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一区三区产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区一区三区产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区一区三区产品

一区一区三区产品范文1

关键词:品牌;原产地分析;长三角地区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82-01

一、品牌原产地分析

“品牌原产地”指品牌最初是在哪个国家(地区)生长和培育的,或称为企业品牌的国籍或者籍贯。它常作为外在线索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对品牌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就是营销学中著名的“原产地效应”。具体来讲,该效应又称为原产地形象,是指某品牌原产地给市场长期灌输某种形象,消费者就会对该国家或地区品牌形成固有模式,不同的品牌原产地会使消费者对它们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进而影响购买倾向。

原产地效应的影响因素很多,既包括产品本身的价格、类型、跨国性和品牌效应强弱等产品属性因素,也包括原产地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零售店铺的业态与零售商的声誉以及政治体制、文化类型等环境属性因素。而且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上,影响原产地效应的因素之间的主次地位也经常发生变化,也即原产地形象对不同市场上的消费者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品牌的原产地影响和决定了品牌的风格、文化内涵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通过对品牌原产地的分析比较,可以从中寻找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的差异,从而寻求适合品牌生存发展的最佳空间。由于能力及篇幅的限制,本部分将重点提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原产地分析。

二、我国长三角地区

(一)上海

上海在金融、经济、港口、贸易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使其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服装服饰业也是上海都市型工业的一个重要支柱,1998年服装服饰被列为上海市重点都市型工业。上海的服装服饰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时尚产业蓝皮书》中,将上海定义为目前中国的“时尚之城”,从地理条件看,上海具有发展时尚产业极佳的区位优势;从经济水平看,上海具有发展时尚产业良好的市场基础和潜力;从产业基础来看,上海具有发展时尚产业必需的精密制造工业基础;从文化特色看,上海具有发展时尚产业的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从配套要素看,上海发展时尚产业的时机基本成熟;从政府支持看,上海具备发展时尚产业的政策基础。

(二)浙江

作为我国重要的服装产业基地之一,浙江总体上呈现出企业众多、贴牌加工现象普遍的局面。服装业一直是浙江的重要产业,较早实施市场化,民营企业的力量强盛。浙江就市场而言,无论是义乌还是绍兴的轻纺城,主要从国内市场起步,档次相对较低,但规模大。

浙江的服装产业呈块状集聚,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群。宁波以大规模,大品牌的西服、衬衫生产著称全国;温州则拥有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以男西服为主以及几十个男女装和休闲服品牌群体;还有日销10万套童装的织里和年销2.5亿条领带的嵊州等。专业化集群推动专业化市场的发展,市场一方面可以接纳产品集聚区内生产的部分产品,另一方面为产品集聚区内提供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配套设施与服务。由此使区域间的网络关联可以形成交流与协作,形成互补的产业结构,从而降低了生产和经营的成本。

时下,杭州以东方时尚“伦敦”作为发展方向:以杭州城市品牌为主导,用文化创意取胜,通过全面、系统地培养、扶持更多的时尚业态发展,打造杭州本土时尚,即该行业当中顶尖、创意型的、引导式、小众的、代表该行业最前沿的潮流和方向,期望能引导女装业未来的发展。

(三)江苏

江苏服装业的特点是以实业为主,产业基础好,以大众服饰为主。纺织服装业是江苏省吸纳就业的第一大行业,从业人数超过二百万。目前,江苏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达10400多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达7700亿元,占全国的23%,居全国第一。

一区一区三区产品范文2

随着时间的推进,如今,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五年规划。未来,__经济保持怎样速度,发展方式如何转变,产业结构怎么优化,如何寻找创新发展的动力,如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如何推动协调发展,“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如何实现,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生,扶贫开发如何确保“不让一个掉队”……这些是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汇点,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实际,科学规划__五年后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全镇上下高度重视的议题。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紧紧围绕全县“一城、两县、三乡、四基地”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再上档更进位的目标。据统计,2014年,全镇农林渔牧业总产值20160万元,比2012年增长 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7.3元,比2012年增长40.9%;近三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年平均增长21%。全镇呈现出政治持续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态势。

在镇十三界党代会上,我镇提出了“依托三大优势(广阔的库区水面资源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打造一区两带(一区:__天湖生态淡水养殖产业区,两带:天乐二级公路沿线万亩名特优水果产业示范带和村级公路沿线经济生态示范带),实施五大产业(核桃产业、名特优水果产业、库区生态淡水养殖业、烟叶及食用菌产业、生态养生旅游业),建设美丽__(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建设“美丽__”)”的发展思路,并紧扣工作思路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创建了__县__万亩核桃基地、__县__花果山万亩水果基地、__县__万亩生态淡水渔业养殖基地三大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三区、三园、七基地”的“三特”水果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参与申报自治区“城镇建设百镇示范工程”项目竞选,成为首批自治区“百镇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实施“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造血式“产业扶贫工作,四年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156人。通过全镇人民的艰辛努力,5年前所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不断得以实现。回顾上述历程,我们深刻感知,自始至终坚持科学的发展思路,是我们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关键。

