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的诗词佳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秋赏月的诗词佳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秋赏月的诗词佳句

中秋赏月的诗词佳句范文1

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家长、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袋:月亮、儿童画、已剪好的黄色月亮(圆形或月牙形)足量

2视频:《月亮做衣裳》

3足量的月饼

【活动过程】

1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8月15是中秋节

2欣赏故事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讨论:月亮有没有穿上好看的衣裳?为什么?师幼互动交流,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3谈话品尝

A中秋节我们吃什么?

B教师出示月亮图片,师幼一起赏月。(引导幼儿说一说月亮里都住着谁?)

C朗诵华文早读儿歌《看月亮》

D吃月饼

【亲子时间】

“月亮的故事”放飞梦想活动:以“月亮”为主题,幼儿与父母自由创作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二在这一天很多企业公司举办中秋活动是个很不错的策划。既宣传了企业公司文化,同时也是对企业公司一个美好未来的既定,更加坚定员工的信念,大大提高员工的归宿感。

一、活动背景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作为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在这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抬头望着一年中最亮的月亮,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中秋丰收节,同时也是一个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节日。

二、活动目的

借着节日活跃公司气氛,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实现公司与员工间的互动,密切内部的人际关系,活跃身心,使员工能以更蓬勃的朝气,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更融洽的关系投身工作。巩固企业文化氛围。

三、活动主题

“同喜同贺中秋佳节,同欢同乐精彩华联”

四、活动时间

今年的中秋节为_月__日

五、活动地点

_____区

六、活动人员

公司全体员工

七、相关准备

由人事部预先联系好前期准备事宜,做好活动安排;相机;(可以上传到群空间里面)。准备好员工通讯录,确保在活动中与每位员工联系。

八、活动安排

1、吃饭:A、__区直港大道34附5号“____”人均¥32元;

B、___区__大道上___“____”人均¥49元。

2、唱歌:地址:___西郊路19号欢乐迪KTV。

3、互动游戏(可定为饭桌上的游戏)。

果园,菜园,动物园

九、活动经费

餐饭预算标准:控制在4000元以内。

娱乐预算标准:豪包消费控制在800元内。

总统包消费控制在1500元内。

十、活动准备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三随着中秋节的到了,我_小学特制定了小学中秋节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主题

月儿圆圆话中秋。

三、活动时间

_月_日。

四、活动内容

1、“中秋月圆知多少”十分钟队会

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知识、图片等,通过十分钟队会,在交流、讨论、展示中走近中秋文化。

2、赏月品月话月饼

中秋月圆夜,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品月饼,三代人从品种、味道、价格、包装等方面话一话、比一比各自童年的月饼。

3、小小歌谣传情意(一年级)

利用音乐课学唱歌谣《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学生怀念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为我们祖国,为我们大家,为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4、佳节感恩送祝福(二年级)

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5、追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三年级)

收集中秋由来的传说,组织开展最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

6、情满中秋诗词吟诵比赛(四年级)

通过诗词吟诵,让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懂得感恩的思想,营造诗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要求:内容不拘,自己作品、唐诗宋词、中外诗歌、儿歌童谣等皆可,形式力求新颖,每班不少于10人参加,时间不少于2分钟。

7、同享中秋明月,共建绿色家园(五年级)

月饼盒的过度包装浪费了宝贵的木材、纸张和金属材料,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善用资源,倡议队员们巧用月饼盒,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并可用来布置教室。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四一、实施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策划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中秋节活动方案

(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二)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1.情境导入

2.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3.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4.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三)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5.关于中秋的诗词。

6.关于中秋的食品。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主题展示活动策划,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五一、活动指导思想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我们开展此次班会,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从中国传统佳节中秋中体会中国结——福禄寿喜财安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情结,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月到中秋分外圆。

2、活动对象:全班学生。

3、活动时间:班会课。

4、活动形式:观看资料片、知识竞赛、歌曲竞猜。

5、活动准备:

(1)挑选两名主持人主持活动并注意记分和计时。

(2)收集相关的中秋灯谜和歌曲。

(3)全班分成四组,选出答题代表,组长做好组员沟通工作,准备组内节目表演以备惩罚之用。

(4)竞猜规则宣读。

(5)准备书签。

四、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主持人开场白。(2分钟)

主持人男女:各位老师、同学,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月到中秋分外圆”的主题班会。

