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潜移默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潜移默化范文1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榜样活动;教育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出学龄中期(12岁左右)的儿童已有了自己的爱好和向往:有的想成为音乐家,有的想成为科学家。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事对人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尽管他们尊重父母和老师,却常常表现出顶嘴、不服从、对立等反抗行为。随着儿童经历的丰富、智能的增长。他们喜欢讲理,与别人商量事情,有效地参与集体计划、分担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得到他人的公平对待和信任。升上六年级后,很多学生的生理、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有些在五年级时表现得乖巧的男生突然间变得咄咄逼人,女生不爱穿校服了、变着花样弄头发,学生们的这些变化都告诉老师和家长:他们正在进入青春期,更需要我们用心教育。下面谈谈我在六年级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以教师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

在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施予影响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最积极、最重要的。教师不仅通过言教有意识地、系统地实施对儿童的教育影响,而且以自身的完整人格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学识才能、诲人不倦的精神感染、激励学生对知识、事业的渴望和追求;教师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对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产生敬仰的心情,愿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将教师作为自己心目中的楷模和表率加以仿效,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品德。在班中我非常珍惜教师的自然威信,时刻做学生的榜样。尊重、理解、同情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不会恶语中伤,讥讽挖苦打击,而是循循诱导,把学生引向正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二、结合各项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享受生活。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合日常教育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在每一节课上,每一次谈话中,都可以不失时机地贯穿有心理健康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十分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可充分利用。在学科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时,能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在教学当中有些学生遇到困难时,我都会鼓励“你能行,老师相信你”,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结合班级管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集体建设,能美化集体生活,振奋全体学生,使集体像熔炉一样,对全班每一个学生起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班级活动,学生能在丰富多彩愉悦舒心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心理践行和发展。

以上是我在小学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经过实践沉淀下来的的几点做法。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潜移默化范文2

一、打造基础,建立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是相对立的,属于一种新的学习类别,是一种新的学习境界. 自主学习的特征是,我要学并且知道如何学. 自主学习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架构、积极的学习. 然而,自主学习不是学生天生就具有的能力,需要教师后天的培养. 受到初中生个体差异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学生在转化与接受新知识时,往往是建立在已学过知识基础上的.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的就是复习的重要性. 温习旧知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并获得信息反馈. 温习旧知识能够调控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以“温故”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对深入学习知识的欲望.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旧知识为基础,从旧知识中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共通处,并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性以及启发性的数学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与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教师应对课堂提问精心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思考与学习的方法. 对课堂提问精心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相关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根式”时,教师在对二次根式方程的解法进行解析时,课前应对课堂提问进行如下设计,教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又是什么?我们以往都学过哪些方程?解方程的步骤主要包括几点?解方程的基本规则是什么?在解方程时,哪种方程一定要验根?为什么要验根?”学生面对以上问题会在头脑中快速搜索以往学过的有关方程的知识,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回答问题时也会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一些学生能答出上述问题,而另一些学生回答不出上述问题,但无论学生能否回答出上述问题,教师都可以借此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 数学教师所提出的上述问题都是为导入新知识所做的必要铺垫,教师以旧知识为导入新知识的基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热情.

二、营造氛围,提升自主性

要想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打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由此可以看出,课堂的教学氛围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有研究资料显示,制约课堂教学氛围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学生、教师、方法、教材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 打造良好课堂氛围时,教师具有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心态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直接影响,它能充分反映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师要想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就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摒除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用教学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唤醒学生学习积极性,使用合理的表情、手势、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感染学生情绪. 教师只有用心教,学生才能专心学,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形成.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构成、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潜在认知,为学生多提供一些有关认知的丰富材料,以学生身边的案例入手,构建生动、有趣、形象的问题情境,方便学生提出质疑,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变化,为学生构建快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名学生都能找到展现自我的平台与实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少讲,多为学生留一些空间与时间,对于简单的数学问题只需点拨即可,不要将答案直接给出,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时,教师首先应做好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首先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平行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画出两边平行的平面图,同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身边有哪些事物的两条边是相互平行的,学生展开积极回答,书桌、窗框、文具盒、书本、地砖……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画的平面图,算一算各个角都是多少度,并根据平行线的形式确定方向性. 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还能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教学主体,所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关键是教师能否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进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创造动力,持恒自主性

初中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对学生在数学中提出的新问题、新观点、新见解,教师不要急于否定与表态,而应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深思问题、探究问题、反馈问题. 教师应努力保护学生这种勇于创新、敢于质疑的精神,并将其作为创造动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持之以恒,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懂得善思、乐学. 另外,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对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形象、生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模式,并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创造动力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现阶段,初中课堂的教学模式通常较为单一,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所以,我们应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使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提问的重要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想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按照学生的数学思维构建情境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持之以恒.

