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实验范文1
关键词:病理 互动式教学 复合型教学 问题式教学
一、转变目前病理实验教学的理念
对目前的病理实验课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病理学主要是处于医学的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自然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的发展和继承,病理学主要是研究致病的原因以及机体之间产生代谢和导致患者原因的研究的学科;此外,其还在形态结构方面存在的改变进行研究,对疾病发生以及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行深入的解剖和分析,为临床的诊断以及治疗,特别是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所以,病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病理学的性质以及作用,病理实验课程在整个医学和病理学的教育过程中非常关键,必不可少。所以,能不能有更高、更宽的视野去对待病理实验课教学以及能否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是平均病理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2.从古至今,病理学主要是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发展目前的状况,结合对病理学历史的研究,可以很清楚地了解病理学逐渐的成长是随着人类对疾病的不断认识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适应全人类社会的必然需求。病理学是一门兼容性非常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创新性强的学科,它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不断的前进。
3.这些年来,随着病理学理论课的开展,病理实验学也创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病理学以及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目前病理学的发展要求,就必要对病理学的内容进行丰富,对病理学的教学方法及形式进行创新和改进,以便能够更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上,要以最新的教学内容和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最新的教学模式去教导学生,对以往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都要进行全面的改进和创新,为病理学的快速发展贡献出力量。培养出一批会想问题、善于想问题、会解决问题的人才。
二、转变病理实验教学的理念
1.对以往单科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是向复合型教学的模式进行发展,病理学不仅是在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而且还吸取了与致病有关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毒学的丰富成果。然而,在以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并没有去展现出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现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更新,主要向复合教学的模式发展,在实验课教学中,给学生教授多学科的知识,这个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发行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2.将以往的单向教学模式向互动教学模式进展转变,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整个教学内容主要以“教”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都非常的被动,也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目前将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向双向性的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优势,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能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论
1.对以往的单纯式的横向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主要是要向横纵向交叉的一种创新性思维模式进行转变,将整个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向学生讲解众多疾病的共性,各论就是对每一种疾病进行逐一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按系统来对病变进行分类,它的主要重点就是以横向思维模式为主来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就忽略缺乏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交叉。对单纯横向教学模式教学的转变,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病理学的发展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是越来越深入,对疾病的分类也是越来越细,因此,就需要进行纵向性的分类,这样的针对性强,更能贴近临床的实际要求。
2.对现存的教学内容状态进行创新和改进,病理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而且它还有强大的兼容性,所以,在病理学实验课程中,要并且具有极大的兼容性的学科,因此在病理学实验中,要能够及时的反应出现社会的最新状况,包括新出的病种以及新的医学技术的发展,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符合时代进步的需要。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实验课教学有它自己的灵活性,受教学大纲约束比较小;同时还能够及时的掌握社会上疾病发展的动态,能够将教学内容及时的更新。但事实上,病理学教学的内容却是一成不变的现状,有部分疾病已经发病很少的,目前还在教学上进行讲授,然而一些发病率高且常见性的疾病,却容易被忽视,教学大纲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束缚性,因此使得实验课教学落后于社会发展。
3.转变只注重病理诊断,不懂实验技术的观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疾病种类繁多的严峻挑战,在病理学实验课上,要增加一些实验技术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以往对于病理学研究,只是用肉眼和显微镜去观察,但随着新的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出现,需要我们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还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
4.对实验课教学的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以往病理实验课对学生的要求是先观看镜片然后画图,然而这种方法有这么一些缺点:学生看片少,花费的时间多,学习效率低,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目前形势下,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住最多的知识,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做以下几点要求:在课堂上,对画图的数目以及时间进行适当的减少,把剩下的时间给学生去自我充实,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自学其他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来继续教学,这样可以增加学习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增加课堂讨论,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病理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观念进行转变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及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蒋丽萍.病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13):92-93.
[2]叶锋.病理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14):120-121.
[3]叶锋,贾小丽.提高中医药高专病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7):59-60.