女:提起中秋,大家会想到什么吗?像中秋的诗歌,古人关于咏月畅怀的诗歌何其之多呀。

男:那就让我们来考考大家。举头望明月。

同学们:低头思故乡。

女:海上升明月。

同学们:天涯共此时。

男: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茶是故乡浓。

男:看来大家对于中秋佳句都了解得较深啦。那么,中秋节的来源不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女:这个我知道,是跟“唐明皇梦游月宫”有关的。

男:没错,这个故事自古以来就广为人们传颂,请大家欣赏短片《中秋节》。

第二阶段:女主持人放短片。(5分钟)

第三阶段:竞猜。(15分钟)

必答题:猜灯谜,每组两道,由代表抽题。

抢答题:月亮与歌曲联姻共八首歌曲。

中秋赏月的诗词佳句范文2

社区关于中秋节活动策划书范文一一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吃团圆饭,品月饼,赏明月,到处洋溢欢乐喜庆气氛。今年中秋正好的十一黄金周,也是举办活动的黄金时机。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业主集聚的情形,不仅体现出小区大家庭般的和谐氛围,进一步提升物业公司形象。

二 活动筹备

(一)活动主题

中秋佳节,团圆新居——“新居”二字也可由开盘小区的名称替代

(二)活动目的

1、 以“中秋”这个众所周知的传统节日为由头,让业主每逢中秋便会回忆起这次中秋活动的欢乐景象,印象良好。

2、通过这次文娱活动,增进物业与业主之间的和谐沟通与合作,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保持了两者之间友好和谐的关系。

3、提升小区物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树立良好形象。

(三)活动形式

以“中秋”为主题的文娱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四)活动对象

入住小区的业主

中秋节活动专用节目

(五)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3日晚(由贵公司自行决定)

(六)活动地点

可选择小区里宽阔的场地

三 前期准备

(一)前期造势

1、交房时主动向业主提起此项活动,并热情邀请业主的参加。

2、海报形式的宣传

3、宣传单形式(选用)

(二)活动的前期准备

1、活动前10天,宣传动员会,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娱乐节目、活动流程发到每名员工手中,这样让员工知道自己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明确告诉业主有什么亮点及娱乐项目,吸引业主的积极参与。

2、通过预热把台词及文艺节目进行实战演练,并总结问题再熟练、自然地运用。针对不同的工作设置专职主持人和会务人员负责。

3、活动现场的彩排及音响调试及布置

4、安排专任布置场地

5、活动前一天晚上,召开活动动员会,总结宣传活动,明确活动现在的分工及出现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

6、活动当中用到的礼品要在活动前3天到位,不要到活动开始那天,出现礼品不足或者不到位的问题。

7、寻找小区中有艺术特长的儿童,并进行邀请。

8、了解业主中是否有新婚夫妇,进行邀请,并可事先跟他们说好活动规则和安排。

(三) 企划准备

1、现场布置所需物品:横幅、气球等营造节日气氛

2、制作礼包,准备礼品

3、画出活动现场平面布置图,事先演练

四 活动设计

1、赏月,分发月饼,同时用心体会中秋主题意义,如有可能建议业主给家里的父母或者亲人打电话,捎去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2、简单介绍关于中秋的来历、意义等相关信息,可以让业主们说出以前或者最难忘的一次过中秋的情形,与大家一起分享幸福和乐趣。

3、互动游戏:

(1)吟对与中秋有关的诗句。谁吟对的多,就赠送精美小礼品

(2)吟唱歌曲,歌曲里带“月”字,谁唱得好唱得多,赠送小礼品。

4、中秋“最棒家庭”竞赛

可以进行拉唱节目,即歌唱带“月”字的歌曲(或吟对与月有关的诗句或成语),邀请几户业主进行对抗,以所唱歌曲的多为胜,赠送礼品,其他参加的家庭也赠送小礼品。每组家庭只需赠送一份礼品。

5、最好安排小区中儿童的才艺表演,儿童表演一般都是观众愿意看到的节目。

6、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因此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妇女会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公司可以借鉴这个传说,邀请新婚不久的夫妻上台,恭祝早生贵子。

