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秋分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秋分诗词

秋分诗词范文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本文对系留气球的电磁兼容性试验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测试曲线和故障现象,对各个设备进行超标现象分析和超标部位定位,再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处理,以满足设备电磁兼容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整改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系留气球干扰超标和敏感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对类似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系留气球;电磁兼容;分析;整改

0引言

系留气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浮空器,依靠充入内部的轻于空气的气体提供的升力将有效载荷带到一定高度的空中工作,实现既定的任务。系留气球是用缆索栓系固定的浮空器,借助于系留缆索、气动升力和剩余浮力,可以在空定范围内实现定高度、长时间驻留。作为空中平台,适合搭载各种通讯、干扰、侦察和探测等电子设备。系留气球系统平台包含电源分系统、测控通信分系统、压力调节分系统、动力分系统、环控分系统等。由于多种电子设备集中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在提高设备集成度、降低体积与安装空间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内部电子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给设备的正常可靠工作带来潜在的影响。

为保证设备满足GJB151A-97《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的要求,并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的工作,特别是提高系统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需对各类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试验,对没有通过的试验项目就行分析、整改,以达到满足环境的需要。

根据在电磁兼容试验室对各个分系统进行的摸底试验结果,主要有CE102、CE107、CS114、RE102、RS103五个项目在个别分系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标或者敏感现象。根据测试曲线和故障现象,需要对各个设备进行超标现象分析和超标部位定位,再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处理,以满足设备电磁兼容特性。

1电磁兼容方案设计

电子设备实现电磁兼容性,主要有两种措施,一是屏蔽,切断干扰源在空间的传播途径;二是将干扰信号滤除,抑制干扰源,切断线路传播途径以达到电磁兼容的目的。本方案中,主要采用切断线路传播途径技术,对干扰源信号、电源系统输入、输出端进行滤波处理,滤除电磁干扰。同时对机箱外壳、线缆处做屏蔽处理,降低设备通过空间缝隙辐射对其它设备造成影响,从而达到电磁兼容的目的。

2电磁兼容分析

根据设备组成框图以及测试情况对系统进行电磁兼容设计分析。

2.1电源线传导发射(CE102)超标现象分析

设备的传导骚扰发射超标,主要是设备电源线传导发射(设备产生的射频骚扰电压经过电源线传导出来)。由于设备电源入口没有添加电源滤波器,或者添加的电源滤波器在某一频段的插入损耗值未能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骚扰经过电源线直接传导出来,导致电源线传导发射超标。

2.2电场辐射发射(RE102)超标现象分析

根据超标现象分析,辐射超标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设备外壳屏蔽性能不完善,比如连接器未与机壳有良好导电接触,设备机壳与盖板之间因为有缝隙而导致屏蔽不完善;另一种是由于电源线、其他信号线缆未进行滤波处理,或未对线缆进行良好的屏蔽,射频的电磁骚扰经电源线和其他信号线缆对外辐射发射,导致设备电磁兼容试验超标。

2.3电源线尖峰信号传导发射(CE107)超标现象分析

设备电源开关接通和断开瞬间产生的尖峰信号是造成CE107项超标的主要原因。需要采取抑制器件对开关瞬间尖峰进行吸收,使测试数据满足电磁兼容大纲要求。

2.4电场辐射敏感度(RS103)超标现象分析

在空间施加电场辐射干扰,干扰通过空间和线缆耦合两种方式进入设备内部,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2.5电缆束注入传导敏感度(CS114)超标现象分析

经排查,发现设备网线未采取屏蔽处理,通过电流卡钳注入的干扰通过网线进入内部电路,影响敏感元器件的工作,从而使设备出现数据故障。

3电磁兼容整改

根据超标曲线,对各分系统进行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3.1各单体电源线传导发射(CE102)的设计整改

在电源分配单元输入端增加相匹配电源滤波器,用来抑制电源线缆上10K-10M的传导骚扰发射。电源滤波器采用高性能可靠性器件,对入口电源部分进行处理。按照以往整改经验,可采用和后端设备相匹配的滤波电路对电源线上的干扰进行滤除,在宽的频率范围内有良好的共模、差模插入损耗。滤波器外形如图1所示:

3.2电源线尖峰信号传导发射(CE107)整改

根据测试发现,CE107超标主要因为空气开关(外加开关,本身不属于系统组成)闭合和断开瞬间本身就有很强的尖峰干扰,引起试验超标,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系统前端添加电源滤波器(下转第52页)(上接第11页)对尖峰进行吸收的方式来降低尖峰干扰值,从而使测试开关瞬间电压值达到大纲规定值。

3.3电场辐射发射(RE102)的设计整改

使用近场探头来对超标点进行定位分析,测试方法如图2所示:

当设备处于全工作状态时,采用近场探头测试机柜各部位(包括线缆、按键、缝隙等),发现以下电磁泄漏点。

1)电源线泄露

在各分系统前端添加电源滤波器,特别注意电源滤波器后端到各分系统电缆的屏蔽处理。对导线进行屏蔽处理,减小导线的耦合干扰。直接避免输入线缆过长和未屏蔽而造成辐射超标。本次整改主要对线缆进行屏蔽处理,来防止空间与其他线缆之间的耦合。

2)信号线泄露

对于设备的信号线缆,按照定义分别在设备两端进行滤波处理,并对连接线缆使用屏蔽材料进行屏蔽处理。

经检查发现,设备信号线屏蔽层未与连接器插头360°接触,而是使用一根细导线进行连接,或者屏蔽层未与连接器插头接触,不能保证信号线的屏蔽连续性,造成信号线上的骚扰从屏蔽不连续处逸出。将屏蔽层与圆形连接器插头进行360°环接,屏蔽层尽量选择接触电阻小的材质。

