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规划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规划法范文1
【关键词】物权法;城乡规划法;协调统一
一、背景
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开始施行,从基本法的层面上首次对私人财产的法律地位做出了明确的保护规定,2008年1月1日作为城市规划体系的基石、所有城市规划行为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也已开始施行,两部法律的先后实施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市规划与《物权法》之间的关系的种种猜测与讨论。两部法律的相继出台让我们重新认真地思考作为公共政策的城乡规划与平等保护的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物权法》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是矛盾还是统一。
二、城乡规划与《物权法》的交集
城乡规划是引导和控制城乡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落实国家宏观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城乡各项建设合理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城乡管理的依据。简而言之,城乡规划就是在努力处理集体和个体利益,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
《物权法》明确和保护国家、集体、个体权利,并明确个人利益要让位于公共利益,但同时要给予因公共利益需要被征收土地、房屋或其他不动产的个体合理的补偿。
从城乡建设的角度,它们共同关注的内容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物,不动产的相邻关系的协调,公众权利的保护等。
三、城乡规划与《物权法》在多个方面的相互统一
城乡规划与《物权法》在共同关注的城乡建设方面的内容上,两者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有着许多的矛盾,实际上它们之间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条件的约束
城乡规划根据城乡发展的目标、不同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利用条件、不同功能的相互协调要求确定了城乡建设用地的范围、不同性质建设用地的布局和建设要求,目的是实现对建设用地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更好地满足不同个体或集体的需求,实现土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物权法》对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方面的规定也反映了相同的特点,如:《物权法》中相关条款明确规定要设立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并且经营性土地和土地的意向用地者在两个以上时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使用权,且出让合同中要包括土地用途、土地界址、面积以及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空间的约定、被征收人的合理补偿等内容,其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城乡规划所确定的土地的性质、实现土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维护在土地开发和出让过程中受到影响的个体的利益,最终实现公共利益的最优化。
(二)和谐相邻关系的维护
《物权法》中有专门的条款来明确相邻不动产权利人在相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与城乡规划在处理涉及相邻关系的规划内容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的相互一致,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
如在《物权法》中指出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为相邻权利人提供供水、排水、通行、相邻建、构筑物的使用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不得违反规定排放污染物及各种有害物质等,这些条款的目的是尽可能地确保存在相邻关系的权利人之间的和睦关系,解决他们因行使权利而发生的冲突,维护不动产相邻各方利益的平衡。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空间环境,在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用地性质上的活动可能存在的联系和矛盾、并尽可能地加以协调,如根据不同的需求合理的布局居住、商业、工业等不同性质的用地,对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地块用生态绿化带进行有效的隔离,针对用地性质和合理的需求进行水、电、气等各种基础设施的配套,方便人们的生活、工作;同时在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也对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建筑间距,通风、日照、采光、消防等内容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三)多元利益主体权利的保护
《物权法》从民事角度明确物的归属和物的权利人对物的利用享有的权利,要求充分尊重和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
城乡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工作中也要处理公共管理与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力保护之间的关系。这在新出台的《城乡规划法》有明确的体现,《城乡规划法》明确了公民有权了解和参与与之相关的规划工作,规定在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尊重公众利益,扩大社会公众参与的力度。具体表现在:一是规划制定的程序中要求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将规划予以公告,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将意见采纳情况和理由作为城乡规划报送审批的必备材料;村庄规划在报请审批前,要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二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查询已经公布的城乡规划,且有权利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三是城乡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需要。
因而可以看出《物权法》和城乡规划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共同体现了对公众权利和利益保护。
四、结论
通过对《物权法》、《城乡规划法》的解读、对城乡规划工作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城乡规划与《物权法》中对物权的明确和保护并不存在对立,在共同关注的内容上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出发而又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关系,在具体规划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提高公众参与的水平,充分体现城乡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尊重和协调,从而对城乡建设和社会经济有序的发展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必要的保障作用,更好的体现社会公众的权利和利益。