五 中期操作

1 现场布置:提前将现场根据预选描绘的现场平面图加以包装布置,安装调试仪器,音响、活动时间等必须逐一落实。

2、统一着装,员工提前到场,鼓舞士气,热身,调整到最好的精神状态;需要协调和强调的工作,严格按操作标准及分工进行。

3、保证礼品的到位

4、活动进行中,指挥人员根据活动中暴露的问题及时规范和调整各环节的操作,提高活动质量。

六 后续活动

1、可以考虑编写新闻报道,利用新闻媒体提高公司的形象。

2、公司领导对活动进行总结,发表简短的说话。

社区关于中秋节活动策划书范文二一、实施背景:

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学校中秋节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三、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四、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

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5、关于中秋的诗词。

6、关于中秋的食品

社区关于中秋节活动策划书范文三为了迎接20xx年中秋节的到来,丰富小区业主的业余生活,为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充分放松,享受节日的快乐。矢志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健康和谐的社区风尚,既要管物,更要管人。一、目标:

1、为了迎接20xx年中秋节的到来,丰富小区业主的业余生活,为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充分放松,享受节日的快乐。

2、矢志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健康和谐的社区风尚,既要管物,更要管人。

3、寓教于示地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培养住户的自律,发挥群体效能,共同创造亲切和睦的空间。

4、循序渐进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有利地促进管理处较好的管理与服务,塑造小区品牌形象,加深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二、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夹弹子:

1、在30秒钟的时间内用游戏指定的筷子从杯中夹出弹子放进酒瓶内,数量越多

越好;

2、在夹弹子过程中不得用另一只手辅助或用其他外力及物品进行辅助,否则成绩无效;

若在夹出弹子以后弹子掉在地上了,此次成绩无效,选手可以继续夹下一颗弹子;

3、分值:在规定时间(30秒)内夹出15颗以上弹子的为获胜者,将得礼品一份。

(二)、扔飞镖

1、在1分钟的时间内,站在3米线外用飞镖向镖靶准心投郑,环数越高越好;

2、选手在投郑飞镖时脱靶或未按规定的距离、时间进行投郑的,此次成绩无效;

3、分值:在规定距离、时间内得到35环以上者获胜,得礼品一份。

(三)、猜灯谜

1、将猜中的灯谜撕下,根据灯谜编号到领奖处进行核实灯谜答案,答案正确后领取相应的礼品。

(四)、飞镖射气球:

1、本活动共分为男子组、女子组、少儿组三组进行。

2、男子组选手距离泡沫板3米,女子组选手距离泡沫板2.5米,少儿组选手距离泡沫板2米。

3、每人可以掷飞镖5次,飞镖击破气球后根据气球里的纸条内容回答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答对者获礼品一份。

(五)、套圈:

1、物品摆放在圈定地面上。

2、距离最近物品2米远(小孩1米远)抛圈。每人限抛3次。

三、以上活动的比赛成绩必须由此次活动的裁判进行签定,否则无效,每户家庭最多可派出2名代表参加2个不同的活动,并凭管理处统一发放的"中秋成绩卡"参加,根据签定的成绩至物业客服台前领取奖品。

社区庆中秋节活动方案范文四:

一、《爷爷为我打月饼》音乐引入,幼儿唱歌。

二、主持人开场白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小朋友:

大家晚上好!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三、主持人介绍中秋节

小朋友你们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对的,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那你们知道中秋节还叫什么节吗?(团圆节、丰收节)八月十五这一 天,月亮最圆最美,月色最皎洁,人们看到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过节吃的月饼也做成圆形的,象月亮一样,秋天是收获的季 节,粮食丰收,水果丰收,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在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上,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 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四、歌曲《让爱驻我家》

在这团圆的时刻,每个家中都弥漫着爱的芬芳,让爱永留在我们的心里,让爱永驻我们的家中,请欣赏犀利哥一家带来的歌曲《让爱驻我家》。

五、游戏《齐心协力吃果果》

中秋赏月的诗词佳句范文3

教授一首诗,首先要明白何为诗。人心灵深处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悲欢得失等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便需要通过一种方式宣泄和释放,当这种宣泄的情感以意境的方式呈现在作者的脑海中,再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诉诸笔墨,便形成了诗歌。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诗歌就是心灵的产物,诗歌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内至外、从抽象到具象、由意识向物质的过程。因此,教授一首诗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作者的心灵,去游走作者当年彼情彼景的过程。下面笔者将结合前人的理论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诗歌的教学模式。

