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疼痛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疼痛管理范文1
1.1组织护理人员全员系统培训
1.1.1更新理念,转变态度打破传统观念,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多认为患者只有在出现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时候,才有必要给患者进行止痛治疗,而忽视了提前镇痛的重要性,并且过分担心麻醉镇痛药的成瘾性。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疼痛理念已更新,疼痛作为第5大生命体征在临床上凸显其重要地位,消除疼痛是患者基本权利,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转变理念,关注患者疼痛程度,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爱。
1.1.2进行全面系统培训考核提供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疼痛知识教育来提高护士疼痛管理水平,聘请疼痛管理专家及药物镇痛专家授课,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疼痛基本概念、疼痛评估方法、疼痛护理措施、骨科疼痛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镇痛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镇痛泵的管理、各种疼痛护理记录单的应用等知识进行培训。
1.2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我科成立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疼痛管理小组,负责疼痛护理工作计划、实施、评价与整改。护士长在病区疼痛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组织以疼痛管理为主题的护理业务查房、病例分析、小组讨论、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等,深化疼痛管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能力。护理责任组长由病房业务骨干担任,参与到护士培训计划中,同时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和处理本组护士的疼痛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疼痛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沟通,协助护士长工作。协助医师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原因、类型;教会患者准确表述自己的疼痛;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史,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观察患者疼痛的进展、疼痛治疗的效果及使用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
1.3制定并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流程
1.3.1疼痛评估患者入院2h内对其进行首次评估,疼痛评估的量表主要有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使用的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合而为一的长海“疼痛评估尺”,分别向患者解释疼痛评估尺的使用方法。护士随身携带“疼痛评估尺”。制定与落实疼痛评估的频率、方法及规范化疼痛问询方式。在患者入院时使用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具体项目包括评估日期、时间、部位、性质、原因、疼痛评分、持续时间、睡眠影响情况、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护理措施和护士签名。在患者入院2h内完成首次评估,评估分值≤3分的患者此后每天9∶00进行疼痛评估。对于手术后患者采用术后患者疼痛护理记录单,对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患者分别每1,4,6,8h评估1次;另外对于疼痛评估≥5分者,报告医师,给予镇痛处理后再评估1次,然后每4h对患者进行1次评估。
1.3.2疼痛干预疼痛干预护理措施包括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及药物镇痛。非药物措施包括:(1)环境护理。嘈杂烦乱的环境会诱发和加重疼痛。因此将患者安置在舒适整洁的病床上,室内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施,适宜的室内温湿度能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紧张心理,减轻疼痛。(2)护理。正确的和制动是止痛的最好方法。骨折初期局部疼痛往往非常明显,且活动时加重,合理制动能有效减轻疼痛,减少局部软组织损伤。抬高肿胀的肢体,并保持外展中立位,有利于改善血循环,起到消肿止痛作用。(3)骨折早期合理使用冰敷,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和出血,热敷患肢可减轻肌肉痉挛,增加局部血供,减轻疼痛。(4)指导患者疼痛时听音乐,音乐疗法可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减轻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通过慢呼吸运动可减轻肌肉收缩引起疼痛及松弛紧张,达到控制疼痛目的。我科多模式镇痛是在神经阻镇痛泵或静脉镇痛泵的基础上联合静脉、口服用药。当疼痛评分≤3分时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当疼痛评分为4~6分时,实施非药物、弱阿片类药物与非固醇类抗炎药等联合干预措施;当疼痛评分≥7分时实施非药物、强阿片类药物与非固醇类抗炎药等联合使用干预措施,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1.4针对患者及家属疼痛教育
1.4.1转变患者及家属疼痛理念患者及其家属在疼痛控制上对疼痛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创伤后及手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害怕麻醉镇痛药对伤口愈合影响或产生的毒副作用,针对这一情况,首先要转变患者理念,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让他们认识到疼痛对机体是有害的,疼痛是可以避免的,从而让他们主动配合疼痛治疗。
