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春天的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春天的课堂

春天的课堂范文1

关键词:有效;挖掘语文资源;开放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14-02

语文教学如何创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如何生成一个个情思飞扬、言语鲜活的课堂,如何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正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探索的目标。

一、挖掘语文资源,大胆补活教材,开放教学内容

近几年,虽然语文教材不断地创新,充盈着鲜活的知识信息,但对于灵动的孩子来说仍如同沉睡的巨人,要使教材跃动着生命的活力走近孩子,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补活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感悟文本,与文本进行富有个性的对话,充分地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阅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努力拓宽文本。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本人认为文章内容浅显易懂,要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充分认识?烘托高大的形象?课前我先播放剪接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总理生前下乡慰问老百姓”的感人场面,配以感人肺腑的朗诵,令所有学生无一不为之动容,总理的身影又活生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我们又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容……另外,我还收集总理一天工作时间表等课外资料,使学生对总理的认识逐渐深入,对总理的崇敬之情逐渐升华。课末大家深情地朗诵臧客家的《有的人》,把课堂气氛推向!这样的课堂教师大胆补活教材、整合资料,给孩子们更为广阔的视野,透析人物的灵魂……

语文课堂要活力飞扬,要注重把“源头活水”引进课堂,真正体现内外结合的“大语文”观。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认为多姿多彩的生活如旅行、参观、劳动等都是摄取知识的泉源,所以我们鼓励学生跨出校门,走进生活,融入自然。其次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如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关注时事新闻,开展“班级新闻展播”、“读书笔记展示”“出版学生习作选”活动,这时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情感、世界观等都得到提高。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挖掘语文资源,活用语文,可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彰显语文。

二、创设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方法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教师要灵活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本入选文章的体裁多种多样,有散文、说明文、诗词、童话、传记等,因此教学中教师也可因文而异讲究教学方法。如教学《索溪峪的野》、《桂林山水》这类写景的文章,宜采用“导游法”,让学生查找丰富的课外资料,着重欣赏诗一般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教学《匆匆》这类的散文,宜采用“赏析法”,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表达方法上去赏析,从中学到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并模仿写一写。没有艺术的教学是低质乏味的,绘画、音乐、朗诵、表演都可引进课堂,与语文教学巧妙结合。如教学《》,我借助多媒体,回顾系列镜头,课后把“之歌”引进课堂,在雄壮、激昂的歌声中领略的雄才大略和战士英勇顽强的精神;教学《搭石》则在老师和学生互动表演一紧一慢走搭石的场景中,在孩子们轻松的笑声中感受到人性淳朴的美。而教学《荷花》,我会挥动灵巧的手,让黑板变成美丽的菏塘,让各种姿态的荷花在黑板上展现……灵动多变、不拘一格的课堂绝对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这样的课堂充满新奇和活力。

三、注重自主学习,开放学生的学习方法

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迸发,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在自己不断的实践中,我发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常采用“自发提问式”教学,学生的质疑能力实际上是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外显,学生质疑的深浅,反映了钻研知识的深度。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学生学会了在课题处质疑,对重点词句质疑,对文章的叙述顺序、表达方法、标点符号运用质疑……学生很多精彩的思考与提问,课后我都认真地一一记录下来。比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学生这样质疑:这里的“敢”字说明了什么?“人们淡淡地说”,小女孩死了,为什么人们漠然视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又如教学《草船借箭》学生会这样质疑:诸葛亮使用计谋取得曹操的箭,根本就没有归还的意思,为什么课题用“借”呢?又比如教学《匆匆》“我……裸地来,又将裸地回去罢?”这里两个“裸”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呢?……听了学生精彩的质疑,我十分震惊!因为只有深入地研读课文才会触及作品的灵魂。看着他们为一个问题激烈地争论,我又喜上眉梢。

学生提的问题有的令人拍手叫绝,可有的也令人忍俊不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游刃有余地掌控课堂,表面上让它全面开花,实则“拈精取要”,老师拿捏得好,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却是整个春天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和煦的春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更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让我们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让激情泛起的才智与探索生成的快乐不断喷涌。于是,语文教学将春色满园。

参考文献:

春天的课堂范文2

确定了以“情境教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思路,我的备课工作就正式展开了。课前,我将教室布置成了春天的乐园,黑板上贴着春来秋去的小燕子、清新可爱的扶堤杨柳、被春雷惊醒的河塘青蛙,这一切都是为了向学生传递春的气息。当备课工作进入尾声时,我的心中一阵得意,心中还不时想象着上课时与学生流畅的对话情景……

可是,真正的课堂却让我大失所望。

上课时,学生端坐在布满春天事物的教室里,在我自编自演的“寻春”故事里,他们一脸茫然,春天看似离他们很近,但当真正让学生说出心中的体会时,他们的沉默再次告诉我其实春天离他们很远很远……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传统的情境教学难道不适合低年级诗歌教学么?学生们的想象力到底被什么约束了?我的课堂提问为什么不能开启学生的创作灵感?

问题的症结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一个星期后,学校说要带学生去春游。是啊,正值春光明媚、满园春色的好时候,春天的一草一木、一树一枝,皆是诗情画意,让人留恋。就在此时,我突然想到真正的语文课堂其实不一定是在教室里,广阔的大自然、真实的生活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如果我能带着学生真正地去触碰春天、观察春天、寻找春天,学生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春游时,我告诉学生这一次要一起寻找春天,看看春天究竟藏在哪里。班级被分为3个“寻春小组”:第一组小学生负责搜集春天的树叶,准备制成树叶画;第二组小学生负责寻找春天特有的声音;第三组小学生在春游前搜集描写春天的名诗名句,春游时与大家分享。

学生的积极性果然高涨了起来。每一小组都在认真搜集,他们不时地围在我身边向我汇报着他们的新发现,那一刻,我明白了春天真正地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春游的第二天,我再一次亮出了“寻春”的课题,教室里少了花哨的布置,课桌上摆放的仅仅是学生自己制作的树叶画和大家春游时的照片。这一节课,一切就交给学生吧。

寻春之旅正式开始,与学生的第一段对话让我有了上好这节课的信心――

“小朋友们,今年的春姑娘来得似乎有些晚,她在哪儿和我们捉迷藏呢?

我们去找一找春天,好不好!”“好!”“看,这是我们昨天春游的照片,你觉得春姑娘可能躲在哪呢?”“春天可能躲在粉嘟嘟的杏花里。”“春天可能躲在叮咚叮咚的小溪里。”“春天可能躲在美丽的小池塘里。”“春天可能躲在害羞的小草里,微笑的花儿里。”“春天可能躲在冒尖的竹笋里。”“你们说得真好!说得老师的心里暖暖的,好像真的有一阵春风拂面而来。你们真棒!”

学生的语言质朴无华,可串联起来总是那么生动自然,乘着学生已经有了创作的灵感,我接着用声音来启发他们:“春姑娘的梦还没有做完呢,她又变成了什么呢?春天总有一些动听的声音响彻在我们的耳旁,快来听听春天的大自然有哪些独特的声响。”“春姑娘是位演奏家,她认识五线谱!”“她的手指轻轻一弹,布谷鸟布谷布谷地鸣着。”“她的手指轻轻一滑,小溪哗啦哗啦地唱着。”“她的手指轻轻一拍,青蛙呱呱呱地叫着。”

春天在学生的语言里显得愈来愈灵动,似乎已经不用我再去补充什么,生硬地再去教学什么,他们的一言一语已经成了一首首美妙的小诗。

课后,学生不仅完成了描写春天的诗歌,更围绕在我的身旁,说还要写一写关于夏、秋、冬的诗歌。生活为学生开启了写作的道路,想象是学生写作的翅膀,这一课让我和学生都获得了成长。

【后记】

在学生的眼中,春天就是这样的纷繁多彩。“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语文新课程目标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生活与课堂不应分离。教学要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把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相互结合,体现“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春天其实是学生可以真实可感的事物,“寻找春天”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张开寻找美的眼睛,摆脱日常语文课堂的束缚,在自由的环境中畅所欲言。美图、美景,自然也能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寻春之旅由此开始,美丽的童诗童趣也由此开始。

同时,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以一问一答的读诗方式增强了课堂上师生的合作与互动,让语文课堂处处显现出灵动。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之美,感受春天之美,寻春的足迹不仅留在这花丛、小溪、河塘里,更留在了学生天真烂漫的心灵里。