参考文献:
规划法范文2
一、组织保障情况
我局领导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配备了兼职工作人员,切实加强《城乡规划法》的贯彻实施。
二、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情况
1、积极学习、宣传《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局精心制订了学习和宣传计划,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逐条熟悉具体内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城乡规划法》内涵并在工作中严格落实。
2、积极做好房产执法监察工作。近年来,针对房地产行业存在的违规开发、变相经营房地产等违法违规行为,我局多次开展拉网式的排查。一是对每一个开发企业进行检查,通过开发企业自查及下小区走访调查等方式,查出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处理;二是采取分片分路段进行暗访、取证的方式,对我县县城私人建房进行全面调查。2008年以来我局共查处8起房地产行业违法违规案件,其中开发企业5起,私人3起。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次自查,我们感到,在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还不够广泛和深入,群众对规划的认识还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规划法范文3
关键词:LINGO;动态规划; 最短路问题; 生产批量计划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4-0743-04
在交通专业课程如《交通运筹学》、《交通系统分析方法》等的教学过程中,大量涉及到可划分为多阶段的优化问题求解,这些问题的求解一般使用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方法。动态规划将决策问题的全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过程(每个子过程为一个阶段),然后按照一定的次序来求解。当划分的阶段个数较多时,手工求解动态规划问题相当麻烦。由于在实际的交通工程规划实践中,涉及到的动态规划优化问题规模往往较大,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优化软件求解动态规划问题一方面能增进学生对动态规划法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教学工作。
美国LINDO系统公司开发的LINGO由其求解问题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成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优化软件。LINGO是一套专门用于求解最优化问题的软件包,其内置了一种建立最优化模型的的语言,可以简便表达出问题,同时利用LINGO高效的求解器可快速求解并分析结果。LINGO在处理含有大量变量和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时,一般使用数组和矩阵的输入方法:LINGO程序首先定义集合段,确定需要的集合及其属性,然后定义数据段,用于输入已知原始数据,最后使用函数对集合进行操作。在通常介绍LINGO使用的文献中[1][2],一般着重于叙述其如何求解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等具有明确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很少关注如何用LINGO求解复杂的动态规划问题,该文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中常见的最短路问题和生产批量计划问题,给出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的LINGO代码,指出LINGO可以在不需要目标函数的情况同样很好地求解多阶段优化问题。
1 动态规划法求解实例
实例1 最短路问题
在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中(图1所示),货车司机希望找到一条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最短路。图中节点1—8代表货车可以停靠的城市,弧旁的数字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百公里)。若货车要从城市1出发到达城市8,问如何选择行驶路线使所经过的路程最短。
问题分析:该最短路问题满足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即“从节点1到节点8的最短路的子路径仍然是相应节点间的最短路”,用[D(i,j)]表示从节点[i]和[j]有弧相连时相应的距离,[L(i)]表示从节点1到节点i的最短路程数。则不难得到以下的动态规划由前向后递推方程:
根据式(1),再进一步定义当节点[i]在从节点1到节点[j]的最短路径上时,[P(i,j)=1],否则[P(i,j)=0],编写如下LINGO求解代码:
运行LINGO得到如图1所示的最优解报告。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最短路径找到,由[L(8)]的值可以得出,从城市1到城市8的最短路程数为14,由各个[P(i,j)]的值分析可知,从城市1到城市8的最短路线为[1258]。
实例2(生产批量计划问题)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用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统计,该产品今后[T]4周的外部需求(订货量)分别是[d1]千件、[d2]千件、[d3]千件和[d4]千件。如果第[t]周要开工生产,则第[t]周开工所需的生产准备费为[st]千元(与生产的数量无关),每件产品的生产费为[ct]千元。如果在满足需求后周末有产品剩余,每千件产品的存储费为[ht]千元。设第[t]周末的库存量为[It],假设开始没有库存,记为[I0=0]且不考虑生产能力限制,问工厂应如何安排生产,在按时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使总费用最小?
问题分析:对于生产批量计划问题,分析可知有如下两条性质成立:
由于以上两个性质,只有当上一时段库存[It-1=0]时,本时段才考虑进行生产,且一旦生产,其生产量一定为某些后续时段需求量的总和,即[xt∈{dt,dt+dt+1,…,dt+dt+1+…+dT}]。这样如用[ft]表示当[t]时段初始库存为0时,从[t]时段到[T]时段的子问题的最优费用值,可以建立如下的递推关系:
运行LINGO得到如下最优解报告:
从报告可以看到,[F(1)=561],即从第1周到第4周末的最优费用为561(千元),分析其它[F]值得到,最优的生产批量计划为第1周生产2(千件),第2周生产5(千件),第3周不生产,第4周生产4(千件)。
2 结束语
本文针对用动态规划方法手工求解多阶段优化决策问题十分繁琐的特点,利用LINGO软件将各个动态规划递推方程简洁明确地编程实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各阶段决策变量之间相互递进的关系,同时更重要的是交通专业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才能解决实际工程规划中的大规模复杂优化问题,LINGO软件的教学实践促进了《交通运筹学》、《交通系统分析方法》与《交通规划》等课程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李晓川,朱晓敏,赵乃东. 基于Lingo的运输优化系统设计与开发[J]. 物流技术,2010(Z1).
