富想象力、生命力的形象,等它具有了深厚的受众基础后再拍成真人电影。这种模式有利于利用动画片这种富于想象力的形式进行影片的前期实验和探索,汲取灵感,获得素材,又能获得稳定的受众基础,降低宣传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在赞叹《变形金刚》系列大获成功的同时,中国电影人也应该深入探究其成功背后的秘诀,为今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 中国动漫改编真人电影

中国的漫画改编电影在1949年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制作《三毛流浪记》的那一刻起写下了第一笔。1993年,张建亚导演的《三毛从军记》再次把张乐平创作的漫画搬上银幕。本世纪初,我国港台地区掀起了动漫改编电影热潮,先后出现了《中华英雄》《风云雄霸天下》《古惑仔》《老夫子》《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头文字D》等作品。然而,近年来动漫电影的创作在拥有众多观众的大陆地区却处于停滞状态。

2 动漫题材的挖掘和探索

美式漫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们作为平面漫画发行时,本身就有着强烈的电影感,无论是剧情还是画风,再现性都相当高。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在这些电影产业机制相对完善的工业环境中。漫画的艺术和产业基础都相对雄厚,漫画电影也就取得了更为快捷的成功。与之相比,中国内地的动漫则相对夸张,要么主角多为拟人化的动物,如《黑猫警长》《九色鹿》《老狼请客》等;要么取材于神话,脱离现实生活。如《哪吒闹海》《天书奇谭》《葫芦兄弟》等。改编真人电影难度较大,或对年轻观众缺乏吸引力。

3 动漫电影的商业运作

如何整合动漫电影产业链上的各方面资源。从而使动漫改编的真人电影取得成功,是中国电影业目前应当关注的焦点之一。《变形金刚2》不是原创电影,由于这个题材已经形成了广泛的话题性,因此它作为一部改编电影,本身已经具备了巨大的消费潜力。《变形金刚2》植入广告数量众多,大部分都能极其巧妙地融合于电影情节中,植入类型。从对白植入到形象植入再到场景植入,为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提供了成功范本。除了电影预告片外,制片方还将部分镜头素材、角色造型提供给广告赞助商,借助广告商的广告进行宣传,与广告赞助商实现共赢。另外,与电影同步推出的还有变形金刚玩具、服装、小说、写真集等系列衍生产品,同样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

动漫电影范文4

简介:国立爱丽丝研究机关学园本部不同于一般学园,只招收具备特殊能力的学生,这种能力被称之为“爱丽丝”。因为好友今井萤转学从乡间来到了城里的爱丽丝学园,无论如何也不想和萤分开的佐仓蜜柑,因此离家出走,跟随萤来到了学园。

2、《樱兰高校男公关部》;

简介:打破了号称价值高达800万日元的名贵花瓶,倒霉女孩藤冈治绯,被迫加入由须王环,凤镜夜,常陆院光,常陆院馨,埴之冢光邦,铦之冢崇,这六名系出名门的美男子组成的男公关部,每日她与前辈们精心修饰打扮,巧妙周旋在私立樱兰学院那群高贵华丽的大小姐中间。

3、《恶魔奶爸》;

动漫电影范文5

Oricon, famous for its Japanese record sales charts, recently held a survey[调查] to discover which 20 manga fans would most like to see adapted[改编] into a feature film.

The results were announced in the March 17th edition of weekly entertainment magazine Oricon Style, and the survey itself is based on an Oricon Monitor Research Internet survey of 1,000 respondents[回答者]. The survey sample included junior high, high school, vocational school[职业学校] and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men and women in their twenties, thirties, and forties.

Number one on the list was Takehiko Inoue's basketball classic SLAM DUNK. Other popular series included Detective Conan, Ouran High School Host Club, Urusei Yatsura, and Doraemon.

