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的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山水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山水的古诗

描写山水的古诗范文1

关键词:幼儿园;经典古诗;教学策略

一、幼儿园经典古诗阅读的内容选择

我国历史文化长廊中有着丰富的经典作品,但是很多著作并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从而增加了阅读的难度,这样容易降低幼儿的阅读兴趣。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开展此类活动的时候,切忌盲目选材,毕竟不是任何经典著作都适合幼儿。在选择内容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的作品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初始阶段,他们没有多少经历。所以在选择内容的时候,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如《咏鹅》,这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事物,而且朗朗上口,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2.篇幅精短的作品

幼儿的词汇量较少,对词句的理解能力较低,作品太长不但阅读困难,而且也不易理解。一般来说,幼儿缺乏耐心,如果选择了篇幅过长的作品,大多数孩子没有耐心完整阅读,所以应该选择篇幅精短的作品。

3.山水、借物言志、农家辛劳的作品

经典著作描写的内容也是教师选材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之一,从幼儿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倾向于选择描写山水、借物言志、农家辛劳的著作,如:《画》《草》《悯农》,这些都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认知。描写山水的帮助幼儿认识我国的大好河山,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山水著作的阅读,幼儿从中产生对祖国美好和善的向往。

二、对经典古诗著作的讲解

对于幼儿来说,经典著作比较抽象,用他们的思维很难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讲解的效果。

1.借助视频

有些经典著作描写的事物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幼儿会感到比较陌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进行解说,如,描写瀑布的诗,可以通过观看瀑布的视频,让小朋友从视觉上感知瀑布的气势,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情感进行解说,这样孩子就能明白这首诗的意义与赞美之情。

2.展示实物

因为幼儿没有多少生活阅历,对作品中描写的一些物体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实物,让抽象的古诗具体化、形象化。如《咏鹅》,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观察鹅,让孩子真实地感知鹅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然后学习古诗《咏鹅》,这样孩子就能理解诗中描述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3.结合节日、季节

经典古诗的很多作品都与我们的生活有关,教师可以结合节日与季节来设计。在节日期间幼儿能从中感受到节日的气氛,那就更容易引导孩子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的时候可以选择相关的古诗,孩子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会了解到节日的习俗,加强孩子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同时作品中真挚的情感也会感染他们。有些古诗又与季节相关,如:《咏柳》《小池》《梅》,这些古诗中的景象是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观察季节中的景象,再理解古诗热荩这样古诗就会更加简单易懂。

三、以游戏结合,提高阅读的趣味性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进行经典古诗阅读的时候,有的教师让孩子死记硬背,有的认为阅读就应该坐着安静地阅读,这样的方式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所以教师应该将阅读活动与游戏融合起来,通过游戏的趣味性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1.猜谜游戏

幼儿的记忆力不强,需要反复巩固加强记忆。在这方面可以抓住幼儿喜欢猜谜的特点进行,如,教师可以出示古诗的欣赏图片让孩子猜测古诗名,这时可能有孩子猜不出名字,但能回忆出诗句;有的孩子也许能猜出名字,但记不清内容。孩子们在相互弥补的过程中就能加深对古诗的印象。

2.接龙游戏

幼儿单独阅读会显得单调而乏味,注意力容易转移,从而记不住诗句,更不能理解内在含义。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设计接龙游戏,将孩子分组,每个成员接一句,看哪个组能够先接完。另外,教师还能与幼儿互动,如,教师念了第一句开头,幼儿接下一句,如果有幼儿能够接下去,应及时表扬增加孩子的自信。这样不但能够提高阅读古诗的趣味性,还能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同时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让幼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综上所述,由于幼儿还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没有多少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一些经典作品对他们来说会显得尤其深奥难懂,如果采用重复朗诵和背诵的方式让他们进行阅读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本文认为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引导幼儿开展经典古诗的阅读活动,这样才能降低难度,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描写山水的古诗范文2

首先要明确古诗词鉴赏的考试规律和考试常出现的题型。它的考试规律是:为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分值3~6分,一般情况下是赏析一首诗,题目设置为一至两个。所考查古诗以课内居多,绝句为主。常考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就赏析情况进行辨析;填空题,填写与诗词相关的内容,词句;简答题,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写作特色、字词句的赏析等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思考。

