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科研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科研论文

教学科研论文范文1

但是,我们也发现“校本教育科研”领域中的“浮躁”、“跟从”、“虚空”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明显。也许是由于受社会其它因素的影响吧,中小学教科研自身的价值及广大教师教科研活动的价值趋向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因而学校教科研工作失去本有的严肃与“宁静”,表现出科研缺少针对性、创造性、操作性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中小学校本教育科研究竟该如何定位?如何使学校校本教育科研更趋“实在、管用、有效”,使之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挥应有的、正确的引领和促进功效?这必须引起广大实践工作者的正视和反思,也需要我们缜密思考并认真解决。

一、在启动和组织“校本教育科研”的动机上,必须淡化“功利”

学校启动和组织教育科研必须先端正并明确目的。中小学校教科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发展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代表性的三个特征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也就是说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必须从身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来选“题”,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找“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命“题”,从教师自身课堂实践的矛盾冲突中定“题”。只有这样,教师在科研实践中才能渐进生成先进的教育思想,形成精湛的教学艺术。这才会使中小学教科研充满生机与活力,并在符合“科学性”与“方法论”的前提下学校的科研氛围日趋浓厚。

事实上,目前学校教育处于一个确实需要实践工作者研究的阶段。有好多实践性的问题应该说大家都了解,但却都不知道怎样去解决。比如择校问题,学生早熟“交友”、盲目追随偶像、考试,还有学生发展性评价方面的问题等。但中小学校又不同于专门的教科研部门,广大教师更不同于专业教科研工作,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走专业化研究的路子。但是教师却有自己的“别一天地”,有自己教科研的独具优势——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学校生活,富有个性的成百上千学生,以及由此所构成的绚丽多姿、目不暇接的教育风景,还有那年复一年常见常新、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活动,以及由此积淀并内化的丰富而厚实的经验体会和感受体验。这些都为广大教师投身教科研的活水源头,也为学校教育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基点”。“雾里看花”或“玩空手道”,是万万不能的。教育科研本身也有其“严肃性”,不容世俗的“功利”化。学校教育科研必须淡化“功利”色彩,切实从实际需要出发,把校本教育科研定位于“实在、管用、有效”上,具体的教科研工作都要在前提下启动并组织实施。

二、在主攻方向上,要避免“跟从”,注重“创新”,选取“校情”中的热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

中小学教科研的基本任务是解决中小学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教育实践”是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的主要源泉,也是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研究,应该具有“校本”、“师本”特征。我们如果就学校及教师本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归类,找出共同特点,再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修正、提炼,去伪存真,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各学段的中小学,既有它的共性,更有各自的个性。正是由于各校独特的校情,才使“校有特色”成为办学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这方面的研究就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教科研只要致力于从学校教育教学的表象出发,并引发进行一些较有深度的理性思考和研究,有计划地进行问题筛选经验提炼资料寻疑现状分析意向转化,这本身就是“创新”。

要重视从“弱项攻关”和“强项冒尖”两个维度来确定研究的主攻方向。“弱项攻关”就是要针对学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明显薄弱点引导重点研究,全力攻关力求有所突破,由弱变强;“强项冒尖”就是对已经显示出来一定优势或具有较大潜力的优势项目,通过专题组织研究,予以重点强化,使之成为代表学校乃至更大范围产生名牌效应。教科研的选题往往反映整个研究的价值,引导着研究的方向,也制约着教研工作的程序和方向。尤其在“走进新课程”以后,教育理念的巨大变革,课程资源的开发挖掘,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择善而从,师生关系的重新确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趋势等无不是课题选择的“源头活水”。

三、在教改过程中,要做好“生成过程”资料的积累、记录和整理

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改过程要重视探究,注重教改的实效。首先要弄清“基本概念”及教改的范畴,其次要注意“材料的积累”。一个课题的实施乃至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更需要自身大量的实践活动,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哪怕是实施中的失误与偏差也是很宝贵的研究成果。因此,在专家论证、名师指导后的“操作过程”、“自我练兵”更是万万不能忽视的。只有扣住“研究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使教科研方案的假设及成果浑然一体。否则就会给人以无本之木之嫌。教科研的实施,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到推广,或者是调查分析、经验概括、实施推广的过程。对广大教师而言,就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要过高地企求自己的某项研究能解决系列重大的所有问题。我们研究思考的过程,也是自身渐进提高的过程。起码可以使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得到提高,这种潜在的积极效应往往影响久远、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大教师关注教改过程及资料收集、记录整理,这与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同样有意义、有价值。

