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范文1
1、本科申请新加坡管理大学要求应届高考生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以上。
2、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对高考成绩要求更高,视申请专业而定;英文成绩优秀,一般要求雅思6、0分以上。
3、满足以上条件的申请者方有资格参加学校在中国组织的入学考试,考试合格即可被录取。
4、硕士申请公立大学硕士学位一般要求中国211工程大学学士学位,大学平均分80以上,雅思6、5以上,部分专业要求7、0。
(来源:文章屋网 )
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范文2
巡回课堂 洞悉亚太
新国大商学院的课程最大的特色便是授课地点遍布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种“移动”课程式的教育,让高管和企业主有机会参访当地企业,更深入地了解当地企业的商业模式。从2011年起,课程还特别增加了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亚太地区主要经济城市的学习模块。而对于之前曾就读EMBA班但没有参加过后来增设的学习模块的校友可以免费“跟读”。
新国大商学院EMBA的课程设置聚焦亚太经济大环境和商业管理理念及实践,东西合璧,融会贯通。学制17个月,分为6个学段,每学段密集型授课2周。可以说,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工作的影响。
此外,课程可延长至4年,若您中途工作或个人有其他安排,可以申请延长时间,新国大将为您保留课程学习权利,最晚可四年获得硕士学位。
专业师资 国际视野
“在新国大的学习过程让我甘之如饴,各位名师传授的管理理论和经典案例让我重新审定了未来管理之路。”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峰如此评论新国大商学院国际化的雄厚师资实力。
课程除了安排学院本身的师资,还从亚太区邀请顶尖学者和专家授课,增加课程国际化的学习氛围。
授课教师均拥有世界知名学府的硕士、博士学位,在管理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一些企业顾问和管理咨询活动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两者结合成就EMBA课堂中个案教学、深入浅出、灵活生动的教学风格。教师本身具备的东西方背景和经历,为参加EMBA学习的企业高管提供全球化的管理视野,搭建跨文化、跨区域和跨行业的企业管理交流平台。
校友平台 深度人脉
与国内商学院不断扩张的发展不同,新国大商学院EMBA课程开设15年来,一直走的是“小班精品路线”。为了确保学员之间的充分交流和教师的授课质量,每1年只招一个班级,人数不超过50人。
课程采用全中文授课,学员国际化背景较高,超过50%来自中国大陆,其余来自东南亚、我国的港澳台及其他地区华人;不同文化背景优秀企业高层管理者思维碰撞,交流分享经验。在学员构成中,20%~30%为央企高管,85%以上的学员为企业高管。近年来,每一届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就读,同时有2012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也是2012年最新入学的学生之一。
这种小班模块式的教学让这群高管真正做到了“吃住在一起,学在一起”,即使在毕业后也保持着良好的联系与感情,每一年,都会有班级举办重聚派对。其中,有一个班级已经举办了10年的重聚派对,这种同窗情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目前,新国大商学院拥有遍布全球的3万名校友网络,众多历届跨级跨项目校友聚会,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在轻松氛围中促进深度商业交流,拓展企业精英人脉圈广度。
新国大商学院EMBA学员、中国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先保曾这样评论说:“经典的理论、精彩的案例分析、热烈的课堂讨论以及国际化的背景使我的思维更善思辨,眼光更广阔,更具前瞻性,使自己及企业的定位和目标更加准确、清晰。”
新国大商学院亚太中文EMBA课程
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范文3
全球英文授课地区大学基本接纳
在英国,政府只是负责制定和监督政策,很多课程研发、大纲编写、出题、判分、证书颁发均授权给第三方考试认证机构。英格兰本土的认证机构中,爱德思国家职业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是唯一的一个在英国本土和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颁发学术类考试证书的机构。在中国,英国高中课程不仅在中学有爱德思授权和认证的考试中心,在高等教育机构也有爱德思授权和认证的考试中心,如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
英国高中课程成绩受到所有英国大学的认可。但实际上,在英国之外,几乎世界上所有英文授课地区的大学都认可英国高中课程成绩。这些大学遍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中国学生的热门留学国家和地区。
美国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留学目的地国家。美国大学数量众多,有超过160多所大学认可英国高中课程成绩,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等。
认可英国高中课程成绩的加拿大高等院校有接近30所。其中,典型的研究型大学包括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等,而综合性大学不乏滑铁卢大学、阿卡迪亚大学等。
澳大利亚超过40所大学支持学生凭英国高中课程成绩申请大学,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名校,如悉尼大学、莫纳什大学、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学院这两所拥有良好声誉的大学均接受英国高中课程成绩作为学术成绩的大学申请。
新西兰综合性大学大部分都认可英国高中课程成绩,包括奥克兰大学、坎特伯雷大学等。
注重人性化及学生素质培养
体现出对人性化的尊重,是英国高中课程考试的特色之一。
首先,不再一考定终身。通过英国高中课程考试,全球有超过1.1万所大学可供考生选择。而且,考生可以重复考试每一个单元。以数学证书为例,通常学生要参加6个单元的考试,每一个单元一张试卷,学生可以每个单元重复报考,直到考到自己满意的成绩为止。目前,英国高中课程考试每年有3次全球统考机会,学生不再担心考试跨度大而影响后续课程,一次考得不理想,三四个月后可以重考。
