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圣贤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圣贤教育

圣贤教育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方法与形式 现实元素 语文教学

生活何处无学习?学习何处无生活?语文课堂应该经常是“师生在语文课上,共同游历江河山川,欣赏美丽风光,感受人间冷暖,构建生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 笔者也通过对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考查方向的分析发现,语文试卷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现实生活,各地也把握了这些命题的方向,如2013年广东高考的语文模拟考试中,都把一些现实问题搬入试卷中,如“幸福是什么”“光盘行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式过马路”“江南style”等等新闻事件、热门话题、热点人物都在语文试卷中现身,语文考试再也不是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和对古板知识的考查,语文试题随着新的血液的流入而鲜活起来,更能够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并引发了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可见,现实生活与语文教学这二者的关系非同寻常。难怪著名语文教师王丽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

从日常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来看,教师必须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善于链接现实元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环节,教师要学会旁征博引、多方位引导,扩大学生的视野,展开他们的思维。这其中也涉及教育的方式。教育要顺应潮流,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教学要加入新的元素。语文学习已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3] 所以,笔者认为,语文学习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目标,关注时代、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以着重现实生活来突破课本,回归生活,走出课堂,放眼世界,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情趣。

在语文阅读、语文写作、语言运用这些模块,教师更要注重对现实生活的链接。比如,语文教师有时会感到阅读与写作教学难教,学生也惧怕这些模块,学生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有限,尤其面对新生代,他们张扬的个性和与老师迥然不同的想法,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不能适应课本、老师甚至是考试的模式,对于我们传统提倡的经典阅读,学生缺乏兴趣,也就缺乏关注,写作没有阅读的积累更加束手无策,成为学生一大头疼问题,语言运用方面的表达与交流、现实生活的文字运用,他们也常常感到困难。而阅读与写作、表达与交流,对于语文学习是多么重要的环节,叶圣陶先生特别注重学生的阅读,他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那么如何可以让学生首先在这些方面产生兴趣,然后逐步提高其水平呢?笔者认为是可以找到突破口的,同学们对传统的方式不接受,教师就加入“时尚潮流”元素。让学生从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阅读开始,找到与语文学习的密切相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可利用网络资源、手机文学等形式,教师去筛选一些热点素材,提供学生阅读,然后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写随笔、学写时评,长时间的习惯一定有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表达与交流的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定期给学生放映《新闻周刊》,让他们及关注时事,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这种方法,也得到很多学校老师的认同,学生很喜欢看《新闻周刊》,其中的人和事也经常被他们运用到作文中去。

再从语文考试的角度去看,语文考试越来越着重学生对实际生活的关注,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探寻,对于人文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注。各地语文高考都开始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王丽蓉在评析2012四川语文试卷时说:“2012年高考语文四川卷具有关注生活热点、重视文化传承、突出语言能力、渗透课改理念、体现地域特色五个亮点。”[4]语文试题在考点选择和试题选材等方面关注生活热点,“从全卷涉及的生活领域看,涵盖了学生生活、文化艺术、社会建设、资源开发、金融投资、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具有广泛而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有利于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不仅四川的高考如此之多地涉及我们切身的世界,广东语文高考和各个地方的模拟考试也鲜明地体现了这点。所以,社会热点阅读对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该是大有裨益的。如2013年广州一模语文试卷的第23题,要求学生根据漫画《中国式过马路》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这题其实就是针对社会热点话题“中国式过马路”的探讨,命题人完全从现实生活中去找命题的素材。如果之前学生能从新闻媒体或网络去关注到类似的现实话题或事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入这些短期内的热点,也许考试中的一些题目,学生能够迎刃而解,甚至在高考中遇到平时关注过的现实问题,也不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对学生的帮助就太大了,也可见,关注现实生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很有益处。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经验。要奉行这个理念,并很好地在教学中实施,当然得关注现实生活,结束“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是一种检测和评价的形式,成绩是一种参考和衡量的标准,学习的终极应该是学以致用,带着生活的常识去学习,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新世纪的人才绝不是在书本中找“颜如玉”的佳人和华丽富贵的“黄金屋”,而是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入我们现实的世界,用自己睿智的头脑和勤奋的实践登上人生的金字塔,缔造自己人生辉煌的宫殿。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http://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http://.cn

