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反思策略
一、序言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喜爱看一些历史的书籍或者影视资料,喜欢上历史课,但是不喜欢背历史知识要点。因此,高中学生在面临选择文科和理科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死记硬背,都选择了理科。而且,由于外界的一些影响,导致文科毕业的学生就业率差,所以,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课程。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认为教师除了教授教材上的内容外,还需要教授学生主动学习历史课程,吸引学生学习。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学会反思,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二、对新的教材特点进行分析和反思
我国教育部门采用了新的历史教材来安排历史教学,根据新课标的,我们知道了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具备三个特点:一是知识处理上变得更加灵活,通过模块来完整的体现出知识教学要点,通过压缩教学时间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二是使知识要点的主题变得更加突出,通过融会各种古今知识来丰富历史的教学内容。三是使知识要点的选择更加个性化,通过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另外,由于新课程历史知识是围绕着专题知识结构和组织历史内容形成的,它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让学生能够判断知识要的,能够通过各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因此,历史教师需要研究知识要点,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教会学生利用分封制自主提出问题,在筛选问题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历史教师还需要做好新课程历史知识专题的深入挖掘工作,需要围绕专题组织历史实际来形成专题知识结构,依托专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以此来提升历史教学的学术性和思辨性。历史教师也可以直接通过教学任务分解来实现综合性历史教学管理,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和“思”,理解教师的“教学”,掌握知识的落实程度,从而发挥出课堂历史教学质量,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历史知识。因为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历史教学使用需求了,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引导着学生一步一步的分析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按照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在筛选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己理解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学生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有利于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反思模块教学方式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三、对教学现状的反思
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好新课程实践中的知识难点,尤其是专题模块和问题中心的内容体系,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由于新课程的专题设置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需要学生储存着大量的知识内容在脑海里面,所以,学生学习某一个专题内容之前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所以,新课程一开始就采用了专题教学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存量。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总是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导致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内容的铺垫,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另外,由于新课程中的初中历史内容与高中历史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衔接问题,不利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因为,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否充足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专题教学质量。当前的新课程就是采用了专题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而现行的高中教学只是在高三的时候才运用了这一方法。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必须做好大量的知识铺垫。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历史专题涵盖着大量的综合历史观点,它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如果在日常教学中遗漏了这些知识内容,那么就会造成教学中过渡的流畅性,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新的知识内容。虽然《新课标准》中有着较强的知道教学作用,但是教师仍旧需要对新课标准进行理解,然后使用自己的教学方式自主的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知识内容,而且还需要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和创新,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反思的方式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因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提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另外,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学生凭借着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来感受历史文化,通过自己的摸索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教师还需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知识去感受和摸索以及发现,教师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探究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了解历史知识。此外,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使用新课程的标准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教学的“沙龙”,以此来实现新课程的维度整合。
五、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新课标的教授方式与传统的知识教授方式不一样,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师方式理念,需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来整合自己的教学知识要点,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科学教学模式和知识框架体系,通过专业的知识专题来进行教学,从而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2
1、从新课程标准看,并未完全否定传统的讲授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步推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其中“逐步”可以理解为协调好课改与现实条件的关系,没有条件的地区仍可以适当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也并不是否定和排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新的教学方式应理解为对传统讲授法的“扬弃”与发展,而不是彻底的否定。
2、从现实教学条件来看,传统的讲授法仍有必要。
高中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高一、高二历史每周最多不会超过三节课,而且在很多学校仍被当成“副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可能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历史学习,要求学生用大量的时间收集和使用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是普通高中,学生学生常常困惑于五大本历史教材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许多知识刚刚记住不久又忘了;有些知识即使记住但在考试中又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中对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程的描述难免高度浓缩,更注重对历史原因的分析,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对历史内容基本线索和阶段性特征的把握。学生在使用教材时不可避免的常常感到枯燥、乏味,触目皆是一大堆需要记忆的知识。熟记并理解这些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在高考并非纯粹考死记硬背,主要是考查对知识的理解、阐释、运用等方面。以这些知识作为基础,考查的是学生必备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如果将这些知识建立在一味死记硬背上,是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考命题要求的。另外学校电脑有限,校内外的图书资源也缺乏,加上能力欠缺,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的确困难。
3、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看,传统的讲授法作用不小
一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偏向知识的传授,新的教学法主张能力的培养。实际上,知识与能力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统一体,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与知识相比能力更具有一般性特点。现在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一般性知识占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效果更好,学习效率更高,考试成绩也更理想。对于复杂的概念、性质、评价、历史客观规律等,则通过新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但也需要老师作必要的讲授与分析。
传统历史教学在新课程形势下还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包办、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而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它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所以,面对课程转型,教师如何应对?历史课堂如何从传统教学的樊篱中走出?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本人对课改的一些粗浅看法和认识。
二、新课改形势下的应对措施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成为教师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1、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以教师为本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教师在课堂上是“一讲到底”、“目中无人”,讲授和讲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课堂上学生“疲于奔命”,很少有自我独立思考的空间,长此以往身心疲惫不堪,逐渐成为学习的“奴隶”,“哀莫大于心死”,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遏制”,“害人不浅”。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出现了变化,新课程下教师再也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和统治者,教师的“教”应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要“眼中有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有自知之明,关键是把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准,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上,即教师的“教”以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为依据,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思、导学上,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成为教学反思的实践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过渡。