一、感知全诗

语言文字是诗歌的物质外壳,是诗歌欣赏者唯一可以现实地接触的东西,也是读者进入诗人心灵的门户。感知全诗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了解作者及该诗的写作背景,这是欣赏者融己入境、产生共振的前提;另一方面则是疏通全诗的字面意义,即将语言文字信息跟具体的人、物、景、事、情、意等准确联系起来,这是合理地呈现意象、再造意境的基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作者因为与当权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到密州后,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与胞弟苏辙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本词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把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他很想乘风去月宫看看,又怕那里太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来就住在月宫里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矛盾思想。“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文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出神入化。下片则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主要抒发了作者的情怀。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没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二、品味意境

清王国维说:“文学之事,

足以撼己,外足以感人,意境二者而已。”“意”指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的景物、生活。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使读者沉浸于、创造于其中的一个想象世界,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情感与理智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有不少正是蕴含美妙意境的语言珍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体悟诗词中所营造的意境呢?

在感知全诗的基础上,诗歌中的那些语言文字信息才会转换成一个个鲜明感性的意象。诗词的意境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来的,所以在品味诗词的意境时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朱光潜谓:“意象是意志的外射或对象化”(《诗论》),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词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寄寓了作者的情思,说到底,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的情趣化、个性化。诗词教学只有感知意象,才能把握诗词的内容、领会诗词的主旨、进入诗词的意境。一首诗可以有诸多意象,而一般只有一个意境。

品味意境要通过对意象的建构,这至少要经过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意象词语的构筑,就是说,诗歌可以通过某些词语来确定意象之间的时空顺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给读者所营造的是“琼楼玉宇”的仙境,展现的是洒遍人间的美好月色。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张九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的美好祝愿。

第二层面是经验的构筑,即欣赏者依托自己的经验、阅历和知识来设想或推断意象之间的时空结构,没有欣赏者经验和想象的参与,诗的意境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欣赏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再造意境的过程。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插上了翅膀,在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第三层面是画面的构筑,即诗歌依靠诗句固有的节奏和旋律将零散的意象整合成意境。例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夜深月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下,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自然,天上、人间来回驰骋。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

三、体悟情感

意象是诗歌作为一种文体的典型标志,是创造性直觉的途径。即使可以直白表达的情思,诗人也往往寄寓于意象。比如,写思怀诗,诗人一般不这样说:“相思情绵绵!”而会如是表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直接说出其意思,读者可结合前后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情感经验,领悟其意义,这才是古诗词内在的真本色。根据这一特点,笔者认为除了引导学生关注“可以看到的意象”之外,还应鼓励学生试着发现那些“不在场的意象”,即用想象补充完善作者笔下的意境。

体悟情感,即感受心灵。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诗歌艺术中出现的景并不是自然形态下的景,而是在特定情感的支配下经提炼取舍所创造的景,它无不浸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而自然界中的山水花草只不过是表

达个人情感的依托物。品味意境并不是诗歌欣赏的最高阶段,因为意境终究是心灵之影像。语文教材,尤其是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写情来刻画人物的。人的情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完善的推动力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欣赏者体验到诗人的复杂情怀:除了他的外放孤独、仕途进退的困惑心态,更有对兄弟手足分离的怀念,还有大众的关怀。“艺术的情感性常常是艺术生命之所在”,“笔锋常带感情”,是文章感动读者的根本原因。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关乎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这首诗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上片“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的深自徘徊困惑心态。李泽厚在阐述苏轼诗文的美学观时说“苏轼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苏轼一生并未隐退”、“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隐退’‘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美的历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把见于《酉阳杂俎》诸书的月的神话传说中“广寒清虚之府”具象化,这里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也潜藏着作者对封建秩序的些微怀疑情绪,貌似“出世”的内容思想,实则是“入世”思想的反拨形式。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一韵一意,一意一转,淋漓挥洒,无往不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评云:“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无眠。以下愈转愈深,自成妙谛。”“照无眠”者,当兼月照不睡之人与月照愁人使不能入睡这两层意思。“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实质上是本抱怀人心是,借见月而表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又转出一意,从“别时圆”生发而来。知人之离合与月之圆缺,是古来已有之事。因此,便不应对圆月而感暌离,生无谓的怅恨。由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这三句词意转折较大,而意脉仍承上文。亲人间的欢聚既然不能强求,当此中秋月圆之际,唯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片词意三转,愈转愈深。不特意深,情更深,“但愿”二字,感人肺腑。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笔者看,此句“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都可以互相参看。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总之,诗歌教学是一项有规律可循、有模式可依、有方法可用的双边活动。“感知全诗——品味意境——体悟情感”的教学模式起于诗歌的形成过程,符合诗歌的认知规律和鉴赏原则,但它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汝昌,唐圭璋等撰写.唐宋词鉴赏辞典[c].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中秋赏月的诗词佳句范文4

