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礼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礼仪

茶礼仪范文1

2、泡茶时注意依照喝茶者的喜好或习惯选择茶具。

3、泡茶时要高冲水让茶叶上下翻滚,茶汤均匀;斟茶时要低斟茶才能使茶香不散失。

4、动作、语言都应礼貌、柔和。

茶礼仪范文2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2

“中国西南是茶文化最早产生的地区”1,人们将野茶经过栽培转化为家茶,并制定一套制茶工艺,由此,茶文化也随之继承和传播。茶文化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文明的传承和熏陶,集合了众多人的智慧,使得茶文化的历史积淀更加厚重。据资料显示,英国的茶是由中国引进并传播的,最早起源于18世纪50年代2。经过了几百年的研究,英国人将茶进行改革,并产生了最早的下午茶的传统。“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承袭下来的行为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3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导致了中英两国在茶礼仪上的差异。

一、中英茶礼仪交际差异

中国茶礼仪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从对象看,有接待亲戚朋友的,有接待单位领导同事的;从内容上看,有婚俗茶礼仪,俗称倒茶礼,即男女结婚当天,新娘到新郎家中,见叔叔伯伯婶婶等亲戚时,亲自给长辈倒茶以示尊敬,同时长辈也会相应地把包好的红包放在茶盘上以示谢意。也有亲戚朋友互相走访的,中国人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主人会将客人请到客厅,坐在茶几旁,一般是男主人作陪,女主人给他们倒茶,以示欢迎,当然,茶叶选的是好茶叶。还有工作上的你来我往,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改变,中国人请同事饮茶打破了传统在家接待的方式,一般带着客人去茶厅饮茶,边饮边聊,给彼此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环境。从倒茶程序看,在中国,倒茶一般遵循晚辈给长辈倒茶,下级给上级倒茶,主人给客人倒茶,讲究谦卑恭逊,这是继承了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传统礼仪模式。

英国的茶礼仪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它没有中国的茶礼仪那么多程序和讲究,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创造性。从对象上,饮茶最初在英国的贵妇人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打发下午的无聊时间,起到交际作用。后经过普及,饮茶逐渐地扩展到一般的家庭。从饮茶时间看,英国人饮茶一般是在下午进行,现在的英国人也有一部分人在早上起床后饮一杯茶的习惯。从饮茶的地点看,英国的下午茶是有专门的时间进行的,人们一般是在下午3点到4点左右进行,他们抽空去咖啡厅或茶厅饮下午茶。从饮茶目的看,英国人喝下午茶,或是为了工作的需呀,或是为打发时间,或是为了约会,或是一种习惯等等。但是到了周末,英国人会在家里举行宴会,邀请朋友和同事来家里喝茶、吃点心等。在宴会上,男士穿正式的燕尾服,女士着正式服装,人坐得很端正,一般是小口抿,男士显绅士风度,女士显淑女气质,切忌喝茶出声音,显得不文雅。在个人的礼仪上,英国人是比较讲究的。

中英两个民族在茶礼仪交际中也体现着不一样的特征。中国人请人喝茶要么在家里进行,要么在茶楼进行;喝茶的目的有多种,一种是出于一种敬重;一种是出于功利性;一种是出于关系友好。这些属于常规的茶礼仪。另外,在中国,家里办大事的时候,讲究茶礼仪,如办喜事或办丧事或办寿宴等,这种茶礼仪出于对客人到来的一种欢迎和尊重。中国的茶礼仪从古至今传承下来,历史悠久,继承着中国古文化的精华,比如晚辈给长辈倒茶;主人给客人倒茶;下级给上级倒茶。同时,茶礼仪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最特别的是,在中国,传承着品茶、论茶;以茶论诗;以茶作赋等等。古代帝王品茶论茶并作诗作赋的比较多,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喜好诗赋,和大臣讨论国家大事时,以茶代酒,从茶中获得启发。这不能不说茶礼仪在提升人生境界和开阔视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英国人请人喝茶一般是在咖啡厅或茶厅,也有在家里请人喝茶,一般是在周末,邀请很多朋友,举行一种宴会的模式。英国人请人喝茶当然也有交际的需要,多数时候,英国人喝茶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下午茶是英国人每天必须要进行的程序,在下午茶中,人们为了舒缓工作的压力,或是为了公事,或是为了约会等,他们会在咖啡厅或专门的茶厅请人喝茶。据调查,英国人的下午茶一半以上的人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为了放松心情。另外,英国人喝茶过程中,忌讳谈及个人隐私,多数时候聊一些天气、文学、书画等等。