2、恰当处理好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之间关系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教学方式决定了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有所转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教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是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前提,学习方式的改进又会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处理好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之间关系。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教”体现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完全否定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如教师生动的叙事,严密的逻辑分析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恰当的教学行为达成教学目标。在学习方式转变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定“教”,强调学习方式和学生活动的设计。
总之,在新课改中,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并不矛盾。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另一方面,也不赞成不顾现实条件,搞教育改革的“”,抛弃传统教学方式。就中学新课程改革而言,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各有特色,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融合于常规性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当前我们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式的主流。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汉国: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历史教学:2003,10.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教学体系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也是在不断地发展。近几十年里面,普通高中的历史教育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不过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高中历史新课程进行改革已经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重视,并且得到了广泛推广。文中,笔者对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了反思,并且提出了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很有教育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1.高中历史教学观念不能满足新课程需要。由于高中历史新课程不断地改革与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研究表明,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相应的教学体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有课堂的组织之类的造成影响。众所周知,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用最好的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根据现在的情况,仍有许多高中过份地追求升学率,使得很多的考试制度和教学评价的体系都是以学生的分数还有学生的升学率为考评指标。教师在这种背景下,很难建立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的教学体系,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实际教学。
2.高中学生学习的局限性。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通过改革应该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并逐渐形成一套饱含特色的教学体系。然而,在一些学校教师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一般都不是主动接受知识的,这种现状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转变,这就导致了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难以建立具有个性的教学课堂。在教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出现了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新型教学手段的充分掌握,可以帮助高中历史老师更好地为学生讲述历史课程,有助于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现代教学的发展,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因此在新的阶段,老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差异,打破原有课堂的局限性,实现教学方式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为学生展现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策探究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可以自发地认可历史学科,有无限动力以及激情去努力学习。可以看出,对兴趣培养,是历史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这里讲到的兴趣培养,大致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前者指的是好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而影响学生,会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当老师其自身可以被学生接受的时候,该老师的课程受到认可与喜欢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后者说的是人们对声像色彩还有动态的东西可能会更加敏锐一些,对于多媒体来讲,它是图文并茂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此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
2.提高学生的素养。首先,学生应该明白什么是人文素养,使得他们在联系当今社会的背景之下,能够体会人文特质,提升自己的品德,自己的三观。新课程使得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能够充分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视野,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以及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熏陶人格情操。目前,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正在逐渐地忘怀中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作为新的接班人,应该理所当然地承担起当今局面的历史课程的责任,现在,历史人文素养迫切需要提高。新课程把历史教学用来提高人文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并且放在了教课日程上。
三、结束语
针对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的不足,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学习有诸多利处,可以使得高中历史课堂的氛围更加生动活跃,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充分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凤英 舒励 问题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10)。
[2]金秀琴 活动式教学在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6,(05)。
[3]苏万青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01)。
[4]张汉林 整合研究性学习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步设想[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Z1)。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24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历史教学不感兴趣、成绩提高慢的问题。反思原因,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缺乏活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提高课堂效率,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关于这一点,很多教师做的还不够,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不适用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探索新方法、新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把教材知识看作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教学毫无新意,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引入一些课外Y源,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实,理解问题的本质。
首先,教师可以把一些史实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历史教材中多是对事件发生的叙述,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史实来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引入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没有展开的故事。例如,在讲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等人用白话诗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的实质。或者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历史上一些重要任务人物,其性格特征、生活经历等等,都会对其人后来的事迹有所影响。
其次,教师可以穿插讲解历史上的趣事,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历史上有很多趣事都是学生所不知道的,但往往又是他们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穿插这些内容,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清主次,避免学生过分关注趣事,忽视了教学内容,教师应当加强引导,在适当的环节穿插,让课堂充满趣味,又能让学生在感受历史课有趣的基础上学习到相关知识。
