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法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法知识

语法知识范文1

一、偏正短语的分类

偏正短语按语法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名词性偏正短语、动词性偏正短语、形容词性偏正短语。

1.名词性偏正短语,其构成形式为:定语+中心语(名词)。定语是名词性中心语的修饰语,对中心语起描写或限制作用。例如,“晶莹的露珠”“雪白的背心”两个短语中,定语“晶莹”和“雪白”,主要起描写作用;“钢筋结构”“呢子外衣”,两个短语中定语“钢筋”“呢子”,主要起限制作用。此类短语根据定语的类型和数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指示代词、数词、量词或其中两项的组合作定语。例如:

那一年冬天/一双手/这位朋友/那天晚上

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作定语。例如:

作家的宠物/天空的薄云/大自然的语言/变化的规律/歌唱的音调/黑黝黝的大山/结实的小伙子/光荣的传统、我的父亲/大家的东西

这类短语的特征是:两部分之间有时用结构助词“的”连接。

短语作定语。其特征是:这类偏正短语的定语以“的”字短语最常见。例如:

(冻得发紫的)嘴唇/(黑暗潮湿的)山路/(十分破旧的)衣裤/(不动脑筋的)人/(我朋友的)的房间/(二十年以前的)事

名词短语的前面有多个定语,一层一层地递加在名词前面。例如:

(一根)(又粗又直的)(木头)棒子

这类短语的特征:多个定语的排列顺序往往是,离中心语最近的是不用结构助词“的”连接的形容词或非领属性名词;次近的是动词或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再次的是方位词或方位结构;最远的是表示领属关系的名词或代词。例如:

①(一个)(拿着枪在华北战场上同日本侵略者周旋了整整十年的)(老)战士

②(我们的)(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老师

2.动词性偏正短语,其构成形式为:状语+中心语(动词)。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时间、处所、对象等。例如:

轻轻地飘/完全赞成/立刻出发/笑眯眯地说/积极响应/从北门出去/天亮之前到达

这类短语的特征:表示时间、处所、对象的状语往往由介词短语充当。

状语和中心语(动词)之间有时用结构助词“地”(也可用“的”)连接。

动词前面可以只有一个状语,也可以有几个递加的状语。例如“[曾经][感激地][对她]说”中,这个短语的动词“说”有三个状语:“曾经”“感激”“对她”,它们依次递加在“说”前面。

请同学们注意的是,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不大固定,有时位置不同,意义有别。哪个位置在前,哪个位置在后,取决于谓语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的需要。

3.形容词性偏正短语,其构成形式为:状语+中心语(形容词)。根据状语的成分和语法功能可分为两种情况:

状语由副词、代词充当,对中心语起修饰作用,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程度。例如:

非常灵敏/十分清楚/那样鲜美/这样善良

状语通常由介宾短语充当,表示比较的对象。例如:

[和雪一样]白/[比昨天]冷

二、偏正短语同其他类型短语的区分

1.偏正短语与动补短语的区分。这两类短语均由“中心语”“修饰、限制或补充”成分构成,即都有“偏”和“正”两部分。偏正短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状语位于中心语的前面;动补短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补语位于中心语的后面。偏正短语的中心语可以是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两部分之间有时用“的”“地”连接;动补短语的中心语只能是动词(作为补充式短语有时可是形容词),两部分之间有时用“得”连接。例如:

(工人住的)房子:偏+正,偏正式/剪得〈整整齐齐〉,正+偏,动补式

2.偏正短语与并列短语的区分。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调换位置,意思不变。如“勇敢而坚强”亦可说成“坚强而勇敢”。偏正短语两部分之间是修饰限制关系,“偏”修饰限制“正”,二者位置不能调换。如“非常清楚”不能说成“清楚非常”。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常用连词“和”“而”“又”等连接。如“党和国家”“今天或明天”“天真而聪明”“又红又专”等;偏正短语两部分之间常用助词“的”“地”连接。