四、在认定和评价教科研成果时,谨防“虚空”,关注“实效”

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从事的主要是“应用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并在应用中再进行研究、改进和发展。课题“研究”并不是主要为了结集论文、展示成果、获得奖项,而是为了积淀经验、形成反思,提升理念、形成规律,并加以总结、推广。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应是:研究中小学教育问题,其成果必须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而获得,并对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社会价值,甚至对教育科学发展有一定学术意义。这样的研究才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当然成果成熟度的要求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用理想化的成熟度标准去衡量不很成熟的中小学教师科研成果,就会挫伤实践者的积极性。我们还要注意鼓励涉足于科研的教师的坚定信心。

中小学教科研成果的评价认定,我想除了对课题研究本身的成果的认定外,还应该包括对学校教科研机制状况的评价认定。我们有必要关注学校是否形成有效的教科研机制。学校要在提高教师的主体意识、引导教师志愿参与,倡导教师及教研组间的合作竞争方面做工作。要通过机制创新以激励、塑造、发展和凝聚教师在“研”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求真效。要倡导中小学教师与高校教师专家、教研员结成研究共同体,学校部分教师之间结成研究共同体,在形成浓郁学术氛围上下功夫,这才是中小学教科研的真正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浓厚“校本研究”的氛围,实现“科研兴校”的宏伟目标。

五、教改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力戒“依葫芦画瓢”,要学会变通、合成和更新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项研究成果的完成,不是终结于研究结题报告或得奖。而更要看重该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是否能得以推广应用并转化为学校或一定区域的教学效益。离开了成果推广和转化为效益这一环节,教科研就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和存在的实际意义。在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目前必须重视解决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变通”。我们对好的教改成果不能依葫芦画瓢,照办照套,即使是纯粹本地区本学校的成果,也会因人、因时变迁、由外部环境变化而难以适应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现在可行吗?二是怎样变通更可行?我们要把变通贯穿于教改的始终。

二是做好嫁接与合成。教改过程是一个灵活度大、综合性强、变量多的动态过程。要比较精细地做好相关成果重新嫁接与组合的工作,不断适时地调整、补充与完善。

三是创新很重要。在课改实验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同类型课题别人的教改成果突然又给人产生耳目一新的启发,自己又产生一种创新的灵感,并引发了对相关其它问题的研究兴趣;或者有时觉得自己的教改实践又遇到了全新的问题或障碍,与原来的设计方案相去甚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潜下心来苦心钻研,或许通过审视自己设计好的教改课题,在重视认识、反省后,觉得有充实、完善的可能,这就必须进行关键性改进,也许会使教改更趋科学。总之我们要关注自己教改的改造、创新,这更有利于落实“实在管用有效”。

六、谨防“科研热闹非凡,课堂教学老套不变,教学质量原地打转”,倡导教师要“能教善研会研”

有人很形象地形容某些学校说:“科研教研热闹非凡,课堂教学老套不变,教学质量原地打转”。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因为教学科研的内容、教研方式与教学实际“两张皮”所造成。中小学广大教师要直接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可能也不应该走专业研究者的路子。务必要把“教学、学习、研究、推广应用”有机结合。这就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是教师的中心任务,而教科研相对次之。同时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又是科研的主阵地,如果离开了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工作,教科研成为无本之木。教师要牢记“教为主,研为辅,研为教服务”,不能只教不研、一味苦干,更不可以研代教,因研舍教。倡导中小学教师要能教、善研、会研。

教学科研论文范文2

1.1调查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2009级预防医学本科21~25岁在校学生。共发出调查表110份,回收110份,回收率为100%,可使用106份,占发出调查表的96.36%。

1.2调查方法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相关情况,在2009级学生中进行访谈和无记名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和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2调查结果

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是22.37±0.06岁;男学生38名,女学生72名,男女性别比1:1.9。