规划法范文4
关键词:动态规划法;应力准则法;铁塔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1-0023-02
1 优化设计概况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因为结构分析有着很大的工作量,即使人们有心要对设计进行优化,也无法具体将其落实下去,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广泛应用有限元法,这样复杂结构的分析就得到了改善;后来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这样就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优化设计,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优化设计的方法分为这些类型:
一是解析法:解析法就是对函数的极值进行解答,利用的原理可以是微分极值原理,也可以是变分极值原理,如果有约束存在,约束的解除可以用拉格朗日乘子解除,这样就成为了无约束极值问题。
二是准则法:准则法指的是预先规定一组条件,是最优点必须要满足的,这些规定条件就成为了优化准则,那么将力学的基本观点作为铁塔设计的出发点,对优化设计准则预先规定,并且认为只有满足了这些优化准则,在各种载荷的作用下,结构材料才可以将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有最轻的结构重量。准则法又可以继续细分,一般情况下,会将分为三种,分别是应力准则、应变能准则和位移准则。应力准则也被人们称之为满应力准则,它指的是结构布局是给定的,每个元件需要在多种工况下达到许用应力,至少为一种工况。应变能准则指的是结构中的每一个元件的应变都可以达到许用值。位移准则指的是结构中各个节点的位移可以达到许用值。
三是数学规划:数学规划又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线性规划,它指的是由设计变量线性来表示它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然后在解空间构成的可行域内将最优解找出来。非线性规划指的是设计变量线性不能表示出目标函数和约束,或者是其中之一不能表示出来;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解决这类问题,比如二次规划、几何规划等都已经比较的成熟。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了动态规划,从本质上来讲,它属于数学规划的范畴,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分解求优过程,这样就有了很多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内求优,最后整体求优的目的就达到了。因此,可以这样表述动态规划,指的是一个最优决策的多阶段过程,不管过去有着怎样的状态和决策,后续的诸决策,相较于前面决策所形成的状态,必然构成最优决策。
2 优化设计方法的选择
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合理选择优化设计方法,因为结构分析存在于每一次迭代中,那么问题的规模就由设计变量的个数以及迭代到收敛的迭代次数所构成。因为这个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就无法有效地应用数学规划法。但是如果求解时,只是采用单纯的准则法,那么只可以将附近的最优解求出来,这样求出的解就不是最优解。同时,采用部分结构准则法,还会导致一些其他情况的出现,比如结构退化、迭代不收敛等。人们在对准则法进行使用时,发现设计变量数几乎不会影响到准则法迭代到收敛的迭代次数。于是,人们就有效结合了数学规划法和准则法,这种新准则法被广泛应用于目前的各种工程中。
新准则法和以前单纯的准则法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结合了准则法和数学规划法,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存在于计算结果中,因为不同的优化设计方法具有差异化的特点,那么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和通用的。在具体优化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周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比如程序编制、设计计算效率以及收敛速度等等,对最好的优化方法进行选择。
3 动态规划法和满应力准则法相结合的设计
方法
我们将铁塔作为桁架结构,在优化设计之后,考虑次应力影响。在设计铁塔时,采用动态规划法和满应力准则法,它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从上往下将铁塔划分为几个子结构,它具有无后效性,在决策时,采用的是满应力准则方法,从上而下依次进行;因为从几何角度上来讲,铁塔的很多部分都是相似的,那么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效率。动态规划法和满应力准则法相结合的具体计算方法是这样的,目标函数为:
在这个公式中,子结构数用n来表示,第k个子结构的杆件数用mk来表示,第k个子结构的第i杆件的截面面积则用xki来表示,并且满足xki不小于0。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约束函数:
u(l)p=[c1(l),c2(l),…,cp(l)]
在这个公式中,子结构连接点数用Np来表示,工况的上表用l来表示,工况数则表示为tw,其中l=1,2,…,tw。
那么就可以将满应力准则应用过来,求出第k个子结构的最优决策。
满应力算法:比例步:=cki,其中i=1,2,3,4,…,mk。分析各工况的有限元结构,将第k个子结构各杆的最大内力进行求解,就可以对应力进行计算,然后利用得出来的应力对各杆的截面面积进行修改。射线步:分析各工况的有限元结构,将各杆的最大内力求出来,之后对应力比进行计算,最后对各杆的截面面积进行统一修改。计算Wk,利用初始值来对比例步和射线步重复进行,进行迭代;如果上次的Wk值相较于下次的Wk值是比较小或者等于关系,那么迭代程序就可以停止,这也被称之为迭代的终止条件。
动态规划计算法:利用满应力准则法来对第K个子结构进行确定;在第k个和第(k+1)个子结构相连的节点上,在各种工况下,将第(k+1)个子结构的荷载定义为第k个子结构的内力。第(K+1)个子结构也是利用满应力法来确定。整个铁塔的最优解就是最后一个子结构的最优解,那么只需要依次递推进行到最后一个子结构即可。对次应力的影响进行充分考虑,次应力修改整个铁塔结构。
4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电力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获得发展和壮大,就需要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其中,铁塔是输电线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占据着较大的比重,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应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对铁塔的重量进行降低,对铁塔设计进行优化。本文主要从动态规划法和应力准则法分析了铁塔设计的优化,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陈秀玲,夏晓敏.基于动态规划法的公路纵断面优化
设计方法[J].交通标准化,2007,2(5):123-125.