最后特别指出的是,运用偏正短语要注意修饰词与中心语的合理搭配,否则就会表达错误。如“山那边传来了一支歌声”中,“一支”与“歌声”搭配不当,应改为“一阵歌声”。

三、跟踪训练

1.下列课文标题都是偏正短语的一项是()

A.《北京立交桥》《最后一课》《愚公移山》

B.《天上的街市》《谈骨气》《曹刿论战》

C.《七根火柴》《苏州园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D.《听潮》《驿路梨花》《谁是最可爱的人》

2.下列课文标题按短语结构分类,不含偏正短语的一项是()

①《最后一课》②《同志的信任》③《回忆我的母亲》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⑤《中国石拱桥》⑥《竞选州长》⑦《范进中举》⑧《济南的冬天》

A.③④⑥⑦B.①③⑥⑦

C.①④⑥⑦⑧D.②⑦⑥⑧

3.“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臂”一句中的黑体字部分是()

A.定语偏正短语

B.补语 动补短语

C.谓语 主谓短语

D.宾语 偏正短语

4.下列词语可自由组合成多少个偏正短语(可加助词“的”“地”)?请一一写出。

①学习②面容③清瘦④站着⑤人们⑥精神⑦勤劳⑧西山⑨忧郁⑩静静

参考答案

语法知识范文2

(2)"我跑出去后,我看到的队伍居然是一个葬礼。"

(3)"那个身影慢慢地穿梭在人群中。"

(4)"希望他们的孩子生活如鱼得水。"

(5)"对于我的成绩始终是我们家的焦点、闪光点。"

(6)"我要认真遵守父亲的诺言。"

(7)"眼中的热泪如沸腾了的黄河水在心中咆哮着。"

这是从学生作文中随手摘出的几例,由此可见,学生写作中语法问题严重到何种程度。而轻率地得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淡化语法教学"的结论是不科学的。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会不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率关键在于对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有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明确的目的。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是运用语言的法则。

它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语法本身一一民族语言客观存在的,每个人在语言实践中必须遵守和掌握的一种以习惯语感形式起作用的社会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则;二是指语法理论一一语言学家对客观存在的民族语言内在规则的主观认识,是对习惯性规则一种理性的抽象和概括,一般指诉诸文字的语法著作。语法与语法著作的关系是先有语法而后才有语法著作,语法独立于语法著作而存在。这正是有的人虽然没有学过语法著作,却能写出不朽巨著的原因所在,但他们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必须遵守语言规律、法则,否则,他们的作品就不会有人能看得懂了。

中学生是本民族成员中的一分子。他们既要遵循本民族成员运用语言的法则,更好地与人交流,也应该学习一些必要的、基本的语法理论知识,以便使自己在运用语言过程中更自觉地遵守语言法则,不犯或少犯违背语言法则的错误。因此,学习语法的重点应当是日常语言实践中必须遵守的语言规则、规律,而不是学习语法理论,即便学习语法理论,也是为了在语言实践中,也就是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增强遵守语言规则的意识,用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这是中学生学习语法的目的,也应是语法教学的目的。

我认为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益处。

首先,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有利于把握语言规律,把对祖国语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中学生从小就学习字、词、句等语法知识,也进行说话训练,但这些都是感性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材料的日益丰富。到了中学阶段就有必要引导他们对所积累的语言材料做必要的规范整理,从而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次,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有利于使口语和书面表达更符合语法规范。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对语言有理性认识,这只是学习语法的第一步,但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是把握规律,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使口语和书面表达更符合语言规律、合乎语法规范,不犯或少犯语法错误,更好地表情达意。

再次,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迅速准确地把握字、词、句的意思,理解文章内容,这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阅读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在中学阶段如何进行语法教学我认为有三点应当引起注意:

第一、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端正语法教学的态度。中学语法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语言学家,也不是刻意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更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语言规律、习惯、法则,以便通过学习语法知识,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

第二、中学语法教学要紧扣教材,以课文语言材料为例子进行语法知识教学。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是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材料,利用这些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语法教学,学生不会学得枯燥乏味,也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习了必要的语法知识后,能够在学习课本的阅读实践中,或者能在写作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使之成为自己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学生就会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不犯或少犯语法错误,并能辨别别人说话或文章中的语法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法知识范文3