1.4.2落实疼痛护理教育措施在患者入院、术前准备、手术回房时,责任护士、管床护士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病房张贴疼痛尺,病床边悬挂彩色镇痛小贴士,内容涵盖疼痛对人体的危害,疼痛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非药物治疗措施,常见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等。每月开展疼痛护理教育课堂,强化患者无痛理念,能够熟练使用疼痛评估尺,鼓励说出疼痛的感受,掌握疼痛护理措施,提供优质服务。
1.5评价指标疼痛护理在创伤骨科病房开展前后,对患者采用长海“疼痛评估尺”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6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创伤骨科病房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意义临床工作中,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见主诉之一,创伤、手术、术后固定与特殊、功能锻炼、特殊治疗等均可引发疼痛。在常见的疼痛强度评估中,骨科疼痛的级别较高,疼痛作为第5大生命体征,已经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关注,因此合理、及时、有效的镇痛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康复。疼痛管理是骨科病房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强化护士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使其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疼痛中获得治疗,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建立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非常重要。
3.2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均为急性疼痛,即为最近产生并可能持续较短时间的疼痛,通常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但急性疼痛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从而影响患者康复,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由于疼痛因素存在,患者往往惧怕功能锻炼,活动减少,伤肢血流减慢,可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延长住院时间。在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后,通过制定疼痛评估流程,能够正确规范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规范化镇痛药物使用,制定患者疼痛护理管理流程,使患者能够在疼痛耐受情况下进行安全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更好地促进患者伤肢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节省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
疼痛管理范文2
关键词:骨科手术;急性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是大部分骨科疾病的共同特点,也是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1]。且骨科手术创伤较大,会对机体各系统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出现一些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时、有效、正确地处理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是骨科医务人员乃至整个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查阅文献并梳理了术后的镇痛管理,以期对临床骨科疼痛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1疼痛的概念
国际疼痛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感受,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2]。按照疼痛持续时间与损伤组织愈合情况,可将疼痛分成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在原发疾病与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急性疼痛持续时间不足1个月,且和手术创伤、疾病状态及组织损伤相关。术后疼痛指的是手术之后立即出现的急性疼痛,是临床中最急需处理、最常见的疼痛类型,也是骨科患者术后共有的表现[3]。若未在术后疼痛初始状态进行控制,就可能发展成难治性慢性疼痛,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躯体上的双重打击。及时、有效地处理术后疼痛,是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管理的关键。
2国内疼痛管理现状
在深入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下,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是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与2011年出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将“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列入评审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疼痛控制的最终目标是疼痛的完全缓解,当前临床中疼痛控制手段虽有了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但术后疼痛管理不善仍存在。鄢建勤等[4]调查显示,有56.1%的患者术后疼痛未做任何处理;43.9%的术后患者镇痛不全。此外,有文献报道,术后疼痛超过中度的患者约为58.27%[5],以上各项数据均提示我国的术后疼痛管理质量尚不理想。
3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
3.1与手术创伤有关的因素