二、中英茶礼仪差异形成的原因

虽说茶最早是由中国传播到英国的,但是,经历不同的环境、气候、历史、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中英两国在茶礼仪上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其中两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是导致茶礼仪差异的客观原因。在中国,地大物博,占地960万平方公里,由56个民族组成,以汉族居多,南暖北寒,以陆地为主。中国的茶礼仪凸显着不同地域及民族的特性,如云南的普洱茶,西湖的龙井茶,安溪的铁观音;又如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以藏族的酥油茶为例,相传唐文成公主把茶叶带到了出嫁的地方,在茶中加上奶酪和酥油,奖赏给大臣们喝,后来在藏族传承下来,主人以酥油茶来招待客人。可见,酥油茶具有藏族的显著特色。在英国,地理上是由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岛屿组成的岛国,气候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人口比中国少得多,潮湿、寒冷、多雨的气候,促使了英国人饮茶选择热的红茶。另外,英国人选择红茶还因为红茶具有消除疲劳、助于健体的功效。

中英两国不同的性格特征是导致茶礼仪差异的主观因素。中国人性格内敛、含蓄,以集体为中心,受到传统文化熏陶较重,虽然各地的茶礼仪有一些区别,但是种茶、摘茶、泡茶、饮茶的工序类似,茶水内容单一。如,请客人到家里喝茶,一般为男主人陪同客人,女主人或家里的晚辈负责泡茶。而英国人性格开放、自由,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创意,他们在茶中加奶油、糖或果汁等等,以显示茶水的丰富多样。若是正式的宴会,主人给客人饮茶时,他们会配一定的点心,让客人体会不一样的饮茶感受,宴会显得更加温馨暖人。

中英两国茶礼仪的差异也与一定的历史原因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沿袭了古代的等级、尊老爱幼等传统观念,这种影响在茶礼仪中也是比较鲜明的。如在工作单位,倒茶的礼节是下属给上级倒茶;在家里,倒茶的礼节是晚辈给长辈倒茶,或是家里来了客人,倒茶的礼节是主人给客人倒茶。相对的,英国人继承了古英国人的自由、探险及骑士精神,还传承着基督教的原罪说。因而体现出尊重自我,女士优先,自我救赎等等特性。这些在茶礼仪中表现也是很突出的。如茶中加糖、奶油、果汁等等进行创新;宴会时,男士和女士着正式服装,男士主动为女士服务;整个饮茶过程是民主的,也是自由的,更是优雅的。

“每一种传统礼仪原则都反映了他所代表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4茶礼仪也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是中英两国茶礼仪差异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的茶礼仪受了很深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万事万物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斗争中,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社会中提倡的“和谐社会”也是从儒家精华中提取出来的。中国人追寻集体意识,行事以集体为中心。中国人在茶中品味人生,在茶中提升自我的境界,也在茶中体现中国的儒家思想。而英国人崇拜古代的骑士精神,信奉基督教,相信“原罪说”,认为人生来是赎罪的,只有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不断赎罪来完成自己的一生。英国人喝茶时高雅、贵族气质也是受了基督教文化和骑士文明的影响。同时,英国人崇尚个人主义,与人交际时忌讳与人谈及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行事以个人为中心,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来实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饮茶是英国人生活休闲的一种习惯,也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三、跨文化交际中茶礼仪的教学原则

中国的明清时期,曾经发生过“礼仪之争”,5这种中英文化的分歧对现在的跨文化礼仪交际起到一种借鉴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分歧不再是刀枪相见,而要找寻彼此都能适应和接受的方式。那么,茶礼仪在跨文化教学中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从而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在此,对一名跨文化教学人员,要在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使不同的学员很好地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带来的客观差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尊重原则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事物不是随意而生的,每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客观性,也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这种语言的存在都有它的客观性,不随任何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改变,茶文化也是一样,在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形式不完全一样,在中英两国,茶礼仪中体现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作为跨文化教学人员,应该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尊重对方民族的茶礼仪,尤其是和本民族存在分歧和差异的地方。承认两国茶礼仪有它存在的原因和价值,在理解中尊重别国的茶礼仪,这是每一个汉语教学人员最起码遵循的原则,也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所具备一种良好的心理习惯。在跨文化的教学语境中,尊重原则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原则可以包括对问题的客观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及彼此表现出的礼貌等。