其次,考试科目自由选择,考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并从自己擅长的领域选择考试科目。英国高中课程考试科目不受限制,这很适合中国学生。中国学生普遍会选择数学,并且90%的中国学生选择数学科目后都可以得到A的成绩,远超英国学生水平。
最后,成绩划分科学完整。英国高中课程的成绩用A(90分以上)、B(80分以上)、C(70分以上)、D(60分以上)、E(50分以上、)U(40分以上)来代替,而且只要达到每科90分以上就能够申请全球顶尖级名校。即便只有40分以上,学生也可以找到对应的学校。因此,就看学生如何考出好成绩了。英国高中课程考试设置的优势在于,不断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英国高中课程不仅在考试层面体现出先进性,还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英国高中课程开设艺术与设计、戏剧、经济学、商务,不仅从自身素养的角度设置课程,还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要求。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避免“死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高中课程作为理想的高中学术课程载体,有着完善的课程体系。这与美国高中课程明显不同,美国高中课程并不统一,故而缺乏公认的权威性,即便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也存在州与州之间的差异。从难度上来说,美国大学先修课程是为那些美国优秀高中学生提升自身学术背景而准备的。中国学生既要学习英语,又要学习学术课程。两者兼顾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中国学生如果从高中阶段开始接触国际课程,还是要从适应性出发并以了解国外教育的精髓为主要目标,不要一味地追求难度和所谓的高端。
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范文4
新加坡,弹丸之地,面积跟十分之一个广州市差不多,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岛国,自1965年独立之后,仅用40余年的时间就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继伦敦、纽约和香港之后成为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飞速发展的经济铸造的神话背后,是人们对成功模式的种种探究。缘何新加坡的经济能够如此快地腾飞?究其原因,“精耕细作”式的教育模式,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精耕细作”的教育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表现在其教育体系所采用的“分流制度”;其二表现在根据学生发展,适时变化的教育内容。
所谓“分流制度”通俗而言就是学生根据其能力接受不同的课程。不适合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可以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学习一技之长。新加坡教育中的分流机制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且通过一张新加坡教育地图以做说明:
通过上图可以总结出新加坡教育的几个特点:首先新加坡的教育是实实在在承认个体差异的教育,真正实现了因人制宜的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发展水平选择走不同的成才之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小学毕业后可通过四年的中学阶段直升教育升入大学预科,进行相对深入的学习;其次新加坡教育很好地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教育地图可以发现,学生不会遇到死胡同,只要有目标总会有路径实现自己的理想;再次从教育目的来讲,新加坡教育是培养真正实用型人才的教育。高学历并不是衡量成才与否的标志,关键是看能否学以致用,无论是上大学还是进技校,其最终都将成为新加坡经济建设中的一份子,服务社会。第四,新加坡教育对学生专业、职业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毕业后,即会根据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能力做评估,接受不同的教育。这些也都恰恰体现了新加坡教育系统的宗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开发自身潜能,发展学习热情并将其保持一生”。
新加坡教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7~12岁接受小学教育;13~16岁接受中学教育;17~19岁接受大学预科教育;20~23岁接受大学教育。每一个阶段的教育都会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对学习内容做出适当调试。
小学阶段,英语、数学和母语(不同国家的学生,母语不同)是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发展学生基本的读写和问题解决能力。知识技巧和生活技巧的习得则将成为他们继续学习之旅的重要根基。与此同时,他们还会接受一系列艺术、公民道德、音乐、社会和体育课程的教育。科学课程在三年级时被引入进来。多样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接受多领域的教育启蒙,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不放松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发展社会责任感。
中学阶段学习内容的版块跟小学差不多,不同的是主要的学习版块是英语、数学和母语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划分出不同层次,学校根据学生的小学毕业成绩安排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