手术创伤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疼痛程度与手术类型、切口深度等有关[6-7]。一般而言,手术类型不同,对组织造成的损伤程度也不同,而脊柱、开胸、开腹、骨关节矫形等手术造成的术后疼痛最为严重[8]。这类手术切口往往深达深部组织及肌腱,甚至出现骨膜剥离等。XU等[9]在“Pain”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在小鼠足底切口模型中,单纯皮肤切口组在术后第1天引起防御痛,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而皮肤加深部组织切口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防御痛更严重。这说明深部组织才是形成防御痛的主要部分。骨科手术患者综合具备了以上的因素,术后随着麻醉作用的消失,感觉切口即开始疼痛,超前镇痛是解决这类疼痛的最佳管理实践。
3.2与患者有关的因素淤
对术后疼痛观念及态度错误。疼痛属个体化的主观感受,患者的主诉是评估疼痛及其程度的金标准[10]。在临床实践中,因患者性格、年龄、文化水平、个人经历等存在个体差异,对疼痛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遍认为术后疼痛不可避免,经常强忍,不主动说明;不相信疼痛是可通过各种干预手段而得到控制的;甚至害怕药物成瘾而拒绝镇痛治疗。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态度是影响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因素[11],如患者不能如实主动主诉疼痛,医生、护士便难以实施有效的镇痛。因此,普及疼痛知识、改变错误的疼痛观念尤为重要。向患者普及疼痛知识,增加患者对疼痛的理解,进而改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知,纠正对止痛药物应用的错误认知,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疼痛管理。于对镇痛药物认知障碍。王峻等[12]研究指出:约25%的患者在感到疼痛时,经常会选择忍受,当忍受不了的时候,才会告知护士;约45%的患者担心服用止痛药物会上瘾或者损伤大脑;约20%的患者对疼痛存在恐惧;等等。宋仙英等[13]研究显示,术后失眠患者中约73.9%的原因是疼痛,不35.3%的患者拒绝或减少功能锻炼的原因为疼痛。这些都由于患者对镇痛药物缺乏认知、对镇痛技术不信任所致,担心药物有副作用,影响伤口愈合等,进而造成很多患者均选择强忍疼痛,不愿配合功能锻炼与肢体活动,导致便秘、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频发[14]。事实上,当患者了解了镇痛药物发生成瘾性几率较小、不会影响伤口愈合、有助于术后早期康复时,多数患者均愿意接受镇痛治疗,并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术后的疼痛管理。因此,良好有效的疼痛教育是提高患者疼痛认知的关键。
3.3护士综合素质因素
在日常疼痛管理中,护士和患者的接触最为亲密。为此,护士的技术水平、疼痛知识对疼痛控制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国内81.3%的医务人员从未接受过疼痛管理培训或继续教育[15]。据叶赟等[16]研究显示,在外科护士中仅41.2%参加过疼痛知识培训,29.1%从未意识到要接受患者的疼痛主诉。此外,目前无规范的疼痛护理管理标准也是原因之一[17]。以上种种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护士的疼痛知识仍比较匮乏,疼痛管理理念未及时更新,导致疼痛护理实践无标准参考,部分护士在施行药物镇痛时,常夸大药物危害性,特别是成瘾性方面,评估疼痛时普遍认为患者高估了自己的疼痛等。护士疼痛护理知识匮乏的原因主要有:疼痛知识培训不不系统、不专业;缺乏有指导作用、最新的疼痛知识资源;大部分医院仍普遍缺乏疼痛专科专职护士[18]。由于条件限制,护士深造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护士获取疼痛知识的途径主要为临床实践、查房、专业知识讲座、专业书籍等。同时也存在忽视自身知识学习的问题,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流于表面,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洞和不足,易造成医疗事故出现,影响患者术后手术成效[19-20]。
3.4医生疼痛知识掌握程度因素
医生对术后疼痛管理不够重视,疼痛管理知识不足[21],从某种程度而言,医生对疼痛知识的了解影响术后疼痛管理质量。随着镇痛治疗的普及和镇痛模式的更新,医生只有真正的重视患者疼痛,主动了解和掌握疼痛控制方法及措施,不断更新疼痛管理知识,才能满足临床需要,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往往更注重疾病治疗与康复,只在患者主诉疼痛或要求使用止痛药时,才会给予镇痛治疗。郑儒君等[15]对医务人员关于KASRP问卷的调查中,医生的疼痛管理知识答对率仅为54.8%。
3.5其他因素
护理人力、医疗服务体系、疼痛管理制度等均是实现有效疼痛管理的重要因素[21],同时也都有可能成为疼痛管理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力不足,工作任务繁重仍是当下一些医院的临床困境;部分镇痛药物不在政策报销范围内,且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担;我国目前尚缺乏科学、规范的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及评估体系。这些因素终将制约疼痛管理的发展,需要管理者们从源头抓起,从根本上解决。
4术后疼痛管理的内容及措施
4.1正确的疼痛评估
淤疼痛体验是个体性主观体验,护士在处理患者疼痛时,应将自己的评估和患者的疼痛体验相结合作出正确的评估。于术后疼痛评估不仅是对患者静息痛的评估,即休息疼痛,还包括患者咳嗽、功能活动、深呼吸时的疼痛,只有将患者功能活动疼痛控制在臆4分[5],患者才会配合术后功能锻炼,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盂采用合理的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疼痛。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有:文字描述评分法(VDS)、数字评分法(N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法、McGill疼痛调查问卷评分法(MPQ)和术后疼痛评分法[22],这些方法适合于大手术术后或气管插管无法说话者,在使用时,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手势表达训练,以了解患者疼痛情况,目前尚未普及使用。此外,特殊患者可使用特殊疼痛量表,如患儿可使用“儿童疼痛评估工具”等。每种工具都有其特性及优劣,使用时应参考患者的主诉及个人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对疼痛的耐受性等,来选择适合的镇痛药物,制订个体化疼痛方案[23],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4.2疼痛评估的频率
