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摘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好的文章摘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好的文章摘抄

好的文章摘抄范文1

关键词:积累 观察 真情 批改 评讲

一、指导阅读,增加积累

现在的学生大多性情浮躁,很难做到平心静气地读书。他们享受着“快餐”文化以及网络阅读带来的刺激。读的书不多,记的句子少,能背的文章更少,积累欠缺,基石不牢,书到用时方恨少,写作时往往思维短路,文思枯竭,语言贫乏,“焦头烂额”地凑字数,复制或者翻版别人的文章,应付老师。鉴于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从增加学生的积累入手,有了积累的基石,写作时文句才会信手拈来。怎样增加积累,是不是简单的背诵别人的优秀作文进行翻版呢?那样是不行的。现在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体验生活的太少了,那么我们可以从阅读中去增加学生的积累。阅读不是简单的浏览完文章就行了,也不是高兴读就读。阅读面要广,而且要坚持不断。在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里,我会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大声朗读,然后选择该文中最优秀的部分进行分析,可以是结构,可以是主旨,还可以是某一段优美的文字,甚至某一句经典的话。除了坚持不断地阅读外,我还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摘抄本,学会摘抄,并在摘抄后注明自己摘抄的理由。自己喜欢的语句可以摘抄,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也可以摘抄,有生活哲理的句子也可以摘抄,承上启下的语段也可以摘抄。在摘抄后分析学习写作手法,组句成段、连段成文的章法,语句的修辞手法等等。例如学生摘抄的:不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太孤独了;不要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为理想而奔波――太辛苦了;不要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由自在――太不羁了。想要的只是简简单单而又不乏味,快快乐乐而有不张扬的读书生活。摘抄理由:1、引用古诗句;2、采用了排比的手法;3、结构整齐匀称,三组语句形成并列式的结构;4、读起来琅琅上口,有气势;5、文笔优美。又如摘抄的: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摘抄理由:我觉得说得太有理了,多听少说,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尊重别人自己也才能更好的得到别人的尊重。

可见,学生在选择摘抄那些语句的时候,已经不仅仅是优美语句的简单积累了,而是一种潜意识的融合了写作技法和阅读理解的积累。学生对喜欢的句子可以反复的读,反复的推敲,甚至可以在文章里借用,化用为自己的语言来为文章服务。这就已经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入微,深刻体会,真情流露

有的学生常常感叹,“我读了很多的文章,也摘抄了很多的语句,学了很多的写法,也会适当的运用,可是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常常说缺少真情实感”,是啊,文章仅有文采,徒有形式,没有灵魂,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世间万物皆有情,更何况是我们又血肉之躯的人类呢。只有入微地观察万物,深刻地体会生活,静心地感悟人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能够与读者的心灵撞击火花,产生共鸣。大自然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在变化,只要我们认真观察都能发现其中蕴藏着深情:花草会点头,鱼虫会恋爱,花鸟鱼虫会讲话……所以诗人咏物,万物皆着是人之“色”。作家写物,万物皆着作家之情。以“我”观物,依然能着“我”之情。我们不仅仅生活在大自然里,更是生活在社会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如果和谐,那么你就会坦然,快乐,积极乐观;如果不和谐,你就会烦恼,痛苦难受,甚至悲观消极。如果你把这些联系真实地再现在作文中 ,真情自然流露,又怎么不能打动读者呢?

三、针对性训练,好文自成

在进行“指导阅读,增加积累”和强调“观察入微,深刻体会,真情流露”的写作要求的同时,教学中还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片断写作训练和限时作文训练。片断作文训练一是一些写作手法的操练,二是各种情景的写作训练,三是作文的各种开头和结尾演练。片断作文课堂常常有,写作时时不间断。比如学习《故都的秋》,就进行景物描写的片断训练。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后,就训练细节描写来凸显人物性格。 学了《边城》,就让学生运用想象续写结尾。大量的片断作文的训练,学生已经形成了相应的写作能力,好文章当然会水到渠成。这就达到了花时短、学以致用的效果,也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认真批改,及时评讲

好的文章摘抄范文2

(一)在大量阅读的全过程中,坚持两个“注重”的指导原则。

1.注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

“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因此,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打破教科书的局限,带领学生走进图书室,使学生对大量的图书感到新奇、兴奋,随之产生阅读的欲望;另一方面,我们体会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的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因此在大量阅读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充分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使用工具书、附注阅读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对阅读材料和内容的选择指导上,我们做到两个“保证”。

