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总复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范文1

一、对知识进行全面复习

高考物理试题往往都带有综合性,对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查,因此,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当然全面复习不是机械地、简单地浏览知识,而是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把各部分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同时还要理解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之间的结构,逐步扩展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物理能力.

二、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1.通过相关的背景材料,正确把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首先要对概念、规律内容的各种表达形式进行认识,理解它们的含义,包括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基本的概念去解答问题.如电场强度的定义是E=F/q.这个公式适用于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和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的电场,这是电场强度的普遍定义.

在解答相关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还要进行再次的加工,经过反复的理解,才会对概念及规律本身有一个质的飞跃.

2.概念与规律紧密联系

概念和规律是紧密联系的,概念是规律的基础,规律是概念的延伸.如果把它们进行分离,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

三、总复习着重点

1.讲求复习的方法

在高考试题中,基础物理知识占据80%,难题只占20%,如果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去突破难题,实在没有必要.经过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模拟试卷考试,学生对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应该有很大的了解了,针对自己不会的知识进行加强,查漏补缺,快速掌握知识.另外,还应注意总结重要的物理问题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的方法、类比的方法、等效方法、逆向思维等.通过对以往练习中的经验教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一个档次.尤其是高三总复习就不能就事论事,应以点带面,可以是跨知识点,用归类的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在复习“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可以联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在复习“平抛运动”时,可以联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在复习“圆周运动”时,可以联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等等.分析它们运动的初始条件,研究它们的运动轨迹,归纳出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学生自己讨论得到的结论,即使是不够全面,也比教师把现成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2.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

高三复习时间看似很多,其实有效的复习时间并不是很多,因此要系统地安排复习时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复习都有其相应的特点和要求.

通常从9月到下一年的3月上旬为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复习主要是按照课本的章节进行有序的复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在回忆的基础上再进行巩固和提高.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课.在教辅资料的选择上,精选两本就足以了,难度的掌握应该适宜,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对于教辅资料的使用,也要注意以下几点:(1)哪些题是一看就会的,哪些题是经过深度思考才能做对的,哪些题是经过深度思考后一点思路都没有的,这些题必须做好不同的标识.(2)对那些一点思路没有的习题,必须通过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使之变成有思路的习题,这些知识点就是备考路上的“拦路虎”,一定要把它们都“消灭”了.(3)要定期回头复习那些经过深度思考才做出的习题,保证思路上的畅通.(4)要把自己不会的习题、做错的习题进行归类,看看哪些题是方法上的错误,哪些题是计算上的失误,哪些题是概念理解不透造成的错误,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下来.掌握了自己犯错的类型,就为防范错误做好了准备,整理一个错题本是复习的一个好办法,便于集中查阅自己犯过的错误.当看到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应该随时翻看课本里面相应的内容,这样边记边看效果会更显著,不会的知识点就会越来越少了.

从3月中旬到4月底为第二轮复习.在这段时间里通常是进行专题复习,打破章节之间的限制,主要从学科知识、方法的角度设置专题进行复习.

高考总复习范文2

关键词:基础;能力;创新;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48-02

一、做好基础的复习

每年的7道选择题均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以课改后的《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和《化学反应原理》为蓝本,考查同分异构体,阿伏伽德罗定律,同位素、核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有机物的结构、有机化学反应方程、有机反应类型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有关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内容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化学键类型,弱电解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等。常考常新,抓好这些内容的复习,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42分的答题。会对后面的做题节省好多时间。因此,在三轮总复习中要针对以上内容要求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分析点评、总结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达到理解掌握和应用。

二、注重对几年高考试卷的解读

几年来高考化学试卷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在总复习综合提高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

1.突出学科内综合。学科内综合是每次高考试题的最大亮点,Ⅱ卷试题没有纯知识点试题或模块试题,大多数试题把实验、计算、用语、概念、性质等知识交叉,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考查内容有: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方面重点考查Na、Mg、Al、C、Si、N、S、Cl及过渡元素的Fe结构、性质、用途等。化学反应原理方面重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电池的电极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化学电源电解原理的应用等。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6、27题表现突出。