相关疼痛指南[24]推荐的疼痛评估频率:淤对所有入院患者予以疼痛评估;于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疼痛情况予以动态评估;盂以下情况需要再评估:更改镇痛方案后、非消化道给镇痛药30min后、口服镇痛药1h后,倘若疼痛再次评估结果理想,可恢复常规评估,在患者可正常睡眠时,无需再疼痛评估,以免影响患者睡眠;榆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时,不仅要评估静息痛,还要评估活动时的疼痛程度。
4.3疼痛护理干预措施
根据《骨科常见疼痛专家处理意见》[25]总结出以下措施:淤疼痛宣教;于合理评估;盂超前镇痛;榆多模式镇痛;虞个体化镇痛。在患者入院时,评估其疼痛情况,了解患者疼痛认知,以给予疼痛知识教育;在术后的镇痛过程中,针对患者手术的性质及部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镇痛处理;患者术后疼痛剧烈,在药物镇痛作用未彻底消失之前,给予超前镇痛,对于使用镇痛泵(PCA)自控疼痛的患者,要告知其提前有效按压泵;通常可将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联合使用,达到协同或相加镇痛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采用个体化用药方法,以最小镇痛药物剂量取得最佳镇痛效果。
5结语
综上,今后在骨科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实践中,需加强医、护、患的沟通及多科协作;加强疼痛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知;医护人员应加快对术后疼痛管理观念的转变,准确、及时地推行有效的镇痛模式;综合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案,及时追踪和评价患者的镇痛效果,使术后疼痛管理持续有效改进;管理者应从高层面分析制约疼痛管理发展的诸多因素,培养疼痛专科护士,采取多形式教育提高床边护士疼痛护理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逐步提高术后疼痛管理效果。
作者:韦美爱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
[3]徐建国,吴新民,罗爱伦,等.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3):190-196.
[4]鄢建勤,王英,唐岸柳,等.湖南三大省级医院术后疼痛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1):1384-1387.
[5]童莺歌,刘敏君,刘冬华,等.5所三级医院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24-28.
[6]刘胜男,张春理,高小雁,等.骨折患者疼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4):250-251.
疼痛管理范文3
[关键词] 长海痛尺;疼痛评估;护理管理;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14;R6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b)-016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changhai pain rating scale in the pain management after the esophageal cancer operation. Methods 10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operation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hest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December 2015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4 cases in each,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group evaluated the postoperative pains according to the self-description of patients and subjective judgment of nurses, while the pain rating scale group evaluated the postoperative pains according to the changhai pain rating criteria, and the control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pain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un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scores in quiet and activit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fe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0.56±0.88)points,(4.27±1.63)points vs (1.39±1.82)points,(5.17±1.59)points], and the pain control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Changhai pain rating scale; Pain evaluation; Nursing management; Pain nursing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无明显远处转移的病人,手术治疗时其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径路常经左胸切口,由于胸壁神经丰富,手术切口会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术后早期伤口疼痛非常明显。经左胸行食管癌切除术是引起术后疼痛程度最严重的外科方式之一[1]。剧烈疼痛易导致肺不张、坠积性肺炎、局部组粘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疾病的恢复。因此,疼痛管理成为了食管癌切除患者术后护理的重点之一。评估疼痛是有效疼痛管理的首要步骤,如果评估方法不妥,将会影响对疼痛的管理。长海痛尺是一种客观疼痛评估工具[2]。2015年7―12月,将长海痛尺应用于10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中,规范管理食管癌切除术后疼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胸心外科收治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108例。纳入标准:①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②术后使用静脉PCA 泵(患者自控镇痛泵);③全部选择食管中断癌患者,以避免不同部位对疼痛评分的影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男38例,女16例,年龄(57.1±11.2)岁;观察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58.4±12.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疼痛护理管理 患者出现疼痛时,根据患者主诉和护士的主观判断来被动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再汇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并在护理记录单病情记录栏内将患者的疼痛情况及干预措施进行描述。