关键词:唐 宋词 英译文 赏析

Abstract: Tunes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are entitled the paramount treasure of ancient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refore it’s a must for one to grasp the profound and everlasting charm behind the lines for the purpose of tast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Tunes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English version, appreci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和颠峰之作,它们或绚丽多姿、或委婉凄清、或想像奇特、或现实写真,都从各个层面反映了当时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各面。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对它们有一定的熟悉程度。为了让更多的国际友人接触、认识中国文化的精粹,近代以来一直有不少国内外学者从事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中文翻译工作,他们取得了一些成就,其中尤其以中译英工作最为普及。在这篇论文中,我就以中国古词(唐、宋词为主)的英文译本为主题,选择许渊冲先生和朱纯深先生的两种译文为讨论对象,来初步探讨一下唐、宋词的英文翻译。

(例一)

菩萨蛮 Tune “Buddhist Dancers”

李白 Li Bai

平林漠漠烟如织, Over far-flung wooded plain wreaths of smoke weave a screen,

寒山一带伤心碧。 Cold mountains stretch into a belt of sorrowful green.

暝色入高楼, The dusk invades the tower high,

有人楼上愁。 Where someone sighs a longing sigh.

玉阶空伫立, On marble steps she waits in vain,

宿鸟归飞急。 But to see birds fly back amain.

何处是归程, Where should she gaze to find her dear?

长亭更短亭。 She sees but stations far and near.

(摘自许渊冲《最爱唐宋词》第10页)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于黄昏时分独上高楼,看见暮色苍茫,鸟儿匆忙飞回家园,感伤自己归乡之路的漫长无望。借景抒情,是词人常见的表达方式。英文翻译留意到原文的尾韵,全文对仗工整,比较真实的翻译出原文的意思。可惜,却未能传神表达原文韵味,如原文最后两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可以说是原词的精华所在,而译文仅一笔带过。“亭”字的翻译更是有待商榷,似乎“pavilion”更佳。

(例二)

浪淘沙 Tune “Ripples Sifting Sand”

李煜 Li Yu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The curtain cannot keep out the patter or rain, Springtime is on the wane.

罗裘不耐五更寒。 In the deep of the night my quilt is not cold-proof,

梦里不知身是客, Forgetting I am under hospitable roof,

对影成三人。 With my shadow we’d make a party of three.

月既不解饮, The moon may not understand the rapture in wine,

影徒随我身。 The shadow follows as a shadow would.

暂伴月将影, But why bother? We’re still a good company of three.

行乐须及春。 Why not enjoy the moment while spring is here?

我歌月徘徊, I sing and the moon hovers to the song,

我舞影零乱。 I dance and my shadow dashes and frolics.

醒时同交欢, When sober we can share the fun and joy,

醉后各分散。 When drunk each heads for his own destiny.

永结无情游, Ah, let’s foster an everlasting friendship,

相期邈云汉。 Until we meet again, in the world of eternity.

(摘自朱纯深《古词新意》品赏本27页)

李白作为唐代“诗仙”,他的诗词造诣都炉火纯青,仙风傲骨,卓尔不群。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月下独饮时的感触与奇妙想象。同样是独自喝酒,有人写的非常幽怨、充满牢骚,或者感怀时事,忧国忧民;或者叹息自己宦海沉浮,郁郁不得志;又或者慨叹感情世界的诸多不顺。可是李白的词却显得非常大气:没有人陪自己饮酒,那么就邀请月亮一起喝;喝到兴致不错时,歌之舞之,尽情享乐;清醒时不忘相交一场,喝醉后各奔东西!这样的气魄,恐怕无任能及。英文译者很好的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在翻译时并不一味强调字句一一对应,而是在理解全文基础上适当调节语序或者结构,既保留了原文的意境,又兼顾了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理解习惯。例如:“独酌无相亲。”译为“Alone I drink, no one to share the evening.” 又如:“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译为“I sing and the moon hovers to the song, I dance and my shadow dashes and frolics.”再如:“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译为“Ah, let’s foster an everlasting friendship, Until we meet again, in the world of eternity.”适当的调整显得行文流畅、活泼灵动,很好的体现了原文的气度非凡,值得我们在翻译类似文体是借鉴。

(例五)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朱纯深《古词新意》译文

Mid-Autumn Festival --- To the Tune of Shuidiaogetou

How often can we have such a glorious moon?