3)射频头泄露

根据近场探头对射频头测试发现,射频头泄露比较严重。将50欧姆负载连接在射频头上,测试发现干扰消除,采用此种方法,防止干扰从射频头向外泄露。

4)缝隙处泄露

外壳缝隙处,接触面氧化导致导电性下降,对各接触面进行清洁,使接触面导电连续。

将圆形连接器下防水衬垫更换为导电衬垫,使圆形连接器与壳体导电接触良好。

3.4电场辐射敏感度(RS103)的设计整改

对于RE103超标,主要采取屏蔽的方式,来抑制空间干扰通过缝隙或线缆对内部电路的影响。

3.5电缆束注入传导敏感度(CS114)的设计整改

对设备信号线缆和网线进行屏蔽处理,抑制试验时干扰通过线缆对设备的影响。

4结束语

通过对系留气球上各个分系统或单体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分析、整改及再测试,在电磁兼容实验室按照国军标GJB151A-97《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和试验大纲相关规定通过了电磁兼容要求的试验项目。

参考文献

[1]白同云.电磁兼容设计[M].2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2]郝晓冬,乔恩明.电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秋分诗词范文2

摘 要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排球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对于排球运动的学习和体验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高中校园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有效利用分层次教学法来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以及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而良好提升学生排球技术以及排球技巧,并且还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的促进学生未来给发展。本文就主要根据现在高中生的体质差异性进行分析,在根据不同层次体质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而全面促进学生排球技术和身体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欠缺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排球教学 分层次教学法 设计实践策略

分层次教学法,主要就是在班级中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而通过有效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整体能力,所以在排球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法时,教师必须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身体素质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形式来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实现个性化发展,这样比较能蛱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效推动学生良好发展。

一、根据学生身素质,构建分层次教学形式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良好的学生,这一层的学生要在各类体能考核当中,具有很优秀的成绩,并热爱体育锻炼及体育活动,也接触过排球运动,并且对排球运动很感兴趣,还要愿意配合教师来开展排球训练活动。教师对这一次的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教师要根据这一层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进而更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整体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第二层次: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体能考核成绩中等,喜欢体育活动,却并不熟悉排球运动,只是简单的掌握排球的基本动作。在对这一层学生开展排球训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教授学生排球技巧以及相关技术,进而将学生对排球参与的热情激发出来,更加有效的优化学生对排球运动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第三层次:身体素质较差的形式,这类学生在平时不太喜欢体育运动,对排球运动也并没有学习兴趣,根据这层学生,教师可以指定最低的要求,培养学生对体育运用和排球运用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排球基础技能。这一层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科学合理的制定分层次教学内容和训练形式,进而整体促进学生排球水平的提升,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二、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

良好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排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形式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而通过学生实现目标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排球能力,更好的促进学生排球技能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与分析,进而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这样比较能够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到排球教学活动当中,并且还能提升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提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身体素质优秀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制定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并制定具有技巧性的训练形式,之后在开展实践训练活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的技巧;对于学习能力良好、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难度中等的内容进行教学,并制定基础训练形式,有效巩固学生基础能力,之后在开展相应的小组比赛,来提高学生基础动作的掌握能力,进而让学生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定简单的教学内容和简单的训练形式,进而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排球运用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为学生后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开展分层次教学要注重教学效果,进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在开展分层次教学活动时,如果长时间对学生设施一种教学训练形式,那么学生很容易会失去对排球的兴趣,甚至还会参数厌倦感,这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着消极的影响。所以为了保障高中排球分层次教学活动能够长期开展下去,那么教师必须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及改革,制定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进而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让学生重新燃起学习排球运动的热情以及兴趣,进而促进排球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未来良好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在开展高中排球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开展多变性、可塑性以及科学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虽然排球的动作技术是相对固定化的,但教师可以从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方面来进行创新,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而改变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形式下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在高中排球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爱,教师可以有效的开展分层次教学形式,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个性特点来制定分层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其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这样比较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并且也能够提升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喜爱,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更好的推动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秋分诗词范文3

关键词:世界杯;技术;名次

1.引言

足球比赛的常规技术统计能反映出比赛中各队的技术运用情况,已在大型比赛中广泛应用,可作为科学研究、检查教学训练和提高训练质量的客观依据。而目前对球队技术与比赛名次进行综合、系统地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将对18届世界杯各队技术与比赛名次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揭示各项技术统计指标与比赛名次的对应规律,以期对我们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第十八届世界杯决赛阶段16强球队56场比赛的12项主要技术与比赛名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1994~2007年期间国内发表的有关技战术及名次等方面的文章20余篇,为本文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

2.2.2观察统计法

采用常规的录像观察统计法,对第十八届世界杯决赛阶段16强球队的12项技术指标与比赛名次的有关数据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和统计。

2.2.3数理统计法:

对16支球队的12项技术指标采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利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3 统计概念:

射进指数:进球数/射门次数100%。

3.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

表1 十八届世界杯16强技术统计表

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名次和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删除了对名次作用不显著的自变量项,建立的回归方程:

Y=-3.231+0.576X1-0.316X2

其中Y为名次,X1为犯规,X2为射进指数,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见表2

Q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6.297,F0.01 = 5.95,F>F0.01 , P

3.2 分析

3.2.1影响名次(Y)的首要因素是犯规(X1)