3讨论

3.1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3.1.1实验预习学生对实验课、实验室环境、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虽然基本满意,但是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并未对实验做到充分预习,所以对实验整体没有概念,不能掌控实验过程,只是机械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网络、模拟软件等辅助教学和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课程有所了解,了解其实验目的和意义,并且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类型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3.1.2实验课时间安排预防专业实验课开课时间与考研复习时间重合,使得大多数学生把心思都放在考研上,无心上实验课。因此,在上课时间安排上应该重新整合,根据学生考研时间适当提前实验课,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考研复习时间。同时应根据实验课具体内容确定学时数,不能一律都规定4学时,这样容易造成有的实验浪费时间,而有的实验时间太紧,学生在规定学时数内完不成实验。整合后的课程安排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1.3实验室资源学院已经把以前“各自为政”的教研室实验室整合为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这样使有限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由于经费投入的限制,使得: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室有些大型设备缺乏,不能满足多组学生同时进行实验的需要,限制实验进程,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因此学校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或者增加轮数,减少每组学生数量来相对增加学生动手的时间。有些实验方法、教学录像陈旧。教师要根据自己工作经验,与时俱进,更新实验方法,重新录制符合时展的录像,从而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经费来源可采取国家拨款和自筹经费相结合的办法分步实施。

3.1.4不断修订完善实验教材2012年编写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已广泛应用于预防实验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本书已经整合了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卫生微生物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8大学科。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老师授课内容与教材不符、各学科实验项目之间有交叉重复的问题,我们将对此进行及时的修订。通过教材的实际应用,教材可进一步分为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两个版本。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

3.2实验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3.2.1开设实验总论课程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注意事项,在所有实验课开课前,开设实验基础知识总论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工作程序、实验类型和作用、所使用仪器综合介绍、洗刷器材技术和如何配制试剂,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实验技术。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习惯,才能确保整个实验的有序进行。

3.2.2各学科有机融合,完善模块式整合整合相关课程为一模块,避免不同学科实验重复练习,浪费时间和资源。我们已经把预防医学专业学科整合为基础实验、环境因素监测和疾病控制监测三个实验教学模块。这样把课堂所学的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全面贯穿实验实践中去,相应地把原先分散的实验技术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资源,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实验技术的能力。模块式整合更贴近公共卫生的现实需要,更能培养适应公共卫生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将继续完善模块式整合,为将来独立或相对独立开设实验课打好基础。

3.2.3完善实验类型整合,增加设计性实验对现有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四大实验类型进行了内容和比重的有效整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设计性实验有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校园大气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和教育过程卫生评价。设计性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得基本的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和科研规范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好的方法。其实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实验课以外的时间走进实验室,自主设计实验,锻炼自己的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为以后就业和读研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因此,我们要根据设计性实验的相关阶段特点,如理论准备确定实验目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课堂讨论、实验实施阶段、实验结果汇报等,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所占比重。只有增加学生亲自思考、探索的机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科研论文范文3

论文提要:通过对我校东莞校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生理科学实验课教学的问调查,对如何选择实验内容及设置实验项目;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实验资源,改大班教学为小班教学的必要性等进行了论述,以鳃决生理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生理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础研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内容的结合,我校东莞校区自2003年以来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学三门学科的实验课合并,组建了独立的生理科学实验室,开设了新课程——生理科学实验。5年来,我们紧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积极学习国内各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初步形成符合我校教学要求的生理科学实验课程体系,该课程已成为我校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学生对我室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从中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我们对已经完成我科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就调查的结果作一分析和思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校东莞校区第二临床学院05和06级临床专业学生,共1603人。

1.2方法

2008年11月,我们同时对05和06级临床专业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从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课时的安排,实验前准备情况,教师授课,课堂辅导情况,课后批改实验报告情况等方面,把调查内容设计为6个方面19项,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很差5个评价等级,并就以上6个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50份,回收223份,有效率为89.2%。经统计,涉及调查内容19项中,学生评价好的有6项,评价较好的有10项,评价一般的有3项。

2.1学生对生理科学实验课教学的评价(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生理科学实验教学的总体评价比较好,特别是实验准备和实验报告批改两方面评价好,有200名学生认为教师实验前准备细致,试剂和器材准备充分,实验过程中损坏能得到及时更换;189名学生认为课后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及时,工作认真细致;有164名学生认为实验内容设置较好,教师授课水平较高;90%的学生都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态度和蔼,工作认真,遇到问题愿意询问老师,与老师沟通;而课堂辅导方面学生的评价相对较差,评价较好的仅占8.1%,评价一般为70.3%,评价差和很差的分别占15.2%和6.4%;197人反映一位辅导老师太少,课堂辅导不及时,应加强实验辅导。

2.2学生对生理科学实验教学的意见

通过对学生意见的收集,反映我室实验教学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1)实验内容设置没有突出专业特点;(2)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所占比例偏少;(3)教师授课理论讲述时间过长,实验操作时间不够;(4)大班教学实验组人数及实验组数多,致使实验资源相对不足,每个学生的操作机会减少,而教师的课堂辅导亦跟不匕。