初三学生在中考备考过程中要对古诗词进行全方位复习和总结,全面掌握其主要包含的知识点。下面笔者就古诗词相关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和阐述:

一是明确古代诗歌的分类,按语言形式分为诗、词、曲等;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等,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按体裁内容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和送别诗等。

二是明确古诗词曲的内容分类,主要包括咏史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或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和行旅诗等。

三是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方法,例如比喻、通感、对偶、双关、借代、设问和夸张等;表达方式,例如抒情和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白描工笔哀景写乐等;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赋、比、兴、象征、衬托、想象、联想,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直抒胸臆等。

下面笔者结合2013年广东湛江中考试题来说明一下解题思路和方法: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描写山水的古诗范文3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一笔精神财富,其语言高度凝练,意境悠长深远,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在受到重视的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感到乏味和困难的地方。由于古诗词的写作年代久远,社会环境不同,寄寓的思想感情千差万别,其中还蕴含着许多历史典故,对于今天的学生思维来说反差很大。于是,教师通常把教学的重点落脚在理解诗句的意思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逐词逐句地讲解,用简单的翻译代替了鉴赏,扼杀了学生理解的多样性。通过让学生背诵来达成目标,导致用片面的观点评价古诗词,把现成的结论硬性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产生理解的偏误。其实,把对诗意的理解作为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和终点是有失偏颇的。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因此,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知。那么,如何让意境引领课堂,从而有效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知人论世,走近意境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知人论世”是深入学习古诗词的前提条件,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有助于理解诗歌表现的意境,有助于更深层次分析诗歌塑造的形象,是解读古诗词的起点。

如在教学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时,我通过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诗人临终的这篇以诗写成的遗嘱,概括地道出了自己一生的心事:对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偏安江南的无穷悲愤,对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热烈向往和坚定的决心,从而更深切地揭示了诗的内涵。

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我引导学生联想到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整个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联系到柳宗元的这些个人资料以后,学生更能走近“寒江独钓”所营造出来的孤寂意境。

二、互动交流,内化意境

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当学生走进诗文的画面感慨于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秀美时,他一定会表达出来;当学生陶醉于声声丝竹之音时,他也必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感情;当学生身处于抑扬顿挫的读诗氛围时,他更不会满足于只当一个听众。只有当学生真正领悟到诗文中意境的时候,他们才会恰当地把内心的感受都表达出来。因此,教师更应该将意境的互动贯穿教学之中。

许多古诗所描写的叙事场面,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表演再现当时情景,更好地感受诗文意境,加深理解,留下深刻印象。如《黄鹤楼送别》教学最后,安排学生表演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感人场面,学生充满激情,表演投入,言行举止,惟妙惟肖,博得阵阵掌声,我由衷赞叹:不愧是大诗人、大文豪啊!

还有一些古诗词在教学后,可以拓展延伸,教学生唱一唱,画一画,说一说。这样不但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内化古诗词的意境。

三、启发想象,感悟意境

想象是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诗的意境中遨游,真正理解诗意,感悟诗的意境。

如教学《所见》时,对“忽然闭口立”进行讨论。牧童在什么地方?从书上插图可知牧童立在地上,有的同学却认为立在牛背上。其实牧童立在牛背上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牧童非常想捉知了,站在牛背上似乎比地上更方便捕捉。根据作者描述的情景进行合理想象,只要符合诗的意境都可以成立,这也是学生学习古诗的乐趣。牧童想捉知了,他的神情由动态转入静态,是一刹那的,全诗也要戛然而止,那么牧童捕蝉结局如何呢?这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牧童是怎样走近蝉的?怎样捕捉?捉到了没有?若捉到了会怎么样?若没有捉到呢?可能是垂头丧气,边走边留心察看树上有没有蝉鸣;也可能牧童惋惜片刻,又笑而向前,进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意境。这样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不但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诗的内容理解和意境感悟。

四、诗中融诗,深化意境

古诗词包罗万象:人伦情义、家国荣辱、玄思哲理、山水田园……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经验总结、情感的沉淀,历经时间的洗涤都永不磨灭,熠熠生辉。这虽是珍品,但选入课本的古诗词毕竟有限。诗中融诗,拓展阅读古诗词的空间,则更能让学生深化意境。