通过对本届世界杯的数据统计和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哪个球队犯规次数越少,其比赛名次就会相对较好。主要原因就是本队犯规的次数越多,就会给对手更多的任意球,特别是前场任意球和点球,本届世界杯因犯规送给对手前场任意球造成进球20个,点球进球13个,占本届世界杯总进球数147个的22%。而且有多场比赛就是因为犯规送给对手前场任意球和点球而直接导致本队输球。如1/8决赛,厄瓜多尔队就是因为前场犯规送给英格兰队一个任意球,而由贝克汉姆的直接任意球破门得分把自己淘汰;1/4决赛,法国队也是利用对手犯规获得任意球,齐达内任意球助攻亨利破门,最终1:0力克巴西,把其淘汰;半决赛,法国队利用对手的犯规获得点球,由齐达内的点球将葡萄牙淘汰出局,与意大利会师决赛。可见前场任意球攻守效果已经成为影响比赛胜负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前场任意球是通过对手的犯规获得的,所以在训练中各级教练员要对犯规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训练中要让队员注意的自己的防守动作,尽量减少在危险区域的犯规,特别是内的犯规。回归方程也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犯规次数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名次将会提高0.576左右。

3.2.2 影响名次(Y)的第二个因素是射进指数(X2)

射门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世界足球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当今世界足坛各支球队的水平越来越接近,能否把握住射门机会已成为决定一支球队命运的关键因素,而射进指数直接就反映了各队把握射门机会得分的能力。从统计结果我们也不难看出射进指数高的球队(如意大利、法国、德国、巴西、阿根廷等)获得名次都比较好,都进入了8强,倘若意大利队的射进指数不高,进攻效率低下的话,那么最后的冠军可能就会另有所属了。而像传统强队荷兰、墨西哥之所以没进入8强,从他们的射进指数上也可以看出,其射进指数分别是6%、10.9%连平均数都不到,试想这么低的射门成功率怎会取得好成绩呢。因此各级教练员都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球队射门质量的要求,提高利用射门机会得分的能力,把握住每次射门得分的机会,提高射进指数。回归方程也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射进指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名次就会提高0.316左右。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球队的某些技术指标与比赛的最后名次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犯规是影响名次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射进指数。

4.2 建议

4.2.1 训练球员的防守能力,提高球队的防守质量,减少球队的犯规次数。只有球队的防守能力提高了,才能有效减少犯规次数。

4.2.2提高射门质量,增加射进指数。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增加射门的练习次数,特别是要增加在真刀争枪情况下的射门次数,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比赛增加射门的难度,只有在高难度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射门质量,才能保证在真正的比赛中的射门质量和射进指数。

参考文献

[1]薛俊,李阳,郭长久.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攻进球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1

[2]麻雪田,王崇喜.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浩,刘荑瑟,王君.第18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前场任意球攻守战术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58)

秋分诗词范文4

关键词免疫磁分离; 荧光微球; 免疫层析; 猪霍乱沙门氏菌

1引 言

沙门氏菌是一类能够导致人畜共患疾病的食源性致病菌[1],可以引起肠胃炎、伤寒、败血症等多种疾病[2,3]。传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需经过前增菌、选择性增菌、分离培养等过程,费时(5~7天)费力[4]。而其它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5]、电化学法[6]、酶联免疫吸附法[7]和石英晶体微天平法[8]等,虽然灵敏度较高,但操作繁琐,难以满足现场检测的需求。

免疫层析法具有简便、快速和灵敏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9]、医学检验[10]和环境检测[11]等领域。荧光微球(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FMs)为发射光谱类的新型标记物,能有效消除背景干扰[12],提高检测灵敏度[13~15]。但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方法(FM lateral flow assay, FMLFA)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时,常由于目标菌浓度低、基质成分复杂,对检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16,17]。

免疫磁分离(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IMS)利用免疫磁性材料的磁性和特异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将基质中的目标物分离、富集[18]。此方法能有效浓缩目标物,避免基质对检测过程的干扰,因此常作为食品、医学、环境检测中的前处理手段[19,20]。

目前,已有集成IMS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的报道[21,22],与传统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相比,此方法的灵敏度更高,检出时间更短,但灵敏度偏低[23],因此,将高灵敏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法与IMS结合,有望进一步提高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本研究建立了基于IMS的FMLFA法检测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方法,对于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荧光微球试纸条读取仪(上海互帼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XYZB3050点平台(美国BIODOT公司); HGS201切条机(杭州峰航科技有限公司)。

表面羧基化的荧光微球(直径175 nm,最大激发波长470 nm,最大发射波长525 nm,10 mg/mL, 德国默克公司); 表面羧基化的磁珠(Magnetic nanobeads, MNBs, 上海奥润微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直径180 nm,10 mg/mL); 抗猪霍乱沙门氏菌单克隆抗体11D8D4、5F11B11(实验室自制)[22]; 驴抗鼠IgG (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VC底板、聚酯膜、吸水纸(上海金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牛血清蛋白(BSA,Amresco公司); 酪蛋白(美国Sigma公司); 硝酸纤维素膜(NC膜,德国Sartorius公司); BCA蛋白微量定量试剂盒(美国赛默飞公司);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S)、2(N吗啉)乙磺酸(MES)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于上海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牛奶购自本地超市。

猪霍乱沙门氏菌(ATCC 10708)、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ATCC9150)、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3311)、肠炎沙门氏菌(ATCC 13076)、鸭沙门氏菌(ATCC 9270)、普通大肠杆菌(ATCC 25922)、大肠杆菌O157∶H7(ATCC 43888)、阪崎肠杆菌(CMCC 45401)、单增李斯特菌(ATCC 13932)、枯草芽孢杆菌(BD168, 菌株来自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普通变形杆菌(CMCC 49027)、蜡样芽孢杆菌(CMCC 63305)、福氏志贺氏菌(CMCC 2457)、藤黄微球菌(CMCC 28001)保存于本实验室。