Raising my goblet, I put forward the question to heaven.

Which year is it tonight, in your celestial palace?

I wish to ride the wind, and return there, if not deterred.

By the unbearable cold that must prevail at that precarious height.

Aloof there, one could dance, but with a lonely shadow;

So why not stay on this Earth?

Hovering round my chamber,

Sliding through my window,

A witness to my sleepless night.

You must bear no grudge,

But why should you turn so full every time when somebody is away?

This is, anyway, an eternal flaw:

An uncertain world under an inconstant moon.

Nonetheless, may all of us remain

Long in the world, and share the immortal moon

Though thousands of miles apart!

许渊冲《最爱唐宋词》译文

Tune “Prelude to the Melody of Water”

How long will the bright moon appear?

Wine-cup in hand, I ask the sky.

I do not know what time of year,

It would be tonight in the palace on high.

Riding the wind, there I would fly.

Yet I fear the crystal palace would be

Far too high and cold for me.

I rise and dance, with my shadow I play.

The moon goes round the mansion red,

Through gauze-draped windows soft to shed.

Her light upon the sleepless bed,

Against the man she should have no spite.

Why then is she oft full and bright when people part?

Men have sorrow and joy, they part or meet again;

The moon may be bright or dim, she may wax or wane.

There has been nothing perfect since the olden days.

So let us wish that man

Will live long as he can!

Though miles apart, we’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

最后,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结合朱纯深和许渊冲两种译文版本,对比二者的得失,探讨翻译时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这首词是北宋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全文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来类比现实中人们的悲欢离合。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之一就是中秋节,人们赏月的习俗由来已久,圆圆的满月往往寄托了人们种种团圆幸福美满的良好祝愿。可是现实往往十有八九并不如人所愿,于是作者退一步,祈祷分隔千里的亲人友人们,虽然不能在欢聚一起,但是却可以同样欣赏到美伦美奂的同样的月光!正是这样美好的祝愿、团圆的主题使这首词流传千古。那么在英文翻译中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再现呢?

朱先生的译文整体感觉流畅、一气呵成,即使跳脱开中文原文,单纯从散文角度赏析,也称得上是一偏佳作。许先生的译文也很好的把握了原文的背景,可是从文体结构上看,太拘泥于原文,稍显呆板。如标题“水调歌头”,硬是要一一对应翻译为“Prelude to the Melody of Water”。这点我们在翻译中也要尽量避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句的译文可以看出两人的文学造诣各有深浅。朱先生译成“Which year is it tonight, in your celestial palace?”,许先生译为“I do not know what time of year, It would be tonight in the palace on high.”。朱先生的“in your celestial palace”用得更精确。又如:“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朱先生译为“You must bear no grudge, But why should you turn so full every time when somebody is away?”,许先生译为“Against the man she should have no spite. Why then is she oft full and bright when people part?”。许先生的译法更加传情,更有诗歌的趣味。从最后的传世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译法上,我们可以看出各有千秋:无论是朱先生的“Nonetheless, may all of us remain long in the world, and share the immortal moon though thousands of miles apart!”版本,还是许先生的“So let us wish that man will live long as he can!

Though miles apart, we’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版本,都比较传神的描绘出原文的味道。可惜,“婵娟”虽然意思确实是月亮,然而英文moon却丧失了一部分它的文化蕴涵,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多多推敲,借鉴古代英文的表达,做到语体色彩的原汁原味。

如何将中国文化的经典从中文母语译成另外一种不同语言,尽量少的丢失原文的意境风韵,为广大英语为母语的读者所接受认可、甚至奉为经典,这是一个长期不懈的奋斗之路。希望我们大家可以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Mona Baker.《换言之: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许渊冲。《最爱唐宋词》,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6。

[5]朱纯深。《古意新声品赏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上一篇爸爸在家

下一篇尿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