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摘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骆驼祥子摘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骆驼祥子摘抄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1

1、祥子的变化是从他买车三起三落的过程中逐渐变化的,作家把祥子的改变和拉的洋车联系起来。

2、祥子一开始为了买车成为上等车夫而不断努力,不惜自己的血汗和辛苦的拉车工作,十足的积极向上的社会好青年,后来买车的梦想一波三折,梦想破坏之后变得麻木不仁,好吃懒做,出卖他人,得过且过。作者通过塑造主人翁前后的反差来引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3、变化:开始时,发愤图强,力求储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

4、后来走向堕落,变成了无耻,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来源:文章屋网 )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2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伟大的唐代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书读的多了,写作时自然很轻松,就像有神仙帮助一样。书的好处有很多,可以让我们一生都受用不尽。可是,书也不是每一本都很好,有的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学会一些生活常识和做人的道理。可是,读一些不好的书,可能会让你误入歧途,陷入无底深渊。那么,我们该怎样好读书,读好书呢?

不知道一些出名的名着,大家看过没有,例如外国作品《昆虫记》、《绿山墙的安妮》、《长袜子皮皮》、《秘密花园》,中国作品《草房子》、《骆驼祥子》、《蛙》、《围城》等等,大家都可以看看。书,看上去很枯燥乏味,一点意思都没有。可是当你走进书中,你就会发现,书的世界还是这么五彩缤纷,多姿多彩啊!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的一概而过。要在读书时,遇到好句子,好词语,就要养成随时随地都摘抄的好习惯。这样,在自己写作文时,就可以把你所摘抄的好词好句,运用上,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吗?而且,读书不能盲目的追求速度。速度快,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这样的话,一本书的意思和含义,就都了解的不够彻底。要做到认真读好书中所说的每一个字,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呀!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加强阅读 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56-01

学生的能力源自他所掌握的知识,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想只有阅读才能让学生走上这个阶梯。阅读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务必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此,我谈一下自己的四种做法,以求抛砖引玉,与同仁教学相长。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想阅读、盼阅读

(一)设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学生大多都爱听故事,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一般都能神情专注,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有时听到动情之处就会激动不已。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期待大白结局之际,就可以嘎然而止,告诉学生:欲知后事如何,请读某书或某篇文章。此时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如推荐名著《骆驼祥子》,就告诉他们祥子的一个不幸遭遇,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就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等你去欣赏!学生大都会因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主动去借书阅读。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可从自己的阅读经历中选出对学生有启发意义的内容推荐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推荐给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对名人的崇拜,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如当发现学生感到学英语难,学文言文不易时,就向他们推荐国学大师季羡林,重点让学生了解一下季大师通晓哪些国家的语言,再让学生与大师进行对比。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季大师的才华谈个人的感受,在评说、欣赏中让学生受到教育。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可能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利用早读时间,激发学生阅读背诵的兴趣

用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把阅读到的精彩片段积累下来,为日后应用做积淀。这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早读时,可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背诵,也可对课文规定的内容阅读背诵。并适时开展阅读背诵比赛,通过比赛活动,让阅读得好,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有成就感;让阅读得不好,能力差的学生觉得差距不大,只要一努力就能赶上,让他们看到希望,并且能行动起来朝希望努力。这就是这一活动的最大成功。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会阅读、会质疑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必然激起他们的探求冲动,在探究答案过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问,要经常引导他们从质疑一些小问题过渡到有意义的大问题。有了疑问,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的积极性。如学《桃花源记》一文,可让学生利用课本的注释自己解决像“阡陌交通”、“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等一些词语的意思,若有疑问,可自己去探究,也可小组探究。但对于作者在故事中描绘的桃花源,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虚构,就要去仔细阅读寻找依据了,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肯定是真实或者肯定是虚构。再进一步探究,如果是作者虚构那他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呢?这故事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呢?如果是学生能从词语的意思方面入手,先正确的理解文句含义,再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假若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质疑,探究,完成这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学习任务,那他的阅读能力自然就形成了。