1.2.2 观察组 采用“长海痛尺”评估患者疼痛,并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疼痛管理。
①术后护理单的改进 增设“伤口疼痛评分”一栏,并按时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和记录。
②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宣教 责任护士在术前1 d为手术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知识专题宣教,具体内容包括介绍长海痛尺[3](如图1)的具体使用方法、疼痛报告方式、PCA泵的意义及其使用方法等。
③疼痛评估方法及其记录 术后早期常规评估1次/2 h(如患者主诉疼痛或观察镇痛效果时临时增加评估次数),在护理单“伤口疼痛评分”相应栏内做好记录。
④制定疼痛控制目标 疼痛控制目标是把疼痛分数控制在3分以下。如果疼痛分数>3分,按PCA泵自控按键1次(给药0.5 mL);如果PCA 泵给药效果不佳并疼痛分数≥5分时则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20 min后再评估。
1.2.3 对比方法 术后24 h作为为观察时间段,对比两组患者安静和活动时疼痛程度,24 h忍弁醋罹缌页潭取⒅兄囟忍弁捶⑸频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疼痛对有效咳嗽的影响等指标。
1.3 统计方法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活动时与安静时疼痛强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安静和活动时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24 h 内伤口疼痛控制情况对比
术后24 h内实验组的疼痛最轻程度、疼痛最剧烈程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咳嗽受疼痛影响程度、情绪受疼痛影响程度、疼痛控制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长海痛尺评估有利于降低疼痛强度
研究显示:实验组在术后24 h时间点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疼痛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
3.2 长海痛尺评估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疼痛控制
表2显示,术后24 h内实验组的疼痛最剧烈程度及咳嗽受疼痛影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
4 小结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常规食管癌切除术一般采用左侧胸切口,这样会不同程度地损伤胸壁神经,术后伤口疼痛明显。如何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同时又不因镇痛过度而抑制患者咳嗽和呼吸功能,是目前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士在评估患者疼痛时容易依赖于自身主观臆断,并受自身经历、教育以及对患者行为的观察、疾病的诊断和患者的性格特征等影响,导致护理人员低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因此,护士有必要使用工具进行客观的疼痛评估。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客观、准确、方便的长海痛尺运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中,有助于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及时予以干预,增加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体验,有助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长海痛尺评估疼痛,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雪娇,许庆珍,肖洪玲,等.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慢性疼痛的对比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8):1372-1374.
[2] 谢红霞.长海痛尺+疼痛日记评估癌性疼痛的临床价值[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2):126-128.
[3] 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 .护理杂志,2003,20(4):6-7.
[4] 刘要伟,李漓.危重患者的疼痛评估[J].护理学杂志,2013, 28(4): 87-89.
[5] 刘吉子.疼痛评分在无痛病房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25):168-170.
[6] 刘林,许勤,陈丽.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68-371.
[7] Epstein NE. A review article on the benefits of early mobiliza-tion following spinal surgery and other medical/surgical proce-dures[J]. Sur Neurol Int,2014,16 (5): S66-S73.
[8] 成燕,童莺歌,刘敏君,等.手术后患者活动性疼痛的护理评估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7): 481-485.
[9] 曹永飞.疼痛管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8):39-41
[10] 杨丽芳,刘荣荣.长海痛尺评估法在骨科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3-114.
[11] McCaffery M.Robinson ES.Your patient is in pain-here,s how you respond[J].Nursing,2002,32(10):36-45.