寻春之旅,本就像是一场梦境,似乎梦境才是一种极致的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学生独有的。融声音、绘画、演唱为一体的课堂教学,就是将学生带入这场属于春姑娘的梦境。诗歌教学再次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凭借着对寻春的浓厚兴趣,仔细观察着梦境里的花花草草,诉说着对春天的喜爱。

春天的课堂范文3

那天下午,是一年级语文课《春天来了》,我照旧拿着教材和教案走进教室,学生也很安静,课堂教学马上开始,我正准备按照课前的设计出示春天景色的挂图,这时我发现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走到了他的跟前,他说:“老师,春天来了,让我们去外边看看春天好吗?”我正为这位学生打断我的教学设计而生气,其他的孩子也嚷了起来:“是呀,让我们出去看看春天吧!”我想,这一节课肯定是上砸了,怎么完成教学目标呢?算了吧,反正孩子们也无心学习了,索性就随孩子们去吧。

我把孩子们带出教室,来到校园的草坪上,孩子立刻如脱缰的野马,好似放出笼子的小鸟,在草坪上跑呀、闹呀,那种情景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看到孩子们恣意地欢笑,毫不理会我的存在,我顿时傻眼了。突然,我想起了课前准备的录音机,于是,我放了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也许是优美的音乐吸引了学生,也许是他们跑得有点累了,学生慢慢地靠近我。

我连忙将学生组织好,顺势提了个问题:“谁愿意说一说,自己刚才在草坪上奔跑的感受。”学生立刻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接着说:“春姑娘不仅有温暖的阳光,她还有许多的礼物要送给小朋友呢!可是,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草坪上立刻安静了下来,我会心地一笑,说:“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美丽的校园内,找一找春姑娘的礼物吧,比一比,谁最用心,找到的礼物最多,最有价值!”孩子们欢呼起来,我就让孩子们自由组合成小组,每小组推荐出一名小组长,然后共同商量本小组用什么办法找春姑娘的礼物。

学生分头行动了!

花坛里、草坪上、操场边、小树下,到处都是孩子们充满生机的笑脸和清脆的童音。我来到每一个活动小组,听着他们琅琅的笑声和真情流露的话语,我知道,春姑娘把最好的礼物送给了每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回到教室,孩子们展示了自己找到的礼物,教室里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

第一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找到了春天的这些特征:

1.小草发芽啦。

2.柳树也发芽了。

3.草地很松软。

4.听见小鸟在唱歌。

第二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找到了春天的这些特征:

1.黄花苗(蒲公英)长出了嫩芽。

2.桃花开,小蜜蜂在采蜜。

3.小燕子飞来了。

第三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找到了春天的这些特征:

1.看见小蚂蚁的窝了。

2.迎春花打苞了。

3.小蜗牛也爬出来了。

孩子们,真棒呀!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找到春天的吗?

我是通过用眼睛仔细看到的。

我是通过用鼻子闻大地的气息发现的。

我是通过用耳朵听小鸟的叫声发现的。

我是用手摸土地感到松软发现的。

……

你们真聪明,用不同的方式,观察到了春天里这么多美丽的现象,真了不起!那么,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

你们那么喜欢春天,让我们唱一唱《春天在哪里》这首儿歌好吗?……

春天的课堂范文4

【关键词】音乐情景教学教师

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国教育行业里的教学手段不断得到开发,情景教学这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手段早已引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设计出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里,教师和学生在营造的氛围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本文在参考了大量音乐情景教学的案例之后,针对初中生的音乐情景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下是本人研究出的有关音乐情境教学的一些观点,以供其他学者参考。

一、 情景教学从教学的需要出发

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对情境作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江苏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根据刺激物对儿童感官或思维活动所引起的不同作用,把情境大致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重要的是抓住教学情境的实质和功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鉴于情景教学的重要性,众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大量引入情景教学,但是这并不等于情景教学可以适用于任何课,情景教学从教学的需要出发。