三、照顾差异,倡导有个性阅读

面对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要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要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以简单阅读为起点进行一般性阅读;让能力强的学生以深入理解为核心进行探究性阅读;让能赏析评价的学生以借鉴为目的进行欣赏性阅读。同时,还要注重因“文”制宜。即对于能为写作积累材料的文章,就让学生整体感知,收集材料;对于主题深刻的文章,就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汲取精华;对于范例性强的文章,就要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力求使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还要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个性的阅读,为自己的长远发展进行知识储备。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4

一、学生阅读现状

拿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我们对七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了阅读情况的调查。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环境是基本可以保证的。但是学生本身对阅读的兴趣不浓厚,阅读量少得可怜,更别说阅读计划了。这种现状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

(一)大环境的影响:快餐文化的流行造成学生观念的偏差,以前从书上能习得的内容,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获得,所以没必要再去读书。网络信息量巨大,充斥着浅薄的世俗文化,人们习惯于通俗的片段阅读。对于名著这类需要思考才能读懂的作品,当然就少有问津。

(二)小环境的影响:现行的教育体制使老师和学生一起远离了阅读。对于广义的阅读,现在并不受重视,语文阅读类书籍,大多被冠以“训练”、“教程”的名目,充满功利性。阅读往往就等于阅读教学,围绕课堂内容展开,这种带着功利性的课内外阅读,很难适合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倒成了他们的困扰,阅读不再是享受,兴趣也随之消失。为了应试的阅读教学没有真正教会学生阅读,学生也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和技能,阅读的意志品质薄弱,所以学生在离开课堂后不会去运用阅读能力汲取精神营养。

二、思考和策略

面对学生阅读现状,我的思考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教之以阅读方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需求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环境激发: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对读书有过一段精妙独到的见解: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环境,保证孩子汲取更多知识,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于新市民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首先,要让家长配合。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在生活中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多买适合孩子的书,经常带孩子去书店,等等。其次,对于学校和班级而言,创造读书环境的做法很多。如:尽可能地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效率,多组织学生利用图书馆查找所需信息,等等。

2.教材激发:教材内有很多好文章,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读相关的材料,学生是最感兴趣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补充阅读材料,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新课标》建议的初中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链接,如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与《骆驼祥子》,教师教这篇课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骆驼祥子》的阅读兴趣。

3.课堂激发: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学生“主动介入”的状态,正是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从字斟句酌这些浅层次的阅读,到对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4.活动激发: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不断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开展各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利用息会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等等。

5.教师激发:读书能开阔学生眼界,使其从中得到美的陶冶,趣的享受,理的滋养。语文老师首先要热爱阅读,当老师的妙语连珠、侃侃而谈、声情并茂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激发;在阅读中教师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强烈感染力,好似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终身受益。

6.读写激发: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以写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老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积累本或者读书反思本,并自取一个名字,记下课外活动阅读中的理解感悟,积累下阅读中遇到的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组织学生定期相互交流赏析。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也要注意督促检查,使学生持之以恒。只要学生养成了习惯,有了毅力,通过一年或几年的训练,就一定会积累下丰富的素材,下笔流畅、妙笔生花。

(二)传授方法。读书有了方法,就像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自主阅读中去,让学生动眼、动手和动脑,独立活动,并且做到举一反三,驾轻就熟。

1.圈点勾画阅读法:可边读边做摘记,或作圈点、旁批,做卡片,写心得,改写等,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2.对比阅读法: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动用默读、速读、精读等技巧。

3.浏览式阅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只注重精读,而忽略略读,功夫只作了一半。”对于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随意获取信息。

4.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5

关键词: 作文教学 适切点 主题阅读摘记训练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成绩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百家讲坛》特邀嘉宾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为我们讲述《胡雪岩的启示》:“人要先学会听话,才能学会说话。”学生学写作亦如此,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作文训练方式,它是在借鉴主题研究性学习、网络语文学习、问题解决模式、大量阅读和合作学习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扬弃,符合作文教学的本质规律,能够解决作文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主题阅读摘记训练”的作文教学思路主要有:

一、寻求作文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切合点,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找到方向。