大学预科阶段的学习课程难度更高,学生需要参加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以满足高等教育对学生掌握主要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学生可以从众多的学习科目中选课,如人文与艺术学科、语言类学科和数学与科学学科。为保证学生涉猎领域的宽度,所选学科至少有两门研究领域是截然相反的,如:每名学生至少选择一门数学与科学领域的学科,一门人文和艺术方面的学科。同时,各科目也都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Higher 1 (H1), Higher 2 (H2) and Higher 3 (H3),难度与专业程度依次加深。大部分学生需要修三门H2课程、一门H1课程和一系列母语、英语理解与写作以及专题项目课程。学有余力或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在某个领域有特殊专长的学生可以多选几门,也可挑战一下自己选择一门H3课程。
大学中学习的内容则会根据所选专业进行更为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夯实该领域下的专业知识。
在“精耕细作”的教育模式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坚持,新加坡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新加坡教育体系质量排名世界第二;在2010年11月的麦肯锡报告中,新加坡的教育体制被评为实行得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在2009年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中,新加坡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成绩名列前茅……
想要留学某个国家,对该国详细教育制度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教育体制的了解可以从某个侧面了解自身与该国本土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异,预见可能出现的适应性问题,提前做好心理调适,帮助自己尽快适应留学目的地国的学习方式。新加坡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的分流教育,相对而言会对自己的专业、职业有更加明确的定位,他们可能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标更明确,学习动力更足;适时调整的课程设置,照顾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兼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不停留在知识表层的学习,注重实践的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适应竞争的能力。这些将是留学新加坡可能会面对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可能是一次机遇,合理的心理预期,或许会给即将准备留学的你吃颗定心丸。
对新加坡的教育有个整体的了解后,再来聚焦高中生所普遍关注的高等教育。新加坡教育部将高等教育机构分为以下几个大类:自治型大学、公费型学院、综合型私立大学、国外大学设立的分校、科技专科学校、技术教育学院、拉塞尔艺术学院和南洋艺术学院,以及由政府下设的其他教育机构。下面将对每个大类做详细解释:
自治型大学
“自治”的含义即指这一类型下的大学能够规划自己的发展模式与轨迹,发展自身特色,不断追求教育、研究与服务的新高度,与此同时,自治型大学也能收到政府所资助的大量资金。新加坡的自治型大学主要含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科技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四所。大学教育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能够适应现状的能力,还具有能够适应新工作以及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目前,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科技大学已经进行了很多开创性的革新,如扩展本科教育规模,引进一系列核心课程,与国外著名高校合作,建立复合型、多学科的学习中心。新加坡管理大学则效仿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设立了丰富的商业科目。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是新加入大学版图的一所自治型大学,该校与麻省理工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为社会培养脚踏实地的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和发明家。
公费型学院
公费型学院中的代表为新加坡科技学院。该校建立于2009年,旨在为学生提供与工业对口的大学教育,是科技专科学生进行深造的学府。目前该校已与众多技术专科学校和国外著名大学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综合型私立大学
综合型私立大学中的代表大学为SIM大学,该校旨在为在职工作的专业人员、成人提供灵活的进修课程,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平衡职业、家庭和学习。政府专门拨发经费支持该校的Part-time本科学历教育项目。
国外大学设立的分校
世界上不少知名的高校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分校,如芝加哥大学商学院、迪吉彭新加坡科技学院、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新加坡分校、纽约大学亚洲梯西学院、法国高等学院风险研究与评估中心、德国科技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新加坡分校、巴黎大学、SP Jain 商学院新加坡校区等。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新加坡建立的分校或学院主要提供与相关工业对口的专业性学习,是新加坡作为国际化学校教育基地愿景的有力组成部分。其中,法国高等学院风险研究与评估中心、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SP Jain 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主要提供商业和金融方面的学习课程;迪吉彭新加坡科技学院提供动画与游戏软件工程师等前沿性的学历教育,德国科技学院提供化学、电气化与航空航天工程和运输技术等技术领域的教育项目。另外这些国外教育机构还会提供其他一些不错的课程,如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新加坡分校提供不错的酒店管理专业,纽约大学亚洲梯西学院提供多媒体和电影等方面的课程,最近新加入的索邦阿萨斯国际法学院提供国际经济法方面的课程。这些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新设立的分校或学院都由其本部管理机构统筹管理,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各学校的网站进行具体查询。