“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将全面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结构继续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这更要求我们认真发展趋势,把握机遇,推进经济的。总结__发展整体形势和新的动能力量,我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机遇: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区深入开展,给__经济带来的成长机遇;下老经__至南丹高速公路建设提上建设日程,给__经济带来的提速机遇;__翻坝系统一期工程、__升船机工程、__电站林佑码头的开工,给__带来的振兴机遇;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进入深化实施阶段,交莲岭风电项目有望在两年内实现上马,给__经济带来的转型机遇。综合分析,“十三五”将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坚持“重大项目立镇(依托交连岭风电项目,抓好百雄电站、巴象电站等重大能源项目,并推动完成百镇建设等项目)、特色产业富镇(大力发展“三特”产业、库区淡水养殖产业、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深入创建__5万亩“三特”水果经济示范带,打造环__库区生态经济圈)、精准扶贫兴镇(依托精准扶贫工作,发挥兜底作用,实施产业扶贫及政策扶贫,确保5年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库区移民稳镇(发展库区移民经济,维护库区稳定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主要抓好以下五大工作。

(一)以“三特”产业为主体,突出抓好经济转型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三特”产业,继续按照“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屯有示范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深入开展镇级千亩、村级百亩,屯级十亩的产业示范建设,要在今明两年完成新种“三特”水果2万亩,新增20个百亩以上的“三特”示范基地,打造__5万亩名特优水果示范带升级版;加大政策及技术扶持,结合“产业扶贫”工作,发挥整村干部技术员力量到各村屯指导群众发展“三特”产业,形成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和大众创新的新态势;二是继续加强产业基础建设,围绕“一区两带”布局,依托__市__县“三特”水果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规划,抓好巴相至八渡拓展区道路、八福码头、精品区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项目建设,着重加强对农业产区的基础投入,解决在土地整治、灌溉用水、批发交易等基础设施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创建__市__县“三特”水果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奠定基础;三是加大产业融合,继续引进一批优质外地企业参与“三特”产业开发,对已进入我镇的注册“金太阳”、“宏毅”等企业给予一贯的政策扶持,促进龙头企业的形成,加快土地向优质企业的流转,推进形成“企业+基地+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借助微信平台、电商渠道等互联网+平台,吸引外地客商到我镇上门收购水果,扩宽需求市场,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二)以举办“桃李鲜花节”为契机,突出抓好生态旅

游产业。积极联系县旅游局,对“__桃李鲜花节”筹备方案进行优化,举全镇力量抓好节庆活动的举办工作;并依托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的东风,围绕__镇生态旅游产业规划,抓好万亩花果山生态农业观光基地、滨湖生态旅游基地、天湖水上休闲运动基地以及天湖原生态国际养生度假区、、犀牛泉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的“二区四基地”旅游项目建设,发展休闲垂钓、农事体验、龙舟竞赛等群众喜好的旅游产品,建立新型生态旅游名镇。(三)以库区为最大潜力和动力,突出抓好移民综合发展。着力发展库区经济,结合库区移民土地淹没长期补偿政策的试点工作,抓好移民后期产业发展、生活补助,子女入学补助等扶持政策落实;抓好库区产业建设,引导库区移民发展核桃、“三特”水果、淡水养殖、食用菌等基地建设,争取特色产业进库区入农户;继续抓好库区产业实用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争取库区劳力输出,提升工资性收入;抓好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移民生产开发码头,移民安置点通屯道路项目,饮水项目等项目建设,提升库区移民发展空间。

一区一区三区产品范文3

关键词:保税区;贸易;优劣势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4-0060-03

为了适应全球化浪潮。世界各国的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各国政府为了促进贸易的发展,竞相推陈出新,我国的保税区应运而生。天津市作为京津冀的战略要地,于1991年便设立了天津港保税区,是当时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唯一的、也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保税区。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市保税区的发展也进入了突破、转型的关键时期,其功能的创新及发展从来没有间断过。天津市保税区经历了从区港联动试点,到出口加工区试点,再到保税港区和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和运营,这一系列改革一方面带动了保税区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保税区贸易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将从天津市保税区贸易特点出发,分析保税区贸易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得出天津市保税区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启示。

一、天津市保税区贸易特点

目前,天津市保税区由天津港保税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和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共同组成,每一区域都凭借其自身的优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和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均享受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共获批面积11.96平方公里。保税港区比原来的保税区功能更为齐全,向国际先进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迈出了积极的一步,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于一身,是目前我国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开放度最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外贸关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关乎稳增长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天津市保税区贸易突飞猛进,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保税区贸易地位提升迅速

保税区出口贸易额从1994年的0.34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1年的38.53亿美元,增长了112倍。而全市出口贸易额在此期间增长了17倍。保税区出口贸易额占天津市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从1994年的1.4%快速提升至2001年的8.7%,保税区贸易占比扩大了6.2倍,在全市的地位迅速攀升。其中,天津市东疆保税港区在2012年完成外贸进出口50亿美元,实现了116%的增长。保税区贸易的迅速发展,与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日益提升以及滨海新区的综合战略部署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滨海新区近年来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和倾斜,在金融改革方面享受全国先行先试政策,发展势头强劲。有效拉动了天津市保税区的外贸增长。

(二)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政策的带动下。保税区外贸在外需不振的环境下能够快速反弹