人教版新教材对课文采用主题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但没有单独编排作文教材,这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亲近自然”是七年级第一期第三单元的主题,该单元为学生敞开了一扇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乃至热爱自然的大门。《感受自然》单元中的五篇文章,虽然有作家的经历、写作的时代、写作的意图、观察自然的角度等的不同,但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自然,并运用细腻的笔触描摹自然之景,书写内心的感动。故本单元的教学就意在为学生植入一粒乐于观察自然、体味自然的种子提供土壤,并期望此种态度能够延展至身边的一切事物,提取、领悟每项细小事物的内在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在写作方法上本单元课文的大多运用想象、联想的方法;生动准确的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令课文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圆融晶莹;结构精妙且富有气势,完美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但学生须在作文实践中尝试这些写作技巧,在使用中有所领悟。

本单元设计的作文题为《与秋天同行》,与单元学习的主题内容是切合的。恰当地引导学生回顾生活(时值秋天),拓展素材,让学生在借鉴课文的基础上,尝试通过选择合适的角度,生动流畅地描写自己的所见,抒发自己的所感。

有了切入面,应再结合初一学生作文训练实际,寻找单元间相关联的写作手法,确立以学习运用比喻、拟人、联想、想象等手法写景为主的训练要求。

二、寻求作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训练点,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明确内容。

作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单元内容,制定精当集中的训练点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学情,作文训练点要有针对性,训练点设计安排要有计划,并分层次地展开。

七年级第一期第三单元单元安排的写作活动是在围绕“感受自然”这一课题而展开的。学生作文问题表现在为写景而写景的多,景物描写中运用的修辞不能紧扣或表现景物的特点,语言描写不具体贴切,景与情也未能有机结合。这样的作文不但难以抓住读者的目光,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丧失写作的信心与热情。针对现状,帮助这帮助学生摆脱这类困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根据单元课文特点,确立作文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景物的特点。根据目标要求和课文特点把本单元“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明确为: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春天景象的优美语句;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冬天景象的优美语句;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秋天景象的优美语句;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夏天景象的优美语句。每项内容要求积累的字数为1000字以上。

当然,改变绝非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期点滴积累进步方能有所见效。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训练内容的设定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现状,提出恰当要求,训练点要小,效果才能出。

三、寻求作文教学合理的资料库,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提供资源。

随堂布置选时机。语文课堂教学涉及能引发学生共鸣的好文章,笔者随机要求作段落照抄。如教材中课文《夏感》,语言极富魅力;又如试卷中阅读理解文章,如果思想内涵深广,语言优美,都可要求学生摘抄。

指定阅读范围。结合每册教材中名著导读书目,根据“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的要求,笔者要求学生到指定的名著中摘录。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摘记训练”内容: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时,就要求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做摘记。

自由摘抄重质量。学生除了在教师引导、要求下进行课外阅读,还会有许多无意阅读,如流行歌词、现代诗、小品文等都是他们乐意读的,只要是语言、内容兼美的文章,都可摘抄。

四、不拘形式激发兴趣,使“主题阅读摘记训练”长期坚持求提高。

提出要求很容易,问题是学生能不能照着做,能不能高兴地做,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抄,主动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不作硬性规定,每周两篇,抄得到抄,抄不到就写(凡自己写的要求注明“原创”),原创的字数给予“优惠”。这样宽松的规定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提高,不感到是一种负担,看到了好文章就抄,有了感想就写。

2.教师要投入真情和精力,写出贴切生动、机智幽默,情感丰富且具有指导性的评语。教师的评语要能体现你的学识、品味,你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能显示你的喜怒哀乐,你的个性魅力。

3.每周一评,要及时点评,点评要精当。每周都要告诉学生,又有谁的本子成了我最期待看的,这样的激励非常有效,老师期待着他们的文章,这是令师生双方都非常愉悦的事。

4.每月安排一次创作交流会。每月一次创作交流会,即是对上一个月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个月的指导,这样摘记会越做越有收获,写作就会越写越好。教师在选发言人时要注意“点面结合”,不能总是那两三个人,而让大多数同学气馁。要在一年的时间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亮相。

笔者为“主题阅读摘记训练”拟了一句广告词:“你不想为六十分做点什么吗?”,立足点近了一些,至于将来,培养“对于语言文学的敏感”,一定会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要让学生不认为是一种负担,首先教师要不认为这是一种负担。那么丰富的摘抄,可以让你读到最好的文章;那么感人的故事,可以让你流泪让你欢笑;那么多彩的感想,可以让你触摸年轻的灵魂……投入情感,长期坚持,必然会收获良多。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反思.中学教学参考,2009(1).

