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燕郑振铎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燕郑振铎阅读范文1
一、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调控影响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者。合理调控,分配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时间和空间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艺术的一大挑战。教师讲得多、说得多,不一定课堂效果就好。教师口若悬河,讲解详尽的课堂,易使学生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只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生也未必就领情。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发言或活动时间不宜过多,师生活动时间比一般是1:3,甚至也可以是1:7。教师主控过多的时间与空间易颠倒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是实施保证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能充分地去观察、探索、体验和感悟,也就是缺少了个性思维萌生的土壤,不能形成个性的解读与体验,自然就谈不上“个性”了。
二、教学问题的设计影响
问题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是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意识到容易探究的问题是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能触动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它是课堂教学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从问题的设置中注意发现,引导学生的内心体验,使之与内心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易于让学生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心体验的探究中。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阅读材料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想问、想说的欲望,同时要摒弃“答案唯一性”,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个性思考的自主开放的问题。教师的提问要在发现问题的方法、切入的多向性等方面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让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避免纠缠于应试的理性主义的思维,以致于思维僵化,如果学生的思维如同流水线生产的批量产品,那将成为教育的悲哀。
海燕郑振铎阅读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质疑精神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6-0047-0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可以说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变革。这种变革主要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从根本上改变师生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提出质疑。语文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各种反馈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切实履行好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转变当前学生为配角的身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一、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质疑
明代著名学者王阳明说:“大抵童子之情,乐于嬉游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擢扰之则衰痿。”在他看来,“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所以,在学生质疑精神培养上必须由老师加以合适的引导才能实现良好的效果。大致来说,就是老师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克服不敢质疑的心理顾虑。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老师应该尽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并努力创设出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问的一种良好氛围。比如在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中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和心理活动进行深入的探讨,然后再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上课。老师和学生的具体表演,能够帮助学生们了解课文的具体内涵和真正意义,而且也在无形中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能够让学生和老师在平等的条件下一同学习和讨论问题。
总的来说,教师要改变与学生交流的态度,力争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顾虑,才能够让学生敢于发出质疑之声。例如话语的鼓励、恰当的肢体动作、及时的表扬、适时的赞扬都能够增进师生感情并让学生提高积极性,在课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
从某种角度来看,培养质疑精神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才能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设问质疑
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巧妙地设问,以诱导的方式来让学生关注这一问题,并促使学生思考这一问题。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在描述菲利普夫妇躲避于勒的具体情景时设置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如菲利普夫妇洋洋得意之时,遇到衣衫褴褛于勒的时候,菲利普夫妇的动作、心理、语言和神情会发生哪些变化?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关系的理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设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过质疑来感受人物形象,深入文章主旨的作用。
(二)比较质疑
比较质疑主要是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通过比较方法来学会质疑,比如运用修辞比较、前后比较、人物比较及文章的主旨比较等方法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近和理解海燕形象,可以让学生分别找出描写海燕和其他海鸟(如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行为表现,如海燕的“飞翔”“渴望”“飞舞”“呼唤”与海鸭等的“飞窜”“躲藏”“”等,通过比较,概括出海燕勇敢无畏和海鸭等恐惧胆怯的行为特点,从而让学生理解海燕象征着英勇乐观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形象。推而广之,引导学生将同样的比较方法应用于郑振铎《猫》的质疑和学习,这样几次下来,学生的质疑兴趣会大大提高。
(三)联想质疑
这一方法主要强调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因为联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修辞联想、时间联想、情景联想等。以丰子恺的《竹影》这篇课文为例,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语文老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解“童年游戏中包含着艺术创造”来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华明用铅笔描写自己的影”“弟弟拿来一把木炭分给我们来描竹叶”等都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加以模仿,并引导学生对“假如我们用绿颜料来撇竹叶”的效果加以猜测,从而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这样学生不但会理解用木炭描竹叶的游戏中实际上有艺术的成分和中国画的“意与符号”的特点,而且大大提高了阅读时解决有价值的质疑问题和问题的能力。
三、起好教师主导作用,使学生有效质疑
一直以来,我国教师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且不可撼动的,这很大程度上都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观念在作怪。进入新世纪后,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没有被摒弃,极大地局限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正因如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要切实转变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定位,并有效改变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师在教育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但不能颠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老师可以通过故意犯错,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质疑的机会,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老师在组织学习《出师表》这篇古文时,将“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翻译成“先帝没有因为厌恶我恶劣的品行,而放下身段三次拜访于我住的茅草屋中”,故意将“卑鄙”这一古今异义词翻译成“品行恶劣”,而不是原意的“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发现,诸葛亮在前文中提到自己不求功、不逐利,只求在乱世中安稳度过一生,这充分地说明了诸葛亮具有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其品行不可能恶劣,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的“有意犯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并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促使学生在探讨与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主人公的优秀品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判断能力,培养其质疑精神。
总而言之,质疑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探索和想象能力,为初中生更好地接受更高一级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我们的初中生普遍缺少质疑精神,因此,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仍是今后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课题之一。这对于提高我国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然.质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石钟山记》教学案例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5).
海燕郑振铎阅读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
法信息技术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深入,这种信息技术引发的巨大变革以更加多角度、多层面的姿态呈现出来。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在近年来更是产生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卓越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信息技术扮演了一名“教学助手”的职能: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帮助教师开拓思路与教学视野,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将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以起到既改革了教学方法,同时也积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就像是无缝不入的空气一般存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不仅改变着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样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信息化思维成为当代最为具有普适性的概念。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改革的作用,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更加呈现出其创新性、灵活性的积极属性,让小学语文教师们越发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之于小学语文课堂的重大作用和重要意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材完成所谓的“填鸭式”教育,课堂上的教学氛围与学生的学习状态的调动,完全依赖于教师的个人魅力———肢体动作和幽默语言等,为了能够上好一堂课,优秀的教师在课前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备课,才能够实现自己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而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僵局,重新开启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师不仅可以将课堂准备板书的内容事先写入PPT课件之中,更加可以灵活动脑,将这些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灵活方式展现出来。这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方式,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极大的以多重感官刺激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因此,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产生了既深刻又广泛的积极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尚未完全成熟、完善的理解能力是他们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巨大门槛,对于很多课文、段落、词句,小学生往往只能依靠教师的积极的语言点拨,而教师的这种点拨正是基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的年龄段的理解共性上,这种点拨并不能够以点概面地改善所有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信息技术尤其对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等相关知识内容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节选自郑振铎《海燕》的课文《燕子》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见过燕子,对于课文中描写的春天里的燕子灵活、可爱的姿态,并不能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具体的影像,因此也就对于课文中的内容谈不上任何理解了。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燕子相关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燕子的具体形象和飞行姿态,利用具体、形象的动态图像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一个完整意义的燕子形象,从而结合课文的语句内容,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意境。类似这种凭借学生的已有经验无法完成形象建构的内容,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显示出无可比拟的教学优势,在动态的图像和声音的展示下,学生由抽象的想象到具体的观察,加快了学生思维方式的成熟。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主动思考的能力,教师更多的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相一致的氛围当中,感受作者描写的词句,以及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多媒体设备,一段旋律,一段视频,一组图像,一首歌曲,等等,都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氛围的建构,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因此,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更多的教学辅助功能是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以此为教学核心目标,经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等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教学形式,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了更好的改革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能够凭借已有经验生成相关的教学框架。但是,在今后的多媒体应用过程中,仍然无法忽视这种工具的两面性,有效规避其负面影响,才能够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孙晓莉.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童话教学[J].求知导刊,2015,(21).
[2]张惠英.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