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文章摘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美文章摘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美文章摘抄

精美文章摘抄范文1

关键词:创新;评价;写作能力;写作技巧

一、作文教学须还学生以灵性的天空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作文必须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在他们看来作文反映的是社会积极的一面,也必须写反映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一些东西。所以对一些有自己想法的,写生活中琐事的写作常常不予肯定。

作为教师一定要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气氛,让学生在作文中有感而发,勇于发表自己真实的感受。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

二、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作文评语是教师和学生沟通很好的桥梁。学生辛辛苦苦写作一回,到教师那里只是简简单单来一个“阅”字,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有一种泄气之感。感觉教师只是在应付差事,对自己不够重视。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对每位学生的写作做详细认真的阅读,并做认真的评价,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将写作真实、用词恰当、写作优美,甚至是写作有所进步的学生的作品可以选择在班上朗读。

三、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但是学生由于受学业压力的影响,生活中大多枯燥无比。他们的生活大多是两点一线:学校――家。生活枯燥,怎么能写出生动、丰富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有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多做观察笔记,多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学生的写作素材才会慢慢丰富起来,才不至于一到写作文就犯难,难于下笔,难以开口……

四、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动手积累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多阅读一些精美的书籍,有时间也可以学着摘抄精美文段,做一个摘抄本,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一些新闻报道,可以将新闻摘抄下来……在班上,利用写作时间,可以鼓励大家将自己积累的东西展示给大家。通过平时的积累,自己动手大家都好似爱上了文学,也变得更关心国家大事了,写作起来再也不是无话可说了。教师也可以在班里经常举办手抄报比赛,将学生精美的文章登上班集体的手抄报上,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没有被选中的学生也被激发了继续努力的动力。

五、作文教学要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写作的技巧、方法

作文显个性,讲究技法也很重要。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写作实践中,同样的题材或内容,如果能精心设计开头结尾,层次之间巧妙过渡,讲究铺垫和照应;行文一波三折,巧妙运用抑扬法、悬念法、虚实法等,效果会迥然不同。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对名家名作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赏析文章,对文中的佳句美言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分析作者的文章写作结构、写作手法、技巧,也可以让学生对美文进行仿写训练,或者相同的题材进行变化手法写作。对于同一题材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文体进行写作,并作及时的评价,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精美文章摘抄范文2

以往的写作以命题作文为主,写作的形式与内容被固定,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约束,同时所给的题目可能不是学生切身可以感受到的,写起来较困难,往往不能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这样,写作的目的无法达到,还使学生产生对写作的恐惧,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尽量避免这一类写作题目的出现。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通过随笔的方式,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可以说真话、吐真情,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表达自己的感情,让学生的感情得以释放。

2.随笔训练符合中考作文命题趋势

近年来,中考作文题目变得更为灵活,对文体、题目、内容的要求也更为灵活,这就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的随笔训练来锻炼不同类型题目的写作,如果学生一味将自己禁锢在传统的写作方法中,将难以写出有创意的、新颖的文章。现在的话题作文与随笔有共同之处,给学生更为人性化的创作环境,写作主体容易理解,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更容易下笔。鉴于随笔写作与考试作文写作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初中语文老师引导好学生进行随笔写作,可以让学生在考场上发挥更加自如,表达更为真切。

3.初中语文写作随笔训练的策略

(1)制定随笔训练目标

明确随笔写作的目标,是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关键。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年级、认知能力的不同,进行学情分析,情制定不同的随笔训练的目标。在《感受自然》《这就是我》的孙碧训练中,可以这样制定随笔训练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摘抄优美文句,并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文字来复述课文;三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在《献给母亲的歌》中,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观察,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说明方式进行随笔的写作。