圣贤教育范文2

教导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导的本质是育人。如何育人?要全面育人、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科学育人,是教导的两个基本要求。全面育人,即全面培养素质,这就是全面性教导;科学育人,即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这就是主体性教导。全面育人,即培养全面的素质结构;科学育人,即采取科学的教导方式。

素质教导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全面性教导和主体性教导。全面性教导,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主体性教导,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人的素质和培养人的主体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培养人的素质和培养人的主体性是教导以人为本的两个本质内涵。

关于学生工作模式的问题。

现在学生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学校设有班主任和宿管员,分别负责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但班主任和宿管员的工作比较脱节,这样存在一些严峻的弊端。其次,一般宿管员素质较差,只能起一个看守作用,不能起育人的作用。宿舍治理工作没做好,这样就浪费了一次对学生进行教导的极好机会。

班主任要负责班级工作,也要重视宿舍工作,班级工作与宿舍工作两手抓。教室是主课堂,寝室是第二课堂。宿舍工作与班级工作不可分,宿舍工作应当是班级工作的自然延伸部分。宿舍工作是分散的,班级工作是集中的,既分散又集中,集中教导与分散教导相结合。班级工作分散到每一个宿舍,宿舍工作又集中到每一个班级。班主任不重视宿舍工作,宿舍工作难做好,而宿舍工作没做好,也影响班级工作。班主任也是宿管老师,即班级工作与宿舍工作一套班子,这样将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高度统一起来了,可以极大提高教导效率,从而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班主任也是宿管老师,把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统一起来,这是学生工作的最佳模式。

我一直探索学生工作模式的问题,我们不能照搬国外高校的治理模式,即要符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

我国高校和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最大区别是:“美国高校从事学生事务治理的工作人员都要具有硕士学位,中层治理职位必须拥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我国高校有的班主任素质较高,但也有很多“完全不懂专业、不懂教导规律的人”,而宿管员多数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头子、老太太,一般认为年轻的有才能的做宿管工作不适合。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素质低,学生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宿舍,各种事故也集中发生在宿舍。我认为,要把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统一起来,即班级工作与宿舍工作要统筹兼顾。班主任是学生治理的第一责任人,要确立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思想教导,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用什么样的思想教导学生,即培养什么样的思想品质。思想教导采用什么样的教导方式呢?传统教导方式是说教式,就是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思想教导要采用谈话式,平等交流、形成共识,民主和谐、统一思想。如何开展思想教导活动呢?应当精心策划、设计、制作,象制作谈话类电视节目一样,班主任要有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心理教导是基础的基础。心理是现实的反映,心理问题是现实问题的反映,要保持心理教导与生活教导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老师要常常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爱心教导,要提倡爱心育人,教导的本质是育人,爱心是育人之本。青少年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需要关爱,关爱有利于健康品质的形成。爱是温暖的阳光,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导,第一是要培养老实的心理品质,即心理品质第一是要老实;思想政治教导,根本地是要培养为人民的思想品质;德育,在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老实是真,为人民是善,高尚的道德是美,即真诚善行美德,真是基本点,善是根本点,美是至高点,所以,心理健康教导是基本点,思想政治教导是根本点,德育是至高点。

现代教导根本地是一种主体性教导。

主体性教导包括主体性教学和主体性治理两个主要方面,主体性教学,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治理,即学生是治理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倡自主学习;学生是治理的主体,要提倡自主治理。

如何做好学生治理工作呢?

一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治理能力,发挥学生的治理作用。

二严管只能治标,育人才能治本。学生治理工作必须保持以教导为主的原则,即要树立治理育人的理念。

三青少年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要害是在学生的心目中要有一个有威信的人。有威信,才有影响力。

四学生工作队伍不稳定,是学生工作的大忌。

如何做好学生治理工作呢?