[2] 郭鹏飞,韩英仕,魏英姿.离散变量结构优化的拟满
应力设计方法[J].工程力学,2000,2(1):87-89.
[3] 严驰,孙训海,冯艺.动态规划法在搜索加筋土坡
最危险滑动面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5,2(1):
67-69.
[4] 樊社新,梁华鉴.铁塔的优化设计[J].广西大学学
规划法范文5
各地方的产业已经形成群聚和集群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粗放的工业生产只能沦落为代工厂,赚取微薄的加工费;零乱的产业布局将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将使地域内整体经济限于困顿。现代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同行是冤家”是传统定势,相同的行业在一个地域范围内进行扎堆,由此形成一个地方的经济特色产业,比如牙刷生产厂家扎堆在江苏的一个小镇——杭集镇,这个小镇生产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牙刷;打火机生产企业集中在浙江的温州,这里生产了世界百分之八十的打火机。这种同行业企业扎堆的现象称为产业群聚。同行业的群聚大大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形成规模优势,构成当地经济支柱,解决了当地大部分人口的就业,是主要的税收来源。一家大型企业的入住会带动许多该产业上下游企业围绕该龙头企业进行配套,形成以一家大型龙头企业为依托,连接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集群,比如现代汽车入住北京的顺义区,带动了当地汽车相关配件的生产。无论是产业群聚还是产业集群都构成地方经济的支柱,为各地政府所推崇,各地政府纷纷调整产业结构,规划自己地区的产业群聚和产业集群。北京市各区县的经济规划中也逐步形成了各自产业群聚和产业集群。
但是产业群聚或是产业集群存在另一个风险,就是把鸡蛋都装进了一个篮子,这就要求地方必须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当地的产业群聚或产业集群,并使之进入良性的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良性和可持续性产业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运营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非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莫属,因此我国2008年推出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9年又要地方推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地方产业群聚或产业集群分布图(举例)
如何制定地域性产业群聚/集群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规划的重点
地方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应当根据当地产业群聚和产业集群整体发展规划进行重点设计。
当工业产业已经在各地方形成了群聚和集群,当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间的竞争工具,已经成为各地方的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在知识产权高度受重视的今天,政府考虑的不应再是对知识产权单纯地进行法律保护,不再是简单地用金钱奖励的形式刺激企业粗放、零散地进行创新,对知识产权战略必须要有全新的思维。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2008年颁布,2009年将着重推行地方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而地方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重点将是对当地产业群聚和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规划的要点
产业群聚和集群在知识产权方面都有非常典型的特征,对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必须以该特征为要点进行。
产业群聚基本由相同产业的企业构成,那么其在创新方面就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创新的技术很容易成为共性技术,意味着一个创新可以使用于产业群聚的所有企业,这将大大降低整体创新的成本;意味着由政府出面整合单个企业零散的创新行为,将产业群聚中的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产业技术发展规划成为可能。产业集群和产业群聚有些不同,集群主要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政府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可以从龙头企业入手,工作相当群聚要容易开展一些。无论是产业群聚还是产业集群,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一般都由以下几大要点构成(本规划未涉及商标/品牌):
1、建立当地产业群聚的专利信息数据库;
2、利用庞大的专利数据库进行定向检索,再进行专利分析;
3、制作专利地图,规划产业群聚的技术开发方向,指导群聚企业进行创新,共同研发新技术,开发出有价值的前沿而且适用群聚产业的新技术;
4、规划最优的开发模式。
利用群聚中各企业的比较优势,对群聚企业内部进行合理分工,使得各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项在各自优势领域进行创新,再将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集成为专利池或上升为产业标准。
5、设计最大效益的使用规则。
充分发挥创新技术的边际效益,制定群聚中企业共性技术和其他技术的许可使用规则,使得单个企业单个创新在群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将单个创新技术放到整个产业群聚中,使效益最大化;
规划法范文6
现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年度规划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20*年,是《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的初始之年,也是城乡规划工作的关键之年。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支持和监督下,我们认真执行《城乡规划法》,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实践三项举措,确保《城乡规划法》顺利实施
按照“落实突破年”活动,结合《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实践以下三项举措。
(一)明确城乡规划修改程序
按照城乡规划未按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的法律要求,明确总体规划的修改需上报省政府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全部要上报市政府审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需组织专家、部门审查,召开听证会或其他方式征求公众、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使“阳光规划”进一步得到深化。一年中,市规划局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30批次,有关建议、意见54条,并及时给予解释、处理。
(二)明确规划行政许可范围