2.试题突出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新课程下的高考化学试卷中实验题和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性试题比重加大,在物质制备、提纯、含量测定、环保和物质性质探究等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化学观。高考化学试卷加大实验试题分析,在考查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体现了“新课标”中强调的“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用技能,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高考中不仅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有效考查了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因此,在总复习中要注重既要抓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试剂的保存,常见气态的制备、净化、干燥和收集,实验安全,仪器的洗涤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掌握,还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做好以上知识的综合应用。

3.重视和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确定了化学计算的基础地位。几年来高考理综卷中并未单独设置化学计算题,而是将无机、有机、实验和简单计算相结合来强化学科内综合。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对量的概念有所淡化,对化学计算教学重视不够,导致许多考生遇到和量有关的简单计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4.注重体现新课程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的理念。

5.注重在整合的基础上创新。在化学反应原理考查时总是以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热及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常数为基础,加以整合创新加工成15分的一道大题进行考查。

三、做好选修模块的复习

在选修模块的高考考查以多量给题,限量做题的方式。我校从“新课标”实行以来,一直选择《物质结构》和《有机化学》两个模块。在这两个模块的教学和复习中。一定要抓好基础知识点的教学,教学生弄清基本概念。配合综合训练,就能够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例如:物质结构部分的知识的有:(1)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价电子构型。(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同周期、同族半径递变规律,电离能、电负性及其递变规律、最高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的递变规律、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还原性的递变规律。(4)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及其本质、共价键的类型、共价键的特征。(5)等电子原理。(6)分子的立体结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7)分子的性质: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及其关系。(8)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9)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0)溶解性。晶体与非晶体:概念、分类。晶胞:定义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方法:立方晶胞对质点的占有率配位数以及体积、密度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常见的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总复习中要抓好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及高分子化合物,具体包括有机物的分类、命名、分子式的确定,烃和卤代烃的性质,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醛、酮、羧酸、酯)性质及其联系,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及高分子化合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通过以上基础知识及其联系的综合训练,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握有机模块。

四、高考预测与展望

1.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在高考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侧重基础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可能在命题形式、命题角度方面进行创新,力求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基本技能。

2.注重主干知识作用:近几年高考命题一直注重高中化学主干知识: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分析、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的分析、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以及图像分析,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分析、溶液酸碱性的计算与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有机物的转化与判断等

高考总复习范文3

关键词:高考语文;总复习;构建;知识体系;加强;作文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118

传统的高考语文总复习分三步走:梳理知识网络重点专题训练综合实战训练。这三步不知道已经走了多少年,我们在肯定它有一定效果的基础上,也会为此种方法所需的巨大付出而发出感叹。这不由得让笔者陷入了思考之中,如何才能让学生们的高考备考再轻松一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在这里提出两点内容与大家探讨。

一、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逐一对照高考考试说明和近几年本省高考语文卷的考点,在茫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资料中寻章摘句、照搬或剪切拼凑出一套套练习题,让学生做,改后讲评,评后再做,一拨又一拨,铺天盖地,这或许是大多数学校高三语文复习的缩影。毋庸置疑,在高三进行必要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完全以考代学,以讲评试卷代知识体系的构建,却是不科学的。单调重复的训练,只会让我们预期的效果大打折扣。

语文考查最核心的内容是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即考生的知识面、思想层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文复习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引导学生形成语文知识网络,亦即忽略了语文学习之本。那么,在高三学年,语文知识体系包含哪些内容?狭义地说,是考点,也就是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规定要考的知识点;从广义地说,是中学生应该有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需的课外语文储备。具体有两条线:一是课本,包括根据考点来编的各类复习指导书;二是课外,如对文化经典,文学名著的涉猎等等。