我们知道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情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心理上处于兴奋状态。这种兴奋状态如果一直持续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有可能影响学生们学习效率,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同学们需要进入春天的情景中,但是如果一味的沉浸在“春天的景色里”而不出来,那么,学生可能思想开小差了,教师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适时停止情景教学,转为严肃的课堂学习。

话句话说,情景教学中的教师,在什么时候引入情景教学,什么时候把学生在情景中拉回来,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情景教学的。

二、 情景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往教学观点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其实,这种观点对学生是不利的,这种观点忽视了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把老师作为音乐的创造者,把学生看做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被动接受者,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老师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有关春景的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在PPT上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面的这种情景教学方式看似把学生引进一个春天的情景里,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们所理解的春天。这种情景教学往往重视的是把景色图片植入式、强制性的投射进学生们的大脑,教师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占据了主体,以教师的眼睛捕捉到的春天的景色,并不是学生们的内心反应。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一个美丽的春天,孩子们心中的春天是千变万化的,用一种春天的景色去反馈所有学生心理上的春天这本身就是填鸭式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知识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并无两样。

本文认为,在情景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应把学生作为情景教学的主题,让学生们去感受每个人心中的春天。作为实际的教学情景模式,应该这样设计:

教师导入春天,然后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春天的样子,并进行相应的展现,让学生们说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一个把学生引入春天的角色,剩下的内容就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想象,感受身处春天的场景,这样的话,课堂上就不是只有一个春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万紫千红、与众不同的春天。在学生们各自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春天在哪里》。

三、 音乐情景教学中的方式

(一)想象

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音乐则是表现形象的艺术,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就是直观的感性的形象。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可表现的因素,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如果说:“情境是辆车”,教师就不止是让学生坐在“车上”,而是要引导他们动脑筋、动手学习开好这辆“车”,并与老师一起驶向美好音乐天堂的引路人。

(二)感触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不是用各种高级先进的设备变着花样得让学生去听,而是要在唱歌、演奏、创作等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

“音乐教学要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的面貌,如果运用得当,会大大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会课堂时间,出现画蛇添足的效果。如范唱,教师范唱可以给学生直接的、较容易效仿的感受,就比放不熟悉人唱的光盘的效果好,感觉目标离学生自己较近,当然,在适当的时候作为欣赏可以放。

春天的课堂范文5

在阅读教学上,信息的存在是多样的,信息的容量是丰富的,要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处理完这些信息,显然不现实,而且这些信息本身存在着主次、轻重之分。如果我们能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的新契机,课堂将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教学苏教版《识字1》:

我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把看到的说一说,并趁机出示有关的词语。一切都像原先规划的那样推进,我感到很满意。

“老师,我觉得第一排的第一个词语春天用的不恰当。”爱插嘴的潘洛雨把手伸到我鼻子脱口而出。班上哗然!顿时好几只手举起。

生1:第二排写的是春天的植物,第三排写的是春天的动物,第四排写的是春天的花,而第一排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生2:其实识字1都是写的春天的词语,“春天”这一词语范围大,放在第一排不合适。

生3:老师,如果把它换一个词就好了,但也要写春天的,而且必须与“风”“雨”有关。

出人意外的问题,打乱了原本正常的教学步骤。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应变能力,一个很好的补救念头闪现在我的眼前。我对学生大力表扬,随即我调整了设计,把原先的“品读”改为“换词”。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春日”“春雷”“春光”…… 当有学生说到“春雪”时,有学生反对:“雪是冬天的象征。”“虽然春天也有雪,但用在这里不恰当。”这时,有学生说:“这样换上去很协调,可以把‘春天’一词写在最上面。”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不仅意会了“春天”这个词的意思, 调整了原先的教学预案,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不仅顺应了学情,而且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的自己质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兴致必然高昂,精神必然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火花竞相迸射。

二、环节的推进可以在生成中随机“调整”

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性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

【我的“学生背景”】 狐狸的狡猾是显而易见的。

小朋友,“狐假虎威”的意思你们都理解了,狐狸和老虎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刻吗?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生1:狐狸。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

生2: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很机智,会想办法,这是一只善于动脑的狐狸。

【出人意料之外的回答,本来平静的课堂一下子就像炸开了锅,学生们分成了两派,我被这场面惊呆了,但我清楚,这是同学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结果,他们的激烈争论比我做n次解释都管用。于是,我暂且放下我精心准备的教案,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任他们争得脸红耳赤。】