一要保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治理观。什么是以人为本呢?在于满足人的需要,维护人的权利。什么是科学治理观呢?学生是治理的主体,提倡自主治理等等。

二要重视心理教导和文化建造。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导工作呢?要保持以正面教导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积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如何搞好文化建造呢?文化建造要有建造性,就是要弘扬先进文化,要全面构建人文精神体系。

要治理好学生,归根到底是要教导好学生。

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素质,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工作。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点。

只有做好人本身的工作,才能有效地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把素质教导理论用于学生工作实践中;

把素质教导思想贯穿于学生工作实践中。

思想教导是学生工作的灵魂;

文化建造是学生工作的载体。

治理也是育人,育人也是治理。

保持以人为本,维护学生权利。

全面育人、科学育人、爱心育人、治理育人、环境育人,是育人的基本要求;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是学习的基本要求。

学生工作要抓好“三率”:白天到课率、晚上回寝率、考试合格率。到课率和回寝率是学生工作的两个硬指标,考试合格率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一般标准。“三率”是学生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生工作要做到“三好两无”:品行好、纪律好、学风好,无严峻违纪事件、无厌学辍学现象。“三好两无”是学生工作的基本目标。

我们的工作应当一切为了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加强他们的主体性,这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做好学生工作的要害,但又必须认识到:学生毕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完善,即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所以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说,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我一直反对开除学生,即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布满信心。开除学生,意味着教导本身的失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落伍的学生,只有落伍的教导。

宏观教导和微观教导是学校教导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只重视宏观方面,而忽视微观方面,即只搞全校性的活动,而不重视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这样学生工作还是做不好。比如说,“涉外”有学生近二万五千人,体育馆约有五千多个座位,即举办一次大型文体活动仍有约五分之四的学生挡在了门外。“涉外”有寝室约三千二、三百间,寝室文化艺术节约有二、三百间寝室参加,即仍有约三千多间寝室置于事外,可见,全校性活动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宏观教导是主导,微观教导是主体,学校要开展一些全校性的活动,但主要地在于详细做好每一个班级和每一个寝室的工作。宏观教导和微观教导相结合,才能真正育好人。

十一

现代教导与传统教导的对立,根本地是主体性教导与机械性教导的对立。

主体性教学与机械性教学相对,机械性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受体;主体性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主体性治理与机械性治理相对,机械性治理,学生是治理的对象;主体性治理,学生是治理的主体。

十二

教导工作包括教学教务工作和学生治理工作两个主要部分,即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又包括班级工作和宿舍工作两大块。

什么是学生工作?怎样做好学生工作?这是学生工作的两个基本问题。

关于学生工作的问题,第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工作观。学生工作观有两种:传统学生工作观和现代学生工作观。什么是传统学生工作观呢?传统学生治理是机械治理,即为治理而治理。学生是治理的对象,即学生是机械性对象。什么是现代学生工作观呢?现代学生治理提倡治理育人,治理也是育人。学生是治理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治理作用。第二是要采用科学的治理方式,传统学生治理是强制治理,学生要绝对听从。现代学生治理提倡自主治理、学生自治等等。

十三

学生工作主要是学生治理,学生工作观的核心是学生治理观。学生治理观有两种:传统学生治理观和现代学生治理观。

传统学生治理是机械性治理,即学生是治理的对象;现代学生治理是主体性治理,即学生是治理的主体。

传统学生治理是教师治理学生,教师治理事务,即单一治理;现代学生治理是学生治理学生,学生治理事务,即民主治理。传统学生治理是强制治理,学生必须绝对听从;现代学生治理是自主治理,自己作主,自己治理自己,即自我治理和学生自治。自主治理与强制治理相对,民主治理与单一治理相对,自主治理、民主治理,这就是现代学生治理观。

主体性治理学生是治理的主体,自主是基本点,民主是根本点。现代学生治理的基本内涵是:自主治理、民主治理。自主治理是基本点,民主治理是根本点。

十四

素质教导是一种现代教导思想,素质教导思想是现代教导的灵魂。

什么是素质教导?即素质教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一全面发展;二主动发展。素质教导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在于全面育人、科学育人。