2.2免疫磁珠的制备与优化

2.2.1免疫磁珠的制备取100 μL磁珠母液,用MEST缓冲液(0.01 mol/L MES,pH 5.5,0.02% Tween20)洗涤3次。加入1 mL新配制的10 mg/mL的EDC和NHSS溶液重悬。室温下混旋,活化1 h后,磁分离,弃上清液,沉淀用1 mL 0.01 mol/L硼酸硼砂缓冲液(BS, pH 8.5)重悬。加入30 μg/mg(抗体/磁珠)单抗11D8D4,室温下混旋标记1 h,磁分离,弃上清液。沉淀以1 mL 含1% BSA的BS缓冲液重悬,室温下混旋封闭1 h。经磁分离弃上清液,沉淀用BST缓冲液(0.01 mol/L PBS,pH 8.5,0.02% Tween20)洗涤3次,以100 μL重悬液(0.01 mol/mL PBS,pH 8.5; 1% BSA; 5% 蔗糖; 3% 海藻糖; 0.05% PEG20000; 0.4% Tween20; 0.05% NaN3)重悬,4℃保存,备用。

2.2.2免疫磁珠抗体标记量的优化按照2.2.1节方法,分别按抗体/磁珠=0、20、30、40和50 μg/mg(w/w)的比例加入单抗11D8D4制备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s)。分别取100 μg IMBs与1 mL猪霍乱沙门氏菌菌液(2.1×106 CFU/mL)混合,室温下混旋反应1 h,磁分离,取上清液,用平板计数法计算菌数,按公式(1)计算捕获率(Capture efficiency, CE)。所有数据均为3次实验的平均值。

2.3.3IMBs的特异性分析

1株猪霍乱沙门氏菌和13株非猪霍乱沙门氏菌被用于IMBs的特异性分析实验。分别取1 mL待检菌菌液(106 CFU/mL),加入100 μg IMBs,室温反应1 h,磁分离,计算CE。

2.4免疫荧光微球的制备与条件优化

2.4.1免疫荧光微球的制备取1 mL 磷酸盐缓冲液(PB, pH 6, 0.02 mol/L),加入50 μg 荧光微球,涡旋混匀后加入5 μL EDC溶液(1 mg/mL)。磁力搅拌下,缓慢加入11D8D4抗体,反应2 h, 11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用BCA试剂盒测上清中的游离抗体含量,按公式(2)计算抗体偶联率(Conjugating ratio, CR)。沉淀以1 mL PB缓冲液重悬,加入100 μL 5%酪蛋白封闭1 h。11000 r/min离心20 min,弃上清液,沉淀用100 μL 重悬液(0.02 mol/L Na2HPO3,pH 7.4; 3%海藻糖; 1% 酪蛋白; 3%蔗糖; 0.1% 叠氮化钠; 1% Tween20)重悬, 4℃保存。

CR=c1-c2c1×100%(2)

式中, c1为加入抗体量, c2为上清液中游离抗体量。

2.4.2标记参数的优化在不同pH条件下制备免疫荧光微球(Immuno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IFMs),测量抗体偶联率,然后以制备的IFMs检测猪霍乱沙门氏菌(1.52×106和1.52×107 CFU/mL); 分别按抗体/荧光微球=100, 200, 300, 400, 500和600 μg/mg(w/w)的比例加入单抗11D8D4制备IFMs,并测量抗体偶联率,然后以制备的IFMs检测猪霍乱沙门氏菌。

2.5FMLFA的优化与评价

2.5.1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组装NC膜上分别喷涂抗猪霍乱沙门氏菌单抗5F11B11和驴抗鼠IgG(1.0 mg/mL)作为检测线(T 线)和质控线(C线),30 ℃真空干燥4 h。将样本垫、结合垫、NC膜、吸水纸依次粘贴在PVC底板上,组装成试纸条。

2.5.2T线抗体浓度的优化分别以0.5,1.0,1.5,2.0和2.5 mg/mL的5F11B11抗体喷涂T线,取100 μL 猪霍乱沙门氏菌(1.52 ×107,3.8 × 106和1.9 × 106 CFU/mL)与2 μL IFMs预反应5 min,然后用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10 min后用荧光读取仪测定T线信号值。

2.5.3FMLFA的特异性分析1株猪霍乱沙门氏菌和13株非猪霍乱沙门氏菌被用于试纸条的特异性实验。分别取100 μL待检菌菌液(1×107 CFU/mL)和2 μL免疫荧光微球预反应5 min,然后用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10 min后用荧光读取仪测定T线信号。

2.6基于IMS的FMLFA的建立与评价

2.6.1基于IMS的FMLFA的建立向1 mL 猪霍乱沙门氏菌菌液中加入100 μg免疫磁珠,室温下反应1 h,磁分离,弃上清液,沉淀以100 μL PBS重悬,90℃水浴10 min,洗脱磁珠上的目标菌[24],磁分离后用FMLFA检测。

2.6.2FMLFA与基于IMS的FMLFA在不同基质中灵敏度的比较取PBS梯度稀释猪霍乱沙门氏菌(0, 7.6×104, 1.52×105, 7.6×105, 1.52×106, 3.8×106, 7.6×106和1.52×107 CFU/mL),分别按照2.5.3和2. 6.1节的方法进行检测。