正方:我不喜欢狐狸,它脑筋骨碌一转就有一个坏主意。

反方:我喜欢狐狸,因为狐狸的生命要受到危险,这一种自我保护。只能说明老虎笨。

正方:我认为狐狸很狡猾,它脑子里尽是一股坏水。因为它自己没本事,它是借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的。

反方:我认为狐狸比较聪明,在这篇课文中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斗不过它,它只有想办法用智慧战胜老虎,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自己才能不受到伤害,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是情况所逼。

正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刚才你说得对,在我们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我们学过,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情况所逼吗?

正方:我同意他的观点,那只能叫“狡猾”。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别人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它是不劳而获,像这样的故事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许多。

正方:也就是说,狐狸遇到危险善于动脑的精神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花言巧语骗人的诡计我们应该看穿。

……

上述教学环节的即时调整,更利于拓宽、深化教学目标。同样,当我们事先预想的环节与学生的意愿、当时的环境相悖时,我以为完全可以舍弃不用。因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的兴趣、情绪、意见、观点,乃至错误的回答都应是完善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学环节的推进必须纳入这些变化的学情,语文课堂才会有提升,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的气息,实现课堂的自我超越!

春天的课堂范文6

1.教材分析:《四季》是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化实验教科书(中度)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课文生动有趣,草芽、小鸟、青蛙、荷叶、稻穗、雪人是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东西,贴近智障学生的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根据中段智障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处理,将阅读和理解、应用句式作为重点,并将后者加工成口语交际表演作为难点。通过阅读和说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本堂课学习的是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学情分析:启智三班共有8人,均为中重度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较差。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3人,具有一定的认字能力,认识学过的字词,能进行简单的造句,能正确地朗读学过的课文。B组2人,认识大部分学过的字词,阅读能力较差,经常漏字、添字、跳行回头。其中一名为唐氏综合症患儿,发音不清晰。C组3人,能跟读词语和句子。一名学生为自闭症患儿,课堂参与性较差,具有多种行为问题,如拍桌子、下位子等。

依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第一、二段。

A组:流利地朗读课文,无错字。

B组:朗读课文,无错字。

C组:能跟读课文。

2. 会说“( )对( )说:‘我是春(夏)天。’”

A组:能根据图片说“( )对( )说:‘我是春(夏)天。’”

B组:能根据图片和提示说“( )对( )说:‘我是春(夏)天。’”

C组:能跟读“草芽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3.感受春天和夏天的美丽,知道保护大自然。

【教学实录】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先来复习学过的字词。

A组:认字、组词、点读词语。B组:认读词语。C组:认读图片。

师:再把字词齐读一遍。

(生齐读字词:荷叶、青蛙、身、挺身、圆、圆圆的、皮、顽皮)

师:读得太棒了!老师奖励你们看四季的图片,边欣赏边思考,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季节?(出示春、夏、秋、冬图片)

生答: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师板书:春夏秋冬。

(学生很兴奋,积极性很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四季》。(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智障学生识记慢、忘记快,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采用分层复习巩固和检验,依据学生的参与度与达成度充分肯定和奖励学生,满足智障学生获得成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联系生活,由生活导向新知,使智障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为自主,更为积极,更为活泼。

二、新授

师:跟老师读一读“四季”,体会春夏秋冬的美丽。将手指点到题目, 注意点读。

(生读得很认真,声音很响亮)

师: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生:四个。

师:真聪明!拿出铅笔标一标。

(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师:××的字写得真漂亮!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将手指点到第一自然段第一个字,跟老师读。(生认真跟读第一自然段2次,很投入)

课件出示: 草芽尖尖、尖尖的草芽、尖尖的( )。

师:草芽尖尖,还可以怎么说?

生:尖尖的草芽。

师:你还知道尖尖的什么?

生:尖尖的小草。

生:尖尖的针。

生:尖尖的铅笔。

师(补充):春天来了,春笋长出来了,还可以说尖尖的笋。

(课件出示:草芽图片)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让老师惊喜!看,草芽从土壤里冒出来了,嫩嫩的,小小的,因此,“尖尖”要读得轻一些,听老师读“草芽尖尖”,你们来试一试。

生:草芽尖尖。

师:真好听!尖尖的草芽探出头来看到新鲜的事物特别开心,因此,“我是春天”要读得欢快一点,听老师读“我是春天”,你们读读看。

生:我是春天。

师:非常棒!你们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出来吗?