按照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作出规划许可的法律要求,明确未列入详细规划的地块一律不予规划许可。在城区控规覆盖率达到100%的基础上,要求各镇及时编制和调整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各镇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同时,编制各镇镇域内农民集中居住区详细规划,为集约建房提供规划许可依据。
(三)强化规划执法检查和查处
按照相关分工和执法委托的要求,加强对中心城区和各镇的执法检查和指导,对出现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苗头和建设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和查处。已立案查处的违法建设项目共计180件,拆除违法建筑总面积0.43万平方米。同时,充分发挥规划、国土资源和建设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沟通协调,共同研究查处一些涉及职能交叉的违法建设行为。
二、加强规划编制,完善城市规划体系
围绕建设效益和谐新*的总体目标,结合城市现状,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一)把握区域联动发展战略,推动片区统筹
坚持“一体、统筹、集聚、整合、互补”的五大理念,具体开展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市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善规划体系。按照余慈中心城规划的总体要求,对市域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并通过了宁波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至目前为止,《*市市域总体规划》是宁波市第一个、也是唯一通过宁波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县市域总体规划,使此项工作继续走在宁波各县市前列。同时,市规划局被省建设厅评为20*年度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深化慈东片区规划体系,实现整合发展。慈东片区作为全市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按照市域总体规划片区划分的要求,一方面开展慈东片区核心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和慈东片区“宜居效益工程”课题调研;另一方面编制龙山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和村庄规划方案,为龙山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提供规划依据。
三是完善观海卫片区规划,突出集聚理念。按照“一中心、四片区”统筹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完善观海卫片区编制规划,建立健全片区联动发展体制机制。观海卫片区规划在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上,充分地体现片区工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特色和特点,为进一步推动观海卫片区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四是编制和调整各镇详细规划,优化城乡空间。按照城乡规划法和片区规划要求,对镇的详细规划进行编制和调整,已指导完成长河镇、天元镇、胜山镇、观海卫镇、庵东镇、掌起镇、崇寿镇和原三北镇9个镇部分区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面积约19平方公里。
五是修编新一轮329国道两侧街景规划,加强规划指导。制订《新一轮329国道两侧街景规划修编指导意见》,供各镇(街道)在规划修编时参考。目前,周巷镇、匡堰镇、逍林镇、掌起镇、观海卫镇、桥头镇等6个镇(街道)完成方案,龙山镇、白沙路街道因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方案正在编制中。
六是做好余慈中心城核心区发展战略,加快余慈统筹。根据余慈统筹工作安排,市规划局在积极做好宁波市规划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配合工作的同时,按照余慈统筹发展的要求,已先后完成了《*周巷片区(*侧)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设计导则》和《余慈中心城核心区(*侧)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设计导则》编制;配合余姚编制了《*客运专线余慈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抓住中心城区核心环节,提升城市品位
围绕中心城区改造提升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因地制宜,重点开展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高标准抓好城市重点功能区块的城市设计和方案审查工作。一方面高质量编制中心城区文化商务区城市设计。该项规划充分利用潮塘江和三灶江的景观优势,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挖掘地块潜力,打造都市形态的城市综合体,引导优势产业进入,形成24小时活力区域。同时将“两高一低”,即高容积率、高绿地率、低建筑密度的开发理念渗透到今后该区块的建设中,并合理组织建筑形态和体量之间的关系,以突出地标建筑、开放空间与人性化尺度的结合,形成良好的开发序列和有序的空间秩序。另一方面抓好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工作。结合城东和城西功能及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启动白沙路街道区域规划调整和修编工作;展开宗汉街道区域功能定位调整研究和规划修编工作。同时,突出抓好城市标志性建设落地项目的方案审核工作,促进城市功能和档次的提升。
二是重点解决城市高速公路边缘化问题及余慈道路整合对接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主要针对*接轨宁波、上海拟定3套《中心城区绕城快速路规划》方案,目前已进入决策程序。同时,加快轻轨的线位研究,提出329国道和中横线2套方案,并多次与宁波市规划局对接,目前已有基本定论。
三是开展“宜居效益”工程规划研究工作。针对中心城区部分工业企业影响城市形象的现状,在开展全面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总体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将中心城区26平方公里范围内15个区块,涉及1200亩左右的低效、高耗、污染传统工业企业作为首期实施转业改造和搬迁,并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开发和产出水平,提高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三)突破重要领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市域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型城乡空间一体格局要求,结合“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保护特色村”的理念,具体开展以下两大层面的工作:
一是编制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对我市16个城镇规划区外的123个村通过系统研究,规划为27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点和10个相对独立自然保护村,并确立了组团集聚、中心集聚和梳理集聚等三种改造方式。