病理实验范文2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145-02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中医院校的一门主干学科,任务在于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的过程与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疾病谱的变化,临床医学对于病理学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加强,病理断已成为大多数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因此病理学教学尤其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临床学习效果。[1]但是,传统的实验考试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不利于教师改进自身的实验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实验教学也因此成为了病理学的附属品,而没有真正成为病理教学的重点。[2]因此,笔者针对自身特点进行了病理实验考试改革探索,从而有利于更正确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推动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
一、当前病理实验考试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的病理实验考试往往都是一个疾病一张切片或一个大体标本,其弊端在于内容分割,前后脱节。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一张切片只能反映出病变过程中的某一个静态阶段,一些学生往往死背几个细胞、几个结构来应付考试,并能获取高分,而对于疾病的整体概念却并不理解。
二是由于现代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病人自身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临床上出现典型病变的片子越来越少,比如大叶性肺炎的红色肝样变期由于抗生素的早期使用,通常都不典型,有时候一张切片上可同时看到多期病变,而目前的实验考试往往都是拿最典型的片子考察学生,其实这都是和临床现状脱节的,不利于学生今后的临床学习和实践。
三是病理切片资源越来越匮乏,很多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在降低,而人体器官组织来源仍然很少,造成一些疾病的典型病理切片极为珍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很多病理切片自身染色的褪色,或因为人为损坏,使之仅能应用于病理实验教学的示教,而考试中的则不再使用,这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临床工作。
二、病理实验考试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1. 改革现行的病理实验课考试制度
对于一些目前仍在实现病理实验考查的专业逐渐改变为考试形式。考试仍然是目前教学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具有显示、反馈和导向功能,很多学生对实验课很不重视,主要是实验成绩占比较小或仅以考查方式进行,如将其占比提高,并转变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随之提高。
2. 改革现行的病理实验课考试方法
过去的考试都是以一组大体标本或切片为单位,学生随机抽取一组进行考试,而考试所用标本都是在考前复习中让学生反复观看,必然会导致某些学生通过仅仅记住几个细胞或几个结构、而不是通过辨别病变来判断疾病应付考试。可将切片或标本以照片方式保存,并制作相应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考试,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投机取巧,另一方面可将考试内容细化。比如在切片照片上标出某个部位,由学生加以描述并推测疾病,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从病变角度来判断疾病,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收集整理疾病相关切片以及大体标本:将现有的所有病理切片及大体标本进行筛选,找出其中病变典型或者具有特征性改变的标本进行归类,另外向兄弟院校借用一些本校缺乏的疾病的病理切片或者标本;
(2)图片采集及照片摄制:通过图片采集系统将病理切片的某些病变部位采集制作成图片形式,大体标本则用相机选取病变部位加以多角度拍摄;
(3)试题库制作:将所有收集整理的切片图片及大体标本照片按照系统分类,并制作相应试题并归集成一个试题库,考试的时候可随机抽取各个系统的试题进行测试。
总之,通过对病理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与探索,使中医院校学生不仅掌握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还获得独立学习能力,为培养整体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现代高素质医学人才发挥病理实验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病理实验范文3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1]但由于病理学内容本身存在抽象概念多、形态描述多、理论知识记忆难等问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实验教学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关键。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改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对病理学实验课进行如下改革,旨在进一步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1.高效应用网络版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
网络版数码互动系统由学生和教师用的高像素数字化多功能数码显微镜、多媒体和软件教学平台、双向语音和文字交流系统、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块、实验报告和考试模块等组成。[2]教师只需一台教师计算机就能同时显示、控制学生端多台数码显微镜的画面,可以对其图像进行调整、捕捉和放大,以及对教师端数码显微镜图像进行显示和捕捉。因为教师计算机可以实时动态监控每一个学生的观察内容,便可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教师端可以把教师计算机中的图像传送给全体学生,达到示教作用;也可把任一学生计算机中的图像传输给其他学生,达到示范作用。
在学生计算机中存储有大体病理标本、尸解录像等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调用观看,以便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学生计算机中存储有正常器官组织的图像,学生在观察病理切片的过程中可随时查看以进行对比观察。
2.实验内容改革
(1)紧密联系临床病例,改革实验内容。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样对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性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激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基于这些情况,我们开展综合性教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设置临床病例讨论课,结合临床病例提出问题,通过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胃溃疡”这一疾病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胃溃疡的切片,解释胃溃疡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进食后疼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功能与结构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由病理变化所决定,同时引出胃溃疡并发出血、穿孔、幽门狭窄或者癌变的病例讨论。