(2)营造随笔训练氛围

确定了随笔训练的目标之后,还应该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投入到随笔写作中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随笔写作的氛围,应从以下两方面重手:一是鼓励学生选择精美且质地好的笔记本作为随笔写作的专用本。如果学生随手拿一个练习本作为自己随笔写作的记事本,那你激发学生随笔写作的兴趣,同时难以引起学生对随笔写作的重视,如果能精心选择自己喜欢的笔记本,学生会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愉悦感,并将随笔写作当成一件乐意且有趣的事情去完成。二是命题时应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随笔训练,如在《金钱,我们共同的话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进行续写。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观看电影、课外实践等,让学生写观后感、学习心得等。

(3)鼓励学生积累素材

初中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写作素材不充足,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素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得到积累:一是让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与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遇到优美的文句摘抄下来,反复阅读;三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写作思维,因为想象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在在随笔训练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4.结语

精美文章摘抄范文3

关键词:初中 散文写作 方法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至真至纯的语言艺术。散文必须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散文是四大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往往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叙述,或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如这几年,散文写作在中考中大行其道。

一、议论性散文写作

1、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总之,形式灵活、语言精美、渗透作者的感情,这是议论性散文与规范性议论文最明显的区别。

2、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必须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1)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有人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不必顾忌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要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一些。(2)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从表面上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议论性散文也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3)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其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

3、目前中考议论性散文存在的问题

?从内容上看,或回到古代,或罗列名人,贪多求全,臃肿庞杂,看不到鲜活的现实,闻不到时代的气息。从感情看,或缺乏真情,或矫揉造作,用成人的体验代替自己的心声,用美丽的词句掩饰自己的浅薄。从语言看,堆砌辞藻,追求虚美,用名言警句撑门面。

二、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记叙性散文分写人、记物、叙事等。记叙性散文写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1、感情浓郁,以情动人

散文是情感的载体,应十分重视个性化的体验,以叩击心弦的强烈感情打动人心。

2、联想丰富

散文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要想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提出一种新思想,立意有深度,就得多方开掘。这就要用到联想,没有恰当的联想,文章就放不开。联想的方式很多,由此及彼的横向联想是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类型有相似联想(由此事物想到性质不同的彼事物)、相关联想(由此事物想到与它相关的彼事物)和相反联想。

3、形散神聚,线索连缀

?形散,是形式不拘,写法多样,生动灵活。要做到神聚,就得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就像放风筝,不管它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线始终在手里拽着,随时可以把它收回来。线索的主要类型有:(1)以具有象征意义或有深刻含义的某个物件为线索。(2)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3)以某句深刻意义的话为线索。(4)以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如:勤劳、勇敢、谦和、豪爽等)为线索。

4、文字清新,拒绝造作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缺乏真情实感、徒有丽词佳句的所谓美文,往往受到包括阅卷教师在内的各方人士的青睐,于是许多考生竞相仿效,以求高分。此类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只求表面华丽之作的泛滥,实在是语文教育的大话题。

5、几种散文的写作模式

第一,写人散文模式。开头: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中间: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的叙述和描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个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结尾:重申特质,照应开头;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精美文章摘抄范文4

一、重视积累的好习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兴趣的培养,都要从积累中来。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积累,而“语文主题学习”正为语文知识积累提供了便利。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把同类素材融会贯通,要求学生人人准备语文素材笔记本,不论字、词、句、段,还是诗词、佳句、优美文段,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就记录下来,并注意分类汇编。为了鼓励他们,我们还安排了定期展览、评比,并且让学生把各自的精华本相互传阅,相互借鉴学习。后来不光摘抄了,我们还引导他们在摘抄内容后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少则几个词、几句话,多则一个片段、一小篇文章。或者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推荐给大家阅读。时间长了,他们往往按捺不住内心的想法有感而发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积累,不仅荟萃了知识,拓宽了知识面,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兴趣,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

二、熟读成诵的习惯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古时要求学子要熟背“四书五经”,“胸中藏有诗百篇”。如今要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除此以外,背诵还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等多种功能。通过背诵,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以此来不断充实他们的语言库存,并让其从中领悟和体味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引导学生多读、熟读,直至背诵,坚持不懈,学生各个方面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三、以思维导图为索引,回顾、贯穿、整合、提升的习惯