(生齐读后,A组学生点读,B组学生组内合作、跟师合作读,C组学生跟读)

师点评:读得很准确,××的声音比昨天大了,给她鼓鼓掌。

师:草芽是怎么样的?

生:很尖。

师:草芽尖尖的,她对谁说话了?

生:小鸟。

师:说了什么?

生:我是春天。

师:思考( )对( )说:“我是春天。”

(生愣住了,教师重复问题,在耐心引导后,学生把第一自然段读了一遍,教师结合课文继续引导,学生最终说出了正确答案)

生:草芽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请C组学生跟读句子。

师:第一自然段描述了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春天来了?

生:桃花开了。

(课件出示:桃树开花图片)

生:柳树发芽了。

(课件出示:蝴蝶、花儿、柳树、燕子图片)

师:春天真美,你能根据图片用“( )对( )说:‘我是春天。’”的句式来表达美丽的春天吗?

A组:根据图片和句式说句子。B组:根据图片、句式和A组学生的回答说句子。

生:花儿对蝴蝶说:“我是春天。”

生:燕子对柳树说:“我是春天。”

生:柳树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设计意图】智障学生缺乏想象力,难以理解课文。通过“读―想―读―问―说―练”的形式,充分联系生活,用生活情景来开展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采用分层教学,在学生会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最后回归生活,锻炼智障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点读能够改善学生漏字、添字、跳行回头的阅读障碍,帮助学生认字、阅读。

师: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春天,下面,老师带领你们走入夏天,来感受一下夏天的美。请将手指点到第二自然段第一个字,跟老师读。

(在学生大声地跟读第二自然段后,师生合作读,生齐读,A组学生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的结构是一样的?

生:有。

师:下面请根据老师给你们的题目分组讨论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将学生分成2组,与辅助老师各辅导一组)

学生讨论得非常开心,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讨论完成后,教师讲解。

师:圆圆的荷叶,你还知道圆圆的什么?

生:圆圆的西瓜。

生:圆圆的皮球。

生:圆圆的轮胎。

生:圆圆的蛋糕。

师:太厉害了!你能把第二段大声地读出来吗?

A组和B组学生大声地读出了课文,无错字。C组跟读课文,无错字。

师:荷叶是怎么样的?

生:圆圆的。

师:( )对( )说:“我是夏天。”

生:荷叶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师: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夏天到了?

生:游泳。

生:冰激凌。

生:荷花开了。

生:夏天有圆圆的太阳。

【设计意图】智障学生缺乏分析、概括的能力,缺乏思维独立性,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情感上不善于主动表达,使得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在培智语文课堂上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组内成员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沟通、合作、互助,提高智障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和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师:同学们肯定还有很多情感没有抒发出来,下面,请你们来演一演,表演小鸟和草芽的对话、荷叶和青蛙的对话。

(学生积极踊跃地举手)

表演一:师生合作表演小鸟和草芽的对话。

小鸟飞到草芽边。

师:小鸟,你好。

生:小草,你好。

师:你看,我发芽了。

生:你真漂亮。

师:春天来了。

生:我看到桃花开了。

师:我是春天。

表演二:生生合作表演荷叶和青蛙的对话。

青蛙一蹦一跳地跳到荷叶边上。

生:青蛙,你好。

生:荷叶,你好。

生:青蛙你会唱歌吗?

生:会。

生:你唱给我听听。

生:呱呱呱。

生:真好听,夏天有很多蚊子。

生:青蛙可以吃掉蚊子。

生:荷花开了,我是夏天。

师:他们表演得太棒了,给他们鼓鼓掌。

【设计意图】说话能力是中度智障学生语文培养的重点,结合启智三班学生说话能力、交往能力差的特点,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将语文问题还原为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巩固练习

师: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你们会吗?(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老师忍不住还想再听一次。

(生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考一考,老师把课文中的词语印在了词卡上,你们会读吗?