骆驼祥子摘抄范文6

【关键词】兴趣 积累 想象 情境 迁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各年级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目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来看,作文教学一直在困扰着每一位语文教师。尽管教师教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审题立意,遣词造句,但总体学生写作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见有多大的长进。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素质和能力,是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迫在眉捷。我认为,作文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唤醒沉睡的“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要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首先应先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要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身边的事。为自己的真情,为自己的个性,毕竟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宝贵的素材。那如何唤醒这沉睡的“心”呢?

1.将“写什么”的权利交给学生。新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上,我改变了从前命题和半命题的方式,改由学生们自由作文,体裁不限,内容不限,自己命题,写最真实,最自然的表达。经过几次训练,他们作文的内容渐渐丰富了,从学校写到家庭,从自己写到朋友,从细微写到博大,从浅显写到深入,从历史写到现实,学生们不再绞尽脑汁咬笔杆,成了写作的主角。

2.将品评的机会留给学生。作文是心灵的文字表达式,学生希望透过文字,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我会将他们优秀的文章打印出来,留出空白,张贴在班级,其他同学看完,可以留下个人看法,鼓励的话。这样既鼓励了本人,又激励了他人,更激发了大家思维的火花。

3.将观察的任务交给学生。很好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提取有效的作文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也是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积极思维,产生写作兴趣的有效动力。这种动力还能使想象力在思维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事、熟悉的人的特征,及时记录,写作文时再经过梳理整合和去粗取精,达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叙,表达真情实感。

二、打开狭窄的“心”——重视积累

1.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要想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就必须重视“金字塔”式的积累。从低到高分别是酷词,佳句,好段,美文。我们班通过“每日语文”方式,每天积累四个词语,三个句子,两个段落和一片文章。学生根据自己最近的阅读进行摘抄,久而久之,他们的摘记本成了专属的“《读者》”,早读课会大声朗读出来,自习课也会拿出来美滋滋地翻两页,写作文时,还会找找酷词用一下,虽然也许只是“蜻蜓点水”,却荡起了层层涟漪。

2. 广泛涉猎,厚积薄发。为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在良莠不齐的课外书中“则其善者而从之”,我们老师应根据需要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向上且受学生欢迎的书。如《骆驼祥子》《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这些名著,以及《读者》《意林》《格言》《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博览群书》这些杂志,都很适合初中生。每过一个阶段,还可以推荐一些新书,有些青春文学的新新作家,如韩寒、郭敬明、饶雪漫的书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各类题材的优秀作品,是学生的饕餮盛宴,使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作素材就不会到用时方恨少了。

三、挣脱“羁绊”的心——放飞想象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从周而复始,单调乏味的生活中挣脱出来,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 课本迁移。想像力的培养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可以培养。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富于想像空间的课文进行训练。比如在学习古诗《凉州词》时,请同学们对诗当中所描述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孤独苍凉的景象加以想象,并写出来,以提高他们的想像力。

2. 情境命题。情境命题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就是由教师设计并提供一种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如一件未完成的事、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一组正在展开的矛盾、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等,要求学生运用分析、推理、联想、想象,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的内容或思路来展开。这种命题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较广阔的联想天地,而且是定向联想,不易出现偏差。

3. 源于生活。生活一定是想象的基础,经历过才能触动灵魂的弦。从学校到班级,应该尽可能多得组织一些参与率高活动。我们年级在二零零八年新学期,组织了《奥运精神,激励人生》的演讲比赛,学生们自己写稿,从冠军身上找到了感动,动力、梦想、很多学生在作文里写出了自己的奋斗方向。

综上所述,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学生会想写作文;在积累到了相应程度后,学生会会写作文;当他们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时候,我们“文以载道”的梦想便可传承下去了。

参考文献:

[1]张民生,于漪.教师人文读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潘新和.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