1.保证具有健康丰富的阅读内容。

在学校,我们建立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采用学校购买、个人捐献等形式积累图书。书的种类繁多,包括文学、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科普等,每一本书都经过精心挑选,不拘样式,不拘内容,同时逐渐淘汰一批内容陈旧、不合时宜的旧书,做到健康丰富。在家庭,我们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向家长介绍积极健康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鼓励家长藏书。还以“大量阅读”为契机,组织了书香班级评选、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努力把我校打造成为书香校园。

2.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我们将阅读列入语文计划教学时间,保证每周有两节连堂上的阅读课,统一到学校的阅览室读书。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平时的闲暇时间进行阅读。我们改进了作业布置方式,将阅读带进家庭作业中,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二十分钟的“家庭阅读”时间。

(三)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总结,在阅读中引入创新。

1.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方面,我们做到“跟进读书,逐步指导”。

(1)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读书的进度怎样,教师要通过查阅摘抄,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学生实际、阅读实际和语文单元教学实际,提出显性或隐性的目标要求,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2)通过与个别或小群体、班集体的关于阅读的谈话交流,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阅读方法,让他们逐步掌握怎样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培养好的读书习惯、怎样提高读书速度等阅读技能。

(3)在上语文课时尽量体现一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使课内促进课外。

2.在总结方面,我们做到以表扬、倡导为主,进行不定期的、多形式的交流。

如故事会、佳句佳段朗读欣赏会、中秋赏月诗词会、阅读比赛等。这些由阅读而带来的小小的成功,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3.在阅读的全过程中,鼓励学生间质疑、交流、提问。

教师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二、自主摘抄

(一)渗透“习惯”二字。

我们要求学生凡是读书,必做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摘”,一定要摘最好、最美、最有意义的;“抄”,一定要抄写工整,要讲究抄的格式。

(二)摘抄的指向性与自由性相结合。

所谓“指向性”,就是教师给学生指定的一个阅读方向,一个阅读目标。同时要求学生摘抄,摘抄可以是好的句子、词语,也可以是故事的寓意,甚至可以是故事所带给你的感想等,这就是“自由”。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完全自主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好的文章摘抄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素质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课文分析课、结构剖析课。知识是讲不完、教不尽的,关键是要学生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让其自己“觅食”。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主要对学生展开了以下几种习惯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需要平时持之以恒的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可分为三个阶段:

1.能读阶段。这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可适当用诗歌、散文、对联进行引导,让其博闻强记,积累语言素材,逐步培养其对语言的兴趣。也可组织诸如文学兴趣小组、文学沙龙之类的文学小团体开展活动,办手抄报、剪报、黑板报等。

2.善读阶段。这是阅读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感知语言材料后,就要及时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理解语言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和深刻含义,使引阅读进一步深入。现在书籍浩如烟海,已没有阅读尽天下书的可能了,这个阶段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有选择地阅读。

3.喜读阶段。此阶段即兴趣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读书已成为一种欲望,是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对作品的仔细咀嚼、品味、评价、鉴赏,是对作品有更深层次认识的阶段。

二、培养善于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典故和专门术语等,就需要查字典、词典,翻阅有关赏析、评价的文章,帮助我们阅读。“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就等于有了一种终生相伴的良师益友。”

三、培养乐于背诵、识记的习惯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遇到名篇佳作、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以及经典型的作品,要想记住,就得下功夫背诵。在这方面,古人有许多经典型的总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选烂,秀才半。”这里的所谓“破”“见”“烂”,就是要熟读于心,做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义若出吾之心”,这样写起文章、讲起话来也就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觉了。

四、培养自觉摘抄、积累的习惯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时读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段,不能一下记住或不必当时记住就想办法摘抄,并且将摘抄的东西分门别类整理,制成卡片,经常翻阅,加强识记,为表达积累材料。“不动笔墨不读书”,鲁迅先生就曾说,“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做文摘是能使读书专心的一个有效手段。好词妙句如星如玉般散布于各处,做文摘好比是采星摘玉,沙里淘金,积少成多,必然会大有收获。

五、培养勤于动笔的习惯

有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有道理的。广义上的勤动笔包括阅读过程中的勤动手作圈点、批注,勤动笔摘抄、写读书心得体会等,这里主要指勤动笔写作,采百花而酿香蜜。看多了,记多了,写多了,手自然就顺、思维也就活了,不是“思如泉涌”,就是“下笔如有神”。

六、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好的文章摘抄范文4

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教学现象,老师死板的讲解作文的要求,内容,甚至段落要求都要学生一成不变的进行,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学习方法建立并发展的初中阶段,这样的教学无疑是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思考方法。写好作文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对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老师应该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 要注意循序渐进