天津市保税区贸易对外部冲击的反应颇为敏感,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的两年以及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风暴后的一年里。天津市保税区贸易出口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但保税区贸易能够迅速反弹。2000年保税区外贸出口增速下降17.6%,但2001年该出口增速迅速反弹,转为上涨86.5%,远远超出当年全市10.1%的增长水平;2009年保税区外贸出口增速下降39.2%。但2010年该出口增速迅速反弹,转为上涨26.2%(详见图1)。

(三)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势头强劲,出口加工贸易占比回落

近年来。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已成为保税区贸易的绝对主体,加工贸易等传统贸易形势占比呈回落趋势。从2006年开始。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区仓储进出境货物出口额占保税区贸易出口总额的51.4%,已超保税区贸易出口总额的一半。跃居为保税区贸易中占绝对主体地位的贸易形式(详见图2)。2007年,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区仓储进出境货物出口额占保税区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75.5%的历史最高位,2008年后该比例虽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在53%以上,相应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等传统贸易形式占比呈下滑趋势。

二、天津市保税区贸易优势

加入WTO以来。我国关税水平普遍下降。强制结售汇政策已失去效力,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日渐消减。但是,保税区贸易仍呈现出迅速发展之势,主要是因为保税区还享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区域优势。以及国家或地方政府赋予的多方面政策优惠。

(一)突出的区位优势

天津市保税区均位于滨海新区内。在环渤海经济带与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上。濒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并通过京津塘高速与北京相连接,其海运、陆运、空运和铁路运输便捷。天津市保税区享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保税区物流业高效运行创造了条件,为进出口贸易的高增长提供了可能。

(二)享有免税、保税、退税等优惠政策

1.享有免税政策。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区内企业或机构自用的设备、物资都予以免税;从境外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从保税区运往境外的货物,免征出口关税。其中区内企业生产的产品还免征增值税;经保税区转口出境的货物。免征关税;产品在保税区内销售时,免征生产环节增值税。

2.享受保税政策。区内企业对加工出口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件,予以保税;转口货物和在保税区内存储的货物按照保税货物管理。保税区内可以无存储年限限制的存储保税或非保税货物。

3.享有企业所得税优惠。保税区内企业所得税为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4.享有退税优惠。国内货物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口,按照规定实行退税。保税区这些税收方面的政策优惠。彰显了天津市贸易开放的诚意,为诸多企业入住保税区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吸引大量外资资金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保税区贸易的有效增长。

(三)享有优惠的贸易政策

凡涉及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货物,从境外运入保税区和从保税区运往境外时,免领进出口许可证:海关对区内企业进料加工、来料加工业务,不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在保税区注册的贸易公司有进出口权,按照报关企业实施管理。这些贸易政策优惠为区内企业进出口提供了便利,同时降低了进出口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资金运行效率,有利于进出口贸易额进一步增加。

(四)拥有高效的海关管理机制

天津市保税区在货物通关和统筹管理方面的经验已经非常成熟,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以及高效的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具备进一步创新管理的优势,为保税区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天津市保税区贸易劣势

天津市保税区虽然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创新,并在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国际贸易、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天津保税区的成长和发展完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障碍的过程。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弊端。

(一)区位优势有所削弱

保税区的快速发展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植和倾斜,而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的普惠趋势下,各地都在积极争取对外开放的特殊政策,以寻求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相对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仅仅倚靠保税区内外政策落差将很难实现区内经济长久持续、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存在寻租的可能

天津市保税区贸易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政策所赋予的。而且企业只要在保税区注册就可以享受保税区的所有政策优惠,因此众多企业争相入驻保税区,在审批资格不透明的情况下,难免会存在寻租的可能。

(三)转口贸易存在一定的监管真空

由于转口贸易具有两头在外、贸易真实性难以甄别的特点,相当部分企业通过“一日游”获得了大量非常规出口退税。同时,部分保税区企业以转口贸易形式实现了资金无监管流动,成为不明资金流动的重要通道。

(四)产业优势不明显

保税区是天津贸易的领航区。而未来是高科技的时代,但保税区加工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仍然有限。虽然近几年通过空客项目的引进带动了部分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出口,但目前仍以组装等低技术手段为主。

四、相关启示

(一)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势在必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保税区自身政策优势日益弱化,暴露出政策法规不完善、功能定位不清晰等诸多不足,对保税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自由贸易区是国际上主张贸易自由、汇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进出自由等自由度最高的地区,我国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为了履行加入WTO的承诺,我国保税区沿着自由贸易区的路径转轨势在必行。

(二)进一步完善保税区的各项政策法规

天津市保税区一直处于调整完善中,但相应政策法规的更新相对滞后。目前,保税区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具体规定不够细化,缺乏统一性。为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应进一步细化保税区的管理规定,提高政策透明度。同时。应该密切跟踪交易关联企业,加强对贸易真实性的监管和核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保税区的功能优势,进一步彰显贸易自由、运输自由等自由贸易特点,为加快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三)鼓励出口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加工贸易能够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增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企业的经验,能够有效拉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近年来。天津保税区加工贸易呈回落趋势,外资和技术引进略显不足。天津保税区应该以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以民用航空、电子信息、科技研发等为重点。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带动作用。

(四)进一步发挥产业带动作用

鉴于目前天津保税区产业优势不明显,应尽快进行产业升级,以便充分发挥对周边省市相关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保税区要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作用。特别是要搞好以航空产业为核心的项目研发,提升对航空电子、IT、通讯等相关配套产业集群的推进速度。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要专项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培养更多的科技小巨人。