二是编制农民集中居住区详细规划。目前,已有12个镇、2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完成规划方案。其中,已有16个区块启动建设,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竣工约23万平方米。
三、加强规划服务,提高规划工作成效
坚持“主动服务和优质服务”的理念,致力创新,建立“体制、措施、制度”三大保障体系,提升规划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一)服务体制不断健全
一方面,统一思想,营造氛围,从理念上树立“超前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三大意识。另一方面,探索规划管理体制,筹建市规划局龙山规划分局,在体制上实现服务前移。筹建阳光服务大厅,对除行政许可事项外的所有服务事项,统一进入阳光服务大厅进行集中办理,在体制上实现服务集中。
(二)服务企业不断强化
按照“四个优先”要求,对全市339个已供地未开工投资的项目和100家市领导联系的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进行了一次梳理,就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事前预测、探讨,采取现场办公、上门服务、协调推进的方式,着力解决在重点工程启动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同时,在审批手续办理过程中启动“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强化内部各线的协调和配合,使重点工程规划审批便捷、顺畅、高效。
(三)规划审批不断完善
一是转变服务观念。将“无条件服务,无缺陷审批和无超时办结”的要求贯穿于规划审批服务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二是细化服务措施。针对企业资金不足、用地紧张、规划功能调整、土地多次报批、审批周期较长等困难,出台六项措施和建设项目规划指标应对措施,通过适当降低工业用地容积率,支持大工程项目分期建设,方便已供地项目规划审批手续办理等措施,促进项目尽快开工。三是简化审批程序。通过建立内部流转机制、城区重要项目方案会审机制、技术储备机制等,强化和改进内部管理,依法简化对外审批服务程序,切实做到既规范又有效率。
(四)信息化建设不断突破
一是作为“数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地理信息系统网络网建立,并在*市规划网上设立了子栏目。它的建成,为全市各行各业提供最基础的地理空间数据和空间信息服务,为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打下扎实基础。二是对规管2000进行升级,新升级的规管20*,重点突出了便捷的审批流程和透明的监督方式,完善了网上审批系统,加快了审批时效,提高了行政效能。三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档案系统和审批系统的对接,提高了审批的准确性和便捷度。20*年度市规划局综合考核列宁波规划系统第一,并被评为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总的来说,20*年,规划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各项工作开展较为顺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研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规划编制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细化,对城市建筑形态、城市色彩等方面的控制还存在着不足;三是在规划服务上有待进一步加强,规划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公众参与规划的广度不够,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对待,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2009年,城乡规划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市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会战攻坚动员大会会议精神,按照“快、重、准、实”四字要求,具体落实到规划工作实际当中来,做好“一个提高,三大创新,四篇文章”,着力实现“四个一”,即编制一系列高质量规划、推出一批规划精品、打造一批亮点建筑、锻造一支高素质管理团队。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以“一个提高”为前提,着力打造高素质队伍。一是打造一支从事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的高素质队伍,为规划编制和城市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打造一支规划编制策划的专业性队伍,确保规划编制策划的有效实施。三是打造一支勤政、廉洁、高效的服务型管理队伍,强化超前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意识,实现“办理更规范、管理更合理、服务更高效”的工作模式。
第二,以“三大创新”为载体,探索高效管理模式。一是体制创新。尽快筹建城乡规划研究院,就城市发展问题,为各项公共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并展开前期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战略指导。成立龙山规划分局,强化规划局规划管理的服务和延伸,并为龙山的进一步整合发展提供更好的规划支持。二是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是进行科学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理顺规划工作的重要途径。主要是用人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规划编制机制创新。三是制度创新。建立重大项目规划跟踪服务制度和责任制度及规划编制和审查制度,修订建设工程批后管理办法,强化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内部考核制度。
第三,以“四篇文章”为着力点,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一是谋划文章。开展中心城区战略发展规划、*和余慈地区统筹发展的对接联动规划研究,配合展开杭州湾新区国际商务健身高端服务业业态规划研究和慈东片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二是策划文章。具体做好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商务区的重要功能区块等策划工作。三是规划文章。做好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和局部区域修编、片区核心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各镇详细规划的编制完善、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等。四是计划文章。对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确定规划编制、制度建设等工作的进度时间和任务目标。针对年度内如“宜居效益”工程、工业区集聚发展等项目,制定推进时序的实施计划,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计划的反馈机制,根据计划实施情况和实际情况,不断修正计划,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规划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将以这次人大常委会审议为契机,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在市委的重视领导和市人大的支持监督下,扎实工作,认真履职,依法行政,努力为建设效益和谐新*作出积极贡献!