取100 μL猪霍乱沙门氏菌加标的牛奶(终浓度为0, 7.6×104, 1.52×105, 7.6×105, 1.52×106, 3.8×106, 7.6×106, 1.52×107 , 1.52×108和3.14×108 CFU/mL),按照2.5.3的方法进行检测。取1 mL猪霍乱沙门氏菌加标的牛奶(终浓度为0, 7.6×104, 1.52×105, 7.6×105, 1.52×106, 3.8×106, 7.6×106和1.52×107 CFU/mL),按照2.6.1节的方法进行检测。

3结果与讨论

3.1IMBs抗体标记量及IMBs用量的优化

如图1A所示,随着标记抗体投入量的增加,IMBs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捕获率不断升高,当抗体投入量为30 μg/mg磁珠时,捕获率为93.75%,随抗体投入量不断增加,捕获率趋于稳定。这是由于磁珠表面羧基量是一定的,随着标记抗体量的增加,磁珠表面偶联的抗体量逐渐增加,并至趋于稳定,免疫磁珠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捕获率也趋于稳定。因此最优抗体投入量选择为抗体/磁珠=30 μg/mg(w/w)。

如图1B所示,随着IMBs用量的增加,IMBs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捕获率逐渐增大,当IMBs的用量为100 μg/mL时,捕获率达到90%,增加IMBs的用量到200 μg/mL时,捕获率没有明显增加。因此,最优IMBs用量选择为100 μg/mL。

3.2对不同浓度的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捕获效率

如图1C所示,制备的IMBs对2.1×102, 2.1×103, 2.1×104, 2.1×105和2.1×106 CFU/mL的猪霍乱沙门氏菌捕获率均达到90%以上,说明制备的IMBs可对浓度102~106 CFU/mL的猪霍乱沙门氏菌进行有效富集。

3.3IMBs特异性实验的结果

IMBs对1×107 CFU/mL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捕获率可达93%,对1×107 CFU/mL 的13株非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捕获率小于5%,表明IMBs捕获特异性较好。

3.4IFMs思翘跫的优化

3.4.1IFMs标记pH值的优化pH值对荧光微球的标记影响很大,会影响抗体表面可供偶联的活性基团的数量和其暴露程度,从而影响偶联率,也可能影响抗体和荧光微球的结合方式,从而影响IFMs的活性[25]。如表1所示,当pH=6时,偶联率最高。检测1.52×107 CFU/mL的目标菌时,T线的信号值最大。检测1.9×106 CFU/mL目标菌时,只有pH=6的条件对应试纸条T线出现信号。因此,最佳标记条件选择pH 6。

秋分诗词范文5

关键词 古代文学;二十四节气;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崔玉霞,(1966-),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46)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在二十四个节气背后,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曲赋,无不鲜明地带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成为我国农耕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据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1天为夏至,最长的1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

从天文上讲,二十四节气就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无论是文人还是民间百姓,多有通过诗词歌赋来反映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和习俗的,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二十四个节气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便于人们记忆和传诵,人们还把二十四个节气编成一首歌谣在民间传唱: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这首诗前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缩略的集成,依次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眷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后四句为各节气的时间。通过“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这两句对仗巧妙,指出了如果以阳历来推算节气的日期,那么7月份以前,每月两个节气的日期,多在阳历6日或21日,下半年每月的两个节气多在阳历的8日或23日。有时也相差一两天。所以口诀中又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一句。

此诗的巧妙之处在于把二十四个节气取其中的一个字贯穿起来,组成一首七言律诗,同时指出了节气之间的间隔规律,简单易记,朗朗上口。

二、二十四节气与谚谣

谚语源远流长,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里就有不少“引谚”的实例,在《易经》、《尚书》、《左传》、《战国策》、《国语》、《孟子》、《史记》等古籍中,都提到并且记载了谚语,宋代以后还出现了关于俗谚的专著,如《古今谚》等。

由于我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制定出来。为了便于记忆,智慧的劳动人民还把有关节气的内容加工总结、凝练压韵,形成民谚民谣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这些民谚民谣形式多样,活泼生动,意象鲜明,流传甚广。例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惊蛰一犁土,春分地如筛”“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下种,谷雨栽秧”“立夏小满,雨水相赶”“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三朝遍地锄”“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夏至进入伏天里,耕地赛过水浇园”“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大暑大落大死,无落无死”等等。这些农家谚语短小精练、实用具体,至今还在农村流传和使用。

比民谚形式更高级的形式是民谣,关于节气的谣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点。如有一首五言节气歌,将每个节气中的典型物候与景色以及农业生产、民风民俗编在一起,通过阳气转、乌鸦叫、滴水干、封河等外在景物描绘出鲜明的季节变化,通过种粟、种大田、动刀镰提醒农民到季节该进行的农事活动。大家乐、不着棉、忙买办、要过年写出不同季节的民风民俗。全诗如下: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幕,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署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失雪芟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流传于四川地区的《节气百子歌》,则每句以“子”结尾,描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民风民俗:

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腊月年关四处去躲账主子。

这首诗一共写了十二个月,每个月份中重点选取有代表性的节气民俗,其中吃麻饼、吃捞糟烘笼子等习俗带有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

三、二十四节气与诗词

由于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广泛和深刻,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涉及到二十四节气的诗词很多,多愁善感、触物兴情的诗人们对季节的变化尤其敏感,通过诗词借景抒怀,驰骋想象,施展才华,表达不同阶层,不同时节的情感,反映不同历史不同地区的生活生产和民风民俗,写出情景交融并深刻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佳作。

二十四节气诗词主要表现的内容有:

一是反映炎黄子孙在不同季节从事劳动生产的场景和农家生活的场景。

这些诗词宛如一幅幅优秀画卷,不同朝代的不同农耕图和农家乐组成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清明上河图”。我国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的《七月》。作为《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七月》描写了先民们随一年四季节气的变化所从事不同的农事活动。诗歌从一年最寒冷的十一月、十二月“无衣无褐”的冬日生活起笔,写了“春日载阳。鸟鸣仓庚庾”的春天万物复苏景象;接着写夏季芒种的繁忙;然后的秋收冬藏,一年四季不停歇的劳作。其中写道“六月食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寿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这一段写先民在不同的季节采食不同的果实,丰收喜悦的情景。

农事诗在此后各朝都有杰作出现,田园诗人陶渊明、孟浩然、范成大都有与节气相关的农事诗佳作。宋代陆游的《时雨》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节气诗佳品,“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香,处处菱歌长。”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不仅写出了节气时令、物候现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时的繁忙与欢畅。

第二类是通过描写农家生活的艰难和辛苦,反映我国农民吃苦耐劳、辛苦劳作的精神及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事活动是国人生存根本。很多文人出身就是农家,也有的是躬耕垄亩的田园诗人,对农村生活有切身的感受。而中国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也让他们特别关注农民的悲苦,关注百姓的生活。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白居易的《观刈麦》,诗歌开头就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一段非常逼真地写出了芒种时节田家麦收的劳累和辛苦。为了抢时收获,全家老少一起出动,脚踩滚烫的热土,头顶炎炎的烈日,不顾劳累,不怕流汗的精神。

范成大是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其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如其三十五“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写农夫被租税所迫无力买田耕种,只好在七月采菱为生的困苦和愤怒。

这类反映农家被剥削和压迫的诗歌在历朝历代都有新作,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诗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爱民的情怀。

第三类是随景寄情、四时感怀之作。

战国公孙尼子《乐记,乐本篇》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感物说是中国古代诗学中最基本的艺术创作触发论。“感物说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气本原之说上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古代文人从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中感受到季节更迭、时间的流走、人世的变迁、年华的逝去,由此触感,他们通过节气诗或抒发感慨、寄托心志,或吊古伤今、怀乡念友、或人生悲愁、忧国忧民等等,情感均随诗词表达出来,为诗词领域增加了丰富的内容。

春有梅花秋有月,夏有清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都会引起诗人无限感怀,伤春、苦夏、悲秋、枯冬均成为文人创作的由头和契机。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借春分日来写离愁,其在《清平乐》中这样写道:“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该词撷取春分天最易让人伤感的落花来融情人景,情景交融。春风吹又生的春草在作者看来却成了离恨的象征,将无形之离恨化为有形之春草,生动而贴切,富有创意。

“自古逢秋多寂寥”,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我国文学中的传统主题。而在四时感怀的节气诗词之中,悲秋的诗词所占份量最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诗人触物兴词,以白露季节水边的秋景营造出凄清哀婉之氛围,烘托出为追求爱人历尽艰辛而不得的怅惘和凄苦的心境,全诗情中有景,景中有情。

在以悲秋为主题的诗作中,杜甫的《秋兴八首》被誉为律诗中的精髓,是“裘领之作”,是“一生心神结聚之作”。其第一首诗:“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该诗通过悲自然之秋来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全诗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愁,含义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第四类写节气变迁时的自然之景及百姓在不同节气里民风民俗。

在二十四节气中,民间特别重视立春、清明和冬至等几个节气。这也许是这几个节气物候变化较明显,其中关于这几个节气的传说更多、习俗更多、其所蕴藏的文化底蕴比其他节日更深。在涉及到二十四节气的诗词中,也尤以这三个节气的诗词为多。

立春在每年的2月4日。据资料记载,历代王朝对立春这一节气都相当重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农业立国,对立春的到来寄予了厚望。在《礼记・月令》中记载:“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返赏公卿大夫于朝。”后世历朝历代都有不同形式的迎春活动,有的朝代还举行隆重的迎春大典。到唐宋时期,立春日还有盛大的春祭活动,从京师到县城都特修专供祭春用的宽阔的“春场”。立春这天,人们穿着同一颜色的春服。打着旗、幡、伞盖,牵着纸糊的春牛春象,用彩杖鞭打,意为打春”,送小春牛,载歌载舞;明清以来,又发展了民间食青菜,迎土牛,浴蚕种,喝春茶等习俗。立春这一天,民间还有吃春卷的习俗。据说这是为了祭奉春神句芒,请他督促耕牛努力干活,催促庄稼快快成长的意思。

苏轼在62岁时被贬到海南儋州,对于一个年近古稀老人来讲,海南这样一个荒蛮之地已近乎是葬身之所了。但我们从达观的坡《减字木兰花・立春》词中,看到的却是欢欣鼓舞,清新活泼的春的气息:“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花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胜雪花。”全词写春风吹暖,桃花盛开的春日景象。词中还写了农人在立春日举行鞭春牛插春幡等民俗内容。

清明在阳历每年4月5日前后,是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开始的。据《岁时百问》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据统计,《全唐诗》《全宋词》中,内容中包贪“清明”“寒食”字样的作品有850多首。有些诗词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千古名篇,如杜牧的《清明》诗,几乎家家尽知,无人不晓。

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是祭祖扫墓,清明前后,他乡游子不论多远都要返回故里,到祖先亲人墓前祭祀洒扫,寄一腔哀思,以慰地下亡灵。唐戴叔伦的《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就是写清明及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的习俗的。“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传镜看花发,持杯话故乡。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在外为官的戴叔伦为仕途羁绊不能回乡,清明之日送儿还乡祭扫,离别时说到家乡触动思乡之情,忍不住泪湿衣襟。诗中“晓厨新变火”一句指的是我国寒食节习俗: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是日禁火,家家冷食。至次日清明方举火做饭。此习俗传说为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