潜移默化范文3

一、 融语言文化背景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跨文化现象。学习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了使英语教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需要,在初中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融入语言文化背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去努力尝试。可是,现今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两大误区:1. 对语言内涵的错误理解。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语言仅仅是语言、语法、词汇的总和。这种脱离文化因素的教学弊端就在于学生可以在语言形式的运用上达到完全正确,但相当一部分语句的使用不符合文化用语规范,从而起不到交际作用,甚至产生与实际目的相反的效果。2. 认为目前英语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尤其是初中),文化教学无从着手。教师不太注意语言使用的场合,较少结合语言的社会含义进行教学,忽略了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重视。

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思想反映在初中生英语听力的培养上,便会使学生们在面对需要看透文化背景才能完成的题目时“稀里糊涂”,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不知所措”。

二、 善于利用课内外资源来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听力

众所周知,要培养初中生的听力,主要是让他们多听。现阶段的教学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了,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来开发学生的听力潜能。比方说,多利用电教设备,为学生提供标准、地道的英语。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给学生提供标准、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语流,便于学生听音、辨音和模仿。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还能促进他们情感、思维的发展,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使课堂交际用语恰到好处地延伸为现实交际用语。

上学期快到圣诞节时,我专门在课前为学生们播放了圣诞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并把简单易懂的歌词一并做成文档展示给他们看。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们不仅学唱了那首欢快的歌曲,而且从歌曲中感受到了英语的文化、语言本身以及愉悦轻松的学习气氛。

除了上述的播放歌曲的形式外,教师还可以多搜集合适的英语电影,进行必要的剪辑后放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感受直观冲击中锻炼自己的听力。

当然,丰富多彩的资源随手可得,但教师要精挑、精编,切忌生搬硬套。不动脑筋的“拿来主义”只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不利于初中生的听力能力培养。

三、 教师要当好“引路人”,努力营造英语气氛,帮助初中生提高听力水平

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教无趣,则必不乐学。作为 “师傅”,英语教师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平时可采用游戏、猜谜、唱歌、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除此之外,教师要想当好“引路人”,必须要不断完善自我。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及时吸收最新的教研成果,用最科学、最贴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听力水平。在适当的时候,不妨传授他们一些实用的小窍门,有助于提高他们解题的准确率。

只要教师善于总结和反思,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一点一滴渗透到教学中,活化为学生自己的小窍门,那么,对于初中生来说,无论是做题还是外出交际,都将有理想的表现。

四、 听、说不分家,多提供机会,鼓励初中生开展自主交流,以锻炼听力

中考实施“人机对话”后,英语教师很容易发现听与说两项能力的培养其实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特别是对于英语口语的培养可以很好地提高初中生的听力水平。如果把学生自主参与说英语的积极性与听力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那么,不仅有利于促进提升学生学英语的动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摆脱“哑巴英语”的空架子。

潜移默化范文4

我的导师陈教授出生在香港,但在加拿大长大,四十出头就已经世界知名。在香港跟导师接触没多久,他就发现我的土力学基础太差,离他的要求差得太远。因为我硕士期间的背景主要是岩石力学。虽说岩土不分家,但就研究方法而言,土力学和岩石力学其实差别很大。国际上也是两套人马在做,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觉。基础差,怎么办,那就补吧。

在香港,有岩土专业的大学一共四所,四所大学里的成名教授基本都是导师的好朋友。导师曾经很正式地跟他的朋友们介绍我,并推荐我旁听这些大教授的土力学的课程。要知道这些大教授在香港不是系主任,就是院长甚至副校长,授课水平绝对是一级棒。