提供有关临床资料,让学生通过病理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系列的并发症。由于溃疡侵蚀到溃疡周围的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并发出血;由于溃疡处胃壁变薄容易导致胃穿孔;经久的溃疡出现大量瘢痕,这些瘢痕的收缩可引起幽门狭窄;此外,溃疡边缘的黏膜上皮或腺体因不断受到破坏及反复再生,在某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可发生癌变。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所观察的切片和大体标本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临床病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还能为以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紧密联系组织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组织学与病理学同属形态学科,组织学研究的是正常的人体微细结构,而病理学研究的是病理情况下异常的组织结构。因此,学好组织学是学好病理学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病理学和组织学授课不在同一学期,相隔时间较长,在上病理课时,学生对所学的组织学知识大多已忘记。因此在观察病理切片前,复习相关的组织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对比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疾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比如在呼吸系统疾病一章,讲到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内容时,让学生先学习正常的肺组织结构,了解细支气管管壁较薄,主要由单层上皮和平滑肌层构成,肺泡是由单层肺泡上皮围成的半球形小囊。在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时,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和炎症细胞,且纤维素通过肺泡孔相互连接;小叶性肺炎时细支气管管壁的上皮变性、坏死、脱落,管腔内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脱落的上皮;肺气肿时肺泡扩张,肺泡间隔变窄断裂,相邻肺泡融合形成较大的囊泡腔;支气管哮喘时,支气管黏膜上皮局部脱落,黏膜下水肿,杯状细胞增多,细支气管管壁平滑肌肥大。在观察切片时要求学生先在低倍镜下浏览观察,辨认是什么器官组织,病灶在哪里,病灶的形状如何,然后在高倍镜下辨认病灶的结构形态特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掌握正常组织结构,再观察异常的组织结构,使其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知识。在整堂实验课的学习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对比正常组织结构描述疾病的病变特征,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实验考核手段改革
我们改变过去以实验报告为主的实验考核办法,而将显微镜的使用、课堂提问、劳纪、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作为综合评定指标。实验考核采取百分制,其中显微镜的使用占5%、课堂提问占5%、劳纪占5%、实验报告占25%、实验考试占60%。对学生进行实验综合考核,使得实验成绩更趋合理且实验效果好,具体办法如下:
(1)显微镜的使用:考核学生调试光学显微镜的熟练程度、操作的规范性及准确性等,教师在每节课中反复、巡回指导,并如实记录每位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
(2) 课堂提问:教师讲解完切片后,学生自己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可通过学生显微镜显示在教师机上的图像对学生进行提问,针对他所看到的图像问其看到的图像取材于哪个组织。此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正常组织结构特点学习他所观察的切片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结构特点,进而从整体上掌握所学知识。
(3) 劳纪:学生实验劳动纪律考核,包括每次实验课学生的考勤、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整理和实验用品的归还等情况进行考核。
(4)实验报告:学生根据自己镜下的病变绘制实验报告,完整地描述病变的主要特点。教师在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时,针对学生对镜下病理图像绘制和对病变特点描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给出成绩。对于不足的地方,逐条指出并要求其改正。
(5)实验考试:实验考试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考试,是用量化指标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效果。为了客观、公平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在考试内容和组织形式上经过反复探索,认为以下这种考试方法比较可行:即从制作好的考试课件中选取切片和大体标本共10张,由多媒体自动播放,每张幻灯片播放时间根据考核内容进行设定,只写出名称的播放时间为30秒,需进行描述病变特点的播放时间为3分钟。考试总成绩为60分,考试总分达36分为合格,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未通过者应重修本门课程。
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医学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病理学、组织学及临床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地听课变为主动地求索。
参考文献:
病理实验范文4
1.1撰写文字稿本将病理生理学给本科生开设的5个实验,即家兔实验性肺水肿、家兔髙钾血症、缺氧、失血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按机能实验室具有的实验条件写出拍摄的文字稿本和解说词。文字稿本将所要拍摄的仪器设备、药品及整个实验过程写清楚。解说词则按实验教学过程撰写,包括实验名称、原理、目的、动物、器材和药品、步骤、典型实验结果和讨论。实验原理和实验讨论要简明扼要,既要体现所录实验内容的理论精髓,又要留一些让学生拓展的空间。如果过于详细,一方面占用录像片的时长,另外会影响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1.2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3个方面:实验人员和拍摄人员的沟通、实验准备及拍摄准备。录像片录制前实验人员要和拍摄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将录像所要体现的主要意图,实验详细步骤,镜头的远近等进行交代。拍摄人员要实地查看,对实验室具体情况,如实验仪器设备的摆放,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的走位,实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教研室教师做好分工,哪项实验谁担任什么角色都安排好。实验室教师整理好实验室,做到实验室干净、整洁,并做好实验药品的配制、实验器材及动物的准备。拍摄人员按实验室具体情况准备好摄像机、三脚架、灯光等设备。
1.3录像片的拍摄、制作按每个实验为单元进行拍摄。拍摄过程中,先将实验中所需的药品、器械、仪器等静态画面进行拍摄。拍摄后实验人员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拍摄人员选取最佳机位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拍摄。应用推、拉、摇、移、跟等拍摄手法,拍摄连续性画面,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画面主题。拍摄人员与实验人员合作进行后期制作,最终依照教学内容,将用摄像机拍摄、记录下的素材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学生随着适当解说,观看后对所表达的立题有明确、深刻的印象和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认识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6]。
