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父亲伟大的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父亲伟大的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父亲伟大的古诗

赞美父亲伟大的古诗范文1

一、患难之时见亲情

人的一生是一个相互关心、关爱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情感的需要,不光亲人、朋友之间需要感情,师生之间更需要感情。教师重视情感投资,真心爱学生,才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感情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上,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还要通过我们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也同我们一样,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多一句关心的话语,多一句赞美,就有可能把思想上正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中来。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学生情感的表达。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我有多爱他们,有多在乎他们,正是因为我爱他们,所以当他们出色的时候我那么的高兴,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又那么的着急、心痛,当他们生病的时候,我有多么牵挂。我对学生的情感的表达,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真正的友谊只有在一个人困难时才能体现出来,学生也一样。作为班主任,只有对学生付出了真情,学生才能把你作为他的知心朋友,才能和你吐露心声,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管理好班级。

二、良师益友无限爱

教师真爱学生是毫无血缘亲情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是一种“大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的神圣也正在这里。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学习文化知识,解除学习中遇到的疑问,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班主任,就要从“心”开始,用“心”对待学生,用“爱”感化学生。有一次分班时,程程和单雄燕分到我当班主任的班级。这两个学生性格很内向,平时和学生很难沟通,也不一起玩,甚至见了老师也不说话。我一直想找机会同她们谈谈。有一次,在校园内和她们相遇,她们没有和我说话,但我主动和她们说话,其他老师还很不理解。后来,我和她们说:“我觉得你们现在比以前进步多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多注意就更好了。”教育学生必须从细微处入手,抓住一切教育的机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班级的琐事很多,处理起来很累,但看到学生能健康成长我很欣慰。

三、春风化雨润无声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外,工作中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建立起平等相待的新型师生关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化他们,在与他们的沟通中讲实话,把思想工作做实、做细。我班还有一个学生叫邹伟,性格很倔强,父母教育不了她。有一阵子我就觉得她有些瘦了,于是我见到她父亲时问原因。她父亲愁眉苦脸地对我说:“李老师,我的孩子为了减肥已经很多天没有吃东西了。我们也说服不了她,你一定得帮帮我们!”我听了很是着急,不吃饭,身体怎能吃得消,会耽误学习的。但我又不能和她直说,怕伤了她的自尊心。于是,我想了一个方法,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她一起挖菜,和她闲聊,谈了一些减肥的方法和危害,使她认识到节食减肥是危害最大的。她说这几天也有点晕,学习注意力也不集中了。我告诉她减肥有很多方法,让她到网上查查。她听了很受感动,觉得老师对她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晚上,我通过别的同学了解到她开始吃饭了,她的父母也很高兴地给我打来了电话。现在,这位学生没有忘记我,到哪都会来个电话问候我。我深深地感到我的付出换来了学生的理解和关心,虽累但值得。

四、百花争艳放异彩

我时刻注重育人氛围的营造,力争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教育学生的阵地,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温馨浓郁的文化氛围,一抬头就能受到激励,不断进步、不断超越,并且通过开展特色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发展潜能。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百首古诗背诵、百幅简笔画、“三笔字”周展览评比、英语沙龙、专题演讲等等,使学生彰显个性,百花争艳放异彩。

赞美父亲伟大的古诗范文2

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能激发兴趣,提升学生情感,让学生自觉走进语文,爱上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诵读法,不仅能引领学生学语文,还能够引领学生爱上语文,走进文学的殿堂,不仅受用一时,更能受益终生。

【关键词】

吟哦讽诵 激发兴趣 提升情感 感受节奏美 形象美 情韵美 人文魅力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描写书塾寿老师在授课之余,自己诵读诗文的场面:“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读书读到这种境界,已经是一种享受了。陶醉其中,身与心与文融为一体。知识与情感同步提升。鲁迅先生的古文功底想必也得益于寿老师的言传身教吧。

无独有偶,于漪老师在散文《往事依依》中也忆及她的两位语文老师教学中喜欢诵读。“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读。”“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慷慨悲歌。”“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正是这两位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感染了学生,唤起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于漪老师从这两位语文老师处想必也是受益匪浅。

由此可见,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能激发兴趣,提升学生情感,让学生自觉走进语文,爱上语文。