清明又是一个郊游踏青的好日子。古代民间有植

树、插柳、放风筝、打秋千、蹴鞠(踢球)、斗鸡等多种有趣的民俗活动。宋代吴惟信的诗《苏堤清明即事》写苏州清明美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

冬至古称“至日”、“日短至”。冬至在阳历的12月21或22日。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自昼最短的一天。 在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冬至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文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冬至诗以唐宋时期为最多,宋黄公度《至日戏题天福寺》“去年至日老夫家,呼儿具酒对梅花。今年至日空奔走,岂止无花亦无酒。薄宦驱人无已时,客怀牢落强裁诗。君不见杜陵老诗伯,年年至日长为客。”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去年冬至过节的欢乐及今年过节的冷清,抒发宦游生活的无奈。通过由已及人,想到杜甫遭遇的对比,突出诗人寻求自我安慰的心理。宋范成大的《满江红・冬至》借写冬至日节序的变化,抒发一种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清昼永,使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四、二十四节气与曲赋

由于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广泛影响,清末同治、光绪年间,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还新颖别致地用节气和戏剧名称编写一首《节气歌弹词》,作为弹词的开篇进行演唱,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其词云: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节气名:立春、雨水;戏目名:《西园记》、《霄光剑》。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闲。节气名:惊蛰、春分;戏目名:《跃鲤记》、《蝴蝶梦》

清明时放风筝误,谷雨西厢好养蚕。节气名:清明、谷雨;戏目名:《风筝误》、《西厢记》。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节气名:立夏、小满;戏目名:《牡丹亭》、《玉簪记》。

隔溪芒种渔家乐,义侠同耘夏至间。节气名:芒种、夏至;戏目名:《渔家乐》、《义侠记》。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湖亭大暑对风眠。节气名:小暑、大暑;戏目名:《白罗衫》、《望湖亭》。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酉楼听晚蝉。节气名:立秋、处暑;戏目名:《葵花记》、《西楼记》。

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节气名:白露、秋分;戏目名:《翡翠园》、《折桂记》。

烂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节气名:寒露、霜降;戏目名:《烂柯山》、《惊鸿记》。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节气名:立冬、小雪;戏目名:《麒麟阁》、《绣襦记》。

幽闺大雪红炉暧,冬至琵琶懒去弹。节气名:大雪、冬至;戏目名:《幽闺记》、《琵琶记》。

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空交大寒。节气名:小寒、大寒;戏目名:《邯郸梦》、《一捧雪》。

冬去春来天渐暖,白兔鸟飞又一年。戏目名:《白兔记》。

作者马如飞原籍苏州,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苏州弹词艺人。原名时霏,字吉卿。一署沧海钓徒。江苏苏州人。’马如飞一生致力于弹词《珍珠塔》的加工和曲调的研究,此外还创作了不少弹词开篇。此节气弹词即为开篇演唱之作。此曲的妙处在于,词人不但把二十四节气名和二十六个戏目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嵌入句中,语意双关,联缀成篇。而且从中既可见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和人事,也可知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戏曲的流行情况。全篇文词典雅,天衣无缝,含蓄有致,别有风味。

秋分诗词范文6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指汉语言所独有的一种有韵的最为含蓄凝练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之一,是相对于新诗而言的。诗和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类型。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第一,它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第二,它是有韵的文体。第三,它是最含蓄凝练的。

2.整合

整合,就是对资源的获取、组合和利用。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渗透,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达到1+1>2的效果。

“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主要是利用小学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古典诗词的魅力、作用,将资源优势互相渗透、融合,协调一致,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人文涵养提高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二、课题简介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形成系列化的方案。

(2)分别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具体研究:① 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实施途径。 ② 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一般模式(课程结构)。③ 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活动开展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出适合实际情况的一些新思路,便于大面积推广,为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开展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提供示范。

(2)提高小学语文诗词学习活动的质量,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以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素质,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职业技能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做好前期调查。在实施课题之前,课题组教师对学校全体学生古诗诵读基础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对古诗及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低年级学生限于背诵类似于《 鹅 》《 静夜思 》这样传诵极广的诗篇;高年级学生最多能背诵十来首,但对诗题、作者、所在朝代的认识就没有那么清晰与准确;大多数学生对诗题记忆模糊,对于诗人及所处朝代的认识一片空白。

(2)召开实验班级家长会,营造研究氛围。课题组教师在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后,又召开各实验班级学生动员会,精心准备一些资料供学生阅读和观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草拟本课题的研究设计报告,组织课题组成员反复研讨定稿,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在调查学情的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各小组的研究方案。方案确定后,制订课题计划,课题研究全面启动。

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普遍层面上横向展开。

(1)把握古诗词诵读的活动开展。① 区别对待,分层次要求。首先,我们对《 语文课程标准 》规定的80篇诗目分年级要求,努力形成“人人诵读、遍地诗声”的良好风气。其次,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每日一诗”活动,采取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学习形式,力争把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② 创设氛围。各班都要开设自己的“古诗文诵读”专栏,每周抄上一首新的诗词,让学生读、悟、吟、背;充分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和中午预备铃前5分钟,开展集体诵读活动,巩固诵读成果;板报、橱窗经常刊登古诗词;“红领巾广播”开辟诗词欣赏栏目,广播播放诗词曲赋或诗词音乐,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每学期还开设“古诗词诵读日”,在这一天对各班级的诗词诵读活动进行总结表彰,激励先进。