如何做好学生工作呢?把素质教导思想贯穿于学生工作实践中,这是现代学生工作的根本特征。现代学生工作,一要树立治理育人的理念,二要提倡科学治理。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治理育人是育人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导工作要按教导规律办事,即科学育人;学生治理工作也要遵循治理规律,即科学治理。治理也是育人,育人,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全面培养素质。科学治理,一是自主治理;二是民主治理。

总之,只有树立现代教导思想,才能做好现代学生工作,现代教导思想是现代学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把素质教导思想贯穿于学生工作实践中,才能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十五

关于学生工作的问题,第一要提出“现代学生工作”的概念,研究现代学生工作理论,指导现代学生工作实践。

现代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是:治理育人,科学治理。

传统学生治理是机械治理,即为治理而治理,治理者只起一个看守作用。

现代学生治理提倡治理育人,治理也是育人,治理者应当起全面育人的作用。如何育人?一要系统地进行思想教导和文化建造;二要精心设计、制作,象制作谈话类节目一样。

传统学生治理是强制治理、强迫听从。

现代学生治理要树立科学治理观。科学育人,根本地是要按教导规律办事,核心是要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这就是主体性教导,所以,科学性体现于主体性教导中。同样,科学治理,就是要遵循治理规律,按治理规律办事。学生是治理的主体,自己作主,发扬民主,这体现了治理的科学性。

科学育人,科学性体现于主体性教导中;

科学治理,科学性体现于主体性治理中。

现代学生治理是一种主体性治理,主体性治理,一是自主治理,二是民主治理。自主治理,包括自我治理和学生自治。自主治理是基本要求,民主治理是根本要求。

学生工作改革,根本地说,是要由传统学生工作向现代学生工作转变。

由传统学生工作向现代学生工作转变,首先是要转变学生工作思想,要害是要把工作重心从严格管制转移到思想教导,心理教导和文化建造上来。只有由传统学生工作向现代学生工作转变,才能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学生干部如何开展工作呢?学生干部并不是去管学生的,也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思想教导、心理教导和文化建造上来。学生干部工作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整个学生工作思想的转变,即要树立现代学生工作思想。

现代学生工作和传统学生工作是根本不同的,但现在学生工作者始终不能实现这一根本性转变。

由传统学生工作向现代学生工作转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思想教导、心理教导和文化建造上来,这是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圣贤教育范文3

【关键词】歌唱声线 打开喉咙 气息流动 声道通畅 声音掩盖

歌唱的艺术,专业称之为“声乐”,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这两年的声乐比赛屡见不鲜,加上以电视、网络为媒介的《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中国最强音》及《快男快女》的滚动播出,还有历届备受关注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影响,更多的朋友开始喜欢歌唱的艺术了。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我的专业是美声唱法,但是我也很喜欢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在刚开始学习声乐的时候,我记得我不会唱通俗和民族,真的是张不开口,声音一出来就感觉不对,自己听着就很难受,感觉声音很粗,怎么也唱不出那种细细的音色。后来才明白是唱歌的“焦点”不够集中。自从和潘老师上课以后才知道那就是“声线”,就是声音的线条一定要细、要集中。有一次潘老师上课问我说: “你知道学声乐什么最重要吗?”我说是“气息”,潘老师说那只是其中一点,从先后顺序来讲,第一是歌唱的声线要越细越好;第二是歌唱的声道要通畅;第三是气息要流动。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进行逐一阐述。