科技专科学校
科技专科学校设立的目的旨在为新加坡科技与经济发展输送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为:立足学生个人能力、意向与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提高新加坡的竞争能力,向知识经济转型贡献力量。现如今,技术专科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因其实践能力强,专业的知识储备扎实而被用人企业哄抢。同时科技专科学校还会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专业培训方面的项目和服务。目前新加坡现有科技专科学校共有五所,即南洋科技专科学校、义安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新加坡科技专科学校、淡马锡理工学院。
技术教育学院
1992年4月1日,技术教育学院取代职业与工业培训局成立。自建立以来技术教育学院致力于成为一所最棒的高等技术进修学院。该机构的首要培养任务就是使毕业生成为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技术教育学院也是新加坡制定各项技能标准,颁发技术证书的权威机构。
拉塞尔艺术学院和南洋艺术学院
拉塞尔艺术学院和南洋艺术学院是提供艺术教育的高等私立学院。虽是私立学院,但两所学校也都提供公立性的学位培养项目,同时这两所机构也接受政府的资金支持,引进海外著名高校的学历教育项目。
由政府下设的其他教育机构
由政府下设的其他一些教育机构也会提供各种与企业相对口的专业学位或学历教育。比如新加坡建筑学院,它是由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下属的建设局设立的一所专业建筑管理学院,提供全日制学位教育,也会举办与建筑、设计、工程相关的课程班、研讨会和讲习班。这类机构不归教育部管理,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其网站查询。
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既超前也现实:教育不仅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技术工人;不但要培养管理者,也要培养会扫地的人。因此新加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半数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职业技术培训作为自己的教育方向,因此想要高中毕业后学习一技之长,并想出国闯荡一下的学生,不妨考虑一下新加坡的职业院校。虽然新加坡的公立自治型大学数量较少,目前仅有四所,但新加坡教育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发达的经济、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吸引了世界众多名校在此安家落户,并以此补充和扩展自身的教育版图,这些学校对于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做一点提示:上文中所提到的学校,可以说囊括新加坡高等教育中知名高校的大部分,因此有留学打算的学生不妨对以上学校有针对性地研究、考察、对比,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如所想报考的院校未在上文提到,则要慎重,需仔细搜查学校相关背景信息进行核对。
新加坡留学去
2013年新加坡政府公布的一份人口白皮书中提到,计划在2030年前人口数量增长30%,预计达到650万,其中海外人士将占总人口的45%。为抵消新加坡逐年下降的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海外员工数量势在必行。工作机会的增多对打算留学新加坡,或者正在计划去新加坡留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除了政府出台的种种利好消息外,留学新加坡还有哪些优势?
留学新加坡的优势
一、新加坡教育体系先进、完备。这点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就已提过,因其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国家教育部门采用“精耕细作”的方式,不断完善本国的教育体系,尊重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力求为学生提供完备的教育服务。其教育质量也被英、美、澳、加等发达国家广泛认可,世界众多著名高校纷纷在新设立分支机构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相近的文化学习生活更易适应。新加坡的人口比例中华人占到70%以上,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生活习俗跟香港、台湾等地区颇为相似,因此中国学生去新加坡留学完全不必担心适应问题。此外,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普通话也算其官方语言的一种,因此语言方面也不必过分担忧交流不畅的问题。
三、相对欧美澳等发达国家而言,新加坡的学费和生活费开支更为合理。学费方面,留学生支付的学费只比本地学生多10%。2013年大学预科的费用,非东南亚联盟国家的留学生收取12,000新元,南亚联盟国家的留学生收取8,400新元;2013年自治型大学学费为13,730~40,010新元,具体学费根据学校、专业会有所不同。留学生还可以申请各种奖学金来缓解学费压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申请奖学金需要签署毕业后为新加坡注册企业服务3~6年的协议。
四、新加坡具有良好的治安、社会稳定、法制健全、环境优美,“花园城市”的美誉并非凭空而来,凡是到过新加坡的学生无不为之倾倒。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下学习生活,自然是惬意之事。
五、新加坡是亚洲通往欧美的重要桥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从北京直飞新加坡六个多小时便能抵达,这对第一次出国求学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福音,不管怎样得承认物理距离有时候的确会影响心理距离。
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而言,新加坡是留学目的地一个不错的选择,那目前新加坡有哪些比较紧俏的专业?