(2)开展形式丰富、生动活泼的诵读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诵读形式、方法、技巧、激励手段等方面勤于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并经常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另外,学校和一些班级也采用夺红旗、争红花、奖贴纸、评明星、光荣榜等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走近古代诗词文化。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一是讲述古代诗人的趣闻逸事,这些故事往往融文化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学生易于从故事本身领略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靠直觉捕捉古代文化气息。二是撷取古诗中的名言名句,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让学生了解古代的风俗。三是从诗词本身出发,使学生逐步感悟到古诗有咏物、抒情、吊古、伤怀等思想内容,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让学生知道,古诗词是我们生活的另一面镜子。

第二阶段:纵向深化,开展专题研究。

为了把研究细化和深入,研究的后半段,我们把课题定位为一项具体的研究,一个具体的课程,最后选定为“农历诗词课程”。

(1)为什么一定要选和农历有关的诗词?我们生活在空间与时间之中,但很少有人对空间与时间进行反省。从存在主义意义上讲,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空间)中的,生命是一个偶然,每个人本质上都是无家可归的,因为一切所谓的家园都是不稳定的。但是,人类必须努力地为自己寻找家园。我们的民族文化与历史,就是我们最后的家园,是谁也掠夺不走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守住我们最后的家园。

首先我们追问自己:作为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古典诗词与我们的生命有关吗?古典诗词能唤醒我们的灵魂吗?有人说过,我们的先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在春花、夏雨、秋风、冬雪中,先人们和大自然对话,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歌。中华民族何以伟大?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才能和千年前的诗人们一同呼吸?才能拥有一种古典的生活方式?

后来我们决定带着学生以农历时间为线索,从秋分开始,跨越四季春夏秋冬,直到下一个秋分结束。在这段旅程中,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结合国画、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

(2)课程内容及操作。这一课程是一年漫长的穿越,在这一年中,我们将带着学生穿越二十四个节气,穿越四季。学习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① 节气诗系列。在农历二十四节气当天,以节气特征为主题,带领学生了解节气,走进诗歌。

② 农历节日诗系列。春节、元宵、三月三、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除夕等是我国传统的农历节日,各地都有浓郁的地方风俗来庆祝节日,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优秀文化。这些节日诵诗也是农历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③ 季节组诗系列。每一个季节都有许多诗人的咏物之作,每一个节气都有每一个节气典型的物候,为每一个季节安排一个季节诗之旅,为每一个节气选择其中一种花来进行吟诵。

④ 走进名人系列。诗歌总是与诗人紧密关联的,在一首首经典的诗词背后,究竟站着一位位怎样的诗人?而这些诗人的性格也如同四季一样各不相同。因此,在每个季节中,选择一位与之气质相同的诗人,走进他的诗词,走进他的灵魂。比如春天——走近陶渊明,“但使愿无违”;夏天——走近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秋天——走近杜甫,“竹石如山不敢安”;冬天——走近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⑤ 实践活动系列。农历节气中有很多传统习俗,让学生跟随节日诵诗,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在亲身体会中感受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农历课程,如春风竖蛋,清明踏青,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重阳赏菊。

四、课题实施效果

通过一个实验周期的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验效果。

1.学生层面

(1)培养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在第一阶段的“调查、整理、分析”阶段,我们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① 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98%的学生不但喜欢读诗,而且经常摘抄并能记住一些精美的诗句;80%的学生都曾萌发过写作的欲望,并确实有过尝试的经历。② 95%的学生对诗词虽有兴趣,但认识肤浅,兴趣基本由冲动的情绪支配。学习中带有极大的盲目性、随意性。但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越发浓厚。尤其在第二阶段的“激趣、阅读、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在大量的活动引导下,学习到了“欲罢不能”的境地,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2)增强了学生的文学底蕴和阅读、鉴赏能力。在大规模的“阅读、赏析”过程中,我们组织学生对大量的优秀诗作进行解剖、赏析。通过赏析、品悟,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诗歌的特点(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鲜明、饱含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情感等),并通过对诗歌和小说、童话、故事等的比较,对诗歌进行了全方位的评析、感悟与学习。同时,我们还把研究与课堂教学接轨,并利用综合活动时间,大量阅读、品悟、积累诗歌语言。从而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和鉴赏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情趣等协调发展。我们发现,学生能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情趣等都得到了协调发展。其间,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引领学生亲近自然、回归生活、感受真情,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心智得以开启,心灵得以陶冶。

2.教师层面

(1)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载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摆在重要位置,帮助实验教师加深了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认识,帮助教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令人惊喜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得到更新,而且逐渐将新理念内化为个人自觉的教学行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能真正被教师内化并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因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通过课题研究的探索,我们得出结论: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是教师培训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模式。在这个模式中,首先,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有教师的参与过程,有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能有效弥补目前大规模教师培训中的种种不足。其次,教师在“研究”中学会了“研究”,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教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都有明显提升。

(2)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显著增强。教育是集体智慧的劳动。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同年级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共同在研究中成长。实践—反思—总结—实践,这是教师成长的阶梯。课题组努力营造好研究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主体性,对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集体研究解决。同时,在讨论会上引导教师积极反思。教师对研究中的问题、难题的思考,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过程。

3.教学层面

(1)课题活动开展模式的构建。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小学古典诗词阅读学习的课题活动开展模式。

(2)探索了不同形式的活动专题,主要构建了“农历诗词”课程。

五、课题的思考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古典诗词资源丰富,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可以立足校本进行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了专题活动形式,为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阅读提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可行性。下一步的研究,我们要思考如何构建评价机制,以保证目标的“达成”,真正落实活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