疼痛管理范文4
【关键词】新生儿疼痛;评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72-01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觉和情绪体验,或用这类组织损伤的词汇来描述的自觉症状;对于无交流能力的个体,绝不能否认其存在痛的体验,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来缓解疼痛的可能性。目前大量研究证明新生儿疼痛神经元通路在解剖上已经成熟[1]。长期、反复的疼痛刺激给新生儿带来了各种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2],如痛觉过敏、血氧不足、心动过速、神经发育异常、认知障碍等,显著增加患儿脑损伤的风险。如何有效的对疼痛作出评价及管理,是摆在临床医护人员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综述新生儿疼痛的来源、临床表现、测量方法及处理措施等。
1 新生儿疼痛的来源
各种急性或慢性疾病,临床上为了治疗的需要进行的各种穿刺、注射、插管、吸痰等侵入性操作及撕贴胶布、变动等。
2 临床表现
2.1 生理表现:①心率(HR)、呼吸(RR)增快,血压(BP)升高,颅内压波动;②迷走神经张力减低、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外周血流减少;③植物神经功能改变:肤色改变、呕吐、呃逆、出汗、瞳孔散大。临床要结合行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2.2 行为表现:哭(哭声和持续时间),面部表情(皱眉、挤眼、张口、鼻唇沟加深的疼痛面容),躯体、行为动作。面部表情被认为是疼痛的最可信赖的指标。
3 不良影响
3.1 近期不良影响:明显的生理反应,激素和代谢水平的变化,睡眠(觉醒)状态、食欲等,持续的疼痛可能引起脑血流的再分布。
3.2 远期不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长大后的行为变化,疼痛敏感性的变化,情感紊乱,学习障碍、不愉快的记忆等。
4 新生儿疼痛的测量方法
4.1 一维性评估方法:包括①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3]:以皱眉、挤眼、鼻唇沟加深、张口、嘴垂直伸展、嘴水平伸展、舌呈杯状、下颌颤动、嘴呈“O”形、伸舌(只用于评估早产儿)10项面部指标来评估面部表情,从而评估新生儿疼痛。②婴儿躯体编码系统(IBCS):通过手、足、上臂、腿、头和躯干的运动来评分,与NFCS联合运用。③婴儿和儿童术后疼痛评分(CHIPPS)主要以哭声、面部表情、躯干姿势、下肢姿势、躁动不安5个行为指标来评估。
4.2 多维性评估方法:包括①新生儿疼痛评分表(NIPS):以面部表情、哭吵、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和觉醒5项行为指标和呼吸形式1项生理指标来评估。②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PIPP):包括3个行为指标(皱眉、挤眼和鼻唇沟)、2个生理指标(最高心率和最低SaO2)和2个相关指标(胎龄和行为指征)。③CRIES量表:以5个指标首字母命名,即哭(crying)、需吸氧使SaO2达95%以上(requires oxygen or O2 saturation above 95%)、生命体征(心率和血压)上升(increase vital signs)、表情(expression)、睡不安稳(sleeplessness),此表限于对术后疼痛的评估[4]。④SUN量表:是在NIPS和舒适标度的标准基础上改进的方法,适合于患病新生儿。⑤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是以面部表情、肢体活动、睡眠质量、与护士接触的质量和可安慰性来评估早产儿持续性疼痛。
5 新生儿疼痛的干预
5.1 非药物干预:包括口服甜味剂、非营养性吸吮、感觉刺激、袋鼠式护理等。Taddio等研究指出口服甜味剂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以缓解足跟采血和静脉穿刺所致的疼痛,也可缓解眼底检查、皮下注射等引起的疼痛。感觉刺激包括触觉刺激、听觉刺激、视觉刺激和嗅觉刺激,常用的方法有抚触、襁褓包裹、拥抱、摇晃等。抚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发育,其用于新生儿镇痛的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Morrow等研究指出襁褓包裹能有效缓解足跟采血带来的疼痛。
5.2 药物干预:出于安全考虑,适用于新生儿的镇痛药物是有限的。目前国外常用的有以下几类:①阿片类药物:最常用的是吗啡和芬太尼,主要用于中重度疼痛。Simons等研究表示,在一次性给与较大剂量的吗啡后辅以持续小剂量维持,可以显著镇痛及减少儿茶酚胺释放。但其也有副作用如呼吸抑制等,美国儿科学会及食品药品管理局共同建议缓慢注射可有效避免副作用产生。②非甾体类抗炎药:最常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其副作用小,与阿片类药物联用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副作用。③局部麻醉和镇痛剂④其他:如地西泮等,虽然本身没有镇痛效果,但与阿片类药物联用能显著增强其效果,并减少两者的用量。
总之,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重视新生儿疼痛,恰当评估新生儿疼痛,及时结合新生儿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干预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联用处理新生儿疼痛,避免各种副作用的产生,以患儿为中心,使患儿受益。
参考文献:
[1] Fabrizi L, Slater R,Worley A,et al.A shift in sensory process that enables the developing human brain to discriminate touch from pain[J].Curr Biol,2011,21(18):1552-1558.