参考文献:

[1]钱淼,推动我国保税区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一区一区三区产品范文4

【论文摘要】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以中国乳制品为研究对象,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对我国乳品制造业的集聚效应进行精确计算,结合企业产值的变动趋势,得出我国乳品制造业属于高度集聚产业,并且主要聚集于华东、华北、东北三个区域,而西北、西南、华中三个区域的乳品制造业发展较为落后,鲜有大型的乳品企业。

一、引言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品消费意识的增强,乳品消费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我国人均消费原奶量从1990年的4.4公斤到2001年的8.8公斤,平均每年递增6.65%。[1]而2002年世界原奶平均消费水平为102公斤/人,欧美发达国家为200-300公斤/人[2],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相比,我国乳品消费水平还很低、增长空间还很大。乳品消费量急剧增长的同时,我国乳品企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1994年乳品行业销售收入总额为57.13亿元,而2003年乳业销售收入高达478.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6.6%。近年来,乳业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一批资金雄厚的饲料、食品、房地产等企业纷纷介入乳业,如新希望、顶新、汇源、维维、统一等把乳业作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伴随供求的快速增长与国家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乳业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生产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集群是某一领域内地域上接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集团和关联的组织,通过商品和辅助活动相联系,集群的地理范围从单一的城市到省(州)、国家甚至多个国家组成的网络(Porter,1998)。Porter将产业集群纳入竞争战略的研究,改变了产业集群理论在经济学界的边缘化状态,并引发了研究产业集群理论的热潮。产业集群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大量存在,不仅发达国家有,如美国存在着典型的制造业集群现象(Krugman,1991;Ellision,1997),而且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存在着这种产业现象(Guimaraes andFigueiredo,2000;Clancyet al,2001)。集群的出现主要源于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企业的大量集聚。企业的群聚可以产生相应的企业群落优势,使群聚区域内的个体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个体的发展,而这又进一步促进了整个群聚区域的扩展和壮大。聚集经济是把相互关联产品的生产按照一定规模聚集到某一区域来进行,从而使企业获得生产成本或交易费用的节约。由于企业群聚,加速了彼此的成长,形成所谓的“绿洲效应”。

国内关于乳品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分析不少,但是都是利用产业集中度即CR4或者CR8、HHI,根据SCP范式研究,利用产业集群关系,根据产业集中系数研究的不多,本文采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地理集中度指数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比较论证。

二、产业集聚的测定方法

Ellision和Glaeser(1997)改进地理集中指数建立了产业集中度指数。假设某一个地区的某一个产业内有N个企业,且将该经济体划分为M个地理区域,这N个企业分布于M个区域之中,则产业地理集中指数为:

其中,si表示i区域某产业就业人数占该产业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xi表示i区域全部就业人数占经济体就业总数的比重。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Index)表示该产业中以就业人数为标准计算的企业规模分布。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充分考虑了企业规模及区域差异带来的影响很好的弥补了空间基尼系数的缺陷,目前已为一部分学者(罗勇,曹莉丽,2005)所采用。尽管地理集中度指数有很多优越性,但在计算过程中仍有不足。计算过程过于依赖就业人数和总就业人数,在我国特别是中部地区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的基础上,其结果是产业集聚就是就业人数的集聚。有鉴如此,本文将以上指标变为:Si表示i区域某个产业产值占该产业全部产值的比重,xi表示i区域全部产值占经济体总产值的比重。这样做有以下好处:(1)我们从另一角度测算了产业集聚程度,便于和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地理集中度指数相互比较;(2)在指标设计上,完全符合Ellision和Glaeser的设计思路;(3)产业的产值数据容易获得(我国并没有企业员工人数分布),这就为计算带来了便利。我们将变换的γ称之为产业集中度指数。 转贴于

三、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本文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六个区域:其中华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内蒙古,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华中: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Ellision和Glaeser将地理集中度指标分为三个区间,第一个区间为γ<0.02,表示该产业没有地方化的现象;第二区间为0.02≤γ≤0.05,表示该产业在区域上的分布较平均;第三区间为γ>0.05,表示该产业在地区上的分布聚集程度最高。计算结果表明,我国乳品产业的γ值都大于0.02,其中在1998年和2001年都大于0.05,这与林礼耀、胡浩在《中国乳品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分析》中测算CR8的结果趋势是相同的,主要原因与2000年时候华东地区其他制造业飞速发展,导致乳品制造业的萎缩。

计算结果还表明,我国华东地区是乳品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虽然不占据自然资源的优势,但是凭借良好的需求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乳品产业的发展仍然是最集中的,只是其优势越来越弱。东北地区的市场份额维持在不变的状况,稍有下降的趋势,而华北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凭借自然资源优势,乳品产业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已经接近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乳品产业发展稳定,西北、西南的市场份额则是微乎其微,乳品产业的发展最为落后,与其自身整体经济发展状况相关。