2、多样性原则

哲学对不同的事物采取“多样性”原则,认为事物存在多样性是客观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将这一原则运用于两国的茶礼仪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可取性。这就要求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人员不仅要承认茶礼仪种类的多样性,更要深刻地理解两国茶礼仪不同细节、形成原因及内在价值等等;结合一种茶礼仪的多样性和多种茶礼仪的不同性进行教学。教学人员将不同民族的茶礼仪更全面地呈现给不同的学习者,教学效果好坏会在每一个学员的脸上得到体现。文化多样性的核心内涵在于:大自然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状态的环境赐予了不同民族,环境多样化滋生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哺育了各具形态和个性的文化。正如多种多样的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弥合造就了生机盎然的全球生物圈,世界上各个文化都有独立创造和发展自己文化的能力,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各自的贡献。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文化和国家维护自身利益、捍卫和承继自身成就和价值、维护本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乃至保持世界相对稳定的必要前提。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个文化正由于内部各种文化因素的对话以及与外部文化的接触交流而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尤其是那些与全球性生产相联系的文化要素正在世界各个区域扩散,与之相应,不同文化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

当然,“多样性”原则还体现在中英两国之外的学习者中,教学人员在讲解茶礼仪时,会遇到来自除英国之外的国家的学习者,对于他们民族的茶礼仪,也需要实行“多样性”原则,这也是对他国茶礼仪的一种尊重。

3、和谐原则

和谐原则,这原本出自儒家思想,同样可以运用到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这也是教学人员学习者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和谐的范围既包括人与人之间,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还包括人与社会之间。在多元文化存在的前提下,教学人员要把握好和谐原则,既要看到两国茶礼仪存在的分歧,也要看到它们存在的相似性,将两种不同的茶礼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习者在接受和理解中各取所需,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也让他们深刻地认知到本民族茶礼仪中存在的不足。给学习者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教学人员必须考虑的因素。具体来说,这里的和谐原则包括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课堂环境和谐以及教学内容的和谐。

简单地说,和谐原则是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学习者能在一种温馨的气氛中了解本民族的茶礼仪,也了解别国茶礼仪,避免学习者对不同文化产生的不理解和冲突。

茶礼仪范文3

诸如两手的手腕部位尽量不要紧贴身体,或者藏着让人完全看不到,这种姿势代表了你在封闭自己,很不礼貌;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要温和地平视对方,表示你很关注;手机响了,如果对方有话正好说到一半,不能粗鲁地打断,在谈话间隙跟对方说抱歉然后接听。

其实这些也是在其他场合都需要遵从的淑女礼仪。传统英式下午茶是仅次于晚宴的非正式社交,很讲究姿势姿态。

蘸料之奶油吃scone的时候还可以涂奶油。

这种奶油不是炼乳,很香却又不会太甜腻,与果酱的味道不尽相同,由此可见早前贵族们的享受到了何等奢华的程度。

蘸料之果酱scone是一种英式特色松饼,样子不太好看,却是非常美味的咸甜味混合小点,通常会配合调味料一起吃,蘸上各种果酱,能够吃出各种风味。

下午茶中的特色点心scone、手工饼干、牛角面包等都是英国下午茶有的不可或缺的点心,维多利亚时代这些点心都是由手工制成,现烤现吃,热的时候味道更好。

下午茶点心贵族式传统的英国维多利亚式下午茶点,用的都是三层点心瓷盘。

最下面一层可以放一些有夹心的味道比较重的咸点心,如三明治、牛角面包等;第二层放的是咸甜结合的点心,一般没有夹心,如英式scone松饼和培根卷等传统点心;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以及几种小甜品。

吃的顺序要遵循由淡而重,由咸而甜的法则,从三层点心盘的最下层往上吃,先尝尝带点咸味的三明治,让味蕾慢慢品出食物的真味,再啜饮几口芬芳四溢的红茶。

接下来是涂抹上果酱或奶油的英式松饼,丝丝甜味在口腔中慢慢散开,最后才将甜腻厚实的水果塔及芝士蛋糕一点一点放入口中,让甜蜜慢慢升腾。

之所以这样吃的原因是:最下层的三明治和牛角面包是解饿的,就像正餐中的主菜;而最上层的水果塔是一种甜度很高的糕点,就像正餐中的甜食。

表情要大方得体,保持笑容

下午茶的饮茶礼仪轻轻拿起茶杯(以前必须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柄,现在也可以把手指伸进杯圈),把杯子送到嘴边。