一、初中汉语语法在我国的现状

1.病句多

现如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说一些病句,并且,听者也习以为常,常常忽视汉语语法的恰当使用。渐渐地,人们不再要求正确的汉语语法,相应地,错误语法成为人们心中“正确”的标尺。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一个区域,而是遍及整个中国。

2.师不教,子不学

中考制度的到来,使许多老师执着于考试,他们所教学的知识都是考试内容,被排除在考试范围外的内容自然不会出现在

他们的教案中。很不幸的,汉语语法基本算不上考试重点,于是便被授课者和学子们忽视了。同样,学生为了顺应这些教育制度,也会忽视对语言语法知识的学习,或者说,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精力去接触语言语法知识。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师不教,子不学”的现象。

二、初中汉语语法易被忽视的原因

1.升学率给师生们的压力

我国高校通常会采取考试制度来择优录取学生,所以对许

多学校来说,真正了解和学习汉语语法并起不到多大作用。这种现象在乡村学校出现频率特别高,他们为了跳过这道“龙门”,对于汉语语法的学习,通常会在初三中后期进行疯狂的恶补。

2.各国文化不断涌入中国

当今世界是个多元化的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国外语言文化的渗透对我国的汉语语法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会使我国学生只学习汉语语言的皮毛,不能专心深入其中进行学习。

3.过分强调语法,使学生丧失兴趣

对于有些学校来说,教学者极其注重利用汉语语法知识教

学,但这些老师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落后的方法,不懂得跟进新时代汉语语法教学方式,导致过度地严格,使学生丧失兴趣。这些学者认为,学生应该懂得区分介词和动词、宾语和谓语等语法内容,所以会采取一些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教学。

4.授课者对汉语语法教科书的误解

在一些汉语教科书的课后习题中,很少或者几乎不会提到

汉语语法的题型。而且,有些相关文献也提过,考试范围不会涉及语言修辞等汉语语法;另外,汉语教科书中,对语法知识的要求是理解,有些授课者则会把这种情况归类为不用掌握或者说

不用重视。所以说,授课者对汉语语法教科书的误解导致了学生轻易地忽视了汉语语法。

三、解决初中汉语语法知识被忽视的问题

1.出台不为考试而接受语法的相关政策

目前,我国教育机构普遍出现为考试而学习汉语语法的现

象,这种学习不是真正地理解,而是靠学生的死记硬背,这样就普遍降低了初中生努力学习汉语语法的兴趣。所以,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利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次考核,不让有机可乘的人抓住漏洞。如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一书中新出了一些修改病句、修辞手法等新题型,这有利于初中汉语语法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对语法的领悟。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初中汉语语法知识的教学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语法教学

制度也需要逐渐完善,由最初的稚嫩逐渐走向成熟,这其中要求教学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总是顺着书中的空壳教程来教学,教学者需要不断地往里面加材料,使其充实起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合作来学习语法。如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一书中提到的相互练习。

3.语法知识教学的生动性

教师在教育初中学生时,不能在授课过程中只用一个语调,这样会使初学者产生排斥心理。当然,在介绍一个汉语语法时,授课者可以用幽默的语言以及生动形象的例子向学子们展现语法不一样的一面,这些方法可以很容易被学子们接受。在一些汉语语法解析书中,通常会采用“记得快”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如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一书中提到的“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干别模糊,定语后面主或宾,谓前为状谓后补”。

4.“实践出真知”

授课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留心学习者的态度,当学生出现排斥心理时,你应该换一种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探寻可以让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方式,不能只在理论中找寻方法,因为理论往往是枯燥乏味的。