二、丰富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单一,也是高中历史课堂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都是采用上讲下听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高中历史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教学任务重,讲授法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传输,但是长时间这样会使学生厌烦,没有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要注重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教材上的知识都是静态的,平铺直叙的,学生容易找不到重点,教师可以把知识系统化、问题化,使知识呈现更加清晰和明确。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出问题,也就是把知识问题化,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运用。例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入到教学内容上来,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展示问题。学生为了提出问题,肯定会认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其次,教师要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多种手段,营造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到这个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语言、图片等营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最后,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互动的过程。如果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能构成完整的课堂教学。有活力的课堂、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发展。如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讨论环节,组织全体学生针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展开讨论。这样的讨论必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用于拘泥于教材的束缚。这样能够有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并且,通过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讨论的应该有很大的开放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确定讨论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讨论。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之所以对历史课堂没有兴趣,还有一个原因是历史知识枯燥乏味,识记起来很困难并且容易遗忘。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培养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例如对于有些重要的年份、事件等,教师可以编成口诀,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例如中日《》内容可编为一厂、二亿、三岛,四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这些口诀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并且还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目的。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5
高中历史学科引起大量的历史知识点,一度让很多高中生望而生畏,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导致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厌恶的学习心态,教学质量也同样止步不前。对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进行全新的教学改革创新,采用“反思性教学”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能力的培养者转变,使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一、“反思性教学”定义
新课改的教学背景,让高中历史教师从新认知了自己的教学,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指导者,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将高中历史教学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迎合现代高中生的学生特点,挖掘出高中生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独立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历史知识,培养高中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反思性教学”正是迎合了新课改的教学方针,让高中历史教师在掌握好教育教学规律和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对历史教学进行回顾和重新认知,从而产生更加趋于合理的高中历史特点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的反思,是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高中历史教师在多年从教实践中总结出教学经验的精华。
二、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反思
从高中历史教师的自身来看,教学需要不断的超越自我,在高中历史教学生涯中,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从自身做起。在新课改的推行背景下,历史教师要进行教学理念的反思,要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新课改开展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反思。如教师可以“课前、课后三问”的反思发,撰写反思日记,连同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感受诉诸于笔端,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交流平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共享,通过教学观念的反思及时纠正自己的学习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己在高中历史中的教学水平。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从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四大板块组成,过于繁琐的史诗记载往往会给学生感觉教学内容的杂乱无章,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区别,除了思考新旧教材中的不同之外,还应该思考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通过反思认知到新课改不在只关心教学的结果,教师要善于利用“为什么”、“怎么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知识。
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四大发明”的时候,教师不再直接灌输四大发明是什么,用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提问,为什么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其中火药粉碎了骑士阶层;指南针引导人们走向世界,建立众多的殖民地;印刷术加快了知识的传播。”让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提问去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的反思
教学手段的反思在于,高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对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如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开始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去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高中历史知识通过声画并茂的形式展现给高中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往往大部分历史教师将多媒体教学由原来的“人灌”转变成“机灌”,反倒适得其反,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充分的反思,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先进的教学手段真正为课堂服务。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教学反思;高效课堂;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98-01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总结,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我们可以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详细记录自己最满意的教学环节,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中某些基本原理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也可以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失误之处,进行系统回顾疏理,对其作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训,避免以后重蹈覆辙。以案例的形式记录分析处理偶发事件时,自己瞬间迸射出的“智慧的火花”和突然而至的灵感,记录下学生思维过程中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的火花”,以此丰富教学材料,拓宽教学思路。(这是我们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不能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每节课后我们都应该细细品味,静心沉思:这节课自己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知识点的训练是否到位?教学的误区有无突破?及时记录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纳与取舍,认真思考如果自己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并认真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不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为动力。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思路第二点就明确提出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让学生交流,切忌教师夸夸其谈。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学生交流,学生说不出来的规律方法,教师要及时引导、点拨,必要时可以亲自讲授,但一般情况下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充分交流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好的想法可以供其他学生借鉴,错误的想法能帮助师生查找错误的原因,为正确解决问题扫清障碍。毕竟是学生的学习反思课,切忌上成一节课总是教师讲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观臆断,包办代替,成了教师自己的反思,反而忽略了学生的反思。
其次,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引领学生进行反思。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和今后可持续的学习创造条件,因此数学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反思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创造空间和时间,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反思问题的习惯。因此说反思课重在“训练”与“培养”上,不是教授知识的多少。教师要充分把握时机,有了一定的积累,暴露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后,就及时组织学生上反思课,不要局限于课节的多少,要重视反思的质量。
再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要努力建立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从操作层面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慎重,要维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不能简单或粗暴地否定,更不能不作评价,或是笼统地以一个“好”来表述;另一方面,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从发展性的角度去评价,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启迪思维,拓展思路,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有新的认识,在否定之否定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