IT相关专业
目前新加坡薪资排名最高的两个职业分别是企业架构师和项目经理,而这两个职业都要求有IT相关专业背景。不仅新加坡如此,与IT沾边的相关职位近几年似乎都成为了高薪的代名词。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IT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才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公司的追捧。他们不仅可以直接从事IT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在其他一些相关工作岗位上发挥特长,比如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将档案、数据信息化、专业化。但也不要被过多的渲染所迷惑,从事IT专业相关的工作,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且需要在业内持续不断地学习、努力,积累经验方可有所收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期望不劳而获,那还是做做梦算了。
工程类相关专业
工程类专业包括: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化控制、数据存储、微电子专业)、工业系统工程(运营研究、项目管理、质量工程、物流专业)、材料科学工程、机械工程(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计算及建模)、安全健康环境工程等。
工程专业一直是新加坡的热门专业,在新加坡高校专业排名上一直是居高不下,该专业也是易就业的专业,社会需求量很大。新加坡目前薪资待遇排名前十的工作,需要工程专业背景的工作占到一半,由此可见工程专业在就业市场上是多么的受青睐。同时工程类相关工作也往往为高压工作,有些甚至会牺牲掉休息时间,比如持照飞机维修师,飞机出故障可不会照顾你什么时候休息。
物流相关专业
新加坡四通八达的优越地理位置,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优厚的条件,物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此大施拳脚。随着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到新加坡学习其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管理办法。现如今在中国,无锡、苏州、大连等地的工业园中,新加坡投资者将物流运作和管理的模式传过来,新加坡的物流业也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认可,促使更多的中国人选择去新加坡修读物流管理课程。
从热门专业不难看出,新加坡对人才的需求偏重理科背景,这与新加坡的具体国情及经济发展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这并非否定新加坡教育中偏文科的专业,如法律类相关专业在最新的新加坡大学专业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不同大学、不同专业对留学生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因此有特定意向的学生,尽量登录相应高校的官方网站查询一手申请资料,把握最准确的信息,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电话或邮件致校方进行咨询。不管怎样,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都不能草草地下定结论,应结合新加坡的社会情况以及今后的职业规划,与校方导师做最细致的沟通,悉心听取意见后再做决定。
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启示
基金项目:株洲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株洲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JGH1605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0日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曾经说过:“办教育要比企业先进,用传统的方法不行,要超前、突破、创新。要时时创新,人人创新,处处创新”。新加坡是亚洲地区较早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并且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新加坡地少人多,自然资源缺乏,最重要也是仅有的就是人才资源。因此,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对于有效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加坡依靠强大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优惠的政府税收及补贴政策吸引了大批创业者。
一、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一)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新加坡政府标新局、科技局、国际企业发展局积极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为提升创新意识,加强创新教育及训练,改善政府创新环境,增强市场与技术的衔接,1998年新加坡制定了“全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要在国家的教育体系当中加入创新活动的训练,此外还提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占员工训练的10%。为了在国家研究、创新及创业精神的策略上为政府提供咨询,新加坡政府设立了“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政府总理亲自担任该理事会主席;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每年用于风险投资、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的资金不少于20亿元新币;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制定了各项优惠扶持计划以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力图建立一个“新加坡人人皆为精英”的国家创新体系。随着新加坡政府的支持,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逐渐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国际化、特色化。新加坡高校对创业教育十分重视,不管是6所本科大学还是5所理工学院,都开设了创业基础、创业营销、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创新管理、新公司咨询等创业辅修课程,内容涉及创业运筹及商业计划的撰写、创业融资、新创企业营销、新创及成长期企业的财务与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采用案例分析、现场角色模拟、分组讨论、计算机模拟、拓展训练和企业考察等多种形式,一方面在教学中进行计算机实战模拟;另一方面将学生直接导入创业环境,为学生提供与成功企业家、政府官员、风险投资人、发明家、知识产权律师直接对话的机会。南洋理工大学开办了创业与创新硕士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必备的创业技能和商业潜能,进而将新颖的构想转化为成功的企业。鼓励支持师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如创业在狮城――年度全国创业大赛、新加坡创业大赛等。此外,新加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等理工学院都建立了学生创新中心,鼓励学生与教师在教学项目、科研项目以及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上进行合作,从而塑造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学习环境,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依国际化要求进行课程调整与改革,采用弹性学分制,开设国际性课程,尤其是创业教育课程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各有侧重,办学特点各异。课程学习与校园实习相结合、海外训练与本地工商业训练相结合、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有志于专门技能学习的学生能接受广泛训练且打下稳固的基础,毕业时获得与最新经济发展动态同步的经验技能,不需要接受职前培训就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亦可申请深造大学学历。如义安理工学院开设企业入门等跨专业领域课程;新加坡国立理工学院开设亚洲经济发展、海外商务研究和东亚经济等辅修课程;新加坡经济开发局和南洋理工大学共创的南洋科技创业中心(NTC)旨在成为卓越创业教育中心。
(三)创新成果产业化。新加坡高校鼓励教师和学生根据已有的创新成果创立公司,形成技术产业链。在1997年之前,新加坡国立大学总共建立了9家科技企业。1998年到2001年,每一年新创立的科技企业达到10家左右。2003年到2005年,新技术企业达20多家,发展速度很快。学校还设有商务中心,包含四个功能模块:创新创业研究、创业教育、创业发展和风险支持。国立大学还在校内举办各种创业活动,如学校于1999年开始举办商业计划竞赛,到2006年,已促成50多家新兴企业的成立。高校与政府、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产学研联合体,为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新加坡高校非常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W校所设的专业、科目也都是以实践为导向的,甚至有很多课程干脆就在厂房车间直接教授。学生在假期中,必须有8周左右的时间是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如南洋理工学院一些专业的学生,学制三年,其中实习就有32周的时间。理工学院的学生在最后一年,也都要进入有关的工业项目组进行实际的生产操作和实践锻炼。理工学院往往和各式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南洋理工学院所采用的“教学工厂”模式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设有专门的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一些课题的接洽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转让等工作。学校从生产厂家的现实需要承揽某些课题和项目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生产厂家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产设备和条件,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生产操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获得企业的财政支持,既可以为学生创造较多的实习机会,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项目中接触最新的机器设备和技术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既锻炼了他们的实际能力,又提升了他们钻研创新的积极性。