2009年3月27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市规划局局长楼树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年度规划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20*年,是《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的初始之年,也是城乡规划工作的关键之年。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支持和监督下,我们认真执行《城乡规划法》,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实践三项举措,确保《城乡规划法》顺利实施
按照“落实突破年”活动,结合《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实践以下三项举措。
(一)明确城乡规划修改程序
按照城乡规划未按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的法律要求,明确总体规划的修改需上报省政府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全部要上报市政府审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需组织专家、部门审查,召开听证会或其他方式征求公众、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使“阳光规划”进一步得到深化。一年中,市规划局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30批次,有关建议、意见54条,并及时给予解释、处理。
(二)明确规划行政许可范围
按照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作出规划许可的法律要求,明确未列入详细规划的地块一律不予规划许可。在城区控规覆盖率达到100%的基础上,要求各镇及时编制和调整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各镇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同时,编制各镇镇域内农民集中居住区详细规划,为集约建房提供规划许可依据。
(三)强化规划执法检查和查处
按照相关分工和执法委托的要求,加强对中心城区和各镇的执法检查和指导,对出现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苗头和建设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和查处。已立案查处的违法建设项目共计180件,拆除违法建筑总面积0.43万平方米。同时,充分发挥规划、国土资源和建设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沟通协调,共同研究查处一些涉及职能交叉的违法建设行为。
二、加强规划编制,完善城市规划体系
围绕建设效益和谐新*的总体目标,结合城市现状,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一)把握区域联动发展战略,推动片区统筹
坚持“一体、统筹、集聚、整合、互补”的五大理念,具体开展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市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善规划体系。按照余慈中心城规划的总体要求,对市域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并通过了宁波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至目前为止,《*市市域总体规划》是宁波市第一个、也是唯一通过宁波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县市域总体规划,使此项工作继续走在宁波各县市前列。同时,市规划局被省建设厅评为20*年度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深化慈东片区规划体系,实现整合发展。慈东片区作为全市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按照市域总体规划片区划分的要求,一方面开展慈东片区核心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和慈东片区“宜居效益工程”课题调研;另一方面编制龙山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和村庄规划方案,为龙山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提供规划依据。
三是完善观海卫片区规划,突出集聚理念。按照“一中心、四片区”统筹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完善观海卫片区编制规划,建立健全片区联动发展体制机制。观海卫片区规划在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上,充分地体现片区工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特色和特点,为进一步推动观海卫片区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四是编制和调整各镇详细规划,优化城乡空间。按照城乡规划法和片区规划要求,对镇的详细规划进行编制和调整,已指导完成长河镇、天元镇、胜山镇、观海卫镇、庵东镇、掌起镇、崇寿镇和原三北镇9个镇部分区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面积约19平方公里。
五是修编新一轮329国道两侧街景规划,加强规划指导。制订《新一轮329国道两侧街景规划修编指导意见》,供各镇(街道)在规划修编时参考。目前,周巷镇、匡堰镇、逍林镇、掌起镇、观海卫镇、桥头镇等6个镇(街道)完成方案,龙山镇、白沙路街道因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方案正在编制中。
六是做好余慈中心城核心区发展战略,加快余慈统筹。根据余慈统筹工作安排,市规划局在积极做好宁波市规划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配合工作的同时,按照余慈统筹发展的要求,已先后完成了《*周巷片区(*侧)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设计导则》和《余慈中心城核心区(*侧)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设计导则》编制;配合余姚编制了《*客运专线余慈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抓住中心城区核心环节,提升城市品位
围绕中心城区改造提升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因地制宜,重点开展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高标准抓好城市重点功能区块的城市设计和方案审查工作。一方面高质量编制中心城区文化商务区城市设计。该项规划充分利用潮塘江和三灶江的景观优势,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挖掘地块潜力,打造都市形态的城市综合体,引导优势产业进入,形成24小时活力区域。同时将“两高一低”,即高容积率、高绿地率、低建筑密度的开发理念渗透到今后该区块的建设中,并合理组织建筑形态和体量之间的关系,以突出地标建筑、开放空间与人性化尺度的结合,形成良好的开发序列和有序的空间秩序。另一方面抓好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工作。结合城东和城西功能及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启动白沙路街道区域规划调整和修编工作;展开宗汉街道区域功能定位调整研究和规划修编工作。同时,突出抓好城市标志性建设落地项目的方案审核工作,促进城市功能和档次的提升。