四、结论

本文改进了产业集中度系数,对1998~2001年我国乳品产业的聚集效应进行的精确的计算,应证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且从区域划分的角度阐明了我国乳品产业的集聚效应,在产业比较集中的区域也是我国经济发达和资源禀赋优势的地方。虽然我国乳品产业的集中度较高,除了少数的大型乳品企业,如三元、蒙牛、伊利等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资本优势外,其他的中小乳品企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集中系数虽然较高,但是目前乳品制造业市场结构同时面对来自产业内部、产业外部以及国外厂商的整合压力,但就未来几年内,市场内仅有几家大规模企业的高垄断市场结构并不会出现,因为促进当前我国乳业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液态奶领域,由于受到收奶半径和保鲜期等因素影响,几家大规模企业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这么大的销售半径,这就给地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次,由于产业进入壁垒较低,只要乳品制造业高利润空间继续存在,就会不断有新企业进入,很难形成高垄断市场结构。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乳品产业的结构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2008年发生的“三鹿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我国乳品企业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在食品安全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对于中小乳品企业,其资金和技术能力有限,要想获得更大的突破,将要面临更大约束。因此今后区域内乳品企业的兼并现象会时有出现,规模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集聚效应则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林礼耀,胡浩.中国乳品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5(1):34-38.

一区一区三区产品范文5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我们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陕西强县”目标,坚持对标管理、激情实干,全力落实促投资稳增长各项措施,经济运行呈现出“提质有进、进中有势”的良好趋向。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4.6亿元,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815元和11016元,分别增长8%、9%。

——重点项目强势推进,投资拉动呈现新态势。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全年召开30余次项目会商会、调度会,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年初确定的134个项目完成投资27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7%;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全年预计完成投资300亿元,同比增长21%。争取专项建设债券和中省项目资金6.2亿元,采取PPP模式推进的4个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全年新签约北控电商、苏宁二期等重大项目19个,合同资金103.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5.6亿元,招商引资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双“1113”工程引领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实施6个重点工业项目和10个扩能技改项目,华晨汽车产业园一期、秦星新能源整车一期建成试生产。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户,总户数达到96户。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预计达到223亿元、64.7亿元,分别增长11%和10%。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四色产业聚集新优势。茯茶生产企业达到49家、销售企业超过100家,泾阳茯茶乘“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正式走出国门。我县与陕南2市6县区签订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稳定了原料供应基地。全年新发展奶牛5010头,升级改造标准化奶牛场10家,奶畜产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新栽酿酒葡萄5200亩、鲜食葡萄7600亩,新建千亩示范园3个,波尔特、天润、天心3个酒庄正式运营。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的蔬菜试验示范站建成投入使用,8项新技术和171个新品种实现全覆盖,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新的提升。

——第三产业异军突起,三产融合彰显新亮点。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两大产业迅速崛起。郑国渠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龙泉公社被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郑国渠峡谷风景区完成投资4.3亿元,茯茶小镇二期、乐华城·88℃温泉乐园、寿平民宿小镇建成开园,乐华欢乐世界被评定为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90万人次。苏宁云商一期项目正在安装设备,泾阳供销网和云阳电子商务中心投入运营,发展电商企业31家、个体网店600多个,电商交易额达到3.5亿元。预计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5亿元,同比增长12%,城乡消费步入快速增长轨道。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11项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5.1亿元,对泾干大街、北极宫大街等7条城区主干道实施升等改造,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桥北一路延伸段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公共自行车300辆,新建公厕5座。启动实施云阳等8镇示范一条街建设项目,山东庄等4个民俗文化村、贞陵小镇等4个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茯兴大道、原点西路北延段、张家山旅游路北延段全面建成,211国道县城过境段、正阳大道跨泾河大桥和县东路跨泾河大桥开工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改善步伐全面提速。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泾阳中学投入使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中考成绩位居全市前列,高考二本上线率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拓展到10家公立医院,荣获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000余场次,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幸福指数得到新攀升。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3亿元,支出达到24.76亿元,其中民生支出21.5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86.7%。十件惠民便民实事全面完成,覆盖2城8镇32万人的张家山泉群供水工程完成了30公里主管网铺设。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92套,城镇新增就业4118人。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全年整合资金5288万元,落实脱贫贷款贴息、移民搬迁、医疗救助等一揽子政策,完成了18711人的脱贫任务。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环境案件全部办结,困扰泾阳发展多年的矿山盗采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重点改革有序推进,跨越发展注入新活力。建立了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向社会公布行政权力3483项、公共服务事项50项。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崇文镇、永乐镇农民市民化试点开始居民回迁安置。全面启动县信用联社改制,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主体完工,元顺茶业、泾昌盛茯茶、日新农业在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群众办事更加快捷便利。