引导学生画出相同主题、同一作者或诠释某种表达规律的作品的思维导图,做到单元课文、主题学习丛书及歌曲、名言、名著等课内外比较阅读,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使教学过程成为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融语文学习与人生教育于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母爱和父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莫怀戚的《散步》时,我们首先让学生齐背孟郊的《游子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忆小学时学过的《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丛书中的《母亲的目光》《母亲的“存折”》《母亲的羽衣》《妈妈的味道》《母爱夜无眠》,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情歌唱《烛光里的妈妈》《懂你》《白发亲娘》《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妈妈我爱你》,积累有关母爱的名言。广泛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爸爸的花儿落了》《台阶》《背影》《柔软的父爱》《父爱的高度》《父亲给我的世界》《父亲是我一生的时钟》等文章。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学习都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感受母爱的细腻与温柔、父爱的深沉与伟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回报。为此,我布置了特殊的作业:给父母洗洗脚,谈谈你的感受;记住父母的生日,不忘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通过开发和整合课内外学习活动资源,课内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在课外迁移的过程中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学习活动,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感知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老师学生家长同阅读、共提高的习惯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个体人性上,还是在课堂阅读层面上,双方的地位应该没有高下之分,教师能理解的,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的教师也不一定就能明白,教师的优势在于只是首先占据了教学资源和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平等的阅读气氛能够开出创造之花,反之,则会压抑个性,只能制造出装知识的袋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许多文章和名著如《爱的教育》《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可让家长自由选读,也可给家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家长的参与,有助于自身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精美文章摘抄范文5

“凡事预则立”,写作文亦如此。在作文前做好准备工作,作文时就不难了。这里的“准备工作”主要指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工作,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硬件积累”,主要指语言材料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软件积累”,主要指思想素质、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积累。

先说“硬件积累”。硬件积累主要指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果说作文就像盖房子,那么语言材料就是盖房子用的砖、瓦、沙等材料。没有这些材料,作文就是空谈,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写好作文首要的工作就是指导、督促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材料。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这里讲的语言材料,主要指生活素材和好词佳句。如何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做好语言材料的积累呢?

一、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那些写作文时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同学,他们的症结就在于平时没有留心观察生活,没有积累写作素材。因此要想写好作文,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勤于思考,多多感受体验生活。大自然五彩缤纷,你是否认真观察过月亮的圆缺、小溪的潺潺、植物的构造、动物的习性……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更要细心观察感悟。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大事要关注,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的一些小事也要注意,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和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写作中极宝贵的材料。如果我们能坚持写观察日记、生活随笔,日积月累就会拥有丰富鲜活的语言材料,作文时就不愁没内容可写了。

二、注重阅读,广泛涉猎

在语言材料的积累中,除了亲历积累外,间接经验的学习也十分重要,中学生尤其如此。在间接学习中,广泛阅读很有效。通过阅读美文佳作,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大量的好词佳句得以积累。但在阅读时应注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应由课内走向课外,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阅读量。当然,广泛阅读一定要选择健康向上、文情并茂、富有哲理的作品,并且努力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用笔画出好词佳句,做好摘抄,背诵一些精美绝妙的段落,尽量写出读书心得体会。只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收到实效。

三、读写结合,吸收与表达并举

在不断积累、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学生都会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要对积累的材料进行科学分类,这样才有系统性,便于记忆和灵活运用。在语言材料的积累中,要注意读写结合,吸收与表达并举。在采用剪报、摘抄、制作知识卡片、浏览与精读等方式广泛吸收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写日记、写读书心得、编辑语文小报等形式来表达我们的生活积蓄。这样读写结合、活学活用,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语言贫乏的问题。

再说“软件积累”。“软件积累”,主要指的是思想素质、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

思想素质的培养:如何培养自身的思想素质呢?简而言之,就是将我们平日的所见所闻,在老师的启发下,经过自思、自悟的过程,明辨正误、分清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抛弃错误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这对我们把握作文主旨,拥有健康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精美文章摘抄范文6