二是重点解决城市高速公路边缘化问题及余慈道路整合对接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主要针对*接轨宁波、上海拟定3套《中心城区绕城快速路规划》方案,目前已进入决策程序。同时,加快轻轨的线位研究,提出329国道和中横线2套方案,并多次与宁波市规划局对接,目前已有基本定论。
三是开展“宜居效益”工程规划研究工作。针对中心城区部分工业企业影响城市形象的现状,在开展全面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总体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将中心城区26平方公里范围内15个区块,涉及1200亩左右的低效、高耗、污染传统工业企业作为首期实施转业改造和搬迁,并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开发和产出水平,提高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三)突破重要领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市域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型城乡空间一体格局要求,结合“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保护特色村”的理念,具体开展以下两大层面的工作:
一是编制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对我市16个城镇规划区外的123个村通过系统研究,规划为27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点和10个相对独立自然保护村,并确立了组团集聚、中心集聚和梳理集聚等三种改造方式。
二是编制农民集中居住区详细规划。目前,已有12个镇、2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完成规划方案。其中,已有16个区块启动建设,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竣工约23万平方米。
三、加强规划服务,提高规划工作成效
坚持“主动服务和优质服务”的理念,致力创新,建立“体制、措施、制度”三大保障体系,提升规划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一)服务体制不断健全
一方面,统一思想,营造氛围,从理念上树立“超前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三大意识。另一方面,探索规划管理体制,筹建市规划局龙山规划分局,在体制上实现服务前移。筹建阳光服务大厅,对除行政许可事项外的所有服务事项,统一进入阳光服务大厅进行集中办理,在体制上实现服务集中。
(二)服务企业不断强化
按照“四个优先”要求,对全市339个已供地未开工投资的项目和100家市领导联系的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进行了一次梳理,就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事前预测、探讨,采取现场办公、上门服务、协调推进的方式,着力解决在重点工程启动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同时,在审批手续办理过程中启动“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强化内部各线的协调和配合,使重点工程规划审批便捷、顺畅、高效。
(三)规划审批不断完善
一是转变服务观念。将“无条件服务,无缺陷审批和无超时办结”的要求贯穿于规划审批服务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二是细化服务措施。针对企业资金不足、用地紧张、规划功能调整、土地多次报批、审批周期较长等困难,出台六项措施和建设项目规划指标应对措施,通过适当降低工业用地容积率,支持大工程项目分期建设,方便已供地项目规划审批手续办理等措施,促进项目尽快开工。三是简化审批程序。通过建立内部流转机制、城区重要项目方案会审机制、技术储备机制等,强化和改进内部管理,依法简化对外审批服务程序,切实做到既规范又有效率。
(四)信息化建设不断突破
一是作为“数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地理信息系统网络网建立,并在*市规划网上设立了子栏目。它的建成,为全市各行各业提供最基础的地理空间数据和空间信息服务,为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打下扎实基础。二是对规管2000进行升级,新升级的规管20*,重点突出了便捷的审批流程和透明的监督方式,完善了网上审批系统,加快了审批时效,提高了行政效能。三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档案系统和审批系统的对接,提高了审批的准确性和便捷度。20*年度市规划局综合考核列宁波规划系统第一,并被评为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总的来说,20*年,规划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各项工作开展较为顺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研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规划编制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细化,对城市建筑形态、城市色彩等方面的控制还存在着不足;三是在规划服务上有待进一步加强,规划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公众参与规划的广度不够,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对待,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2009年,城乡规划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市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会战攻坚动员大会会议精神,按照“快、重、准、实”四字要求,具体落实到规划工作实际当中来,做好“一个提高,三大创新,四篇文章”,着力实现“四个一”,即编制一系列高质量规划、推出一批规划精品、打造一批亮点建筑、锻造一支高素质管理团队。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以“一个提高”为前提,着力打造高素质队伍。一是打造一支从事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的高素质队伍,为规划编制和城市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打造一支规划编制策划的专业性队伍,确保规划编制策划的有效实施。三是打造一支勤政、廉洁、高效的服务型管理队伍,强化超前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意识,实现“办理更规范、管理更合理、服务更高效”的工作模式。
第二,以“三大创新”为载体,探索高效管理模式。一是体制创新。尽快筹建城乡规划研究院,就城市发展问题,为各项公共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并展开前期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战略指导。成立龙山规划分局,强化规划局规划管理的服务和延伸,并为龙山的进一步整合发展提供更好的规划支持。二是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是进行科学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理顺规划工作的重要途径。主要是用人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规划编制机制创新。三是制度创新。建立重大项目规划跟踪服务制度和责任制度及规划编制和审查制度,修订建设工程批后管理办法,强化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内部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