一年来,县志、审计、统计、老龄、双拥、慈善、保险、气象、人防、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和民兵预备役等其他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6年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标志着我县“十三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战胜了诸多挑战,办成了许多利长远的大事、惠民生的实事,顺利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迈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跨越发展不动摇,奋力争先进位,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进了3个位次,位居全省第1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全市,五年完成投资905亿元,为我们稳增长、调结构提供了坚强支撑。规模工业总产值提前两年完成预定目标,总量是2011年的2.79倍,经济发展已经站稳了全市的第一方阵。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转型升级不放松,着力优化结构,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34:35:31调整到2016年的28:40:32。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全面展开,粮食单产蝉联全省最高纪录,奶畜养殖、设施蔬菜、酿酒葡萄规模位居全省前列。茯茶产量超过2万吨、产值24亿元,连续两年入围“全国重点产茶县”。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强化,汽车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柱作用明显增强。新兴产业领跑经济转型,我县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示范县,“乡村旅游在泾阳”越唱越响。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协调联动不断档,推动区域合作,城乡面貌持续改善。西咸新区3个新城在我县实施重大项目130个,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迈出新步伐,实现了“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五年大跨越”的目标,一座现代化的田园城市初具规模。县城“四横五纵”城区框架初步形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3.2平方公里。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环境卫生“四级”管理全覆盖,被授予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称号,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已经通过省级公示。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70公里,比2011年增加133公里,新建西咸北环线、西延高速等5座跨泾河大桥,泾阳全面融入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半小时经济圈”。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不懈怠,注重兜底补短,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坚持民生投入“两个80%”不动摇,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1.2亿元,一大批群众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全面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新农合参合率连续五年达到100%,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5%和6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9%。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万人,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2:1调整到2.9:1。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止步,加快职能转变,发展动力持续释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51项,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扎实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2%。圆满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落实村级干部待遇。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9件、政协委员提案902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们泾阳发展势头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对外形象提升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五年。这五年,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全省第一批创新试点县、招商引资先进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平安建设先进县等50余项荣誉,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县“七连冠”,谱写了泾阳发展史上的新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了泾阳历任班子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智慧和心血,展示了全县干部群众不甘落后、勇于赶超的豪情和气概,体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同谋发展的胸怀和境界,倾注了公安干警、武警官兵、驻泾部队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辛勤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泾阳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们泾阳迈向全省“十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县第十六次党代会和县委十六届二次全会部署,到2021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坚持追赶超越主题,生产总值和规模工业总产值大幅度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城镇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大西安北部中心、率先在全省建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先行区、率先建成西部电商强县。

“一个主题、两个提升、三个高于、四个率先”是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是追赶超越的导航标,更是小康泾阳的生动阐释。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一是面对新方位,前面的“标兵”体量大、步子快,后面的“追兵”势头猛、劲头足,追赶超越的形势不容乐观;二是面对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总量不大、增速趋缓、人均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三是面对新形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破解瓶颈制约、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质量效益的任务十分艰巨;四是面对新期待,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解决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民生领域短板补齐的问题任重道远;五是面对新要求,政府效能需要持续加强,解决少数干部新常态下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的问题更为迫切。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泾阳发展也拥有重大机遇:一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泾阳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向西开放的最前沿,各项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二是西咸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3个新城建设进入快车道,泾阳的发展已经上升到更高层面,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三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沿海发达地区和西安主城区产业外迁势在必行,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是华晨汽车、苏宁云商、秦星汽车等一大批项目即将投产达效,这些项目为我们实现长远发展蓄积了强劲势能;五是全县上下政通人和、心齐气顺,干部群众对建设陕西强县充满期待和认同,为我们干事创业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新挑战催生新动力,新机遇孕育新希望。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大势,顺势而为、逆势而进、乘势而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追赶超越、建设强县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始终坚持创新为源、驱动发展,在释放发展动能中实现追赶超越。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新空间,厚植新优势。到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三次产业加速融合,结构比调整为15:50:35。县域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实现翻番目标,“泾阳制造”迈向“泾阳智造”,成功跻身陕西工业强县行列。大力发展独具泾阳特色的品牌农业,“黑白红绿”四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奶畜产业和设施蔬菜保持规模优势,建成西北地区知名的葡萄酒产区、全国最大的茯茶产销基地。实施两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建设,率先建成西部电商强县;按照全景泾阳、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全省旅游示范县,电子商务和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始终坚持协调为要、统筹推进,在提升整体效能中实现追赶超越。把协调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兼顾、综合调度,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牢固树立主动融入西咸新区的发展理念,与新城对外开放上联手、城市建设上贯通、产业发展上互补、民生改善上同步、社会管理上一体,成为共建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同步建成大西安北部中心。坚持“一尊重、五统筹”,建强县城、建特城镇、建美乡村,形成“一区两核两轴两带”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到202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5万。

——始终坚持绿色为纲、打造和谐,在构建生态文明中实现追赶超越。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划定并执行各类生态红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二五”末降低16%左右。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保护母亲河·澄清泾渭水”行动,坚决推进北部矿山综合治理,保护好全县人民的青山绿水。积极倡导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努力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小公园、把全县建成大景区。

——始终坚持开放为径、推动繁荣,在扩大合作共赢中实现追赶超越。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重,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新机遇,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大企业,承接一批新项目,积蓄追赶超越的新动能。深化与西咸新区的合作共建,建成正阳大道、县东路、秦汉大道3座跨泾河大桥,实现与西安、咸阳主城区的互联互通。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和跨境电商,支持特色产品走出去,扩大泾阳茯茶出口规模,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努力把泾阳打造成内陆开发开放的关中新高地。

——始终坚持共享为本、提升幸福,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实现追赶超越。把均衡共享作为发展的本质要求,着力提高居民收入,着力提升公共服务,着力促进公平正义,着力转变治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认真落实“两个80%”的硬指标,实施民生工程,办好惠民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合理配置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资源,逐步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100%,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冲刺十强、决胜小康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立足爬坡过坎,矢志追赶超越,凝心聚力,背水一战,奋力书写泾阳发展更加灿烂辉煌的一页!