[2] Amie L,La prairie,Anne Z,et al,Long term impact of neonatal in male and female rats:sex differences,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nimplications[J].Front Neuroendocrinol,2010,31(2):193-202.
疼痛管理范文5
关键词:骨科创伤;持续性质量改进;疼痛管理;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bone trauma patients pain management.Methods Since 2014 in our hospital orthopaedic patients with nearly a year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nurs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s improvement group,and select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hospitalized patients improved as a group,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patients pain and satisfaction on nursing service.Results Improve the indicators are better than did not improve group,P
Key words: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rauma;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Pain management;Application effect
疼痛是临床骨科创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术后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手术和创伤对患者身心带来双重打击,致使患者出现疼痛感等应激表现[1]。虽然患者感到疼痛是一种正常的自身防御保护性反应,然而持续性的、过度的疼痛会引发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这将对患者心理情绪和日常休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我院从2014年开始对骨科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发现其护理效果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开始在我院骨科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近1年收治的105例患者作为改进组,其中女性患者40例,男性患者65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50.7±1.6)岁,骨创伤疾病包括股骨骨折43例、骨盆骨折18例、尺桡骨骨折20例、髌骨骨折14例、手和足外伤10例,多发骨折者20例;同时选取2013年1月~12月住院治疗120例患者作为未改进组,其中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78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为(51.2±1.9)岁,骨创伤疾病包括股骨骨折45例、骨盆骨折22例、尺桡骨骨折21例、髌骨骨折16例、手和足外伤16例,多发骨折者3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自2014年开始对我院骨科创伤患者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具体内容如下:①骨科科室建立疼痛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组员主要为科室护士长、富有工作经验的资深医护人员组成,护士长任组长,小组对疼痛管理中的护理服务方案进行拟定,并监督护理服务过程中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②改进小组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有关疼痛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以便提高医护人员对疼痛管理有关知识(疼痛评价工具的应用、非药物和药物治疗方法,在护理实际操作过程中监督和反馈患者疼痛管理)的掌握情况,同时指导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实施疼痛管理持续改进方案,对患者疼痛程度做出准确评价,并予以积极处理,同时对处理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做出评估,在护理记录单上对患者疼痛评估情况、疼痛处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等进行记录;③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对其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在术前当日8点、16点和22点分别进行评估,术后当日每隔1h进行1次评估,术后1~3d内则评估3次/d,同时将评估内容及时记录,若患者具有疼痛感则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协助患者摆放适当,予以局部冷敷,减少患者因牵引或受压导致的疼痛,指导患者采用听音乐、看电视、读书和杂志等方法来转移注意力,从而降低疼痛感,若患者疼痛明显或剧烈,则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予以患者镇痛治疗,对于中等疼痛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弱阿片类药物,对于重度患者则予以强效阿片类药物;④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积极主动对患者实施骨科创伤疼痛知识的宣教活动,定期为患者介绍疼痛的正确评估方法,此外将汇总患者疼痛护理单后,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关护理服务意见的征询,同时根据患者意见对疼痛护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改进。
1.3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疼痛情况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进行评估,评分标准为0~10分,0分为完全没有疼痛感,10分则为不可忍受的剧烈疼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利害。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则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总分为100分,90~100分表示满意,80~90分表示比较满意,8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有专人采用SPSS19.0对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满意度等数据进行处理,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采取率表示,VAS评分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予以χ2和t检验。
2 结果
2.1改进组和未改进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改进组患者其术后VAS评分为(4.21±1.02)分,未改进组患者其术后VAS评分为(6.38±1.50)分,改进组换气VAS评分明显低于未改进组(t=-12.5066,P=0.0000)。
2.2改进组和未改进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改进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09%,未改进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3.33%,改进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未改进组(P
3 讨论
近几年来,疼痛已经成为继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之后的又一大重要的生命体征[3]。疼痛不但会对患者身心带来痛苦,还会引发焦虑和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不良的心理情绪又将加重疼痛程度,同时对患者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于护患关系的维持以及患者预后恢复[4]。特别是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来说,疼痛是其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加强骨科创伤患者疼痛管理是目前骨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持续性质量改进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医疗质量管理理念,其主要以系统论为基础,强调全程和持续性的质量管理,不仅注重终末质量,更加注重于护理服务过程中的环节控制和质量管理[5]。将持续性的质量改进措施应用在骨科创伤疼痛管理当中来,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予以反馈和干预措施,可准确、直观且快速的反映患者疼痛发展过程,同时还能让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临床疼痛管理,正确的指导患者认识和表达疼痛,加强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进一步管理[6]。
改进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未改进组,P
参考文献:
[1]季建芹.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运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103-104.