2录像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1问卷调查制作完成的录像片在本校2011年级临床、预防、地病、检验、麻醉、口腔专业本科进行试用。实验前,学生在观看录像片的基础上教师再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期末进行“病理生理学实验录像片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发出调查表30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291份。结果显示,100%的同学认为观看实验录像片对自己进行实验有帮助;39.2%的同学认为对自己进行实验帮助非常大;50.2%的同学认为对自己了解实验原理有帮助;93.5%的同学认为对自己熟悉实验步骤有帮助;55.7%的同学认为对自己理解分析讨论有帮助,可见帮助主要体现在熟悉实验步骤上。
2.2效果评价
2.2.1实验成功率有明显提高每组6台实验,除个别小组失败外,其他小组都有较好的实验结果。而且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复杂实验操作过程,如以前休克实验多数同学需3.5~4.0h完成,现在3.0h就能完成,实验效率有明显提高。
2.2.2机能学基本操作更加规范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规范的实验操作录像片及模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实验,不仅提高了实验成功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为规范化的临床手术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7]。
2.2.3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实验录像片帮助学生在预习实验时,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如在“失血性休克”实验中用到三通,学生只通过文字描述的“在放血时让动脉插管和50mL注射器相通,测血压时让动脉插管和压力换能器相通”,许多同学不明白,但观看了录像片中教师的具体操作后会恍然大悟。
3结语
病理实验范文5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59-1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机制,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在国内外的高等医学院校中都属于重要的主干课程。中医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制内面对中医和西医两个医学体系的学习,时间之紧、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病理实验教学作为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理论十分重要,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讲授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的病理学实验课分为形态学实验和机能学实验两个部分,现从这两个方面介绍如下。
1形态学实验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中医专业病理学实验课中,形态学内容所占比例较大。以往的形态学实验课包括组织切片观察和大体标本观察,其基本过程通常是:先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一些实验相关内容录像,然后由教师对切片重点讲解,之后学生观察切片并画图;教师先对大体标本的病理改变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学生自行观察。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在讲解的的过程中以自己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实验印象不深,达不到教学目的。为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做了以下调整。
1.1消除顾虑、解除恐惧心理上实验课前,我们先给学生们详细介绍了病理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的来源、制作过程以及潜在的危害性,讲解规范的操作方法,解除了一些顾虑。然后,再讲这些标本的珍贵性(我们教研室的大体标本都来自尸检,是多年的积累),使学生爱护标本,并使之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大提高其求知欲。
1.2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我校自2006年开始,病理学形态学实验应用多媒体、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每次观察标本之前我们都利用多媒体领学生复习相应组织器官的解剖、组胚相关基础知识,没有哪位同学因这些基础知识的不足而耽误了实验课程中的学习;实现了老师、同学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各种形式的交流、讨论的顺利进行。
1.3注重组织切片与大体标本观察相结合病理学的重点内容是基本病理变化,而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大体和镜下,因此大体和镜下的改变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在形态学实验讲授过程中紧密联系组织切片观察与大体标本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脂肪肝大体标本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表面光滑,呈淡黄色,质软,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触之有油腻感。当在光镜下观察脂肪肝病变时,可观察到肝小叶中央部肝细胞胞浆内观察到大小不等的界限清楚的圆形空泡,甚者肝细胞核被大脂滴挤向细胞的一侧,形似脂肪细胞,我们可以提示,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切面隆起,是由脂肪变性导致的肝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的。这样就把肉眼观察与镜下观察紧密的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脂肪变性。
1.4注重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结合病理改变是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且把这一原则贯彻始终。例如,讲解门脉性肝硬化内容时,在形态结构上的病理改变是肉眼观察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在光镜下观察肝脏内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使正常肝小叶的结构破坏、血管改建,形成“假小叶”。然后再由结构的改变过渡到功能的异常,不断提示或提问学生,这种病理改变会引起什么样的临床表现,从而引出由此产生的门脉高压及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使整个学习过程一气呵成,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机能学实验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机能学实验教学一般是教师按照实验指导教学,学生按照指导做。有时为了确保实验的效果,教师代替学生操作,学生参考实验指导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课后,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印象不深,对实验的目的、原理不清楚,更有甚者,在整个实验课过程中没有动过一根手指头,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做了如下调整。