歌唱的声线要细

我们也许经常会用焦点这一词来形容,焦点要集中,否则声音会散,没有好的音色,那么声线是在焦点的基础上延伸以后得到的,初学者也许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潘老师会给我们举这样的例子,把一团棉花(比喻这是散的声音)搓成细线(比喻成声线,比较集中的声音),而且要越细越好。为什么非要这样做呢?这才是重点,好(细)的声线就是声音的音色、密度和音强,它的结果就是使声音具有更强的掷远性。我们也许在听音乐会时会发现,在没有任何扩音设备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歌者声音能传远?有的歌者则声音很小?这种情况是不分唱法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都存在,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就是声线不够细,没有较好的穿透力。声线这一词在传统的美声唱法中也曾出现过,英国声乐家劳伦斯・威尔说:“在旋律线高低进行时,在他的底下,始终有一根声乐线在水平地向前移动”。至于声线的出发点在哪里?我认为每个人的理解会略有不同,甚至会貌似矛盾,声线有时会感觉从焦点落下,也就是头顶的上方,有时又感觉是从焦点处吸上去的,矛盾就在于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通俗地讲一种是叹着唱,一种是吸着唱,这个取决于发声练习的音阶朝向或演唱歌曲中具体旋律线的走向来定,一般来说从高到低的旋律会采取叹着唱,由低到高的旋律会吸着唱,但无论怎样都要求声线集中,无论歌唱本人还是听众,都能清晰地感觉到声线的轨迹。而且声线是越细越好,这样穿透力才更强。这里有个观念要提醒一下,声音大(响)不等于强,我们要获得的是强的声音,而不是大的声音,因此只有压缩更细的声线,才能获得最强音。

声音的声道要通畅

我国现存最早的声乐论著《唱论》总结了前人歌唱艺术的实践经验,其中有一句这样说“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有川嗓,有堂声,背合破箫管。”那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个人的声音都不同,各有所长,但是不管怎样的声音都要有像箫管一样自上而下的声音通道,潘老师上课时也曾告诉我声音的通道,分为上通道和下通道,上声道包括鼻咽腔(也就是所谓的头腔)、口咽腔;下声道包括喉咽腔和胸腔。所谓声音的通道要通畅,也就是指这些腔体都要打开,并且要保持住,就像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一样,任凭声音上下流动。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喉咙的打开,它是上下通道的连接点,喉咙打开和嘴巴张开绝对是两回事,有的人唱歌只强调张开嘴巴那是不全面的,一定是嘴巴张开的同时要带动下面喉管的张开,才能使上下通道连接起来。张大嘴巴不是必需的,但打开喉管是一定的,这里通俗唱法要除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声音的通道,可以指从声音的起点到终点这段距离,形成一个管道,就像各种管乐器的管子一样,从上到下,一定要通畅、无阻。除此之外声音的上下通道要平衡,只是一味打开上声道而不打开下声道,就会造成声音头重脚轻,这样高音就会摇晃。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下声道太大,上声道小,这样声音就显得很笨重,不灵巧。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平衡呢?那就是上下通道的一致性与统一性。这需要我们在练习歌唱的过程中,来慢慢体会和思想,最好找一位好老师来帮你监听,也或者你自己在练习的时候,把声音录下来,然后听录音,自己去找出问题,但这个前提是你的耳朵需要有很专业的辨别能力。

气息要流动

凡是提到唱歌,没有人会忽略气息,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了,就像是汽车的动力之源――汽油一样,我们不可或缺。声乐老师在教学生唱歌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声音要靠在气上”,统称“有支持的歌唱”。可是气息到底怎样才能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呢?我一直认为这个很难讲,觉着这个内在的肌肉和气的结合,是不可言传,只可体会的事。尤其是初学者的学生,他们的声音总是和气息融不在一起,或是浮在上面,或是僵在那里,很直,而且气息的支持,绝不是看你的肺活量的大小,我有的学生肚子吸得很饱,可唱歌还是一点气也没有,所以唱歌的气息,不是看有多少,而是看会不会用。有的老师讲呼吸,说要把气吸在腰的周围,然后憋住,这样吸气肚子是往外鼓的,在唱乐句时,先保持住,然后慢慢地放气,有时会拿出一张纸,放在学生的嘴边,来检验学生是否漏气。这种方法会有一个弊端,就是会使气息和声音僵化。而潘老师却告诉我,要收下腹(也叫提“丹田”),在这个基础上,要“鼓”上腹(胃部)。一边“收”一边“鼓”,正是这种对抗,才能使肺内吸入的气息处于压缩状态,从而支持较长时间的歌唱需要。(声乐术语把“收”下腹叫作“提气”,把“鼓”上腹叫作“压气”)这些只是气息的前提,那么目的就是在这样一种吸气的方法下,达到歌唱中声音的流动。就像小溪、或江河,从它的源头最终流向大海。那么气息流动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将声音送到观众的耳朵里,假想一下,歌者怎样把声音送到观众那里,他们之间是有距离的,(当然声音具有其传播性),但是我们试想一下,我们靠气息,把声音送到观众的面前,甚至可以感觉用声音抚摸他的脸,他的心,在这样的感觉下,你点声音就传远了,也就具有了较好的流动性。我尝试用潘老师说的这种方法,练习唱歌,觉得气息运用更加自如,其可控性也更强。但是在给学生推广时,学生有时会抓不住吸气的那个点,有时的吸气就变成提气了。所以说声音有时的感觉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这所有好的方法,还需要广大声乐爱好者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耐心体会,多加思考。