喝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出声是很不优雅的。

茶礼仪范文4

罗世琼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杨占南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了提升师范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在贵州师范大学开设《中华茶文化》公共选修课(通识课)。帮助学生树立学

饮茶、科学消费的理念,提升了师范类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从而为高校开展茶文化活动及教学提供支持。

 

关键词:中华茶文化;通识课程;综合素养;提升作用

 

中华茶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以茶为载体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巧妙结合,其内涵博大精深[1] 。目前许多大

学开展茶文化公共选修课(通识课)教育,通笔者也在师范高校探索《中华茶文化》8 年教学,主要传授茶之“真、善、美”,重点参照要参考《中华茶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 和《茶文

化》(中国农业出版社)[3] 编写《中华茶文化简明讲义》分发给

选课学生。具体内容为:第一章,中国是茶的故乡;;第二章,茶的鉴赏;第四章,如何喝好茶(健康饮茶);第五章,茶文化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第六章,饮茶艺术;第七章,茶风、茶俗[2] 。通过中华茶文化学习及茶艺修习,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中华茶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饮茶、科学消费的理念

茶的鉴赏是《中华茶文化》传授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茶之真”的内涵,主要让学生欣赏茶园美丽的风光,认识茶树,并

了解茶树的分类学地位,了解六大茶类的特点及市面上常见的茶叶在六大茶中的归属,并实践真假茶叶的鉴别技巧,普通家庭中茶叶贮藏保鲜方法,同时结合贵州十大名茶及中国十大名茶欣

赏,使学生了解当今茶叶的动态,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实力选购适合自己的茶叶,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健康饮茶也是《中华茶文化》传授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讲授与互动相结

合,让学生了解茶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其明目、提神、醒脑、益思及抗氧化等保健功能, 茶为健康之饮, 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饮茶,如神经衰弱、贫血、孕妇及生长旺盛的小孩应减少茶叶饮用量,

严重患者甚至不宜饮茶。在每日茶叶饮用量方面也与学生们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饮茶、科学饮茶的观念。

 

二、《中华茶文化》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师范院校的学生承载着知识文化的传承作用,其自身的修养显得尤为重要[4] .。 参照黄晓琴等 [5] 的方法, 近年对 2 个班的学生共160 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通过《中华茶文化》课程学习对师

范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明显的提升作用。授课前大约 71%的学生不知道有《茶经》这本巨著,17%的学生听说过,但不知具体内容,11%的学生知道《茶经》的内容,但没有读过,只有 1%的学生读

过该书。91%学生不知道六大茶类,问及茶的分类时,学生答的是市面上常见的茶叶商品名,仅有 4 名家里产茶的学生知道茶的分类。对中国茶区分布、中国十大名茶、贵州十大名茶及泡茶水

温的了解更少。授课后,有 85%的学生对《茶经》的内容有所了解,阅读《茶经》的比例升至 5%,87%的学生知道我国的茶叶按传统分类法分为六大茶类,并能准确说出类别。也能区分名优茶

与大宗茶泡茶水温的不同,了解近年我国十大名茶,并知晓十大名茶是通过评选出来的,知晓贵州十大名茶。通过期末考查,学生对茶文化发展历史、茶歌、茶诗、茶词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表1 《中华茶文化》 通识课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作用 (百分比 %)

了解茶文化的程度  授课前 

授课后《茶经》  12  85

六大茶类  9  87

茶区分布  4  81

中国十大名茶  3  86

贵州十大名茶  7  91

泡茶水温  8  95

注:调查人数为 160 人

三、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探索以弘扬中华茶文化为载体,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今道德

观相结合,有别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以茶礼仪、礼节,组

队进行沏茶技艺演练,增强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且培养实践

与创新能力,尤其在文科生占多数的贵州师范大学起到积极的作

用。表 2 调查结果显示,肯定通过茶文化学习提升道德修养的学

生人数明显增多,逐步肯定茶文化学习有利于自身形成良好的行

为规范,更愿意与同学交流合作,有益于身心健康。

表2 《中华茶文化》 通识课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作用 (百分比 %)