2.1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每次机能学实验之前,我们先让学生预习相关章节的实验指导手册,让学生对本次实验课的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实验课开始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具体规范的操作录像之后,跟学生一起讨论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操作的重点和难点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我们再跟同学们一起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总结。
病理实验范文6
关键词: 病理实验 教学方法 体会 教学质量
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为主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中间枢纽,对学生今后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病理实验教学通过对大体和镜下组织切片的实践观察,不但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病理理论课的内容,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病理实验教学质量是病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我谈谈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1.培养创造性思维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积极敏锐的观察力、创造力、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敢于怀疑批判的探索精神,[1]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病理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对问题的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比如,我们给学生一个临床病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集体讨论和查阅资料等各种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并找到支撑这个结论的依据。这样的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组织学与病理学相结合
要想对一张病理组织切片作出正确的诊断,首先必须掌握正常的组织结构,只有将正常组织形态与病变组织形态区分开来才能进一步进行诊断,所以要想学好病理学首先要掌握组织学。[2]比如说,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一个重要鉴别点就是看癌组织侵犯深度:癌组织仅仅局限于上皮内,未突破基底膜者称为原位癌;而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者即称为浸润癌。如果学生对正常的组织结构不清楚的话,要想对二者进行鉴别就很困难。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妨先带领学生复习一下相关的正常组织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讲解病理学内容,这样通过二者的比较,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出病变,并能对病变特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锻炼观察力,以及对内容的归纳、整理和比教等各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开展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而启发式教学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对问题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进行实施。比如说在讲到梗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心、脾等器官是贫血性梗死,而肺和肠则是出血性梗死?两种梗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到底是什么?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的同时必然要对梗死发生的条件、梗死类型特点的比较等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这样可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密切联系临床
病理学是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内容比较繁琐、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将相应的临床内容与病理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那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炎症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时,我先让学生想一下,自己有没有得炎症的经历?比如手被开水烫伤就是很常见的例子,让大家想想被烫伤时有什么现象?自己有什么感觉?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很容易归纳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这几方面的临床表现。这样,学生既轻松掌握了内容,又加深了记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大体标本和显微组织切片结合起来讲解,同时将标本的病变特点与临床症状联系起来,比如说门脉性肝硬化,正是因为肝组织形成了明显的假小叶,破坏了肝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所以才会出现门脉高压、腹水等临床症状,而我们只有针对病变的根源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安排学生观看尸体解剖录像和直接观摩临床尸体解剖,并对解剖的病理结果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充分认识到病理诊断不但对活体疾病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查明死因具有重要作用。
5.实现教育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合理地应用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的平台,把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学习环境的重要支持要素,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由于病理实验课课时和大体标本有限,每节课只能讲解一部分内容,显微镜切片也只能选取几张进行讲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而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通过浏览病理学网站和精品课程课件,选取更多的大体和显微镜图片、视频、动画等添加到教学中,增加信息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他们对病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利用现代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不但可以实现师生互动,而且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实现资源的异地共享,成为学生自学自查的快捷通道,[3]对学生丰富视野,增长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合理、充分地将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到病理实验教学中,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病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思维,敢于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俊辉,张敏霞.试论如何加强医学生的创新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