(五)师资队伍国际化。新加坡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国际流动,从世界范围内吸引和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师资。新加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汇集许多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杰出教授、企业家、风险投资人、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人员等等,这些人员大部分来自于发达国家的一流高校,都有创业实战经验、丰富的国际商务经验和创新精神。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专门设有师资招聘办公室,在纽约和伦敦也设有师资招聘办事处,并派专人去欧美等名牌大学物色优秀的老师,目前新加坡各个高校的教师队伍中有10%为外籍教师。南洋理工大学提出“要想方设法把海外优秀人才‘空运’到新加坡”,学校长期请专人在欧美等地物色相关领域的拔尖人才。
二、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不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高等职业教育主流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喊口号、凑热闹的探索阶段。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多以选修课讲授为主,缺乏创业实践活动。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人员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学术研究深度不够,没有与生产企业相互融合,导致创新研究成果转化率低。
(二)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不完善。我国每所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老师非常少,讲授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其他专业课老师兼任的。创新创业教育老师大部分本身既没有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也没有一定的创业经验更,没有较高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欠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缺乏,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文化高度去推广。创业社团和创业组织机构很少,创业政策和创业激励机制局限于纸上谈兵。虽然很多学校也有创业大赛,也组织学生参加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创业大赛,但是只是个别学生参加,并没有在学生中普及。
三、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将PBL教学法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对于创业项目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PBL教学法中的小组组建类似于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团队组建的目标是取得创业的成功,PBL教学法中小组组建的目标就是经过共同学习、讨论、分析,在团队中相互学习,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创业教育非常注重团队的重要性。大量证据表明,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对企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团队成员能起到对创业带头人的补充和平衡作用,并且相互之间也能互补协调,则这样的团队对企业会做出很大贡献。
PBL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不能采用传统的试卷考试等评价方法来评价学业成绩。应逐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采取多元化的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表现、团队合作中的配合能力、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课题了解能力等等方面来综合评定学生。
(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一方面,创新创业人才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也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新创业型人才是大量人才资源中的精华,作为区域内创新知识、传播知识、运用知识的主体,是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的主力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区域经济发展活跃离不开当地产业的创新发展,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大量的创业型人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地方性政策都对大学生的创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于高校创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俗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要想培养优秀的创业人才,就必须强大高校的导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需要建立一支数量充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改革实践,让教师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提供创业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担任兼职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以短期讲学的方式参与高校创业教育项目。教师还要对区域经济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服务区域经济的创业人才。定时进行师资培训。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可以搭建沙龙化培训平台,由教师自发组织、以探讨问题为主、开展形式比较松散的培训形式;还可以搭建体验式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平台,让教师在一定时期内,亲临创业企业,通过与创业者接触的方式获得创业知识、积累创业案例、总结创业经验的培训形式;同时,收集具有创业背景的企业家、经济管理专家、创业投资家、工程技术专家等信息,通过建立微信、QQ等网络联系群、组织“巴菲特”式午餐等形式,加强校外创业师资与高校教师的联络与交流。同时,构建网络化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平台,可以满足没有条件参加授课式培训的创业教育师资,通过网络文献与视频等途径达到授课式培训同等的培训效果。
(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积累创业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地训练是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学生在实践后,才能看到学习的成效。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诸如创业计划竞赛、参观创业企业、模拟企业管理、举办创业沙龙、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创业的乐趣。还要聘请企业专家或资历较老的员工担任实习教师,手把手指导,这样不仅能与校内教学实现优势互补,还能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创业之路,锻炼他们的创业能力,使他们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创业人才的发展要求。
(五)营造创业文化氛围,驱动大学生创业。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和束缚,创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创业文化的底子十分薄弱,同时也缺少对创业带头人的宣传。因此,在全社会中应大力宣传大学生典型创业经历,在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填充和丰富创业内容,树立大学生创业文化活动的品牌形象,为创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使大学生的创业队伍得到不断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莉萍.日本和新加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2.
[2]范新民.创业与创新教育――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成功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3.