初中正是一个学习汉语语法知识的阶段,教育机构应该加

语法知识范文4

一、文言文的特点和现行的文言课堂教学现状

因为我们的先辈知道语言和时代要变,所以他们把文字脱离了语言,文字单独成为一个系统来表达思想。这种文字保留了几千年的思想和文明。这就是文言文。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再加上时代的变迁和近代的白话文教育,导致我们很难理解文言文。所以多年来,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大多先落实在具体的字词句的翻译理解上,在读懂的基础上然后才能带领学生赏析文章的构思、表达、思想内涵等。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的文言教学更倾向于字字落实的翻译。

再加上高考文言文的考点比较固定,基本上文言阅读试题是围绕四个方面设置的。一是文言实词和虚词,这些主要靠积累。这就需要大量的识记,而识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太美妙的过程。二是文言句式。三是句子的理解。这两项基本上都是以翻译句子的方式出现。四是文章内容的理解,涉及全文或局部内容的理解,且是选择题的形式。因为考点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文言教学的稳定,促使学生更好地落实文言基本知识。但作为文言文的执教者也会必不可免地出现考什么教什么的心理,教学的内容就会倾向于考试的内容。

二、文言教学需要补充语法教学的原因

学生从高一开始便接受文言文的教育,到了高三更会进行三轮复习,来强化他们所学的文言知识。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能做到大概理解,却不能字字落实,更搞不清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究其原因,是语法教学正在淡出语文教学领域。而现代汉语语法中的词类和单句知识对于高中生学习古代汉语极为有用。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比较,在2013级高一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初高中语文知识能自然地衔接,一开始就给学生补充了语法知识。虽然教学时间只有一周,但当学生学到文言中的虚词、实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时,因为有简单的语法知识打底,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很快就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了。有了语法知识作基础,下面他们只需做简单的积累、识记工作即可。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如果有学生能够把20篇文言阅读从头到尾认真地字字落实,就会发现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在文言阅读这一块明显获得了自信。2014级的高一语文教学中则没有补充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当教授到文言文时,学生对于其中的“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词类活用”等,很明显地表现出疑惑。 比如必修一《劝学》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状语后置”,学生看不出,教师进一步告诉他们是“状语后置”,他们还是听不懂。首先,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状语,其次不知道状语该放在句中哪些位置上。如果教师不补充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而只是单纯地告诉他们这是状语后置句,原来的语序应是“青于蓝出而于蓝胜”。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他们更迷惑。原因在于初中语文的课本中未编入语法知识的相关文章,也未对语法进行教学和训练。如果我们能在高一起始阶段,让学生稍微接触一下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主、谓、宾、定、状、补”的概念, 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会更加地顺利。

三、文言教学需要补充什么语法知识

(一)学习单句成分划分有助于理解文言特殊句式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语法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一些重点。笔者所接触的学生对词类知识还是有一个大概认识,能基本明白实词和虚词。知道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所以笔者认为首先要补充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句子的成分。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主语、谓语、宾语――三种主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三种附属成分。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同时还要介绍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介绍完语法的基本知识,学生只是清楚了一点点。紧接着要靠适当的练习来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点,争取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等学生能够基本划分句子成分后,就开始引导他们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比如“蚓无爪牙之利” (《劝学》)。先请学生翻译句子“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学生立刻就明白锋利应该修饰句中的名词“爪”和“牙”,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是定语,现在定语放到了名词的后面,“蚓无爪牙之(利)”。划完句子成分,学生一眼即知,这是定语后置。再比如“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学生理解了本句意思是“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比学生”这个介宾短语应该修饰“贤能”这个谓语,它在句中充当状语。那么在“师不必贤于弟子”中,正确的成分划分应该是“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一眼即知状语(介宾短语)放到了后面,原来这就叫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仍以《师说》为例,比如“句读之不知”,也就是“不理解字句”的意思。句中“不知”是谓语,“句读”是宾语。“句读之不知”,句中成分划好,学生就看出宾语没有放在谓语的后面,却放在了谓语前面,这就是宾语前置。依照现代汉语语法中单句成分划分的办法,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中最难分辨也是最常考的“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这对提高学生文言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复习词类知识掌握文言中的词类活用