课改一线的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一年级开始,除了“咬定课本不放松”外,还要求学生摘抄课外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的摘抄本换了一个又一个,可学生的表达能力仍不见提高。反思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误区有三:

1.语言积累忽视过程

不少教师认为积累就是让学生看看书,摘录好词佳句,而忽略了积累的能力目标,忽视了积累所必须经历感悟、理解、欣赏、记忆等复杂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浓厚的兴趣是坚持语言积累的基础,正确的过程则是有效积累的关键。

2.语言积累脱离生活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语言,向生活学习语言。如果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读、背,忽视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学生积累的书本语言不能和生活相结合,就不能在特定的语言表达情境中学以致用。

3.语言积累缺少实际运用

忽视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把积累与运用割裂开来,是语言积累的又一大误区。积累的关键是让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内部联系,也清楚新旧知识的关系。学生只有不断地把积累的语言运用于实践,才能使积累处于一种激活状态,得到不断的提升而呈现出无限生机。

二、策略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注重过程,循序渐进

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书面阅读困难较多。因此,指导低年级孩子课外语言积累必须循序渐进,在兴趣中积累,在方法中积累,在分享中积累。

(1)用耳倾听

低年级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很强,在语言积累中也是如此。在倾听中模仿和记忆是孩子们积累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上,教师规范生动的语言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有趣、优美,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

(2)用眼悦读

当孩子们喜欢上倾听,爱上儿童文学作品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用眼睛欣赏课外读物上精美的图文,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依法阅读

在指导学生课外语言积累的方法上,笔者尝试和班级读书会结合起来,上好每一节读书导读课、交流课和讨论课,让课内习得的方法指导和激励学生的读书活动。在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制作“体会卡”,用不同颜色的笔把在阅读前、中、后对文中某一人物的感悟理解记录下来,层层深入,逐渐丰满书中主人公的形象,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家长、教师联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指导、评价,让学生保持课外积累的无穷动力。

2.“生活中来,生活中去”――扩大外延,走入生活

(1)在传播媒介中积累

笔者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看,如美文欣赏、成语故事、新闻报道等,碰到一些新词、好句,及时在黑板上记录;选购一些富有儿童情趣的优秀诗歌或短小精美的文章磁带,在午休时播放;请家长引导学生收看、收听合适的少儿节目;学生从中筛选出最感兴趣的语言,经过提炼、整理、设计,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在“生活语言积累卡”上。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更加丰富了,和日常生活有了紧密结合,并自然而然有了时代的气息。

(2)在街头巷尾积累

课内习得的语言积累方法应用于课外,可促进课外积累的有效和扎实;把课外积累的语言(生活中的语言)运用于课内,也能促进课外积累的落实和内化,两者相互作用,可形成语言积累的相互促进。

(3)在大自然中积累

低年级孩子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对自然界新奇的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索之心。大自然这本无字书,能让孩子们感受春的生机、夏的活力、秋的丰收、冬的纯净,这也是一种阅读,这是一种立体的阅读。笔者鼓励家长带孩子去旅行,写感受,积累语言素材。

3.“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落实运用,读写互促

(1)在说中运用

说,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课内说话、交流能让学生在语文课这一语言环境中运用知识,使学生将课外积累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①学文中运用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抓好课内和课外结合的语言训练点,学生在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触动感情的基础上,才能将课外积累的语言真情倾诉。

②活动中运用

课本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运用才是根本,我们可以利用教材这一例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运用活动。教师为孩子们寻找到课内与课外结合的“点”,学生围绕结合点让课外积累的语言活化运用,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2)在写中运用

①周记

学生积累的语言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尽可能运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自己的东西,周记就是孩子们运用语言抒感的乐园。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反复地运用语言中,既激活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纳他人的新鲜语汇,达到语言再积累的目的。

②课堂练笔

低年级课文,每篇都富有童趣,而且很多课文都留有很大的空白,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为学生提供动笔写话、再创造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写话中运用积累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