以日本唱片销量排行榜而闻名遐迩的Oricon公司最近进行了一次调研,调查动漫迷们最希望哪20部漫画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调查的结果在3月17日版的娱乐周刊杂志《Oricon Style》中公布,调查的资料来源是Oricon Monitor Research Internet的一千名受访者。调查的对象包括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和大学的学生,年龄层从20岁到40岁。

名列榜首的是井上雄彦的篮球经典作品《灌篮高手》。其它著名系列作品包括《名侦探柯南》、《樱兰高校部》、《福星小子》和《哆啦A梦》。

Minami Takayama: More Than Just a Top Seiyuu

高山南:不满足于顶级声优

Minami Takayama is a seiyuu, or voice actor, and a popular singer in Japan. She was born zumi Arai?on May 5, 1964. She has an amazing ability to portray[饰演] a wide range[范围] of personalities, whether male or female, and has now established herself as one of the top seiyuu in Japan. Her most acclaimed[受称赞的] roles include Tendo Nabiki in Ranma 1/2, Kiki in Kiki's Delivery Service and Conan in Detective Conan.

Not satisfied with being confined to the role of seiyuu (though she has proven she is among the very best in that field), Takayama Minami's vocal[声音的] talents are put to better use in all manner of entertainment media. Her unmitigated[未缓和的] success transcends[超越] anime, and she has become an icon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Whatever she decides to do, you can bet millions will be listening.

动漫电影范文6

[关键词] 宫崎骏;动漫电影;音乐赏析

一、1984年――《风之谷》

相信不少动漫影迷都很喜欢《风之谷》(以下简称《风》),那是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开山之作,女主角的人气指数一直是全日本之最。电影剧本源自原作漫画的前三分之一,在《风》中,人与人、人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成为全剧的主要元素,女主人公娜乌茜卡在这些关系中周旋、斗争,演绎出一个深入人心的勇敢、细心和坚韧不拔的女英雄形象。宫崎骏丰富的想象力构造出一个与现实环境完全不同的世界:遍地的黄沙,古怪的植物、昆虫,还有代替马使用的鸵鸟,水上飞机、飞艇,等等,完全是一幅世界末日后的“真实”景象。

这是久石让与宫崎骏合作的开端,在听过久石让创作的“风之谷”的印象音乐后,宫崎骏被深深打动了,认为他的音乐是自己最想得到的那种“充满童心,却又能够阐释哲理”的灵性创作,是具备与神话故事同等魅力的精品。在影片获得成功之后,《风》的原声CD合辑也曾风靡一时,成为不少音乐爱好者的首选。片中的娜乌茜卡是天使一般的勇者,是希望的代表及化身,善于“用心捕捉心灵的歌声”,在人类与虫族之间架起“心”的桥梁。也许久石让是与娜乌茜卡一样具有神奇魔力的人,他可以“用心捕捉心灵的音乐”,在人与人之间架起“心”的桥梁,这不仅是宫崎骏的理想化造梦,同样也是久石让的音乐真谛。

《风》的轰动推出,宫崎骏的名声自此如日中天,而久石让的音乐,则赋予了宫崎骏电影以另一种灵魂,集想象力与灵性于一体,使两者在同一个框架里拓展了各自不同的创作风骨。影片中的两首歌曲「风の谷のナウシカ与「风の妖精,是二十多年来一直流传并广受青年人喜爱的音乐佳作,很好地表达了对女主角的精神的赞扬和对环保的向往。那是著名音乐人细野晴臣、c田光雄、白井良明几人的创作与编排。久石让所创作的音乐,是包括「Lの徽h「Bの人在内的八首曲目,也有着原声版、交响版、和声版等诸多版本,多年来被搬上音乐舞台,经久不衰,既是久石让在宫氏动漫配乐的开山作品,也是动漫音乐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新之作。

二、1986年――《天空之城》

这是一则末世的寓言,却被宫崎骏以一缕童心包装成孩童的梦。开场中纯洁的少女从天而降,自云端俯视着日渐发达却也日渐腐朽的尘世间。仿佛那是值得人们去向往一生的自由空气,只能在那凡人无可企及的天空。久石让所创作的组曲,让人在心旷神怡中做着飞一样的视听体验。主题曲在纯净而愉悦的童谣曲风中,意外揉入了一点悲天悯人的味道,让人有了淡淡的哀伤感。那音乐虽然是听者的童真,却已如云端之上那般遥远,让人无法触摸。在音乐创作中,久石让与宫崎骏达到了高度的契合,均以小格局见大情怀的方式以不同的手段阐述着同一个寓言。简单的音符中,流露着对逝去时光的祭奠与对爱的呼唤,那是一种让你于静默中逐渐忘我的情感。