那段时间,我几乎是没日没夜奔波于这几所大学,聆听高手的教诲,提高很快。更重要的是,每每遇到不清楚或不懂的地方,我就会向教授请教。教授有那种举重若轻的本事,通常我认为很复杂的理论他都能用很简单,很形象的方法给我解释,让我豁然开朗。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他带我去施工现场,随手抓起一把现场的土块,先是认真观察,然后用手慢慢捻,直到捻得粉碎,接着跟我说,你看我这么一捻,我们就要能大概知道这些土的基本性质。首先,通过观察你要大概知道这些土的主要成分,然后在捻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话,就应该知道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大概是什么样子,尤其是最细的那部分颗粒。通过这些最基本的观察,你要马上联想到土的所有基本实验是如何做的,是如何测这些土的基本性质的。然后还要联系最基本的土的本构模型,以至土力学教材所有的知识。这种联想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重视土的基本性质,你的研究,你的论文才会更有土的味道,才不会偏离岩土这个学科的本质。

几个月后,教授说你现在应该开始博士课题了。我说我的土力学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教授说,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博士开题可以并行来做。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你可以边做博士研究,边学习基础知识,这样互相促进,并不矛盾。在香港做实验可真是锻炼人,因为从实验设备的购买,制作(很多设备是要自己设计,自己做出来,当然有实验员帮忙),调试,试验,结果分析,处理各种实验中的问题都是要自己一个人完成的。因为以前这方面的训练并不多,所以刚一接触实验,很是有点手忙脚乱。后来为了节省时间,我索性把铺盖搬到了实验室,一呆就是一年。

这些,教授都看在眼里,但他只跟我说了一句话:如果你真想把实验做成功,你就一定会成功,关键是你下多大决心,所有人都会帮你。我印象最深的是,实验过程中,我有了一个自我感觉很重要的很创新的想法。但要花费不少钱去改现在的模型,最要命的是,一旦我的实验失败,可能整套设备都会报废,那可是上百万的设备。但这个我自认为很创新的想法让我激动得睡不着觉,后来还是跟教授说了。当时我的感觉是,教授眼睛一亮,就放下一句:你大胆地去做吧,最严重的后果我来负责。我当时好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是激动,还是感动,分不清楚。后来在我的认真筹划,设计之下,我的这个想法在实验中被反复验证,实现了,我成功了!我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教授,分享我的喜悦心情,那时已是晚上10:00。

潜移默化范文5

【关键词】从众心理;植入广告;艺术;前景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广告是利用了从众心理的影响,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从而达到目的。近年来,随着对客户心理的研究越发深入,有一种叫做“植入广告”的新生事物,正在铺天盖地的深入到各种影视作品中。

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就已经显现了出来,那段时期,美国的产品,无论是香烟、威士忌还是汽车的广告,都会选择一名美女,摆出搔首弄姿的样子,全国诞生了数百个“反广告联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玛丽莲・梦露时代都没有逃离这个怪圈。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广播、平面还是电视,广告已死的呼声不绝于耳,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植入广告”的出现。

一、大力水手――植入广告的处女作

“植入广告”是随着电影、电视、游戏等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广告形式,它是指在影视剧情、游戏中刻意插入商家的产品或表示,以达到“边娱乐边传播”的广告效果。由于受众对广告有天生的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这些娱乐方式的做法往往比硬性推销的效果好得多。

1940年,美国一家菠菜罐头厂家快要破产了,就在老板为宣传菠菜绞尽脑汁的时候,一名下属对他建议说:“将菠菜拍入动画片怎么样?”这个在当时看似无厘头的决定被老板以“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同意了。于是,已经诞生一段时间的漫画角色“水手波比”,在动画中只要一吃菠菜就可以变身为力大无穷的“大力水手”。动画中,大力水手波比始终向小朋友传达这样一个思想:只要吃菠菜,你就能像大力水手一样强壮、维护正义!“我很强壮,我爱吃菠菜,我是大力水手波比!”随着波比的口头禅的流行和这部卡通片的热播,美国青少年普遍养成了吃菠菜的习惯,而这家菠菜场也由于《大力水手》的热播而财源滚滚。即使是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大力水手的知名度也超乎想象,几乎每个人都对大力水手中的几个主角烂熟于胸。但有多少人知道,《大力水手》是历史上最早的植入广告呢?而《大力水手》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植入广告的案例。