总之,潘老师对我提出声乐的这三点要素,使我对声音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他对声乐研究追求与执著的魅力,也深深吸引着我,作为一代声乐教育家,也是我们学习声乐专业的榜样。因此将老师的观点结合我自己的一些拙见,希望给喜欢声乐的朋友们带来一点思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11.

[2]潘乃宪.感悟声乐对国际歌唱艺术的思考与体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11.

圣贤教育范文4

作为当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母亲是一位叙事高手,可以把一个看似平淡的琐事讲得绘声绘色,或者,活色生香。例如,她如何把两只袜子穿在同一只脚上却不自知,在楼上楼下几间房子里反复转悠着,试图去寻找可以搭配另一只脚的袜子……这是近期发生的故事。她最擅长的是回顾当年在部队生活的经历,一个个故事,如同一个个镜头,被她用生动的话语铺展和播放出来。那些故事里浸透了种种苦难和艰辛。然而,问题是,她已经反复讲过很多遍,甚至,无数遍了。这是经历了往年生活的重重艰难困苦后,进入老境之后的母亲的一个“本领”:可以把一个故事天天讲、月月讲和年年讲,而且每一次都仿佛是自己从未讲过一样。

这就是我的心酸之处:母亲的记忆已经凝固了。她的所有思想和话语,都局限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之中,走不出来了。之所以如此,和她的身份、兴趣爱好、性格和身体状况有关。她不像做过法院院长的父亲,有较大的交往圈,即使退休后依然可以到处走动,可以与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满足一下钓鱼、打牌和旅游的兴趣。母亲退休后,成了一个纯粹的家庭主妇,菜地、灶台、房子和院子,还有四个儿女及其后代,是她全部的世界。除了看看报纸和偶尔看些和当年岁月有关的电视剧外,她几乎没有别的爱好。而重病卧床之后,这些兴趣似乎也都退化和暗淡下去了――白内障、心脏病都不允许她满足那些似乎已经成为奢侈的爱好了。

仅剩的爱好,是教育后代。尤其是孙子、孙女辈的成长,一直是她所牵挂的。只要他们来到家里,母亲就会逮住不放,抓紧教育,讲一些“爱学习”“会生活”的道理,但新鲜的东西实在不多,很快,重复几次后,孩子们听烦了,怕了,躲避了,最后,逃跑了。只剩下我们几个儿女辈的,在她身边继续努力耐心地受教育。

为什么我的母亲长年累月且乐此不疲地反复咀嚼那些陈年往事?原因很简单,她的自我教育,其实很早就终止了。像很多老年人一样,由于生活空间和交往对象的限制和固定,只接受固定的圈子、固定的交流对象、固定的话题和固定的爱好,甚至到最后,有的老年人的固定交流对象只剩下老伴了……由此停止了扩展生活体验的历程,实质是终止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生长的历程,只能不断地返回过往的经历,在一次次重演式的返回中走向衰老。在这个意义上,所谓衰老,只不过是“老得只剩下回忆了”,失去了自我更新和再生的能力,这是生命的老年,最可能陷入的悲哀之地。