3讨论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东莞校区生理科学实验课教学质量较好,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带教老师在课堂辅导方面跟不上,离学生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实验场地和实验资源有限,使东莞校区的生理科学实验课均采取大班教学,一个实验室两个小班同时上课实验组数及人数均很多,带教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实验中很难兼顾到每个组。且东莞校区生理科学实验课带教老师以年轻老师为主,年轻老师的带教经验不足,部分非生科专职教师对实验的熟练程度也有待提高,这些都是导致课堂辅导达不到学生要求的原因,也是我们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实验资源和师资力量有限,5年来,不同专业的实验课内容变化不大,使学生对部分陈旧实验内容兴趣降低,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对实验课内容的设置有了新的要求。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合理选择实验内容,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及解决的问题。

4建议和措施

4.1结合不同专业特点,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在实验项目设置上突出专业特性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设计难度不一的实验项目。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教师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应突出临床思维,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利用生理、药理和病理生理基础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实验项目时可突出临床医学专业特点,联系临床医生的工作,开展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仿真训练,如可在实验中设置制定用药方案的教学内容。总之,对不同专业的实验课程设置要有侧重点,实行分类教学。

4.2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

我们在不增加课时,保证生理、药理、病理生理学所必需的实验操作技术的情况下,减少一些枯燥乏味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如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课中多安排如“失血性休克及抢救”这类综合性实验。它们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操作步骤多,操作时间长。学生可以在实验中用动物复制临床上常见病例的相关病理模型,并可运用学过的知识对动物进行抢救和治疗,通过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又训练了他们用基础理论解决I临床诊疗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旨在通过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验证实验结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医学科研实验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以上几种能力尤为重要,可在教学安排中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4.3精心做好实验准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准备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和预实验。实验课前技术人员应将设备和仪器调试好,试剂和实验器材应准备充分,课堂中发生差错或损坏要及时更换或维护,以保证学生的实验顺利完成。带教老师和技术人员必须在课前认真完成预实验,及时发现问题和实验中的难点,并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同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可给予正确的指导。

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可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除必要的交代和注意事项的强调外,尽量避免讲小课,给予学生足够多的动手时间。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上的视频资源配合实验教学,可起到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提高动手能力的良好作用。

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课堂巡视,多走动,多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的错误操作,给予正确的指导。对于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尽量用启发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后讨论,利用学生重视实验结果的心理,以实验结果为基点加强课后讨论,教会学生质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学科研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眼科教学;体系建设;数据模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建立高素质的医疗服务团队,为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1]。医生这一职业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从走进医学院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将要面临一生的学习生涯,在校学习基础知识,走出校门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具有足够的临床经验才能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更加准确的判断[2]。在临床教学中,帮助年轻医生、实习医生掌握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成为提高医生业务能力水平的第一要务。眼科是临床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但无论是中医或西医专业教材中,眼科是一门小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实践经验不够丰富,严重影响临床教学效果[3]。临床眼科大数据中,只有1%被运用到临床教学中,其余的99%如果能被很好的利用,进行数据整合,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对培养眼科专业人才、提升临床医生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临床医疗大数据技术与眼科教学之间的关系,建设健全眼科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眼科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眼科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主要包括对视觉器官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眼球拥有人体最复杂的神经结构,功能也较为复杂。眼睛为全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眼科学与其它学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与多学科有所交叉,眼科这种独立性与交叉性学科特点使其与其它临床学科教学存在差异[4]。眼科作为一门小学科,专业性强,疾病种类复杂,治疗方式复杂,手术视野较小,操作要求精细,学生走入医学院校学习,只是为成为合格的眼科医生的第一步,所有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入临床。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医院眼科的师资力量、设备、资源还存在很多欠缺,特别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没有正规的培训,很多医生都是在工作中学习提高,导致眼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还存在很多弊端,这种方式并不利于他们成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眼科医生。

二眼科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于眼科的医生来说,眼科图像的检查结果是医疗信息技术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眼科影响系统为眼科专家编写的一套管理系统软件,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医生们可轻松管理眼科影响检查设备及影响检查数据。眼科管理系统可以与病例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整合起来,通过眼科信息管理系统,眼科医生进行患者档案采集、存储、运输等,方便了医生的出诊流程[5]。眼科电子病例系统在临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生通过网络系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电子化记录,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方法等详细信息,整个信息内容涉及病人信息的每一个流程,在医疗中,可将信息源整合,满足医院管理及法律的需求。