想让学生一步登天地就有创新性思维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老师要有耐心引导学生,在写作上要注意写作前的指导,写作中的提示,写作后的讲评,这都是很重要的。在写作教学中,老师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写作观念,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流露,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敢于写作,敢于创新,敢于尝试。[1]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导致学生畏惧写作,害怕动笔。

在写作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寻找感觉,可以接近到的则让学生感受到,触摸到,让学生有大概的理解。叶圣陶在《作文要道》一文中写到:“没有真意,就没有必要作文”。[2]比如,在写作《玉树》时,老师可以提前从家里带来玉树的盆栽,让学生先看一看,有对它的大概了解。在教学生写《山茶花时》,我们可以带领班里同学到校园区逛逛,找到山茶花,并进行写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便有了学生的真实情感。在有真实情感的基础上,学生加以思考,写出好的新颖的作文。老师也可以给出半命题或者自己决定写什么的题目,体裁不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有创新性思维提供条件。

在写作时,老师可以偶尔走动走动,看到有的同学以“老三段”为主的就提醒一下减少“开头 中间 结尾”这种老三段形式,有时可以提醒字迹端正等,看似小事,但细节也是很重要的,决定成败,还有就是,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尽量不要限制学生的写作时间,尽快交上就可以了,不要使学生太过着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语句拿捏。对于写作过程中有明显偏题的同学也应适当提醒,注意围绕题目进行,并注意主题积极向上,健康的要求。

在写作后,在学生写作完成后,老师就到了一个相对重要的阶段,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语在学生学习和改进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的评语和态度是学生下次写作时的风向标。对于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对待态度。比如对于写作问题比较多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面批的形式进行,老师的耳提面命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用的。对于问题不大的学生老师可以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评语和改进的意见,对于作文中出现的优美句子和段落,老师可以做下标记,以示肯定,并写上改进意见。

这三个过程是引导学生写作的重要阶段,老师应当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和改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更有利的帮助。

2 以鼓励和肯定学生为主

初中生还是在比较畏惧老师的学生时代,所以老师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写作手法,要以引导为主,而非一味批评。平时也要多读些优美的作文或者语句,告诉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应用这些句式,积少成多,老师多读这些优美段落的话,会对学生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在批改完作文后,应该拿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全班朗读,既肯定了那位同学的写作,又让同学们听到了优美的文章,老师不应该吝啬挑选好文章好段落好句子来读,对于有的同学的作文中出现的写的好的某一个段落或者某一个句子也应该加以肯定,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会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之心,会在写作上更加勇于前进和拓展。

鼓励学生随手练笔,不固定次数,不固定字数长短,只要是学生有感而发或是觉得值得写的都可以写下来,这样的情形下写出的文字往往极富真实情感,不被固定模式禁锢,具有创新性内容,而且写的多了,信手捏来,在以后的语文考试中也不会紧张的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一个写真的好心境。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作文竞赛。班级是一个很小的环境,在班级中的写作水平不能充分表示个人的写作水平,要让学生认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3]积极参加作文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满情绪,在大环境中的比拼更是要靠作文的出彩,创新性思维。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只会局限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活动和比赛中展现自己的能力。

鼓励学生平时就养成摘抄的习惯,摘抄好的文章并熟读,摘抄好的段落并熟记,摘抄好的句子并加以运用。有了摘抄习惯后,将来写作运用到时便是水到渠成,所以有一个好的摘抄习惯也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先前好的语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使它变成自己的语句,这便是创新性思维。

3 注重语文书上的文章资源,使学生学为所用

语文教材是经过众多的专家学者细心雕琢探究而出版的正规文学素材,里面有大量学生可以学习的地方,写作手法,修辞,优美语句都是可以学习的地方,所以要学会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同一样东西发挥创新性思维写出栩栩如生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作者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段话能让同学们理解运用反语修辞,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以本为本,并加上学生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初中三年的语文书上好的文章随处可见,学生如果学会了多种写作方法,就能完成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这一质变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应积极地做好点评,觉得哪句句子用的好,为什么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一句你觉得可圈可点,你认为用哪种修辞会更加好,人家的最后一段是不是总结性的点睛之笔,你认为应该更简洁些还是如何。把这些都积极地写下来,变成你的读书札记。

除了注重语文书上的文章,也应该扩大阅读量,阅读和写作双管齐下,最终促使阅读回归写作,阅读能培养语感,为写作护航,减少病句的出现和语法的错误。好的文章的精华一经咀嚼便可以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范例,从中所获取的美词美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遣词造句的情感,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课外书中涵盖了很多内容,学生多多阅读可以拥有更多知识,对于写作的创新性思维提供了环境。阅读和写作向来是一家的,加大阅读量,阅读很多文章之后,学生就会觉得“下笔如有神”,到时候的思维便扩散开来,而不是局限于一方面。