主题歌《伴随着你》以及该歌曲的合唱版《空降的少女》,是流传最广的,在很多国家与地区都被演绎成不同的童声版本。有些如田野间传来的童谣,有些则如教堂里轻灵的圣歌,相同的曲调,却给人以各不相同的心灵体验。你会惊诧这么简单的曲风、这么素淡的声调,怎会有如此震撼人心的穿透力。

主题音乐的交响音乐版,更是如幻想诗一样的杰作。小提琴略带忧郁的调子,给人一个惆怅万千的引子,像是少女在云端的企盼,在告别着自己最美好的时光与记忆。小提琴缓缓进入心跳的节奏,就像遇到了让你心跳的事情或者人物,愉悦而欢快,慢慢让人忘记伤痛。简单的旋律,多元的演绎,直到钢琴的加入,突然升华出一种催人落泪的煽情,旋律一再重复,渐渐有力,就像是一个跌倒的理想又被重新拾起一样,重新让人感受到自信的深呼吸。另外,主题音乐还有着陶笛版与八音盒版,各自阐述着宫崎骏动漫人物希达和小杰不同境遇间的不同心境。与主题音乐的蓬勃和大气不一样的是,这两组简单到极致的演奏倒是真像是映现了孩子的梦想,一半愉悦,一半哀愁,返璞归真。

三、1988年――《龙猫》

《龙猫》是宫崎骏在STUDIO GHIBLI的第三部电影。这个故事来自他家乡的一个传说,都说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它们就像人们的邻居一样,在大家的身边嬉戏、玩耍,只有拥有最纯真无邪心灵的小孩才可以捕捉到他们的形迹。年少的宫崎骏也曾认真地在小径上等待,在草丛间寻找,却总是一无所获。为此,他创作了这个带有点遗憾与惆怅的幻想精品。

久石让在《龙猫》的音乐创作中,不仅使作品拥有了与电影一样的想象深度,更让其延伸到超越电影本身的幻想空间里,给人以无限遐想。他不仅揉入了自己儿时在家乡长野学到的小调,也改编了乡下祭祀节日里向神祈福的歌谣。主题歌DO RO旋律简洁而轻快,节奏鲜明而跳跃,是个孩子气十足的歌曲,至今仍在亚洲各地保持着较高的流行指数。而插曲《风之甬道》却是有着日本乡间祈福歌谣风格的作品。音乐以鼓声与木琴的叮咚声为基点,再配以童声情绪饱满的哼唱,令故事中那可爱又神奇的精灵邻居一时间栩栩如生。

配乐Totoro ga ita是《风之甬道》的轻音乐版。与歌曲相得益彰,这组配乐的风格也以神圣而纯洁的感觉为主题,在童真气十足的音乐中表现出了一种严谨、严肃的属性。这组音乐有很多种版本,诸如原声版、映象版、交响版,等等。影片的配乐有八首之多,虽说风格各不相同,却都被改编成了交响乐的精品。在名为《交响乐故事――龙猫》的纪念专辑中,这组音乐的特点被发扬到了极致,是由久石让指挥新日本交响乐团演奏的重新编排过的龙猫音乐。交响的力量赋予了组曲以格外的神圣感与厚重感,钢琴和大提琴的联袂,给予人们以穿越岁月时光的感受。

四、1989年――《魔女宅急便》

1989年,宫崎骏延续着自己的飞行梦想创作并推出了动漫经典作品《魔女宅急便》。片中那位时常骑着扫帚出行的小魔女琪琪,是很多孩子的梦想,更勾起了很多成人的少年回忆。对于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而言,那飞在天上的小魔女就是那时人们心目中的哈利波特,带给人们无数的纯真梦想,多年都不曾让人忘却。宫崎骏对飞行有着浓厚的偏爱,从《风之谷》画“御风使”开始,直到《天空之城》《龙猫》《哈尔的移动城堡》,飞行的画面与天空的自由想象就一直在他的作品里延续。《魔女宅急便》也无例外地发扬着这种如诗一般的幻想,在小魔女的飞行经验中完美地体验那自由的快慰。