三临床大数据的应用情况分析

大数据一词最早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咨询,其包括大量的数据资料,多到难以通过现有的主流软件进行整合。大数据处理技术与传统数据教育现代化•2016教育现代化•2017年8月第2134期173课程与教学处理模式无明显差异,但大数据处理体积较庞大,不像传统的数据结构化数据占的比重较多,大数据往往都是非结构化数据,所以在处理大数据时需借助专业的大数据处理器进行分布式工作。并行处理器可以对数据进行一步一步的查询、分解和分析,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节点,提高并行处理能力。大数据技术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分为映射和简化两个过程。经大数据技术的映射和简化过程,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一定的规则分割、分解计算,汇总结果。完成海量数据的并行处理。数据分解的目的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割、分割无数块的大量数据,再将大量数据送到相匹配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数据融合是通过并行得到的结果,再通过合并、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目前,从我国的各大医院执行的几年信息化建设来看,大部分已经完成了电子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各系统的收集信息是准确的,但医院的临床数据较大,所涉及部门的收集信息数据多少、系统利用是一个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临床“大数据”技术出现,临床上的“大数据”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模式来处理临床操作中的实际问题,首先通过医院现有的数据采集系统,经过数据整合至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块,之后将收集到的大量临床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以“大数据”的服务器,并行处理机分解,发送到每个节点的计算和处理,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从大量捕捉和总结选择的数据相似的项目,通过分类和排序,将得到一个更具代表性结果。未来数字化医院发展的目标是临床大数据,是未来医疗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临床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工筛选和统计信息的过程,通过临床大数据的整合与分类使临床信息更加准确和真实,数据量也能得到更大的处理。在临床教学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建立一个覆盖临床系统、教学系统、科研系统的“大数据”模式产生的所有数据,该模型可用于分类眼部疾病,使医院眼科记录不仅是停留在一个病人,而是可以从更高层次的分析挖掘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有大量的数据支持,真的能改变过去的临床教学和研究数据的临床应用。

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眼科教学体系建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未进入临床的学生难以获得临床资料,查找资料时需要查询多种媒介进行查询,查找各种书籍,对于有些问题需要观摩老师现场教学,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学生能够直接接受老师现场教学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文献查阅经常会出现漏查的现象,影响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用临床大数据进行眼科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根据大数据的分类和整理特点,学生通过大数据分类能够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临床教学中心转为学生,临床大数据使学生能够查阅老师的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真实模拟疾病的诊治过程,进而使教学形式更加自由,教学效果更加完美。传统教学中,学生们在实习过程,经常是由1名老师带几名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每一位教师只能从自己擅长的工作教授学生一些知识,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认真讲解,学生耐心听讲,需要很长时间及精力去学习。临床大数据教学模式的变革,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老师带学生的模式。基于临床大数据教学模式变革,实现了学生多角度的病例诊断与治疗信息的查询,学习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新自己需要的临床资料,即便老师不在身边学生也可自主的学习,通过大数据学生还可学到其他眼科方向的专家诊断的案例,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对不同时间、不同数据进行分类整合,根据整合结果进行资料查询。例如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对眼科患者发生医院性感染原因、机率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时,往往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大夫的多年临床经验进行主观的判断。通过临床大数据中可调出患者微生物培养结果,医生可根据此结果进行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临床大数据进一步查询,能够更加深刻的对当时临床医生的诊断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还可对眼科疾病进行分类、整合,利于学生独自调取患者的完整信息,也可查询某一类病症的信息,方便学生更加全面的接触到医院的相关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眼科相关的眼科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系统不断优化,“大数据”将会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临床,利于对眼科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眼科临床大数据的眼科信息技术系统应用于眼科临床教学中,利于培养眼科专业人才,提高临床医生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为眼科学生、医生、专家提供大量的自主学习的信息资源。

作者:穆塔里甫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朱冉,程蕾,宋超.浅议现代技术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0):147-148.

[2]袁容娣.眼科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2):1738-1739.

[3]陈冬雪.浅析中医眼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7):158-159.