4 发挥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作用

学生都完成作文以后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左右桌或者前后桌相互交换作文本进行评改,因为在评改过程中,学生一来可以通过同学的作业学习到更多写作文的好方法,学习到更多好的修辞手法和优美语句,有着“见贤思齐”的效果,二来可以看到某些和他作文中一样有病句的句子,有着“自省”的功能。当同学们之间互相评改完,最后再由老师进行评改时,两个没有改出来的地方会被老师改出来,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更加完善了。通过这样经常的互相评改,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的能力,也能使视野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蒙亮亮.如何开展初中语文作文的创新教学[J].现代阅读,2012(11).

[2]潘荷芬.克服恐惧心理,激发内在动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例谈[J].现代阅读,2011(3).

好的文章摘抄范文5

摘抄笔记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就是进行着自我的修行,做事情就是主要的修行方法,我说读书也是其中的一种修行!

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的历史,阅读是与一个个高尚灵魂的对话,也是反观自我心灵的开始,同时也是磨砺自我的开始!

当心静下来,你独自一人在寂寞安静的环境里读书时,你是不是感觉到书中有另外一个灵魂在呼唤你,与你作最美好的人生交流?我喜欢在深夜和寂寞的时光里阅读,在这时,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也可以洞悉到自己内心的世界!我在书中可以找到自己灵魂安栖的一枝,也可以听到美妙的歌声,还可以发现一个全新而美妙的世界。

(章慧敏摘自高伟俊《读书也是一种修行》 )

摘抄理由

“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的历史”,读到这句的时候便有一种莫名的喜欢和触动,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言简意赅,读书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把读书当作一种修行, 在阅读中拷问自己的灵魂,多么美好,多么完满。

摘抄笔记

宁拙毋巧,这个“拙”,不是笨拙的拙,而是指老老实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去换成果,走正途去求成功;这个“巧”,也不是巧夺天工的巧,而是投机取巧,歪门邪道,弄虚作假,偷工减料,装神弄鬼。平心而论,那些投机取巧者,也确有侥幸取得成功的,确实比一般人投入少产出多,但靠投机取巧出大成就、干大事业的,古今中外从未耳闻,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捣鬼有术也有灵,但终难成大事。”即使聪明过人的杨振宁,当初也是靠笨功夫成功的,连续几个星期、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正是年复一年的努力,夜以继日的苦干,才使他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了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殊荣。因而,“宁拙毋巧”,既是他的成功之道,也是他的经验之谈。

(王杜鹃摘自陈鲁民《宁拙毋巧》)

摘抄理由

当人们都在寻求“终南捷径”时,这篇文章的作者却抛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宁拙毋巧,并举杨振宁的事例加以证明。确实,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巧与拙是辩证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巧”,而是“拙”。认真思考并且实践,我们一定会受益无穷。

摘抄笔记

我又觉得,认识到真实是美,美是崇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摒弃许多东西,把厌烦的许多东西推得远远的,对许多矛盾视而不见,在合乎心意的狭小范围内,把美当作时髦的奢侈品。

撇开人的好恶去观察,世界本性并不复杂,很容易窥见其中的美和神灵。将察看局部发现的矛盾和形变,掺入整体之中,就不难看到一种恢宏的和谐。

然而,我们不能像对待自然那样对待人。周围的每一个人离我们太近,我们以特别挑剔的目光夸大地看待他的小疵。他短时的微不足道的缺点,在我们的感情中往往变成非常严重的过错。贪欲、愤怒、恐惧妨碍我们全面地看人,而让我们在他人的小毛病中摇摆不定。所以我们很容易在寥廓的暮空发现美,而在俗人的世界却不容易发现。

(江波摘自泰戈尔《美》)

好的文章摘抄范文6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描写有关环境烘托的片段,让学生体会通过环境烘托的方法来增强叙事表达效果。

2.迁移学法,并动手写一片段反映环境烘托提升叙事表达效果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调动课前阅读积累,精彩语段大面积展示

同学们,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使人充实,交流使人清醒。”课前,大家阅读了大量叙事类文章,这些文章都与环境相关,并精心地做了精彩的片段摘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好不好?