生读:荷叶、青蛙、圆圆的、小鸟、春天、夏天、四季、草芽、尖尖。

师:拿出学具盒,老师说词语,你们把它找出来。

生找词卡“春天、夏天”并读词语。

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感受了春天和夏天的美丽,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春天和夏天的景色。

(课件播放图片)

师:你们喜欢春天和夏天吗?

生:喜欢。

师:我们要保护大自然,春天来了,不要践踏草坪,夏天吃的冰激凌的包装纸要丢到哪里去?

生:垃圾桶。

师:同学们来写一写。

(师发放作业并进行个别指导)

投影:A组:尖尖的( ) 圆圆的( )

( )( )尖尖,她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 )( ),她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B组:( ) ( )尖尖,她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 )( ),她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C组:抄一抄:草芽 荷叶 圆圆

要求A组独立完成,B组可以参照书本。生书写完成后,师从A、B、C组中各取了一份作业,分别投影出来。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对不对。

生:对。

师:一起读一读。

生:草芽……

【设计意图】启智三班学生书写能力差异大,A组学生能够书写大部分学过的字词,B组学生会书写学过的结构简单、笔画较少的字词,C组学生会抄写。另外,“芽”是学生书写容易出错的字,“圆”是课文要求掌握的字。小练笔根据学生情况,采用分层设计,通过写和反复地读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

四、评价

师:老师的任务完成了,下面来看看你们的目标有没有达成?

【设计意图】为检测每位学生目标达成情况,促进学生发展,肯定学生本堂课中的进步与付出,我为每位学生制定了符合其特点的可评价目标,课堂中,学生完成了对应目标,辅助老师就会在相应栏中打“√”。课堂末,教师根据评价表在完成目标学生的总评栏中贴上笑脸,对未完成目标的学生针对其未学会的内容进行再次教授,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学生全部达成目标,教师奖励笑脸贴在总评栏中。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让老师惊喜。

【课后反思】

《四季》是三年级的课文,课文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如何结合“关注目标与内容”紧扣每位学生的特点,联系生活设计教学环节并即时评价是本节课的关键。

一、回归生活,教学做合一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他主张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的中心就是生活。智障学生多伴有多重残疾,对抽象性的知识、技能难以掌握,对他们要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需要在现代化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让语文课堂贴近现实生活。培智学校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适应生活,生活化的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中,我非常注重用生活教育、为生活教育,利用四季、草芽、桃花、柳树、蝴蝶、燕子等图片进行引导,学生看到图片很兴奋,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多了,再将课文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说尖尖的什么,谁对谁说“我是春天”,学生很踊跃地举手,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教师又让学生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的对话,充分把教科书与智障学生生活融合为一体,学生演得认真,其他学生听得认真。一位学生说“夏天蚊子很多”,另一位说“青蛙可以吃掉蚊子”,一下把我逗乐了,学生的表现真的让我很惊喜,这一环节的设计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

二、以生为本,分层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特殊教育指出,要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应“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在阅读上让A组独立点读,B组组内合作、与师合作读,C组跟读。学生愿意读、乐意读,声音响亮,读得准确,有的学生还会去鼓励其他同学大胆读。在作业上,A、B、C三组的作业难度不同,对学生要求也不同。说句子中,A组根据图片和句式说句子,B组根据图片、句式和A组学生的回答说句子,C组跟说。通过分层教学,充分照顾到了每一位学生,满足了学生成功的需要,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完全不会因为怕自己完成不了而胆怯不敢尝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关注目标,即时评价

《培智学校新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评价是促使每个学生实现自己最大限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对学生的评价体现在语言评价和目标评价上,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愿意回答,我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们的表现真让老师惊喜”“太聪明了”“老师忍不住还想再听一次”,学生非常开心,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我抓住每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表现,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如“某某的声音比昨天的大了”“读得很准确”等,这些中肯的评价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帮他们提高了自我意识,找准了今后发展的方向。义乌市语文教研员金姝娟老师点评说,老师非常有爱心和耐心,是一位非常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另外,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制定了目标评价表。每一位学生的目标清晰可见。在课堂末,依据评价表来评测学生目标是否达成,针对评价结果,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教学设计。

四、注重基础,规范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