描写山水的古诗范文4

关键词:古诗词 类别 鉴赏方法

诗词鉴赏是高考必考题目,分值为8分。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这类题目很不容易把握,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是很多学生缺乏鉴赏的技巧,读不懂其中的意蕴,不能领悟作者的情感。

要读懂古诗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古典诗歌从题材和内容上可分为很多类型 ,我们可以借助类型知识来把握诗歌的题材,从而确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熟悉了诗歌的这些知识就如同拿着一把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的帮助。

1.咏物诗

自然界的万物大到山川河岳,小到花草虫鱼都是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诗人往往借此表达情感,抒写自己的志向。咏物诗一般有三个特点:①题目有“咏”字②意象主要有“柳”“竹”“松”“梅”等③手法多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拟人、对比。鉴赏这类诗歌应抓住所咏之物的特征,透过所咏之物把握诗人的情感,做到“不即不离”。

2.边塞诗

以描写边塞风光及反映边疆将士奋勇杀敌,誓死报国,思念家乡等思想感情为基本内容。这类诗歌的主要意象有:边塞、大漠、长城、楼兰等。例如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的意象有:雪山、孤城、玉门关、楼兰,找出这些意象再结合最后两句话分析出该诗的思想感情为戍边战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3.送别诗

这类诗歌主要抒发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坦陈心志的送告白。这类诗歌常用的意象有:柳、长短亭、南浦、灞桥等。且题目中有“送”、“赠”、“别”等字眼。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的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激励和劝勉。

4.思乡诗

封建社会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抱负很多人不得不离开家乡,这一去山高水阔不知何时才能回家,敏感的诗人身处他乡无处不起故园情。这类诗歌的标志性特征是〔1〕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念亲,日暮思归。〔2〕托物意象:明月、大雁、杨柳等。〔3〕因梦寄情:如,“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4〕触景生情:如“何事因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5.怀古诗

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抒发诗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壮志难酬的感叹,揭批统治者昏庸荒,以此借古讽今。怀古诗常用意象有“六朝”“金陵”“赤壁”“秦淮”等和历史相关的名城、事件或人物。常用对比、借景抒情、渲染烘托等手法。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身临古赤壁追忆周瑜抒发自己被贬有才无处施展的感慨。姜夔的《扬州慢》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扬州今昔不同的景色,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

6. 山水田园诗

描写山水的古诗范文5

《望庐山瀑布》是通过对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望庐山瀑布二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来源:文章屋网 )

描写山水的古诗范文6

上述的目的,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因此,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事实上,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以至于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同样,也困扰着教师,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没有哪位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一个“公式”,去解决美术欣赏中的这一难题。如果真的这么做,不仅是错误的,还会与美术欣赏的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

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本身往往隐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由于“欣赏无定法 ”,也给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空间。相传唐代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担夫争道,而提高了书艺;怀素观夏云多奇峰、夜闻江涛,启发了书法艺术的灵感等等。这些“艺无定法,道可旁通”的事例,告诉我们既然美术欣赏没有固定方法,我们何不触类而旁通,即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便于他们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它们之间更是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么一座“金桥”,即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得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而南宋山水画是极力追求诗的意境,画家们为了使画面景色更加耐人寻味、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力,把与追求意境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色一律删去,常常运用“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所以才会出现画面简洁、构图偏小,但意境深远的“马(远)夏(圭)山水”,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就与唐代诗人柳宗元诗《江雪》中的 “独钓寒江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对元代山水画的理解,可以倪瓒的《六君子图》为例来分析,初看上去这幅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画面景色显得气象萧疏,近乎荒凉。但有了黄公望的题诗,其中的意境便可见一斑,诗曰:“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前两句诗是写画中的景象,后两句显然是借景抒情,表达了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对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不满之情。加上元代山水画的用笔,普遍带有个性特征,所以,把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理解为“有我之境”,即画家的情感和艺术个性在画中鲜明地体现出来了。通过以上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知道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 ”,而且它们之间的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比如,在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街的爵士乐》时,一边放爵士乐,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在音乐影响下,同学们面对画面,很容易感受到画中那错综复杂的直线和闪烁不定的小色块形象地表达出爵士乐所特有的节奏感。这样,抽象的绘画语言变成了诠释音乐的形象的视觉符号了。

上一篇描写雨的片段

下一篇自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