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就是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号入座,系统梳理有关知识。文言文的复习要回归课本,要从让学生积累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主要意思入手,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信、达、雅),弄清通假字、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诗词鉴赏除了要弄清古诗词常见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外,还要认真看一些鉴赏实例。文学名著要熟悉小说故事梗概及思想内涵,记住一些精彩难忘的情节,掌握主要人物的特点及事迹,了解作者行文布篇的技巧,建议重点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等五部名著。语言运用题的复习,要彻底理清病句修改、句式变换、语言表达等各类题型的知识要点及解题技巧。作文复了要广泛涉猎,积极训练外,还要熟悉掌握必要的审题、立意、选材、表达等技巧。

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高三语文教学常有的遗憾是:一是没有系统性,大多在讲评试卷、练习中“蜻蜓点水”一下;二是尽管有计划,但常常被各种考试中断,无法贯彻下去。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要提高能力,就必须抓根本,也就是构建知识。

二、加强作文训练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而且就我省而言,作文比分还有上升的趋势,不少语文教师赞同语文考试“成也作文,败也作文”,可见作文复习一定不能马虎。高三阶段,学生不重视作文,是对语文的一种变相放弃;教师不重视作文,是对学生前途的不负责。

当前高三作文教学,不少教师处于“无为”状态,放任学生作文“自由”发展。表现在作文训练的无计划性,无系统化,基本上是照搬某份试卷的作文题目,自认为什么题目的好,就考什么题目,缺乏宏观的考虑。即使有作文指导,也有范围上贪大求全、指导上蜻蜓点水的毛病,许多学校作文教学已演变成一种呆板的模式:大量的话题作文题材,林林总总的话题,让学生疲于应付,学生越写越烦,越写越失去信心。作文教学甚至演变成一种急功近利的共性:押几个话题,提供一些相应的经典论据,印发一些标准化范文,大肆鼓励学生根据教师所津津乐道的“作文技巧”去套题。这种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学生作文,常常是一种变相的抄袭,作文迷失自我,千人一面,“假、大、空”现象不可避免。

写作是学生的一种思考、一种表达、一种超越,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语文水平的重要表现。学生作文的提高需要实实在在下苦功夫,月积月累,勤于思考,勤于笔耕。高三学年,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学生作文水平,语文老师责无旁贷:一要认真进行应试作文基本知识的指导,如审题、立意、构思,拟题、选材、开头、结尾,文采、卷面、表达,力求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作文技巧。二要根据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作文训练序列,真正着眼于学生作文素质的全面提升,不崇拜猜题、押题、套题这些所谓立竿见影的训练。作文命题要体现时代色彩,彰显人文精神面貌,贴近生活实际,题目朴素平实,让学生有感而发,有兴趣去写。三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从阅读中借词、借句、借意、借表现手法,为自己写作服务。阅读面可以小些,如《读者》、《思考与智慧》等刊物,《智慧背囊》、《时文选萃》等书藉,各地方高考满分作文,都是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好材料。

高考总复习范文4

一、高考英语总复习中容易产生的误区

1. 高考复习中的训练与课本知识相脱节。

随着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粗略复习之后进入到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通常在后两轮复习中会出现下列现象:有些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味追求做试卷、抠难题,不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归纳和巩固。这些学生往往基础不牢固,知识体系不清,做得越多,错得也越多,且错误多有反复。事实上,高考题都是按照考试大纲制定的,虽课本中的原句不会出现太多,可试题还是源于课本又略高于课本,其基本词汇、语法不会超越教材范围。因此,我们复习时千万不能抛开课本,要做到精选精练,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出发点,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讲究实效。

2. 高考复习中盲目做题,不懂得及时总结归纳。

不少学生以为高考复习就是要拼命做题,做得越多效果越好。其实不然。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做题之后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共性的问题和方法,同时还要及时记忆,一环扣一环,任何一环都不可缺乏。教师在讲评试题时也应多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并教会学生正确记忆的方法。针对个人出错的情况,学生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难题错题集,随时翻阅,是一个好方法。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将繁杂的问题整理提炼出核心的部分,能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 高考英语复习中的听力训练走过场,流于形式,效果不好。