有实在意义的并且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的词叫做实词;没有实在的意义,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但是对整个句子有一定作用的词叫做虚词。一般说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以上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wàng)之。”(《鸿门宴》)──先攻破秦军打进咸阳的,就让他做王。“王之”的“王”本是名词,在这里临时活用为动词,后面还带有作为宾语的代词“之”,意思是“使之成为王”。这种现象叫词类的活用。那么,怎样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是否已经活用成别的词类了呢?除了从语境来判断之外,还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学生只要根据语境理解了文意,再加上以往所掌握的词类知识,发现词性出现了变化,就知道这里可能是词类活用。能够正确判断各类词性,词类活用就不会成为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拦路虎。

总之在高中起始阶段补充必要的语法知识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前提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郭锡良.古代汉语[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

[3]丁瑞.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艺术刍议[J]. 语文教学之友,2014,393:23

[4]姚维勤.多元智能理论与文言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2014,391:22

语法知识范文5

沙晓慧

(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3)

 

摘  要:语法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但我国语法教学中的费时低效现象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尝试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大量与语法知识有关的情境,让学生有意识的尝试把所学语法规则融入到语言实践活动中,结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情境;语法教学;语法知识运用

在我校刚刚开展的“明日之星杯”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D老师的一节语法新授课(牛津初中英语 7B Unit 3,Grammar- Prepositions of movement),其中的“模拟创设真实情境”部分给听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功的展示了一个在语境运用中讲授语法知识的范例。

一、情境语法教学的理论背景

    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改变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防止过于强调模仿、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倡导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开发的、互动的学习模式 [1]。语法教学要重视设计近似真实的情景,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地交际运用,以便学生了解、掌握和使用语法的表意和用法功能。学生在创设的具体情景中灵活的运用语法规则,不仅能使抽象的语法规则情景化、具体化、形象化,使之便于理解和吸收,还能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激发兴趣和潜能(曹晓红、章兼中,2011)。

国内外语法教学研究强调语言实践和语法的功能,所反映出来的语法教学趋势是:重视语法教学的习得过程(包括自然状态下的习得和教学训练中的习得,将语法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着重培养语用当中的语法意识。语法不应被视为一套静止的规则,而应作为一种与听说读写并行的技能交给学生;融于交际教学的语法教学比不教语法或者脱离情境地教语法更有效(Larsen-Freeman,2003)。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都是模拟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所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感受英语(feel English)、说英语(speak English)、用英语思维(think in English)、用英语的方式主导行为(behave in English)(杨苗捷,2010)。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创设大量与所教语法有关的语境,让学生有意识地尝试把所学的语法规则融入到实际的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才能上升为语言能力(李建军,2010)。

二、情境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一)依托文本情景,学习语法知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文本是教学的语言材料,而文本情景图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过程通常是从感知文本开始,感知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就越容易,文本情景图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充分理解和掌握(纪斌,2012)。在这节语法课教学中,D老师没有从常规的单词、句型教学入手,而是让学生在文本情景中感知语言和学习语言。

【教学片段一】

T:What ___________ doing?

教师首先通过“留白”的形式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认真学习文本情景图的内容并尝试用英语表达,然后因势利导,带领学生两两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比较移动介词的用法。

S1: Sandy is going to the library.

S2: Amy is walking from the sofa to the window.

S3: Kitty is climbing up the hill.

S4: Daniel is walking down the stairs.

S5: Millie i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S6: Hobo is walking around the table.

S7: Simon is swimming across the pool.

S8: A train is going through the tunnel.

S9: Eddie is jumping over the chair.

【赏析】

由于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D老师首先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充分挖掘文本中有意义的情景图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文本。首先D老师利用情景图学习了本节课的9个重点移动介词to、from to、up、down、along、around、across、through、over,然后又利用组图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并进行归纳总结,过程自然流畅,有易到难,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情境游戏表演,体验语法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1984)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的汲取知识。”英语课堂中有机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安排新颖有趣的游戏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好语言交际活动,可以使语言情景得到生动的呈现,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实现“玩中学,学中玩”。 D老师的这节语法课,在教学生巩固移动介词(Prepositions of movement)时,设计了“我说你演,我演你说”的游戏。

【教学片段二】

玩一玩:React quickly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y the teacher.