教学科研论文范文5

关键词:吉他;课堂教学;可行性

一、古典吉他如歌的旋律

古典吉他宽广的音城,不同音区的音色,在和声织体的伴奏下流淌出动人的旋律,《爱的罗曼斯》通过三连音的伴奏音型,浪漫抒情的主旋律在高声部,分解和弦在中声部,简捷的低声部音型,使许多青少年从此爱上古典吉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为课堂开展古典吉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古典吉他丰富的节奏

世界各地各民族的舞曲节奏,古典吉他都能演奏,分解和弦的种类无计其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扫弦更具有舞蹈性,通过消音所制造的节奏效果具有鲜明的个性,技巧性强,能够迅速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三、古典吉他完善的和声体系

吉他是和声性弹拔乐器,能演奏多声部音乐,能完成各种和弦的演奏,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以及变化和弦的原位,转位,都可以在吉他把位上弹出,有助于学生和声听觉的训练,为歌唱伴奏提供了丰富的和弦选择。

四、古典吉他多样的形式

古典吉他可独奏、重奏、合奏以及协奏。还有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吉他强唱。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扎实的演奏基础,学校可成立吉他小组,以各种形式,繁荣校园生活,举办古典吉他比赛及音乐会,推动古典吉他的发展、培养、挖掘青少年古典吉他音乐人才。五、古典吉他音色的变化

古典吉他在演奏时,右手手指拔弦位置的改变,音色将发生变化,例如:右手手指拔指板和音孔衔接处,可发出木管音色,再向上方可发出弦乐音色,在音孔1/3处可发出清晰结实的弹拔乐音色,在琴码附近可发出铜管音色。吉他拔弦奏法用PIZZ表示,产生扪音的音色。在四、五、七、十二把位的自然泛音,以及任何品位的人工泛音的音色,在琴码处用母指的掌部敲击产生的大鼓音色,在九品位五六弦交叉,产生了小鼓音色等,丰富的音色有助于学生对音色的区别,这是其它教学乐器所不具备的。

六、古典吉他规范的教学体系和作品

古典吉他作为西方传统器,经过3500多年的发展成为现今的形状和构造,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学院都设立了古典吉他演奏专业,著名吉他演奏家,教育家主持教学工作,教材、作品采用卡尔卡西、阿瓜多、冈萨雷斯、维拉—罗伯斯、卡雷巴洛、泰雷加、罗德里戈、索尔、朱利亚尼、托罗尼、庄村清志、山下和仁等,完善的教学体系对于吉他的教学将具有推动作用。

七、古典吉他进课堂的几点建议和草拟方案

我国正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中、小学校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吉他教室将为吉他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

在德国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音乐教学是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诗、歌、舞的统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作用,音乐和唱游作为一种素质基础教育的手段,并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音乐人才为目的。吉他作为一种乐器更适合音乐课堂伴奏乐器和直观的教具,在德国音乐教学中,教师很善于应用吉他弦与弦之间的音高和单指弹拔来帮助学生了解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也善于用吉他弹奏节奏音型,让学生即能在听觉上有分辨能力,又能在视觉的观察中熟悉节奏音型,开展节奏回声游戏,由于德国的音乐教师普遍具备古典吉他的演奏技能,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能在吉他乐曲中领略优美的旋律,然后又渐渐地在吉他的和声性伴奏中抒情地歌唱。同样在唱游教学基本形式的表现也处处体现了吉他的轻便易携的优越性,音乐教师始终能以身作则,积极使用吉他悦耳动听的旋律指导、启发、参与学生的音乐教学活动。

综观德国音乐教学各项内容,我们必然能发现吉他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是相当显著的,可以说吉他为本已绚丽缤纷的音乐教学又增添了一份色彩。摘自《吉他艺术》。

教学科研论文范文6

新课标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为目标。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巧设实验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并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只有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才能有效地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且巧设疑问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为此,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见解有异议,教师也应不轻易给予否定。例如,教学《声音的传播》实验课时,当教师准备好水槽、音叉、水等实验器材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待每组学生完成实验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通过实验,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很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比较强,有的学生可能会提问:“为什么这么远都能听到音叉敲击的声音?”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并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刻理解知识的含义。除此之外,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善于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及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影响。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为了顺利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组。在实验分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合理进行分组,不能将成绩优异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负责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安排及学习指导,同时选择的小组长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及组织能力,小组分组要科学化、合理化,才能保证科学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演示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科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知识内容不便于直观理解,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做好实验的演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一边演讲一边讲解,采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将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演示给学生,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例如,教学《光和影》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演示各种各样的手影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充分了解影子的三个特点(包括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影子的形状与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在演示过程中,应放慢演示的速度,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时间,使学生深刻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课外活动延伸拓展

上一篇秋之韵

下一篇韩寒长安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