琪琪在骑着扫帚以送快递的形式为人们带来便利的时候,却不小心在挫折当中迷失了自己。人情的冷淡以及温暖的缺失居然令她为此忧郁生病,乃至于丧失了飞行的魔力。作品就是在阐释伤心的小魔女回归到天空的故事,让一个孩子在人情世故前重新找回希望与自信。与其说那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还不如说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人生蜕变历程。它让现实世界的人们去为自己的冷漠与冰冷去反省,更给成人世界的势利心态以极强的嘲讽。

久石让在片中的配乐很清淡,但这种清淡的风格却流露出一种漂泊在外的思乡情结,甚至有着一点点对现实遭遇的无奈以及自我独白式的个人化忧郁。不过这种淡淡的哀愁之气在片子的主题歌那轻快的节奏下变得模糊,总算是寻回了一些童心未泯的稚气。主题歌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一度很流行,是由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以童声演唱的,范晓萱在90年代也曾翻唱过,甚至还复制了小魔女琪琪的可爱造型。不过这首朗朗上口的主题歌创作者是荒井由g。

五、2000年――《千与千寻》

1999年底,宫崎骏主导制作了动漫巨作《千与千寻》。音乐仍旧由久石让创作。在《千与千寻》里,自然的矛盾与人类的迷失成为被反复诉诸的议题。主人公千寻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辗转里,见证着身边的一幕幕失落的影像。以单纯的眼光看,影片是关于千寻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神奇经验,但事实上,却是一则关于整个人类的精神寓言。人类在追寻生存出路的时候,却都无不意外地迷失在歧途,要寻找真正的自我,只能寄希望于千寻那样纯洁而无邪的童心上。

久石让在《千与千寻》的音乐创作中,淡却了早前的轻佻,而是渐渐压缓了节奏,以最简单的音符、最繁复多变的弦乐篇章去诠释小女孩千寻的情感世界。钢琴往往以独白的形式独立于交响空间里,给人以一种取自于复杂世界里最孤独的心灵感受。虽是细腻的抒情,但琴键之音却已没有了宫氏动画中的童趣色彩,反而是哀气十足。如其中的一章One summer day,曲调上原本是追随着《天空之城》做点题式的独白,但却在一派古典气息里被编配得越发具有成人味道,让人在冥想中逐渐催生了年华老去的失落意境。久石让的音乐创作似乎也像千寻一样,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成长,逐渐开始变得老气横秋。《千与千寻》的音乐与画面,其实就像是完整的人生一样,一点一点地寻回我们曾经失落的东西。久石让的音乐永远是充满关怀的,就像是心脏被刺痛的那一刹那,突然抚慰过来的一只手掌,很温暖,很人性。

相比《天空之城》和《龙猫》,《千与千寻》的音乐元素更为丰富,表现手法也更为老练,显示了久石让扎实精致的一贯风格,再次展现了久石让以简单琴音捕捉复杂情感的独到功力,优雅而美丽的琴音里不时随着剧情坠入调皮、可爱、踌躇、感伤的思路,并随时与掌握奇异冒险历程的管弦乐交互融合。与以前更不同的是,《千与千寻》对古典音乐的追随显得特别鲜明了一些,很多章节已经成为音乐舞台上被反复改编演绎的新宠。而本片最流行的是传统日本民谣风格的主题歌《与你同在》,这是木村弓所创作并亲自演唱的,而不是久石让的手笔,难怪其曲风与影片的大多配乐风格有那么明显的出入。不过熟悉古典音乐的朋友应该不会对《与你同在》的曲调陌生。歌曲的和声部分,明显是取自于帕赫贝尔的《卡农》,除了拍子上有点变化之外,基本相同。在《千与千寻》所出品的电影原声中,特别收录了这个主题歌,后来还特别制作了交响音乐版。人们都说,这个曲子虽然与久石让无关,却有着与久石让一样的情怀,当然也有着帕赫贝尔那不可磨灭的古典身影。

[参考文献]

[1] 刘小林,钱博弘.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 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