这是老年可能带来的对生命的自我局限和自我限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可能。当经历了多年大城市生活之后的我,回到我生长过的那个小城,总是感到我当年的同学和同事们,在言谈举止中透露出的眼界上的狭隘和封闭。当我从国外回到国内,却又感到了国内某些很有名气的同事同行在自我感觉良好中崭露出的“小气”和“偏狭”。由此,我恍然悟出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存在着自我封闭、自我限制、自我窄化,直至自我牢笼的可能性。即使他处在一个众人羡慕的发达国家和城市,依然存在着自闭而不知的危险。就像我当年遭遇到的某些上海人,总是自诩为“城里人”,所有的外地人都是“乡下人”,因而都容易被他们俯视和斜视;也像我当年遇见的部分北京人,总有一种皇城根脚下的优越感,在官样十足和胡吹海侃中散发的仍然是一股小家子气……他们共同忽略了一个真理:无论他是在“上海”,还是在“北京”,或者是在“纽约”“伦敦”“东京”“柏林”,和“小地方”相比,只不过身在一个更大的鸟笼,一口更大的水井而已。这个世界,有太多自我优越感太好的人,因为有了财富、身份、地位、资历、聪明和“智慧”等等,而自我感觉很好……每当人有如此感觉的时候,他就开始自我封闭和自我限制了,一个人生命的限度就自动生成了。

生命的限度,既是天生自然的,更是后天人为的,后者与教育相关。既然,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那么,教育的限度,就是人生的限度。反之,人生的限度,就是教育的限度。不同人的生命,所具有的广度、宽度、深度和高度,往往取决于或者来自于其所接受的教育的广度、宽度、深度和高度。

好的教育,可以打破已有的生命边界,不断扩展生命的疆域,且能够赋予人以自我扩展、自我突破生命限度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不好的教育,则是压制人开拓生命边疆的潜力,使人日趋走向闭锁、落入自我局限的教育。后者的状态可以转换为如下描述:教育是一种监狱。

能够打破生命限度的好的教育,还需要有时间的长度和延续性。教育的停滞,就是生命的停滞。这就是终身教育的意义:只有永不停歇地通过教育打破生命局限,才可能使人生成为始终充满成长动力和发展空间的人生。

圣贤教育范文5

说做就做,对于进入一年级不到两周的小不点来说,养成打完上课铃快速走进教室、迅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是头等大事,可每次都要费半天工夫。于是我决定先培养第一个“小先生”。经过再三观察,我选定了胆大聪明、识字较多的小诺作为第一个培养目标。我把上课铃响后小先生要做的事、要说的话写在了一张纸上,一句一句地教给小诺,三遍下来小诺就很熟练了。我叮嘱小诺背熟练,并给她妈妈打了电话。小诺妈妈一听让孩子当小先生,高兴之余表示一定辅导好孩子。

第二天上课铃响后,我先为小诺作了示范,并告诉全班同学:“小诺是班里的小老师,她代表的就是老师,希望大家听从她的指挥。”然后一步步地指导着小诺尝试了一遍。小诺很兴奋,做得非常好,同学们配合得也非常到位。几天下来,小诺这个小先生已是得心应手。看着眼前井然有序的一幕,我对小诺竖起了大拇指,并当场奖励小诺五颗星,端端正正地贴在她语文书的扉页。小心地抚摸着那五颗星,看着大家羡慕的目光,小诺的劲头更足了。高兴之余我也暗赞自己的“聪明”。