三、2017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

(一)坚持投资拉动,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用心策划项目、用力推进项目,不断凝聚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抓项目强化支撑。坚持围绕项目抓经济,签约项目抓落地,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投资,建成项目抓产能。全年安排县级重点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22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1亿元。苏宁云商一期项目春节后投入运营;华晨汽车产业园全面投产;神洲雷达项目开工建设;秦星新能源整车投入生产,进入咸阳市场,二期项目年内开工;茯茶产业园年内入驻8户企业。深度策划包装项目,提早运作项目前期手续,力争列入中省盘子的项目实现数量和资金双增长。

抓招商增添后劲。紧盯投资新动向,突出平台招商、补链招商、情感招商,坚持“两套班子”运行,实施重大项目招商攻坚,全力以赴招大商、大招商,在项目签约、项目质量和投资总量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100亿元。积极捕捉“一带一路”战略新信息,启动多元招商渠道,吸引外商投资,力争外商投资额不低于全年招商合同资金的2%。

抓服务保障发展。严格遵守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落实牵头包抓责任,定期会商、定期调度,促进项目快建设、早达效。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盘活“僵尸企业”的存量土地,为加快发展腾出新空间。持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严厉打击干扰、阻挠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大力营造亲商、安商、惠商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转型升级,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发展集聚、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四色产业。稳定粮食基础地位,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地深松等项目,力保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突出做好“黑白红绿”四篇文章,茯茶产业要优质量、奶畜产业要保存量、酿酒葡萄要扩增量、蔬菜产业要抓销量,推进“优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开展“茯茶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快“一业三区”建设,筹划组建泾阳茯茶集团,修订完善茯茶标准体系和质量体系,扩大泾阳茯茶公共品牌影响力,茯茶产量达到2.6万吨、产值30亿元。推进畜牧产业“三个示范(试点)县”建设,保优质奶畜提升奶量、扩温氏生猪促进合作、增黑萨肉羊扩张存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发挥蔬菜试验示范站引领作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施国家级蔬菜规模化集中连片基地项目,新增设施蔬菜2000亩,建设5个旅游观光采摘园,推进5个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示范园创建,新建5个社区直销店,做优“泾阳蔬菜”品牌。进一步扩张葡萄产业规模,引进酒庄1个,新建葡萄庄园2个。以现念和现代技术发展现代农庄经济,不断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规模,支持农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打造泾阳特色品牌农业。鼓励农业园区完善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业迈进,着力提升特色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建设工业强县。按照“强支柱、扩总量、调结构、建集群”的思路,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抓好“一区多园、五大集群”建设,落实双“1113”工程制度化推进机制,加快实施恒广化纤、秦川乳业、张裕葡萄酒等工业项目,逐步开展新兴产业园土地储备和设施配套工作。坚持一产向二产转变,重点扶持四色产业龙头企业和本土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率。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户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7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48亿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构建战略联盟、实施技术改造、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温商电器产业园转型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吸引“瞪羚企业”落户,构建工业经济增长梯队。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75%。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省级旅游示范县,编制《泾阳县全域旅游规划》,投资1600万元,实施安吴青训班基础设施建设、唐贞陵景区形象提升、郑国渠大坝展示利用等十大工程,启动郑国渠首遗址开发,力争郑国渠峡谷风景区开放运营。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上。围绕建设西部电商强县,实施“一园两街三中心”;健全电商网络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渠道,实现农村电商网点全覆盖。

(三)坚持城乡统筹,打好城镇建设攻坚战。围绕全域景观化、县城品质化、城镇特色化目标,走三产融合、产城融合之路,实施环境卫生大整治、城镇品质大提升、城乡面貌大改观,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提升县城品位。守牢“三区四线”,执行县城总体规划,实施城建十大工程,总投资5.67亿元,打造南区、中区、北区三大组团。县城南区以拉伸框架、塑造形象为重点,启动综合体育场和室内体育馆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文教大道,建成泾阳大剧院,改造211国道县城过境段,畅通县城“南大门”;县城中区以改造提升、完善功能为重点,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实施茯园二期建设、泾干湖公园景观提升、背街小巷亮化优化工程,完成泾干湖周边拆迁工作,启动泾润花园周边等旧城改造项目,恢复麻布巷古街;县城北区以产业带动、提升基础为重点,加快电商物流产业园、茯茶产业园建设,完成茯兴大道绿化亮化工程,建好县城“北大门”。实施品质城市工程,继续推进集中供热项目,完成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抓好精品绿化节点和道路景观建设,完善城市公厕布局、修补人行道、增建停车场、增设公交线路、谋划农贸市场、逐步打通“断头路”,探索城市保洁市场化运营新模式,为群众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互联网+”工程,统筹共享信息化资源,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数据中心,提升城乡信息化水平。