[2]郑越瑜,蒙小燕.舒适护理在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6):911-912.
[3]许娜萍.护理干预对骨创伤科患者疼痛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122-123.
[4]丁文玲.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4):108-109.
疼痛管理范文6
【关键词】 疼痛护理;肛肠科;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02
疾病手术后的疼痛剧烈, 因此, 及时给予该类患者有效的疼痛护理和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为进一步探讨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 特选择了本院收治的80例疾病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在护理中给予规范化疼痛管理的40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疾病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收治时间为2013年10月14日~2014年10月14日。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对照组, 各4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1~70岁, 平均年龄(44.21±9.00)岁, 男女比值为23∶17, 其中16例肛瘘、15例混合痔及9例肛裂。对照组患者年龄22~71岁, 平均年龄(43.25±9.25)岁, 男女比值为24∶16, 其中15例肛瘘、15例混合痔及10例肛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在护理中施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体征情况进行密切关注, 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反馈给主治医生, 在医生的指示下, 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治疗;为患者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和临床疾病知识, 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 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属正常的治疗反应, 不用过度紧张和恐慌, 应放松治疗心情;做好常规护理, 定时打扫和消毒, 开关门窗, 保持通风, 使室内的温度及湿度处于最佳状态。
1. 2. 2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成立专业的疼痛护理小组, 并推选出小组长, 指导护理工作, 制定护理计划。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应该掌握疼痛的评估方法, 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伤口疼痛、用药及中医护理。
1. 3 观察指标 对经不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及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观察, VAS疼痛评分和平均住院天数越少, 疼痛缓解率越高, 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 护理效果越好。疼痛评分采用VAS, 分值0~100分, 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住院天数越少, 代表患者的恢复速度越快。疼痛缓解程度具体的评价标准: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疼痛症状消失为完全缓解;疼痛症状显著减少, 能正常睡眠和生活视为部分缓解;疼痛症状没有改善或加剧视为无效。疼痛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6.73±10.51)分和(9.08±2.42)d, 对照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48.90±10.26)分和(13.15±3.66)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均多于对照组, 且实验组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肛肠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据相关的临床资料统计, 有75%的肛肠疾病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出现明显的疼痛[1], 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 如不及时控制和治疗, 将导致各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给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疼痛护理十分的重要[2]。
传统的护理模式缺乏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 无法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状况进行了解, 且在护理过程中具有被动性和消极性的特点, 部分患者甚至会因为服用过多的止痛药物而引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得医患关系十分紧张, 故传统的护理模式不能较好地满足临床需求[3]。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自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了众多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 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具体的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在室内摆放新鲜的花草或播放音乐, 转移患者的焦虑情绪;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②伤口疼痛护理:护理人员每天进行疼痛评分, 根据评分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必要时遵医用止疼药, 并嘱咐患者采用屈膝侧卧位, 患者禁止久蹲、久坐、久站, 避免术后活动加剧疼痛。③用药护理: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应该了解伤口的位置, 并掌握换药技巧, 避免触碰伤口, 加剧患者的疼痛感。④中医护理:给予患者中医坐浴护理, 确保温度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 避免烫伤患者, 坐浴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面色及出汗情况进行观察, 如发生头晕、胸闷等不适状况时, 可调整温度和给予患者温水口服。
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显著, 可以有效缓解肛肠科患者的疼痛症状, 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月蕊.循证护理对老年普外手术患者症状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3(4):77-78.
[2] 高淑平, 王红梅, 张艳红, 等.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疼痛管理的实践与成效.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