Game 1 我说你演

One reads the words on the card, the other two try to act it out.

Game 2 我演你说

One acts according to the words on the card, the other two try to say it out.

【赏析】

游戏前,D老师让学生们自然分组(三人一组)并准备好有关介词运用指令的卡片,游戏一开始学生们就完全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中。在展示过程中留给我们听课老师尤为深刻的是其中一组的一个学生按照同伴卡片的指令,惬意的走到教室的窗前,轻松愉快的做出向窗外看(look through the window)的表演动作,简单的表演,获得的不仅是掌声,更是让同学们深刻的体验了移动介词(through)的用法。这样,学生在游戏活动表演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也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活动中,这种带有情感,伴随动作的对话表演有助于学生把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真正做到知情合一。

(三)创设语言情境,巩固语法知识和目标语言

大部分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往往侧重于语法规则的讲解与句子层面的练习,事实上“将语法融入到交际课堂比不讲语法或孤立地讲解语法效果要好”( Spada﹠ Lightbown,1993)。在本节语法课中,D老师较好的把握了 教材的编写内容和思路,不断的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运用过程中感知和学习语法。

【教学片段三】

Scene 1: Describe how to come to the music room from your classroom.

Ss:Our classroom is on the second floor. To get to the music room, first we go … …

Scene 2: Let’s go Spring outing- design and describe,

T: Design your own route, and describe with correct prepositions in groups… …

【赏析】

在语法教授环节,D老师以本节课的九个重点移动介词为出发点,并设计多个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巩固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在语境中运用目标语言的活动。从两个语境设计可以看出,前一个语境的活动为后一个语境活动提供铺垫,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学生参与的均是有意义的活动。另外,这里课外语言情境的创设也给师生带来一系列的转变,学生得到了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成为学习的主体,乐于把自己所学展示给同伴、老师和他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大加强;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在合作中参与、引导并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从而使英语课堂得到了有效的延伸,英语成了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四)巧设情境,建构语法知识和语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感觉。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如同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音乐家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英语学习者也应具有英语语言的感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建构语感,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英语语言规则的把握和运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张小萌,2012)。D老师巧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情境中巩固介词的学习,构建了较为系统的语法知识,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和感觉。

【教学片段四】

听一听,填一填(听歌填词Busy prepositions by Bob Dorough and Jack Sheldon)

Like a butterfly

or like a bee,

Like an ant

as busy as can be,

these little words

we call the busy P's.

(Prepositions)

Nine or ten of them do most all of the work.

(of, on, to, with, in, from, by, far, at over, across)

… …

Like a bunch of busy bees,

Floating pollen ______ the breeze.

Buzzing ________ the meadows,

________ the forest, ________ the trees,

________ the beehive.

Busy, busy P's.

(in, to, beyond, over, on, through)

Busy prepositions.

Always out in front.

_______ the edges, ______ the cracks.

_______ the corner ______ the back.

In _________ the action,

stating clearly to your satisfaction,

the location and direction.

Prepositions give specific information.

Though little words they are

they never stand alone.

Gathering words ________ them

you soon will see

how they have grown _______ the parade.

… …

Like a horde of soldier ants,

inching bravely forward on the slimmest chance

that they might better their positions.

Busy, busy prepositions.

______ the air.

______ the ground.

Everywhere.

The sun sank lower ______ the west,

In the west it sank.

And it will rise in the morning,

and will bring the light of day.