1.小组合作,互相阅读

同学们,现在4人一小组,把自己摘抄的最精彩的句子读给其他同学们听,组内然后推荐一名段落最精彩朗读最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同学听。

2.点名读,相机面上作点评

设计意图。2011年,课程标准在课外阅读方面,增加了两项:(1)提高阅读品味;(2)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课外阅读必须加强指导,才能保证阅读的高质量和一定的阅读量。课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老师有指向性的基础上开展,并在班级开展大面积交流,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成就感和交流的乐趣,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

(二)学习学生摘抄精彩语段两篇,让学生初步领会写作方法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到两位同学摘抄的精彩段落,现在有请他们两人把自己的段落放在投影上,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学生摘抄片段《填沙袋》:

随着一阵紧急的锣声,出事的地方灯火通明。堤上,人们奔跑着,叫喊着,来往搬运沙袋。县防汛指挥部的老田和乡党委书记老翟忙着指挥人民往决口填沙袋。水流太急,沙袋扔下去马上给冲跑了。防汛抢险的行家老李头赶到了,他什么话也没有说,站在堤边观察水情。过了一会儿,他大声说:“快下桩!护好断头!”(摘自《填沙袋》)

1.自由读。你觉得写得精彩吗?我们一起来找找,找找作者写精彩的密码是什么?

2.交流。(抓住声音、水流形势来衬托抗洪抢险的形势危急。)相机板书:周围环境因素:人、事态。

3.点名读片段,感受字里行间环境烘托出的紧张的气氛。

出示片段《难以忘记那段情》:

天边的月,暗淡无光;地上的虫,乱唱一气;路边的花,败落满地。今天的为什么如此丧气?一路上,想被冰水淋湿了的落汤鸡一般的我一直不停地想:“友谊不是最珍贵的吗?但为什么?为什么至亲的朋友竟会让我背上这么大一顶黑锅?为什么还要这样对我呢……(《难以忘记那段情》)

1.自由读交流,通过什么方法来写环境烘托?

2.相机点评:通过天气、路边景物衬托人物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的材料来自于学生,这对于学生而言意义多么重大!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程度和阅读的积极性,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孩子主观能动性,读孩子的自己摘抄的作品,赏孩子摘抄的作品无疑更能激发学生主观阅读的欲望。

(三)赏读老师带来的片段,体悟写法

同学们你们展示的精彩段落,老师非常欣赏,这让我感受到你们很强的阅读鉴赏力。老师也带来两个片段,你们想读读吗?

出示片段:

刚冲到楼下,看见一个身影手里拿着塑料雨布,可是,奇怪的是这雨布不是往自己身上遮,而是遮到自行车上。我定睛一看,啊,那不是管自行车的老奶奶吗?只见她迎着风,冒着雨,什么都不顾,竭尽全力拿着遮雨布往车上盖。雨布盖了一块又一块。此时,目睹这一切的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同时,焦急地想: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冒雨遮车子,会不会感冒?正想着,刮来一阵狂风,好冷啊!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呀,不好,老奶奶刚遮好的雨布一下子都被风刮走了。老奶奶忙不迭再去盖,谁知,风好像故意和她作对似的,呼呼地吹着,刚这好的雨布又被刮走了!老奶奶想了个好办法,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堆垃圾的角落,吃力地搬起几块大砖头,一一地把塑料布的四角压好。这下风再显神通也无法掀走雨布啦!

(选自《雨中》)

轻轻读这短话,写得精彩吗?你觉得哪里写得精彩?

总结:

原来文字是有情感的,作者借文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语言的力量真是神奇!它竟然成了我们和外界互通的纽带。你的快乐写下来,就被复制成了无数份快乐,你的忧愁写下来,就被分成了很多的小忧愁,直到你不再伤感。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有关环境烘托的片段,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体验?周围的树、花、小草陡然间也有了生命?它们和你的心意相通,它们都是你心情的代言人,多好!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可以从学生中产生内容,老师的示范引领也很重要,老师出示的片段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规范,一种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燃起他们读书的欲望。

(四)写难忘的瞬间片段

1.学生写难忘瞬间片段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读了这几篇有关环境烘托的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大家收获真不少,书籍就像浩瀚的大海,我们广泛认真阅读,就能拾到一枚枚美丽的贝壳(书海拾贝)。

学贵以致用,我们阅读了许多描写环境烘托的片段,这些片断中之所以写得精彩是因为他们能充分开掘周围环境,用文字让他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想试试吗?拿起手中的笔,回忆自己曾经难忘的事情,抓住一个方面,写一个片段,用上环境烘托。

2.点评

点名读,其他同学评点,你觉得他写得怎样?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交融,促进读写结合。明确写作教学的目标。学好语文有两个必备要素,一是扩大学生的只是储存量,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夯实语文基础,加深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