有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歌赋,根本不可翻译,可是通过吟哦讽诵,凭借语言的节奏,声调与韵律,却很容易感悟和理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吟诵中体会送别时的惆怅与不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反复诵读也不禁使人产生缠绵与失落之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声吟唱,感受诗人的雄伟的气魄与凌云壮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境开阔博大,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放声诵读,感受大江的气势,体会对英雄的向往之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诵读中感受“乱、穿、惊、拍、卷”等词语运用的精妙,进而走进古战场的险要形势,想象雄奇壮丽的景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的才华横溢,意气风发,学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步入情境: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周瑜的英姿与功业,在教师营造的朗诵氛围中,在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被深深地映入学生的心神之中,爱国情,英雄气油然而生。一节语文课,既教授了一首古诗词又传递了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展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魅力。

文学欣赏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吟哦讽诵作为一种有声的文学解读形式和方法,与无声的“涵咏”等相互补充,才不失为积累,理解和欣赏诗歌、散文,尤其是写景状物和抒情文学作品的理想途径,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

文言文音韵优美,行文简练,言文统一。文言文教学中“言”的解读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注重这一点,那么其中蕴含的古典美、人文美我们就很难领略到了。因此,我们应在理解“言”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如此方能体会音韵之美,步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达成感情共鸣。我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就是将重点落实在朗读美文这一环节。多媒体投影温馨提示,“吟哦讽诵”的方法:一放声读,二读正确,三读流畅,四读的抑扬顿挫,五要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接着就是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感情,进一步走进作者内心,吟哦讽诵,体会感悟。学生分段朗读:读第一段体会赞美之情,读第二段体会雄壮之美,读第三四段体会悲喜之情,读第五段体会作者宽广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学生朗读之后,老师随机插入提示。教学中,将学生的个体朗读与集体朗读及教师的范读相结合。一轮朗读下来,学生已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不仅训练了文言语感又初步把握了美文的意境。接着,便是第二轮朗读。教师随机点拨,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第二轮朗读重在体会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与迁客骚人的登楼之情。先是老师范读,尤其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要读出阔大的气象与壮美的感情。然后学生试读,此时,教师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学生已然置身岳阳楼上与千年前的古人登楼高歌,把酒临风,亦悲亦喜,或惆怅或激昂。学生陶醉其中,神思飞扬,身心不再局限于课堂中了。此时,再引领学生走进范仲淹的心灵世界,那比迁客骚人高出不知多少倍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怎不让人肃然起敬,击节叹服呢?至此,这篇文章的意境美、人文美学生已了然于胸。在诵读时,学生兴趣大增,情绪高涨,轻松积累了词句。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诵读古诗文,要有意识地在诵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精神。

诗是感性的,诗是不可解读的,诵读法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古诗如此,现代诗亦如是。哲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一首诗到了手,我不求甚解,先把它朗读一遍,看它读起来是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节奏。如果音节很坚实、饱满,我断定它后面一定有点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在朗诵的前提下再去品读,进入诗歌的特定情境,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辅之以联想、想象,将对诗歌的理解引向深入。

轻轻的M我走了,

正如M我M轻轻的来;

我M轻轻的M招手,

作别M西天的M云彩。

……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和意象美历来是被公认的:写的多么轻松、多么潇洒、多么完美,有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这种美非诵读是体会不到的。

远远的M街灯M明了,

好像M闪着M无数的M明星;

天上的M明星M现了,

好像M点着M无数的M街灯。

……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亦是感情深沉、节奏明快之作。教学中尽可以通过朗诵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更形象地理解诗歌所蕴涵的深意,更深入地体会感受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

舒婷的《致橡树》全诗有如长江黄河里的一段急流,汩汩滔滔,汹涌澎湃,浑然不可分割,真是酣畅淋漓,不朗读何以感受得到!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在散文教学中更可以拿起朗读这个最基本的教学武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感受音乐美和情韵美带给他们的心灵冲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特别适合朗读的美文,文章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下对父亲的怀念感激之情。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朗读,反复揣摩作者写作意图,讨论这里应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怎样才能读出作者的懊悔之意来?体会父爱的深沉细腻和作者对父亲的怜惜与感恩。这样一步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朗读方法,走入文本,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声音来再现文中情境,感悟作者情感。然后再调动激情的朗读进而转入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学生生活中类似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法还是可以广泛运用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用读去代替繁琐的课堂分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引导学生大声地、忘情地读,让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从而对语言获得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还会诱发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随着朗读的不断进行,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感受会更加敏感、细腻,并不由自主地往深层渗透,进而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全方位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诵读法,用好诵读法,不仅能引领学生学语文,还能够引领学生爱上语文,走进文学的殿堂,不仅受用一时,更能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初中现代散文朗读教学初探

【2】以读促学现代诗歌教学模式探索

【3】激发阅读智慧 提升阅读品味