Each day the sun comes up ______ the east,

… …

【赏析】

学习时放音乐,有可能会干扰“潜意识学习”, 但D老师利用学习和回忆之间 “情境的熟悉性”原理,通过播放富含介词运用的卡通音乐,帮助孩子们回忆和学习时的情境相似的介词,既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建构了学生的较为系统的语法知识,培养了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和语言感觉的能力,把语法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学习推上新的高度。

三、结束语

在语法教学中要时刻关注语言使用的情境。在推进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体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改变以往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截然分开的做法。教师在情境中培养语法知识与语言运用,有助于让学生摒弃死记静态的、枯燥的语法规则,从而把语法学习变为被动的、充满乐趣的语言运用活动。有学者提出,语法本身并不枯燥,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有趣有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习者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接触、处理、使用各种情景中的语法规则和结构, 使得所学的语法真正有意义”(Ellis,2002a)。因此,如何创设有意义语境的语法教学依然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Ellis, N.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 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2,(24):143-188.

[2]陆锡钦.从对初中教材中语法编排的文本分析看语法教学的思路[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0).

[3]曹晓红,章兼中,四维三段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探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4).

语法知识范文6

汉语的动词不受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影响,但英语的谓语动词要和主语保持一致,谓语动词要随着主语而变化。而学生主要用汉语思维,因此他们往往没有习惯去考虑主语是第几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例如:

a. A number of students is going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b. He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分析:

a句中a number of +复数名词做主语时,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b中 He是第三人称单数,在一般现在时态中谓语动词go应该加es。

2、时态

高中生在写作中经常在时态方面犯错误。英语时态种类繁多,动词的构成形式随着时态的变化而变化。中文里没有时态区分。动作或动词的时间由跟在动词后的诸如 “着”、“了”、“过”等副词来表示,对高中生来说,掌握英语的时态不是很容易。实际上,学习者在头脑里很清楚语法规则,但经常混淆或忘记改变动词的词形。例如:

a. A baby can cry as soon as it was born.

b. I spend 50 yuan buying the clothes.

c. 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

正确的句子:

a. A baby can cry as soon as it is born.

b. I spent 50 yuan buying the clothes.

c. 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rains tomorrow.

分析:

第一句是一个常识问题,应该用一般现在时态。第二句“我买这件衣服花了50元”应该是过去时态。第三句主句是一般将来时,从句是一般现在时态。

3、语态错误

动词的被动式在英语中比比皆是,学生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少考虑到用被动语态。虽然中文里也有被动式的含义,但与英语里被动式表达方式完全不同。英语里的被动式要求有助动词be和一个变异的过去分词形式,其中这个助动词带有时态和人称数量信息,中文里需要使用诸如“被”、“使”、“让”等词语,不需要有不规则的动词形式。这对中国的学习者来说就有潜在的困难。例如:

a. New bicycles must keep inside.

b. The book has to return at the end of the week.

c. The food has cooked.

d. Knife should take away from babies.

正确的句子:

a. New bicycles must be kept inside.

b. The book has to be returned at the end of the week.

c. The food has been cooked.

d. Knives should be taken away from babies.

很明显,这些句法结构己经被确认为未能正确使用英语中的被动式。学生还会犯一些其它方面的错误,其中之一是,常常把英语里没有被动语态的词(组),如 take place, occur, happen, belong to,appear, break out, rise, die等用作被动语态。

4、固定搭配

错误有介词短语的搭配,固定词组的搭配,更多的是特殊动词的搭配和用法出现错误最多。很多学习者在记单词的时候,不记搭配和真正用法,错误如下:

a. He suggested to go there on his bike.

b. My teacher explained me the text very carefully.

c. My mother made me to choose the one I liked best.

正确的句子:

a. He suggested going there on his bike.

b. My teacher explained to me the text very carefully.

c. My mother made me choose the one I liked best.

据以上的分析,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应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母语的影响,直接翻译,没有记住这些动词的特殊用法。

5、非谓语动词

错误由于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概念不清楚,对不定式、分词、动名词的用法不明白,对句子结构分析不正确,常把非谓语动词误用作谓语动词。学生不知道在英语句子中谓语动词只能有一个,如果有另外一个动词出现,这个动词有三种情况:一是并列谓语,但是这时候必须有连词,如and, but等;二是出现在从句里面;三就是以分词形式出现,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还有不定式。现在分词有主动语态和进行时的含义,而过去区分词有被动语态和完成时的含义,不定式有将来时态的意义。例如:

a. In the museum there are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look at.

b.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 you.