看到 “小先生”效果这样好,我准备逐步推开。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生源层次广,学生程度差别较大。但是有些孩子上过正规的幼儿园,再加上家长的素质高,汉语拼音已掌握得非常好,我开始尝试着把课堂上教读、领读的任务交给“小老师”。在学习“i u ü”加声调拼读时,我瞄准了虎头虎脑、声音响亮的小瑜,在教读一遍后,我让小瑜走上讲台,用教鞭指着带领大家读。一开始小瑜有点拘谨,但读着读着就放开了,不仅声音大,而且领读得非常准确,还充满了自豪感。看着大家满眼的羡慕,我趁机说:“明天学习声母‘b p m f’和韵母相拼的时候,老师会选同学来当小老师,不过小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一是要读得正确,二是要声音响亮。希望大家抓住机会,好好练习,读不准时可请教爸妈,也可上网听发音。只要当一次小老师,就可以得到五颗星。”大家都跃跃欲试。第二天的课堂真是精彩纷呈,大家争着教读、领读,而我则成了旁观者,只需稍加纠正指导即可。一堂课下来我很轻松,同学们听得也异常认真,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周二的阅读课又如期而至,这次读的是《青蛙与男孩》。周一小瑶、小宇和小豪、小健、小凡等几个同学分别找到了我,意思是明天的阅读课他们想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高兴之际我委婉地告诉他们,因为找我的同学很多,明天需要竞选,谁读得好就让谁当。周二一早,利用晨读课我让几个参加竞争的同学分别读了一页,最后选了能正确拼读、普通话好、认字多、表达能力强的小瑶、小宇和小豪当了小老师,分别领读书中的一部分。看他们领读得那么认真,不时地摇头、点头,还加上了动作,那表情充满了童真童趣,当然效果也奇佳。

慢慢地,我把小老师的作用发挥到了每时每地:课上有学生实在读不好时,我让同桌当小老师课下再教;有学生书写拼音不规范时,我让组长当小老师指导;当课上有学生走神时,我号召同桌、后面同学当小老师进行提醒……甚至有时面对有难度或易错的知识点,我会故作不会或故意出错,让大家一起当小先生来教教我、纠正我。

再慢慢地,当小老师成了大家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当路队有同学走不好时,会有同学主动地来纠正;有同学扫地不干净时,会有同学立即来示范……大家做得兴味盎然,个个充满了成就感,纪律比原来好了,卫生比原来干净了,路队比原来整齐了,学习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小鬼当家”是一件既有趣又有用的事情,“小鬼当家”演绎着无限精彩:每个孩子都争当班级的小主人,每个孩子都得到了锻炼,每个孩子都有了美好的期待,每个孩子都真切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小鬼当家”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老师教育的辛苦,学会了珍惜课堂;“小鬼当家”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师生关系更融洽;“小鬼当家”有效地锻炼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孩子们更有信心去了解深层的内容;“小鬼当家”也让他们充分地展露自己的本领,通过丰富的实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圣贤教育范文6

1、xx:运动场上你奔跑如飞,为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但在运动场外你却给表现不大好,有时还有违规的行为。老师知道你爱玩好动,这不是缺点,不是过错。错的是你在不该玩的时候玩,为此你也受了不少批评。老师希望你在假期好好思考,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非常好?好好努力吧!

2、XX:看你作业认真,字写得漂亮,的确是一种享受,说明你有着认真的态度。老师一直认为上课好讲话的同学一定不会是你,但为什么又偏是你?如果能把这种态度用到课堂上,那么所有的同学包括老师一定会对你另眼相看,那时的你一定是很优秀的,我期待着你以后有好的表现。

3、xx:能坚持参加晚自修这点做很好,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这也做的不错。不过你身上也有很严重的错误:上课喜欢讲话,影响到课堂的秩序。这个坏毛病一定要改正,不要因为这个毛病影响了你的学业,也影响到你自己在老师同学眼中的形象,更影响到我们班级的声誉。老师希望在下个学期你会变得很好!

4、你活泼好动,很顽皮,爱说话。有时上课不够留心,还有些小动作,作业很马虎,有时分辨不出写了些什么字,和同学要好好相处,不要太小气了。当然你也有你的优点如:在田径赛上,为班级争得荣誉。不过老师更希望你能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

二、表现较差 各项较差

1、xx:所有老师都认为你是位头脑灵活的学生,然而你不是把你的聪明用在好的地方;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你的性格很坚强,但你不是用在对待困难上;所有的老师包括班里的同学知道你现在要变成一位好学生,但这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己,你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明你的决心。认真努力吧!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