听力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大多不得要领,只是一味地听磁带,往往是听了无数遍,成绩都不见提高。这就要求教师选择速度合理、难度适中的听力材料,对学生进行听力答题技巧方面的指导。一般来讲,学生在听前就应熟悉题目,充分利用时间预测上下文内容;在听的过程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边听边记录主要信息。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决不能让听力训练走过场,要讲究实效。

4. 专项练习的时间分配不均,只抓小题,忽视大题;做题不讲究技巧,只为做题而做题。

像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这样的大题在高考题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很大,需要考生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准备。然而在实际中,我们却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平时复习中遇到大题时不是匆匆而过,就是绕道而行,不愿花时间去阅读,更谈不上去查生词、记生词,也不愿花时间去研究试题特点、考查要求和解题技巧,而这正是导致他们成绩上不去的主要原因。还有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注意技巧,只重视解题速度,审题不仔细,匆匆一瞥就忙于下结论,漏掉了不少有效信息;还有的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胡蒙一个答案想碰碰运气,这样的正确率自然不高。

二、提高高考英语复习的有效性

1. 制定复习的整体教学计划。

有了计划,复习才能有章可循,才能进行得顺利、有条不紊。因此,制定整体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复习很有帮助。一般的高考英语复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教材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第二阶段,教师精选一些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做好学科内的综合练习,同时在复习过程中穿行一些必要的测试,测试的试题注意精选,切不可让学生搞题海战术;第三阶段,进行适量的模拟测试,教师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最好仿照高考题的考查要点、考题难度命制。

2. 以新课程标准和历年考题为纲,抓好基础,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近些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以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指导,充分借鉴历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把握整体的试题特点,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着重落实基础知识,不搞难题、偏题、怪题。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还应该突出重点,让学生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能做到一目了然,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基本技能。

3. 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精讲精练,注意总结,进行及时合理的讲评,注重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

讲解和联系有机结合不失为巩固知识的一个好方法。教师要注意精讲精练,讲要突出重点和针对性;练要以限时训练为主要形式,侧重从中让学生领悟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坚决避免搞题海战术,既要遵循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题标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要评得及时,更要注意讲评的方式和技巧。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学习自信心为目的。讲评时要注意突出重点,重在引导,重在帮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做题方法。

4. 注意搜集最新的英语高考方面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能力加以强化。

高考总复习范文5

其实,随着高考复习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高原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只是各个考生经历“高原反应”的时间长短不一,轻重程度不同。但高原现象一般都会给考生带来心理上的紧张情绪,感到莫名的烦躁恐惧,郁郁寡欢。这些痛苦的心理感受让不少同学感到失望、忧伤,甚至是绝望。而且,在“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这二者之间严重失衡时,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认知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不敏捷、丢三落四等现象。很多同学对此是苦不堪言。“高原现象”容易影响人的情绪,降低自信心,使人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产生急躁、焦虑心理。克服“高原现象”是高三中的一道难关,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原现象”无法逾越。只要我们及时分析“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就能消除其负面影响,从而使高三复习更上一层楼。

每个人都知道备战高考是个艰苦的历程,那么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战胜“高原现象”这只“拦路虎”。其实,这种现象不是缺乏学习的氧气,而是缺少克服和摆脱的勇气与方法。我们一旦了解了“高原现象”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当然,每个考生由于各自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复习心态的不同,进而产生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首先,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往往是导致“高原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某些同学在复习过程中,信心百倍而且求胜心切,如果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在短时间没有奏效或感觉不到明显的效果,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闯过“高考”的独木桥。毋庸置疑,高三的学习任务繁重,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的期望值又普遍较高。因此,学生的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有心理压力、心理困惑是很正常的,但关键是:如何把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适度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对高考复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潜能的发挥。在复习中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节奏是顺利迎考的重要保障。一旦发现自己的心理困惑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就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或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要为自己不断创造乐观、愉快的情绪体验,使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收获感和成就感。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高原现象”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离你远去了。