对于影视植入式广告,美国广告教父、前奥美公司董事长奥格威是这么定义的:植入式广告,是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这种营销形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将广告元素隐藏在影视内容之外悄悄地传达给观众,不仅不会引起反感,还会潜移默化的让观众留下该产品的印象。奥格威还给予了《大力水手》极高的评价,称之“不仅是一部卡通,更是拯救广告的伟大作品。”因为这部动画的出现,让广告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

二、植入广告艺术化

植入广告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镜头特写、一句广告词、一瓶饮料或一辆豪车这样的初级阶段了,在一些优秀的电影中,广告元素和产品信息与剧情结合,通过场景、背景等周边信息和台词,串联成一个广告多元空间,而不是象通常的广告通过产品功能、产品中心信息或产品物理结构来起作用。可以说,这是一部电影,可以说没有广告、也可以说广告却无处不在、处处皆中心。

你相信吗?只用一部手机、一个打火机、一把小刀、和一个不太出名的演员,加一些木板和沙子就可以拍出一部杀入北美票房前十名保持数周,并且赢得全球影迷交口称赞的电影,并且这部电影还被誉为植入广告的教科书。这部电影真的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一部名叫《活埋》的电影,由西班牙导演Rodrigo Cortes指导并拍摄。影片讲述的是一名在伊拉克被绑架的商人,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被装进一个棺材,活埋在沙漠深处。他手边只有一部黑莓手机、一个ZIPPO打火机和一把小刀。影片全部都在狭小的空间内构成,观众从第一分钟到影片结束都只能看见一个喘着粗气想尽办法求救的中年大叔,以及他求救所需的几样道具。尽管场景匮乏、演员阵容弱到可以忽略不计、更没有波澜壮阔的3D特效,但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同时赢得了电影界和广告界的一致赞誉,而制作成本和票房比更是高得惊人。

如果植入式广告足够好、隐藏得足够深,那么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对某个品牌产生好感,植入式广告成功的标志是观众看不出广告的痕迹,但却接受了企业品牌的传达的信息。就像《活埋》一样,虽然电影中手机、打火机等物品频繁出现,但观众的心思和视线都集中在倒霉的男主角身上,琢磨他如何脱困。而当男主角重见天日那一刻,观众无形中就对黑莓手机和ZIPPO打火机产生了极佳的印象。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对《活埋》的影评为:这是史上最出色的悬疑电影,电影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植入广告!2008年,《活埋》作为戛纳电影节的开幕片,法国影星让雷诺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一部电影从业者和广告从业者不可错过的电影!”

植入广告原则就是暂隐藏营销的主角――产品、服务或是观念及其有关信息的主体性。暂时让消费者忘记置入式广告背后隐藏的功利性,而沉醉于对被置入物的欣赏中。然后不知不觉地,把他们引向营销的主体。引导的方式不是直接推销产品,而是像病毒入侵一样,通过物质诱惑、娱乐吸引、美学设置语境等等,设法激活影迷的消费潜意识。

电影这种娱乐在全球的火热,让植入广告这种形式成为产品宣传全新方式。不同于平面广告,电影中的植入广告和我们日常看到的电视广告一样,有声音有图像,更容易被记住;《活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电影结束后,观众自然会记住黑莓手机电量足、ZIPPO打火机耐用等优点,尽管这些在电影中一次也没有提到过。

三、得人心者得天下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市场的无差别植入已经成为风潮,而且商业味浓重。但植入广告并非只是中国的特例,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是推行商业电影的一把好手。康诺利所著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传》中,他这样自述:“我不认为电影《E.T外星人》中那段关于巧克力的剧情有什么不妥。我承认那是段广告,但它让公司受益、降低了投资风险;它让儿童心动,糖果本就是属于孩子们的;它让我的客户满意,因为只花了很少的钱就让孩子们记住了Reese’ Pieces这个品牌。我们遵守了规律,应该给我们鼓掌。”就像斯皮尔伯格说的,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植入广告必将成为最棒的传播方式。