肯定茶文化具有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功能  授课前 授课后

修生养性  24  47

社交礼仪  8  36

行为规范  31  52

团结互助  23  42

奉献精神  18  31

注:调查人数为 160 人

 

结语

师范类高校开展《中华茶文化》教学,以茶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为主要线索,重点体现茶之“真、善、美”。通过对茶及其文

化的学习, 了解中华茶文化的精髓, 体验茶叶的冲泡及饮用技法,通过茶艺、茶礼的实践,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及团结互助精神,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一片生活的宁静,也有利于和谐校

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陆羽.茶经[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2] 黄志根.中华茶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勤晋.华茶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茶礼仪范文5

身着盛装的哈尼族长老带领整齐的祭茶队伍进入茶山,数十人的队伍安静严肃,虔诚地祭拜古茶树。哈尼族长老们手持祭物,神色凝重而虔诚地向古茶树敬献贡物,向古茶树献上虔诚和谢意,祈求茶叶获得丰收,祈求自然之神对人们的保佑和赐福。

当地人认为,祭茶仪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活动之一。

哈尼族有悠久的种茶史,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境内就有树龄一千七百多年的野生型茶树王和树龄八百多年的栽培型茶树王,哈尼族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孕育并推行着独特的茶道,把茶叶作为生活中最高品赏物,说得上是生命的最佳元素之一,代表着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传说很久以前,一位勇敢憨厚的爱尼小伙子在深山谷里猎到一头危害人畜的凶豹,请全寨人分享。哈尼人用大锅煮着豹肉吃,高兴极了,边吃还边跳起欢快的“咚八喳”,热闹了一通宵,个个口干舌躁,哈尼人又烧水喝,正要喝时,一阵大风将旁边树上的叶子吹得纷纷落进锅里,哈尼人顾不了这么多,勺水便喝,没想到,这水苦中带甜,清香爽口。从此,哈尼人就爱上了这种东西,开始种植,并将它取名为“老博”。用哈尼语说“老博”,“老”包含祭祀、奉献之意,“博”,则是兴旺发达、吉祥如意的意思,把“老”和“博”连在一起。就是奉献吉祥之物,祝愿兴旺发达,祈望生机蓬勃。

茶是哈尼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佳品。并提升到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的主要力量中去。成为哈尼人一切祭献、庆典的贡品和社会交往的媒介。茶在哈尼人眼里,成为上通天神、中达祖宗先人、下联亲朋好友的媒介和信物,而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博”文化与民族精神、宗教神学深深相嵌为一体。可以说茶与人同在,茶与神同存。在哈尼人逢年过节,新建起屋,吊孝奔丧,嫁娶贺喜,招魂保魂等红白喜事各种祭奠活动中,都离不开茶、酒、米、肉、姜、蛋、盐七种祭品。用这七样祭品献山神、地神、寨神和祖宗三代神,并进行祈祷,请求神灵赐予吉祥、平安、保佑子孙后代。

茶叶在哈尼人心中,是宝贵不可替代之物,是彪炳千古的圣灵,是寄予希望和消灭灾祸的神圣。哈尼人的生存离不开茶叶生产,茶是哈尼人走向发展的基础,又是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寄托的哲学思想的体现,可以说茶的发展史就是我们哈尼族的发展史,茶兴则哈尼人民兴。

茶礼仪范文6

唐朝时期茶文化臻于成熟,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陆羽。陆羽是寺院收养的孤儿,自小受到禅学的影响,长大后又流落江湖。他性格孤傲,又才华横溢,嗜好饮茶,在隐居期间写成《茶经》。《茶经》对于茶叶的起源以及烹煮的器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茶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正是因为这一本书,陆羽被后世尊称为“茶圣”。

宋朝时期饮茶之风盛行,人们开始将茶用于游戏,其中最流行的就是斗茶。所谓斗茶,便是双方各自展示自己的茶艺,并进行品评,决出胜负。斗茶胜者自然得意洋洋,斗败者就会灰头土脸,在人家面前抬不起头来。既然要分出胜负,自然要有一定的品评标准。除了要品评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最重要的还是茶汤的泡沫和颜色。

到了明代,茶叶主流由茶饼演化为散茶,并发明了炒青法。炒青法就是指将新鲜茶叶在锅中炒干保存的方法,这种方法更能够留住茶叶本身的清香。炒青法一直流传至今,如今我们喝的茶叶就大多都是炒青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