再次,有些同学的“高原现象”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高三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同学日以继夜,采取一成不变的“题海战术”。单调的刺激,简单的重复,枯燥的“应试”,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容易让人感到很疲劳,“高原现象”也就乘虚而入了。再加上这几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以能力立意,强调能力与知识相结合,力求把能力落到实处。所以对知识的考查服务于能力的考查,能力的考查来源于知识的考查。而知识又是通过技能、技巧转化为能力的,“高原现象”的出现也可能意味着所学的知识有些还没有真正转化为能力。还有,部分同学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这样也会造成“高原现象”。在高三不同的复习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同学用高一或高二的学习方法来进行高三的学习与复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现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这就需要考生自己及时掌握自身情况,积极调节心态和复习模式。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 其实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加以适当的处理和调节,高原期是很容易过去的。以下策略大家可以借鉴。

1、给自己加加油。高原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同运动员在长跑中会出现极点一样,这时只要再坚持一下,激励自己,增强信心,这种感觉就会消失。

2、学习生活规划好。要合理安排好时间,特别是早晨、中午、下午放学以后与晚上这四段时间,具体是早晨可用于早读,中午休息,下午整理消化当天复习内容,晚上系统复习为好。当然在晚上复习时也可有两三门学科交叉进行。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眼耳手脑并用,积极思维。在听懂的基础上适当做些笔记,不懂的在课后向师生请教,及时补上。

高考总复习范文6

我认为在现阶段物理学科的复习方法和主要任务是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总结,努力使知识系统化、模块化。在这里提出我对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希望对辽宁省的广大考生有些许裨益。

(一)着力基本模型

所谓万变不离其中,无论高考题目如何花样翻新,但其内核终归离不开几个经典的物理模型。可见物理的试题是无限的,但物理的模型却是有限的。掌握基本模型对于我们理清题目结构,揣摩出题意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考涉及的物理模型有很多,例如“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分轻绳和轻杆两类),“平抛(类平抛)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速度选择题模型”、“导电滑轨模型”等等。

对于这些模型考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熟练掌握。这样在进行应试时,就可以通过对模型的构建和分解,将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并找出其中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节约时间,准确地找到思路。这样复杂的题目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强化基本方法

物理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思维方法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从高考的角度来说,考生要掌握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从物理规律的选用方法有,牛顿第二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相结合的方法。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的方法、楞次定律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方法等。

具体的解题思路的方法有;力学中很常用的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等,探究性实验中很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补偿法等、情景构建中常用的等效分析法、极限思维法等。

(三)巧用二级结论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很多重复出现的雷同结论。它们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但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我们应该在复习中多多总结,这样可使解题简单快捷。在这里。仅仅举一些个别的例子,以便大家参考模仿,如:“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磨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在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或最小”;“电磁感应现象中通过某一截面的电荷量

(四)扼杀错解火花

从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做过了大量的题,在这些题目中有很多是做错过的。其实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些错题不是一块“惭愧的记忆”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的利用它。

对于错题,许多考生只是把答案看一遍。答案看懂了,也就自我满足了,下次再考到同类型问题时,依然是做不正确,这就是典型的一看就懂,一做就错。

做错的题一定是知识点的理解上、过程方法的运用上、物理规律的使用上等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只有倍加地重视它、反思它,多总结、多归类,才能避免“就错改错”达到“错此知彼”的目的。把所有的错误的思想的火花遏制在萌芽状态。有助于我们在完美的状态下走近者场。

(五)熟记新增考点

今年是我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届高考。新的考试大纲中有很多新增的考点,例如:必考内容中的:传感器的应用;选考内容中的:物态变化等。对于这些新增的考点,我们既不能观望等待,也不能“绕道而行”。应该进行适当的复习,我想只要做到:“立足基础、不上难度;留有余地、备供拓展”这十六个字就一定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六)关注课改变化

新课改有新的命题指导思想,即考查知识的同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具体表现在:试题不断的求新求变。以考核能力为主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服务用语

下一篇社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