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范文6
清华学子,
新加坡创业淘到第一桶金
张丙军是个出生在河北保定的80后。2006年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博连读,博士毕业前夕,以核心团队成员身份加入新加坡Mozat创业公司,2012年年初创下帮助Mozat实现营收300%的惊人成就。
作为一个从小在老家摸遍农用车、拖拉机、大卡车、吉普车等各种代步工具的汽车爱好者,薪资优厚的张丙军,很快成为了新加坡少有的私家车拥有者之一。要知道,当地政府为了控制污染和交通堵塞,汽车购买者必须支付约为该款车型市场价值150%的消费税和登记税,以及足够在美国买一辆全新保时捷的巨额上牌费。除了价格方面的控制,每月以拍卖方式取得的上牌量也非常有限,而且只有10年的使用权限,车主如果不能如期办理新许可证,该汽车就会被报废。因此,在新加坡只有15%的人拥有自己的汽车。
然而,作为上班族的张丙军发现,虽然新加坡的私家车拥有者付出了高昂成本,但大多数时间这些车辆却是闲置的。一方面,存在着太多买不起车或者买不到车的用车人群;另一方面,却是大量闲置的私家车。张丙军认为,“一辆车,在消费经济下,只有10%的时间是被开的。如果有5个人去分享它,它的利用率就提高到了50%,除了产生租金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满足大家用车需求的社会价值。”如果有这么一个媒介,既能满足社会刚性自驾需求,又能让汽车资源被充分利用,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让他立刻想到了美国的房屋短租网站Airbnb。房主将自家的空房间放在上面供背包客选择,通过方便快捷的短期租赁,提高闲置资源利用率来获得额外收益,而Airbnb通过从中收取中介费用实现盈利。
2012年6月,看到商机的张丙军和他的清华同学薛承坤和小师弟王嘉明一起,抱着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在新加坡各个停车场做了初期市场调研。一周后,几百份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有19%的车主愿意把自己的车租出来。于是,他们开始搭建亚洲第一家P2P汽车共享平台iCarsClub。“我们与Airbnb的逻辑是一样的,只是把房屋改成了汽车。”
确定发展模式后,还需要确定平台功能。张丙军的构想是“无论何时,只要会员需要用车,他们就能搭上一辆,而且无需赶往中心车库提车,车就停在他们住宅或办公室附近”。
张丙军很清楚网络世界的行事规则,也知道如何通过这种知识巧解生活问题。这个学霸团队,仅仅用了2个月时间就开发出了含有GPS并能远程控制车门的“智能盒”。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上的APP找到附近的闲置车辆,发送用车请求。车主确认后,租车用户可以获得授权,用手机操作“智能盒”,并按照出租时间在线上向车主缴纳租金。这个设备还支持“无钥匙取车”,换言之,车主和租客的交易可以完全线上进行,这样就成功解决了车主因为上班或其它事情无法当面交付的难题。
这年12月,他们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方案,iCarsClub就正式上线了。车主或有租车需求的用户以会员身份注册,车主只要交300元押金,就可以让自家的爱车装上“智能盒”,加入到空闲时间替主人挣外快的队伍中去了。
新加坡法规规定,私家车只有周末和公共假期可以出租。即便如此,上线10个月,iCarsClub就接入了1000多位私家车主,占全新加坡私家车比例的千分之二,租客会员达7000余人。“一辆车被50个人共享过,其中就有6―13人不再有买车的需求。把已有车辆的浪费资源让想用车的人去用,在满足用车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长期控制车量保有量的增长。”张丙军的项目正契合了新加坡政府的愿景。创办之初,团队即获得了新加坡总理办公室下辖的一个基金和红点创投分别为50万新币和8.9万新币的天使投资。
一鼓作气,
“PP租车”上线北京
2012年新加坡创业告捷后,张丙军对汽车共享行业的兴趣越来越高。完善的社会服务和信用体制,加之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加坡无疑是P2P租车的绝佳起步点。但新加坡有限的市场显然无法让他“吃饱”,于是,张丙军马上又把目光投向这个行业最有前景的新天地――中国。
他研究了一些数据,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超过1900万辆,而北京市私家车的保有量更是超过了500万辆,相比私家车保有量才50万的新加坡,超了整整10倍的市场体量。同时,首都拥有驾照的人逾千万,为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实施的限购,造成了很多人想用车却买不到车的困局。
2013年4月,张丙军、薛承坤和王嘉明回国,在昌平立水桥租了一个两居室的民宅,居住兼办公,正式启动了iCarsClub在北京的项目,同时新加坡的业务也继续进行。
作为亚洲首个P2P租车平台,iCarsClub刚进入国内,就引起一批资深行业人士的关注。明势资本黄明明、去哪儿CEO庄辰超、美团创始人王兴等立即成为该项目的天使投资人。虽然有了在新加坡创业的经验,但国内的线下环境要复杂的多,建立在信任和信誉之上的私家车共享模式能否行得通?在法律层面是否存在风险?传统的车险理赔在这种形式下是否适用?