中国也不乏优秀的植入案例:电影《疯狂的石头》中,广告植入与剧情浑然天成,在满足广告到达率的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津津乐道的话题,取景将重庆标志性建筑收入画面,操一口重庆方言的角色,更是深深大打上了重庆烙印,无形中为重庆的宣传打出了一张王牌。这和新西兰有异曲同工之妙。《魔戒》和《霍比特人》的上映在全球影迷心中掀起一股新西兰旅游热,他们希望亲临拍片现场一探“中土”的真实面貌,皇后镇、霍比屯成为了新西兰新的地标。植入式广告成了旅游目的地推广的新方式。大多数影片中,满足广告特征的元素比比皆是,剧情背后,这些因素所指向的标签,都可以构成观众观影欲望的推动力。无论是片中使用广告道具,还是展示风景地,对电影发展来说都是有利的。他们满足观众心理诉求的同时,一方面体现着电影的商品属性,可以成为电影融资手段之一,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中国的影视制作比起欧美来说时间还短,电影人和影迷需要共同进步,电影人的自律与影迷的包容,才能让植入广告与电影质量齐头并进,实现双赢。只要运用得当,少一些充满铜臭味的明显植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植入广告的本质,对待其的态度也由反感变为期待。

奥格威说,“在广告活动中,消费者是我们的上帝,而消费者的心理则是上帝中的上帝”。消费者是社会中的人,“我们的行为可能千差万别,但受同样的社会因素影响。”[美,戴维迈尔斯]。传播媒介的技术化,是为了传播更快、更准、更全方位,注重人类接收传播的器官的享受,大众传播是针对不特定的社会广大受众进行开放式的单向的信息传播的过程。希望在未来,我们可以把植入广告理解为一种电影符号,或者成为一种全新的电影文化。

参考文献

[1]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J].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羊群心理[EB/OL].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2-10-19.

[3] 植入广告的“罪”与“罚”[EB/OL].中国广告网,引用日期2012-12-12.

潜移默化范文6

关键词:中国画中小学美术教育潜移默化

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中国画在艺术创作和表现内容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古人对社会、自然的态度和对宗教、文艺、政治、哲学等方面的认识。在人们生活的美丽家园中,处处都有艺术的存在。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化了环境,并且改善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学习中国画可以发扬真、善、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从而形成对美的追求与热爱,形成对艺术、美、生命、国家的信仰等。美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特点的学科,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这些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学习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中国画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分为整体观察、形体观察、结构观察和比较观察四种。整体观察是整个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首要的观察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整体画面的关系,然后从局部上细节观察,最后回到整体关系中观察。整体观察主要是了解整体和局部的虚实关系,从局部把握住形象特征,避免因细节的刻画而忽视了总体的效果。比较观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的差异和特性,通过对比观察两幅竹石图,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当时的绘画心情和意境。如,学生画叶子,可以通过观察明暗、深浅不同的竹子的色彩处理底色部分,使画面醒目清新。教师要指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不同风格及其影响,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多元化教育发展的今天,审美教育对人们的生活、社会风气都产生了较大的改变,使世界更加多姿多彩。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培养审美理解能力需要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本质意义。审美能力不是人们天生就具备的能力,而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教育与文化熏陶产生的结晶。教师应要求学生多多接触大自然,感受艺术的存在,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学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强中国画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画追求精神上的熏陶,在观察、认识与表现中,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联合,体现着中国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天人合一”的观念。

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

人们需要巧妙借鉴多元文化的理念,不断创新,不能局限于中国传统的绘画方法,而应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与现念融合。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与中国画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观察描绘对象的基本特征和突出的个性。每位学生对同一事物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位学生的情感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以添加中国画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季节和景象会有所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具备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中国画在美术作品中彰显出活灵活现的艺术状态。

四、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扎根于中华民族文明的中国画艺术一直都是东方绘画艺术的典范,其笔墨造型、章法布局与色彩渲染等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涵养。将中国画作为中小学美术课的基本内容之一,既是对中国文化艺术元素的大力支持,又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许多优秀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从某一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汲取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与审美趣味等。因此,将中国画引入学校的教学体系,满足了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肩负着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