打造特色镇村。用现代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城镇,优化空间布局,加强风貌管控,打造特色小城、魅力小镇。加快云阳、安吴两个国家级重点镇建设,支持云阳镇建设县域副中心、安吴镇争创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支持崇文、永乐、高庄、太平、泾干等5个镇办与新城融合发展,支持桥底、王桥、兴隆、口镇、中张、三渠等6镇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坚持一镇一策,引导项目和资金投向城镇,实施王桥、安吴镇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活力。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标准,加快社树村、阴郭村、山东庄、曹家村4个民俗文化村和王桥郑国、兴隆贞陵等新型社区建设,打造兴隆白王、王桥北峪、云阳张屯等11个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点,推进移风易俗和环境整治,打造有特色、有品质、有记忆的美丽乡村。

服务共建新城。坚持“三合”工作思路,全力服务支持西咸新区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继续把保障项目建设作为支持新区发展的突破口,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全力推进。尽快启动高泾大道、泾河大道、秦汉大道、第五大道的交通对接工作,加快正阳大道跨泾河大桥、县东路跨泾河大桥建设,切实在加强合作中实现共进共赢。会同新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养老、安置工作,实现统筹发展、同步发展,努力为泾阳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四)坚持生态优先,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守生态红线,做好生态文章,让泾阳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铁腕整治北部矿山。坚持“停产、整合、严查、修复、规范”十字方针,重拳出击、全面治理,推动“旱腰带”地区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实现质的转变。组建矿山综合管理联合执法大队,坚持常态化执法、网格化监管,坚决根除矿山非法盗采问题。加快原有矿山企业依法依规退出,落实新设矿山“边开采、边治理”要求,建成陕煤化石灰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冀东产业园项目,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启动编制《泾阳县北部矿山恢复治理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引导原有矿山企业转型发展光伏、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复制矿山修复试验段经验,逐步扩大矿山治理范围,力争北部山区每年都有新变化。

铁腕整治大气污染。继续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做好“减煤、抑尘、控烟、禁烧、治车”工作,加快建设第二垃圾填埋场,探索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建成洁净煤仓储配送中心,打好“组合拳”,守护“泾阳蓝”。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铁腕整治水污染。遵循柔性治水理念,落实“水十条”和河长制,扎实开展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洁净城市项目,完成县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确保泾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启动泾河综合治理项目,筹备申报泾河国家湿地公园。建立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型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不但要只争朝夕治理当前突出问题,还要千方百计努力偿还历史欠账,为泾阳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守护好绿水青山!

(五)坚持惠民共享,打好民生改善攻坚战。民心就是民生。紧盯民生“指南针”、瞄准民心“晴雨表”,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让泾阳人民拥有满满的获得感。

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坚决完成剩余3895人的脱贫任务。实施“四色五抓、百社万人”工程,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身脱贫攻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快移民搬迁步伐,建成白王、木梳湾幸福院,完成“交钥匙”安置106户、中心村安置268户、社区安置42户、进城安置269户。严格落实各项脱贫政策,切实做到政策不断档、投入不减少,决不让一名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深入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县创建工作,改善农村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龙泉、蒋路、燕王3所卫生院扩建项目,推行三医联动、分级诊疗,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让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筹备咸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采取PPP模式推进奥体中心项目,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着力打造“健康泾阳”。弘扬“文化泾阳”理念,申报泾阳茯茶国家非遗项目,推进二轮县志编纂工作,推出秦腔《骆驼巷》等文艺精品,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大培训、大就业、大发展”,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年内新增就业3250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构建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统筹推进城乡救助体系建设,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兜底性制度,确保社会救助广覆盖、兜底线。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化平安泾阳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精准化、高效化。开展“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意识,大力排查整治食品药品、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基金会清偿等工作,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办好惠民实事。今年我们投资2.9亿元,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①县财政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实施脱贫攻坚,实现扫尾清零。②投资5600万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40所学校新增校舍2万平方米,改造操场7万平方米。③投资400万元,为全县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免费体检,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④投资67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网改户表工程,提升农村电网安全水平。⑤投资4000万元,实施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⑥投资1070万元,实施冶峪河灌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⑦投资1000万元,分期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升级户户通、无线WIFI覆盖、应急广播建设项目,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⑧投资3500万元,实施扶贫路西段18公里改造项目,打造旱腰带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连心路”。⑨投资500万元,实施农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保障农村居民安全出行。⑩投资1400万元,提高农村低保和医疗救助标准,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民生质量始终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一届政府将坚持发展经济不忘社会进步,财力增长不忘民计民生,开发建设不损百姓利益,努力让全县人民群众更多的、更好的共享发展成果。

(六)坚持创新引领,打好重点改革攻坚战。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做好“加减乘除”,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促进要素最优配置,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和发展后劲。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信用联社改制,组建泾阳农商行。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出一批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试点工作,加快筹建行政审批服务局,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完善镇村综合改革,支持镇域经济发展。

加快社会民生领域改革。深化教育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收入分配制度和便民服务改革,推进农村“三权分置”,创新住房保障制度,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更快更准的破解民生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冲刺十强、决胜小康,我们重任在肩。新一届政府将牢记使命,严守规矩,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科学理政。树立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跳出泾阳看泾阳,着力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创造性开展工作。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把该放的坚决放开,把该管的坚决管好。全面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行网上行政审批、综合执法、公共资源交易等应用系统,落实行政审批“零超时”要求,让信息和服务多跑腿,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路。

(二)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推进执法重心向基层下沉,切实做到严格规范执法,切实解决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社会诚信等领域的管理缺位问题。加大财政预决算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