iCarsClub遇到的第一个“中国特色”难题就是法律风险问题。在国内,因私家车租赁引起的涉嫌违法运营纠纷屡见报端,而且新兴的P2P产品在当时的法律体系中是个空白。张丙军作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做足了准备。
首先,iCarsClub特意邀请了法律专家做了完善的调研,最终,认定了私家车只要不代驾拉客就不属于黑车:车辆属于私人财产,汽车租赁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不属于车主的运输经营行为,因此通过iCarsClub平台出租个人车辆不属于“黑车运营”。他们还进一步向国家交通运输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政策咨询,确认了国家不但没有任何政策禁止私家车出租,而且非常鼓励新兴租赁服务的提供商。
另一个难题是保险的赔付问题。私家车通过iCarsClub租赁出去,一旦出现事故和车辆损伤后,如何通过保险公司赔付,这种赔付是否会影响到后续的保险优惠率等,都是私家车车主非常关心的问题。当时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提供相关P2P产品责任险,而开发新险种需要到保监会申请,程序十分复杂。这给张丙军的团队带来不小的麻烦。最终他拜会了中国人保,用新加坡公司的精算运营数据说明,P2P租车的风险概率远低于私家车商业险,藉此参考为其量身定制了“P2P租车保险”,它作为交强险的超赔保险,可以优先于机动车辆其他商业保险进行赔偿。同时,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罚分和罚金将由租客承担,不影响车主的正常使用,租车平台将会监督租客完成相关工作。其他的包括刮蹭赔付、车辆调度与监控等等,iCarsClub也都逐步制定了标准化处理流程。
此外,iCarsClub和公安网以及交通部建立合作及系统集成。在注册成为会员时,车主和租客双方的身份都要进行严格的登记,尤其是租客要上传真实的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和驾驶证件,后两者的真实性都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官网上进行查实,由此确保注册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保险公司会追查租客在过去3年中的重大违法行为和罚分记录等。
各方面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加上之前开发的“智能盒”,iCarsClub做足了进入中国的本土化准备。2013年10月10日,产品正式在北京上线,改名“PP租车”。
前景广阔,
P2P租车面对万亿“金矿”
基于之前在新加坡的运营经验,张丙军采取在大众媒体上推广,结合地面推广的模式。早期以培养用户习惯为目的,平台免费运营,后期会逐步提取20%―30%的交易分成。共享私家车,车主每月不仅有约3000元的收益,还有保险确保车辆安全的利益,团队很快便迎来前几百个车主客户。此后,团队在不断动员车主分享爱车的同时,也时刻注意加入平台车主的分布均衡,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租客的需求。
解决车主问题之后,如何获取租客的数量呢?张丙军瞅准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痛点――买车难。没车但想开车自然是最大的动力,而且通过租车还可以尝试不同的车款。对于价格问题,“PP租车”会根据市场上的租车价格和车况为租客提供出租车辆的参考价,比一般传统租车公司要便宜30%。
从运营模式来看,传统租车公司是通过大量购买车辆的方式,来构筑自身竞争壁垒与扩充市场规模,这需要数量庞大的资金。而“PP租车”,则是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完成上述任务的。平台一端连接租客用户,另一端连接私家车主,安装了含GPS“智能盒”的车主,以及使用APP的需车用户都可以在平台地图上随时看到,这是一种无形的安全保证,同时也能更加便捷地实现双方用户的供求需要。
此外,传统租车公司在租车体验方面也有一定滞后性。“价格”与“便利性”是用户最看重的两个因素。传统租车公司租户通常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比如提交身份证、房产证、驾驶证,同时还需缴纳不同金额的押金等,几个环节下来,要花费半小时以上的时间;而“PP租车”平台可以说是完美解决了用户痛点,用户只需打开手机上安装的APP,就能通过定位功能租到离自己最近、最适合自己的车型,这种方式不仅租金更便宜,还降低了用户租车的时间成本。
2014年11月,“PP租车”获得了IDG、晨兴资本领投,源码资本、明势资本、红杉资本、清流资本跟投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
2015年3月,上线一年半时间,“PP租车”从北京扩张到全国17个城市,汽车数量达到了50万辆,团队也从4个人扩展到700个人。2016年1月,“PP租”请零点调查做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私家车共享概念的不断推广,若家中有车并长期闲置,一半以上(55.5%)受访者愿意通过网络平台把闲车出租出去。与此同时,高昂的养车成本、资源紧俏的停车位和范围越来越广的“摇号”限购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