正确的句子:

a. In the museum there are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to look at.

b.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分析:

a句中己有谓语动词there are,用来修饰things,此句缺的是后置定语。b句look forward to是一个固定短语,后面要接动名词。c句要用现在分词作定语,跟所修饰的名词之间是主谓关系,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因此用“sleeping”,相当于 “the child who is sleeping"。

6、冠词错误

学生在翻译时常会忘了考虑冠词,或者说不重视冠词这个问题,常有多用或少用或错用的弊病。

冠词考查分两个方面,一是冠词的残缺或多余,考生要注意关于含有冠词(不含冠词)的用法以及加冠词与不加冠词的区别,如:in charge of与in the charge of, out of question与out of the question的区别。二是冠词the, a, an(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之间的相互误用。

英汉名词确有许多共同点,但是也有不少不同点。英语名词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汉语里没有,且一般情况下,名词都可受到数量词的限制。因此,英语写作中,一旦涉及到advice, news, progress, weather, information等少数常用不可数名词时,学生往往会犯错误。

不过,在使用英语不可数名词时,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绝不可以用a/an或数词来直接修饰,如上述提及的几个名词:另一种情况是,少数不可数名词在被形容词等修饰后,可用a/an等来修饰。如time(时间),rain(雨)。所以我们可以说:We had a wonderful time yesterday. 例如:

a. The ai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our existence.

b. The driver brought the car to stop. In this way, he avoided an accident.

c. When sun was setting, he still did not catch any fish.

正确的句子:

a. Ai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our existence.

b. The driver brought the car to a stop. In this way, he avoided an accident.

c. When the sun was setting, he still did not catch any fish.

7、代词的错误

代词主要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关系代词、反身代词、疑问代词、复合疑问代词、指示代词,要注意代词的各人称之间和单复数之间的误用,关系代词 which, that, as之间的误用,关系代词that与疑问代词what之间的误用,关系代词which与关系副词when, where,以及what与how的误用等。例如:

a. We do not like he.

b. If you like this books, you can take them away.

c. His book is different from me.

d.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larger than those of Japan.

正确的句子:

a. We do not like him.

b. If you like these books, you can take them away.

c. His book is different from mine.

d.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larger than that of Japan.

汉语里,人称代词没有主格、宾格和所有格之变,而英语中的人称代词有主格、宾格和所有格之变,而且每格都具有其自身的用途,分别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等。尤其要注意的是,人称代词充当介词宾语时,也要采用其宾格形式。

8、连词的错误

连词主要有两类,即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考查点主要是并列连词(分递进式、转折式、选择式和因果式四种)之间的误用(主要是but与so/and之间的误用),从属连词之间的误用以及并列连词与从属连词之间的误用等。例如:

a. He had little to eat and a large house to live in.

b. He had no sooner arrived when he fell ill.

c. If you go this way, and you will soon see the hospital.

正确的句子:

a. He had little to eat but a large house to live in.

b. He had no sooner arrived than he fell ill.

c.1f you go this way,you will soon see the hospital.

9、名词的错误

名词主要考查单数名词变复数名词,这主要是受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英语中除了不可数名词和单数名词用单数外,可数名词要用复数形式。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形式。例如:

a. What a beautiful weather we are having today!

b. Please give my best regard to your parents.

c. I have got good marks in all my subject.

正确的句子:

a. What beautiful weather we are having today!

b. Please give my best regards to your parents.

c. I have got good marks in all my subjects.

10、情态动词和助动词的错误

这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情态动词后的动词使用过去时态;② 情态动词后的动词加“s”③ 情态动词后的动词加“ing”④”will”后面的“be”动词用“am、“is”或“are ”;⑤助动词“do”后面的动词用动词过去时态;⑥。助动词“do”后面的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s";⑦ 助动词“do”后面的动词加“ing”等。例如:

a. I could did my homework.

b. He may goes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正确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